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cuī mián cán sānɡ zhuānɡ shì shuài lǐnɡ yún tián
二、多音字组词。(4分)
yīng()guān()quān()sè()
应 冠 圈 塞
yìng()guàn()juàn()sài()
三、请用“——”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3分)
运河之中,装满乃桶的船只在舒缓平隐地行使。()()()
四、我会选。(3分)
跑 竖 翻
1、男孩子()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跟头,()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爬 搭 攀
2、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一瓜架,让那些瓜藤()上棚架,()上屋檐。
五、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前屋后()肥体壮 默默无()
成群()队 辽阔无()此起()落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独特的()()地欣赏 微弱的()
迷人的()()地歌唱()的原野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写一句拟人句)
2、人们进入梦乡。(扩写句子)
3、草地上有几只数不清的小鸡在悠闲地散步。(修改病句)
八、用线将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句子连起来。(5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悠然见南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 青草池塘处处蛙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黄梅时节家家雨 村庄儿女各当家
采菊东篱下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默写古诗《乡村四月》。(5分)
十、在“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请把你的学习收获写下来。(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乡下人家》片段,回答问题(15分)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进水下去觅食。()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谐”字是()结构,部首是(),音序是()。(3分)
2、在第一自然段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倘若()吃惊()
4、用“——”画出文中你喜欢的一个句子。(2分)
5、第二自然段写作者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时看到的情景。作者看到了
(3分)
6、你对文中描写的哪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原因是什么?(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红火,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黄白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本文的中心句是:
(1+2分)
2、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3分)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物感受到迷乱。()
(2)形容看的确良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3、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 和。(2分)
4、用“﹏﹏”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菊花千姿态百态的句子。(4分)
5、你喜欢花城吗?为什么?(3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乡村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田园风光又是多么迷人!这次的习作就让我们写一写与乡村有关的内容吧。
要求:
1、可以写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从其它方面了解到的关于乡村的生活、风光、人和事,还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2、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表达清楚,注意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字体端正,标点正确,字数不少于350字。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乐园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jiē lòu jùn xiù lú shān shuòguǒ
()()()()
diāo zhuó bùxiǔ wèiwèn dǐcháng
()()()()
二、判断,在正确的读音(或字)下面画“√ ”。
英俊(jùnzùn)不朽(xiǔ qiǔ)提供(gōnggòng)避免(pì bì)
(拨 拔)萝卜(构 沟)造(戴 带)帽子(漂 飘)流
三、组词语。
牧()揭()搞()颂()旗()
枚()喝()稿()项()棋()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钧()发()()动听()谋()计
()土成()()少()多 聚()成()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迷人的()古老的()慰问()
动人的()光辉的()提供()
灿烂的()壮丽的()携带()
不朽的()伟大的()收集()
智慧的()美丽的()雕琢()
六、找朋友。(8分):
金碧辉煌的 驮马 葱郁的 大海
光荣而艰巨的 宫殿 慈祥的 故事
霞光万道的 任务 浩瀚的 老人
胆小性躁的 天空 动人的 树丛
七、选词填空(4分)
充分 充实 充满 充足
1、无论植树种草,土壤中必须有()的水分。
2、现在要过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爷说过的话,心里()了力量。
3、他们知道惟有今天,“乡亲”的口袋是()的。
4、这篇文章()显示了他敢于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
第二部分阅读舞台
八、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邮票齿孔的故事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装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便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哪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器造出来了。用它打过的正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器。
1.填空
()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裁开。
()年,英国发明家()发明邮票打孔器。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邮票 一()打孔机 一()发明 一()别针
3.从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器这件事上你体会到什么?
