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风雨的声音抒情散文
“半窗关风雨,片叶度春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许多爱雨的文人志士,曾写过浩如烟海的文学和诗句。对于一介草民的我来说,却偏偏喜欢上了秋风细雨,喜欢风儿的柔和与雨的细腻!
因为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和每一寸黄土地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节,在离开农村之前,风里来、雨里去是家常便饭,早已经习惯了无常的风、雨。今天步入社会,当听到阴雨天“沙、沙、沙”雨滴声,仿佛听到了田野里花草的喃呢和庄稼地里的稼穑拨节生长的声音,同时也看到我黄土地的家乡,世代以农为本,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那张张古铜色、布满皱纹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因为,在他们远离尘世纷争、利益纷扰,依靠种黄土地为生的心里,视每一滴苍天赏赐给他们的纯洁雨水,就是神灵给予他们的恩惠,也是给未来生活带来幸福美满的象征!也是每一滴无私的雨水,滋润了万物生灵,同时也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更让他们看到黄土地里的每一株稼穑,得到了雨水的滋润,长得枝叶茂盛,看到了丰硕的希望!
对于年幼无知,懵懂的少年来说,看到雨在天际中飘落,尽情地飘洒在远方高山和眼前的黄土地旷野,也看到飘洒在树梢枝头,渐渐地在进村的一条条小土路上,汇集成一条涓涓的细流,最后慢慢的聚集,顺着地势,缓缓地流进黄土大山脚下,由红土沟里冒出的几眼甘甜的山泉,组成的小溪中,带着黄土,泛着千层涟漪,弥散着轻雾,唱着欢快的歌,一路向南流去,显得如此的和谐,是那么美!美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痴迷!
对于大西北甘肃的陇原来说,尤其是阳春三月的一场春雨,显得如此的珍贵,“春雨贵如油”是恰如其分的写照。“杏花、春雨、黄土、耕牛”便组合成了一副美丽的丹青水墨画,把黄土高原下春雨的逢时、风的温柔、雨的细腻、春播的繁忙,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一场逢时的春雨,带来了杏花带雨千枝秀,纯洁无暇的美;也是一场逢时的春雨,给心地善良、性格豪爽的黄土地上人们,带来了春播的繁忙,他们充分利用及时的春雨,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未来属于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是对于一群贪玩、天真无知的少年来说,从不在乎春雨,带来的恩惠,却恰恰喜欢多下雨的阴雨天,因为下雨天,就可以不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也少了一份大人的约束,可以云雀欢跃,约上村里的同龄小伙伴在蒙蒙的细雨中疯玩!尽管飘在天际的雨滴,打湿了一群少年的前身和后背,淋湿了眉毛、发梢,但却从未打湿过一群贪玩的少年好奇的童心。趁着大人不在家,你追我赶,爬上村后面阳山梁的制高点,尽情的浏览一番西边邻近村庄的全貌,然后从阳山梁,走到村子北面的庄谷梁的最顶端,饱览一番北面相邻村庄的容颜,望着头顶流云飘荡,在加上下雨天,送来的冉冉升起的一层薄雾,自己尽情地游荡在山脉之间、水域之灵,感觉到身体轻如乳燕;心,也随着流云一样游走。同时也看到,在村里上空升起的一层薄雾,缓缓的铺平展开,笼罩了整个脚下的整个小山村,给宁静、祥和的小山村,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是一场细细柔和的春雨,给黄土地上增添了几份绿意和柔情,山青一色,看到远处如黛的山峦,隐隐约约,黄土大山上的每一处绿,绿得那么缥缈,那么雅致!
可是今天,在一年四季的干旱中的异国蒙古国高原,终于盼来了一场久违的雨,看到雨滴飘洒,听到雨声滴答轻响,作为一名异国他乡的为生计奔波的游子,在阴雨天,站在脚下这片陌生的土地里,感觉自己双手握着飘洒的冰凉,从来没感觉到雨水带来的润泽,心里却偏偏升起淡淡的伤感和惆怅!
