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美不讲小资的纪实故事
原以为,星巴克是有钱人去的考究地方,至少也得是白领才去那里;来加拿大一看,原来是很多无家可归者去的地方。
“前小资”不敢到时尚地带随便喝茶了
小时候很羡慕马克思一家人围着壁炉听大诗人朗读新作的那一幕,用今天的话来说,很“小资”。来了加拿大以后,住过的每一处房子都是有壁炉的,却并未听当地的人说起“小资”。我们所想像的“小资”情景,原来就是人家当地日常的生活,所以人家也不会刻意。
如今国内,一方面还有很多人不曾喝过咖啡、不曾尝过巧克力;而另一方面,“小资”已经流行得似乎人家都懒得多说了,如今“都市新贵族”已经很不屑于“小资”了。按照“小资”的标准是没有私家车的,“小资”是打的的;但现在很多人已经越过“小资”阶层直接开私家车上路了,尽管总是堵在路上。相比之下,北美就显得太朴素了,你“小资”不“小资”,“贵族”不“贵族”都没人在意你。
如果说五年前,我还算是个蛮合格的“小资”,但现在回国去就落伍于当今国内的“小资”水准了。上个月回国探亲被朋友约到那个旧石库门改造成的“新天地”,这是当今上海最具亮色的时尚地带。坐在露天喝一壶茶,一百块!还不能两人共享,两个人就得点两壶。我吓了一跳,强烈感觉那里不是我这个“前小资”随意喝茶的地方。
是我落伍了吗?被“新天地”一百块一壶的茶就给吓着了,显然是太老土了。
温哥华酒店的下午茶与上海宜家门口的眼光
怎么也不明白“新天地”的茶怎么就那么贵?比温哥华五星级酒店的还贵得多。坐落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加拿大著名的费蒙特酒店集团旗下的HOTEL VANCOUVE,去那里享受一个有三四层点心和咖啡、钢琴伴奏配套的HIGHT TEA(正式的英国下午茶),那一整套华彩乐章似的下来,也才二十一块五毛加元,若和朋友一起分享,也就再加四五块钱添一份咖啡或红茶。两个人享受一个优雅华丽的午后,连税和小费加起来,折合人民币也不过是两百多块。
奇怪的是,并没有多少同胞去享用,大多数华人还是喜欢到KINSWAY和RICHMOND那些华人集中的地方,一是对那里的价格有底,二是满耳乡音,而一些喜欢情调优雅之类的华裔“前小资”们,也是喜欢聚到港台人开的咖啡店里喝下午茶,其实价格比我说的五星级酒店贵多了。不过在那里常常可以碰到熟悉的面孔,未必彼此打招呼认识,不过似乎就有种被人多看一眼的满足。
而在那个多是洋人面孔的五星级酒店里喝下午茶,就像演员没有观众一样是寂寞的。尽管洋人的服务比港台店里的华人面孔生动、幽默,客人之间不相识也会哈罗哈罗。但没人会因为你是来这种地方喝下午茶,就觉得你跟一般的劳动人民有所不同,就让你获得被高看一眼的满足。
曾经在上海的宜家买东西,一出宜家的门,等候在门口的好几辆出租车司机就上来热情招呼,小姐,上车!上了车子,司机就说,小姐,你蛮有钞票的呀!我一愣,何以见得?司机就很笃定地说,到宜家买东西的都是有钱人。
事实上宜家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家居用品店,在北美属于一般工薪族消费水平,在国内比较受年轻白领青睐。记得当时听出租司机那么说,一方面是好笑,一方面自己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的。以后,来了加拿大,去IKEA就全然没有在上海那么好的感觉了。想来我还是在乎了社会的眼光,那出租车司机便是代表了一种社会的眼光。
中国的社会眼光总是把人不自觉地划分成三六九等,因而,有时自己难免做一点伪装,以便被那眼光放到某一种自己希望的位置上。所以中国人总是说:活得累。而加拿大人就轻松多了,因为这里没有那样的社会眼光。然而,国内出来的新移民似乎是这样一种矛盾:愤恨那眼光,又离不开那眼光。比如“小资”,在失去了那把你当做“小资”的社会眼光里,你虽然过着“小资”的生活,却也没有了“小资”的感觉。加拿大很容易地就给了你“小资”的生活,却把你以往追求那生活所要得到的感觉拿走了。
北美的星巴克好比上海的豆浆店
常常听到从国内来的人说,北美住久了就找不到“小资”的感觉了。也是的,八十年代出来的那批人,是很强烈地感受到这里与祖国的差别的,毕竟那时候国内普通老百姓家里有独立卫生间的人家还是极少数。虽然现在国内仍然有很多人家并不一定有完善的卫生间,但是能够移民出来的人,多是已经在中国提早“变修”了的,所以反倒觉得在国内比在加拿大更有“资味”呢。而且一些在国内时候感觉比较有生活品位的东西,加拿大人就很不当一回事了。像原本在国内时感觉属于“小资”的咖啡、巧克力和下午茶,这里的社区竟免费提供给流浪汉,流浪汉与那些东西一搭配,哪里还有什么“小资”的感觉?
