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第一篇: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

在学区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广州市越秀区搭建了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打破部门、学校壁垒,促进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越秀区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对各学区、校长的考核与综合评价,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培训。这些措施使越秀区优质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不断促进区域又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教育均衡;学区建设;信息化

学区管理模式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在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本区域内学校地理位置的分布和学校的不同层次,将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划分为不同的“片区”,通过深度整合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让片区内的学校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从而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学区管理模式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优质教育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在学区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先导性作用。搭建学区建设信息化支撑平台,可以使学区内一系列教学在该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和交流。广州市越秀区的实践表明,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搭建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在学区建设中,越秀区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将区辖内学校划分为10个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每个学区由一个名校牵头带动。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学校被划分在同一个学区内,共享各种资源,共同发展。

在“构建学区管理模式”项目启动初期,学区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学区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搭建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纳入学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经费投入,依托现有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完善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了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学区内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学区平台分配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三级用户账号,学区主任助理为学区管理员,每位教师拥有平台使用权限,每级用户有明确的管理和操作权限。学区管理员分配学校管理员权限,添加名师工作室、网上备课组,发布学区工作计划、通知、学区研究新闻;学校管理员负责发布学校开展学区研究新闻,登记学校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情况,设置学校的优秀课程、网上备课组等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信息;学校、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各学区最新工作动态,增进学校彼此间的了解,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平台的使用促使资源共享量达37842条,教师在学区平台上开设骨干教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数量达到1087个,公开课数量达1946节,学校进行设备、场地资源的共享,设备设施借用率达83%。学区平台促进了区域硬件设施、教师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和使用。

二、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教师网上集体备课

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一般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就同一课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利用教材、讲义、文稿进行的备课交流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采取的是面对面的围桌而论的备课方式,由于这种备课方式会受到所在处所空间、各位参与教师集中时间难于统一、参与人数有限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慢慢地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的教师可以进行跨校、跨学科的网上集体备课,利用学区平台,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事宜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加入网上集体备课组,可以上传与备课相关的教案、课件、题卷、视频等资源进行共享与交流。这种新型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人数等诸多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备课教师的交流,使备课过程变得更为便捷与高效。同时,网上集体备课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可以做到一知百知,使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让备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与所备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无形中使备课教师间形成了一种虚拟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所有参与交流的备课教师在网上的交流留言、上传的教案、教学反思和课件资源等在网上都有备份,这使网上集体备课在无形中建立了共享的网上教学资源库。通过不断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库总量在不断增大,弥补了由区教育局统一购买教学资源存在的品种单

一、与最新教学课程标准脱节等不足。对经常开展活动、资源较多、交流活跃的备课组,学区平台首页会以总积分排名由高到低顺序显示,鼓励优秀备课组。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和质量、分享优秀的教学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区平台已建立网上集体备课组3332个,其中60%以上交流讨论活跃,备课资源丰富。

三、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学校通过学区平台发布相关新闻信息,公开学校硬件设施资源信息,进行教师网上经验交流和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实际上使学区内强校与弱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定期的交流,强校对弱校起到了一定的帮扶支教作用,使学区内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得以传播、推广,带动薄弱学校的成长,也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这项原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变得更为简单。学区内各校在各项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各学校间还可以采取课题合作等方式,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网上合作,共同研究,共同交流。一个学校申请到某个课题后,可在学区平台上设置该课题的相关信息及研究情况,其他学校可以申请加入该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供大家分享。这样,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校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使各课题参与学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和进步。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中学还将课题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实践,成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某实验班班级成绩从入学摸底考年级第六名进步到年级第三名,效果很明显。四 利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对各学区、校长的考核与综合评价

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相应的平台积分机制,制订积分规则,开展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平台采用实名制管理,及时记录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的操作,并根据积分规则自动对登录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区进行积分。由于在学区平台上任何一个交流活动及资源共享过程都会被记录并以积分的形式保存下来,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资源共享量的多少、积分上排名的前后以及共享效果等对学校参与学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资源共享量的多少和效果,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适当给予经费补偿。

在计算资源共享量时,学区平台根据不同类型共享资源的稀缺程度、共享成本大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强弱和资源公共性程度,为不同类型的资源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如: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是稀缺资源,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具有最高的权重;而网络课程资源共享的成本较低,其所占权重也相应较小。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如实客观地记录各学校的积分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区教育局把学区作为—个考核单元,定期对其学区管理工作、学区资源、学区交流和成效进行督导评估,并把资源共享程度及学区管理水平与学校和校长的综合评价挂钩,促使其共同发展。

