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伴山游记散文
初游鹤伴山,山水灵秀恍入梦。
文儿三周岁的生日快到了,一直计划带她出去小游一次,正好在邹平工作的朋友宋热情相邀,遂欣然应允。
与宋已有数年不曾谋面,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虽性情依旧,眉梢眼角却分明有了沧桑时岁留下的痕迹,且怀中皆抱了一个吱哇乱叫、片刻不得安分的孩童,彼此相见,更多几许感慨。倒是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纯真坦白,初次相见竟无丝毫局促,很快便手牵手玩在一起,俨然一对小蜜友。
宋居住的地方离当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鹤伴山,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大人的口中刚一吐出“爬山”二字,两个孩子早已性急地催促起来:“快走快走,我要去爬山。”于是一行五大二小七人驱车前往。
鹤伴山,单是名字便有几分仙灵之气,人在其间,更如置身诗画中一般。鹤伴山最具特色的应是清澈甘冽的溪水和那一对对不时撞入视野的“仙鹤”。那溪水在山涧中淙淙流响,自上而下绵延不绝,宛若仙音。有的漫路而过,车驶过时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在行人身上如点珠碎玉,虽引起一片惊叫,却没有人会真正气恼。而那一对对“仙鹤”,虽是人工雕刻,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同嬉戏,有的共觅食,有的是爱侣呢喃态,有的作振翅欲飞状,时不时让你眼前一亮,倒也让鹤伴山更加名副其实。
鹤伴山坡势徐缓,且多是盘山公路,走起来十分轻松。时值初秋,山风清凉爽润,山上树木葱茏,我们几个说说笑笑,如闲庭信步般,不知不觉已至山腰,身上竟无一丝汗气。山腰路侧,斜辟出一条石阶小路,根据标示,知是参观鹤伴山胜景——“水帘洞”必经之途,于是拾阶而上,曲径寻幽。两个一路总赖在大人身上的孩子,也突然来了兴致,一定要自己攀爬。尤其我那平素娇弱任性的文儿,一直牵着爸爸的手走在最前面,还不时回过头喊着:“妈妈,快点。”几百米的石阶路,她几乎是一口气攀爬到了尽头。望着远远落在后面的我们,她兴奋地蹦跳着喊:“哇,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她出色的表现真是令我刮目相瞧了。
“水帘洞”是一宽、高各十几米、深不过五六米的浅洞,洞顶有水淅淅沥沥弥漫而下,恰如一面阔大的珠帘。水帘洞内居住的不是齐天大圣,却是一尊金粉敷身、慈眉善目的释迦穆尼大佛的坐像。佛高数米,气定神闲地俯瞰着前来膜拜的游客,那气势倒也令人不由肃然。
因时间仓促,又带着幼儿,诸多景点不能一一游赏。离开水帘洞后,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大致的景致,便匆匆忙忙地下山了。宋引领我们到山脚下一饭庄用餐。饭庄名唤“山里人家”,菜肴皆选用山野之物:野菜、蚂蚱、山蝎、土鸡……制作虽不精良,倒也别具风味。许多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停留,一是为了品尝山味,二是在这里可以边吃边玩,让游兴淋漓尽致,因为饭庄的客房皆设在山谷中。其实所谓的客房,不过是纱网围成、蒲草盖顶的简易小亭。坐在亭中可观四面八方。亭的一侧便是涓涓溪流,水清澈见底,淙淙流响。许多游客饭前饭后便到溪中戏水。不管是白发的老人,矜持的中年,还是娇羞的少女,到了水中,竟都兴奋得孩子一般,忘我地笑闹。水清凉爽润,洗洗脸,泡泡脚,攀山的疲惫竟是荡然无存,而且身心皆如被清泉洗濯过一般,自觉纯净空灵,竟有一份别样的轻松。这样的感受在城市生活中是永远体味不到的。
夕阳西下,我们只能恋恋不舍地同仙雅的鹤伴山道别。望着暮色中静默的群山,我的脑海中反复闪现的只有陶潜的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游鹤伴山,山色憔悴竟如劫。
五一小假,几位数年未见的同学相约去邹平鹤伴山小游,兼小聚。一行十几人,除却本地的几位,我是唯一一位去过鹤伴山的,且是两次。印象中的鹤伴山,山青水碧,树苍苍而花烂漫,晴天山色明媚,阴天雾岚满谷,那份别致的美丽灵秀,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虽属故地重游,依然满怀向往。
站在山脚下极目仰望,但见灰苍苍的山体光秃秃的,便有几分罕异:这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吗?这是我记忆中美丽灵秀的鹤伴山吗?为什么今天,感觉它是如此的荒凉呢?