“小资”要配的是咖啡。星巴克的咖啡馆刚刚在上海开出来的时候,生意火暴,是“小资”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国内时尚杂志上列举的若干“小资”标志有“去星巴克”这一条。
出国以前,我也偶尔去星巴克,那里似乎都是当代时髦的青年,不年轻的到星巴克里也觉得年轻了,因为去那里就仿佛跟进了时尚的脚步。记得淮海路上巴黎春天百货边上的那一家星巴克,墙壁上的画就跟涂鸦似的,人家说那是“后现代”。反正我是不喜欢。有一次,同一位写作的女友碰面,她很执意要去那家涂鸦的星巴克。如果我继续滞留在起初选定的那家老派的安静的咖啡馆,就显得很不与时俱进,与杂志上说的“小资”标志不符合了。不想扫了女友的兴致,便随她去了星巴克。
来北美以后,我看到STARBUCK(星巴克)比上海的豆浆店还多。在STARBUCK,穿着短裤的、胡子拉碴的,什么人都有。那是个歇歇脚,随便吃点喝点的地方,就跟在上海逛马路逛累了饿了,钻进豆浆店里随便要碗小馄饨雪菜肉丝面一样。所不同的是,在上海的豆浆店里,恐怕不能要一杯豆浆就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坐下去。但在北美的STARBUCK,你爱在那里留多久也没人撵你走,除非人家要打烊了。
很多流浪汉喜欢留在STARBUCK。其实他们也可以去五星级酒店喝咖啡,那里的咖啡并不比STARBUCK贵,只要他们进去,人家照样待若上宾。只是流浪汉们不喜欢那里,那里个个都穿戴考究,说话如窃窃私语,不舒服不自在。他们在STARBUCK可以大声说笑,可以跟女人打情骂俏说些粗话。
北美的STARBUCK并没有很固定的某一个阶层的顾客,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做过它的顾客。怎么北美的大众咖啡店一到中国就身价陡增?如果你跟当地的洋人说那里应该是“小资”们的去处,他们一定瞪大了疑惑的眼睛。首先他们不明白“小资”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也不明白,“小资”不是应该很讲究精致吗?星巴克可算不上精致呀。记得当年一位复旦新闻系的实习生告诉我,星巴克是很美国味的,那种粗糙也是时尚啊。想起麦当劳和必胜客刚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落户时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那也是高档场所。当年一位从美国回国的朋友请人吃饭,问客人吃点什么,回答麦当劳。一顿麦当劳快餐竟使得客人大为满足。是口味上的满足还是别的满足就不清楚了。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时差。
“小资女人”与红烧肉
在国内,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装扮成“小资”。不过事实上,“小资女人”在背地里往往是很勤劳的。最近,我跟国内一位时尚女性刊物的编辑在网上有这样一段对话谈到“小资女人”:
YX:我说其实小资女人很勤劳,小资女人常常在人背后是很劳动人民的,因为她们往往不是大款太太或小秘,她们基本上要自力更生,她们没有足够的钱可以肆无忌惮地达到自己的梦想,她们喜欢的情调优雅需要自己花心思也花力气去达到,你说呢?
