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有人让这个世界高贵着美文(最终版)
一
有安全感,不是找到了一个安全的人,而是从来用不着找这样一个人。
一个诡诈的尘世,永远不会给你安全感。身边有无数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无数的心眼。在云谲波诡的心眼里,你这里被坑一回,那里被耍一次,就毫无安全感了。开始你还陪着玩,周旋到后来,你累了,才愈发地害怕了。
这种惶恐,是因为心里越来越没底。原来,这个世间有那么多不安全的人,不安全的事。你先是不相信某个人,继而又在种种不安全里,最终,丧失了相信这个世界的能力。
信心崩塌的危险还在于,到最后,连自己也不相信了。因为,你在最该相信的人那里,也开始将信将疑,拿不定主意。
一个孔武有力的人,可以佑护你,但给的只是安全,不是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社会给予的。只有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拿出赤诚来,彼此公平相处,真挚相待,那些曾经寒冷过的心,才能被一点一点捂热过来。
其实,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前方没了糟糕的生活,而是身边没了糟糕的人。从此,只需昂首走路,毋忧一脚踩空。
二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无法用道理说通的。不是你的道理不对,而是对方根本不屑于你的对与不对。
你所讲的,不是他要的。这种张狂和偏执,源于自私。自私是一切道理的死敌。一个在心底里没有他人的人,其人生版图上,公允和公正始终是被践踏的。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不要用无私去唤醒自私。这样的结果,只会使自私变得更加跋扈,更加有恃无恐。你完全可以用一种自私去对抗另一种自私,即对自私的人,丁卯不让,寸土必争。从而让其明白,没有人会纵容自私,利己者必于己不利。
三
酒宴,一大桌人。
一个弱者在说话。大家在听,但彼此都有些心不在焉。忽然,一有钱人开腔说话了,几乎所有的听众,脸齐刷刷地转向了他。认真地听,或者,假装认真地听。
几千年的处世哲学,让更多的人,学会了选择性倾听。谁有钱,谁有势,准确地说,谁有用就倒向谁。
然而,有一个人,并没有转向有钱人。他一直俯着身子,专心地听着弱者讲话,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直到,弱者把话说完。
那天,我特别留意了那个听弱者讲话的小伙子。他很普通,头发微卷,嘴角微翘,笑的时候还有点羞涩。且不去揣测,这个小伙子心底有着怎样的善良,或者,对弱者有着怎样的怜悯。那样的话,就复杂了。我只是享受着看到那一刻的美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让这个庸俗的世界,变得如此高贵和不同寻常。
第二篇:请和这个世界两情相悦伤感美文
请和这个世界两情相悦伤感美文
伸不出手的冬天被春天挤得快没了落脚的地儿,多日消失不见的街头早餐摊子又陆续重新开张,油条、包子、烧饼、馄饨、豆腐脑、豆浆……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传统早点,虽说生产加工环境差点儿,但也总会吸引一些过路客。
蔡澜说:“喜欢吃东西的人,多数是好人。因为这些人已经没有动坏心机的时间。想吃,已经够他们忙的了。”呵呵,原来好人的定义也可以是这样的。
这几日春天的情绪有些反复无常,让你吃不准。傍晚窗外又雪,瞬间雪片大如婴儿的小手掌。这个春天,雪还真多真大,不歇气似的。但这会儿雪落地即融,城市留不住它了。接着夜风大作,仿佛要把天与地翻一个个。再接下来,忽然“云散了,光滑滑的月夜呵!”,那时,“我正在倾听,沉寂。”
也许春天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就是喜欢这样折腾。仿佛只在一夜之间,喜鹊们不知都从哪儿冒了出来,在楼宇和枝头间叽叽喳喳地穿梭,急着发布春的最新消息,让树也跟着变得快乐起来。之前,不知它们是在什么地方度过这个漫长冬天的,吃的可好?