四、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远程教学共享

在教育投入中,越秀区政府重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与更新,为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设备保障。在学区建设过程中,越秀区充分借助这个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现代远程教学设备与现有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进行整合,并纳入学区平台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供学校和教师使用。

通过学区平台首页的链接,不同学校的教师即可进入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向学区内其他学校的教师发起远程视频教学申请,经该平台管理员核准后,双方即可在约定时间内进行远程视频教学,共享优质教学课。教室现场采用专业的教学课例智能录播设备。从多种角度和方向将现场授课教师上课的详细过程和每一音视细节完整地录下来,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教学课例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并通过配套的视频发布系统,公布在教育城域网上供学区内各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点击播放。通过这个手段,学区内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同样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的方式共享到学区内名校的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

为提高利用学区平台进行远程视频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优质教学共享之目的,区教育发展中心派出相关学科教研员在学区平台上听课和评课,定期组织讨论,评出不同学段各门学科的优秀远程教学课程,并颁发获奖证书。学区平台则自动根据获奖情况以积分形式对获奖教师和所在学校进行反馈,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优质教学课例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可供学校教师研究和观摩的课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区内校际间可自由共享教师资源。在学生层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可共享到其他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师层面,不同学校相同学科教师在相互交流后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全面掌握有关信息技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教育信息化,也才有可能在学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就变得十分必要。越秀区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设对区属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两个功能子系统。区属学校教师登录学区平台后,不必更换账号和密码,便可进入该系统。其中,区教师培训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并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和培训管理;区教育研究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区教研员与学校教师互动沟通、各种教研信息的发布以及教研资源的下载。

学区建设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交流、网上教与学等学区平台的各种操作功能。自学区平台使用以来,越秀区一直重视对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纳入每个年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当中。教研培训部门利用学区平台培训子系统,提供多种网上培训课程,采取区统一组织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的骨干教师、网管人员进行多重信息化应用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化应用技术,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区研究。利用学区平台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推动了学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构建学区管理模式过程中,越秀区充分发挥学区信息化支撑平台在学区建设中的应用,调动了各学区各学校的积极性,以构筑学区发展的共同体来推动学区的发展,促进学区的建设。通过学区信息化支撑平台的使用,越秀区打破部门、学校壁垒,促进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不断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篇:一张图_三平台的信息化支撑

一张图_三平台的信息化支撑

期次:2012年第4期[164] 作者:韩海青 来源:信息化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保发展任务艰巨、保资源压力空前、保民生责任重大的总体形势,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精细、深入的数据和技术支撑保障。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金土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支撑下,形成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统筹谋划“一张图”和三大平台的建设思路

按照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信息化建设“三项原则”,面向国土资源全面全程监管、精细化管理和对外服务的需求,开展“一张图”和三大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支撑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具体通过集成、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汇集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信息,建立全国统一、上下一致的“一张图”,全面掌控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为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形势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服务、宏观调控提供完整、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持。在“一张图”基础上,建立综合监管平台,集成整合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对全国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及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进行监测监管,规范权力运行,彻底将传统手段下的事后监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常态化全程动态监管,实现重审批向重监管和服务的转变。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不断改进、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支撑无纸化办公和行政审批的网络化运行。进一步完善共享服务平台,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向社会提供行政审批、土地登记、地质资料等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探索创新“一张图”和三大平台的深化应用

遵循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的建设思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成效。一是“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得到深化应用和持续扩展,为执法督察、重大专项行动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专项成果,基本建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向全国四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部署10多个网络化信息报备系统,每年实时获取约200万个项目信息,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全过程和矿业权审批发证,在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上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叠加比对和关联印证,实现了全程动态跟踪监管。二是电子政务平台不断完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持续推进和深化应用。部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审批新模式,促进了审批提速,提高了执行力,加速了管理方式从重审批向重监管和服务的转变,增强了协调联动能力。三是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成果显著。通过门户网站深化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积极推进网上交易,不断扩展信息共享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时期,将按照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完善和提高„一张图‟和三大平台建设”要求,高站位、宽视野,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带动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全面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在深化应用中持续拓展、扩大覆盖。尽快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融入到日常管理决策和监测监管的制度设计、工作安排中,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应用,围绕监管的薄弱环节和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全程监管需求,不断扩大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四级国土资源全业务的网上运行,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四级联动。三是进一步完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在提升服务质量中树立部门形象。

