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棵带伤疤的树的哲理故事
在生命中,苦难和伤痛总是如影随形。但是,当我们一旦正视这些苦难和伤痛的时候,苦痛仿佛也就成了我们的朋友。
我们也许见过这种现象:人们为晾晒衣服的方便,在树上拴一根铁丝,铁丝的两端分别箍在两棵树干上。随着树干越长越粗,铁丝也就越箍越紧,越勒越深,最后完全“长”进了树里,只在树干上留下一圈淡淡的疤痕。然而,树木却没有因此停止生长,反而越长越高,枝叶更加茂盛。当你看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为这种包容了苦难和伤痛的生命所感动?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密歇根州比拉镇附近有个农场主养了一头公牛,他用铁链把公牛锁在农场旁的榆树上。健壮的公牛经常拖着沉重的铁链围着榆树奔跑,日复一日,铁链在距离地面约1米高的树干上勒出了一道沟痕。数年后,铁链已深嵌在树皮中。不久后的一年,密歇根州遭到“荷兰榆树病”的袭击,大片的榆树枯萎死亡。但是,这棵榆树反而越长越壮。专家对这个奇怪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正是那条铁链拯救了榆树的生命。榆树从生锈的铁链上吸收了大量铁质,对致命的病菌产生了很强的免疫力。
由此可见,苦难和伤痛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我们能够包容生命中的这些苦痛,并善于从其中汲取养分,我们的生命也会像一棵“带伤疤的树”,越来越旺盛。
感言:
1、没有打过败仗的将军不是一位成熟的将军。
2、伤疤是成长壮大的最优毕业证。
3、得失相互在,祸福相依存。
4、强盛之路从来不平坦。
第二篇:伤疤百姓故事
教室黑板边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有巴掌那么大,学校让后勤人员给补上。市级文明学校评估小组马上要到我校检查验收,学校又叫师傅用白色涂料把所有的教室粉刷一次。在雪白墙壁的映衬下,原先墙上的破洞却有点显眼,像一个伤疤。让师傅再粉刷一次,还是那个效果,只好不了了之。
就在大家紧张地准备迎检工作时,我们班墙壁破洞的位置上不知被谁用刀子给刮了,粉刷上去的涂料不见了,露出黑黑的一面。我很生气,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这种随意破坏公物的现象不马上制止,不正之风的势头就会上升。我不动声色,明察暗访了几天,却没有丝毫线索,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让我揪出了“作恶”者。
那天,我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处让学生用“像”来说一句话。学生说了几句话后,我又指着墙上的破洞,让学生说在雪白的墙壁上这个破洞像什么,我想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有的说像眼睛,有的说像一朵花,有的说像癞皮狗身上的伤疤,还有的说像一粒老鼠屎掉进锅里……
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也丰富多彩,多数人的意思是说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个破洞是不好看的,我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在我想对大家表扬一下时,一位同学又抢着回答了一句。
“老师,它像李小鸣手上的伤疤。”
全班哄堂大笑,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抬头望了一眼李小鸣同学,发现他脸色苍白,看人的眼神有些躲闪。
下课了,我把李小鸣请到办公室。他把手藏到背后,嘴里结结巴巴地说:“老、老师,墙壁上的破洞不是我刮的。”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更有底了。我轻轻的拉过他的手,然后卷起他的袖子,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整条手臂伤痕累累,已经暗淡下去疤痕盖着新的伤疤,有的伤疤上还渗出血水,那些覆在上面的疤不知被谁揭掉。拉着他的手我心痛得掉下了眼泪,连忙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是爸爸打的,爸爸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上90分,差一分就要打一下,上一次考试我只考了78分,爸爸就用鞭子打了我12下,说这样我才能长记性。我又问他墙上的破洞是怎么回事。他说,我讨厌伤疤,每次爸爸打我后,结了疤,我都会想办法把它揭掉,我不想让同学笑话我。我看到教室粉刷后的破洞像一个伤疤,就想用小刀把它刮掉,没想到却变成那个样子,其实我是想让我们的教室更好看一点。
我愤怒了,一边打电话给他的爸爸,让他马上来学校一趟,一边想办法安慰他,说老师知道他从来就是个好学生,老师不会怪他的。
他的爸爸诚惶诚恐地来到学校,我先劈头盖脸地把他训了一顿,然后才从教室的破洞说到孩子身上的伤疤,暗示孩子再这样下去心理可能要出问题,接着又向他讲了如何教育孩子。整个谈话足足用了两个钟头。最后,他的爸爸感激涕零地向我保证,今后再也不打孩子了。
星期六,我自己花钱请来了泥瓦工,把整面墙壁翻新了一遍,墙上再也见不到那个疤痕了。
第三篇:《一棵长着耳朵的树》优秀读后感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叫做杨红樱的阿姨写的,她之前还出版过许许多多不同的书,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大作家。她在这本书的折页上有着这一段话:“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保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这座城堡。”这让我觉得这句话的意义非常深刻而富有哲理。看了这本书后,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一篇叫做“三只老鼠三亩地”的故事。
