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琥珀阅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插图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说说它是什么?现在,就请大家把搜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指名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请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所观察到的。
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琥珀》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
(1)识记课题。
(2)就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3)解决学生能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昨天晚上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想检查同学们自学生字及朗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小组自学生字。
(2)汇报:主要抓住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来谈。
2、检查朗读情况。(分角色个别读课文)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刚才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这块琥珀,也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看
作者是怎么描绘这块琥珀的?
2、读文并画句。
(1)找出详细写琥珀样子的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出示)
2、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能找出有关的词句吗?
四、尝试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想必很多同学都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很想知道这么漂亮的一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前一课《黄河象》科学家能根据黄河象的化石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今天我们大家都当一回科学家,推想一下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五、对照比较。
1、读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
2、与自己想象的进行比较。
第二篇:《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方营中心小学
王佳伟
【教学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已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二、欣赏图片,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生字新词。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板书:科学小品文。
三、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1、透明;
2、内有两个小东西;
3、在它们的腿周围先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过渡:我们了解文中琥珀的特点,那么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先形成(松脂球)由(松脂球)变成(化石)。
3、思考:
第一阶段,形成松脂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第二阶段,松脂球变成化石有需要哪些条件呢?
1、漫长的时间;
2、陆沉水漫;
3、松树被淹没;泥沙掩埋。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第三题做一做。板书设计:
琥珀 科学小品文
特点
阶段:松脂球——化石
第三篇: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
本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推想了一块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作者根据琥珀的共性特点,推测其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这一环节我主要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即课文的第2至11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2至11自然段,边度边思考:琥珀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停几秒钟)谁来说一下?“好,这位同学,请你说一下。”“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说说你的看法?”
3、(教师总结)同学们概括得都很好,琥珀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老松树(板书老松树)。为什么要有老松树呢?引导学生说出琥珀是松树脂形成的,而且是老松树才会产生松脂。第二,炎热的气候条件(板书:炎热)“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呢?”引导学生说出只有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松柏才渗出大滴的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不断滴下来的松脂形成了松脂球,把它们包在里面(板书:蜘蛛—扑向—苍蝇)
4、作者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默读课文不是从头到尾读,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读,哪个自然段能够解决问题,你就直接奔那个自然段去读。“这位同学,请你说下。”“第2、3、6自然段分别出现了对于太阳的描写,暖暖、炎热和热辣辣分别体现出森林中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
5、这块琥珀里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作者是怎样描写苍蝇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只小苍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作者蔡永康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小苍蝇的外形、动作、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多读几遍描写小苍蝇的句子。“还有没有你觉得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生:第8自然段,描写松树的泪珠,这是一个拟人的写法(找同学读几遍)
6、我们一起读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蜘蛛的?“蜘蛛小心的划动长长的腿”说明了什么?“你来说一下?”“谁有不同的见解?”通常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我们要“小心地”去做呢?生列举。教师明确:蜘蛛的动作非常小心,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作者描写得十分传神,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也要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将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7、那么,最终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文中哪个自然段说明了这个问题?“你来说一下?”“将课文读出来”“我们一起读一遍。”
8、师小结:后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形成了化石。
琥珀
老松树 炎热
蜘蛛——苍蝇
第四篇: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3.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
2.找出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老师拿出琥珀的标本给同学们看,提问:谁认识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2.解题: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琥珀?老师引导学生读读预习提示,随后补充:琥珀透明而且有光泽,有的里面还有小虫、树叶一类的杂物。
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词。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意思。
(四)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效果。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在学生自学完后,老师可以用选择字音的方法做巩固练习。2.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找到“猜测”的意思是凭想象估计。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推测”是有根据的,是可靠、可信的;而“猜测”是无根据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打下基础。
(五)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1.围绕着“琥珀”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老师在学生阅读思考完后,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2.根据板书的提示,给这篇文章分段。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就水到渠成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篇文章共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段是第2到第13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三段是第14到第17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第四段是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六)找出作者的想象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预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画批。
2.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七)作业。熟读课文。
第五篇:《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师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琥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 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 拓展:1 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 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发 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 光滑 内有物 ;装饰品 药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平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琥珀》教学设计3
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出示琥珀图片,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琥珀。评:你都知道它的名字了。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里面有虫子。预设:黄色的透明的。评:你看到了颜色。预设:鸡蛋、鹅卵石。评:这是他的形状。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你猜猜这是什么?对的。这是琥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琥珀》,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琥珀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王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玉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指名读课题(先请一个人读)评价:琥珀可是很珍贵的。一起读。琥珀有多珍贵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生字教学,打好基础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出示自读要求)
生自由朗读
2.检查词语朗读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挣扎 淹没 澎湃 前俯后仰
美餐 冲刷 晌午热辣辣
(1)你们的坐姿告诉我,你们已经准备好了,第一行谁来读。(指1人读。)评价:声音响亮。(预设:谁来帮助他?)