(本文作者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

第三篇:信息化支撑慢病管理

信息化支撑下的慢病管理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牵涉到六位一体的复杂工程。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是扎实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平湖市从2008年起启动了农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来摸索和完善已经日渐成熟,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化支撑下慢性病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

目前我中心运行的信息系统有门诊HIS系统、健康管理EMR平台、体检系统、检验LIS系统、健康小屋信息系统及其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系统。门诊HIS系统和健康管理EMR平台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信息化技术在慢性病管理的多个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环节。

全面系统地对社区人群作高危人群和慢性病筛查是慢性病管理的首要环节。有了信息化技术依托我们的筛选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一方面我们通过体检系统数据提取,另一方面通过全市门诊系统信息互通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健康小屋信息数据的导入便捷地筛查出目标人群,以便进一步追踪随访,分出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作相应的健康干预,把好慢性病管理的第一关。

二、慢性病随访管理环节。

首先每位社区责任医生都能通过信息系统查看自己所管理的每一个患者,了解患者基础信息、血压血糖控制的情况,用药,或者最新就诊治疗情况等。还可通过查看随访预警一栏查看应该及时随访的患者,以免遗漏到期访视的患者,有效提高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率。还可通过设置条件作高级别的筛查,为数据统计和各类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便利。

三、双向转诊环节。

在社区门诊就诊的重病人或慢性病随访中发现的血压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可及时通过信息平台转诊到上级医疗单位,上级医院的康复期患者也可下转至基层医院,这一流程中可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基础信息、疾病信息,也有效发挥医联体互动作用。

四、慢性病管理督导和绩效考核环节。

社区管理督导和绩效考核是推动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市疾控中心领导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专管员都可通过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了解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慢性病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使社区督导更具目标导向性。这一环节有效监控了辖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促进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另有了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可系统量化每一位责任医生工作数量和质量,做出相应劳务统计,促进绩效考核的公平性,有利于调动社区医生工作积极性。

慢病管理是一项有始无终的长期性工作,有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依托,等于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不断的强化管理服务,提高了慢性病发现率、规范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

当然我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签约服务管理、双向转诊动态提醒等尚未纳入管理平台,这也是我们接下去要落实的重点工作。只有完善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篇:药物风险管理价值分析论文

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输注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其对患者静脉血管会产生刺激,使用不当会带来相应的护理风险[1]。PDCA循环管理是基于信息反馈,注重护理中的细节,对临床中的每一流程进行监控,促进护理全程的互动[2]。为了解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其中的3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获得本科室认可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42/28,年龄范围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3±8.73)岁,心脏瓣膜病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病患者2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有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病情治疗的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输注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其内容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计划:针对科室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患者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进展、心理承受能力纳入临床护理计划的考量中。成立科室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对小组成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实施:对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操作,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各项操作流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科室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经验教训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中应选择深静脉置管,有利于将药液冲淡。一般外周静脉的选择应粗、直以及血流量大。在输注2-3小时要进行冲管并与另外的静脉通路交替用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确保静脉通畅。设置专门的配液室,在配制血管活性药物中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输注中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3],禁止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静脉通路上推注其他药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将患者穿刺部位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可在24小时内应用冰敷减轻肿胀[4]。检查:科室的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跟踪与检查,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科室每月对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对科室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其经验作为推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动力。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小组成员要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促进PDCA循环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输注中出现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对目前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它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有助于降低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6]。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病情较重,且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在管理上比较困难。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4个步骤将护理安全管理纳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其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地规避风险[7]。同时它对临床护士的执业能力要求高,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临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与预后[8]。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中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

[1]杨翠芳.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62.[2]郭雪玲,汤松,张万智,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用药错误风险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89-1192.[3]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4]叶玲荣,徐勤容,余丽娟,等.应用PDCA循环提高病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07-3508.[5]李彩凤.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05-205.[6]王文秀,张艳媛,张秀英,等.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70-372.[7]刘志霞.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10):954-955.[8]王红,贾娇.患者满意度反馈促进优质护理落实[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6):214-214.

