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读后感
缘起
当我读到《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一书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是邱学华和张良朋两位老师用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著作。十年的执着和坚守、十年的辛勤和付出、十年的坚定和踏实。正如序言当中《小学教学》的殷现宾主编所写的那段话一样,一直感动着我。中这样写道:“建议读着面对这本书,既要看到厚实的研究成果,更要看到背后作者的精神。”感动之余,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想从悟的方面思考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感悟
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是有所感悟,有所感知。多年前,我就在《小学教学》杂志上阅读过关于每一年的小学数学的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那个时候,我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感悟。之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教学是一条”又清又亮“的小溪,教得轻松,教得扎实!从这头划到小溪的那头,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用不简单的行动去实现简单的梦想!”看着我自己的感悟,我想这就是阅读之后,自己切身的体会。
领悟
领悟,自然是自己的领悟,即通过领会而有所悟,领会乃是心领神会。自己通过内心的体察、体验、意会、情感、心通,心驰而求悟。这样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在“"学生为什么迈不过这道坎”案例中,作者这样写道:
【案例再现】作者在第174页的提到一种“学生为什么迈不过这道坎”的现象。选择了一个题目“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并且指出这个题目在多次执教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改观。
【案例反思】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造成错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症结。
【应对措施】除了加强周长概念的理解外,另提出了改进措施。
1学生动笔画,明确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学生尝试求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
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算法。
4让学生在头脑里想象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表象及其计算方法。
5出示图2让学生计算周长,然后互评,优化思路
6再次让学生浮现表象并再现方法,鼓励学生编制类似的题目考查别人或自己7布置发展性作业。让我感动的是,这篇发表在20××年的《上海教育科研》。
我这里想指出的是,10年之后,也就是20××年,我也曾经对此类问题进行过一点思考,并且当时思考如下:“本题看似简单,但是题目的字少包含的问题却比较多,在一道题目里要完成三个周长的计算,难免学生会有疏漏。关于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看起很简单,笔者反思教学,似乎整个环节非常顺畅,学生并没有遇到什么挑战和困难。但现在由此题的测试数据看,学生是真的没有遇到困难,还是困难没有机会表现出呢?老师在堂教学中,是不是只注重了算的方法,而忽略了背后的理以及对画图策略的强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将持续关注,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找答案。”
妙悟
妙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的阅读打开一个视野,从认知的问题到经过心灵碰撞,情感共振后产生的突发奇想和豁然开朗。妙悟不神秘,却让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如今,我阅读了《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我对提到的教师读懂学生该做什么地方,读到了“虚心研学”、“聚焦过程”、“关注想法”、“深入个性”、“开展调研”我突然想到了这不光光关注教师读懂学生的一些要点,也是教师关注自身发展的一些要点。比如,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虚心求教,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聚焦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过不去的坎,我们更是要去关注自身的专业,特别是深入的剖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是对自己的研学过程进行元认识。这样的妙悟过程,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也能够经历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我阅读了“教师专业发展须完成的三个走向,研究观:从光滑平面走向粗糙地面;数学观:从算术之学走向完整教学”;堂观:从知识堂走向生命堂。“我妙悟到了”学生观:从堂走向生活;质量观:从学生走向学生发展;教学观:从至浅走向至深。’"
我以为,这部著作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数学教育的魅力之处,今天仅仅从感悟、领悟、妙悟三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的成分居多,唯有妙悟的突发性更大一些。
学有所悟,在悟的过程中,积少成多,我不想说明自己的感悟到了多少,我只想说,至关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悟的这条路上。
第二篇:读《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有感
读《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有感
原创: 罗丽卿
缘起
当我读到《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一书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是邱学华和张良朋两位老师用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著作。十年的执着和坚守、十年的辛勤和付出、十年的坚定和踏实。正如序言当中《小学教学》的殷现宾主编所写的那段话一样,一直感动着我。文中这样写道:“建议读着面对这本书,既要看到厚实的研究成果,更要看到背后作者的精神。”感动之余,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想从悟的方面来思考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感悟
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是有所感悟,有所感知。多年前,我就在《小学教学》杂志上阅读过关于每一年的小学数学的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那个时候,我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感悟。之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文章“教学是一条”又清又亮“的小溪,教得轻松,教得扎实!从这头划到小溪的那头,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用不简单的行动去实现简单的梦想!”看着我自己的感悟,我想这就是阅读之后,自己切身的体会。