风背阳光:对,完全赞同!小资女人的奢侈是除了你之外,没有人能看出你的奢侈。
YX:我脱下胶皮手套看到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那绝对不是小姐太太的粉嫩的手啊,只有劳动人民才有这样暴突的青筋。
风背阳光:呵呵,我看到自己的手也会这么认为。
YX:不过,小资女人一定要赶紧在干了活之后,把可怜的手浸泡在温水里,加点白醋之类,再用可以去角质和软化手部皮肤的护理霜按摩,然后再涂上专门的膏体。这事后围绕着手的额外工作就不像劳动人民了。这可能就是“小资女人”与真正劳动人民的不同吧。
风背阳光:偶可能属于劳动人民。
YX:根本上也是。呀,我要离开一下,有股焦味了……
我不得不中断网上聊天,因为炉子上正在炖红烧肉。忘记在哪个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讽刺“女小资”的文章,文章说某女小资如何表面装优雅,半夜里偷着起来吃红烧肉。由此看来红烧肉跟“小资”是很不相称的。
亏得温哥华能买到各种中国佐料,使我住在北美还能够经常吃红烧肉。以那篇讽刺小资女人的文章看来我现在真的很不“小资”。其实以前在中国被人家当做“小资”的时候,我的冰箱里总是有一锅红烧肉的。钟点工怕麻烦,做起来慢腾腾,两个钟头都折腾到那锅肉里去了,算算给她的工钱又够两锅红烧肉了,就在写文章的间歇自己烧吧。
第二篇:不讲诚信小故事300字
从古至今,诚信就是我们的立人之本,交友之基,为政之法,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讲诚信小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诚信的人。
篇一:不讲诚信小故事
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会有朋友,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伙伴——熊爱华约好下午3点去踢球。下午,我在书房看书,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外公、外婆也在睡觉。这时,我把作业写完了觉得无所事事,突然,心里冒出了个想法——玩电脑,何尝不试试解开电脑密码?想到这儿,我不禁怦然心动,这可是个好机会呀!我飞快地跑进书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把前几天偷看到的密码输在了上面,果然,密码被我成功的破解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正当我玩儿在兴头上时,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只好无可奈何的关掉电脑。
第二天,当我碰见了熊爱华时,我笑眯眯地对他说:“昨天我玩的《侠盗猎车》真是太爽了!”没想到他像没听见似的不理不睬。我感到莫名其妙,连忙问:“熊爱华,你为啥不说话?熊爱华生气地对我说:”我不愿意和不守信能用的人说话。“听了他的话,我脸涨得通红,猛然间想起昨天我和他的”约定“。望着熊爱华远去的背影,我追悔莫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熊爱华都不和我玩儿,唉……只怪我这个马大哈不守诚信,丢失了一份友谊。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做人只有诚实守信,才会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经历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诚信是为人之本。此后,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特别注意凡是承诺过的事情都要记在心上,并一定履行。慢慢的熊爱华也原谅了我,我又找回了那一份珍贵的友谊。
篇二:不讲诚信小故事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三:不讲诚信小故事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篇四:不讲诚信小故事300字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第三篇:北美故事600字
这都可以谈得上是讲述美国历史故事开端的一种方式,从北美的原住民展开此后的欧洲白人历史叙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美故事,希望你喜欢。
北美故事1
像好些其他神话中的人物一样,这两兄弟各自知道世界上哪一样东西能杀死他。
马尔塞姆问格鲁斯卡普,怎样才可以杀死他。格鲁斯卡普要试试他弟弟真诚不真诚,就回答他说,惟一的杀死他的办法是让
他碰一碰猫头鹰的一根羽毛。马尔塞姆也就告诉格鲁斯卡普说,他只有用羊齿植物的根来打一下,才能死去。那心怀恶意的狼拿起他的弓来,打下了一只猫头鹰。他从猫头鹰的翅膀上拔下一根羽毛来,趁格鲁斯卡普睡着的时候,用羽毛来打他一下。格鲁斯卡普立刻死了,但是使马尔塞姆大大失望的是,他过一会儿又活了。这传说使人想起北欧神话中的巴尔德尔,巴尔德尔只有用一根木解寄生的枝条来打一下,才能死去,而他就被他的弟弟这样地杀死了。像巴尔德尔一样,格鲁斯卡普是太阳神。这一点由他的死而复生可以看出。
