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走的都是下坡路美文
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农民朋友的故事不禁使我联想到,人生之路不也同样是如此一位名人曾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第二篇:走好下坡路美文摘抄
身回到起点,还需心回到起点
南怀瑾说:人在上台与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一旦发现了好的位置,看看他那个神气,马上不同了。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也是人情之常,在所雄免。如果上台了,还是本色,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下台时。朋友安慰他:“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事实上一个普通人并不客易做到安于下台的程度。所以唐人的诗说:“逢人都说体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其次。上台终有下台时。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时固然很难,下山的时候更危险。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很痛苦,一定会小心。走下坡的时候,就满不在乎了,但往往在这时出毛病。
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地活下去,这也做不到。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子们总认为:
“当令天下,舍我其谁?”假使让我出来,比诸葛亮还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
“只有你我两人才做得到。”
南怀瑾常说,功成则身退。他这一生,每次均在仕途最高峰时选择了退隐。
20岁的时候,他在川、滇边境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经理,并组织自卫团,担任总指挥。他一个人独自去说服当地拥有三千多人的土匪。收编为他的地方团队,使队伍人数达三万多人。在完成自卫队的建立后,他认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于是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卫士离开了总指挥的位子,去成都中央军官学校担任教职。
他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同时教授政治学,并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就在中央军校任教期间,他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在破坏教育,而不是在建设教育,而且人人都想做领袖。所以他在中央军校任教两卑后就辞去教职,随袁焕仙毙生在成都成立维摩精舍并成为其开山首座弟子。
南怀瑾先生一生中的这两次退隐,如果换成普通人,恐怕很难做到。他们会这样想:我风华正茂,底下又有那么多的人手,权力也有那么大,我当然不能隐退了。再说了,土匪队伍是我收鳊的,我_不去做司令。谁有资格去做呢?另外。如果我想走,想退隐,旁边的人一定说,他们还需要我的领导。他们这么说也对,这里少了我怎么能行?这是多少人退不了也隐不成的原田。南怀瑾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说退就退,说隐就隐,不留恋功名与官位。
提到进退,好像大都针对有官位和地位的人。其实,普通人也会涉及类似的命题。比如说。退休、降职、让贤等等。时曾经攀上事业高峰的人而言。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从绚烂中迅速隐没更让人难以忍受了。这时。尤其需要深谙进退的处世智慧与哲学。
第三篇:那年我们都是坏孩子美文
时间过的真快,那年的我们是一群初三的学生,而那年是在不被看好的曾子度过的,这个如今在我看来依旧是间收容所般的学校。
它也算是我的母校吧。对于母校我不应该这样去说它的。不应该这样去说,这是我脑海中闪过的想法。可是这种想法却一闪而过,我还是说了出来。
我的本意并不是骂它,我也没有骂人意思。我只是在说我自己,还有和我一样的那些人,这应该算是一种自嘲。
一个坏孩子,和一群坏孩子。在本该努力的时候,却放弃了,而且表现出来的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种潇洒。我感觉说潇洒是不恰当的,但是我又找不到别的词语来把它替换掉。
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那么多的经历,在初三那一年。同时我也很无奈,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即便是想努力,也只是徒劳。现在想想,能够把我们培养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我没有忘。某个人,上课的时候,鼾声能够把老师的思路打断。
我也没有忘,为了打篮球,可以不去上历史课。
我更不可能忘,那个教我们地理的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开场白:“哎呀,别说话了,该睡觉了。”至于那个老师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只是记得,她是女的。这样一个老师,我也不屑去记住她的名字。
我还记得,黑板后面的倒计时的天数,被不断的改动着,而这却也丝毫唤不起我们的斗志。
唯一能唤起我们斗志的,就是那个不知被我们骂了多少遍的班主任所想出的量化分数制度。背过几首诗,可以加分。劳动可以加分。扫地,可以加分。分数由班长统计。而我的分数,往往都是靠前的,因为统计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可是这种东西只是糊弄一下当时已经麻木的我们。对于我们的学习,没有丝毫的推动作用。
种种,种种……
这一切都是在旁人看来是迫在眉睫的初三。
而我们,却依旧还是在混天度日。
时间流逝的很快,转眼间,我们的初三,已经走到了尽头。
六月,太阳像是一个大火炉一样,在拼命的释放着热量。
我想,我该努力了。
于是在剩下的几天里,我开始努力的学习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可想而知,我惨败,只是败了的不止我一个人。
在毕业晚会上,我们这群残兵,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那晚我醉了,醉的一塌糊涂。那晚所发生的事,我也都不记得了。对不起,我只能这样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成绩公布以后,有些人如愿以偿。
我从未打扰的那个人,去了很远的市里的高中,听说那里热闹繁华。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是没有勇气……
陌生人,终归还是陌生人。
然后,坏孩子们的距离开始变远了。分散到了很多的地方。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
那年,我们都是坏孩子,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疯过……坏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吗?
第四篇:走出去都是路美文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这是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面临困难及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妈就用这句话来鼓励我。
很多人有一样的困惑和吐槽,比如在自己的小家乡多么压抑,感觉自己的一生不甘心这样度过,自己的工作多么不满意,不知道该离开还是拔地而起去反击。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你应该怎么选择,人生都是自己的,谁也无法代替你做怎样的选择。
有一个和我熟识的快递员,我之前与他合作了三年。最开始合作的时候,他负责收件和送件,我搬家的时候,他帮我安排过两次公司的面包车,有时候他送件会顺路把我塞在他的三蹦子里当货物送回我家。他时常跟我提起在老家农村种地的生活,以及进城之前父母的担忧及村里人为他描绘的可怕的城里人的世界。那时候的他,工资不高、工作辛苦、老婆怀孕、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住在北京很郊区的地方。
一定有很多人想说:“这还在北京混个什么劲儿啊!”但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某天,他突然递给我一沓子快递单跟我说:“我开了家快递公司,你看得上我就用我家的吧。”我有点惊愕,有一种“哎呦喂,张老板好,今天还能三蹦子顺我吗”的感慨。之后我却很少见他来,我以为是他孩子出生了休假去了。再然后,我就只能见到单子见不到他了。
某天,我问起他们公司的快递员,小伙子说老板去上海了,在上海开了家新公司。我很杞人忧天地问他:“那上海的市场不激烈吗?新快递怎么驻足啊!”小伙子嘿嘿一笑说:“我们老板肯定有办法呗!他都过去好几个月了,据说干得很不错呢!”“那老婆孩子呢?孩子不是刚生还很小吗?”“过去了,一起去上海了!”