因是假期,人如潮水一波波涌来。看大家都是匆匆忙忙沿着徐缓的盘山公路默默地向上,很少有人驻足赏景,因为实在无景可赏。也没有记忆中的欢声笑语,快乐嬉戏,也许因为这份意想之外的荒凉影响了游兴吧?这个春天姗姗来迟,已近立夏,满山的草还枯着,大多的树也还只生出小小的叶芽,虽有的绽出了满树的繁花,却也是蔫蔫的,感觉一点都不水灵。太阳很烈,气温一下子升到了31℃,风很大,热而干燥,挟着山尘,吹得人也蔫蔫地,提不起精神。摸一把脸上沙沙的,都是土,立时感觉心也灰灰的了。大家看上去都有点失望,也许觉得这个低矮的荒山有点名不副实吧?我也是满心的困惑,总觉得鹤伴山严重地缺失着什么,是什么呢?因为隔得太久,我一时竟入迷津,记不起来了,只是不停地喃喃自语:“鹤伴山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走在身侧的宋毕竟是本地人,一语道破天机:“今年旱得太厉害了,没有水。”一句话,令我在瞬间恍然:是啊,没有水,我自一上山就感觉缺失的正是鹤伴山的水啊!前两次来时,最引人入胜的不就是那清澈甘洌的山水吗?那水自上而下绵延不绝,在山涧中淙淙流响,宛若仙音。有的漫路而过,车驶过时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在人身上宛若珠玉,虽引起一片惊叫,却无人会因此怨恼。落差较大的地方会形成小型瀑布,垂在壁立的山岩上如透明的极富动感的帘幕,非常美。人们爱极那至清至洁的活水,纷纷跳进去嬉戏或拍照,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在那一瞬间抹去了平素或刻板或淑肃或严正的面具,尽显匿藏在骨子里的那份天真。因为山水甚盛,山气爽润,山风清凉,一气攀到山顶,竟不觉疲惫,而且因为树茂荫浓,很少被太阳晒到,身上竟无一丝汗气。
水是鹤伴山的灵魂,可是今天的鹤伴山,却没有了水。所有的水道都已干涸,露出嶙峋的石。稍微深一点的地方虽有点积水,却因变成一潭死水而肮脏浑浊,臭气氤氲,令人避之不及。因为缺水,空气特别干燥,热辣辣的山风挟尘裹沙,吹得人头昏昏而汗淋淋,爬不到半山便倍觉倦乏,兴致尽消,一致商定半路回返。好在大家此行之意不在游山玩水,而在同学相会。这样一来有了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欢聚畅谈,倒也是失中之一大得。
行至山脚慨然回望,感觉无水的鹤伴山,宛如枯槁的病妇,翠颜花容不再,精气神尽失,憔悴得令人心疼。不由默默祈求老天爷普降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吧,让我们干渴的河山痛痛快快的喝个饱,舒展开美丽的身姿,重现昔日的锦绣风貌。
第二篇:鹤伴山游记的散文
我每个周末只要没什么要紧事必定和驴友们一起外出爬一次山,快两年了,这个习惯一直雷打不动。爬山的对象里,既有名山,也有无名之辈;有离家近的,也有离家远的;有买票的,也有不买票的;至今已经爬过大概有七八十座山了,有的山甚至不止去过一次。若是哪个双休日有事儿去不成,心里就觉得落寞,像有块心事没了结似的。6月21日,又到了周六,我们这次爬山的对象是邹平的鹤伴山。
鹤伴山,是一座森林公园,我是第一次去,连山名儿也才刚听说不长的时间。因为在济青高速公路上遇到堵车,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我们到达鹤伴山下的时候,已经接近十点了。天公也不作美,我们从济南出发时,只是阴天,没想到刚下车,就下起了雾雨,倒不大,打不打伞都成的那种。我们都担心如果雨下大了就煞风景了。