领悟
领悟,自然是自己的领悟,即通过领会而有所悟,领会乃是心领神会。自己通过内心的体察、体验、意会、情感、心通,心驰而求悟。这样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在“"学生为什么迈不过这道坎”案例中,作者这样写道:
【案例再现】作者在第174页的文章提到一种“学生为什么迈不过这道坎”的现象。文章选择了一个题目“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并且指出这个题目在多次执教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改观。
【案例反思】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造成错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症结。
【应对措施】除了加强周长概念的理解外,另提出了改进措施。1.学生动笔画,明确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2.学生尝试求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算法。4.让学生在头脑里想象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表象及其计算方法。5.出示图2.3让学生计算周长,然后互评,优化思路6.再次让学生浮现表象并再现方法,鼓励学生编制类似的题目考查别人或自己7.布置发展性作业。让我感动的是,这篇文章发表在2007年的《上海教育科研》。
我这里想指出的是,10年之后,也就是2017年,我也曾经对此类问题进行过一点思考,并且当时思考如下:“本题看似简单,但是题目的文字少包含的问题却比较多,()在一道题目里要完成三个周长的计算,难免学生会有疏漏。关于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看起来很简单,笔者反思教学,似乎整个环节非常顺畅,学生并没有遇到什么挑战和困难。但现在由此题的测试数据看来,学生是真的没有遇到困难,还是困难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只注重了算的方法,而忽略了背后的理以及对画图策略的强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将持续关注,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找答案。”
妙悟
妙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的阅读打开一个视野,从认知的问题到经过心灵碰撞,情感共振后产生的突发奇想和豁然开朗。妙悟不神秘,却让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如今,我阅读了《小学数学热点问题指津》,我对文章提到的教师读懂学生该做什么地方,读到了“虚心研学”、“聚焦过程”、“关注想法”、“深入个性”、“开展调研”.我突然想到了这不光光关注教师读懂学生的一些要点,也是教师关注自身发展的一些要点。比如,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虚心求教,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聚焦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过不去的坎,我们更是要去关注自身的专业,特别是深入的剖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是对自己的研学过程进行元认识。这样的妙悟过程,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也能够经历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我阅读了“教师专业发展须完成的三个走向,研究观:从光滑平面走向粗糙地面;数学观:从算术之学走向完整教学”;课堂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我妙悟到 了”学生观:从课堂走向生活;质量观:从学生走向学生发展;教学观:从至浅走向至深。’"
我以为,这部著作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数学教育的魅力之处,今天仅仅从感悟、领悟、妙悟三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的成分居多,唯有妙悟的突发性更大一些。
学有所悟,在悟的过程中,积少成多,我不想说明自己的感悟到了多少,我只想说,至关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悟的这条路上。
第三篇:话题作文指津
话题作文指津
每个人都渴望事业有成,每个人也都离不开亲情,对事业和亲情你怎么看?
请以“事业与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话题点拨
可以讲述一个政府高官与他的腐败妻子的故事。当国家、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个人亲情发生冲突时,作为人民公仆的丈夫毅然劝自己的妻子去自首。
可以用书信的形式,以一个正在服刑的儿子同自己的母亲——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两封通信来构成文章的主体。儿子在信中埋怨母亲由于工作太忙而对自己疏于管教,以致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母亲在信中表示后悔、道歉,并希望儿子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她会用后半生弥补一切。
可以用随笔或散文的形式,从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中选材,从而阐述自己对“事业”和“亲情”之间关系的看法。
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大都会被人遗忘,而少数却记忆深刻。有时,这些脚印不但会引发自己的回忆,还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思考。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话题点拨
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脚印”写难忘的人和事,以及“脚印”对我的启迪和教育。“脚印”并非指脚在地上踩踏出的痕迹,而是指人生历程。可以在“脚印”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作为题目,如“一个难忘的脚印”等。
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关于“脚印”的道理。常言说:“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的作风。
也可以抒发自己对于“脚印”的感想。如:由脚印想到鲁迅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走过后会留下脚印,从而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有的人喜欢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新路。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进的脚印。还可以从大视角,写人类的“脚印”。可选取典型事例,表现文明科学迈步的艰难和成果的丰硕,展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如:脚印从古到今,脚印从无到有,脚印踩过崎岖小路,又踏上月球的地面,还会通向不可知的领域。人类社会在探索中前进,人们的思想在反思后升华。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请以“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话题点拨
可以议论。自由是最可宝贵的,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正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推动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无数革命先烈为此献出了生命„„