窗前那盆至今也叫不出名字的花,历经一个冬天的生长,春天里又开放了,唯一的一支花莛上开出10朵洁白的花,红色的花须上顶着嫩黄的花蕊,花香馥郁,花瓣呈柳叶形。只是花期太短,开了不足四天,便残败了,但香气犹在,是暗夜里的静香。那感觉像是要尽力留下一点儿什么似的,跟我们的人生挺像。美让人心疼,生命如此短暂!简·奥斯汀说:“我所观察到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
看捷克电影《秋天里的春光》。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范达·贝尔像是一个永远的梦想家,专爱游戏人生,愈老愈人来疯。他仍然想在生命中探险,身上的孩子气从未泯灭。但他带有赤子之心的行为举止,却令他钟爱的妻子艾米莉头疼不已,屡劝他无效。
妻子对他说:“范达,你不能逃避死亡!”而范达始终不愿面对年老这一事实,不愿枯坐在家中等死。他在拼力寻找那一点春光,不想告别,不愿离开,所以他选择在生活中永不停止的挑战。他在剧场工作的好友艾德,把演戏经验和他分享,两人一起在现实生活里笑扮人生,这满足了范达许多的人生梦想。他恣情任性地扮演着各种角色:地铁查票员、慈善家,也扮演了一名剧院的荣誉会员,想买下一幢豪宅……一连串的有趣事件丰富了范达的生命,也为他带来了每一天快乐的冒险。
面对古稀之年老境来临,面对病痛缠身的生命暮秋时刻,人该选择怎样的一种存在状态?妻子艾米莉和范达的做法截然相反,她节俭度日,墨守成规,要保住他们的退休金,盼望死后能有个体面的葬礼,有属于自己的安静墓园,有一则文辞优美的讣闻……而范达则渴望继续在生活中冒险,渴望体验他不曾体验过的生活。
为了不使妻子整日为他忧烦操心,范达一度妥协,乖乖地闷在家中,一时间竟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活死人。跟住在他们家楼下的那个老人一样,整日窗前打坐,不言不语地看风吹叶落,仿佛生命已先于肉身而去。最后就连艾米莉也开始不能接受范达如此的收敛个性和被迫的改变自己。
“我羡慕他和我是那么不同”,艾米莉终于明白自己所爱的正是从前那个真实生动、充满生命力的范达,于是,她央求范达做回本来的自己,甚至怂恿范达带上自己一起去冒险,一起去体验一种疯狂和生之乐,要在秋天里实现春光里的梦。或许之后这样的逝去与告别才是最美好的。
影片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的衰老,如何去度过那段不远的秋日?接受它,但不妥协,依然要活出自己的样子。就像范达劝慰老友艾德说的那样:“既然错过了年轻死去的机会,只能死撑到底了。”一部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理念、思想和生命经验,常常会引发观影人内心的震动。这些问题,这些情感的遭遇,我们也会经历或正在经历,一种共鸣,一种认同,会在这种交流中默默生成。
其他的生命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可以从阅读和欣赏影视及绘画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在脑海的深处做着旅行”。但我想它们也许正以至今尚不为我们所破解的方式,先于我们从自然界中收获到许多我们不曾经历的美好,最后抵达殊途同归之路。
什么才是特别之处,是被文字记录下的这些,还是散落于文字的缝隙中,语言所无法表达的部分?不要急于表达你的懂得,因为还有那么多你不懂得。但是“请和自己,请和这个世界两情相悦。”怀着这样的心绪,看自己,看世界,我们会获得别样的收获吧。怀着这样的心绪,“不断的穿越,不断的穿越,依旧是青山。”
第三篇:让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一会儿诗歌
漆黑的屋子
荧光色的灯
陪伴着
一颗
孤寂的心
在沉淀
满世的尘嚣
何处是
归途
让我从
这个
世界消失一会儿
寻找一个
可以让
心灵
呼吸的地方
让心儿
畅游在自由的海洋里
心
能向往
不再束缚的花园
那里有
自由自在的精灵
让
我从这个
世界消失一会儿
心
自由遨翔
想去的地方
驻足 歇息一下
我 累了
黑夜
让我 与宇宙
相通
静静享受这份
奢侈品
静寂可以
让人
找到失去的自己
让自己的心
空一空
世界很精彩
我们
只需要
一点点 足矣
不必
什么都需要
争取
享受生命
带来的一切
就好
让我从这世界
消失一会儿
我来
看看纷乱的世界
还有多少
空隙
让我感到
舒畅的呼吸
岁末
又一年
急切叩门
世界
继续精彩
我的脚步依旧
在生命的穿梭
里
夜深人静
让我从这世界
消失一会儿
第四篇: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过美文
成长不是发现世界越发黑暗的过程,而是发现世界越发复杂的过程。儿时觉得世界美好是因为简单,爱你的人都为你阻挡了复杂。世界没有很糟糕也没有很美好,它只是复杂,只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不代表真实。成长就是认识到这些,然后相信自己,选择相信的。
其实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过,为此,就得把这份温柔传递下去。
