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走啦井散文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连日的大雨,让我想象啦井的秋色,定是诗句描写的那样。朋友到兰坪县城出差,途经啦井镇,激动地给我发来短信:青山层染金秋浓,满目尽收枫叶红,此时不到啦井来,待到何时赏秋色?!
秋雨一停,我就迫不及待到了啦井,时令已经进入十月和十一月交替时刻。初夏和盛夏,我曾两次来到啦井,垂柳青青的啦井,天空飞满了燕子。而今,山林披上了秋的衣裳,绿色里尽情裸露火红的胸膛。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了燕子轻盈的身姿,但山林依然有鸟鸣,不时有鸟从眼前飞过,我没有看到“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想起古人的悲秋之词,聊博一哂。
如果说,夏天的啦井,让我沉浸在盐矿过去的历史里,笔下流淌着盐工的眼泪,那么,秋天的啦井,该让我感受到秋实的欢愉,并沉浸在啦井人如红叶般的深情里。
从急坡街到啦井主街道,脚步串着岁月之歌,于古今对照里,于山川俊美里,感受啦井人文精神的变化。我再次伫立在镇政府大楼“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下,亲切感自心中生,一张张可爱可敬的面孔从眼前闪过,尽管来去匆匆,但难以抹去对啦井镇乡镇干部难忘的印象:乡村小路上匆匆行走的脚步,夜走森林时手电筒光柱,大雨如注里指挥抢收的泥泞身姿,火塘边和农户亲切交谈的话语,昆交会上引进项目的魄力……
行走在盐马古道上,山谷的小溪边,大山深处的绿林里,目光难以离开铜矿开发拉开的序幕;专家组的脚步沿着盐卤水流经的小道,一路品尝着渗出地表的盐味来到了政策性封闭的盐矿硐门,优质桃花盐的辉煌历史不再是昨天的故事;数字化乡村建设的铺开,新农村建设的风貌,异地搬迁楼房展露的笑脸……
山林托举的草场,浓雾里呼啸而来的牦牛群,牛群主人的规划和雄心;站在彩色山林前尽情歌唱的彝家妹子,裙裾飘扬在山风里,夕晖中飘荡的牧羊曲,木房前盼望的羞涩眼光;蜜蜂飞舞,几百只蜂箱隐现在草树间,割蜜的汉子慷慨送给乡邻品尝的憨厚;穷一点没有关系,拒绝出卖松树脂,留给子孙后代一些开发项目,热望并且坚信旅游春天来临的情结;捡拾芸豆的老阿妈怀里躺着熟睡的孩子,悠悠摇篮曲伴随着芸豆出国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地;自觉保护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特色走入课堂……
神灵毓秀的啦井,人和心向的啦井,诗性自然流露的啦井!我的感动,不仅仅源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源于啦井的基层干部,源于啦井的人民!
立在山峰上看日出,夏日的碧罗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化成了秋天的彩霞,蓝天白云下的群山点点醉红,村寨的炊烟在朝霞里袅袅上升。谁持神笔画江山?谁炼字造词铺诗章?望着峰峦间纵横交错的路,回思啦井人的心声,秋走古镇盐乡啦井,所见所闻,点点滴滴汇聚,化作胸腔间激情喷涌。
第二篇:散文-秋之感
秋之感
随着一场连绵秋雨脚步渐远,早晚之间也变得凉意浓浓。走在乡野的路途中,土地里尽是卷着裤脚忙碌的身影,丰收的喜悦依然不减,只不过平添一份劳苦,微风拂过落叶飘荡悠然,远处的颜色黄绿相间,每日夕阳西下时呈现的美丽风景,成了这金秋之时最美的享受。这便是秋天,让人情不自禁去拥抱美景,忍不住放声歌唱。
提及秋天,我记得小时候学的一片课文里有“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的描述,那也成为我对秋天最初的评价。初唐诗人王勃有感,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优美的诗句,流传千古。现代作家郁达夫一篇《故都的秋》,把秋天描刻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记得曾在网络看到这么一段美丽的文字:“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这不就是对秋天最全面、最生动的礼赞吗?
从农村出生长大的我,对农村的秋天自以为并不陌生。可简单幼稚的想法把我带进了“愚蠢” 的误区,就是随着天气的转凉,无法在河中嬉戏!现在的我真正懂得了“秋高气爽”的洒脱,理解了“秋风瑟瑟”的悲凉,看见了“秋风扫落叶”的利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庄稼,洋溢在农民脸上的是丰收的喜悦,会心的微笑。那一片片安谧纯净的秋色,散溢着秋思的浪漫;那一阵阵飒飒秋风涤尽胸中的积郁,让人神清志爽;那一粒粒粮食进仓瓜果飘香,理想正悄悄丰满;那一颗颗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人心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希文这首《苏幕遮》不愧千古绝唱,虽写尽儿女乡愁,但也把秋日的天高气爽、秋色的澄碧美景表现到了极致。秋色渗透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就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让我不禁走进秋的意境,久久的驻足!秋是美的,美的深沉,美的寂寞,美的苍茫,美在一份清澈。它不比春天欢笑娇艳,不比夏天热烈飞扬,也不比冬天柔和沉醉。但是,在我的心里,秋是最美的季节,有黄昏的颜色,有沉思的表情,有眼泪的气息,有相念的心绪,还有我这眷恋的情怀!