也许,蒙古国高原的雨水,是云伤心的泪!带着几缕的忧伤,是一场势力雨,永远顺着蒙古国高原的地貌地形,流进了贵族的肥田,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几乎与久违的雨,毫无半点的关系,只是变成了“昨夜飞花入幽梦,今日丝雨滴闲愁”。忧伤的目光,永远捧不住滴满的泪滴,在自己失落无助的时候,雨借着风的势力,带了的一种无依无靠的孤寂!
第二篇:聆听抒情散文
深秋的夜,很静,很沉。
厚实的棉被包裏干瘦的病躯,蜗居于世界一角,静静地、小心地聆听属于夜的声音。病患和失眠给了我一份安宁,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与自然相晤。
我听到自已的心跳和喘息,证明我还活着。墙上老旧得不知年代的挂钟,不紧不慢嘀嗒嘀嗒,不知疲倦画着自己的圆。在它驴拉磨千篇一律的路线中,不停从终点回到起点,多少沧海桑田物换斗移,“驴儿”前赴后继换了一头又一头,“磨盘”还是“磨盘”,只是被岁月打磨得更加光洁圆滑。老钟,依然如故,嘀嗒嘀嗒,任何繁华与衰败、荣耀和耻辱,仿佛都跟它无关,它只是个见证者,无喜无悲,嘀嗒嘀嗒。
墙角不知名的虫儿,匿在破瓦下吟唱千年不变的恋歌,时儿激越时儿低沉,偶尔引发另一个墙角某只小虫的和鸣,对唱一出“康定情歌”,这个冷寂的夜,便增添了些许温馨些许生趣。谁敢否定,卑微的生命就不能演绎动人的精彩?
有风,微微的风;有雨,细细的雨。小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我还是听到了。秋夜里轻风细雨的声音,是世间最富有诗意最惹人遐思最令人感动的声音。听,那轻轻的、悄悄的、温柔的自然天籁,如婴儿鼾睡中开合鼻孔时的呼吸,如蚕食桑叶细嚼慢咽时的叩齿,仿佛从云端传来,又好像是某根弦丝的回音,从耳孔流淌入心田。我没有学“欧阳子方夜读书”,也作不来《秋声赋》,此刻,心也宁静,情也平静。
闭上眼睛,我听到了枯叶飘落,仿佛有一声轻叹。闭合的眼帘里出现一幅画面:枝头悬挂的孤伶的黄叶,毫无征兆地脱离与它经脉相通的枝丫,飘飘荡荡,歪歪斜斜,像极一只受伤的蝴蝶,在空中在风中翻个身打个旋,无力地滑翔,无奈地飘落。很难想像出它曾经肥厚青翠的生机。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蓦然惊觉,简单如树叶,竟诠释着人世间最深秘的哲理。
有匆匆的“脚步”声从我房顶经过,那是浮云飘过我的上空。都说世事如浮云,因为它遥远不可及,因为它神秘不可测,因为它变幻不可仿,因为它行踪不可觅。我看不到,却是真正听到了云飘的声音,梦一样飘过。
想不到深秋初冬的天气,竟然会有极端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雨骤然猛烈,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啪啪作响。谁家屋顶的铁皮,在与暴雨的对抗中发出噼里啪啦炒栗子的脆声。风呼啸而来,如万马奔腾如火车飞驰,尖锐而又沉重的风声摧枯拉朽,令我的心脏一阵阵收缩。我一度担心薄薄的窗玻璃能否经得起这样强悍的冲击,也真正体会到千年之前那个僵卧孤村病榻的大诗人陆游“夜来卧听风吹雨”的无助自哀。仿佛不甘寂寞,凭空一声炸雷,惊心动魄,天塌下来似的巨响,房子竟被震得一阵颤栗,窗户嗡嗡响个不停。我不再平静,躲进孤独的被窝,这一刻突然好想家。我已在异乡这个不是家的“家”中生活了七八年,习惯背后依然有五分陌生。我想,如果一个婴儿在这里出生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这里当成故乡。所有的故乡,原先不也是异乡么?它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流旅途的最后一个落脚点。祖先的异乡,我的故乡。我释然,人是最不甘寂寞而又最喜欢奔波的动物,处处无家处处家。暂且拥有一个小窝,虽是方寸天地,安居其中,再猖獗的风雨又能奈我何?不由想起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我非常在意自己的嘴巴,像山里的老农看守自己的女人一样,我把嘴巴管的很严,所以不善于诉说。然而我对耳朵却是十分的放纵,以至于这对耳朵海纳百川,有时竟然生出眼见为“虚”耳听为“实”的感觉。在这个深秋的夜里,我独自聆听。透过风雨,那战国争雄的马嘶犬吠,那三分天下的中原逐鹿,那唐宫宋廷的兄弟杀戮,那蒙古铁蹄的肆虐纵横,那八国联军的炮声隆隆……一阵阵震撼我的耳膜。
金戈铁马远去,淹没在岁月长河中。我又听到另一种声音,仿佛——那一声悠久的叹息,是昭君出塞的哀怨吗?那一声痛心地悲哭,是屈原跳江的绝唱吗?那一阵阵地动山摇的号子声,是建筑万里长城开凿千里运河的劳苦大众的呐喊吗?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滔滔不绝,辛亥革命的枪声响遏行云,打碎封建的腐朽,惊塌腐朽的王朝……
我就在这个深秋的夜里,用心聆听,聆听这与千百年之前并无差异的风雨虫鸣,人、自然、历史,和谐地交融。秋风雨无情,秋风雨多情,谁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明天,该放晴了,我好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第三篇:聆听课堂声音
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2、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
3、更有甚者是听而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什么是倾听?《现代汉语小词典》注: 倾听, 细心地听取(一般指上对下)。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 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诱发兴趣,激主动参与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12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3、选用身边的素材
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估计”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豆子,随便抓一把,先估一估有多少,再数一数,还让同桌学生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倾听欲望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运用多样的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几个学徒修补椅子的事,分别模拟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的旧椅子承受推拉的情境,在学生个个捧腹大笑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斜着钉成三角形的椅子不会摇摆,而其它钉法的椅子修补后还是会摇摆呢?”“钉椅子”这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要求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组织引导,点细微之处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规范倾听行为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学会倾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 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师: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谁能解释的更清楚一些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细听同伴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在(1)班讲评时,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三、激励评价,树名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持之以恒,促课堂生成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更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课堂生成。