(一)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树立起我人生第一个伟大理想——那就是变成非常牛逼的篮球运动员,然后把初中里的那些高个儿全部赢个遍。那时我刚看完《灌篮高手》。湘北打翔阳,三井寿实在太帅了,从此我便喜欢上篮球,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上学途中,我会经过一个篮球场。那是我们镇里类似于文化中心的地方,篮球场左边是图书馆,右边是大片草地,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踢球。那时候踢球是件简单又快乐的事,连球门都不需要,把书包摆在草地上就能当球门。
那年中国足球居然进了世界杯,然后很快打道回府,而姚明则以状元秀的身份登陆NBA。
五年级的我和我的小伙伴,那时起就每天和一帮初中的高个儿一起打球。每次不管是比投篮、比罚球还是斗牛,我都是被完虐。某天我被一个高个儿完虐,他放了一句狠话,原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怒不可遏。那天起我暗自发誓一定要赢过他,让他心服口服。
于是我每天加倍练球,练到满头大汗。终于我觉得我可以再和他比赛了,却再也没有见过他。
再后来,这个所谓的篮球梦想也消失了。回头想想觉得一阵好笑,儿时总有一些莫名的想法,在当时却又有不知从何而来的笃定,笃定那就是会实现的东西,而自己就是为这个梦而生的。
去年过年,我回乡下,想着去曾经的篮球场打球,却没想到那里已经变成了居民区。图书馆不见了,草地也随之消失,就连小时候常见的小河也不见了。
事到如今我依旧不知道科技和城镇的发展是不是好事,就好像那天我盯着居民楼发呆,想着消失的或许不是篮球场,也不是那片绿地,而是我们自己。
(二)最近的强迫症越发严重:左右耳机不能戴反否则就会觉得别扭,上厕所的时候如果不找点字来看可能会死,睡觉的时候如果不在脑海里构思个剧情一定会失眠,洗澡则是思考人生的好时机,尽管每次洗完澡我就忘了我到底在思考一些什么。
听歌已经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有时间独处的时候我就会听。我一直在想音乐和文字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后来我觉得音乐和文字能有什么意义,就在于接触它的时候你处于什么样的心情。忙碌时,你会没有心情听歌;失落时,某些歌却又像鸡血一般让你热血沸腾。
很小的时候,电视里一直放周杰伦的歌,那时候就觉得这个家伙够转,《双截棍》是我的最爱,觉得这首歌简直转爆了。那时候也爱听周杰伦的其他歌,但当时我不觉得这些歌对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奇怪的是长大了以后,反而发现杰伦的歌里面有种特殊的味道。每次听起来都是一阵感慨,心情也会随着旋律而改变,我想大概是我们都到了能听懂他的歌的含义的时候。
我们都可耻地长大了,而那些音乐依旧年轻。
当然我依旧爱着从小就喜欢的漫画,比如《灌篮高手》和《七龙珠》。我也爱着看了好几年的美剧,比如《老友记》和《迷失》。我一直不舍得看这两个系列的结局,尽管我早就看了无数遍,可每次看到结尾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要看下去比较好。不看下去就不会有结局,不看下去就不会有告别。
我突然明白,或许不管是文字还是音乐,还是其他一些什么,只要你用某种方式把那些记下来,它们就会变成你的一部分,你们就变成了互相陪伴的状态。陪伴这种东西,你很难说清它到底是什么,甚至很多时候你对它不以为意。只有在某个时刻、某些特殊的时间点,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我想,作者和读者应该也是这种关系,我分享我的故事,我很开心你愿意听我说话,甚至会把这些话记在心里。陪伴永远是相互的,我想世上还有人能和我在某个下午看同一本书、听同一首歌,就觉得世界其实没那么冷漠。
你愿意听,我愿意讲;如果你愿意讲给我听,我也会用心听。
(三)说说我在的城市。
墨尔本是比较文艺的地方,这种文艺是这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比起悉尼的商业化,墨尔本显得沉静些。咖啡文化是墨尔本的城市基因的一部分,在城里你每走一条街都能发现四五家咖啡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住的地方不远,有一个公园,我每天早上跑步都会去那个公园里跑一圈。因为我工作日总熬夜的缘故,跑步基本集中在周末清晨和周三一早。跑步时能遇到很多同在跑步的人,大多都和我一样戴着耳机,自顾自地跑着。
跑步是难得的锻炼项目,随时随地只要准备好,除了天气以外没其他特别的限制。遇到一起跑步的人时,心情会莫名地好。大概是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保持着跑步的习惯。或许每个人跑步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至少那时候能感觉到大家是同类。