(蒙阴县委办 任昌顺)
第三篇:仪井中学2011年秋工作总结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科学管理、负重前行 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仪井中学2010=2011学工作总结
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科学定位、注重质量、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科学、规范、细致、人本”的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和谐、阳光、特色的校园。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我校利用国旗下演讲、晨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读书的意义。针对初中学生的思想现状,德育处在网上下载“让世界充满爱”等资源,制成形势教育光盘分别在第六周、第九周、第十二周、第十五周进行了播放,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学生观看后,写心得体会、写观后感,相互交流。此外组织学生观看《托起明天的太阳》等影片进一步增强学生立志成才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2、把“十星”教育当做重点工作来抓。我校把“十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十星”评比活动。为学生在各个方面树立榜样,使全体学生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奔头。全学期共评出班级“十星”学生175人次,校级“十星”学生10名。
3、把养成教育做细做实。先后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交通安全常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组织法制纪律报告会2场。我校给每位学生制作了学生卡,输入基本信息,用颜色区分是否住宿,有效地加强了门禁制度。我校实行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全面考核,评比文明班级,考核成绩和班主任津贴挂钩,一方面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以多种形式庆祝建党90周年。为了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党的温暖,我校组织多种形式庆祝活动,组织了“歌颂党”歌咏比赛,“歌颂党”诗歌朗诵会,“建党90周年”书画展览等,使学生深受教育。
二、科学管理,保障教学持续良好运行。
1、细化过程管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我校细化过程管理,实行班主任课前跟班签到制,全体教师早操签到制,例会签到制,教务处安排专职人员对教师早读跟班、上课、辅导、自习跟班全程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评。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等,坚持日统计、周小结、月公布的评比制度,检查结果例会通报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促进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2、实施绩效工资,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绩效优先,兼顾公平;总额控制,合理分配”的原则。制订了《仪井中学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加强有效检测,做好质量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我校建立月考制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次考试严格组织,以考风正学风。每次考完事后要求老师做好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教务处牵头组织全校质量分析会2次,对成绩突出的老师予以表扬,好的做法在大会上交流。深刻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连续成绩落后的老师在大会上做了表态发言,使广大教师深受教育,深入有效的质量分析对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我校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组织学法指导会2场,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介绍如何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一些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教研工作,谋求学校长足发展。
1、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到“四定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作业),充分发挥集体才智,对教学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反复讨论博采众长,形成共案,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实情添加个人特色,形成电子档,建立教学资源库,全校共存集教案865份。
2、积极实施课堂教学研究。我校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校开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动,这是一次教学大比武,所有老师热情高涨,准备充分,整个过程上课认真、听课仔细、评课深刻,从语言到神态、从例题讲解到板书设计、从课堂小结到作业布置,老师们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3、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赛活动。鼓励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我校教师王琳、宋德红、王菊红、宋玲、王民鸽、樊园园、陈丽娟、刘新军老师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市级、县级刊物上发表,累计10余篇等,我校赵敏同学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王宗超、康力等5名同学获市级三等奖。樊旭超、宋鹏辉等6名同学在语文能力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王丽梅和王鹏伟同学在陕西省第七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中荣获好作品奖。
四、加强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我校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一是加强门禁制度,配备专职保安24小时值班保障师生安全。二是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系,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净化学校育人环境。三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四是完善安全排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五、改善办学条件、绿化美化校园。