(二)国庆专题邮票收藏价值刍议
新中国的国庆专题邮票始于1950年的纪4《开国纪念》,以后在新中国成立一、十、十五、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五十以及五十五周年又分别发行纪念邮票,共19套。其中,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大庆时发行的《民族大团结》,更是创下了一套邮票枚数最多的世界邮票发行纪录,可称是盛举。
因为是纪念新中国成立之盛事,这些国庆专题邮票上处处洋溢着祥和、欢快的热烈气氛,且不说以《欢庆》、《庆祝》等为主题的票面,即使是以《国旗》、《国徽》、《国歌》等内容为主图的票面上,设计者也同样能把浓浓的欢快之情透过票面传递给世人。在这些邮票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纪71选用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油画,颇具收藏价值;而纪106和J47都采用了画面图案相连的连票形式,让人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纪106邮票为新中国第一套票面图案相连的连票形式;再者就是1999年发行的枚数最多、面值最高的套票版张纪念邮票《民族大团结》了,以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法设计,每个画面均选用祖国各民族最富特色的服饰,由男女二人组成的各种舞蹈构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确实令人喜爱。
如果今天有人想要收集到全套的国庆专题邮票,恐怕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因为这首先是由邮票本身“量”所决定的,1964年发行的纪106M《国庆十五周年》小全张仅为4万枚的发行量,建国初期发行的纪4《开国纪念》、纪6《开国一周年》的发行量也只有80万套和50万套,这两套邮票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消耗,今天的存世量该用“珍稀”两字来形容了。其次就是“价”的缘由了,纪106M小全张为连票且票面相连处不打孔,如今已近万元;《开国纪念》和《开国一周年》的价现各为800元左右,其它如J45M《国徽》、纪71《开国大典》也都在250-280元;尽管后期发行的国庆专题邮票的市价尚低,但若想集齐全套,对一般的集邮爱好者来说,非常困难。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J47《欢庆》,理由如下:首先,J47《欢庆》与纪106《国庆15周年》都是很受欢迎的票面图案相连的连票,发行量为1500万套的J47,仅高于纪106的630万套发行量的一倍多,但J47目前的市价仅8元,远低于纪106的800元的市价,而且J47发行于1979年,当时集邮还远未进入投资领域,估计消耗了不少,实际存世量不会很大;其次,1997年邮市高潮时,J47曾有过22元的最高价,现在其价格已跌了许多,可说是真正到了底部区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独特的投资价值决不会让投资者失望。另外,堪称低价潜力品种的J163《国庆四十周年》邮票也值得关注,其1859万套的发行量以及目前仅1.50元的市价,与后几年动辄数千万套发行量的邮票相比,更显其被低估的投资价值。
最让集邮爱好者感叹的国庆专题邮票当属1999年发行的《国庆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版票了,尚未露面曾一片叫好声。8年后的今天,其市价竟还在面值之下苦苦挣扎!应该承认,《国庆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的画面效果无愧于当年最佳邮票的称号,但其56枚集于一版所形成的特大版面,也确实增加了收藏保管的难度;又是几乎完全进入收藏领域的2827.5万套的发行量,在眼下这个还不很红火的邮市里,如此大的存世量,想指望其有非常上佳的表现,也太勉为其难了。
1.填空
新中国的国庆专题邮票始于()年的纪4(),以后在新中国成立一、十、十五、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五十以及五十五周年又分别发行纪念邮票,共()套。其中,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大庆时发行的(),更是创下了()的世界邮票发行纪录,可称是盛举。
2.文中提到的国庆专题邮票有哪儿种,写出它们的名称。
3.你喜欢集邮吗?《国庆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为什么令人喜爱?
第三部分练笔天地
九、笔下生花
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集邮,因为设计精美的小小邮票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任选一项,写下来。
* 邮票中的(历史、自然风光、伟人名人、科学、文学作品等)
* 我和集邮
* 为某张邮票写说明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guī cháo
mì shí
hé xié
zhào lì
tiān gāo
dì kuò
cuī mián
zhuāng shì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由于年久失修,水管已经堵塞(sài sè)了。
2、唐朝有许多著名诗人写下了不少边塞(sāi sài)诗。
3、在队长的率(shuài lǜ)领下,我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4、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shuài lǜ)不高。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悠闲地()
()的光芒
()的神情
紧张地()
()的原野
()的晚霞
四、补充下列诗句(8分)
1、人闲桂花落,_________。(王维)
2、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3、鹅湖山下稻粱肥,_________。(王驾)
4、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_。(白居易)
五、请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填进括号里。(10分)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设问
1、听了她的悲惨遭遇,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2、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3、鲜红的串红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
4、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5、人们的齐声呼喊震得地动山摇。()
六、认真默写《渔歌子》,并完成填空。(7分)
渔歌子
这首词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所作。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改为陈述句:这么深厚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改为比喻句:湖面很平静。
八、请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无论……也……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飞机上装上雷达,()在漆黑的夜里,它()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天空多么黑,它()能安全飞行。
3、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因为它认识路,()因为它装有雷达。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运用(30分)
九、(一)、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15分)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
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里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你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指的是什么?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2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笋的特点。你也来仿照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吧!
