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得理时宽容,得势时谦让美文
我总是看到小区的垃圾房边,有个苍老瘦小的身影,在垃圾房里捡拾报纸、纸板。她总在傍晚或是清晨出现,因为这个时候小区里的人相对会少些。
一个傍晚,路过垃圾房,有个尖锐的声音传来,一位富态的戴著眼镜的中年妇女,在不停指责那位瘦小的老太太。我听了个大概,老太太把中年妇女临时放在楼道里的几个纸箱,当成垃圾拿走了,而且拆解了。这是几个奢侈品包装箱,中年妇女说她还有其他用途。
老太太自然错了。但我心里百味杂陈,因为中年妇女的咄咄逼人和老太太的局促不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的,中年妇女占理了,她把自己的权利说得行云流水,但没有一点的谦让和理解,得理不饶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真的让人反感。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视频,有个楼盘的业主,因为楼房质量瑕疵与房产公司保安起了冲突。从视频中看,业主的情绪是失控的,几十人围住了几个保安、管理人员进行谩骂、攻击和拉扯……是的,业主花了几百万元,购了一套住房,房产公司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业主是有理的,维权也是正当的。但是从业主现场的表现来看,好像出钱买了房子,业主就是大爷了,房产公司的管理层、保安就应该低声下气所以视频现场看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过度维权的火爆情景剧。
现在这个社会,公民意识已经觉醒,人人言必称“讲规则”、“讲权利”,经常在公共场合听到“这是我的权利”这样的口头禅。钱可以买到别人的商品,恐怕不能买到别人的尊严吧。并不是你花了钱就是大爷,一切都可以为所欲为了。那种把权利用到极致、把人往死里逼的过度维权模式,是不是应该反思了。
得理时宽容,得势时谦让,不要挥舞自己的“权利”大棒去恐吓他人,棒杀他人,这是最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心底留一份善意,对弱者多一份体谅,给别人留一条路,事实上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路。
第二篇:人生跌倒时美文
人有跌倒的时候,人生也有跌倒的时候,那人生跌倒了怎么办呢?
先看看两个明星的故事吧。
香港明星曾志伟在一次晚会上,一登台阶就摔倒了。曾志伟说:“为观众的掌声所倾倒。”想不到,话刚说完,又摔倒了。这时,曾志伟又补充了一句:“我再次为观众的掌声所倾倒。”
人生跌倒时,也要像曾志伟在台阶上跌倒时那样,摆正自己的姿态,不要把别人鼓励的掌声当成嘲讽和打击,而应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真诚地去感谢别人的鼓励和支持。这样,即使跌倒了,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位获奖的女明星被长裙绊了脚,摔倒在舞台上。女明星迅速站起来,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奖杯,感慨地说:“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一路走得很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跌跌撞撞。”女明星的话,为她迎来了更热烈的掌声。
人生跌倒时,也要像这位女明星那样保持一颗平常心,跌倒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因为人正是在一路跌跌撞撞中学会了走路,而人生也正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走向成功和辉煌。
第三篇:人生来去时美文
医院的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人生下来时,婴儿的双手是呈握拳状的,人死后又都是两手摊开。
开始我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我到过医院的婴儿室,见过一些刚出生的婴儿,还真是这样,双双小手皆握得紧紧的。
人的两只小手渐渐变成两只大手,渐渐地开始为自己聚敛财富。到后来,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可是,当他病入膏肓,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时,却百念皆灰,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抓不住,只好摊开双手,无奈地离开人世。至多活着的人给这些死去的人烧点纸钱,聊以慰藉。
我仔细地观察过一些死者,他们都是摊开双手,难怪人们都说“撒手而去”。
无论生命是长是短,每个人都有一个握手和撒手的过程,哪怕生前拥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势,有多少豪宅、香车、美女相伴,都不可能永远占有和享受,总有撒手而去的时候。
既然财富、权势、美色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不该贪得无厌,要知道该得的才得,不该得的要明智地舍弃。然而,人世间却没有几人悟懂这一道理,将财物、权势、美色等诱惑真正置之度外。
如果一个人执意于追逐与获取,执意于曾经拥有的就不能丢去,那么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为物所累,为利所牵,为名所求,将成为一生的羁绊。
舍弃对金钱的贪欲,不取不义之财,得到的是心安和快乐;舍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从容和淡泊;舍弃对美色的占有,安分守己,得到的是温馨和幸福。
一个人这样活着,才清清白白,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即使摊开两手而去,也无牵无挂,无怨无悔,无可厚非。
再说,想想这个世界有多么大,而我们的手又是这么的小,就是一辈子一刻不停地把整个世界一点一点地往自己兜里装,又能装下多少?与其什么也带不走,还不如多干点实事、好事、善事。到头来,虽然也是摊开两手而去,但自己的两手却是干干净净的,可为后人书写下一段让人还能记住的故事。
这方面,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日前陈光标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绝不做守财奴。他在公司网站上刊出的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说道:“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所以,当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十年来,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亿元,令人敬佩和感动!