第五篇: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就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进行了多元化的分析和设计,并根据相关技术和基本框架分别进行了探讨,希望在软件开发建设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多元化;设计;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2-0073-0

20引言

近些年来,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方面的技术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在逐渐完善的同时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在目前我们主要研究的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还存在局限性,从整体出发进行多元设计是我们现阶段必须掌握的技术。

1软件开发管理的相关内容

在现阶段对软件开发管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优化,例如加强生产计划、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等,可以使软件开发管理达到一体化的标准,促进企业的融合和发展,并且可以为企业的自动化和一站式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基础功能。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分别从配置管理和设计管理等出发,完成测试自动化进程。质量一直是软件开发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软件企业而言,鉴定软件的质量问题往往需要专门测试的软件,这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测试软件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问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是测试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关于测试过程管理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大企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针对小公司来说还缺乏定制一个测试管理平台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2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分析

多元化软件开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关于软件开发管理的自动化,要以此为设计目标和方向,不断的有机结合软件开发管理和企业资源规划两种资源,从整体上形成高效管理模式的软件开发管理平台。

2.1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初始化目标

在软件开发管理平台中要发挥多种管理的能力和潜能,充分调动各个部分的作用,例如系统需求管理、设计管理、项目管理和配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在多元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关键的位置上,一般存在于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充分促进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可以使软件开发管理更为科学、提高效率。为了满足不同规模的软件企业需求必须对软件开发企业进行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才能为多元化的设计提供可行性条件。

2.2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概况和特征

网络技术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强,同时在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网络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到拓展功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中心在于对开发软件的多元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基础功能和分析功能两个方面的拓展。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拟基础工作流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开发更多的项目管理功能,以达到兼容能力更强、在线管理更健全的目的。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下,我们更应该注意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这样会有益于资源方面的控制力,还能实时监控进度和质量问题,全方位的对项目进程进行跟踪和指导。

3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多元化技术依托和基本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多元化设计一般最需要的就是先进的技术支撑。最为普遍的技术就是SOA技术,这项技术的最主要用途在于对系统的分解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按照一定的序列对服务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扩大软件管理平台的功能和规模,并且大大增强了软件管理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两种性质。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是基于WebServices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辅助SOA,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有所扩展,并且同时构建SOA架构。第三种技术是XML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规范Web服务,平台的建立需要此种技术作为标准,而平台中数据的相互转换则需要自描述功能。第四种技术是RUI技术,这种技术的界面采用富用户,但在外观上分辨不出和普通应用程序的差别,但是要想构建人机交互的功能则必须要有服务功能,平台系统更容易进行操作,并且界面更加简洁。第五种技术是J2EE标准,平台系统要保持在运行过程中不依靠其他运行程序则必须采用分布式结构,可以大大加强系统软件的灵活性,减少平时的维护费用和运行成本。在多元化方案的设计环节应该注意系统的生命周期,在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多元化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通常要采取B/S网络结构模式,在我们现阶段的研究当中大多数都采取这种技术,这种技术最为简便的地方就是可以在不安装客户端的情况下进行运行,可以体现出更加模块化的技术特点。另外数据库的规模应该扩大,这样有利于逻辑关系的简洁化,操作系统也更加方便快捷,在数据的完整性方面有更多体现。系统的安全性和开放性也应该有所约束,让系统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技术保证,针对不同用户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并以加密和访问权限两种手段来提高软件开发平台的安全性。另外平台在平时的运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客户端和软硬性的先进性,并且要注意日常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运行状况保持良好,保证在正常生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在多元化设计的框架构建方面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交互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在一般情况下交互层、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分别代表用户、信息和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代表模块分别是企业管理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和软件功能自动化三大模块。除这些外还需要一些支撑层把组件进行合理构建,用于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多元化设计。三大主要功能模块涵盖了以上相关内容。项目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计划模型,二是实际需求。在项目进行审核发布之前,需要根据管理和条目两种手段对项目进行预览,这样能形成最优化的配置管理模式。在对软件的功能管理方面要采取自动化手段,在原始模型和文档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模型,并且要单独为其设计模式和范例,不断优化升级文档质量的管理,在设备的运作过程中要优化各技术路线相互配合作用。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要深入考虑企业的需求内容,履行合同上的信息要求,针对子系统和标准模块进行自定义的程序设置,及时对客户信息进行回访和自动报警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要根据客户信息才得以实现。