可以记叙。讲述生活中和自由相关的故事。例如:父母担心我早恋,限制我交朋友的自由,对我采用“围追堵截“的政策,让我非常反感„„
可以变换主体视角,以一只笼中鸟的口吻讲述失去自由后的痛苦。主人家的儿子听了鸟的倾诉,感慨于自己被迫学习,整天呆在教室里的相似处境,将鸟放飞了„„
第四篇:中考考场作文指津
中考考场作文指津
江西省靖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庆陆
写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开拓型人才必备条件之一,是中考永恒的话题,是中考语文的“压轴题”,难怪有人说:得作文者得中考。作文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忽视!之所以有如此说法,是因为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分值至少也是50分。在满分150分的省市中考试卷里,作文有的甚至为70分!因此,每个考生都应不断磨砺自己的文笔,抢占中考作文的“制高点”。每位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重视中考作文指导工作。然而,相当多老师不会组织中考作文复习。有的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去复习;有的只是准备几篇范文,让学生去模仿;有的从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让学生无所适从„„不一而足。
中考考场作文指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不可能通过一个晚上就说清楚,所以,我今天只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如何列提纲、打草稿;
二、写好开头、结尾、过渡和呼应;
三、作文注意事项。
一、如何列提纲、打草稿
考场上,整篇打草稿时间肯定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部分草稿。
第一,全篇作文的写作提纲,要打个草稿。作文提纲是一篇文章的“蓝图”,如同建造一座大楼,没有图纸是万万不行的。它可以是条目式,也可以是框架式。从完善的角度考虑,写提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作文提纲要体现文章中心和材料的内在联系,各个方面的材料从哪个角度表现中心,应该明确地显示出来。
2.作文提纲要体现文章的重点。一篇文章可以分成若干个部分,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非重点,哪里要详写,哪里要略写,都要在提纲中表明。
3.作文提纲要体现文章的层次,明确各层次间的关系,表明其中的过渡和衔接。特别是议论文,最好能够点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作文提纲要表明写作的主要方法,如举什么例子,引用什么材料,怎样运用比较或对比等等。
5.作文提纲的文字要简明扼要,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表示,就不必用一句话。第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打好草稿。好的开头不仅能统领全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能一下子就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开头好,结尾也要好。有的考生常有虎头蛇尾、草草收兵的毛病,也有的考生易犯画蛇添足、拖泥带水的毛病。因此,同学们在考场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地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打个草稿,并精心修改,写出漂亮的开头与结尾,再把它誊在试卷上。
第三,文章的局部也要打好草稿。考场作文由于时间限制,中间部分不必都打草稿。但对某个问题、对某个自然段(如过渡段、照应段等)、对某些句子,自己认为考虑得不够成熟,不易理出头绪,不易准确概括,都可以打片段的草稿。比如,遇到某些句子需要特别加工,或造成对偶,或形成排比,或构成特殊句式„„那就把笔端从试卷上移开,临时在草稿纸上写下几行,再进试卷。这样,你的作文不但内容准确生动,而且卷面整洁,在得分上占有较大的优势。
二、写好开头、结尾、过渡和呼应
1.开头。古人云:“凤头、猪肚、豹尾。”这是衡量一篇好文章的尺度,而“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样漂亮,多姿多彩。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1)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头只是个引子,建议占两行半,顶多不超过三行半。如:
这个冬天,出奇地冷。(2013•昆明市一考生《越过墙就能看见阳光》)(2)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
已经两天了,我在烟雨的江南盘桓,触摸江南的灵气。但是今天,我不得不与你告别,我挚爱的江南。(2013•青岛市一考生《告别江南》)
(3)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用形象的描写、优美的抒情或恰当的修辞手法。①运用形象的描写,如:
浓浓的茶香在舌头上滚动着,那么纯,却又那么的香。(2013•大连市一考生《原味》)
②运用修辞手法。如:
白云能在蓝天中飘来飘去,那是天空对它充满了爱;鱼儿能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是海洋对它充满了爱;花朵能在太阳的照耀下健康成长,那是太阳对它充满了爱。(2013•广东省一考生《那儿,充满了爱》)
2.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古人对结尾有豹尾之说。所谓“豹尾”,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子的尾巴用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同开头一样,建议只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1)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
(3)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结尾。话说完了就自然结尾,一般叙事的文章,往往事情叙述完了就自然结尾。如《猫》的结尾:“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写完了“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就自然结尾。(2)总结性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3)照应开头。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更加鲜明。如《背景》等。(4)引发想象。有的文章结尾意思含蓄,给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3.过渡。过渡是指文章中上下文之间意思的衔接和转换。过渡得好,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严密,有助于清楚、正确地表达中心。
常见的过渡方法有:
(1)词语过渡法。常用的过渡词语,有连词,如“因为”“所以”“但是”“可是”“而且”等;有副词,如“不过”“固然”“其实”等;有方位词,如“以上”“以下”等;有序数词,如“其一”“第一”“首先”等;常用的过渡短语有“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样看来”“一言蔽之”“概而言之”等。
(2)句子过渡法。过渡句可以放在一段之末,起启下作用;也可以放在一段之首,起承上作用;还可以一分为二,分别放在上一段末及下一段之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4段:“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这个过渡句的前一分句承上总结了前文,后一分句启下,领起下文。