进入景区大门,身边山涧里就传来了瀑布哗哗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路边的沟谷里每隔几十米就修建了一座小水坝,清澈的溪流跌下水坝,形成了若干形状各异的小瀑布,煞是好看。谷底及边坡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树上皆缀满了若干绿油油的小辫子样的果实,十分吸引人。我询问身边的驴友,竟然没人知道这种树的名称。正好遇到一位在路边卖蜂蜜的当地老人,老人告诉我,它叫平柳树。平柳树沿着沟谷散长,有的就浸在水里,大多数比较粗大了。绿树掩映着瀑布,为瀑布增色不少。我们一边听着瀑布的歌唱,一边沿着水泥路往山里面走,一会儿就到达了抗日桥。至此,路口出现了分叉。看看路边的导游牌,往左去的方向为九瀑涧路线,往右去的为九潭溪路线。驴头带领着大家沿着九瀑涧游线开始登山。
山上的雨雾似乎更为浓郁,能见度大概只有二三十米左右,身边的景物也是影影绰绰,如梦似幻,感觉十分美妙。九瀑涧是一条不太宽的沟谷,山坡上植被茂密,几乎连沟谷也被灌木全覆盖住了。满目的绿色,加之雾雨的浸染,更为嫩绿,看得人心情十分舒畅。上山的路比较狭窄,几乎两个人并行都有点困难。有的路段两边的灌木丛几乎将小路全给遮住了,远远望去,就像一道绿色的长廊似的。有的灌木枝条还调皮地横在路中间挡住游人前行的路,你必须一边拨拉着才能过去。山上不多见的裸露岩石和台阶一律都是黑苍苍的,且比较湿滑,好在路边有铁栏杆护卫,游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溪流从山上随着陡峭的地势一路下泻,自然形成了若干个瀑布,有的大点,有的小点,由于沟谷内植被茂密,许多时候游人是看不到瀑布的,只能听见其声音。但要看瀑布也不难,必须下到沟谷里面去,或者站到高阜处。瀑布纯粹是自然形成的,顺着地势,自上而下,一个连着一个,那种天然的美令人陶醉。有驴友说,即使雨下大了淋个落汤鸡,这一趟来得也值了。我表示赞同。也许是今年雨季才刚开始的缘故吧,瀑布的水量还不算大,如果水量再大一些,这些瀑布一定会更加的壮观、迷人。瀑布的声音也随着落差的高低不尽相同。有的急湍高亢,轰然响亮;有的呜咽低沉,像情人的絮语。瀑布的形状也各有特点,有的如白龙飞泻,气势如虹;有的如天女散花,飘珠撒玉;有的如珠帘垂挂,晶莹剔透。各式各样的瀑布在雨雾里越发增添了几分神韵。大家都被这些瀑布美景迷住了,只顾着欣赏,拍照,而忘记了爬山。有的远观不过瘾,还下到沟谷里近距离的欣赏、拍摄。大约到了山的中部,在一处沟谷中凸起的巨岩上,五六位女驴友站成一排要我们为她们拍合影。雨雾中,山体虚幻,人影朦胧,宛如仙境一般。我们几个近前的纷纷按下快门,女驴友们个个像仙女般的身姿便定格在美轮美奂的仙境里了。
拍完了照,大家继续爬山。山溪、瀑布也是尽职尽责地一路陪伴着我们。也许是空气湿度过大的缘故吧,虽然没有太阳的曝晒,但在涧里还是有点闷热的感觉,加上爬山消耗体力,一路上我还是不断地擦拭面颊。也不知道是雾水呢,还是汗水呢,或许两者都有吧。我擦几把脸,接着就近蘸着溪水拧一拧,再擦几把,顿觉清爽无比。渐渐地接近山顶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山溪和瀑布的鸣响,鸟儿的婉转歌声却此起彼伏起来了。鹤伴山可谓是鸟儿的乐园,这从鸟儿的婉转歌声里可以看出来。有的鸟儿的鸣叫声,我还从来没听到过,好听极了。只是鸟儿们躲在茂密的丛林里,我们只能闻其声而难见其身罢了。快到山顶时,路边有一座亭子,我们到亭子里歇息,仿佛突然来了点风,虽然不大,却很清凉,感觉舒服极了。