4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相关软件内容

开发的软件必须具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提高工作效率等一系列优势,这样可以协助工作人员把项目中的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做到更好。因此要求所开发的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运行,适应性要强。任何软件都需要一定的运行环境,而软件的适应性强弱将直接影响着软件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2)能够积极协助指导项目开展相关工作,运用开发制约和方法学等手段构建软件架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开发方式和风格,开发出来相似的项目间可以很通畅地进行协作和交流。(3)要做好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再测试的相关工作,能完成项目成果各方面数据的转换和协作,这就体现出最关键的衔接作用。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关于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向开发阶段的代码程序生成的过程。另外的作用就是在进行单元测试的过程中要把大多数相似的测试代码由辅助程序员把它们筛选出来。(4)在开发软件的相关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常见功能组件,有很多数据需要进行操作和整理,例如字符串的操作、数字操作等,不仅如此,还会涉及到文档读写、上下载等一些相关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出于对灵活性的考虑,很少会设置这些功能组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由程序员针对需要来分别写出代码。所以软件架构平台需要有这些协助程序员的相关功能组件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5)分层结构和框架技术支持是我们软件开发管理平台需要的两种技术。根据项目需要,项目的开发人员要制定不同的框架来提供选择的余地。要改变框架去适应实际项目需要,这样更容易开展开发工作。(6)要考虑不同业务人员的需要,尽量提供一些底层业务组件。在普通的业务系统中,配置管理、用户管理、角色权限管理所涉及到的功能区别不明显,而底层平台可以在提供底层应用模块的同时起到减少项目重复开发量的效果,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设计。(7)性能和安全是必须考虑的两大要素,因此在构建平台时要平衡性能和安全两者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性能,这样也能给后续关于技术指引、工具和方法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例如权限控制组件和缓存组件等。(8)方便操作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平台应该能在业界的大多数人中使用,因此要方便理解和操作,简单的操作流程是能够提供便捷功能服务的前提。还可以节约使用平台的学习费用和节省学习精力。在进行编码实施的过程中,关于程序编码的设定要采取统一标准,并且符合相关的编写要求,能够保证可读性和运行的连贯性,方便日后的维护工作。在平台框架完成以后,还要不断的进行系统测试,保证使用效果和最初的设计效果相符合,测试出现问题后,要根据设计的框架找出问题原因,运用相关技术进行修改,并达到预期效果。

5结语

目前针对多元化软件的开发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其结构复杂、信息量较大。该软件分为很多不同的部分,故要把需求、分析、测试、设计、运行等诸多因素考虑进来。在目前比较常见的业务系统中,基础底层软件架构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开发所需要的投入,提高利润。在提高质量方面则可以采取严格的规范约束和框架设计技术两种手段。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取得飞快的进展,然而多元化软件的开发不仅在我国受到格外关注,国外也正积极针对这一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并且运用到实际运行当中,软件开发管理平台也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国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晓慧.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6):256-257.[2]王珊珊,赵青.浅谈软件项目在软件开发管理中的作用[J].有色金属设计,2003,30(1):55-59.[3]曹键.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构建[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12):46-50.[4]黄若儒.基于软件架构技术的系统开发基础平台分析与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5]张清兰.面向目标识别应用的算法开发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下载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信息化应用论文

    企业网络信息化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在众多领域都无法忽视计算机网络所占的一席之地。信息化时代,信息不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最活动的......

    医院管理信息化创建分析论文

    一、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1.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支持,信息化的费用投入要靠医院自己负担。一个大中型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主要用于......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摘要:论述了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的重要性,给出了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的建设方案。......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 新天益开发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受到客户广泛好评。该平台实现了检验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无纸化,提升服务、提高效率、强化管理。减少检......

    信息化管理平台施工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

    电力营销数据信息化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用电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电力营销数据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的重点。对此,本文首先对电力营销的信息......

    加拿大学区房投资价值精准分析

    加拿大学区房 http://www.xiexiebang.com/zt/caxueqifang 加拿大学区房投资价值分析 购买学区房=教育+房产双投资? 家长陪读的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依次是:担......

    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点

    建立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帮助运营商降低运行成本运营商电费管理现状存在的弊端: 运营商电费的管理方式大都是粗放管理,每个局站只有一块电表,只能知道各局用电总数,具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