(3)段落过渡法。当层次跳跃较大(在叙述中表明地点的转移、时间的变化,或者从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就得使用过渡段承上启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内容到结构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
4.呼应。就是要做到瞻前顾后,首尾圆合,前面讲过的事,后面要有关照;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应有交代或暗示,使文章天衣无缝、结构严谨、前后贯通,中心突出。
常见的呼应形式主要有:
(1)首尾呼应。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它能使全文显得连贯、严谨、和谐、统一,能增强文章的聚合力。如《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
(2)文题呼应。即文章内容紧扣题目,而且多次点题,使主题更为鲜明。《背影》中,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
(3)文中呼应。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成为一个整体。三.作文注意事项
(一)准备充分一点。作文备考,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整理反思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从自己以前的作文中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编成自己的“作文选”。这样既可以增强自己应试的信心,又可以温故知新,以便在考场上得到借鉴。比如错别字与病句,常常是重复出现,若能借总复习之机把这些错别字、病句一一抄出,按不同类型归并起来,容易引起自己的警惕,查明其产生的原因,防止它们再次出现。
2.多途径增加阅读量。你不妨根据自我成长、社会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立志勤奋、环境保护、想象创新等七大类别,有选择地阅读、揣摩一些名家名作和中学生范文,既要看其中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自己学习,更要看其中是否有深刻的观点、经典的语言值得借鉴,抄下来以增添作文储备。
3.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按以上类别分为七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再列出若干个话题,从我们的各学科课本、做过的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报纸、电视、网络等,留意并记下一些相应的名人名言、典故史料和新闻时事等,并归到各个栏目乃至各个话题之下。即便是寥寥数语,积少成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无米”的难题。
4.兼顾全面,突出重点。同学们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对自己最没有把握的作文题型,特别是在以往考试和平时训练中自己感到最棘手、写作失误出现频率较高的那些作文题型,思考清楚它们难在哪里,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自己不擅长的题型进行“重点攻关”。
5.明确读者对象。考场作文的读者对象是特定的,那就是阅卷教师。在极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阅卷教师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数以千计的作文试卷中发现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所以,以感性见长的考生不妨展示才情,以理性见长的考生不妨展示才识。才情展示贵在真情实感,才识展示贵在真知灼见。展 示才情,要再现一段情感生活的真实场景,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示才识,要完整呈现感悟人生、理解社会的认识过程,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题鲜亮一点。“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浓缩的高质符号,是文章最能传神的眉目。恰当、美好的题目,符合文章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语言优美,蕴含韵味,容易吸引读者。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标题吧。
1.对偶、对比手法的运用,色彩鲜明。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比拟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气宇豪迈。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土地的誓言》。
3.设问、反问的形式,引人沉思。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象征手法的运用,寓有诗意,内蕴丰厚。如:《大自然的语言》《走一步,再走一步》。
5.否定形式的运用,使人不得不信服。如:《恐龙无处不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的标题别具一格,请看:
1.各种符号的妙用,意趣横生,令人耳目一新。如:《金钱≠幸福》《5+2=0》。2.谐音或巧用成语创新,构思独特,富有魅力。如:《文人相“亲”》《闻“讥”起舞》《“玩物”也能“长志”》《生命“诚“可贵》《常在河边走 就是不湿鞋》《弄斧到班门》。
3.联想丰富,多彩多姿。如:《灯的联想》《数字的联想》。
4.三级主词的运用,层次分明。如:《环境•素质•成才》《理想•实干•奉献》。
同时,请看一些2013年中考优秀作文的标题:
《幸福的斜度》《青春的花儿最易凋谢》《那雨•那人•那情》《成长是时光的礼物》《遗憾,也是一种美丽》《笑是希望的源泉》《为她开一朵花》《幸福的地图》《今天邂逅“女儿红”》《魅力大酬宾》 以上这些标题很值得我们拟作文题时借鉴。同时,拟题应该注意“三要”:
一要符合文章体裁的风格,和文章的内容相统一,题目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激起阅读兴趣。
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进行拟题的方法。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不同。记叙文的题目,讲究生动形象,讲究有意蕴;而说明文的题目,则讲究简洁准确。因此,拟题时要注意切合文体特点。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体要求拟题。
二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即要求标题含义丰富,富于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三要简洁凝炼。契诃夫说:“简洁是才能的姊妹。”简洁能触发作者和读者的想像力,易于发挥其主动性,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题目的字数不能太多,须讲究语言的锤炼和艺术美,用较少的字数表达丰富的内涵,含蓄婉转,耐人玩味。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故事新编》等五本书,计69篇文章,题目字数共214个,平均每个题目是3.1个字,可以说是极为简洁。
(四)段落多分一点。有许多考生作文习惯于“老三段”,开头、中间、结尾三大段。其实,阅卷老师最讨厌看这种文章,因为中间段落太长,使文章主体内容像一锅粥似的,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影响他们的阅卷心理,最后会影响你的作文得分。所以,中考作文,同学们不要忘了多分几段,除非有特殊情况,以七八个段落为好。而且,中考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五行,顶多是五行半,切忌一段有八九上十行。