山顶上的石板小路仍然为灌木丛所掩映,路两边的蓝白色的荆子花开得正好,而黄米粒似的山枣花有的还在盛开,有的山枣却已经有豇豆一般大了,像橄榄果似的嫩绿可爱。这让我感到奇怪,同一棵山枣树,一边开着花,一边却挂着果,这种现象在植物王国里里好像并不多见吧?一种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也开满了黄花,花朵儿不大,很朴实,在晶莹的雨珠妆扮下,显得分外妩媚。还有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花也开得到处都是。我也学着几个女孩掐了几朵野花,擎在手里,一边玩赏,一边下山。在山顶上,云雾仍然十分浓郁,也看不清最高的山峰究竟在哪里,但山体轮廓还是能根据云雾的浓淡、明暗大致分辨出来。下到山涧底,又是一处岔口,一处往左,一处向右,我们选择了往右的方向。沿着涧底,伴着溪流的叮咚声,不觉就到了涧口的桥上。看看路口的导游图,原来刚才我们路过的这一段山涧正是九潭溪的下半部分。出了九潭溪,沿着水泥路,我们往长生观的方向而去。
长生观前面有座小石桥,叫遇仙桥,桥虽然不大,却是一座名桥。桥边有块牌子对这座桥的来历以及山名来历都写得很清楚:在鹤伴三山之间,巍巍长生观前,有座古老的石拱桥(毁坏后今重建),人称“遇仙桥”。相传,长白山人自由苦读,胸怀志远,奈何屡试不第,遂隐遁山野,欲在此山修行,了却余生。正当山人心灰意冷之际,他走到了山谷里的小溪旁,掬水解渴时,忽见对岸有一位白髯老者。老者道:“此溪不过一仗宽,汝若是善良贤人,则可路桥而过,吾便传授你济世救人之道;汝若是心地险恶之人,此桥不踩自塌,你我无缘。”老者说完一挥手,溪上便现出一座石桥。山人踏过石桥,得老者传授医书三卷。正当山人叩拜之时,老者瞬间腾空飞升,石桥却长留溪上。山人知道是遇到仙人指点,便在桥旁结茅为庐,潜心钻研医术并养生修道,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深得百姓爱戴。后救济了受伤的仙鹤,鹤愈后与山人相伴为生,直至山人得道后驾鹤飞升。后来,百姓为纪念长白山人济世救人的功德,为此山取名“鹤伴山”,并在山人结茅为庐的地方建起了长生观,观前小溪上的石桥取名“遇仙桥”。
我们过了遇仙桥,已经晌午十二点半了。在长生观前面,我们围成几伙人开始用餐。吃了饭,稍稍休息,驴头说,愿意去水帘洞看看的继续爬山,不愿意去的就此下山。我们将近二十几个人又跟着领队爬山去看水帘洞了。
因为刚吃饱饭,还没怎么消化接着就爬山,便觉得很累,爬过山的人都有此体会。还没爬上山半腰,我便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山上的云雾明显地比上午淡了许多,能见度大约有百米以上了。也不知道离山顶还有多远的距离,石阶并没有接着往山顶方向继续修建,而是转了个弯儿,往一处山谷的方向延伸。领队说,下面这处山谷就是九潭溪,我们得穿过九潭溪才能到水帘洞。于是大家沿着石阶下了九潭溪。九潭溪谷底及其山坡上多生长着一些壮年的槐树,树下也没有茂密的灌木丛,杂草也是出奇地少,而是一些竹节草一类的植物绿地毯似的铺满了山坡、谷底,鲜嫩可爱。与上午走过的九瀑涧不同,这里又是另一种类型的美——开阔、敞亮、幽静。在这里走走,分明是另一种美的享受啊!我们在这段山谷里走了有一两公里也不见山溪的影子,水潭就更无从谈起了,我就纳闷这九潭溪的名称从何而来呢?虽然没有山溪的陪伴,我们也并不孤单,因为有几种怪异的鸟儿一直啁啁着,让人听起来很是舒心。偶尔还能远远地听见几声蝉鸣,那种小不点的蝉,声音细细的,这是入夏以来我第一次听到,因此觉得很是亲切。有驴友说,今儿是夏至,已经进入三伏天了,蝉也该出场了。我们沿着谷底继续走,终于见到了山溪,淙淙的水声如鸣佩环。也见到了几处不大的水潭,一些水草淹没在水潭里,茸绿得非常鲜艳。
到了一处上山的路口,觉得面熟,忽然想起来,我们上午就是从这里下山的。领队说,我们去水帘洞,就从此处上山。大家稍稍休息,等待后面的驴友赶上来,再一起爬山。后面的七八个驴友赶上来后见又要爬山,竟然全部放弃,沿着涧底出山了。我们到了半山腰的亭子,歇息片刻,然后一鼓作气到达山顶。山顶上又出现一条岔路口,领队说,咱们沿着这条岔路下山,就可以到达水帘洞了。
