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的情绪你控制美文摘抄
你正开着车去上班,突然有一辆车插入你的车道,差点撞上你的车。你立即就气疯了,这让你开始了一个有着不好兆头的早上。
你的一位同事打来电话,说是又病了,这意味着你这个月要第三次干双份的活了。你自己的活已经堆积如山,而你却还要去做完她的活。你向经理室走去,准备爆发。
你买了球票,准备与家人一起去观看,但头顶上的乌云越来越浓密,这打乱了你的计划。你的孩子感到很失望,你则诅咒上天毁了你的这一天。
要是能够控制情绪,把这些事情或者其他有可能发生的类似事情摆脱掉,那该多好,不是吗?事情不能按计划进行,感到烦恼是很自然的。但往往是,我们会过度反应,并产生一种多米诺效应,使我们看不到事物乐观的一面。
前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乔治·福尔曼有一个很好的观点:“对某人生气和不满,就好比是让其免费住在你的头脑中。”
控制情绪对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是唯一的要直接对你的情绪负责任的人。你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反应负责任,没人能够让你按照某种方式做出回应。
“我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通过改变头脑的内在态度。可以改变其人生的外在方面。”19世纪末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这样说过。很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
所幸的是,现在有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当然,这需要练习。但回报是明白无误的,你自己都会为此而感谢你自己。下面是需要练习的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自我照顾习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情感和精神需要。经常这样做的人将能够更好地处理消极情绪。而且不会对别人构成一种威胁。
2。确定愤怒和沮丧的感觉——头脑里的和身体上的。如果人与自己的感觉相脱离的话,鲁莽行事的机会就会大得多。
3。摆脱紧张状态,出去散步。要花必要的时间来处理感受和情绪。时间也许只需要深呼吸一次,或者慢慢地数10个数字就足够了。
4。向那些愿意倾听却不做判断的人倾诉你的情绪。
5。找一件可以临时分心的事去做。这指的是去做一件让你的头脑能够摆脱那个话题的事情。
6。采取行动。先考虑好怎样才能够积极地改变局势,然后就要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7。与那些能够帮助你实现改变的人谈你想做出改变的愿望。
8。头脑里想的应该是“对的”,而不是“错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位花匠经营的一家店铺,是他们家族几代人传下来的。人们都记得,这一代店主和前几代店主都是很积极乐观的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经营了一个成功的店铺。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
这家店铺有一个传统,就是店主总是在翻领上佩戴一枚大徽章,上面写着“生意很好”的字样。尽管他们也跟他人一样要度过艰难时期,但是,店主的态度和徽章却从未改变。
每个人第一次看到这枚徽章时,无不这样问:“生意有多好啊?”有时候,人们会说自己的生意很惨,甚至说自己很惨,觉得工作很有压力。
这枚徽章引起对话后,花店的店主就会讲述很多他生意上和工作上积极方面的事情。即使是感到自己很惨的人,听了这位很有感染力和乐观的店主的几分钟述说之后,也会觉得自己开心多了。
我们很难给这种态度做出一种衡量,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或许是一种自我促成的预言。该店主曾经坦言:“有了这个徽章,好生意就会接踵而来。”其实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二篇:请管好你的坏情绪美文摘抄
我的同事小刘有个很不好的坏习惯,那就是每天一上班就开始边做事边把手里的东西弄得叮当作响,嘴里还时不时地念叨着:“烦死了,烦死了!”私下里,大家都不喜欢她,也害一怕和她一起搭班。而她,对这一切浑然不知,每天依然因我,把自己的坏情绪四处传播。而这种坏情绪像瘟疫一般,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小刘一定不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好的情绪传播的是愉悦,而坏情绪传播的是阴霾。
有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天早上,我刚好和小刘一起搭班,于是抓住机会先发制人,在只有我和她的办公室里,我如法炮制,故意摔东砸西地乱丢办公桌上的东西,然后把电脑键盘敲得劈啪作响,嘴里还不停地说:“烦死了,烦死了!”
