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时间:2019-05-15 12:0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第一篇:《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二)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三)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关键是要掌握解题思路,抓住最后求什么,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最后列出综合算式,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大家回忆一下,应该怎样分析才能列出综合算式?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板演)

2.口答.(面向全班与板演同时进行)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要想求出和、差、积、商,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1)36与44的和乘以5,()?(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25-64÷8)

订正第1题时,要说明两步文字题列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及为什么使用小括号;通过第3题补问题练习,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读题后与前面复习题1比较,题目条件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复习题直接告诉了除数是6,而例题中的除数没有直接告诉,是用45与39的差来表示的.那么在计算步骤上还能用两步解答吗?为什么?

共同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把45+39与45-39两式分别写在关系式的下面.)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必须先算被除数是 45+39=84,除数是 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 45+39和 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

4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引申、变化.如果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投影仪出示)

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明确题目最后求积.求积应该用被乘数乘以乘数,但这两个数都没直接给出,被乘数是45与39的和,乘数是45与39的差,所以应该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最后用被乘数乘以乘数.因为要表示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所以45+39和45-39必须加上小括号.(45+39)×(45-39)(胶片)

=84×6

=50

4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分析、讨论可知:较复杂的文字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文字题组成,解答的关键是要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明确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要写在前面的,哪部分写在后面;列出算式后,再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综合算式中还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同时要注意题目叙述过程中的变化,分清“乘以”和“乘”,“除以”和“除”,因此要认真审题.(三)巩固反馈

第一部分:基本题.1.口答.说出解题思路,列出综合算式.(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用169除以13的商,去乘99与88的差,积是多少?

第二部分:变式题.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文字题,用线连起来.(1)36×18-36÷18

(1)36乘以18的积再减去36所得的差,除以18,商是多少?

(2)(36×18-36)÷18

(2)36与18减去36除以18所得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3)36×(18-36÷18)

(3)18乘36的积,减去18除36的商,差是多少?

做完后引导学生把3个题进行对比,观察有什么相同及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题中数据、符号以及排列顺序都一样,但由于加上小括号或小括号的位置不同,导致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也不同.由此看出小括号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订正时说说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第(2)题要用小括号?

第四部分:提高题.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1)27×4+54×5(27乘以4的积,加上 54乘以 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45-15)÷(32-29)(45减去15的差,除以32与29的差,商是多少?)

(4)30+(96-12×5)(30加上96减去 12与 5的积所得的差,和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一第3~6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文字叙述题是计算题到应用题的过渡,通过文字题的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及运算顺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同时也为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是提高分析能力的一个途径.本节课出现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已学过的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多了一个间接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等方式总结出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的解题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为此,教案设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复习准备.首先通过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熟悉解题思路及数量关系,为新课铺平道路,同时通过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根据条件给用两步计算的文字题补充问题的练习,学生掌握了两步文字题的结构,并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为新课清除了障碍.第二部分是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多采用启发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其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通过对例题与复习题的比较,明确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两步计算文字题的扩展,看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知道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懂得它们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抓住最后要求的问题,寻找所必须的条件,然后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巩固反馈.课堂上及时练习,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要围绕重点,形式多样.既有基本题,又有变化题,还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提高题,使学生不仅能把数学语言用算式表示出来,还能用数学语言读出算式,这对学生理解文字题是很有益的.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例2 45与39的和,除以 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

45+39 45-39

(45+39)÷(45-39)

=84÷6

=14

第二篇:计算题

小升初总复习——数与代数

——计算能力过关专项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7×335733=×12=×24=÷2=12÷=1÷=498121047

2493431378×=÷=8÷=-=240÷=×=3910555242116

5513145419÷=×12=÷=×=÷= ÷3 =***311

(1***1+)×12=1-÷=÷×=×÷=(+)×= 46663663735582、求比值:1480.12 : 0.3 2

32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48 :5.6 : 0.715 : 124632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