人的一生,带不走的是财富,而留下来的却是名声。
第四篇:得理且饶人美文
芸芸众生,大多都是讲理的。理是生活隐匿的轨道,是生命内在的基准线,是人和人相处的界碑,不能游离,亦不能随便跨越。如果违逆,便会酿造出各种冲撞纷争,甚至会繁衍出各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来。理由道派生,因此理和道常常携手而行。道在前,理在后,说明道在引领着理,理随道而亦步亦趋。理因袭的是规矩,秉持的是良俗,遵循的是公义,讲究的是对错——文明社会的存续,有赖于公众对公理的敬畏与坚守。
理并不抽象,亦不深奥,它渗透于日常的细节当中,凝结为一个个的生活常识,比如借债还钱,考学按分数高低录取,邻里间不能把自家的杂物堆积到别家的门口,以及不能随地大小便,等等。一国之君不循理,天下则乱套;一家之主不讲理,家庭则鸡犬不宁。然而讲理并非万能,单纯地讲理而不兼顾其他,结果会与初衷南辕北辙。作为人,角色不同,站位不同,高低有别,身份迥异,同居于一座屋檐下,共济于一条舟船上,一旦论理起来,仿佛各有各的理。人和人之间,有时候心灵相拥,亲密无间;有时候心坐围城,遥隔千山万水。阻隔的心,宛若相距千里之遥的河流,越流越远,很难融合交汇。在互不信任的氛围里,若执拗于讲理,执意于分出个孰是孰非,不但无益于弥合分歧,而且极易使原有的裂缝更加地趋向纵深。讲理,是要分场合和对象的,且不能让理走向僵化与教条。人是活人,理也是活理。人易动易变,理就不能僵硬得一成不变。
家庭是不适合讲理的。一个家庭,如果讲理之风弥漫,日日唾沫飞溅地非要辩出个你错我对来不可,则预示着距离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已为期不远。家庭是讲情的地方,成员之间本就是一笔糊涂账,与谁有理谁无理几乎无涉,只要念及于亲情,在体恤中后退,在体谅中包容,一切纠结都能消散,所有难题都会有解。
然而理毕竟还是要讲的,因为理关乎生活秩序,左右于社会风气。当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的情景一再涌现,只能證实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已浸染疾患。无理可讲的生活,肯定是黑白颠倒的;歪理盛行的社会,无疑是暗无天日的。理要小心翼翼地维护,不可随意践踏。对理的维护,是为预防社会成员避免陷入非仁非义的泥淖,在遭遇诬陷时无处伸冤。对理的践踏,对理的越界,对理的枉顾,可能一时得利,但最终必受其害——为摘取一颗甜果,却要将整个树木砍伤或毒化,来年品尝到的肯定是一枚又青又涩的苦果——循理而行,依道而为,方为人生的正途。但理是一回事,讲理又是另一回事。理本身所蕴含的善德,还需要以善意的方式释放;否则,就违逆理存在的本意,而堕入非理的境地。也就是说,讲理时要节制唾液的杀伤力,泯灭唇齿的火药味,点到为止,适度而可,切忌咄咄逼人,炮火连天,穷追不舍,得理不饶人。
一个人在路上走,清洁工不小心将灰尘扫落在了他的脚面,他心里有所不悦能够理解。如果清洁工已向他报之以歉意的微笑,或者已向他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而他依旧不依不饶,或冲着清洁工咆哮不止,责骂不休,或得寸进尺地揪住清洁工的衣领挥拳猛打;那么,他已经从有理的一方,转化为无理的一方了。他占有的那点薄理,在他的过度反应和失当举措中,悉数被荡涤殆尽。理是是用来讲的,不是用来骂和打的。打和骂,失之于理,失之于礼,更失之于仁德。
至为重要的是,还在于理不能成为无理的遮羞布,更不能被偷梁换柱地被拿来为蛮横撑腰。一个年岁稍长者,在公交车上,于众目睽睽之下,对着一位让座稍微迟缓的少年破口大骂,甚至挥拳相向,则意味着该施暴者已脱轨于理,而滑向了蛮横无理。由尊老爱幼延伸出的让不让座,属于道德范畴,不属于法律义务。让了,实为高尚;不让,亦不卑鄙。无论长幼,先来后到,先来先得,就是人间至理,而那些后来者的抢夺与逼迫,属于不当得利,无疑是对理的亵渎与背叛。
理直而气不壮,得理尚且饶人,不因据理而飞扬跋扈,不因持理而锱铢必较,则为做人的一种风范和美德。给失理者顾全面子,预留退路,从而让他们有台阶可下,既是对自我教养的提升,又是对大道大理的补充完善。理唯有与善同行,才能化为熠熠的光辉,温暖心扉,照彻万物。
