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语文教学监控能力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学的监控能力是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是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作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监控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归根到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形成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师监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
语文教师的监控能力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大纲,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它包括:对教材的学习研讨、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对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及时反馈调节。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就是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向教学主体即学生表达自己的教学目的,能运用最新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任务用系统的模式、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以引导学生接受,并通过教学主体的及时反馈,对教学进度、教学环节做出及时调节,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意识地去调整控制。语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同时,语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把握,由生涩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艺术形成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对这位教师所教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所以,语文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也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具体表现。
2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意义
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表现在于教学计划如何展开、学生教学如何组织、如何调整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如何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与不足,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应科学地、艺术地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起主导且积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如何组织安排教学资源,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上下功夫,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也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其中各因素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些因素能更加科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教师的监控能力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措施
3.1课堂教学前的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而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师在授课前应先要熟悉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教师要能够预想并设计各种具体的教学细节,如:教学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哪些学生会做出积极的反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课前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2艺术调控教学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针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艺术而又合理地进行调控,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紧扣自己的教学计划,针对突发的教学细节,能够机智而艺术地进行调整,并达到预想的适度的控制效果。且也能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既不呆板地死扣教学计划,也能够适度地掌控课堂节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度调控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能更接近教学目标,更能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学细节的调控,离不开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配合,也要艺术地掌握各个学生的特点,根据课堂需要,引导个别学生为课堂创造出更新颖别致的教学热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一个新的教学高潮。
3.3课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后的及时反馈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学生情绪、学生作业,认真总结各个环节的成败得失,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效果。回顾制定教学计划时预想达到的效果,发现教学实效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做好切实地整理记录。而且还要从不同方面考查自己的教学水平,客观地对自己的这堂课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并参与学生在课后的讨论,总结并积极地反馈自己的收获,通过微信的形式,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疑惑,这种表达要和学生同步进行,这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4结语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我教学监控能力,也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和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刘晓瑜.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2003,(12):62~65.[2]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第二篇:教学能力监控措施
广武四小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监控措施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思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由于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学监控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影响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有教师的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和一些外部环境因素。
根据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计划与准备,即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与计划教学过程,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2、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根据学生的反应合理调整教学过程,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3、教材的呈现,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4、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分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旦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办法纠正。
5、评估学生的进步。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上,因此,教学监控水平高的老师必然会非常认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在评估过程中,不仅多层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发展作出评价,而且时刻注意评估方式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6、反省与评价。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教学监控能力高的教师会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仔细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改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提高的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动机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光荣感,激发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兴趣,树立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积极情感。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态度(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喜爱,才能焕发出深入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和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相应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当教师满腔热情、情绪高昂地教学时,学生往往情绪饱满、饶有情绪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会更加热爱这一学科。