5431215(1)×24(2)×(3)(-)× 182542332

523153331(4)××(5)(+)×28(6)×+× 69404754

54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1

(7)3-

84742115÷5(8)8×15÷30

(9)71536×11 + 6÷11(10)(4-158)÷12

(11)9263 13(12)5114361233

(13)9348517

8359(14)(168)÷12

5.解方程。

(1)45x =310(2)16+3x=1

283(3)x721

(5)x-50%x=12(6)(125%)x10(7)χ-5

χ=240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

(4)x35468)3x2(8-x)242

(6.解比例

17112

(1)x∶6 =∶(2)∶=∶x

84653

(3∶ x = 2∶6(4)∶x = 5%∶0.1

7.列式计算

(1)12乘的积,与12除以的商相差多少?(2)12的25%比一个数多62.5%,求这个数?(用方程)

(3)在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

(4)、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8.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332

:125%0.6:10时6.05km:605cm 4459、(附加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25-997(2)998+1246+9989(3)(8700+870+87)÷87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3

(4)125×8.8(5)1.3+4.25+3.7+3.75(6)17.15-(3.5-2.85)

(7)3.4×99+3.4(8)4.8×1.01(9)0.4×(2.5÷73)

(10)(1.6+1.6+1.6+1.6)×25

(13)12.3-2.45-5.7-4.55

(16)64.2×87+0.642×1300(19)78×12+0.125×12+0.5

(11)(457179+6-18)÷36

(12)

25100114)79÷215+511×2

(15)0.125×0.25×64 17)78×36+7.8×741-745(18)1321×17+17

×8(20)2.42÷34+4.58×11

3-4÷3(21)25÷1002526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4

((

第三篇:计算题

五、计算题

1.某场地平整有4000m3的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填筑,其土质为密实的沙粘土(Ks=1.25,Ks’=1.05),试计算:(1)填土的挖方量;

(2)已知运输工具的斗容量为2 m3,需运多少车次? 3.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为35m×20m,埋深4.5m,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0.6m宽的工作面;基坑长边按1:0.5放坡,短边按1:0.33放坡。已知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1=1.25,最终可松性系数K2=1.05。试计算:(1)基坑开挖的土方量?(2)现场留做回填土用的土方量? 4.基础平面尺寸为30m×10m,埋设深度为标高-3.5m,自然地面标高为-0.5m,四面防坡1:0.33,并要求每边留出0.5m的工作宽度,试求:(1)基坑放灰线的尺寸;(2)基坑的挖土工作量;

(3)当基础体积为153m时,则弃土量为多少?(ks1.24,ks'1.04)

36.设混凝土水灰比为0.6,已知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260㎏:650㎏:1380㎏,现测得工地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若搅拌机的装料容积为400L,每次搅拌所需材料又是多少?

7.一设备基础长、宽、高分别为20m、8m、3m,要求连续浇筑混凝土,搅拌站设有三台400L搅拌机,每台实际生产率为5m3/h,若混凝土运输时间为24min,初凝时间取2h,每浇筑层厚度为300mm,试确定:

(1)混凝土浇筑方案;

(2)每小时混凝土的浇筑量;

(3)完成整个浇筑工作所需的时间。

9.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1:2.46:4.67,水灰比0.55,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280㎏,现场实测砂的含水率3﹪,石子的含水率2﹪。现在用J1-250型搅拌机,试计算搅拌机的一次投料量。19.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1)弯起钢筋(如下图)

2)Φ6箍筋(135º/135º弯钩增长值为160mm)

10.某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C20普通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12:4.37,水灰比0.62, 水泥用量为290㎏/

m3立方米。实测施工现场沙子的含水量为3%,石子的含水量为1%。搅拌机采用J-400A型,计算搅拌机的一次投料量。

11.某主梁设计图纸为5根25的钢筋,而施工现场无此钢筋,仅有28和20的钢筋,已知梁宽为300㎜,应如何代换?

22.某梁采用C30混凝土,原设计纵筋为620(fy310N/mm2),已知梁断面尺寸为宽×高=300㎜×300㎜,试用Ⅰ级钢筋(fy210N/mm2)进行代换。23.某梁配筋如下图所示,试计算各钢筋的单根下料长度?