第五篇:【时光会记得】情感美文
【时光会记得】情感美文
好多事物随着时光淡漠了人生无奈的文章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好多好多就如一把空气,过了在也看不到了。题记
有一天晚上,我独自打车回家,已经很晚了,街上的人不多,早春的冷空气从车窗的缝隙里渗进来扑在我的脸上。
我坐在出租车后排的位置上,一个红灯,师傅停下车,我抬头看到路口右边有一块很大的蓝色指示牌,上面写着几个白色的大字:××路。
这个街道离我的住处,即使步行,也不会超过二十分钟。
我拍下一张照片发给一个认识已经超过十年的朋友我说,这是那个谁住的地方。
这是自从相识以来,我和那个人各自的居所最为接近的物理距离。
如果我定要过一种戏剧化的生活,大概也是可以演绎出类似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桥段,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沉默地监视着他的生活,偏执地继续深爱着这种注定无望的命运,这个注定无望得到的人。
这是XX年的春天,我离自己的家乡有一千四百公里。
时光倒退到五年前,我无法想象自己在某一天可以如此淡漠,如此平静。
我曾无数次说起,那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很多年里我的生活轨迹和人生规划的一个年份。
30平方米左右的小公寓,一张床,一个冰箱,一个小小的布艺沙发和一张玻璃茶几,在沙发和床之间的狭小空间里摆放着一张小小的电脑桌。
当时我用的是一台酒红色的笔记本,14英寸,很重,散热性能也不好。
我用它写了三本书,还有数不清的专栏、短篇和博客日志。
后来我无数次梦回到那个小公寓,自己搬进去的第一天晚上,我的闺蜜和她当时的男朋友拉着我一起去小酒吧里喝酒。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只喝了一点儿就晕得不行。
半夜,他们开车把我送到公寓楼下,我们说了再见。
然后我独自穿着极不适应的8厘米的高跟鞋,趴在楼下的密码门上绝望地想起自己还没有去物业拿门禁卡。
我踉踉跄跄地走到地下停车场,看着一格一格的减震带,眼花缭乱,知道只要踏出一步就会摔跤。
我记得自己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干脆地脱掉了高跟鞋拎在手上,打着赤脚在潮湿阴冷的停车场转了好半天,才找到电梯上去。
从那年开始,我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自童年开始,为了钱而担惊受怕的日子仿佛终于走到了尽头。
我从那一年开始认真得几近苛刻地写总结,对照我所有的文字记录和照片,把自己的生命轨迹画成一圈一圈清晰可见的年轮。
我希望能够搞清楚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些时光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对于我自身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那一年开始,我才开始真正地学习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独自承担和面对苦楚,俯视生命的裂痕并且接纳它。
去年年末我和那个人见面,在一起面对面喝酒,我讲,虽然认识已经四五年了,但我们见面的次数其实屈指可数。
他笑了笑,说,因为你忙啊。然后又补充,但你的每次出书,我都会买一本。
我在那一刻感觉非常窘迫,一个写作的人,对于自己最初的那些作品,总是会有些羞于提起,因为我们都认为自己现在以及未来,会写得更好,理所应当,文字会随着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而逐渐变得更深刻。
他说:“当然,你后来写的作品更懂得控制,文字也更精湛,但早期那种年轻的原始的东西,是现在的你无法重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