第一篇:四年级科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
盐教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玻璃棒、100毫升烧杯盛25毫升水、汤匙、水盆等。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怎样更好的引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对比实验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取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有关。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先我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即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
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
(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36克盐。在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总结反思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新课标第一网
作业练习:、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的?
2、杯子水得多少与溶解盐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第二篇:《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写写帮整理)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学生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杯食盐、1根筷子、1个小勺、1个盛若干水的烧杯、1个盛100ml水的烧杯、1个塑料盘、设计纸课件。
分组实验:一杯食盐、小勺、搅拌棒(筷子)、装好100毫升水的烧杯、烧杯、小棒(刮平勺子)、研究计划单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请一学生用气温计读出现时气温
2、出示一杯清水,观察水的溶解
教师提问:往这杯水里加1小勺盐,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溶解)
3、溶解是否是无限的
教师提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后,还会溶解吗?
教师提问:一勺一勺不停地往里面放盐,逐一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教师提问:那么,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猜测)
4、提出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提问:一定量的水--老师只给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 食盐”(板书)。
二、制定研究计划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师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计划,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研究计划呢?(ppt课件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简单介绍项目)
请各组按照研究计划的各项内容讨论,并记录。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
1、各组汇报: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步骤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ppt打字)①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
②用勺子盛一勺盐,刮平放进水里 ③用搅拌棒搅拌
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记录,再加下一勺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教师重点交流:(边演示边交流)(1)统一一平勺盐的标准 ①反例演示
教师取盐,用勺子取一小勺盐--这是一勺盐,用勺子取一满勺--这也一勺盐 教师提问:这样盛可以吗? ②规范操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棒,一边示范,指着刮过的一平勺盐,像这样的一勺盐,我们把它叫做一平勺盐,(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3)怎样才算不能溶解?
实验时,如果搅拌了很长时间,烧杯中还有盐,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可以停止实验了。教师质疑:如果你们加到第8勺,搅拌了很长时间,盐也没完全溶解,你们说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
(三)实验材料的准备
1、学生通过步骤总结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
2、分别说明其用途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说实验注意事项
2、教师补充
①每次都要加一平勺盐,搅拌至完全溶解,才能加下一勺盐。②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③要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二。
④做实验声音要轻,完成后收拾好材料。
三、学生按计划实验,交流结果
(一)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二)学生实验结束后,组织汇报现象,教师出示幻灯片,依次记录实验结果。
1、各个小组汇报100毫升是能溶解食盐的勺数,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2、教师提问:100毫升食盐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如何知道?(用天平称量一勺盐的克数为3.6克)同学能快速算出盐的总数吗?
3、学生计算并回答,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4、从数据中得出这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多少食盐?
5、总结实验:在今天的温度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也是我们研究的结果。(板书大约36克)(补充板书:克):也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量是一定的,并不是无限的。课下大家还可以用身边的物质:糖、味精等等试一试他们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量是否也是一定的,又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些盐水(教师拿起小组做过实验的烧杯)这杯是同学们刚才做过实验的,里面溶解了许多盐,倒掉真可惜,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与
水分离么,有什么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勺食盐
二、准备需要准备的材料: 50毫升水、勺子、搅拌棒、食盐
三.研究的步骤:
1、一勺勺的加、每勺用尺子刮平
2、完全溶解一勺再加另一勺
3、记录完全溶解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
第三篇:《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在教学创新设计中,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为了适应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对原内容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要求。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高度降低,只要求学生了解等量的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份数,对具体溶解克数的数字并没有作要求,考虑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已经比四年级的学生提高了不少,所以必须对原教学要求作出必要的修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操作的研究计划并探究出精确的数值。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
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
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
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②、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烧杯、量筒、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量杯、牙签、电子秤(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五、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对比实验:
教师准备相同量的盐(一平勺),不同量的水(一杯10毫升,另一杯20毫升),请一生和教师一起进行食盐搅拌。<2>、观察实验结果:
全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3>、提出问题:
水溶解盐的本领使有限的,这个本领和什么有关?(水的温度、水的多少、放入水中的盐的多少)<4>、控制变量,引入课题:
水的温度设定为常温(测量结果为水温14摄氏度),水的多少设定为100毫升,盐的多少由实验小组自己控制,探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板书课题)
2、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1>、要求:(1)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2)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出“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3)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精确数据。
(4)用简单的文字或简图记录在实验方案纸上
<2>、小组内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点拨指导。(1)准备怎么做?怎么称?
