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朗读,文言文学习入门的正确途径论文
文言,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这种语体有很强的可读性。初中是文言文入门的准备阶段,此时学生对文言的语句、语意、停顿等都了解很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一味地“满堂灌”或“以教者为主”串讲,必将破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能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朗读的方法,这样学生便能达到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书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朗读前的准备,以求扫除障碍。
在朗读文章之前,先将课文粗读一遍,将课文下面注释中的生字的拼音或不认识的字的拼音在文中标注出来,对一些现在不常见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古音异读字等认真准备。然后看注释和提示划出书中难点和关键语句,并且了解作家和背景的简介,划分结构等都要事先做好准备,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语言障碍。
二、朗读的方法,以求疏通文义。
1.口读,就是通过反复朗读,像录音机一样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磁带”里,这种朗读凭靠的是对声音的直感,包括吐字、停顿、语气、语调等,通过这种方法朗读,只有对文章有个大概了解,但对所记的内容不够牢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就是在粗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首先记住若干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过渡句和段落的起结等。
如《关睢》、《蒹葭》这两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都基本未变,掌握了这一特点之后,朗读起来就顺畅了。
3.掌握文章思路,即探索作文行文意图,特别是要弄清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作文开始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然后下文从“异水”和“奇山”来写它们各自的特征,最后写感想,这样结构层次清晰了又因本文的语言采用了“四六体”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语言转折灵活,流转自如,读起来颇有韵致,这样也加强了朗读的节奏和速度。
在实际训练中,三者是有联系的,开始注重口读和利用语句,待到半熟之后,再着重利用文章的思路来达到连贯背诵。
三、朗读的技巧,以求融汇贯通。
朗读也要讲究技巧,例如读《岳阳楼记》一文时,利用它诗一般精练的语言,抓住韵文、骈句、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特点来朗读,还可以采用范读(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文法。齐读,齐声朗读可以查漏补缺,适时纠正自读中存在的错误。情读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气随情动而且要因情用气,以情带气,只有这样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准确传达出作品的情韵。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就有了更深的美感体验,情操便自然得到陶冶,灵魂便自然得到了净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能融汇贯通,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
朗读轻松了,背诵、默写也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了。这样,学生不断积累,充实语库,借鉴章法,滋养作文,不但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提高,写作能力也随之日渐上进了。
第二篇:文言文入门
学习文言文入门之径
文言文学习中,朗读是学习文言文入门之径,是教学文言文的重要法宝。在我教学中是这样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读准字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不一样。比如:《童趣》中 “项为之强”的“强”应读成jiang,是通假字,不能读成现代汉语的读音。由此可见,读准文言文字词的音是背诵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其次 ,把握好句子的朗读节奏.这是读懂课文内容很重要的一步,正确停顿是朗读文章胡要求。朗读时的正确停顿,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但停顿应体现体现句子结构及本意。如:“其一\犬坐于前”。句中“其一”是句子的主语,“犬坐于前”是谓语。“犬坐”是“像狗一样的蹲坐”之意。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句子就变成了另一种意思。同时,对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也要作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再者,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等。抓住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就是从语气、语调、节奏、情感等方面读文章,从而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如:教学《与朱元思》时,注意指导骈句读法。读骈句节奏必须整体划一,如“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给学生营造如临其境的气氛。
最后,教师要声情并 茂的范读课文。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涵泳朗读,逐 渐品味出文言文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意境美,激发了美感。同时领悟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能领略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朗读,文章不觉间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背诵这个难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教研日志 其一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学习文言文要先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学生直接明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更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作者个人的生平也需要做一些了解,比如他的姓氏名谁、字号,他一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等等。还有他的思想性格和与其相关的典故等,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明确文章的主题。
其二
在教学活动中,以意定音,以音解意是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要关注文言文字词的音、形、义的教学。初读文章,就让学生读准字音。因为古汉语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中字词的读音有时存在一定的出差别。如果读错字音,字义就变了。如《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耳食也。”这俩个“食”字都读成“”,译为“喂养”。该句的意思是“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如果读成“shi”,句子就译成为“吃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吃它”。如此以来,让人啼笑皆非,曲解了文章的内涵。由此看来,读准字音学生才能流畅的朗读文章,才能通晓其意。
其三
文 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由盛情并茂的范读文章,才能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吧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多层次的朗读,就能逐渐品味出文言文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意境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美感。不仅领悟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而且还能领 略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其四
学习文言文不仅学习字词 及字词的读音、意、形,还要料节文章的大意,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情感评价。细细品味文章的内涵,学习古人高洁的志趣,最重要的学习古人思想的精髓,从而 树立“欲上清天揽明月”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我们要向学生明确应该批判地继承古人思想的精髓,取其精华,而不是全部拿来继 承。使我们的传统文学为今所学所用。这才是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所在。
其五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 渔”。文言文教学是为了“教而不教”。只有从大纲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养成诵读名句名篇的好习惯。使稳压恩问中蕴涵的文化,成为当今学生的精神食 粮,以增长他们的见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使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融会贯通,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和可持续学习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觉得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基础与兴趣,所以我向你推荐《聊斋志异》注释版的,先读文言文,再读注释,再结合注释重读原文,最后读白话文翻译。这样效果最好。我中考高考文言文部分都未失分就是这样读出来的。然后就是《古文观止》唐代以后的部分,其中许多经典之作最好熟读成诵,比如《赤壁赋》、《陈情表》等等。
另外,工具书我推荐北京教育出版社的《文言文教材知识资料包》,说是教材知识,其实上涵盖面很广,较易培养兴趣
