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
起初,因为谋生于吉水,我一直未能关注那条流经水南镇的泷江河。彼时,国家建设不象当今钢筋混泥遍布,需要大量的林木自然资源消耗,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林区的大山森林:伐木造林、护木育林。
通常是上午时间,我和其他林业工人一道,肩扛铁锄或斧锯,从工棚出发,沿着布满荆棘的山路小径,或翻山越岭或淌水跨溪,抵达密林深处作业。
那是一个人声鼎沸的时代,遥见一队溜的伐木工人渐渐没入山坳、隐身林木之中,斧锯下处,一棵棵参天大树“吱吱呀呀”地唱着挽歌,轰轰隆隆被扑簌放倒在地,震天动地的声响此起彼伏,在山谷、沟壑回声荡漾。抚育工人则沿山场等高线状环形排开,刀锄落地,幼树周边的杂草、灌木齐刷刷地排伏在山上,规整而有序,隔山远望,状如山梯。而伐木山场则显杂乱、忧伤和无奈,景象满目疮痍,有“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应,绕山谷十日而不绝。每到停下手中活时,工人们就会席地而坐,或静静地观赏劳作之下的场景,或静听风打林木穿树叶的声音,或向天发出“呦……嗬……嗬”号子声,有善打(唱)客家山歌者,唱着《十八妹子》《十里相送》,歌词虽带黄,但情感很柔美。歌声落入山谷,犹如天籁。我有时会一个人选择独卧山冈之上,仰望白云在蓝天里飘幻成各种形状,静听山谷潺潺溪流传来缓缓的水声,偶尔也有云雀从芦萁丛里窜出,“唧唧”云霄间,心境安详到寂然入梦。有时我会想,这些溪流绝尘山谷,究竟汇于何处,终归往何处而去?
?终于,在一个梅雨季节里,我看到伐木工人们身着雨衣裤、肩扛铁捥子赶往深山伐木场,将已截枝打顶、躺在山上年久的伐倒木,力甩铁捥子钉劳树身,把树木托往山谷溪流。借雨季山水天力,将树木水漂运出深山,工人们将这种最原始的运木活称之为“赶羊”。
“树木出山,人面见天”,这是伐木工人的真实写照。
?我是追随着树木出山的,树木被漂移汇集到水南的泷江河岸边。泷江河很热闹,各处“赶羊”出山的树木,又被一伙林业工人于河里集中归楞,用篾工专门织就的“篾毡子(篾绳)”绞索、捆绑,扎成木排群,在放排工人手中飞舞的篙竹驱使下,串着长长的队伍顺流下赣江。
通常,泷江的河水很清澈,蓝天里的云朵倒浸在河里,河水透明生色。我站在河边的木排上,看着检尺(量木)工人唱码簿,“三等七米幺零”“幺幺幺丝”“加一根,添一根,又一根”,拖着长音的调子就像唱山歌。
?岸上、水下的扎排工人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形象粗鲁,不时夹杂谩骂声,忙碌的样子像河里聒噪觅食的中华秋沙鸭群。两岸各处的水流交织赴向泷江,泛起汩汩白浪花,哗啦哗啦地响。这时,泷江河面漂来两根粗大的杉条木,朝下游方向浮去,我立住篙竹顶住脚下木排,脱下衣裤猛扎下水,游向河中,将杉木拢住靠岸。
“你个叫花子,水淹死了,不要问我们索命?!”远处一声断喝,着实吓了我一跳。说实话,我的水性的确不是很好。
?泷江里的河水莫非也像他一样粗鲁?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豪爽的一种表征吧!泷江最初的印象,就像我的初恋,是美好的。
多年来,由于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破坏,引起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2006年林业政策转向,开始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将森林划分公益林、商品林两大类,注重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将占当地林地总面积一定比例的森林面积(包括天然林)划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并禁止采伐,禁伐的公益林由国家和省两级财政资金补偿给权属单位或个人。刀斧下了山,禁伐;锄头要上山,造林。森林逐渐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山生木,木涵水,山林休养生息,山要长高了,水就会流长了。
与泷江河的亲近,得益于我走出山林,工作转向水南街镇。每到端午前后涨水时节,是水南泷江河最热闹的时候,沿河两岸有附近村民用扳罾打鱼,鱼篓里白花花地满载而归。水南泷江大桥上,有许多居民用自制木钩,拢着长绳将木钩抛甩在河中,打捞上游漂来的物什。我惊叹居民们那纯熟的抛钩技巧,各类漂物无一例外能成为他们的探囊之物。我懂得,这些人并非贪恋漂物的价值,他们得意的样子,是想收聚众人投来的艳羡目光。