有三只老鼠:罗阿鼠.王阿鼠.张阿鼠,罗阿鼠比王阿鼠.张阿鼠要聪明一些。他们过惯了平时的生活,开始种田。王阿鼠在田里种了粮食,张阿鼠在田里种了蔬菜,可罗阿鼠却在田里种了鲜花。罗阿鼠只要一有空就去城里跑,发现红玫瑰的销售量最多,便跑回家把花苗拔了换成红玫瑰花苗。张老鼠和王阿鼠看见罗阿鼠在拔花苗,以为他要种食物就过去帮忙。拔完后,他们说要帮罗阿鼠种花生,可罗阿鼠却不种花生,他们气愤地走了并不再与罗阿鼠交往。到了丰收的季节,但不见罗阿鼠来找他们,也不见他出来,决定去找他。两只老鼠来到了罗阿鼠的家,从门缝里看见了内面的东西多得很,有花生.巧克力......“开门”罗阿鼠警觉的竖起了耳朵跑到床前数着一捆捆钱,直到一捆也没丢,才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办法不行,他们决定爬到屋顶上面看个究竟。他们爬到屋顶上揭开一片瓦,看见罗阿鼠躺在床上,双眼直勾勾的盯着对面的墙上,守着一捆捆钱,还一直在说:“我要守住自己的钱,不能被别人偷了。”王阿鼠和张阿鼠他们看到后就失望的走了。许多年后,张阿鼠和王阿鼠仍在田里种食物,但罗阿鼠的花田里已经长出了一人高的野草。
读了这个故事后,原本三只老鼠之中最聪明的罗阿鼠却因为钱的蛊惑而成为一个守财奴,从而,我觉得罗阿鼠如果能像张阿鼠和王阿鼠一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耕地,就会像他们一样过得充实和快乐,而不会整日守着钱,最后就“穷得只剩下钱了”,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可悲!
第四篇: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在我心中,爱情是神圣的,甚至给我一种可远观不可近身的感觉,于是我便在别人的爱情里演绎自己的梦,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也许真正的爱情便是这样吧!可以为见一面而等上五百年,可以为引起他注意而酝酿所有的力量,甚至为他生,为他死。
爱情到底是什么?我用力得想,依旧不明白。是祝英台为梁山伯而跳入冰冷阴森的墓中?是林妹妹临死前依旧没有说出的半句话?还是五百年来苦苦哀求换来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爱情便是让人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的魔咒吧!
我想我是无法爱得如此彻底,因为我无法抛弃所有去建筑二人世界,我无法停止对父母的爱,无法抛弃肩上的种种责任,无法断绝与爱情有了冲突的所有友谊,无法为了一棵树而抛弃所有的森林。书上说,水瓶座的女生是博爱的,于是我便只好守护着一大片森林,头头四年遥远的那棵树。
千百次,我设想他们擦肩而过的情景:“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那一刻,天地间一片寂静,所有的空气在那一刹间被抽走,我拼命的呼吸,却依旧吸不入一丝氧气。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步地远去。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回头,一眼,就回头看一眼。可是,他没有,连回头的趋势都没有。当他消失在我视野中那一瞬间,所有的花瓣都离我而去,叶子也在枯萎,可我心中依旧存在着侥幸,千万不能让他闻声而回。我不要让他看到我此刻的容颜,所以我要花落无声。可是在我耳边,为什么会有雷鸣?身体中什么东西在碎裂?为什么我的心中一下子空落落的?为什么我会失去所有的知觉?……
也许,也许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吧?!在去求上五百年,等待百年后的邂逅。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许他会认识我……。
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时,我就喜欢上了这首诗。一直都知道诗歌挺美的,但是自己真正对诗歌的美有所体会是从这首开始的。
仍然记得跟这首诗相遇的情景。那是在临近期末考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独自留在教室里温书,心情突然有些烦闷。突然看到同桌桌上的席慕容文集,随手拿起来一翻,就看到了这首诗。读着这首诗,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唯美的画面——
一个男子缓缓地走近一棵樱花树,樱花树开满了粉嫩粉嫩的樱花,非常美。但是,男子却没有在樱花树下停留,当男子走过樱花树时,一阵风吹过,花瓣在空中轻轻起舞,缓缓飘落,似乎带着一份柔柔的叹息。
读完这首诗,心里不再浮躁,而且滋生了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我体会到了诗中所隐藏的淡淡的哀愁。体会到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欢。女子希望男子能够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终还是不能达成这个愿望,读后感《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哀伤,唯美,连自己的思绪都会不知不觉被这首诗牵引,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席慕蓉这样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但是,我想,对诗歌的解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毕竟“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喜欢它那轻柔的韵律,喜欢那淡淡的,其实却是很浓的情感,更喜欢那里面所表达的少女的真情!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回答者
