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主动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发学生探索创新、开发智力潜能的迫切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现实选择。但是现在就我们所在的学校中的学生来看,现在的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学能力对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了,让学生从内心里想学、愿学、乐学。如果做到了这些,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业、和人生发展都大有益处。所以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有耐心的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自学动机。学生学习物理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物理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兴趣就是动机,它能促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所以,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自学的动力之一。这样,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下,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渴望知识,想学知识的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穿
2.营造自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物理的主人,这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取代的。因此,要将教师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学和“自我表演”营造氛围。实际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采取教学措施,启动自学的原动力。
3.培养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物理知识更具抽象性,必须从日常的观察力、想象力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物理的习惯。对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全面地、细致地、深人地进行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以一定的思维活动支持观察过程,激发其自学,并且鼓励其主动掌握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思维活动去支持观察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运用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排除观察所得到的一些表面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准确地把握问题实质,进一步激发自学热情。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物理想象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运用抽象的物理景象进行想象,先让学生对抽象概念或景象的简单关系进行想象,然后逐步增加想象的难度。通过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和独立实验等能力,所以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通过独立活动与物理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使自己的行为和行为潜力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大量的涌现。人们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并且有的知识会很快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势必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就有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特别是教会学生自学方法比教会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即“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在中学时代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1、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有重要作用。
物理学习内容十分丰富,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特别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强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结论同时,更强调过程和方法。强调经过学生系列的质凝、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正因如此,课堂时间更显得紧张和不足,其实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毫无遗漏地讲授全部学习内容,对于教师没有讲或在讲授中简单提到的学习内容,应提倡学生通过自学来学习,有些物理知识较难理解,课堂上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学生在课下也可能通过自学来加深理解,学习物理不应该只满足教科书上的内容,日常生活中观察、课外科学杂志的阅读,以及网络媒体信息的获取也是学习,而这种学习是靠自学进行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凡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较主动,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知识面较宽。
2、自学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勿庸置凝,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素质的提高,而自学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能力强的人,即使没有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也能自学成才,例如我国数学泰斗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当代工作楷模许振超、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等,就是自学成才的典范。自学能力强的人,在离开学校后仍然卓有成效地学习。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在学校获得,80%的知识则在离开学校后经自学获得。
3、自学能力是时代的需求。
自学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迅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的迅速更新已彻底冲垮只靠学校一次教育就可受用终身的陈旧观念,现代人在工作中需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即成为学习型人才,这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需求,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主要靠自学。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有求知的动力,才会乐此不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不但把“兴趣”作为一种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更应从人文角度去认识兴趣,对学生认识自然的好奇心要保护和保持。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要培养和发展,应在引导组织学生认识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因此培养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是自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一年过去了,课本还是新的,很少翻开看一看。因此教师强调学生课上记笔记,课下看笔记,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课上记的只是教师的板书,对于完整的知识而言那只是一些重点,但并不系统。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定律、公式,不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消化就忙于做题,生搬硬套的搞题海战术。结果造成基础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就依赖教师,没有教师的讲解就学不会知识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到学校来“读”书,而不是到学校来“听书”,而教师在学校是“教”书,而不是“讲书”,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教师教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课上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启发,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规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样即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教师要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要画图。学生刚开始不易读懂课文,也不习惯这种学习方法。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耐心的加以指导。要求学生整章节的阅读,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要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学生入门以后,再对他们提高要求,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谁是受力物体,浮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错误。例如通过欧姆定律推导出电阻R=U/I,这只是电阻的计算公式,不能说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同样密度ρ=m/v也不能说密度和质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因为在物理中有一些物理量只由其自身的因素决定,而和外界的因素无关。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钢的密度比铝大,比铅的小”,“译”写成“ρ铝<ρ钢<ρ铅”,又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或“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同时还须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有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坚直”、“状态”、“过程”、“相对”、“变化”等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和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
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八年级开始上物理课时,要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还要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的内容。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用什方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凝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带着问题学,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课前还需拟定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教室里,供他们预习时参考。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摩擦力?什么叫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了解课文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3、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现代媒休包容了大量知识信息,它们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平台,例如鼓励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节目,通过科技博览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还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评多节目,在每期中都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就能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再收看下一期节目借鉴其它选手的作品,聆听专家的点评,就使相关知识和能力得以升华。
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这为通过互联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国内外的科技教育网站,这些网站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有的和中学课程结合十分紧密,有的对于扩大知识面很有益处,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独立获取物理知识。
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广播、科普资料、物理杂志等媒体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学生的的科学素养。
4、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今使用的教材,都预设了许多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强化基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其实事求上的科学态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环保、节能意识有很大帮助,而且这些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都相当强,例如在家里测出鸡蛋的密度、食用油的密度,以及调查本地水资源状况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器材或常用物品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5、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始于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材料,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平时要有观察意识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把实际发生的物理现象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主动观察不仅能了解更多的物理现象,而且通过思考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如十六届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题:“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时针转动。”按照相对运动的观点,无论远景和近景都应向后运动,但你若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并非如此,而是近景向后运动,远景向前运动,认真思考不难理解其原因,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培养自学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战略任务之一,特别是物理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宽,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学生学习和掌握都较难,毕业后学生肯定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和解决,这就需要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理应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充分利用各种有益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篇:心得: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学能力的方法
参加《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学能力的方法》课题
活动的心得体会 詹仕江