二、教师要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能力
全面掌握与学科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布鲁纳说过,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应用教育教学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设计,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潜能。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借助语言、文字等表达教育教学内容和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两方面,其中口头言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媒体,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多方面、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善于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团队和学习小组,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骨干,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智能;善于组织和调动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进行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包括冲动性和沉思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聚合型与发散型等多种类型。除此之外,教师行为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因此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心理。总体来看,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种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当前提倡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一项内容。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可以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自己在课堂监控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查,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教学的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其实质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调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将逐步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这样,教师在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同时,其教学监控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更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篇:毕业生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2012届毕业生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训。毕业论文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全面提高我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士学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我系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大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以防止有章不循,敷衍应付,以及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倾向。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标准,我系将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评价与奖惩相结合,以确实提高我系毕业论文质量。
一、论文指导委员会的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拟定本单位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以保证毕业论文按时、保质完成。形成专人负责具体工作、论文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模式。将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结构及不同指导方向分成小分组,每个分组的组长都由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来担任,组内形成了非常民主的学术气氛。我系论文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务处有关文件的要求针对每个环节都制订、编写了具体文件,以规范论文指导;
2.做好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选题审查、中期检查,初次担任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及时研究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每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规定不得超过5人;
3.成立外语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方向答辩小组,组织全系答辩工作;
4.做好本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
5.认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含硕士同等学力),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科研背景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教研室安排,经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查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2.明确职责和任务,掌握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正确运用研究方法,并提前做好指导准备工作;
3.坚持教书育人,从思想上和业务上严格要求学生。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并屡教不改学生,指导教师有权提交教研室和系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查;
4.指导教师应通过在相关网站点击关键词等方式严格监控、杜绝学生论文的抄袭行为;
5.在毕业论文期间,原则上指导教师不得随意请长假。缺勤2周以上者,应委派他人代行其职;
6.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确定选题;编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审定学生开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及工作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每周至少进行2次工作进程与质量的检查,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教研室进行中期检查;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评语;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资料。
各指导教师在填写任务书时应详细填写学生论文进展的时间以及各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指导教师按照学校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动态管理指标体系”的要求对每个环节都要有跟踪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打分,如发现有学生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分阶段工作,应汇报论文指导委员会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工作。特殊情况须经教务处批准。
2.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工作情况,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内容。
3.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按照相关表格的项目进行评估和打分。
4.毕业论文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必须请假者,应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否则按规定扣分。
5.坚持科学态度,遵守学术道德,不弄虚作假,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对抄袭他人成果、请人代替完成或从网上下载他人论文者,一经发现,取消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6.负责将本人的毕业论文所有资料、成果整理后原件交指导老师(含电子版),由指导教师交系办存档。
四、毕业论文主要环节监控措施
1.论文开题
(1)开题准备工作
重视语法教学和写作教学;针对论文的撰写,在第七学期安排一次到二次讲座,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学术性与理论深度;第七学期的高级写作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讲评,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图书资料
积极与图书馆联系,尽快扩充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专业书籍的藏书量。