下山的小路两边也是槐林,地上也生满了竹节草,好像复制了九潭溪前半段的景致似的。远处槐林里还飘着淡淡的雾气,如纱像烟。我们一队驴友不自觉地排着队沿着槐林的小路下山,仿佛与云烟、绿树、小草完全融为了一体,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我走在队伍的后面,欣赏着这幅美景,竟有点醉了的感觉。
转了一个小弯儿,快要接近山根的时候,才见到一个下玄月状的山洞。洞口比较扁长,有七八米宽,两三米高,却凹得不太深,里面端坐着一尊两米多高的金佛像。佛像前面有香炉,好像香火并不怎么旺盛。佛像旁边还有个功德箱,摆在很显眼的位置。洞顶有稀稀落落的水流淌下来,不用问这就是水帘洞了。因为水流太小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水帘,此处景观就要大打折扣了。许多景点,游人大都是慕名而来,结果却是失望而归,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但到一个风景区,如果知道的景点没能光顾,总觉得是个遗憾。鹤伴山水帘洞我们已经看过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大家放松心身说笑着往山下而去。
第三篇:鹤伴山一日游安排
圣豪购物惠民店
关于举行“风情鹤伴山,魅力圣豪人”活动的通知
为振奋员工精神,愉悦员工身心,加强团队团结协作意识,展示圣豪员工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公司成立二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公司决定于近期开展“风情鹤伴山,魅力圣豪人”登山活动,通过一日游活动去亲近大自然,分享公司伟大发展成果,充分感受圣豪大家庭的温暖。具体事宜通知如下,请各区域、员工认真执行。
一、活动主题
风情鹤伴山,魅力圣豪人
二、活动时间
2011年6月8日开始,每天一批(特殊天气推后,依天气情况而定)。
三、参与对象
惠民店所有在岗员工(包括促销员、临时工)
四、活动内容安排:
早上6:00 准时在地下停车场门口集合,不准迟到
6:15 准时出发 8:30——12:00 爬鹤伴山 12:00——12:30 参观圣豪生态园 12:30——14:00 午餐并稍息 14:00----15:00 中途欣赏南部新区、外观新区一店、城区二店 15:00----17:30 参观圣豪百货店、圣豪购物店
17:30 乘车返回温馨的家,结束愉快的行程活动。
五、前期准备:
1、按照各区域、部门组合的原则参加活动,每批两个车,每车45人,每批约90人。
各区域、部门将参加活动人员大体分组,每车5组,每组9人,按车分配好人员,每批有一名中层服务管理人员和一名助手带队,每组选好组长,配备相应男员工。各区域、部门人按照上述要求将各组员工姓名、柜组、手机号码统计好;于6月4日下午五点前上报综合办;综合办再统筹并确定每天各车次及分组人员名单。
2、组长要统计好本组所有成员的电话,领队要统计好组长电话(负责部门:各领队、组长)。
3、制作旗帜两面,内容为“真诚服务在圣豪”“山东圣豪商业集团”(负责部门:综合办)。
4、早餐、相机、运动鞋、遮阳伞、防晒霜、晕车药等(负责部门:参加人员自带)。
六、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各区域、部门要合理调整班次和倒班方式,确保各岗位正常运营,不出现空岗等影响销售及服务不到位现象。