(五)篇幅完整一点。在写考试作文时,有的考生由于没注意安排写作时间,在考试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写完作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1.治疗不如预防。就是说,动笔作文前应当有个通盘的打算:自己的文章写到哪里结束,心中应该有个“底”。心中没有底,动笔时就好像脚踩西瓜皮,结果时间一到,自己还不知道要滑到哪里,收束当然无从谈起。如果事先有个通盘考虑,因为“底”在哪里,胸中有数,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2.快速收束应首先考虑原文的立意。因为作文的立意犹如人的大脑,人无大脑不活,一篇作文的立意不明确也就完了。而所谓“卒章显志”,即有相当的文章的“志”(即“意”)是在“卒章”(即“结尾”)中才集中而明确地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快速收束时必须先回顾一下前文:如果在前文还没把立意明显表现出来,那么首先应在收束时尽快把它点出来;如果前文已经把立意基本反映出来了,那么收束的重点就考虑把它强化一下,提高一下,突出一下。
(六)追求实际一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写作,切忌追求什么时髦。1.要有文体意识。中考作文有“文体自选”的要求,“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你写记叙文,就要以写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所以,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2.不宜写诗歌、剧本、童话、科幻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一是这些文体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酝酿构思,方能写出有质量的作品,而语文中考时留给作文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二是绝大多数初三学生尚未具备写作此类作品的基本素养——思想素养、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和语言素养,从而容易写成不伦不类的文章,给阅老师留下很不好的感觉。要记住:你如果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去揽这“瓷器活”。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这方面才能异常突出,也可尝试,但要看题目要求。
3.不宜仿写“病历处方体”“数学证明体”“实验报告体”之类的另类文体的“创新作文”。这些形式的作文刚出现时,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近几年此类考场作文形式雷同,内容空洞,语言乏味,颠来倒去的就是那几个名词术语和那几句套话,早已是形存神亡了。
4.不宜模仿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通篇以文言文的形式来写作。要明白: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要写出一篇文通句顺、字正腔圆、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其文言“功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硬要让自己“之乎者也”一番,写出的文章势必是不文不白,文不通而意不顺也。
5.要慎写“刊首寄语”式的文章。因为这类文章写起来,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似有文采,实则是堆砌美词佳句,华而不实;似显大气和深刻,实则是装腔 5 作势,故作深沉。而且这类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变成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怪文”。
6.不要写成“故事新编”。因为“故事新编”特别难写。重复老故事,不是新编,必须在老故事中翻新,写出新意。这新意,既指情节新,也指内容新,还应有新思想。因此,成功者凤毛麟角。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不能瞎编。7.“题记”“后记”“小标题”形式可以用,但是要用得恰当。切忌片面追求“题记”“后记”的哲理性、抒情性,而忽视了与正文的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造成“题记”“后记”与文章貌合神离。小标题的使用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小标题与文章标题以及文章中心的关系要紧密默契,前后几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要自然和谐,拟写小标题时要注意形式醒目、语言精练„„小标题若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文章中心不突出,主题不鲜明。
8.不要指望拿“保险分”。有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中考作文无需准备,只要写出600多字,就可以得到一个“保险分”——35分左右。你要知道,每篇中考作文要确保由三名阅卷老师先后评阅,这三位老师互不见面,无法商议,而且三人给的分差距超过5分的作文,要重新评阅给分,如还达不到要求,要交学科评卷小组裁定。所以,即便有一个老师给了你“保险分”,其他两位老师也会无情地粉碎你“保险分”的美梦。因此,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才是。
9.不要写“险区”“雷区”作文。所谓“险区”“雷区”作文,指的是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或惊世骇俗的作文。无论什么社会,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章,如果写的好,自然能够振聋发聩,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但是写这类的文章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修养,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还要占有翔实的事实证据,这对初中生来说很难做到。比如,某些医生收红包、某些老师补课收钱、个别警察打人、一些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校园早恋等等,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许多作文只得胡言乱语、强词夺理、趣味低下,这必定影响作文得分的。
第五篇: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门径
(一)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法宝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学习总是离不开阅读。多读书、多做笔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宝之一。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家也是同学以前接触过的,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等,高中阶段将要学习他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等。初中时大家学习过韩愈的《马说》,高中会学习他的《师说》。杜牧的《江南春》《山行》《清明》等诗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高中我们会重点学习杜樊川的一篇文章《阿房宫赋》。苏轼的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名篇《赤壁赋》也是高中的重点内容。高中阶段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选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祝福》三篇。另外同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高中阶段将会品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警察和赞美诗》等。