(2)第二行,谁来读?评:掌声送给他,这个多音字,你一下子就读准了。(生说“没”时,是的,他还有一个读音,读“mei”咱们都很熟悉。)咱们来看这个“扎” ,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在这里读zhá,表示勉强支撑,当它表示刺的时候,读zhā,你能来组个词吗?(预设:扎针、扎手)它还有一个读音zā,意思是捆、束。就像很多女孩子早上都要扎……小辫子。受伤的时候要包扎。都会了吗?(这么自信!)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出示:鱼拼命挣扎,鱼刺扎()破了手,他随意包扎()一下。评:你掌握得真好。
(3)这一行谁来读? 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生自由说
预设:晌午的晌,是日字旁。评价:对呀,日字旁,表示时间,意思是什么时间?生答:中午。
老师也觉得餐和辣特别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餐:餐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紧下松,上半部分又的捺变点。下半部分食撇捺舒展,上托下覆。点不能丢,最后一笔是长点。
辣:左半部分辛,竖变竖撇,右侧竖,撇画穿插,捺舒展。
词语我们解决了,文中有一个长句子,特别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预设1预设2:听出来了吗?他注意了停顿,这里连续出现了两个“的”读的时候要轻一点,停顿的时间短促一些,要音断气不断。这样才不影响句子的理解。谁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我们一起来读。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就已经学过从不同角度提问,本单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提出问题,还要能够试着解决问题。课前大家预习的时候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也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有从写法上提的,也有从内容角度的,你解决了哪个问题?预设1:我知道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你怎么解决的?)【板书:】(书里找的)评:你是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
预设2:松脂是什么?评:查阅资料
预设3:咨询他人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板书......】
在这么多问题中,很多同学都对琥珀是如何形成的,非常好奇。(圈出同学们有关琥珀形成的问题)请你试着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预设1:学生1-9(这时候琥珀就形成了吗?那形成的是什么?)
预设2:1-小节没加进去(故事是在这开始的吗?)
预设3:(9-12)(10-12)(那上面写了什么?和琥珀的形成有关系吗?谁再来说)
其实琥珀的形成是分为两个阶段的,松脂球和化石两个阶段。
预设4:(1-12)同意吗?你们找的真准确。其实琥珀不是一下子形成得,他是先变成了松脂球,然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变成了化石。【板书:松脂球 化石】
那剩下的部分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预设:找到琥珀,你的意思是发现琥珀对吗?
发现、样子【板书:发现、样子(13-18)】
四、精读: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刚刚我们找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梳理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琥珀的形成分为松脂球和化石两个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看看你能不能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完成鱼骨图,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形成松脂球需要哪些条件?【板书?】摘录关键词,完成鱼骨图。
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同学们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预设:时间:(1.说夏天,追问:具体点;2.说上午,追问:什么季节?这是夏日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或者:真热啊!)
预设:地点:(1.松树,是啊,那是一片松树林。)
预设:经过(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追问:一滴够吗?要很多滴,重重包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鱼骨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先在下面练一练,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不能遗漏重要信息!(生自由说)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评价:你说的很完整。(不完整,补充)(完整:谁想来前面结合这幅鱼骨图来说说)
评价2:
你看,我们刚刚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再现了松脂球的形成过程。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下节课,我们将解决更有难度的问题,找到作者推测的依据,真正理解琥珀形成的奥秘。
《琥珀》教学设计4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 飒飒 澎湃 粘稠
掸掸翅膀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 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 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习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 )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 )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 )下沉,海水( )漫上来,树( )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 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 蝇蛛巧遇 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 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 异 的 琥 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
万
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
,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习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习、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
《琥珀》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评析]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习”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琥珀》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习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松脂 渗出 拂拭 澎湃
看准字形:辣 湃 拭 黏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学习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出示琥珀图片)德国作家柏吉尔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阅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并试着把这段分成两层。
(学生活动)
(松脂球的形成、琥珀化石的形成)
2、请大家默读第一部分,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几个 条件?
(天气炎热、松树、苍蝇蜘蛛巧遇、大滴的松脂不断滴下来)
在学习的过程种,重点研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描写松树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3、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
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又是那样传神。
5、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几个条件,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赏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板书设计:
琥珀——推测 松脂球 天气炎热
老松树
苍蝇、蜘蛛巧遇
松脂不断滴下来
化石 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
《琥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工:琥珀
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
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
(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2、好!说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
合作要求:
A
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
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C
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
天气热时间漫长
松脂球松树毛琥珀
苍蝇、蜘蛛地壳变化
△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
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
父亲识别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四、总结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
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七、作业(出示课件)
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板书计划
20
琥珀
松脂球
时间
形成
发现
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一只小苍蝇……飞进树林那只小苍蝇……身上沾满了灰尘小苍蝇……一点儿不知道……忽然,有个蜘蛛……越来越近了……它想……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指名读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习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板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10
教学结构: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琥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视、
三、合作学习(10分钟)
出示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题:
小组展示,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 掸( )翅膀 晌()午 渗( )出 淹没() 包裹( )
挣()扎 腐()烂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 扎 重
三、形近字组词
莫( )沾( )渗( )晌( )淹( )腐( )
摸( )粘( )掺( )响( )掩( )俯( )
仰( )刷( )决( )绸( )
抑( )涮( )绝( )稠(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 前( )后( ) 详细( )( ) ( )( )时代
五、回答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 )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琥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习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a、时间长。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教学设计14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琥珀发现的过程
1、让学生默读15—19自然段,思考: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2、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很少见?
(七)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点明了什么问题?
附:板书设计
琥 珀
形成的时间: 约莫一万年前
形成的过程:
(1)松脂球的形成
(2)化石的形成
发现的过程: 渔民父子 沙滩
样子及价值: 远古时代就有苍蝇和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