我觉得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基础与兴趣,所以我向你推荐《聊斋志异》注释版的,先读文言文,再读注释,再结合注释重读原文,最后读白话文翻译。这样效果最好。我中考高考文言文部分都未失分就是这样读出来的。然后就是《古文观止》唐代以后的部分,其中许多经典之作最好熟读成诵,比如《赤壁赋》、《陈情表》等等。
另外,工具书我推荐北京教育出版社的《文言文教材知识资料包》,说是教材知识,其实上涵盖面很广,较易培养兴趣
先告诉你一些方法:我建议先看简易的,我推荐看《东周列国志》因为比较浅又比较有趣。如果你老翻字典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第一遍你就不求甚解,这么看下去,当你对他产生兴趣后自然会去了解详细,主动学习了。其实文言文看看就会的,毕竟都是老祖宗的方块字,和现在的字都是有共通之处的。
《古代汉语》,王力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本。主要看前两本即可
楼主高中语文没丢完的话可以先看看《史记》,不算难的文言。准备好文言字典就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是王力先生编的,可以参考。
第三篇:文言文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予/ 尝求/ 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也”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7)余闻之也久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8)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9)而/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0)然则/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11)故/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课文重点划分节奏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2.予/ 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记承天寺夜游》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本文其他句子停顿均类似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
8.发∕闾左∕适戍渔阳。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都是“而”前停顿)
《鱼我所欲也》 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1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愚公移山》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典型题例实战训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行拂∕乱其∕所为 D、前人 / 之述备矣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进亦忧,退∕亦忧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生,亦我∕所欲也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往来∕而不绝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上使∕外将兵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隐藏在角落的答案DCBDDADA
第四篇:文言文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例(1)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例(1)“虞山”,山名。“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2)“陈尧咨”,谥号康叔。“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因此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
二
一、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 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1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2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3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
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三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分享:
第五篇:文言文六步朗读教学法
文言文六步朗读教学法
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 唐安琼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中的精粹,作为初中学生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非常有必要。但是因文言文所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太遥远,许多说话的习惯与现代差之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艰涩难懂。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欲知其义,必先诵读其文,义在读中自然明朗。何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明确的规定:能顺畅地诵读背诵一些文言文。所以,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当从诵读入手。
文言文诵读教学,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当属典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的有关私塾先生施教的文字:先生一声令下“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在下令只是陶醉于自己的朗读当中。诚然学生念的文句也许句读不通,但这样强制性的朗读已经无形之中让他们“朗朗上口”了。或许,读的过程就生疑,疑便是学习必需的过程。举此例并非要为私塾先生正名,只是觉得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遍观初中语文教材,八九年级都有大量篇幅的文言文,有的篇幅长且难以理解,学生读通顺尚且不容易,背诵就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找到一条让学生轻松学文言的捷径呢?积这么多年文言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层次、有目的的朗读与文言文教学息息相关。归纳起来有这么六个步骤:
一、自由散读 弄清读音 第一遍分散朗读,目的是扫清文字障碍。要求简单地结合课文下面注释及工具书弄清一些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则注意倾听学生自由朗读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接受学生的质疑,板书共同性的难读词。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对以下几个词注音把握就可能不准确:又何间焉
弗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辙。其实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注释里有这几个字的读音,老师一纠读,学生便明白了。第一遍朗读,结结巴巴,那是因为不理解文意,不能很好的断句。因此必须要有粗知文意的过程。
二、诵读注释,理解文意 注释是文言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以及大部分词语的注音及意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言水平,各取所需地利用注释来理解文句的意思。《出师表》一文,注释里有关背景介绍的就较多,譬如,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深追先帝遗诏。对于这几句话涉及到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意思,所以读注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注释以外的内容,老师稍加点拨学生便会迎刃而解,这样学习文言文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朗读 引导再读
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根据文后朗读要求,对学生做些朗读指导,具体要求因课文而异。《曹刿论战》一文就明确提出“朗读注意人物对话语气”;《陈涉世家》则要求朗读掌握停顿;《出师表》练习朗读要求“读长句要注意层次感”等等这些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文言文朗读是有章法的,而不是诵经似的。学生在有规则的朗读之后,水平自然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学生领读 纠正误读 这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请一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带领大家读课文,可视课文长短,或全篇,或局部领读,不一而足。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未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让领读者尝试到成功的愉悦,在一种浓浓的朗读氛围中感受到文言文特别的韵味。
五、教师泛读 学生跟读。师生互动齐读课文,可再次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语气,少许不足之处也在这朗朗的阅读之中得到纠正。这个环节让教师和学生的朗读都得到了再次的升华。
六、集体齐读 暴露不足 学生有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由不通顺到流畅,这个环节还可以让少数未过关的同学“亮相”,如若发现,及时纠读,直至通顺。
通过这样循环不断的朗读,文意理解自然也变得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学生不断朗读——质疑——再朗读——再质疑的过程,教师也可以从枯燥乏味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体会古文化的精髓。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不同阶段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意乃至人物情感都会有所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