第四篇:文字计算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会结合树状算图解答文字题。

2、运用树状算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文字计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 列式时合理使用圆括号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各题 1)72÷3×4

2)72÷(3×4)3)72+3×4÷2

4)(72+3×4)÷2 生1:72除以3的商乘4,积是多少? 生2:72除以3与4的积,商是多少? 生3:72加上3与4的积除以2,和是多少? 生4:72加上3与4的积的和除以2,商是多少?

2、这节课就来学习文字计算题(出示课题:文字计算题)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1)出示例题: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2)问:最后一步求什么? 生:这题最后一步求积

问:求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1:求积必须知道因数和因数,第一个因数已经告诉我们是90,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告诉我们90加上90的和,要先把和求出来。生2:数量关系是90乘和等于积

(3)问:根据题意你能把树状算图补充完整吗?

(4)问:根据树状算图,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集体练习)生:90×(90+90)=90×180 =16200(5)出示:90×(90+90)

90×90+90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加括号,题目要怎么改? 生1:这两题的区别是第一题有括号,第二题没有括号。

生2:如果不加括号,题目应改成90与90的积加上90,和是多少?

2、探究二:(1)出示:试一试

先比较下面两题的区别,再画树状算图。①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②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 生1:第一题是求差,第二题是求商。

生2:两题的数量关系不同,第一题是商减去46,第二题是差除以23。(2)问:这两题要注意哪个字?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讨论)生1:这两题要注意“除”字。

生2:这两题的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商减去46,求差。第二题是差除以23,求商。(3)在练习本上画出树状算图。(集体练习)

(4)问:算式怎么列? 生1:1886÷23-46 生2:(1886-46)÷23(5)出示:试一试

比较下面各题区别,再列综合算式计算。③1886除以46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 ④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 问:这两题的关键字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点? 生1:两题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题求差,第二题求商

生2:第一题是商减去23,求差。第二题是1886除以差,求商。生3:第一题列式是1886÷46-23

第二题列式是1886÷(46-23)(6)列式计算:集体练习

1886÷46-23

1886÷(46-23)=41-23

=1886÷23 =18

=82 问:第二题为什么加括号? 生:第二题先要求出46减去23的差,再求商,所以要加括号。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了。

3、探究三:

说出下列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0÷(20-2)×5 360÷(20-2×5)360÷20-2×5 生1:第一题先算小括号,再算除法。

生2:第二题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减法。生3:第三题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找朋友,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集体练习,做在书上。生1:360÷(20-2)×5 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是多少? 生2:360÷(20-2×5)20减去2乘5的积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生3: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选择题

(1)400除以23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B)。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2)40个25的和比45乘8的积大多少?算式是(A)。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问:为什么这样选?

生1:第一题的数量关系是400除以差,说明先要求差,所以23减去15的差要加括号。所以选B 生2:第二题的数量关系是积减去积求差。所以选A

2、练习二

(1)根据树状算图列出综合算式。

生:(30-2)×(5+4)(2)列式计算

203减去650除以25的商,所的得差乘5,积是多少? 生:(203-650÷25)×5

3、练习三

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出算式。

生:我编的题目是2个10相乘的积除以2个50相加的和,商是多少? 10×10÷(50+50)=100÷100 =1 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式计算。

生1:我编的题目是100除2个50相加的和,商是多少?算式是(50+50)÷100 =100÷100 =1 生2:我编的题目是2个50相加的和除2个10相乘的积,商是多少?算式是 10×10÷(50+50)=100÷100 =1 生3:我编的题目是100除以2个10相乘的积,商是多少?算式是 100÷(10×10)=100÷100 =1 生4:我编的题目是2个10相乘的积除以100,商是多少?算式是 10×10÷100 =100÷100 =1 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编得多。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解答文字题时,要注意“和”“差”“积”“商”在题目中的关系,还要注意“除”、“去除”、“被„除”等关键的字词。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42~44

第五篇:篮球运球三步上篮教案

高中篮球三步上篮

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我做了如下安排:篮球场一块,篮球11只,篮球说课稿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

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教学中充分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产生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学习。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开展利于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和弹跳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男生。共有40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本节课通过学习三步上篮技术技术,并以比赛形式加以巩固,由于该年龄段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往往在运动过程中会忽视安全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醒学生要听从安排,注意安全,加强保护与帮助。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基本掌握运球三步上篮的步伐。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腰、腹肌的力量和动作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游戏竞赛,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开始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