有一年,水南镇政府安排去泷江河下游的新居、沧头村委会做计生工作,两地不通陆路,要走水路。当地干部租请到街上居民机帆船,我得机会乘船顺水下泷江见识她的整体面貌。此后,因为工作缘故,我无数次地乘船往返泷江河,聆听当地发生在泷江河岸“五里三状元”故事、“龙王庙”的传说,才知道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原来与这条河流有关,才知道王艮、刘俨、彭教从泷江河出发一直到了大明朝廷,才知道不到龙王庙就不知道河流之湍急、暗礁之凶险,不知多少水客被龙王收为“臣民”。我赏阅泷江河的四季景色,感觉泷江河是一条人文底蕴厚实、风光四季美好的河流。春季水涨,江河澎湃,两岸连山,万木向荣,春花尽染,鹭鸟翩飞,水草鱼拍,鸣蛙动响,这就是泷江河的春色;繁花落尽,草木生色,蛙鸣鼓息,鸠鹭鸣嘤,这就是泷江河的夏景;山静水平,翠烟四起,江映彩霞,渔网遍撒,金稻照岸,牧歌落沙,这就是泷江河的秋画;迷雾锁江,山隠红日,落木萧下,渔船游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就是泷江河的冬韵。泷江河的美艳逊色甲天下的漓江么?我想,《泷冈阡表》为证,她的美景“五里三状元”有知,水南人民有知,你知我知,不久,所有的人都将会知。记得《诗画吉安》有一首描绘泷江河的诗文:
雾起壑峰秀,水涨河岸宽。
白鹭织斜雨,山涧飞瀑泉。
田野飘炊烟,门舍闻鸡犬。
霞落山色黛,江际有归船。
山禁了,泷江河不再有往日的闹腾,河流生息,依旧不言不语,默默地哺育着它的子孙,无怨无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涵水,水养人,人间烟火,人水共生。而今,当地政府已将泷江河作为旅游景观资源全力打造,吸引八方游客,人间烟火又将茂盛。泷江河就像当年大山里伐木的我一样,一定会走出大山,得见天面。我相信,这条在炊烟里生活的河流,是一条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河流,就像坚守正道的炎黄子孙,激情澎湃,生生不息。
第二篇:又见炊烟优美散文
数次骑车闪过路边,一鸡毛小店,总要回望一眼。那招牌上几笔,很一般的大红字,又见炊烟。或许整座城,唯有这家餐饮小店的名号,最食人间烟火,最富诗情画意,最有人情味。想必开店的人,很有情趣,儒雅。
慕名而来。我却一次未进门,也不知这烟火的味道。冲着这名字,总会去一次的。坐下,慢品,回味。
又见炊烟。让我又一次,想起不久前,在青海藏区。看到的炊烟。满坡青青的草,散落的牛羊。洁白方形的藏包,升起袅袅青烟,蹲在草地,挤奶的藏民。安详,宁静。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身在都市,几乎看不到炊烟。看到的只是笼罩的雾霾。汽车尾气的烟雾,烧烤升腾的狼烟。
走了,一路北上。慢骑,漫无目的。累了,歇歇,渴了,喝水。骑到正午,吃饭,小酌,找一片小树林,拉起吊床,小憩,迷糊一阵,小做一美梦。起身,赶路。夕阳落山之前,归窝。假期一天又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虽然,出不了远门,却又总在路上,喜欢在路途的那种感觉,那份逍遥。前面的路,在一点点缩短,身后的路在无限延伸。向前方,已成一种惯性。匀速,才是骑行的一种境界。把握节凑,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喜欢,随心而欲。
又去了,南水北调水渠。一湾碧绿的水,伸向天边。来到堤岸,俯视秋风中碧波涟漪,清澈,漾动。风清浪静,云淡天高。格外柔软的水,充满无限的柔媚,在阳光下,一波波柔顺的闪亮,恨不得俯身亲吻,融化在柔波里。还有什么样的感觉,能有肌肤与水相拥的那种,无穷美妙呢。
一湖水,就是一湖秋波。那场景,能不醉人么?秋初,一切开始了柔软,温度,阳光,风,水,人。要不怎么说“秋波”,很勾魂摄魄。“眼色暗相投,秋波横自流”。只有心底,柔软了,眼睛才水汪汪柔情。
秋初的柔软,还体现在,晨露多了。立秋后,草地的清晨,草丛中挂满银闪闪的露珠,空气中透着湿漉漉的清香。所有清纯的妩媚,都从秋初开始。
秋初的天空,也充满变数。此刻,窗外,天色暗淡,风起,哗哗哗哗,翻动的梧桐树叶,像一波波浪潮涌动。从天边隐约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一场大雨将至。
“不识桃源在何处,但看流水落花来”。
炊烟处,恰似桃源么。小醉归来。
第三篇:写炊烟的优美散文
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
