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美文摘抄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
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谄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
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凭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
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
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已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
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
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2、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
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6、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7、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第二篇:请记住有人不喜欢你美文摘抄
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歌星的故事:
一个夏天,歌星回东北老家。一帮读中学时的好朋友搞了个聚会,告诉她晚上八点到某某酒店吃饭。这次歌星回来带了近百张她的新专辑,她很认真地在封面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她知道,这些昔日同学如果向她要新专辑,那是不该拒绝的。
歌星出了家门,打车去酒店。
司机问清了目的地后,就一言不发了。这让歌星不免有些失落。
到了酒店,车费是22元。歌星没有零钞,恰巧司机手里也没有足够的零钞了。
歌星表示不用找了,可是司机不同意。
歌星一看时间不早了,就拿出两张她签名的专辑:“师傅,这样吧,我用这两本我的专辑抵车费吧。”接着,她又问一句:“您不认识我吧?”
但是司机的回答大大地出乎她的预料:“认识,你是干唱歌的吧,这次回来是看望爹妈?”说完,他一指歌碟:“不好意思,我不喜欢听歌,要不,车费就算了吧。”
后来歌星的口碑一直不错:没有绯闻,照章纳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歌星说,她时常想起那位出租车司机——请记住,有人不喜欢你。
第三篇:请管好你的坏情绪美文摘抄
我的同事小刘有个很不好的坏习惯,那就是每天一上班就开始边做事边把手里的东西弄得叮当作响,嘴里还时不时地念叨着:“烦死了,烦死了!”私下里,大家都不喜欢她,也害一怕和她一起搭班。而她,对这一切浑然不知,每天依然因我,把自己的坏情绪四处传播。而这种坏情绪像瘟疫一般,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小刘一定不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好的情绪传播的是愉悦,而坏情绪传播的是阴霾。
有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天早上,我刚好和小刘一起搭班,于是抓住机会先发制人,在只有我和她的办公室里,我如法炮制,故意摔东砸西地乱丢办公桌上的东西,然后把电脑键盘敲得劈啪作响,嘴里还不停地说:“烦死了,烦死了!”
小刘看着我先是一言不发,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我为何发火。当从我嘴里知道她这段时间的表现已经给同事们造成太多的困扰时,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从而产生很多坏情绪,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毫无理由地强加给别人。当坏情绪来临时,我们要学会控制并调节,努力让坏情绪转变为好情绪。
不要随意对别人散播你的坏情绪,因为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
第四篇:关于请关上你的门美文摘抄
朋友的一位老年亲戚生活在美国,住在芝加哥的一座名叫“橡树”的老年公寓里。一次,朋友去美国旅游,顺道去看望这位亲戚。
多年未见,两人相谈甚欢。朋友和亲戚一边抽着国产烟,一边用浓重的乡音闲聊着家乡的变化和人事。老人耳朵不大好,所以,朋友尽量大声说话。屋内烟雾缭绕,恐对老人身体不好,朋友便将房间的窗户和门都打开了,以便空气流通。老人见状,赶紧起身将房门关上。朋友以为老人是担心烟雾飘散到走廊上,影响其他住户,老人却解释说,除了不让烟雾飘散出去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咱俩的谈话属于个人隐私,不便让别的老人听到。而之所以关上门,既是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尊重他人,以免别人被动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的隐私。
朋友大惑不解,只听说美国人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窥探别人的隐私,是对他人的尊重,没想到,有意识地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在他人面前,竟然也是一种尊重。老人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他说,以前的很多习惯都不得不改了。比如,过去住在国内的筒子楼里,每当家家做饭的时候,楼道里就弥漫着各种饭菜的味道,从一家窗户直接就飘进了另一家窗户。谁家做什么吃的,香的辣的酸的苦的,一闻便知。这一度被认为是和谐邻里关系的证明之一。可是,你家饭菜的味道,不请自来地飘进别人的家里,却可能影响了他人的生活。所以,现在做饭的时候,他都是将厨房的窗户关严,而让气味都从烟道里排出去,绝不影响到左邻右舍。
听了朋友的讲述,我们都欷歔不已。关上自己家的门,原来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是出于尊重别人的目的。关上门,这个小小的动作,也是一种尊重呢。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曾经袒露无遗的生活,慢慢地有所改变,我们也懂得了隐私,并开始尝试着保护自己的隐私。可是,我们又被另一种现象所困扰,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被动地目睹或倾听着别人的隐私,并因为无意间遭遇了别人的隐私,而无比尴尬。
经常在公众场合,听到有人毫无顾忌地大谈自己的私生活。那些本与你毫无关系的私密细节,让你脸红心跳,浑身不自在。有一次,在火车上,两个年轻人大声地交流着各自的恋爱经验,谈到兴处,两人甚至当众谈起了与女朋友在一起交欢的感受。坐在他们身边的一个女孩羞得满脸通红,好像是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而坐在对面的一对花白了头发的老人,更是忍无可忍,索性站起来,到另一节车厢去找座位。
而这样的事例,身边还有很多。大街上,不时会看到裤子拉链忘记拉上的男人,招摇过市;商场里,不时会遇到穿着花花绿绿睡衣的女人,兴高采烈地闲逛;马路边,不时会碰到对着一棵行道树方便的男人:办公室内,不时会听到三三两两的女人围聚在一起,旁若无人地谈论闺房私密;网络上,不时会见到有人如数家珍地将自己的情爱野史公开晾晒……凡此种种。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隐私曝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无辜的他人因无端“窥探”到别人的隐私而难为情,面红耳赤,甚至感到无地自容,真是情何以堪?
朋友那位亲戚说得好,有时候,打开一扇门,是好客:而关上你的门,则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唯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啊。
第五篇:聪明的放弃美文摘抄
电视上有一个娱乐节目,内容就是数钞票比赛。
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钞票。这一大沓钞票里面,有大小不一的各类面额,按不同顺序杂乱重叠着。游戏让现场选拔四名观众进行点钞比赛。看这四名参赛的观众在规定的三分钟内,谁数得最多,数目又最准确,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自己刚刚所数得的现金。
游戏开始了,四个人开始埋头“沙沙沙”地数起了钞票。当然,在这三分钟内,主持人是不会让你安心点钞的,他拿着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来打断他们的正常思路,并且,必须答对题目才能接着往下数。几轮下来,时间就到了,四位参赛观众手里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把钞票。主持人拿出一枝笔,让他们写出刚才所数钞票的金额。
第一位:3472元。第二位:5836元。第三位,也数出了4889元的好成绩。而第四位,只数出区区500元。
主持人把四名参赛观众所数的钞票重数了一遍,正确的结果分别是:3372、5831、4879、500。也就是说,前三名数得多的参赛观众,分别多计了100元、5元、10元,距离正确金额,都只是一“票”之差。只有数得最少的第四位,才完全正确。
得到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台下的观众先是沉默,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时,主持人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自从这档节目开办以来,从来没人能超过1000元。
全场观众若有所悟。主持人最后说:“有时,聪明的放弃,其实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