阅读是我们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而且语文能力的提升、生命个体的体验、社会生活的感悟等等都离不开阅读。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更是不胜枚举,那么在高中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又该读些什么书来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呢?
在下面的第二节“阅读背诵篇目推荐”中,我们为同学们提供了了一个“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阅读。还有一个“高中语文推荐阅读篇目”,这个书目是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万字时文阅读篇目”的基础上补充的,所列文章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同学们可以主动查找阅读。
另外,阅读后还要涵泳、思考,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撰写读书心得、读书报告、读书摘要、读后感,乃至争鸣文字或者时文综述,以提高阅读的层次和水平,训练思维力。
(二)积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学习方法积累等等。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自己积累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在积累过程中加强梳理,并在自己的表达与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材料提高表达效果。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精彩片断等。通过语言典范的学习,不仅能积累到其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可以学习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
字词句段篇章是语文学习的切入点。字音、字形、词义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还要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语病修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等题型的解答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学们会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解、熟悉各类题型,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主要靠同学们自己下功夫积累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夯实基础知识,练好基本能力。
建立自己的积累本和错题本。积累本主要用来记录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难点内容,整理基础知识等。错题本主要用来进行错误习题的整理,总结归纳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坚持写周记,通过平时的练笔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可以利用周记养成良好的动手练笔的习惯,在高中繁忙的教学生活中,我就把通过周记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当做一种乐趣,若干年后,随手翻看,这也是同学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背诵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保证
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做“记忆力体操”的结果。他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对此他身体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后都要背诵一些必须记住的知识,就像是往仓库存物,这样才使他如此博学多闻,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不朽的著作。由此可见,重复的刺激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优良。
背诵可以使我们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举例来说,试想工程师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去查书找公式;教授在讲课背古诗时忘了原句要去翻资料,这种局面会有多么尴尬,有时甚至会误大事。这都说明知识知道的再多,到关键时刻提取不出来也是枉然。古往今来许多知识渊博的伟人,大都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许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它们的诗句,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背诵,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善于、勤于背诵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
背诵是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语言文字学科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材中每册大约有4篇左右要求背诵的文章,而且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就靠博闻强记,大家想想,如果现在问你以前学了些什么,你能记起的多半是老师要求背诵过的内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希望同学们勤于积累,勤于背诵,相信你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得心应手,出类拔萃。我们在第二节“阅读背诵篇目推荐”中,列出了“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希望同学们都能把这64篇段熟读成诵,脱口而出。
(四)说好普通话,写好钢笔字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首漂亮的钢笔(或签字笔)字,是语文的基本要求。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它能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融洽地交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诵读都是重中之重。能否说好普通话是高品质诵读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普通话,练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在《山东省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细则》中明确提出了对字体字迹的要求,评分“基础等级”中的“表达”方面,“一等”中明确要求“字体工整”。无论计算机的普及范围有多广,发展速度有多快,写一手什么样的字都是每个人的学养问题。而且山东省高考语文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答题统一要求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这就要求同学们的字体清楚工整、大方美观,方能在卷面上更胜一筹。