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还是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
第四篇:清风徐来,三月里优美散文
文/踏阙璁珩
三月的南地,没有记忆中那阳春拂面的和风暖煦,没有草长莺飞的盎然生机,也没有春燕归巢的欢悦鲜明,仅剩的是春寒料峭的冷。然而,这点冰凉不足以使我确切地说冷,因为不论再冷的天,心底都有你温和的光,让我心头不住地充满能量,即使这天地恶劣,我也能透过这寒凉看见那山间的清风正徐徐抚摸而来,在这熟悉的三月里。
我喜欢在散发温热的旭阳里眺望山边,眼前是走过的山川海水;喜欢在深夜里独赏一份星空的温暖,耳畔是你温柔的轻声的呼喊。心底是馨甜的蜜糖,含带着点点柔和的星光。
在榆树下漫步,看树梢的青鸟探飞云端,思绪也紧跟着天际蔓延,长长地驻望着更南地的方向,心底蓦的有着一片柔光。喜欢笔下写出诗意的句子,附带一笔一划的动情模样,遥寄给远地忙碌的你,想你也分享我此时此刻想你的心情。喜欢在午后泡一杯你寄来的蜜茶,甜柔的茶香缓缓划过喉间,在心底开出一朵朵素洁的雪莲,颤抖地结出氤氲的暖光,凝住心底对你专属的思念。
时间悠然一个轮回,还谨记着你那时长长短短的词句,细腻柔绵的长文,字字句句,写入我心里。不管是何时刻,每当我心底按捺不住心情的躁动,就隔着透明的屏幕,细细触碰你笔下恬静的青墨,心境就如第二次初生般的安和宁静。所以你每时的悉心叮嘱,我都细细谨听,牢牢铭记。
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如三月的白蕖淡雅素净。素手嫣然笑,这是我亲笔为你刻的字迹,那时的想象,其实就是最现实最本质的你。回忆起走过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存留记忆的镜头,时时刻刻把你每一刻笑的的样子紧紧记住,在想念的时候,细细地翻看,我的嘴角就会开心地扬起,心间是暖洋洋的柔软。
夜里风凉,常挂记你是否冷到,是否加衣;有时晚上未回,我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担心,脑际浮现的是现实中许多不好的事件,我生怕你不安全,即使再晚我也会等到你安全归来,直到打通电话才会心安;路上车流奔涌,常小心地有些过于紧张抱扶着你走过……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变得上了年纪的唠叨,我也不知道为何,你在我心底始终是如一个小孩子,我内心自然地就想保护你,就想每处都呵护着你,我也明白,有时候你会生出厌烦,因为我已经如家人一样在叮嘱你这叮嘱你那,但是我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想让你在忙忘了的时候想起我的声音。
晚风的干凉,吹拂着满地的干草,沙沙摩挲的喑哑声响在耳边喧闹,可我的心里没有一丁点的悲戚。因为想起你在我身边的细柔关心,想起你说给我的轻灵耳语,想起你每个开心和平静的表情,我就心尖柔致,你每一句逗我笑的言语,你在我面前的像小精灵一样的俏皮,我就化作了棵青葱的树,撑开茂密的树冠,昂然屹立天地,只为你遮风挡雨。
三月里,清风徐来,我蹀躞在湖边的一角,看着翠柳垂落的丝绦,和风摇曳。心头涌起一股熙宁的清流,此刻忘却了一切事物的繁杂,支足踏于青油树下,任思绪空静,随风纷飞。常感叹你生来雅致,有一股空灵的书卷灵气,也不知我前世是否敲遍了天下所有的经轴,是否渡尽了天地悲欢,才修得这万千不可求得的福分,我们于诗文的国度相遇,在两个时空的交点初见。我一遇你便惊艳于你的卓绝才华,见你之后,唯有心暖。此生只想许你一世心柔,潜心修缘,只宠你于心悦。自此我不管岁月风马,不论青苍,只为你将心交予。
人生何来一知己,难得知心,我庆幸遇见的是你,自见你,我便从无后悔。未遇见你,我从未想过动心,遇你之后,我从未想过去看别的人。你时常怕我从别处的文章读得别人的灵魂而心生有意,而我想告诉你我心底的声音,自从读你的文字,我养成挑剔的眼境,这一生,也只够读你的文,只够爱你一人。
想来真是缘分,太多艰苦和困难,我们一路走到至今,一路的相知相伴,许许多多的现实性情,彼此已经融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诗成现实,心守彼此,在这大风大雨的世间,我们共进退,不分离。相扶相爱,共同进步,走出一个不一样的传奇。
还记得你写来一首首小诗,我衔接后半句,每字每句的心动触碰,我每时每刻都有清晰的感应。第一次的文雅对话,我现在都还忍俊不禁。或许,从那时,你我就已倾心。你看中的是我的人品,我看中的是你柔软的心,我也必将努力,走出光芒,不负韶华不负卿。
你诗里的似水柔情,让我在寒冷的夜晚也散发着光热,情愫缠绕在文墨里,触动着我柔软的心。想着我们相处的许许多多的温暖瞬间,我就心生平静,想着自己这样庆幸地被你深爱,就有用不完的动力,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也有面对命运的不竭的生命。