自学能力是指运用旧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只有少数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而大部分则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的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增强和培养其它能力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大量涌现,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快会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就业,势必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就无法适应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就可能被社会淘汰,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多么迅速,都能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的中学教育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激烈的分数竞争,紧张的考试压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能力差,更谈不上自学能力了。
任何动物都存在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如猴子喜欢模仿人类的动作、行为,儿童喜欢效仿成人的言行,种种现象表明,人天生就有模仿和跟从的能力,而自觉的模仿其实就是自主的学习,因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人都具有天生的自学能力。
就初中生而言,其身心发育都处于关键时期,这时候如果能激发其自学欲望,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必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没有受到重视,这是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学能力的原因。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充分了解教材是关键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前,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谈自主学习。
当然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教材是教会学生使用工具的说明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工具的实践课;语言文字是使用的工具。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使用工具,只有认真阅读“说明书”,上好每节实践课。所以,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教学原则:当新学期开始,接手任何一个年级的语文课时,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如三年级下册, 本册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下册,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要求会认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的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教学目标。再次,就要进行学情分析,掌握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如全班共有学生×人。从整体看,本班属 于前面有优等生,但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自觉阅读;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最后,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每一堂课。只有教师准确的把握教材,才能准确有效的培养学生发自学能力。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培养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才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进入主动的、努力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一)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要使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燕子专列》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质疑:“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的专列?为什么要为燕子开专列?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亡羊补牢》一文,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题目中的“亡”“牢”分别的意思。让学生对“亡”“牢”两个字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再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的推敲,最终弄清两个字的含义。通过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教《可贵的沉默》、《七颗钻石》等课文,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三)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通过朗读,自己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事情发展的脉络,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燕子专列》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 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教师再对重点、难点的词句进行适当的点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经过反复的朗读后,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那就证明学生真正的把这篇课文读懂了,是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改变观念和掌握方法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改变观念。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初读课文,引导自学:(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运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3)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找出不懂的问题。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解决了课文的生词的问题,同时对课文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提出问题——理解课文——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课外多鼓励他们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宽知识面,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和生活小常识,增强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自学的方法是核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上课开始,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象小村庄原来的样子,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接着提出问题:“一切”指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消失了?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中。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变化,先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变化的时间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关键的句子找出来。再次通过对比小村庄的前后变化,找出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最后,对课文进行反思。学完这篇课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使他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环境。
有的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可以教师先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段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引导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举一举例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某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掌握事 物的基本规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性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新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任何的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除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重复训练之外,还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其他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有超赶的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且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主讲人:王翠丽 讲座时间:9月24日 地点:二(1)班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充分了解教材是关键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前,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谈自主学习。
当然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教材是教会学生使用工具的说明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工具的实践课;语言文字是使用的工具。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使用工具,只有认真阅读“说明书”,上好每节实践课。所以,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教学原则:当新学期开始,接手任何一个年级的语文课时,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培养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才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进入主动的、努力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一)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要使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燕子专列》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质疑:“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的专列?为什么要为燕子开专列?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亡羊补牢》一文,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题目中的“亡”“牢”分别的意思。让学生对“亡”“牢”两个字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再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的推敲,最终弄清两个字的含义。通过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对教《可贵的沉默》、《七颗钻石》等课文,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 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三)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通过朗读,自己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事情发展的脉络,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燕子专列》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教师再对重点、难点的词句进行适当的点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经过反复的朗读后,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那就证明学生真正的把这篇课文读懂了,是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改变观念和掌握方法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改变观念。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初读课文,引导自学:(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运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3)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找出不懂的问题。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解决了课文的生词的问题,同时对课文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提出问题——理解课文——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 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课外多鼓励他们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宽知识面,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和生活小常识,增强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自学的方法是核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上课开始,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象小村庄原来的样子,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接着提出问题:“一切”指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消失了?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中。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变化,先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变化的时间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关键的句子找出来。再次通过对比小村庄的前后变化,找出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最后,对课文进行反思。学完这篇课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使他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环境。
有的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可以教师先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段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引导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举一举例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某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性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新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 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任何的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除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重复训练之外,还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其他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有超赶的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且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