(2)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得出的数据是精确的?(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什么?
(4)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4>、各个实验小组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各个实验小组根据自己修正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4、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数据,汇总制成统计表。
<3>、师生共同分析统计表,得出九个实验小组的数据平均值。
<4>、各个实验小组对比平均值,分析谁的误差大,找到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5>、展示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的实验成果,分析误差偏大的原因。
(数值最高的小组杯底还留有大量的盐粒没有完全溶解,而数值最低的小组杯底的盐粒继续搅拌还可以溶解,还可以继续放盐。)
<6>、因为有了这几个偏小的数值,所以我们现在得出的平均值有可能偏小,精确的数值应该是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36克盐。
5、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由此可见,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渗透饱和度的概念)<2>、课后继续研究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糖?„„ <3>、思考:100毫升水里能溶解的各种不同物质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特别是开课的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初步感知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接着提出“那么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这一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新颖独到。
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设计与操作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让学生依照一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容易禁锢学生思维,结果往往是学生多按单一方式探究。而本课却能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结果各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设计出了适合自己操作的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是称一份食盐放一份,最后算总的放入食盐量;有的先称出一平匙盐的重量,再计算放了多少平匙食盐最后用克数乘以勺数得出一共放了多少克食盐;还有的先称出放盐之前水和烧杯的重量,再称出放盐之后盐水和烧杯的重量,两者相减得到放入食盐的重量等等,将难点变成了亮点,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上的匠心独具。
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是十分细致到位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首先是提出了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比如怎样放盐?什么时候停止放盐,盐加到后面为什么要少量的加?如果没有完全溶解怎样计算放入的食盐量。其次是对实验操作的方法指导详细,比如使用天平称盐时,在托盘里垫一张纸,保护托盘不受腐蚀,同时提问学生:这样称出的重量是什么和什么的重量?一个小小提示可见教师的指导的细致。再比如搅拌的方法,虽然原来学生学过,但葛老师在实验时不忘再次示范和提示学生,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正是教师这种细致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实验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可以说是一节真实有效的好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缺少了预测这一环节。面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的预测,是为大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且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的理解做铺垫的,少了这个铺垫,后面教师的总结就会显得很突兀。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来评析,就是缺少了基本问题,只有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
第四篇:四上(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阳小学 吴强
百度注册用户名:吴强1977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对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进行描述,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①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②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教学准备】课前交待:分工、约定
教师准备:①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②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③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分组准备:①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
②方座支架、大烧杯1个、漏斗1个、滤纸1张、玻璃棒1根、小烧杯1个 ③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问: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是两杯清水)
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两位同学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感受:一杯水甜,一杯水咸。水为什么变甜和咸了呢?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里面放了盐和糖。
那为什么看不见“盐” 和 “糖”呢? 学生畅所欲言:化了,溶解了。
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同时板书:溶解
幻灯出示:
1、什么是溶解?
2、你能用上溶解说一两句话吗?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溶解”的科学知识。(强调是“溶”而非“熔”,突出与水有关)
幻灯出示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刚才我们都说食盐,糖溶解了,那么大家想知道是怎样溶解的吗?
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幻灯打出: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活动名称及实验器材。
①用肉眼观察食盐和沙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②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烧杯里,不搅拌,观察比较。③稍过一会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学生小组实验、观察、比较并记录。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点鼠标——逐步呈现答案。)
大家说说看什么是溶解? 学生归纳
小结:什么是溶解?
幻灯打出:溶解的概念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能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并均匀持久地分布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三、深入探究——猜测分析。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那样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5、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粉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的颗粒。)
6、师:那么,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
7、师:为了作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8、学生实验、汇报观察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9、师:现在你能解释什么是溶解吗?(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
四、总结
幻灯出示: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
五、课外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沙在水里不溶解
面粉在水中不溶解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上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
食盐》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
1、盛50ml水的烧杯
1、水槽
1、天平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