我坚持跑步的心理其实特别简单,我对于很多锻炼项目都是半途而废,不是觉得没时间就是觉得太辛苦。后来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必须找件事情来做。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早起跑步的人,羡慕跑步者的姿态,也想借着跑步的时候放空一下。
羡慕是世界上最无力的力量,你明明可以和他们一样,可你却给自己诸多借口不行动,甚至于在某些时刻你自己都快相信自己的借口了,可下次你偶尔遇到让你羡慕的事情,你的神经还是被挑动着。
如果你真的羡慕,那就去做那件事情。如果你想要变成他们的一分子,那你就和他们一样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是幸运的,因为跑步这件事情想起来困难,但其实很简单。挑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做些简单的准备运动,穿上最舒服的跑步鞋就能出发。
跑步的时候听到自己喜欢的歌,再看着城市渐渐苏醒,我觉得特别踏实。很多人都问我要怎么养成跑步的习惯,其实很简单,行动起来就好了。我当时就想着,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坚持到自己的极限,我就想着“我倒要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然后就真的坚持下来了。到后来成了习惯,已经不会去想坚持不坚持的问题了。
除去跑步和日常生活,在墨尔本这么多日子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的人不会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也正因为如此,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很多街头艺人。他们大多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或唱歌、或弹琴、或涂鸦。在州图书馆门口的草地上,你会看到很多人席地而坐,三三两两,或聊天、或看书、或放空。
身在异国他乡的坏处自然是孤独感和想家,但好处就是你不用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这里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文化和各色各样的怪人。刚开始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到后来觉得其实没什么,和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故事。
正是因为这里有各色各样的怪人,做各色各样的“怪”事,当你走在其中,你就会明白“这世界上有这么多怪人,我的怪也不算什么了嘛”,你就可以把属于你自己的个性慢慢保持下去。
没有人强迫你去接受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同化你。
这大概就是我最喜欢墨尔本的地方。
(四)这些年看到了很多天灾,总是看着照片对着新闻一阵无力地感慨,总想着做什么去帮助别人,可又什么都做不了。明明发生在很远的地方,却还是一阵揪心。总以为我们离生老病死还有很远的距离,可生活的残酷却又一次次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
比起天灾更让人难受的,是人祸。这几年我们失去了很多生命,而很多人正在回家的路上,却没想到航班去了另一个地方。我们控诉,我们哀悼,我们比以往做一些什么,我们比以往更愤怒,我们比以往更密切地关注每条信息。我们期待奇迹,却又没等来奇迹。
以前看电影《非诚勿扰》的时候,舒淇每次起飞时都会向葛优报平安。舒淇每次都发“起”“落”,葛优则回“安”“妥”。以前不明白这四个字有多大分量,现在才明白其实人生需要的不过就是这四个字:起落安妥。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世界是无比美好的,梦想这种东西只要长大就会实现。长大之后我们都发现原来生活是另外的样子,因为落差我们觉得世界糟透了。然而我觉得世界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变得黑暗了,而是变得复杂了。
小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就以为世界无比简单,因为简单所以美好,因为有家人的庇护我们不必面对生活。然而世界是这么复杂,它给你一点希望又给你一点失望,它给你一些美好的事情又让你看到它黑暗的一面。只是我们以前只关注了简单的一面,太想当然,所以当看到黑暗的一面时,我们就会被黑暗的一面吸引视线。
世界当然不是那么美好的,但也不是只有黑暗。总有人怨天尤人,但也有人过得很好,这两者共同存在于世界上。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长大以后的世界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进入社会之后又和学生时代不同。其实世界一直都是这样,只是以前,有人为你阻挡了不堪的那一面。