小刘看着我先是一言不发,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我为何发火。当从我嘴里知道她这段时间的表现已经给同事们造成太多的困扰时,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从而产生很多坏情绪,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毫无理由地强加给别人。当坏情绪来临时,我们要学会控制并调节,努力让坏情绪转变为好情绪。
不要随意对别人散播你的坏情绪,因为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
第三篇:你喜欢美文摘抄
朋友打算在大学附近开一个小书屋,全免费,书免费看,茶与咖啡免费喝。说给我们几个朋友听,大家惊愕不已,继而义正词严地反对起来,唯有我支持他。确实,从租房到设计装修,再到书架上摆满书,需要付出一笔不小的开支。我知道他是为了完成他学生时代的一个梦想,有个可以坐下来慢慢看书的书店,一直看到星星挂满窗口也没人管。
过些日子,朋友来问我给书屋起个什么名字,我一下子想到三个字:你喜欢。
这名字,无一点雅气,想到时我也吃了一惊。但朋友特别喜欢,他说正合他的心意。也许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件事情,难得的便是这三个字:你喜欢。
你喜欢书,摆在古朴书架上,占着一角,只看看,心里都是暖的。一架子书,让光阴有了温度。闲暇时光,你倚在床头,或坐在窗前,翻几页书,最逍遥自在。因为抚摸过有香味的字,所以每天都能见山见水见花见月,更能见最本真的自己。
你喜欢宁静,养的花枝,也会开得自性清宁。你对世界复杂,世界也必回你复杂。如此你与这个世界,永远难分难解,心也永难宁静。你心里要有个宁静的角落,一定要有。
你喜欢一种颜色,比如靛蓝,比如天青色,喜欢得久了,骨子里就浸了這颜色。再看人,气质里就有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贵气息。即使是孤独的,但正如靛蓝的沉稳与不慌张,是做人的境界;正如天青色,染着一身烟雨,你一见他,就感觉去到江南,你是撑着油纸伞的人。
情感世界里的那些“你喜欢”更是旖旎动人。
你敲了键盘一个键,回你的必是这个键对应的字母或字;你弹了钢琴的某个键,发出的一定是你想要的那个音。
所以,我一直相信,你喜欢一花一草,一花一草一定会回你纯真的美好;你喜欢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一定会带给你一个你等了很久的人;你喜欢牵手的光阴,光阴必会馈赠你十指相扣的缘。
第四篇:你怎样选择美文摘抄
时有文友发一些八卦到我的电子邮箱。多数自然是为朋友解颐,也有一些颇有教益。最近我收到一篇“人生的资产负债表”,就很值得玩味。其主要内容是:
从某种角度看,人生的记录其实是一个资产负债的记录:得到某些东西,一定会付出另一些东西。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拥有资产,特别是物质资产的多少来判断人生的成功与否,往往忽视资产与负债正如影随形。
所有的人生资产报表第一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金钱。很多人只凭这第一项对报表的主人下判断,确定其为穷人或者富人,而对这项资产所背负的债务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
资产与负债的种类很多:
父母是我们一出生就获得的原始资产。获得这项资产的同时。我们也相应增加了一项长期负债:赡养。有些人还可能拥有另一项资产——兄弟姐妹。与此相应的债务是亲情。然后是朋友。它应该承担的债务是友好和相助。
爱人。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大决策。拥有这项资产的意义类似于两家企业合并。资产增加了一倍,负债也增加了一倍,同时还衍生出更多的资产和更多的负债。比如激情,快乐,亲密,稳定;比如磨合,冲突,担心,放弃一定的自由和自我等。尤其是,这项资产特质敏感,需要付出经常的维护,才能保持其质量稳定。然后是子女。这是重量级的资产,同时也是重量级的负债——可能是我们后半生最大的操劳和牵挂。
有些人的资产负债表上还会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之相伴的负债自然是大量的磨炼,或者还有离别的忧伤和异乡的孤独。与之相反,毕生都生活在故乡的人,报表中没有漂泊这项负债,但也缺少了许多宝贵的体验作为资产。还有健康。这是每个人的基本资产,当然由各种保健方式这项负债来维护其平衡。
而各类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则像是上市公司,与名气、荣誉、利益等资产相伴的除了相应的负债,还有额外的要求。那就是他们难以隐蔽自己的人生报表,常常遭遇追踪和审计。甚至无端的诋毁和加害。