(一)开始部分(12分钟)

1、上课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这样安排是为了尽快进入课堂状态,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让学生带有目的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讲解示范运球三步上篮完整动作 2.学习原地徒手三步上篮动作 3.学习原地持球三步上篮动作 4.学习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动作

5.游戏:运球上篮接力赛尝试行进间快速运球,通过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

思维,探究控球方法,提高控球能力。

6.教师巡回各组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适当的参与各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加深师生的感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教师小范围上点拔,纠正和指导。

(三)结束部分(3分钟)

1、放松练习

2、课后小结

3、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4、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七、场地器材

合理美观的场地安排和组织是完成教学设计的前提保证,为此,我做了如下安排:篮球场一块,篮球11只。

八、预计效果

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40--45%。

说是“三步上篮”其实只有两步而已:

1-先让练习拍球、运球,最好是练到盲拍的程度,就是不看球可以带球熟练的跑。

2-然后就是练习上篮的脚步。先不拿球,向前走步,慢一点,右脚落地时候,在心里喊“一”,下一步左脚落地时候,喊“二”,然后顺势把右腿全起膝盖抬起来接着带动身体向上跳,这个姿势是模仿我们上篮起跳的动作,一定要练熟,动作一定要连贯、舒畅。(如果是左瞥子,就练习左膝盖上抬抬)

3-拿起球,带球走一步拍一下。右脚落地时候把球拿在手里,左脚落地右膝盖上抬的时候把球向上抛,作投篮状,投篮应该会吧?

4-从三分线外开始,带球沿边线往篮板的方向跑。过了1/2半场时候开始往篮板的方向跑弧线。在快接近篮板时大概三米左右,开始拿球迈腿,即步骤2、3。5-投篮时候的瞄点,是篮板上的黑框右边线,球出手力度一定要轻柔。注意两点:

1-上面我介绍的是右撇子的方法,如果你是左撇子,那方向相反。2-顺序是先迈一大步后迈一小步,然后起跳,跳得越高,球出手时离篮板越近,就越容易进球。

3-在此之前最好多练习一下篮下的擦板投篮。

4-这是最基本的上篮,这个练好以后再练那些花哨的上篮动作比较好

下载《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鱼的三步卡教案

    活动名称:人文自然——鱼的三步卡教具构成:鱼的三步卡教育目的:1. 让孩子记住鱼各部分的名称。2. 学习图片与文字的配对,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做事的顺序性。操作方法:1. 介绍工作名......

    新疆舞三步一抬教案

    学习内容:新疆舞《三步一抬组合》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疆舞蹈的动作特点,基本掌握三步一抬动作要领。 2 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位与舞步动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创编舞蹈......

    财经计算题

    某外贸进出口公司2010年3月进口100辆小轿车,每辆车关税完税价格为人民币14.3万元,每辆缴纳关税4.1万元。已知小轿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该批进口小轿车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计算题(简)

    1.某导线为铝绞线,导线股数为7股,每股直径为3.0mm,该导线的型号为( A )。A. LJ—50 2.某钢芯铝绞线,铝导线股数为6股,每股直径为3.80mm。钢导线一股,直径为3.80mm,该导线的型号为( D )......

    工程力学计算题

    1. 如图13-5所示,夹板锤的质量m = 250kg,由电动机通过提升装置带动,若在10s内锤被提高H=2m,提升过程可近似地视为匀速的,求锤头重力的功率。若传动效率η=0.7,求电动机功率。 2.......

    压强计算题

    压强计算题专题1、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300克,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内盛0.6千克的水,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水平桌面中央。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多大?⑵当小明将100克的玻璃球......

    高级工计算题

    计算题: 1、用电桥测试查找电缆接地故障。调整电桥可变电阻臂R和比例臂M,在电桥达到平衡时,R=10Ω、M=23.33Ω,电缆芯线全长L-0.50km,求电缆芯线接地点至测试点的距离X为多少? 解:......

    税法计算题

    第二章 增值税 1.谋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一批免税农产品用于生产,在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专用收购凭证上注明价款100000元,其可计算抵扣多少增值税进项税?记账采购成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