如今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学着接受自己的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你必须明白世界就是有不如你所想的一面,这一面一直存在。这个世界势利、虚荣,却又真诚、善良。如今你要做的,就是变成像你爸妈那样的大人,用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全面接受,认识到自己可以做的,认识到自己无能为力的;然后尽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像你的父母保护你一样去保护你想保护的每一个人。
很多人都问我,我是怎么保持乐观的。很多时候我想说,我并不乐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很悲观。我知道拥有就会有失去,有晴天就会有雨天,有天亮就一定有天黑。我只是学会了在拥有的时候用力抓紧,下雨的时候为自己打伞,天黑的时候开灯或者看部电影,冬天的时候给自己多加一点衣服。很多时候,自己的窘迫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能接吻就不要说话,能拥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动就不要发呆,能团聚就不要分离。好的东西不要珍藏,今天能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从现在起,答应自己的事就尽力做到,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就尽力抵达。世界太危险,时间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愿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人,在接下去的每一年里,都可以起落安妥。
第五篇:人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透明了美文
人常抱怨自己缺的东西太多,缺钱、缺伴侣、缺时间……无论是谁。“缺”的东西何止于一样两样,即使是“最缺”,也不知可以盘点出多少。
人性深处总是希望有完美的人生。但,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大都人不是很清楚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随着大流,一路磕磕绊绊走到今天,还没有反应过来,人生确实已过去一小半了。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器满易倾,弦满易绷,天理如此,人道亦然。书道中有一以禅为宗旨的学派,书法的特色是一篇字总留有几处败笔,如刻意的胀墨与缺笔,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作家陆文夫写过一篇散文叫《得壶记趣》,讲述了花8毛钱从地摊上买来一把茶壶,如何惬意地陪伴他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何在泡茶的乐趣中品味散淡的人生。可当几位宜兴紫砂工艺家到他家作客,无意中发现这壶是出自清代制壶家俞国良之手后,他竟是悲喜交加。
喜的是穷书生也有好运气,悲的是不知以后还用不用这龙壶来饮茶,一时竟左右为难,有心使用又怕失手打碎岂不可惜,进而惴惴不安,从此心里竟留下个结,喝茶也喝不舒心。
生活其实很好玩,本该很轻松,可我们总喜欢在得失间给自己套上枷锁。痴人为倾心完美者,然而终究是人生求圆满不易,这其中滋味的确耐人寻味。
尼采说:“保持轻度的贫困是该被祝福的。”只有在短缺之下才会发现,我们愿本忽略了很多好东西。倘若人生的快乐可以召之即来,人生的痛苦可以挥之即去,那么幸福便处在极限的出口了。
心的愉悦,有两重境界,一曰饱,一曰滋润。凡尘中有的事,如挣大钱,谋重权,赢盛名,这种心灵的满足,为饱。但饱了之后,愉悦便不再是愉悦,只剩下刺激了。另外的一些事,如喝茶,看山,赏月,这种愉悦的状态,为滋润。
世界上,凡是跟功利有关的事,于心灵,只可以喂饱,却不能滋润。
人生得缺斯为美,任何经历都是礼物,只是有些礼物包装很粗糙,需要耐心打开甚至忍着苦痛欣赏。苦的时候,就不要白白受苦,总要苦出点存在的意义。
浮华万千,其实快乐本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却变成了社会中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天空再美,鸟儿再痴情,等你飞过了,依旧长空无痕。我们实在不必苛求太多,心简单了,人就快乐了;人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