(4分)
4、给下面句子中的“探”字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探:侦察、暗中考察 ②探测 ③探望、访问 ④头或上体伸出
1)、成群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2)、妈妈要远方的亲戚家去探亲。()
3)、我国考察队正在南极探矿。()
4)、公安机关最近正在侦探一个重大的案件。()
5、这个片段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
(二)、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甚至会痴情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天边的“花丛”中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已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旁有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儿了。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了,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旁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的小小雨花。
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高昂起来,后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
雨起劲地下 这时 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 一会儿 那孩子飞跑出来 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 孩子 你是哪家的我怔住了,难道……我顾不得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溶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晶莹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文章的第二、三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3 分)
3、读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和感受这句话的?(3分)
4、给第四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5、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开头补上“我”的心理话。“我怔住了,难道 ?”
你若是作者,目送着孩子离去的背影,你会对那孩子说些什么呢?(4分)
(看谁写得最丰富,最完整,最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十、可爱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不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可爱、美丽的景色,把它介绍给大家吧。题目自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字数在400字左右。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一、2013-2014六年级语文测试卷
二、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三、Kān()测
()称
四、jiāo()带
触()
五、yì()力
()制()立
六、yù犹()富()
悲愤()绝
七、看拼音,写词语
rŭmã
qīngmìe
cháofêng
kāncè
dôuqião
yóuyù
kênqiè
gòngxiãn
xiãnmù
pānshānyuèlĭng
hũnqiānmèngrã 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先用“优”字组词,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钱学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美国时,他享受着()的待遇,有着()的工作条件,但他时刻不忘祖国,毅然回国,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用“精”字组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经过()准备和()的计算,凭着()的技艺,他们终于提前完成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照样子写倒顺词,再选择一组造句 雪白-白雪(意思不同)
讲演-演讲(意思相同)
造句
完成跟“风”有关的填空
()怒号,飞沙走石,人们难以行走。()送爽,大雁排队往南飞。含“风’的成语: 含”风“的诗句。
八、九、阅读理解
十、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1.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精神
谁知是哪个不小心,一膀子把那家伙蹭掉到地下,借着惯力,滴溜溜转至地中间,口就开了,噗噜噗噜冒白沫儿,吓煞个人!
新开的井口,连工棚都是简易的。矿工们装束好了,下井之前挤在这简易工棚里,都年青、好疯,闹得小偏厦地动山摇,就闹出这桩事来。
冷丁把众人吓得哄地散开,一愣,又渐渐地明白,知道原来是灭火器,就都站住,等头或哪个懂行的去拾起,关上,不就结了?
也就是一愣神的工夫,箭一般地从人堆里射过一个人去,一头扑在那冒白沫的灭火器上。
他不懂怎 样关闭,只用手拼命去堵,身子死死地压在那物件上,一边火烧火燎地冲大伙喊:“快!快跑嘛你们!”
这是个小合同工,刚从农村招上来不到两个月。
看他那认真样儿,大伙笑得前仰后合。
小合同工更急了,破口大骂:“你们还不滚开,要死呀你们!”
大伙儿更是大笑。连个灭火器都不认识!
忽然笑声一家伙咬住,井长来了。
井长过去 把灭火器关上,看着已经自己爬起来的小合同工,那小脸弄得一塌糊涂。井长忍不住也笑了,他和蔼地说:
“小伙子,你这是表演哪路功夫?”
小合同工脸腾地红了,赶紧扭向一边:“我当它要爆炸呢。”
井长的神色立即 严肃起来。
几天后,井长跟矿长汇报,谈到那个小合同工,并要求给他转正。井长说:“我一定要留住他,就冲这种精神!”
井长说这话时,满脸是泪!
1、结尾部分井长说:“我一定要留住他,就冲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指的是哪种精神?与题目中所指“精神”是否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哪些动词最能体现小合同工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填空。
第6段中“大伙笑得前仰后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第8段中“大伙儿更是大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第10段中“井长忍不住也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口大骂” 和“一塌糊涂”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
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关爱在我们这个社会深入人心。请你以《这也是一种关爱》为题,选择自己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写成作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体验乡村生活,并培养学生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单元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单元课时安排:十课时。
2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生字,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1)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1)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附: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教学后记: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附:板书设计
碧绿草原牛成群
牧场之国
骏马飞驰任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闲猪乐鸡安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教学后记:
22、《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背诵三首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劳
四时田园杂兴
儿童──天真可爱
白鹭 桃花 鳜鱼
渔歌子
乡村美境
斜风细雨
教学后记:
24、《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附: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或者好词好句。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第三课时
一、精彩回放
1、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3、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4、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习作
1、教师启发思路。
2、教师个别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
4、推荐代表交流
5、师生共同评议。
6、独立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一、展示台:
1、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2、展示反映自己家乡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教学后记:
单元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