(五)勤于思考,提高审美能力、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还要勤于思考。举个例子来说,读了杜牧的《赤壁》一诗后,同学们是否想过以下的问题:开头提到“折戟”是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从类别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认前朝”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作者对赤壁一战有什么样的评价和认识?唐代诗人杜牧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诗作?还有哪些有关赤壁的诗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辩能力,这对于同学们学好语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审美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语文是有关文学艺术的学科,凡是艺术就涉及审美问题。而且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其个人素养的外在体现。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文艺美学或者文学批评等的文章,尤其是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傅雷等先生的文章,这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单是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对社会人生的认知的思考,同学们可以在高中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读一些哲学启蒙读物或者是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读的过程可能很困难,很艰涩,但是相信同学们肯定会从中受益,获得感悟,得到提高,尤其是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做到明辨是非,明辨美丑,不为外物所迷惑,不为万象所困扰,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勤于写作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同学们应当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而在这些体验中激发写作欲望,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则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诉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艺术源于生活,好文章除了得益于广泛的积累外,主要还在于对自然、生活、社会等的观察和体悟。
二、阅读背诵篇目推荐
阅读:
(一)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关于诵读篇目提出如下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雨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荷塘月色》等。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传记,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传》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报刊杂志,如《读者》、《视野》、《格言》、《美文》、《散文》、《南方周末》等。
高中语文推荐阅读篇目
黄仁宇:孔孟
鲍鹏山: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骆玉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余秋雨:黑色的光亮
周国平: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周国平:人身上最宝贵的三样东西
卞毓方:钱学森侧影
卞毓方: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
张汝伦: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
厉新建:20世界文化遗产的终级价值与有效利用 余秋雨:关于友情
易中天:盘点李泽厚
易中天:走近顾准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
梁衡:读柳永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王学泰:探源溯流说论语
王学泰: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周思源:从生辰纲的下落看《水浒传》
刘慧儒:宋江这个人 马茂元: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
仲大军:墨家为何神秘消失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资中筠:从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看中国历史发展轨迹
许博渊:裤子的革命与文化
雷淑琼: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赏析
孙绍振:祥林嫂的死亡原因是贫穷吗——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
孙郁: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郭松民:可怕的伯尔曼
胡平:战后日本社会考
雷颐: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问题
李成:有些鸟儿我们是看不见的
刘建军:《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
何怀宏:鲁迅与耶稣
余杰:鲁迅思想的当代性
韩石山:一边是鲁迅,一边是胡适
谢涛:论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
王小平:艺术的内丹——小波十年祭
李洁非:商君的死
赵刚:穿制服的思想——被谎言与怯懦所扭曲的良知
张鸣:提线木偶:从四个到四千或者更多
傅国涌:乔治·华盛顿:美利坚民主精神的路标
郑湧:哲学与阿Q——金克木的学术“野史”
羽戈:“非暴力”何以“不合作”——纪念甘地逝世六十周年
钱理群: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2007年的观察与思考之一
钱理群: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钱理群:一个乡下人与两个城市的故事——沈从文笔下的北京上海文化
肖川:成为知识分子
背诵:
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64篇段)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
(四)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睢(关关睢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通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锦瑟
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3.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14.永遇乐(千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