也常叹没有你那样的才气,写不出动人的字句,在这三月的凉风里,我谨用拙劣的笔,描摹内心翻涌的深情,记下此刻内心的悸动,怀揣着柔软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牢记着你的嘱咐,脚踏实地地成长,不去慕求太多的外界的名利,在以后的生活,共同驻足于世间一角,照顾家人,做我们喜欢的事,读我们喜欢的书文,去想去的山河,看不曾看过的风景。
今生,我无悔人生,因为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你;今生我生命无憾,我用最真挚的心来相待,以最柔的情来宠爱你。
余生,我只想这样去爱你,以大海的温柔,以四季的细绵,润物无声,和风细雨,专爱你。
第五篇:炊烟情感散文专题
丝丝缕缕,炊烟从家的方向升起,仿佛一层薄雾,又似美人脸上的面纱,不能让人识得庐山真面目。空气中仿佛还有家的气息,那是一种特有的味道,面前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是一定是我最爱吃的。几个小菜,一碟豆腐,却有着妈妈的味道。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身骑一匹奔跑了好久好久没有停歇的千里马,那炊烟则是一条鞭子,正好在你极度疲惫的时候给上你前行的动力,告诉你那儿的目的地;又或者你身处绝望的荒漠,恰在此时 却有了一颗梅树出现,看着大颗颗的梅子挂在枝头,你能不动心吗?于是快马加鞭,全速前进。朝着胜利的彼岸冲锋。这是你前行的动力,也是你归家的指引。人们常说指南针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身处大海,何不将其换为丝丝缕缕上升的青烟,指引人们归家的路。
如果你闲坐太久以至于忽视了时间,不妨抬头看看远处那户人家屋顶上是不是正升起炊烟。本来一盘精彩的棋局,原谅我无法奉陪,你看,家的方向那缕缕炊烟是母亲对我的召唤,没有任何话语,无需任何举止动作,我能准确的判断出来,这是彼此约定好的信号,会一直一直不变。我只需快速到家,会看到,门口的母亲正在张望,看见那一张熟悉的脸庞,会心一笑,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正等着喂饱你的胃。
那是家的信号,并非古代的烽火狼烟,没有战争弥漫的刺鼻的硝烟,有的是温暖潮湿夹杂着芬芳花香的空气。
遥想西周“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的褒姒还站在那墙头,微微一笑,看着被戏耍的诸侯,平日里不苟言笑,举止有度,而今却面红耳赤,怒目圆睁。或许褒姒想要的并不是对诸侯的愚弄与戏耍,而是家的信号。炊烟会告诉你家的信息,仿佛在说,一切都好,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寻常百姓家的生活,不因荣华富贵沾沾自喜,不因安贫乐道为郁郁寡欢。昏庸的周幽王不懂得归家人的心思,却还要将国破家亡的罪责归咎到一介女流的身上,实在是有失男子风度,更不要说是一朝天子了。活该应了亡国,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不得不说这样按自己心意编排历史确乎是有点强人所难,但是翻开历史重重的烟云,其实仔细的轮廓已经模糊,何不如此畅想一番,让生活多一点点真实以外的趣味呢?
炊烟袅袅升起,凝结了记忆。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寒风在窗外呼啸,有时候性情过于猛烈,竟拍打起了窗户。白雪堆到了屋顶山,白茫茫的一片。我还在床上睡着,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我盯着窗户傻傻的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在这时,慢慢的,炊烟从烟囱里慢慢冒了出来,先是试探性的出去,还看不太清楚。慢慢的,一点点的,队伍壮大起来了,可以清楚的看见浓浓的白雾结着伴、唱着歌不畏严寒扶摇直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得到它的热度。闻闻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便知道了今天的早餐。
寻常人家,炊烟的信号太普通,却又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