(3)小组讨论
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协商,初步确立的论文选题提交小组讨论,对相关论文选题进行审议指导,并有责任对论文选题内容、论文布局、学术方向、写作方法、思维深度与选题细节进行研究分析,给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2.论文的评阅与答辩
(1)答辩委员会
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组织我系答辩工作,评定毕业论文成绩,其成员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必须由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组成。
(2)答辩的形式
采用公开答辩和小组答辩两种形式。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小组答辩。公开答辩由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参加公开答辩的论文应是各专业答辩小组推荐出的优秀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建议采用“回避制”,即指导教师不参加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
(3)答辩资格审查
答辩委员会指派具有资格的教师评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原则上要求交叉评阅,指导教师不宜担任评阅教师。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定成绩,答辩委
员会确定答辩学生名单和日程。如指导教师或评语教师有一方评定成绩低于60分,由答辩委员会审核其答辩资格。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① 未完成《任务书》工作量要求二分之一者;
② 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③ 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抄袭他人成果者;
④ 缺勤达到毕业论文总天数三分之一者。
(4)答辩具体程序
根据《2011届毕业论文答辩分数、总和分数草表》,按研究方向分小组,每组由5位答辩委员组成。论文综合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论文打分(占30%)、评阅教师的论文打分(占30%)及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委员们的平均成绩得出)构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认真评阅,应客观指出学生论文的不足,并在错误的地方留有修改痕迹;评阅教师应就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及时与指导教师及学生讨论,如果需要大的修改,可要求学生重新打印。答辩问题的题目由答辩组成员就论文内容进行设计。每个答辩委员至少提问两个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在各分组答辩完后,组长们在答辩委员会的组织下对各组答辩成绩进行了平衡,体现公平的原则。本着宁缺勿滥、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系对论文成绩严把优秀关。对于一次答辩未过关的学生,给予二次答辩机会,如仍未过关,则取消答辩资格。
五、工作总结
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在每届毕业论文工作结束之后,论文指导小组应总结毕业论文工作,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2012年2月20日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使学生想读书;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书;再次多方面搞读书活动,使学生读有所乐;最后要重视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关键词: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动重视评价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内部动力,主动地去理解、探索,才能开发自己的智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持久性和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的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很模糊。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动机,使阅读和乐趣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方面,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办法。有的以生动形象、感染力极强的语言介绍要读文章的内容,有的则利用故事中的精彩片断与感人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萌生阅读的强烈欲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
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感动”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感动中国》、《感动校园》、《身边的感动》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
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
在实践中,许多老师均有同样的感慨,由于学生数、作业量,以及实际工作量限制,及家庭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往往课外阅读有布臵无检查,或者检查不力,导致了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面的拓展,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新的课标》中有关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度大为降低。这已成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的“瓶劲”,甚至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已成为了“肠梗阻”,这就需要一定的评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努力。
1、简约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充分培养和发展的绝佳空间,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他们很容易感觉自己徜徉知识海洋的佳境。因此,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从语感知识等各个分层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准确的判断、评价,而要遵循简约性原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课外阅读的面以及课外阅读的整体效果作出模糊性简单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这些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
2、激励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与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有效地发挥了评价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鼓励、表扬这永远都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途径。在课外阅读中更要遵循激励性原则。因为课外阅读多半是利用自己在家或课后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内进行。这些往往是作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空白地带。因此,评价很重要。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显得更重要。试想,一个幼小的心灵,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对于他们来说,该是多么淡然无味的事情呀!因此,对于这些进步,老师一定要在激励性的原则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作出评价,哪怕是细微的进步,点滴的收获都应该看成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伟大发现。
3、互动性原则
由于课外阅读的特殊性,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看见,更不可能每个人都给以评价,因此,更要注意评价的互动性。比如,征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可以利用联系卡,家访等形式,了解孩子在家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汇报课,同桌之间交流学习课外阅读的经验与方法,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等。这样,采取全方位的互动,以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从而避免了课外阅读有布臵无检查的形式主义。当然,课外阅读评价还应遵循过程性原则,自我评价性原则等等。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看教师是否引导得当,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 中小学教学研究[N]〃江苏,2008.2
【3】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 中国教育在线
【8】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网 xiaoxue.ruiwen.com
第五篇:论文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臧银梅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在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听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听力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奠基石。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听出来的,平时多听多练,听的水平才能逐渐提高,提高了听力水平,才能为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教学听力训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这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提高中学生听的能力,是中学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说、读、写三种能力的提高,也是能否完成中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关键。