但是马尔塞姆决心要知道他哥哥的秘密,打算一有机会就弄死他。后来格鲁斯卡普告诉他,只有松树的根能杀死他。马尔塞姆就拿一个松树根来,像上次一样,趁格鲁斯卡普睡着的时候打他一下。但是格鲁斯卡普坐了起来,笑笑,把马尔塞姆赶到森林里去。格鲁斯卡普自己去坐在一条小河旁边,他仿佛独自沉思似地低声说:“只有开花的灯心草能杀死我。”他这样说,因为他知道那只大海獭瓜比特正躲在河岸上的一丛灯心草里,会听见他所讲的一切。那海獭立刻到马尔塞姆那里去,把它认为是有关他哥哥生命的秘密告诉了他。那奸恶的马尔塞姆非常高兴,他答允海獭,它要什么就可以给它什么。但是当海獭说它希望能有像鸽子一样的翅膀时,马尔塞姆大笑起来,讥讽地说:“你的尾巴像锉刀一样,要翅膀来干什么?”海獭听了这话,很是气愤,就走到格鲁斯卡普那里去,把它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诉了他。格鲁斯卡普极为愤怒,就掘起一个羊齿植物的根来,冲到森林的深处去,找到他的奸恶的弟弟,用那致命的植物来打他一下,把他打死了。
北美故事2
印第安人是对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遍布南北美洲,他们是蒙古人种的美洲支系。印第安人的语言为印第安语。印第安人的族群和语言系统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公认的分类。
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居民。称他们印第安人,是因为当年哥伦布以为他们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第安是印度的英文发音。印第安人曾被认为是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是红色的,后来知道这些红色是他们涂的红颜料。
学者们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在二万年前从亚洲跨过白令海峡,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来到美洲。他们与亚洲同时代人有不少相同的文化特色,象用火、驯狗及一些特殊的仪式与医疗方法等。
印第安文化经过两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民族和语言。印第安人有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他们的玛雅文明的天文学造诣很高,还为人类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经过欧洲殖民者的迫害、杀戮、和毁灭,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几乎绝迹。
印第安人的族裔众多,分布广泛。现在的美洲各国都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印第安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有五十六个印第安族。
美国的印第安人分成七个文化圈:西南、高原、加利福尼亚、西北海岸、大平原、东部森林、和东南部文化。欧洲殖民者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很多方面比东半球的文明还要领先,它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臧。
北美故事3
相传,世界之初,天地一片黑暗。因为天空之主特别吝啬,他将所有日月星辰分门别类地放进一个个密封的盒子里,然后堆放在自家的墙角,谁都不能动。这让我想起阿巴贡和葛朗台。与之相比,他的吝啬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不便:没有光,大家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着打渔狩猎,就连走路都得摸索着前人的足迹。
这当然很不方便,因为……容易走到别人家。
当大家哀声载道抱怨不绝时,我们的英雄渡鸦挺着胸膛请命了:放着我来!保准把所有的光明都还给大家,连最小最弱的星星都不落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渡鸦就出征了。
渡鸦在天空之主家的上空盘桓两圈,计上心头。天空之主有个女儿,她每天都去涌泉处打水。渡鸦就变成一根松针,落进她的水桶里。在回家的路上,年轻的姑娘口渴了,于是捧起一汪水喝——估计因为天太黑看不见,她把松针喝进肚里去了,然后便怀了身孕。
这一段总让我想起孙悟空来,但是不同的是,乌鸦没有在人家姑娘的肚里又打又踹又翻跟头,而是真的投胎成人了。姑娘回到家就生下了一个胖娃娃。据说这娃娃头发乌黑茂密,还有一个和刘德华一样带勾勾的鼻子。这样想来也许这个娃娃还真的挺漂亮,于是外祖父天空之主非常非常疼爱他。
北美故事4