资产与负债成正比相生相伴的例子,还可以列出很多。
其实,判断人生价值的不是资产,而是资产减掉负债的剩余,即净资产。最基本的净资产当然是命运与机遇。这些与生俱来的神秘力量正像最初的注册资金,我们无法选择与改变。不论起点如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足够的机会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只是无法改变这样一种生活的本质:一项资产的获得总是通过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来实现。
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很难用好坏来衡量规模,存在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正如企业有大小,人生的资产与负债也各不相同。有人平静地度过一生。资产和负债都较少;也有人波澜壮阔,拥有大量的资产和大量的负债。
人是什么?或许更多的只是一种过渡,是世俗和精神之间的一座狭窄而危险的桥梁。走向精神,是最内在的命运所驱使的;陷于世俗,则是最实在的欲望所束缚的。人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想入非非却又战战兢兢地摇摆。
但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歌台舞榭、声色犬马成堆的大街上特立独行。在这个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疲惫;充满了欲念,也充满了劳苦,有欢欣,也有悲伤;有善行,也有罪恶的人世间,他们也许被看成被怜悯的对象。但他们自己并不指望同情。他们坚持自己的人格而不俯就庸俗与贪婪;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纵然为此陷入困窘也在所不惜;他们无所谓富足和贫困,超然而自信地走着自己认定的精神历程。他们人生的资产与负债的水准相对于常人也许偏低,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大限度的平衡。
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太难,所需要的是你怎样选择。
第五篇:你凭什么不努力美文摘抄
表舅家的女儿与我同龄,二十年前中专毕业后,放弃了工作包分配、户口农转非的机会,从祖国腹地奔赴沿海地区打拼。她发过传单,站过柜台,拉过赞助,跑过销售,现在名下三处住房、一处别墅、两家小公司。其经历真实而俗套,是家族中长辈教育子女的利器。
我感叹,媒体报道的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似乎都狂妄自大、素质低下,只知道满世界挥霍。如果他们都有这股子拼劲,估计就不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了。
“管中窥豹难免偏颇。”表妹说,她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钱人。从小就接受家族培养的他们,大都勤勉,所学所知毫不逊于古人的“六艺”。我们看到的负面典型,多半都是长大以后家里才突然富裕的,他们还远没有形成家族的积淀。
既如此,媒体为何更乐意曝光有钱人的负面形象?
“你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媒体同样喜欢报道穷孩子通过奋斗到达人生巅峰的故事。因为如果把世界描绘成到处都是努力的富家子、懒惰的穷孩子,会让人绝望。”表妹半开玩笑地说。
我沉默了半晌,追问表妹,既然认识这些人,怎么没寻机会上演一回现实版灰姑娘?
“灰姑娘只是个童话。且不说她的父亲是个有钱商人,也不说王子遇见的她是美丽神秘的公主形象,单说一个王子仅凭一场舞会,就要娶之为妻,其可信度能有多少?灰姑娘的结局到底怎样,又有谁知道?”
“既然注定是普通人,你还这么拼命干什么?”
“《旅人与熊》的故事你知道吧?同时面对强敌,能否跑得过熊不重要,跑得过同伴就行!富二代生而拥有的人脉和资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只要肯努力,跑赢我的同伴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毕竟,我们是在同一条跑道上。”
我想起最近盛行的那段话: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告诫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开始,永远不迟,我又有什么借口懒散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