我校不断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师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多方筹集资金接通自来水,结束了仪井中学多年来吃水靠拉的历史。我校自筹资金10万余元栽植名贵花草树木219棵,建成草坪3000多平方米。购置文化橱窗4座,把我校建成了永寿县一流的乡镇初中。
总之、教育改革正处在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更加坚定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朝着既定的目标,务实创新,不断进取,在“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的道路上扬帆前进,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新局面,为振兴我县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永寿县仪井中学 2011年6月30日
第四篇:故都的秋 散文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见新学案P10)
2、回顾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体会其感情基调 a 王维 空山新雨后。b 杜甫 无边路木萧萧下。c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d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e 毛泽东 看万山红遍,二、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混混沌沌()()潭柘寺()槐树()扫帚()落蕊()一椽破屋()廿四桥()蟋蟀()()嘶叫()房檩()平平仄仄()譬如()颓废()鲈鱼()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题目。“故都”两字指明,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故都”两字指明了描写的地点,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确定了描写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3、郁达夫先生对于故都的秋,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到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朗读一下。明确: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2、找出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四、段落分层:思考写了哪些秋景,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一(1---2):抒发感受,向往故都之秋 1秋晨院落 故 2秋槐落蕊 都 二(3-----12)3 秋蝉残声 ==> 特点:清,静,悲凉 的 4 秋雨话凉 5秋日胜果 三(13-----14):总结全文,眷恋故都之秋
五、鉴赏思考
1、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2、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
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3、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再总结。答:味。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组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喻体------黄酒与白干 稀饭与馍馍 鲈鱼与大蟹 黄犬与骆驼
六、拓展延伸
1、对比刘禹锡《秋词》,回答问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问:《秋词》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境。用什么手法表现的?(豁达乐观的心境,运用对比)②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为何刘禹锡只写冲天而上的云鹤?有何深意?(借鹤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抒发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第五篇:秋之舞韵散文
11月的都市上海,被深秋的季节笼罩地更加强烈些了。我行走在去往闸北公园的路上,随着秋风相伴,看那从树上飘落下来的一片片黄叶,如金子一般把道路装扮得格外迷人。当我进入了公园,眼见那满树的黄叶在秋风中万千旋舞般落下,那将又是怎样的瞬间美呢?公园里,那些散步的,玩耍的,练拳的,跳交际舞的,唱歌的,拉胡琴的人们何其之多。每一个团体的成员们都是那么的兴致高涨,他们一个个都迸发出了对于生活的追求,对于生命的自由与快活。
晌午时分,天日如此晴朗,一场大型的麦西来甫舞蹈又将在这个周末继续上演着。随着场地的扩大,使得来观看舞蹈的人员越来越多。公园的场地中央,阿凡提歌舞团的男女成员们身穿着各式各样艳丽的民族舞蹈服装正徜徉在这秋高气爽的风日里尽情的翩跹起舞着。远处,秋的艳阳光线正穿过树梢折射到了每一个舞者和观看者的身上,使得这些舞者们穿着的一件件带亮色花边的服装伴随在秋日的光线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看,这被千万片黄叶飘落所呈现出金黄色地毯般的户外场地舞台上,男女舞员们伴随融入那激荡而扣人心弦的塞乃姆乐曲声中情不自禁的随意欢跳。每一个舞员们在舞蹈中都各自表现出了丰富饱满的喜悦之情。啊,这将是一群多么具有生活情调的舞员们啊!此刻,就连观看的人内心都为此觉得有股羡慕之情了。
舞场上,数数的秋叶陆续在任意地乱飞着,每一个跳舞观看的人都能够从中轻轻触手可得这瞬间落叶的伴随,从中寻找出诗意美。位于舞场的中间位置,那被三角铁架固定于高处的一台音响里传送出的新疆民族乐曲还在不停的播放,在场的无论男女老少都使足了劲上前欢腾,旋转,尽情的展示自由而又奔放的舞姿动作。这种生活的情调啊,实在富有着生命的意义。融入在秋日的舞蹈场上,观看这些充满激情的舞者们连同那风中飘飘落落的黄叶。一切看上去宛如诗画般的场景图,从而不得不勾起大伙心灵的许许赞美。
舞场的前方,那被高高架起的音响里发出的“咚咔咚咚咔,咚咔咔咚咔,咚咚咔……”这些强烈的节奏之声,何不再次震撼了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大家甘愿拼命地呐喊助威,鼓足士气。舞场上,一个个舞者都似乎成为了独特的民间艺人,他们变得疯狂了,忘情了,变得忘乎所以,变得痴情绝恋。世界对他们此刻来说,或许已不完全存在。他们那嘴角里不断发出的“嗨,嗨……嗨……,嗨嗨……嗨……”嘶吼声,让在场的气氛越来越更加强烈了,越来越让人情不自禁兴奋不已。这一个个的“嗨嗨……”呐喊尖叫,不仅见证了舞者此刻的性情,更表达了这些舞员们对新疆民族舞蹈的热爱,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多年生活于那片土地的眷恋,也更让人想象到了开创舞蹈艺术的维吾尔族人民无比之热情,无比的快活豪爽性情。
相比于场上的舞者们,那些坐在一旁手拿维吾尔民族乐器的人员正敲打弹奏的不停。他们的那种充沛精力以及他们击打出的“咚咔咔咚咔,咚咚咔……”震撼之音已无法再找到丰富的语词去叙说。不论是人们奋力弹奏的达甫、热瓦甫、冬不拉还是他们手指敲打着的纳格瓦纳之娴熟,这些具有新疆当地民族韵味的娱乐伴奏但凡互相交织搭配一起,所创造出的声音,何不使听的人们瞬间觉得天似乎被震动着了,地似乎被震动着了,我们的心也似乎被震动着了。
望着公园里一片片黄叶旋舞飘落,听听深秋里的飒飒东风。闸北公园的舞场上,一帮可爱可敬的舞者们又继续融入在那美妙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里尽情的舞动狂欢。这何不是深秋都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就让我们为一切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的人们送去更多更美的温暖与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