据说是在几百年前,移民北美的一位英国5261妇女患病痊愈以后4102,所生的孩子全都长着象螃蟹爪一1653样的四肢,他们生活在正常人之中,因生理缺陷而遭人歧视,于是迁居到偏僻的深山里生活。由于不能正常婚配,他们只好同胞兄弟姐妹互为配偶而生儿育女,结果其后代也都生长着同样的四肢。几代以后,他们竟繁衍发展成近200人的一个‘螃蟹家族’。这时“螃蟹家族”中偶然有人生下一个完全正常的男孩,大概是返祖现象,回复到正常人类。当男孩十几岁时,家族让他融入社会,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走出深山到附近城市并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令人吃惊的是,他和正常女子所生小孩却又长着螃蟹爪一样的四肢,那正常女子异常气愤,一怒之下把孩子摔死了。这一悲惨的消息传到‘螃蟹家族’以后,全族人放声号哭,埋怨上帝对他们太不公平,共同发誓从此永不结婚生育。几十年后,‘螃蟹家族’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基因突变后所产生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生存竞争,也可能不利于生存竞争。由于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物种在原物种中都被看作“异类”,原有物种的“排异反应”使它们很难生存下来,结果绝大多数都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就“螃蟹家族”来说,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本身有生存能力,但却由于不容于正常的人类社会,而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最早产生的“人”也象“螃蟹家族”一样在与自然界其它动物的竞争中不具有生存优势,他们也会很快被自然选择所淘汰而成为生物史上的匆匆过客。但极其幸运的是,人类实际上具有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优势,结果经过短短数万年的繁衍,竟然迁移扩散到世界上所有可以生存的角落,成为地球上无可争辩的主宰。
北美故事5
詹姆斯敦殖民地的建立,以及此后围绕詹姆斯敦展开的白人在北美拓殖的故事,无论是充满残酷斗争的流血冲突叙事,抑或是借助印第安女子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而进行的浪漫的神话制造。这都可以谈得上是讲述美国历史故事开端的一种方式,从北美的原住民展开此后的欧洲白人历史叙事。对于欧洲白人在北美建立永久殖民地,以及不断地寻求获得土地,印第安人并非毫无异议的。印白关系的叙事更多的并不是波卡洪塔斯那样的和平与温情脉脉,而是各种冲突。北美殖民地上充斥反抗白人的印第安人异见者,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杨(RalphF.Young)就认为美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异见”的历史。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种族的、文化的等异见塑造了美国历史。我认为,也正是这种种的异见使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性特征。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17世纪是从16世纪历史初步变化转向18世纪的激进变革的过渡时期,如果说18世纪是一个理性时代,17世纪则是一个信仰时代。17世纪是旧世界改变新世界的时期,18世纪是新世界推动旧世界改变的时期。欧洲人对新世界的“发现”和宗教改革使人们认识到,当人们与日复一日的现状决裂而采取行动去创造新事物时,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有一种力量被释放,创造了一种有利于独立思考的氛围;并创造出一种观念,那就是个体必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哪怕这观点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得顺其自然。故而,“在新世界的自由空气”中,那些早已在旧世界的新教改革中大放异彩的力量,也立即在新世界被接受并深深地扎根。
北美故事精选5篇600字
第四篇:扶桑纪实故事
一
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
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背对着我坐在礁石上,淡蓝色棉布长裙把净白的脚踝包裹在里面,她的打扮与周围人不同,透着独树一帜的美,同暮色相映,不染纤尘,我赶忙掏出相机为她拍照。她却从容爬下礁石,踩在沙滩上,步履单薄,如她身影。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会让我甘心停留的女人。
直到她回眸,素净的脸庞变成锣鼓喧天上演在我心头为止。
我跟着她,亦步亦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种女人,让你感到无论以什么方式接近都是亵渎。惟有如此,默默跟着,才不至冒失。
她回头看我,面庞似有笑意。而后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边上,停下来,我目送她进屋。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家。