那个瞬间,我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里坐着的各种愁眉苦脸的同事,并且举起手机黑屏幕照了一下我自己的脸,一股“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气息冉冉升起。并不是说都跳槽出去开公司才厉害,在公司瞪着眼睛看屏幕就是没发展,我是想说,只有勇气才能让自己作出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越活越内向,越来越自闭,越长大越孤单,以至于滋生了“换个新环境,我这种性格估计也不会跟其他人相处融洽,所以还是待着忍忍凑合过算了”的思想感情。与其说自己自闭,其实就是懒,不想突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全区域。于是大家都活在了对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与吐槽抱怨生活不得志中,搞得刚毕业的学生都活得跟30岁一样。
《拒绝平庸》里有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嫉妒别人的成功?正是因为知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又不愿意去做,然后又對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产生愤怒,只能靠嫉妒和诋毁来平衡。
其实走出去不一定非要走到什么地方去,而是更强调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有人问我那你常说要坚持,天天跑出去怎么坚持?其实要坚持的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地方,如果你觉得一个地方让你活得特别难受,工作得特别憋屈,除了吐槽和压抑没别的想法,那就要考虑走出去。就像歌词里说的:“梦想失败了,那就换一个梦想。”不能说外面都是大好前程,但肯定你会认识新的人,有新的机会,甚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很多人觉得在一个公司做不下去了,需要思考下是不是自己能力有问题。职场上的合适不合适,有很多可能性和干扰因素,不仅仅是能力的事,谁说他在这里干不好,去别的地方也不行呢?想想,真的是这样,职场上总能见到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而在另一个地方就如鱼得水的人。有时候走出去不仅仅是找到新机会,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树立起人生新的自信与欢乐。
别在同一个地方折磨自己太久,别跟自己长时间过不去。出路出路,走出去了都是路。
第五篇:每一条弯路都是财富美文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自己不够顺利,一直在走弯路……
高职院校毕业后,她作为仅被录取的三名女生之一,走进了一家重大型轴承厂的磨工生产线。尽管那是外人羡慕的好单位,可进去了,她才知道,虽然收入不错,但那里的机床都是几米高的庞然大物,不适合女孩子去操作。因为干不动,站在庞大的机床下,她常背着人流泪。
硬撑了三年,再也撑不下去了,她调到一家生产小型滚动轴承的工厂,做了一名工序抽检员。
干了抽检,她惊喜地发现,自己似乎天生就是干检测工作的料儿,无论师傅教她什么,教一次,她就能学会。喜得师傅人前人后地夸她聪明。
有人悄悄“点拨”她:“找机会,直接调到环境好些的工序上干抽检,固定一个岗位,不用杂七杂八学一大堆,省时省力,不走弯路。”
看到好几位资深的抽检员都是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她也暗暗希望能固定在后道工序上干终检。可是不知是为什么,领导却让她一道接一道工序地轮着干。
她被分到噪音最大的冲压工序当抽检,刚学会,她又被调到软磨工序,后来,又去干基面工序的抽检……她的脑子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总是一样新工艺学会了,又被调到另一个工序。
师傅开导她:“你走的路有点弯,但你学会的也多些啊。”她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几年后,公司传来报考技师的消息,那时,她已取得了检测专业高级工的资格,就想试试运气。
听说技师考试考得范围很广,不仅限于她所熟悉的那类产品的工序抽检,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业余时间她便到其他单位拜师学习。考上了技师,可是工资并没有同步涨起来,别人都觉得她费了那么多准备时间考这个,还交了几百元的报名费,实在不值。她觉得自己又走了弯路。
那次,单位派她参加行业检查工大赛,比赛时遇到了一些特大型轴承检测方面的知识,好多选手因为没干过,不熟悉,在这个关上卡了壳,唯独她很快就检测出了结果。
更令她惊喜的是,检查工大赛实践操作涉及的范围很广,以前她所羡慕的那些固定在一道工序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的资深检查工,在测量不熟悉的工序产品时面面相觑,而她却知道这个活该怎么测量?塞尺怎么塞那个游隙?拿起理论试卷,她也答得相当顺利:什么是轴向?什么是径向?桥尺如何使用?游隙如何测量……这些知识,报考技师时,她都学到了。
那一天,她欣喜地发现,原来,之前走的“弯路”让她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原来,多一份经历,就多一份经验;多学一点技能,就多一份优势!
她从来自全国机械行业的七、八十个选手当中脱颖而出,以理论成绩第一,实际操作排名第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全国机械行业首届轴承检查工技能竞赛“机械行业技能标兵”的称号,并被评为公司第一批“首席员工”。接下来,她又凭着丰富的技术经验,顺利地荣获市级“优秀专家”称号,成为公司第一位当选专家的女工。
如今,她已是一位深受众人尊敬的技术权威,那些被她抱怨过的“弯路”,在她看来,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原来,每一条弯路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更加开阔的景色,让我们历练出更开阔的胸怀和更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