第五篇: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开花的树,凋零的心----赏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前言: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或许有点拖拉,许多事情必须要到最后期限才会去做。为此我错过许多,但终于明白了一个至理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篇文章就是在大一第二学期时候的一个机缘下写的,其时,写作课老师布置我们写一则评论性的文章。我没有当回事,第二天老师要收作业了,我很惊慌,我不知道写什么好,突然我看到同学的笔记本封面上印了一首诗,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首诗,不知道这首诗的名气之大,但是作者的名字却是大名鼎鼎的----席慕容。我记得在初中曾经读过她的文章,关于贝壳的,一颗不起眼的贝壳,在作者的眼中却是世事沉浮的映射,那隽永的语言,富有哲理的阐述,让人印象极其深刻。说来惭愧,当我看到“开花的树”的字眼时,我还是极其孤陋寡闻的,没有见过开花的树,我一直以为花是长在地上的,是漂亮的,是娱人之物,我以为是诗人开玩笑,为了表达诗意而故意撰写出来的意象,或者是我的观察力不好,没有注意身边就有开花的树,后来发现广玉兰就是开花的树,才知道世界真的有开花的树,再后来发现许多植物都有花,比如水稻,麦子,原来我的理解的“花”太狭隘了。每次看到广玉兰开花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首诗,想起我曾经写的诗评。
这些暂且不表。老师要作业,我的心里万分着急,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直接写在作文本上,一字未改,写下了这篇文章。认为终于
了了差事,长舒一口气。下一节课,老师来了,说要读范文,没有想到老师要读我的文章,我心里非常忐忑,我以为我一气呵成的文章是反面教材的,没有想到老师却说我的文章是写得最好的,她最欣赏,很感人。那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尴尬啊,因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的评论,还要读,不是把我内心的隐秘给曝光了吗?O,my go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总不能不让老师读吧,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有一点骄傲,不是因为写的东西老师拿来当做范文在全班读,而是我写的文章是在急智下成功的,呵呵!我也在想,为什么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东西,而灵感来的时候却又文思泉涌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写不出东西呢?关键还是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情感的体验,没有真情实感,故不能成文章也。
现在再把这篇拙作打出来,附上席慕容的诗。当时的文笔比较幼稚,却也质朴,不是词藻的堆砌,上网搜索此诗的赏析无数,拙作与深度赏析此诗的文章不能比较,但是我却也并不输之,只是风格不一。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缘”,似懂非懂,更不了解“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泰然处之的态度,不勉强,不苛求,不知道是否是参悟了一点呢?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正文:
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使我很有那种知音的感觉,曾几时起,我作了许多小诗,第一首小诗就是为我所爱慕的人而写,今天虽然早已没有了那种感觉,但读这首诗又使我想起那忍受煎熬的经历,也使我更加了解诗的意境。
诗的开头写“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这一句说明“我”对他是,一见倾心为此,“我”幻想这是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的结果。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地虔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那颗跳动的心又是多么地不安啊!第一段读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怀春少女的期盼、渴求的心情。
第二段,由于我的虔诚感动了佛,佛于是把我化作一颗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说明“我”的生活已经不能没有他,甘愿化作一棵树,一棵不能动的树,默默地等着、等着。为了吸引“我”喜欢的人,特意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希望引起他的注意。那美丽的花啊!朵朵都是主人公前世的盼望,这时的“我”虽然承受着暗恋的痛苦,但却是饱含希望的,希望有那一天,你能走近“我”,靠近“我”。
第三段一开始便写他走近“我”了,他终于走近“我”了,啊!“我”的心一定在颤抖,不信,你看那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主人公此刻一定是紧张吧!读到此,我们也捏了一把汗,默默祝福她,希望她能如愿以偿。但是接下来的一个“而”字将“我”的希望击得粉碎,你终于无视地走了,原来你的走近只是因为“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你终于无视地走了。也许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在意“我”,而此刻的“我”一定是失落之极吧!犹如从天上掉到地上一般,心如死灰,那朵朵盼望的花都已凋零。最后一句作者将花瓣比作凋零的心,真是恰到好处,是诗的收尾,亦是一段单相思恋情的结局。那凋零的心,一定还在滴血吧!
全诗虽短,却将“我”从对他一见倾心,然后期盼,最后希望幻灭的过程写了出来。相爱是美丽的,但单相思却要受到精神的折磨,那种滋味非单恋者不知。作者幻想将“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他必经的路旁,这样就可以将单恋者的心情表达出来,那种抽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绪通过一棵树的等待表达了出来,真是作者的美妙之笔。
从全诗看,这棵开花的树没有等到自己心爱的人,朵朵热情的花朵化作了凋零的心。这一段恋情在祈祷中开始,在期盼中结束。一棵开花的树已不再存在,留下的只是一颗受伤的,滴血的,凋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