2、本着“安全第一,快乐第二”的原则,各领队及组长组织领导好员工各项活动,确保不出现意外;所有成员必须服从组长、领队的指挥安排。
3、领队、组长、组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游玩参观、就餐,不使一个人掉队。
4.不准私自离开集体,独自活动,有事离开要向带队经理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5.保护环境,爱惜自然资源,不得随意乱丢垃圾,发现垃圾及时捡起,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做文明圣豪人。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圣豪购物惠民店
2011年6月1日
第四篇:天女山游记散文
8.2这天,有幸能与作家协会一组的朋友们去采风,心情很是激动。倒不是因为看风景,实质上更是能有向这些文学前辈学习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一大早,带着许多期待,我们依约等候在顺城邮电局门口,不大一会组员们就陆续的到了,我们凑在一起闲聊,猜想着这个天女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早在前几日,组长徐以江就打电话通知了我们每个人,说是去我们抚顺的一个神奇的地方---天女山。“天女山啊!重庆武隆县那个?”我震惊了。组长笑着说:“哪有那么远,那是我们抚顺市的景区,本来是想去关门山的,可是现在搞活动不让出市,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这个地方。我上网一查,还真不错。天女山俗称歪砬子,是长白山余脉,与三块石对峙。地处马圈子乡境内,距抚顺市内65公里。风景如画,神秘气息浓郁!”哦,原来是这样。我有些不以为然,心说,抚顺的大小景点,不是说烂熟于心,也是去了很多地方的,虽然都是值得去游赏的景致,但是没有这么神秘啊,看来领导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心里腹诽。
不一会,组长带着车就到了,一行人很快的就上了车开始向目的地出发。车行进了约40分钟路程的时候,组长介绍,马上就到十八盘岭了,我随着声音举目向车窗外望去,忽然,我的目光停滞了,完全被那连绵起伏的山形所吸引,这不禁让我马上想起了老舍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墨线勾勒的山水画那样……”真是--叠翠层林羞笔墨,山形描得黛眉横!好美的群山啊!车子行驶在山路上,蜿蜒曲曲的,恍如有一种穿肠而过的超脱。那跳动的山形,一不小心便渗透过了车窗,把我的思绪轻轻地拉起,一同流入那深浅不一的翠色中。来之前组长徐以江就已经联系好了向导--马圈子乡文化站站长窦景儒老爷子,当我们到了天女山那里,他已经等待多时了。这是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白色发青的半袖衬衫和青蓝色的裤子,虽然有一些褪色,但是很干净,给人一种非常淳朴的印象。他一开口我们就感觉到了不凡,从天女山的发现到天女山的开发与规划,以及天女山的各个景点的方位介绍,绘声绘色的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从他的介绍我们知道,有南天门、狐仙洞、聚仙台、转心湖和藏宝门、龙松顶子、凤凰台等20多个景点。于是,我们在老爷子带领下向山里行进。
