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两箱饮料,共花了多少钱?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
(2)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
5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012346789()
4. 1568 3691
232 + 173(15 + 35)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学校买来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可以放3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7.数豆子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孙
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开火车)
2×5
3×6
20+3
0×6
24+2
12-8
22×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在赛场上奋力拼搏,那没有参加的同学你们能帮他们干些什么呢?有同学说了,可以帮他们提衣服,当拉拉队给运动员助威,你们的集体观念可真强,还有同学说了给运动员送水,你们的服务可真周到,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买矿泉水吧,看看买矿泉水时存在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1、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买矿泉水”情境图。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展示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设计思考: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 24×3×2
③ 3×(2×24)
④ 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⑤ 24×2=48(元),48×3=144(元)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设计思考: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标第一网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4、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5、第37页的第5题。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想法。
(设计思考:通过几组练习,让学生仔细审题,通过亲自观察、对比,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吧。有同学说学会了怎么估计学校有多少学生,那我们下课后一定要去统计一下呀,还有同学说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说的真完整,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
2、师:(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买矿泉水)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获取的信息是:张老师买来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问题是:一共花了多少元?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
师: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生:把24瓶看做25瓶,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一共最多150元。
生:1箱看做20瓶,每瓶3元,1箱60元,2箱大约120多元。生: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师:大家估得都不错,看来答案在120元和150元之间。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生1: 24×3=72(元)72×2=144(元)生2:24×3×2 =72×2 =144(元)
生3:24×2=48(元)48×3=144(元)生4:24×2×3 =48×3 =144(元)
师:我们探究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24×3×2 是先算一箱多少元?再算2箱多少元? 生:24×2×3 是先算两箱一共多少瓶?再算一共多少元? 师: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试一试第2题:估计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师:要想估计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些什么? 生:每班有多少人?有几个班级?
生:每班大约50人,约60个班级,一共有约3000人。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一个年级约500人,6个年级约3000人。
四、回顾与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学情分析:
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但估算能力较差。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
2、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3、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买矿泉水)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1)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
(1)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1)24×3=72(元)72×2=144(元)(2)24×3×2
=72×2
=144(元)
(3)24×2=48(元)48×3=144(元)(4)24×2×3
=48×3
=144(元)
4、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5、师板书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试一试第2题:估计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教师出示各班人数,让学生估算,集体订正。
四、回顾与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1)24×3=72(元)72×2=144(元)(2)24×3×2
=72×2
=144(元)(3)24×2=48(元)48×3=144(元)(4)24×2×3
=48×3
=144(元)
答:共花144元。
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教后反思:
本课整个教学活动注重了情境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创设了买矿泉水这一情景,利用学生的估算的基础根据已有的信息寻求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紧密联系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让学生逐步建立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五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才刚是一个转型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是被动的学习,老师灌输性的教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有了层次性,有一定的差距,就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明显的差别,习惯决定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很粗心,有些同学很慢,有些学生太贪玩......情况各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 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口算(课件出示)学生口答。20×3= 15×2=
60×4= 30×7= 我发现:上下两(1)指名口答 个算式相关,上(2)师:请大家仔面算式的得数细观察每组两个算是下面算式的这个环节的设置使
一、复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得学生能够通过观习导 你能不能将他们改20×3×4 察、思考了解连乘算入 成一个算式? 15×2×7)式的与分步算式的(3)观察这两个算 关系,为学生探究例 式的运算符后,你发都是两个乘号 题打下基础。
现了什么?我们今
天就来学习连乘。独立尝试
(板书课题:连乘)同桌交流 让学生自己体会什(4)在练习本尝试 么是连城算式,自然 上做一做。
导入新课。
独立尝试解决,1.课件出示师生到在练习本上解
商场购物的情境:笑答出来。已经有导课的基础,笑要买两箱矿泉水,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每箱24瓶,每瓶3元,更能发现问题,针对 请同学们帮老师算 问题交流、点拨,既
二、创一算,老师大约需要 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设情准备多少钱呢?
能使得学生通过自境、自 交流自己的解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主探究
法,其余同学要掌握解决连乘问题2.小组进行交流 认真听,并对其的方法。
方法进行研讨。组长选一位同 学做好记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3、全班交流算法 生1:我估算20
×3×2=120
(元)要比1204、同学们估计的怎元多。
么样,我们怎么来验生2:150元就够
证呢? 了。算式是25×
2×3=150(元)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生1:先求一瓶
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
钱,算式是24×让学生通过练习发
3=72(元)72现自己问题、并解决
×2=144(元)问题。
生2: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 1.课后练习“试一试样,只不过列了
三、拓1” 教师巡视检查 综合算式。展应用
24×3×2 巩固提2.试一试2:估算学=72×2 高 校学生人数。=144(元)
3.课件出示课后“练
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说说是怎样这么快比较出来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体会计算粗心的危
4.试一试
(1)有3箱毛巾,每独立完成 箱装12包,每包4条,共有多少条毛巾? 全班订正。(2)老师买了6包日
记本,每包8本,每 本3元,共花多少
五、课钱? 堂总 结: 出示数学故事《失之 毫厘,谬之千里》,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后附故事)
结合自己课堂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以及平时作业书写及检查习作业情况谈对惯。故事的体会。
板书设计
连 乘
24×2=48(瓶)24×3=72(元)24×3×2 48×3=144(元)72×2=144(元)=72×2 =144(元)
答:两箱矿泉水一共需要144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课堂自主探究中激励学生动手动脑,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摘取智慧星等形式激发自主探究、独立、合作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创设了“买矿泉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
本设计最精彩之处就是导课部分:我设计了两组相关的口算,学生通过口算,观察发现两个算式可以写成一个连乘算式,自然而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连乘。这样的设计,既使得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践的出分步算式与连乘算式的关系,也为解决连乘问题打下基础,课堂教学重点难度得到分化。
其次在课堂重点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
第三在课堂习题设计打破课后练习,对课后习题进行创新,增加一些与课堂相连、有层次的练习。
本课的不足是给后进生展示空间不够,关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