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更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心声,教育就是如此,如果每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若都能用心去倾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听到更多真实而有灵性的声音;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和诚意,把这些声音放大,与学生分享、讨论,就一定能让其更和谐、更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更是一种尊重。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数学课堂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2013年6月31日
第四篇: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
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他们虽然也接触世界,但是他们所接触的世界是经过选择了的世界,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声音,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从应试走上就业的教育。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去求“饭碗”的。但因为饭碗数本身有限,到最后把抢饭碗又归结教育的失败。但是,如果我们的毕业生中如果能够有百分之五的学生不是去抢饭碗而是去制造饭碗,那么他们就能够为另外的百分之五,甚至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比尔•盖茨大学只上过三年,就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
一、行动背景
“聆听窗外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则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与社会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让他们学会崇拜,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激情,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聆听窗外别样的声音,能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大千世界,能让他们知晓域外的花样知识,能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五彩缤纷,能以饱满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二、指导思想
我校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不断开发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富有成效的“聆听”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研究体系。
三、研究目标
1、用“窗外声音”改变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较强,勇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聆听”活动,扩大学生视野,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
3、用“窗外声音”丰富充实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办学水平。
4、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教育”理论。
四、主要工作
(一)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拓宽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邀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做讲座指导,努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新教育实验”有关活动,从而从“窗外”汲取力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特色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学校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5次以上);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1份实验交流材料。
2.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聆听窗外声音”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学习教育名家的讲座、授课录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教育特色。全面开展校内听课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助互学。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及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听课教师不但要认真记录,而且要做一番思考与点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功能。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论坛,及时发布、展示、交流“新教育实验”信息,鼓励教师在“教育在线”上注册、发帖,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4.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同听报告、同写心得,与学生同交流;通过学生日记、与学生的书信、便签等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天坚持学习不少于1小时;每周进阅览室阅读不少于1课时;每半月听讲座(或听课)不少于1次;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少于1本;每位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任务每周要写1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交校实验中心保存,质量较好的由学校专门机构挑选上传到新教育实验网站。
(二)通过“聆听窗外声音”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1.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拓宽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渠道,感受多彩世界。
2.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展示评比,营造氛围。
(1)好书推介:师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推介给同事或同学。
