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告别擦肩逃离相逢的杂文随笔
告别一个陪伴你多年的习惯,竟然有种失恋般的感觉,
我如此观察着自己的心情。
心怀着淡淡的忧伤,如果忽然因为什么而想起,或者被别人提起,你只能远远的隔着河看对岸的她,看她在灯火阑珊中快乐,看她如何与别的人亲近,你不敢也不能去打扰,你已经决定了离开,那河只有一步之隔,却深不见底。
你知道她还在你心里,就像个秘密,苦涩迷人的秘密。
我们都不是那种在人群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人,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被人发现,被人发掘。
所以,即使擦肩,我们也不会有一次回眸。
她一直在书里说那是北京十九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那个冬天,一个来自北方的年轻男人也北京经历着同样的寒冷,还有孤独,他们有些相同的特质,所以他喜欢她的文字,就如同读到自己。
她说他们是生活静态的,但实质上最漂泊不定,注定是这样的。也许漂泊的只是心,而不是身体。
他很庆幸,曾经在相同的时间和她在同一个城市生存过。
最近有种想逃离的状态,就像门罗的那种“逃离”。
心里忽然想到的地方就是正烟雨中的江南,湿漉漉的小镇。
可是又能在那样的地方停留多久呢,最后还是会离开。
可能巧合的阳光也在离开的日子出现。
所有的相逢都是早有预谋吗?
有时遇到一个人的感觉,就像
你们因为不同的心事,在深夜巷口一个相同的酒肆买醉。
同是买醉,同是看着江枫渔火的路人,陌生而又贴近。
看同样的风景,喝一样的酒,但,注定不是同路,无法同行。
很可惜,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前半生里,都一直在和自己作对,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活成亲人希望的样子,活的和周围别的植物一样,像小麦田的小麦,而不能是一株杂草。
多么天真,多么可悲,你忘记了自己就是一株杂草。
第二篇:再度重相逢杂文随笔
这首歌是我精神形婚对象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挚爱,连写个剧本都要夹带私货。
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如果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来看待,就会多很多惊喜;如果当最后一次来看待,就会平添几分珍惜;但是如果是重相逢,可能会收获一些期待落空的失望,如果是再度重相逢,我都没眼看了……
今天来谈谈合作这个事儿,合作这种事情我们终归是想避免而无可避免的,毕竟现在狼多肉少,一块钱都要掰成两块分,一部电视剧最后能分到三分之一应该已经算一种实力认可了吧,而且毕竟经验和精力长期不匹配,所以才有了那种傻冲莽冲的人,干过几次没有下文的活之后我才从一个南方人的视角里读懂了北京的这些合作项目,十个里有两个靠谱的就是上上大吉了,别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再上前线。
但拼车时遇到从古玩业跳到影视业再到农业最后到风投的大佬还是忍不住翻个白眼。
这样想起来,想到上次拒绝了一个听上去就不靠谱的电影改编项目,我也是忍不住为自己不为金钱所动的精神鼓起了掌。
不过也不好说,毕竟那种项目想来最后有没有报酬,报酬多高,都难说,而我已然被北京养叼了。
第三篇:相逢恨早杂文随笔
一个很有计划性喜欢按照节奏规划的男人和一个不按章出牌随遇而安的女人的相遇故事。不惊喜但还是很美好。
这么拼命努力按照计划一步步过好自己的人生,最后并不如他所愿,距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努力不一定就有回报。
人和人的际遇,会有莫名其妙的开始会有意想不到的过程,也会有万般不愿的结束。无论怎样的关系,都会以各种看不见的形式影响之后的人生。
你不知道自己在哪个瞬间哪句话哪个行动会不经意间影响了另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珍惜人与人的缘分。
旅途的风景,随性而拍的照片,男孩侃侃而谈的计划和自信,让女人后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规划,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前行方向。
二次重遇,黎明之前赠与的相机,再一次给了女人新的人生方向,拿着相机,瞄准生活更多美好的一面。
乐队-演员-摄影家。后面两次的转型都是男人不经意之间的造就。每一次相遇之后没有男人的生活,男人的影子却处处可寻。
幸好千帆失去,最初相遇的美好没有失去,爱情没有失去。
这部电影同时也给所有人打个预防针,有计划但也要做好事情并没按照计划发展的心理承受能力。随遇而安的人更容易快乐,或许因为没有计划没有期待所以跟着当下的心情走,殊途同归,最终也会走到自己的的路。anyway,是不是原来想要的路或许也不重要,享受到了,快乐了就好。Life is too short to have sorrow.剧中Oliver沮丧时候谈及自己的计划,原本是计划成家立业生子,但三十了却破产没有工作还和父母住在一起。哑巴弟弟打手势说的话,无声胜却有声:看看周围,这就是你的人生,就是现在。
过去本来虚无,未来也不存在,重要的就只有现在。
第四篇:逃离舒适区的杂文随笔
这几年写作、读书以及和同学探讨问题的过程,让我由原来很容易打鸡血的状态,变得越来越“佛系”。
曾经我很认同被各励志文章拿来说事儿的“舒适区”,它们都鼓励人“离开舒适区,挑战未知领域”。
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谬论:所有让你想逃离的东西,其实都是让你觉得不那么舒服的。
比如:躺在海边晒太阳很舒服,所以好多人一放假就飞到海边晒太阳。可如果一年到头没事做,只能躺海边晒太阳,你还会觉得舒服吗?