听力是英语教学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听力理解题已计入中考、高考总分,而且分值也比较高。而部分学生因为听力较差而倍感苦恼。因此,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已迫在眉睫。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这是英语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难题。本文尝试从各方面分析造成学生听力不好的因素,提出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力反应及理解存在的困难
(一)听力障碍问题。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学生由于自己发音不准确,造成听力困难,辨别不清。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没有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自身发音不准确,与听力材料中的发音对不上号,辨别不清词意。或者没有掌握好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不完全爆破等。这些都有碍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二)受母语的干扰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一些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
(三)听力习惯和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由于听力理解既要求听者熟练地掌握必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又要在听的过程中敏锐地辨析语音的变化和语调的含义,并对所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听力练习或测试中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感到畏惧、焦躁,初二学生正处于情绪易波动的年龄段,这种心理障碍阻碍了听力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听力,不练习不行,但在练习过程中应首先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
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听力主要目的就是要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若听到每个词与每个句子时就停下来思考,就会跟不上语速。
(四)文化背景知识差异问题。/
5学习一门语言不能只学习单词、词汇、语法,还应了解相应的文化常识。学生课外阅读面窄,基本上对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缺乏理解,这就会影响听力,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话(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以“name”为例,有一道听力题,要求学生听一个对话,然后写出对话者的family name,而听力内容里面出现jim green,一些学生就把答案写成jim,殊不知,恰好相反,这样就产生了错误。
(五)英语的词汇量不够问题。
词汇量较大的学生,其听音理解水平自然也就高;而词汇量少的学生,势必造成听力材料中生词过多,从而影响其听力理解,听者在听到生词时往往会中断听的思路,把精力集中在回忆、搜索生词的意义上,而置后面的内容于不顾,结果影响对整个句子或语篇的正确理解。甚至连最基础的语言材料都没记住,当然听不懂由这些语言材料组成的篇章了或多或少对录音内容存在对一些生词无法理解,这就会影响到听力。因此要时刻告诫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在努力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过程中,总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以上所述)因素,寻求恰当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去解决,做到事半功倍。
(一)思想重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1)思想上加以重视。这不但教师自己要做到,也要要求学生做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接触英语,就要对学生思想上进行动员,让他们明白听力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还要不间断地提醒,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听力的兴趣与重视。只有思想认识深刻,才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很大的求知欲,从而对英语感兴趣。
(2)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学过程,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难的一种。那么如何培养听的兴趣呢?首先,明确听的目的。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地进行,逐渐培养学生听的欲望。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兴趣。其次,引入竞争机制。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大脑反应,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使兴趣持久的一剂良药。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趣味性较强的听力材料。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灵活性、趣味性。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便为听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3)树立信心,排除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去听一些与教材内容同步的听力材料。开始时可以反复多听几遍,直到听懂为止,逐渐地变为听
一、两遍就懂,再找难度稍大的材料听。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在提高,甚至能听懂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中的对白。兴趣渐增,信心也随着增强,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也就自然消失,在测试中就能控制情绪,始终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
(4)打好基本功,扩大知识面。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必须从语言基础知识抓起,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良好的听音技能是做好听力测试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是获得高分的条件。词汇量不是听力的一大障碍。因为在听音时,大脑是来不及对生词做出反应的,即使你利用上下文来猜测一下,但这种推测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影响对整句意义的理解。所以,在平时应该在词汇量的积累方面夺下功夫,并且注重积累各方面的常识和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听力考试中胜人一筹。
(5)培养学生良好的发音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的语音、语调,同时注意多音节的重读,连续及原音弱化,发音近似词的辨音,以及英美发音上的区别,等等,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
(6)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语音修养。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发音的不准,减少带有地方色彩的语音语调。因为语音语调有问题,势必让学生的输入错误信息,以及影响听力的正确率。上课时,教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比如:每天的daily repo~既能锻炼说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对于课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有接近生活、实际的特点,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了语言。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英语的浓厚兴趣。在课外,可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打招呼,简单地进行对话。在此,教师应先示范,碰到学生主动用英语打招呼。通过创造良好英语氛围,刺激学生不断地用心听,就能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联系教材,精选听力材料
初中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太少,各种听力材料又参差不齐。因此,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对学生尤为重要。为了使所选材料,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能理解和接受,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广泛的收集各种听力的材料,并筛选一些内容和题型较好的材料供听力课使用,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要吃透现行教材,掌握其内容、词汇量、语法项目,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教材进度。所选的教材基本和学生课本进度同步,难易程度相近,并注意控制一定量的生词量。
(1)注意教材的思想性和趣味性。要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现行英语的兴趣。
(2)重视学生的会话能力,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意教材的交际性和知识性。
(3)尽量选择外籍人士朗读的录音带。使学生习惯听比较地道的、标准的英语。