走在狭窄的山路上,两侧都长着一种奇怪的树,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不知道谁惊呼一声,这是天女木兰啊,珍稀濒危树种!听到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凑到树前,仔细地打量起来。木兰树叶形有些椭圆,也有的近似倒卵状。叶子隐隐有轻微的香味,树皮也好似有香味。听窦老说,最香的是花,如果凑上去闻一闻,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才叫沁人心脾!不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在五六月开过了,听到这,我们不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天女木兰树,无疑也是一个大发现、大收获了。真是“谁道仙娉难得遇,木兰玉树落凡间。层峦叠嶂栖奇木,但喜神游天女山。”
如果说天女木兰让我感到惊喜。那亲眼看到灵芝和人参更让我们感到惊奇!从未见过真正生长活的“神药”的我们,起初看到灵芝还以为是毒蘑菇!在窦老介绍下我们才知道,这里种植了很多的灵芝和人参及很多的蕨类植物。我们不禁窃喜,想马上挖两棵,可是树上挂的摄像头,让我们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哈哈。
不读书的人没有内涵,没有传说典故的山没有韵味!途中还有几座造型典雅古朴的小亭子供游人歇息。每个小亭子都配以雅致的名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抗联的故事,太白金星的传说,在窦老的绘声绘色中娓娓道来。一线天、步步高升、狐仙洞、龙吐天浆,更增添了景区的神秘感,特别是龙吐天浆一景,更其巧夺天工,海拔六百多米的山体里依然水气繁盛,有清冽的泉水从石壁中渗透顺着打造的龙头流出,让人感到水凭天而降,把手放在泉下,一股爽透的凉意,便顺着手指延到浑身各处,喝上一口,那甘甜清凉的味道,一下子打退了酷热的威猛,舒爽通透!我们争着抢着戏水留影,无不畅快。毫无准备的,我放开的歌喉,“唱山歌欸,这边唱来,那边和......”歌声穿过遮天的翠幕传到了很远。那一刻。我感到那种好似穿越古老繁茂的岁月一样,根植在心灵深处飘飞与自由的异样不知不觉慢慢升起。忘掉烦恼,忘掉世俗,让这种被洗涤的高度纯净着自己,释放着自己。正是“清风默抚暗香徊,龙吐天浆天上来。阵阵清凉消燥暑,清心任作自然裁。”
最神奇的还是要数一线天了,走过龙吐天浆,便来到了一线天。起初,我们只看到了一面陡立的平面山体,可是,当我们靠近才发现,有一条仅半米宽的石缝,大约高20左右,笔直的将一座整山分成两半,犹如天外飞剑,一剑劈下而成。有一条铁栅从上而下以便攀沿。走在其中,两边的石壁平整得几乎让人咂舌,真不知道什么样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奇迹!厚重的山体泛着清凉的水气,好像在不断的往一起挤压,有时一不小心就擦到了手臂和腿,真的好像被夹扁了一样。50米长的路程让我们足足走了10分钟。
通过惊险刺激的一线天,我们顺利的来到了聚仙亭,顾名思义,走过一线天,就来到仙家之地,举目四望,巨木青翠,群山环抱。天空异常的干净,云异常的洁白,一种无瑕的心情油然而生,仿佛站在天与地的边缘,心无旁骛。真想伸手采一片洁白的云朵,然后裁成吊床,悠然中,仰望天上的苍穹,去了悟天地间的真意。坐在聚仙亭里,听着窦老讲诉的神话传说。
更是体会到了天女山的美丽,神奇。诗兴油然鹊起,什么也不能让我扼腕灵感,住笔歇思。遂作以聚仙亭七绝-----聚仙台上聚仙亭,太白真人经此行。一线天峰登得道,游云脚下话风情。
啊,是美丽神奇的天女山,家乡的奇景,让我们流连忘返!
