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地理教学反思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相信这是目前我们正在实践和努力追求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目前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质”的问题。“面”是指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应当说影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观念转型不到位,教师理念建构跟不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速度。
目前,我们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却有为难情绪。一是怕完不成当堂课的任务,二是怕学生没学会,不敢放开。即使有时形式上是改革了,但是也是仅限于听课,平时还是基本按原来的方法上课。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
如果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型,从“形”转走向“心”转,从一般的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广大教师将会自觉自主、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深入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会在实践层面上深化课改。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近一个学期了,回想这一段的教学探索,感受颇多。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必须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模式,课堂有教师主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学习更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的过程,因而应该彻底改变原来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变成学生参与和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有质的飞跃。
二、进行课堂改革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切不可邯郸学步。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无疑是适合他们自己实际情况的。
初中的教学内容量少,并难度不大。学生通过努力研究探讨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课上老师占用的时间很少。这一点和我们高中有明显区别。就我们数学科而言我们要学十本教材,而且难度很大。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多少,难度的大小及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调整课上老师占用时间的长短。
杜郎口中学地处农村,周围都是田地,学生受外界干扰很小,学生单纯、善良,刻苦耐劳。这是他们在学生素质方面的优势。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有网吧,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影响,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少了一份单纯,多了一些世故。所以在课堂展示中,有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有抛弃了提高学习成绩这个宗旨,单纯挣分数的情况,也有抄袭学案的现象。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多做思想工作来扭转。
三、检查测评应该及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测评和检查相对滞后,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抬头。所以我们必须及时检查学案,测评学生的掌握情况。
1、学案的检查,不见得每次都全体学生都检查,可以采取抽查的形式。
2、抽查时不要让学生摸索出规律,不要让他们预先估计出你要抽查到谁的学案,也不要给他时间让他们临时补学案。因为我发现有的学生自己的学案没有写好,就把别人的借来,写上自己的名字。也有的学生急急忙忙补学案,然后再交给老师。我建议教师走到学生面前,直接要求他交学案。
3、尽最大努力做好阶段性测试。课堂改革后的气氛活跃,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至于是好是坏,最好还是应该通过测试来评价。对数学科来说,题型应该包含解答或证明,时间应该长一些,否则会检验不出真实准确的情况。
四、对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合理安排。我们现在的教学内容、顺序都基本是固定的。课堂改革后由于时间紧,我们可以把不太重要的内容压缩课时,甚至于舍掉不讲。当然这一点要慎重!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多钻研考纲,多分析我们辽宁的高考动态。
五、教师应该抓两头带中间。新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但最容易忽略尖子生。因为我们要把机会近似均等地分给每个学生,尖子生解题、讲题的机会相对以前会减少,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比如检查教案时着重检查成绩好的学生,再比如临时安排一些习题,要求最先解答出来的同学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解等。
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样,不必要求整齐划一。不同的科目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班级的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风格,因而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提倡百花齐放。我们没有必要看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杜郎口模式,只需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所交的学生,是不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切首先要看是不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课堂改革我们才卖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更长。我们要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摸索规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坚信当每个教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之后,我们学校也就找到了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了,教学成绩也就有可能产生质的飞跃了。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学案”的出现成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下的新事物。但是在使用“学案”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表现为:
1、担心课堂超时,害怕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学案已设计的教学内容,其结果是要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要么教学任务草草收场,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缺乏生动性。
2、担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会解答,不敢让过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不敢、甚至也不会去突破现有的学案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彩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展示风采,以至于整堂课完成后,让人感觉到不管是不是同一学科,是不是同一位教师,都在按同一个模式施教。
3、按学案环节讲课的多,对学案内容拓展的少。
4、学生大部分在忙于完成手中的学案练习,没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一是在巧设问题时显出个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得当,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问时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把“学案”重点、难点问题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问题或准确到位、或生动有趣、或贴近生活,要体现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二是在练习设计上显出个性。练习的设计要立足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练习要起到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的作用,如书面作业、墙壁作品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学案”是教师和学生的共用素材,而不是全部素材,教师要大量寻找教材之外的、学生周围的、与教学有关的材料,把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
三是在指导学习中显出个性。课堂45分钟的时间,教师是配角,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讲授时间,学生能看懂的问题不讲,学生讨论后能明白的问题不讲,教师一点就透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讲明白的问题不讲。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安庄镇寨子小学肖明昌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些话我不知说了多少遍,而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吗?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思考。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实施了,用老办法教新教材是不通的,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学案”的出现成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下的新事物。但是在使用“学案”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表现为
1、担心课堂超时害怕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学案已设计的教学内容其结果是要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要么教学任务草草收场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缺乏生动性。
2、担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会解答不敢让过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不敢、甚至也不会去突破现有的学案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彩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展示风采以至于整堂课完成后让人感觉到不管是不是同一学科是不是同一位教师都在按同一个模式施教。
3、按学案环节讲课的多对学案内容拓展的少。
4、学生大部分在忙于完成手中的学案练习没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是在巧设问题时显出个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得当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问时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把“学案”重点、难点问题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问题或准确到位、或生动有趣、或贴近生活要体现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二是在练习设计上显出个性。练习的设计要立足学生的社会生活 实践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练习要起到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的作用如书面作业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学案”是教师和学生的共用素材而不是全部素材教师要大量寻找教材之外的、学生周围的、与教学有关的材料把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三是在指导学习中显出个性。课堂45分钟的时间教师是配角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讲授时间学生能看懂的问题不讲学生讨论后能明白的问题不讲教师一点就透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讲明白的问题不讲。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集中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我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回答几个问题,到黑板上多演算几道题目,就是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问,学生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突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主要看以下几点:
1、参与的全体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在参与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因为参与不是目的,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参与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既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参与、部分参与,又要避免由于对主动参与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盲目追求形式参与、表面参与的倾向,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明显的差异,因而全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类、分层地对待,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分层教学思想)。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两类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局外人”,如果长期使他们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2、参与的内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上,更表现为内在的思维上,即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如果不以内在思维的深层主动建构为目的,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为参与而参与,那只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流于形式,使得大部分的课堂参与时间成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的无效参与时间,甚至被这种表面的主动性所迷惑,认为这就是学生的有效主动参与,这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思维参与的建构性上,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通过连续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参与的反思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其自我反思意识的强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它不仅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要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能力的主体。这也是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适应学习化社会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重要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自我反思,是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的一个反映。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能很熟练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常常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常思考“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怎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程度。
二、突出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学知识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在现实条件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大可能的教学效果的活动过程。具体途径为:
1、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是教师对学生寄托目标的具体反映。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前,都会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然而,教学目标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首先,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高、广、深”,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可行性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目标的达成。其次,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条件,愉快地学习。
2、精选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精选教学内容要求:首先,在内容质量上,要体现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本身富有启发意义或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其中科学性是前提,目标性是核心,启发性和思想性是教学的发展性和教育性规律的体现。其次,在内容深度上,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内容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发展。再次,在内容广度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
3、优化教学结构。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4、活用教学方法。在优化教学目标、内容和结构的前提下,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取得高效的关键。活用教学方法要求做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调控的有效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主导作用,实施积极调控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实施积极调控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高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对象,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积极、主动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将课堂教学这一发展变化着的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现阶段的状况(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到由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期望的新状况(进步了的、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学习情况)。为此,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师积极调控的有效性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监控。这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调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检验其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教师对教学的有效自我监控包括教学的全过程:第一,在具体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情境,确立教学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根据这一特定的目标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策略,构想设计出解决各种问题(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可能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第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监控教学进程,反馈、维持或调整教学行为。即在教学中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或维持、强化教学行为。第三,在具体教学活动结束之际,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四,在具体活动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总之,教师对教学的自我监控,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内化他人关于自己教学的评价,而获得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自觉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从而不断提高有效控制教学的能力。
2、微观调控。
这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调控有效性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加工后的教学内容作为有效信息传递给学生。很显然,如果教师的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信息传递就会中断,即使教师所花精力再大,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因此,教师注重在课堂上适时进行微观调控极为重要。首先,合理而艺术地调节与使用学生学习的各种感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角色,以求得课堂的最佳整体效果。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其次,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说,学生在开始上课的前25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以后由于大脑疲劳,注意逐渐发生迁移和分散。因此,一节课的后半时间要适当地让学生的大脑松弛一下,以便得到短暂的休息,再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新的“紧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节奏要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讲授要松紧适宜,内容要难易交替,安排要详略得当。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的特点,形成一个“张”与“弛”交替的生动整体,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3、灵活控制。这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调控有效性的核心原则。既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那么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系统状态的发展中都可能出现一些外来的干扰、环境的变化,甚至会常常发生不测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控制系统和实施有效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控制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控制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优目标,系统能修正其原定的策略。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作某些适当的调整或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克服干扰、影响,消除系统状态变化发展与拟定的教学计划“轨迹”的偏差,最终实现期望的教学目标,而不能把教学控制工作死板地同某个现用的教学计划(或教案)联系在一起,以免在整个教学计划失策或发生突然变故时,控制教学也跟着失效。缺乏经验的教师常常是“照案(教案)宣科”,而不管课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前也有计划,但这个计划不仅是动态的,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全部抛开。因此,实施有效地教学控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出现任何失常(包括偶发事件、无序现象等)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对教学系统的控制。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控制,是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中复杂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准确把握。教师越是把精力集中于对例外情况的灵活控制,那么他就越容易掌握教学控制的主动权,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