(三)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听力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点滴的时间听英语,可以利用早读、早自习、午休、课外活动、晚自习等时间播放听力材料,创设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听英语,不仅在课堂上听老师精选的听力材料,还可以在回家后听广播、收看电视,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网上听。总之,学生应多渠道的给自己创造听的机会。力求每天能做到听音1小时的听音时间为最佳听音时间。但是千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搞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让学生多听多说。在课堂上,对听音不同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要注意尊重学生,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在以听音为准的前提下利用实物、多媒体设备等提供形象的语音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愉快的学习英语。
同时,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根据练习而抓住侧重点,如缺词填空、听对话回答问题、根据文章大意、听写段落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学生熟悉了各种形式的试题类型,目标明确了,接触面广了,将来对付考试就比较自如了。
(1)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寓听力教学于说、读、写之中,教材的每个单元还设有专项听力训练,这都是训练听力的好素材。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另外选择一些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每周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和一节课的前20分钟时间分别进行两次听力强化训练,效果不错。
(2)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英文歌曲的现象,将英文歌曲用于听力教学。在上听力课时,我尝试将一些内容难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听歌的愿望;二则让他们自然学习语言,提高听力。还可通过歌曲内容复习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的语言材料作铺垫,可谓一举多得。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好的听力录音。加强听力训练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多媒体教育的机会增多,利用网络训练听力,既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可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
(3)重视听力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①培养良好的测试心理素质。在进行测试时,学生必须稳定情绪,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语速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语言的清晰度、各种噪音等,都应该又充分的心里准备,并且能尽量排除干扰,全力去捕捉语言信息。
②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英语语音中存在弱读、失去爆破、连读等现象,学生在听时会产生一些困难。如果学生要将转瞬即逝的语流转换成中文理解,将影响听力的正常进行。更不利于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尽量地用英语解释,辅以图片、体态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摆脱母语的干扰。
③培养快速浏览,预测内容习惯。重视听力技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线索预测和判断所听材料的内涵意义。预测和判断时可根据标题或题后练习进行,这样在听时就会有未听先知的感觉,听的欲望强烈。同时也感觉听得容易。要合理利用听录音前的短暂时间,快速阅读试题的文字内容,增加听录音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④培养捕捉信息,速记要点习惯。听力训练的特点是时空的限定性、信息接受的被动性和材料内容的保密性。听力测试速度比加快,对白或独白篇幅比较长,干扰了学生选择正确答案的信息也很多。教师要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边听边记,并对所听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培养学生听信息的习惯。学生要学会抓住主要信息,舍弃一些次要信息,以免影响对整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培养短时记忆力,正确分配注意力。
⑤培养顺势推理,巧妙作答的习惯。应结合推理内容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也可以将以记录下来的信息在稿纸上进行编排、推断,这样,珍惜学生在解题时将会更加直观,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答题的准确率。
(五)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听说能力。经过调查和研究,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有:观赏英语节目。英语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方收集资料,如英语节目的录像带,影碟等。因为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少与nativespeaker直接交流的机会,观赏英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语感。其次,随着vcd的普及,我们可使用英语资料片进行听力训练。演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普遍具有悦耳动听、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形象等特点。经常收听英文歌曲是锻炼听力的好材料。音乐对人的心理暗示,注意联想等作用,更利于理解听力材料。
这是课堂听力的辅助,如果能与课堂听力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发挥无比重大的作用。教师在其中起着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调动学生听力的兴趣与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听的能力,具体要从以下六点来做起:
(1)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多听课文录音带。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课文录音
带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购买。学生通过多听,熟能生巧,既可以熟悉课文内容,还可以多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听力。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家长了解这个情况,以监督学生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
(2)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听力作业。教师可以去购买或自己录制一些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同的录音磁带,交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着听。但要注意一定要布置一些有助于听力理解的题目,(比如说选择题、判断题及填入所缺的词等)并适时地核对答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
(3)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朗读比赛。比赛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学生多听多模仿英美人士的示范朗读。比赛方式应该是人人动口、人人录音,让学生互相评比,以此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力。所选的朗读材料不一定要统一,可以各人自选,这样学生们可以听到多种题材内容的语音语调,可以开阔眼界,增广见闻。如果教师能作示范性朗读,则效果更佳。
(4)开展一些听力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派出若干学生参加竞赛。竞赛采取以听录音,笔头答题的形式。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奖励。这样也能很好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
(5)组织学生听英文故事。教师选择一个有趣的英文长篇故事,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每天大声给学生读一段或一章,学生只需要听故事,教师随时写下学生听不懂的词语。这一活动深受中学生喜爱,他们通常希望听到日常生活故事,因为会产生像看电视连续剧时所产生的兴奋。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听力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6)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比如,可以开展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活动;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活动;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活动;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各种第二课堂活动。
还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角是一种最具群众性的活动形式,其目的是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课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和条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转化。因此英语角作为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通过多次实践证明,举办英语角的确能强化中学生听说能力。听故事很适合那些读得好而听力差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每天大声给学生读一段或一章,学生只需要听故事,老师随时写下学生听不懂的词语。这一活动深受中学生喜爱。他们通常希望听到日常生活故事,因为会产生像看电视连续剧时所产生的兴奋。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活动,如“英语口语擂台赛”、“英语朗读大赛”、“英语会话演讲大赛”等。
总之,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听出来的,只有平时多听多练,听的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而且只有提高了听力水平,才能为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