再比如,公众号告诉你,下班时间用来看电视是浪费。可是,如果一天工作很忙很累,看会电视放松一下又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是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都知道,电视可以让人入迷,但长久不停的看,则是受罪了。
所以“逃离舒适区”是个伪命题,我们要逃离的,是那个原本舒适,随时间推移不让我们感到那么舒适的环境,我们要找寻的,则是下一个让你觉得舒适的地方。
好友怀孕时曾请过一段时间病假,开始两天很Happy,后面闲得发慌,成天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于是主动销假,又去上班了。
她在刚开始休假一周后问我,怎么以前休假好开心,现在反而一点也不坦然?
我说,劳累过后的休息才有意义,你又没什么大毛病,这么惯着自己,良心不会疼吗?
休息这件事本来是舒适的,但抛开了劳作的前提再去休息,就会让人不舒服。所以好友逃开了让自己不舒服的假期,回到了规律的工作中,此时,每周仅有两天的休息,又变成了令人愉悦的假期。
这两年跑步盛行,仔细看一下跑出规模的人,大多是所谓的“中产”和“精英”,以至于有媒体感慨,跑步成了中产们的新宗教。
抛却彭老师在《营销管理》课里讲的“富、贵、雅”理论之外,这两天看蒋方舟的书,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及为何中产们要追求肉体的磨难。
“科技解放身体的同时,也剥离了身体的存在感”,这让每天用脑过度、能量过剩的中产们很不舒适,于是需要借助肉体的痛苦感知身体的存在,达到另一种踏实。
“你很难想象,一个重体力工作者,会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到公园跑个步。”
所以中产们看起来在逃离舒适区,实际是用一种方式来缓解自己感知不到肉体的不适,在另一种痛苦中达到舒适。
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曾经闹过的一个笑话;
大学里,我开始练瑜伽,明显感觉到对于腰酸背痛有很大缓解。
某天室友提及她母亲腰疼,我强烈推荐她母亲也练瑜伽,室友匪夷所思的说了句“我妈运动量够,每天干农活呢!”
我把这事给我妈讲,我妈大笑着说,“人家妈妈需要的是休息!”
所以啊,无论运动还是葛优瘫,无可厚非,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点就好了——你总不见得会在沙发上瘫一辈子吧?起身的那个时刻,就是要寻找下一个舒适区的时候。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已经功成名就,或者各方面都称得上“完满”,却仍日日精进,砥砺前行——我就读的MBA班级里,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那个别人看起来的“舒适”,其实已经让他们不舒服了。
有人创业成功,自己的产品被并购,看起来已实现财务自由,却仍不满于当时签下的对赌协议,认为自己缺乏金融常识,必须赶紧弥补,好在下一个产品成功的时候,避免曾遇到的坑。
有人开着豪车,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却困惑于自己所在的单位体制森严,不明白该向哪个方向继续发力。
我大概也是其中的一个,过着外表看上去还不错的生活,却为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焦虑。
于是我们追求另一种活法。虽然考试、读书、小组讨论,每个烧脑的过程都不轻松,却让人甘之如饴。
因为,比起从前无从下手的焦虑,眼前的这一点痛苦,却是将人带往另一个安心区域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现在愈发“佛系”,拒绝一切没由来的鸡汤和鸡血,拒绝阶层固化的定论,拒绝一切煽动与放大焦虑、让你赶紧跳出舒适区拥抱新世界的所有论调。
别忘了,所有的改变都因“内驱力”产生,根本感觉不到“不适”的人,即使被某个点戳中内心,也无法将感触化为持久的行动力去做。
于是现在的我没那么激进了,也开始理解很多看上去慵懒的生活态度,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正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达到了一定平衡,何苦要用自己的标准去鞭笞别人呢?
何必急于逃离舒适区?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找到下一个让人舒适的地方,并尽可能长久的保持舒适而已。
第五篇:相逢一笑泯恩仇杂文随笔
我知道这一刻迟早会到来。
他一直都无法忘记我,当然我也不会忘记他。对于双方来说,彼此永远都是特别的,都是对方青春岁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人,我从来没有过如此深刻的友谊,也从来没有过如此深刻的嫌隙。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刻意表示出冷淡、刻意疏远,但在内心深处我很早就明白,我无法将他从自己的生命中抹去。那种刻意为之的假惺惺的客套,在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在伤害着我自己。尽管如此,任性时时总能压倒理智。这究竟是人性的可悲,还是可爱之处?
岁月的力量深沉而又崇高,它在不知不觉中将不好的虚浮的东西全部冲走,最终只留下那些最宝贵、最真实的东西。冷战总有结束的一天,柏林墙终有倾倒的一刻。当我说出“we are old friends”的时候,他是真的感动了。我们是如此相似,都是那种外冷内热的人。他告诉我他就要结婚,并邀请我参加婚礼,还特别强调我是第一个知道此事的朋友;于是我也告诉他我的动向,以及未来的打算。。。
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时候他疯狂地迷恋围棋,每天放学都拉我到他家去下棋。他总爱一本正经地拿着棋谱,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地执行书上的每一步,还经常对我说:“你这是无理手!不符合定式!应该这样。。”当我不为所动时他就一定会说:“走着瞧吧!你会后悔的!”可是事与愿违,教条主义往往输给“野路子”。这个时候他又会无比冷静地说:“你别走。再来一盘。”。。。多么愉快美好的回忆啊!
人生在世,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是真的。现在不明白没有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当然也有人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不过我觉得这种态度过于消极。即便真是如此,我们依然需要从中找出一些相对真实的东西,来赋予短暂的生命一些永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