(2)实践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实践中学会的一项技能,展示学生实践中完成的一件作品,展示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体会等。
(3)“倾听历史”诗词朗诵会:学生通过古诗词朗诵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精神发育。
3.通过看影视作品聆听窗外声音。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4.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聆听窗外声音。
(1)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如请公安局、派出所同志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请医院的护士或者医生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座等等。
(2)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让有专长的教师或学校优秀职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如请美术老师讲述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请音乐老师介绍著名音乐家的成长故事,优秀员工讲工作故事,优秀往届毕业生讲成长经历等。
(3)沟通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全体学生的家长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期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
以上形式的报告会和影视作品观看次数总和,每学期10次。
5.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聆听窗外声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开拓实验,转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工厂、医院、博物馆、街道社区等单位参观,撰写参观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心社会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社会的美好而努力学习的热情。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周末、假期,由家长陪同进行,每学期不少于3处。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体验活动。各班建立活动小组,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社会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才干,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之把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转化为一种自觉的需求。窗外,有书如氧气,有网络比天空还广袤,有学生、专家和朋友灿若星辰,还有那心灵的共鸣„„还是听听窗外的声音吧。我相信,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其创造力就会有多大。
第五篇: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工作计划
随着新教育在我校轰轰烈烈的开展以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围绕“聆听窗外声音”这一主题,本学期将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新教育实验行动研究,力争把我校新教育实验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服务。
1、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教师对新教育实验树立正确的认识,懂得开展新教育实验的真正意义,并深刻领会新教育实验精神实质,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新教育实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聆听”活动。通过“聆听”各种“窗外声音”,更新和完善师生知识结构,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方面:
将新教育实验与学校教研有机整合,让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引领教师走教、学、研三结合的个人专业化成长之路,通过学习、读书、上课、竞赛、活动等途径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了解最新教育动态,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⑵继续要求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读书心得,定期召开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提高教师理论修养。
⑶充分发挥网络教科研功能,要求教师每月在“教育在线”上发布日志两篇,可以是自己撰写的读书心得、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日志、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案例分析等。要求各个班级的教师上“教育在线”网站学习、借鉴、对照、反思等,总结教育教学得失,寻找差距,明白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⑴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聆听“窗外声音”。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有选择地邀请在某些方面富有经验的人员来校开设讲座,以此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聆听到真实的窗外声音,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⑵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聆听窗外声音”的活动,成立棋类、球类、合唱、书法等各类“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各类兴趣、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发展个性等。
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聆听窗外声音”。结合少先队活动安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同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如蔬菜园艺场等校外德育基地,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聆听窗外声音”,增强各项教育实效。
⑷继续要求学生开展静态的聆听“窗外声音”活动。
各年级学生每月阅读课外书一本,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各年级按要求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指定篇目,期末评选出一定数量的“读书大王”、“书香之班”及各项星级优秀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