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想有个家。
人们都说,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想停下漂泊,放下执着,于烟火市井里寻个家,可我觉得不然,这与年龄无关,却与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关。
因为一个人,想要有个家。而家里装着的,必须还是那个人。
二
我在小屋边上租了一间房,对门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她。
这是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
为了长居我办了假的身份证,在码头上给人卖力气,我每天清晨用人力板车卸下货船上装着的煤气,送往各家。到她家时心跳就会加速,深呼吸敲门,等她来开,脚步踏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声。
她家是典型欧式风格建筑,木质门框堆着厚重的时光感,她在阳台上种万年青、美人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粉红扶桑,开得正旺,占了整整一平方米的地方。
每次我来,她都给我沏茶,青绿的茶汤会发出兰花香味,她说这是当地人常喝的铁观音,解渴消暑最好不过,我端起来慢慢啜,尽量延长这同她相处的时光,她则微笑看我,或端详窗外,很少交谈。唯一一次她问起了我的过去,她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几乎惊慌失措。
因为那是我的劫难。
过去。
那天晚上她送了我一幅肖像,炭笔速写,她把肖像钩在晾衣架上伸到我窗边,调皮得像学生时代的女学生,我接过肖像,上面画的是我,眼角有皱纹,眸子暗淡,嘴唇起皮。肖像底下还写着一行字:你该高兴一点。我放下画,径直去敲她的门。她站在门前早有预料,晚风吹过,青丝浮动。
她说,我给你煮一壶咖啡吧。
三
这是第一个要在深夜里给我煮咖啡的女人,至少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哑哑的磨豆声有点像梵文唱出的经,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她从橱子里掏出一把豆,交到我手上,她说,这种咖啡豆味道很苦,只有细细磨碎才会好喝。我便认真地把咖啡豆倒进手摇研磨机里,转着金属把柄,像虔诚的教徒,磨好后交给她,让她放进烧开的锡壶,瞬间飘香。这才想起,还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
于是,我问,你叫什么?她指着阳台上的扶桑说,我叫扶桑。我好奇怎么会有人叫这样的名字。和花一样?她点头,我不信,她执拗的强调,她就是叫扶桑。而后她问,那你叫什么,我支吾着,强子。
她摇头,肯定不是真名。
那晚,我们用酒杯饮咖啡,喊着cheers,杯子碰在一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如同青春破碎。我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携手长谈,伊拉克,转基因,落魄诗人,民谣歌手,唯一不提的却是自己。
南国的夜,明月卷云星繁点点。我忽然有一种想永恒待下去的念头。我望着她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好?她亦点头。
然后,我困了,她拉我躺在她腿边,手指捋过我的发,说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我嗅着她咖啡香味的鼻息,闭上眼。像一个男童。
她讲,从前……
那晚我的泪水落得尽透,她却一直吻我的额,唇齿间溢满温暖。我忽然意识到在烟火市井里寻一个家也许并不是我的命。我还得离开,只是,不再选择逃亡。
正如她的故事所说,不能放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我要回家。
四
在走之前,我最后一次以沉如大地的姿态,逛了一遍小岛,看她外表的喧嚣和骨子里的宁静。我坐在沙滩上,目睹太阳升起,落下,潮汐变动,游人来往。我对着初遇她的那块礁石,按快门,而后大步流星背起行囊,去找她告别,我想告诉她,我不堪的过往,告诉她她素净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的震动。还要和她拥抱,微笑,说再见。
我一步一步像朝圣者一样来到她家门口,用手拍着她家的木质门框。等她脚步咚咚传来。然而良久,却死寂一般,无人应答,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房子以一种奇怪的空旷存在着,万年青,美人蕉,甚至那株硕大的粉红扶桑通通不见了,只剩昨晚咖啡的味道。她消失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喊她名字,邻居却告诉我,她清晨的时候跟着一辆木板车走了,也许搬到了岛上的其它地方,也许离开了这座小岛,没有人知道。我轻轻叹一口气。对着空空的房子说再见。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之后我一路北上,仆仆风尘。
我的母亲得知她逃亡在外两年的儿子要回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老泪纵横于沟壑的脸庞上,望穿秋水,她受了一辈子苦,老了老了却不得不经受儿子锒铛入狱,我打残了那个令她受了一辈子苦的男人。母亲给我煮一碗面条,吃罢,陪我去公安局。