第五篇:凰山郊游记散文
周六的郊游是冲神仙洞去的,如果沒有风力发电的开发,我们也不会萌生这些雅兴。
因为多年的封山育林,大山上已无路可走,幸好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千年大山终于向社会敞开了胸怀。一条宽敞的沙石路从凰山岭向上,延着山际向东延伸。
我太熟悉这座山了,从小就看着他,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真应了那句成语开门见山。有人把殷山称做山里的,我就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神仙洞是我儿时听得最多的故事,但谁都沒有到过神仙洞。爷爷讲神仙洞洞口不大,洞内曾住过土匪,他说他二十几岁打铳时进过洞,因为太黑而没走多远,至于洞有多深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他说神仙洞在柯老涧上,周边还长有韭菜。那韭菜很香,割了又长,早先白云庵做庙会,可供两百多人食用。
故事听多了,我也萌生了上山去看看的念头,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邀了几个人去寻访,由阿玉带路,结果只找到了张马子洞,但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这个疑问悬在心里好多年了,爷爷说那不是神仙洞,但也有人说那就是神仙洞。
前不久九江浔阳晚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讲一甲山上发现了神仙洞,我一看照片就知是我当年探寻的那个张马子洞,为了证实我的猜测,也为了满足众多网友的好奇心,我们决定周六的户外踏青游,首选凰山岭和神仙洞。
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我最担心的是下雨,一早起床我先看看天,还好东边冒了个太阳。我们一行四十人是八点从鄱阳湖大市场分乘八辆车出发的,第一站是凰山岭下的千亩梨园,梨园在凰山水库西边,这里山埂纵横,梨花盛开,山梁上水溏边,一排排整齐有序。梨树就一人多高,剪裁的错落有致,我们穿梭于梨树之中,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念,有人开玩笑讲上次户外想走桃花运没走成,如今倒走上了“梨花运”,不是好兆头。我说不要紧,等会到神仙洞我们再做回神仙。
离开千亩梨园我们延着盘旋公路上凰山岭,凰山庙就建在岭头上,我们停好车到庙里礼佛。凰山庙不算老庙,也就几十年的历史,但现在规模不小,岭上建有二十多米高的观音菩萨,大雄宝殿不大,但庄严肃穆。有位老尼寻问我们的来历,我告诉她我们是来玩的,同时也是來接受佛家文化洗礼的。老尼高颂佛号,对我们的到访表示欢迎。离开凰山庙,我们延风力发电所修的路向白云庵进发。
临近中午,我们在一个很宽阔的风机平台上休息吃中饭。我们的饭食是面包和纯净水。大家边吃边聊,我们居高临下,但见公路纵横,黄花遍野,楼台林立。大自然是奇妙的,也是坦荡的,山下的一切居然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那么生气勃勃。
我们从所休息的平台顺势而下,在树林中穿行几分钟就到了古寺白云庵,白云庵是在老庙址的基础上用石头砌成的,显得既古朴又庄严。许多人在佛像前礼拜,他们默默为自己为家人祈祷。我为大家讲解白云庵的苍桑历史,引导大家参观万卷经书和金鸡报晓,这里是白云庵前的两个景点,因石头长得一层层的,像书一样,所以有位得道的高僧为他取名叫万卷经书。金鸡据传是在庙里修行的僧人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鸡叫,和尚觉得奇怪,就到处寻找,终于在上山的路口发现了一块长得象鸡头的石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块石头也就变成了报晓石,成了庙里的神器受众生朝拜。
离开白云庵,我们走过一个山梁,穿过在茂密的树林中,因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神仙洞。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前面开路,他们汗流夹背,但干劲十足。我们延山涧的水沟向上攀,终于到达三号风机,从三号风机东面延一条弯曲的小路向下五十米,我们终于到达了张马子洞,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洞口不大,进洞有个斜坡,坡度很陡,我们用绳子一头套牢在洞口的树枝上,一头由人带到洞中去,网友们顺绳而下,既安全又方便。洞内只有三米宽两米高,走二十米有个平台,人从平台上走过要低头猫腰,前头是个小洞,须爬行才能进,向前二十米有个向下深洞,用十三架梯可下到底,再往上是个香台,有石桌石凳,很形象。整个张马子洞也就五六十米,上头有小洞但人不得进,只好就此止步。
下山的路是轻松的,人人脸上都写着喜悦。尽管凰山庙没有东林寺雄伟壮观,尽管神仙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但天下的佛只有一尊,无论你进的是什么庙,拜的都是同一尊佛,那就是对善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