拘留,审判,入狱,七年徒刑,她嘱咐我好好改造。我几乎哽咽地趴在她怀里,她摩挲我的脸,粗糙如同男子。她是隐忍的,从某个角度看像我的扶桑,那个除了母亲令我思念最多的女人。
那个匆匆来,匆匆走,深夜迎我进门,只为给我煮一壶咖啡,讲一个故事的女人。
五
我就这样在高墙里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被过往纠缠得很痛苦的旅人跑去问布袋和尚他该怎么办?布袋和尚想了想把背后的布袋放在地上对他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他又捡起地上的布袋,背在肩上,你也可以这样。
然后,布袋和尚摇摇头,他把布袋放下去,背起来,放下去,背起来,对那个人说,你不能这样……
我的眸子再次湿润,因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南方的小岛上听到的故事,讲故事的女人叫扶桑,她告诉我,不能逃避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于是我离开她,到高墙里赎我的罪。这封信的署名是朱槿,扶桑的另一种叫法。她说:放不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她终于相信,有一种感情,在历经沧桑之后,能不顾一切并安于颠沛甚至平淡。她要来找我。
扶桑花的花语是新鲜的恋情和微妙的美。
母亲说等我出狱了,给她娶个贤良的媳妇儿,生一个胖胖的娃娃。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福。
第五篇: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
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
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也没有。
桃桃的妈妈就这样一天到晚地一个人心惊肉跳地等待着,煎熬着。她不相信桃桃会失踪,更不相信孩子她爸也会就此无影无踪。
婆婆又来了。来了的婆婆瞪着充满血色的眼睛向她询问着桃桃找到没有。
“还没有,桃桃她爸也没来个信儿”话说得有气无力的。
婆婆可怜地看着媳妇,再也找不出任何安慰的话来,只是不停地叹气。
手机响了。是桃桃爸爸的电话。她的心狂跳着,一时不知所措。
婆婆也张慌地看着那骤然响起的手机。
“是、、、是桃桃、、、她爸的电话!”媳妇好好象清醒过来了,一下子向着那部响个不停的手机扑了过去。
“桃桃,桃桃,是妈妈”她冲着那边叫喊着,声音显得有些失真。
“是我,桃桃妈,怕你惦记,告诉你一声桃桃有一点线索了。你别着急。咱们的桃桃会找到了”手机里传来了桃桃爸爸那有些精疲力尽的声音。
“在哪里?在哪里?你快说,快说啊!”桃桃的妈妈急促而激动地向着手机里边叫喊着。
婆婆不等媳妇说完,就一把从媳妇手中抢过了手机:“儿子,你说什么?桃桃,桃桃找到没有啊?”
“妈,您别着急,听我说,桃桃已经有了点线索了。”儿子的话尽管是嘶哑的,模糊的。可是,妈妈却听得一清二楚的。
她一把拉住儿媳妇的手,狂喜地说道:“你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桃桃就要找到啦!”
桃桃妈一把抱住了婆婆,放声大哭起来。
手机挂断了。
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忽然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在屋子里面乱转着。
整整一个上午,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就在这种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
天将傍晚的时候,桃桃的妈妈被外面的汽车声惊动了。她和婆婆一下子推开了房门。
一辆警车停在了院子里。桃桃妈怔怔地立在寒风里。婆婆也小心翼翼地往前移动着脚步。她们害怕,害怕车子里面没有桃桃。
警车的门开了,桃桃的爸爸抱着桃桃走下了车。接着是几名警察也走了出来。
桃桃妈妈在见到桃桃有那一瞬间,哭喊着向孩子走去,在离桃桃不到两步的地方晕倒了。
婆婆也在一声哭叫后倒下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投入了对晕倒下去的人的呼唤和抢救之中。
婆婆很快地清醒过来。可是,任凭大家用尽了各种方法,桃桃的妈妈就是牙关紧闭,怎么也呼唤不醒。
人越聚越多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桃桃妈妈抬进了屋子里,又是拍打胸口,又是狠狠地捏人中。大约折腾了两个时辰,人还是没有醒来。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人群里忽然响起了桃桃的哭声。
桃桃边哭边向妈妈走去。
说来也怪,还没等桃桃走近,桃桃的妈妈忽然睁大眼睛。
“孩子,我的桃桃!”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警车开走了,留下了被找到了桃桃,也留下了一付医治桃桃家人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