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停留在不起眼处美文
20xx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有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那段时间内,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他们中大部分人是赶着去上班。
演奏进行大约3分钟后,一位中年男子注意到了这位音乐家。他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又过了大约1分钟,小提琴手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钱丢到他的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第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走开了。
10分钟时,一位3岁左右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忙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妈妈使劲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还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孩子也是这样,所有父母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这位男子总共收到了32美元。当他结束演奏,地铁站里又恢复了寂静。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给他鼓掌。根本就没有人表示认可他。
没有人知道,这位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那些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前些日子,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这个实验提出了几个问题:
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段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感知到美吗?如果能够感知,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这个实验有可能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之一,用世上最美的乐器之一,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第二篇:不起眼的女人过得更好美文
真正的优秀,并不是锋芒毕露,不留余地的“刺眼”。假如优秀是锋芒,那么卓越就是内敛,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内功深厚的高手,从来不嚷嚷着满世界找人比武。
14年前,国庆长假接近尾声,公司一位重要客户A总带着太太和孩子自驾旅行回程,路过我们所在的城市,临时打电话给我的女老板。
他们不仅工作合作顺畅,私交也不错,于公于私,我的女Boss都应热情款待。只是她的丈夫带着孩子去了外地,为了接待对等而方便,她带上我,并且叮嘱我安排个“一日游”。
我花了很大心思选饭店、景点、交通路线、手信礼品,并且提前了解相关典故,打算既做好导游,也当好秘书。
这一行宾主尽欢,晚餐气氛尤其好。
我安排了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私房菜馆,每道菜都有典故,我提前预习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A总特别高兴,指着自己的女儿,一个比我小三岁、正在读大学的女孩,说:“年龄差不多,一样学中文,但你比筱懿差得可不是一点点。”
我赶紧打圆场自谦:“哪里哪里,我在学校特别老实,就知道死读书,工作后遇上好领导,是她调教得好。”
A总大悦,转脸对我Boss说:“你这手下不仅工作利索口才好,还贴心。”
我Boss微笑:“她刚毕业1年多,还有很多需要锻炼的地方,讲错话大家别跟她计较。”
A总说:“句句在点子上,哪有什么错话。”
A总酷爱苏东坡的诗词,我投其所好铆足了劲唱和,从豪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到轻俏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还有哲理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饭桌气氛热闹得像个小戏台。
一天时间在说说笑笑中结束,我心里很得意,觉得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Boss带我到酒店送别A总一家。
我这才发现,Boss这两天穿的都是平跟鞋,个头看上去和穿了高跟鞋的A总太太持平;她衣着随意简朴,淡妆,除了婚戒没有任何首饰,和平时的“霸道总裁”风格完全不同;她全程挽着A总太太,不时照顾A总女儿,临别不忘与她们拥抱,单独送上别致的手信。
和她相比,我隐约觉得我做得不妥,觉得哪儿出了问题。
回程路上,她沉默很久开口:“筱懿,你很优秀,但是,很多时候,花开无需太盛。”
我这才知道:A总太太是业内最出色的财务管理专家,虽然她看上去并不起眼;A总的女儿在最好的大学读中文,古体诗写得不比现代文差,毛笔字都可以拿去直接做字帖。
“昨天,你太得意了。”Boss说。
“你很难知道自己对面坐着的人真正的实力,却毫无保留地表露了自己不怎么样的全力,这样不好。”Boss顿了顿,又说,“我不喜欢女孩或者女人充满心机,处处藏着掖着假装愚钝。我想说的是,越优秀的人,越有平常心,就像大道至简,出类拔萃到了一定高度,反而泯然众生。”
美人的高境界是美而不自傲,可是,这样的女人很稀缺。太多稍微突出一点的姑娘,都会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值得拥有全世界。假如优秀是锋芒,那么卓越就是内敛,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内功深厚的高手,从来不嚷嚷着满世界找人比武。
没有那么多看不惯,没有那么多优越感,没有那么多嫌弃,没有那么多不随和,只有看上去和普通人差不多的“不起眼”。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些不起眼的女人,早已超越“优秀”,达到“卓越”的境界了呢?所以,她们才比“闪瞎眼”的女人过得更好啊。
优秀是闪耀自己,卓越却是兼顾他人。把人当成寻常人,就好相处;把事当成寻常事,就好处理。
第三篇:痛处与痒处美文
痛与痒,是身体极平常的两种反应,也寓意某种人生经常要面对的困苦。生活要快意,先得把它们的方方面面看清楚。苏东坡有一个有趣的概括,说,痛可以忍,痒难忍。
这确实是每个人都能用生活经验证明的道理。细究起来,痛之所以可以忍,或许有其生理上的科学原因。如果说心理上,是因为我们拿它没有办法。当然可以用止痛药贴止痛膏,但不方便,成本大,效果却未必好。痒难耐,并且经常突然来袭,如雷击般让人酥麻痛苦,仿佛天地就只剩那一块痒的皮肤。气势虽汹汹,但只要抬抬手,挠挠,痒意就消失,轻松与快意袭来,痛快至极。
如此,怎能任痒嚣张?“痒难忍”,就难在你想忍,双手也会自己做主,跑上去挠。
痛处与痒处,还是一门交际的学问,讲话的艺术。一个人不会说话,就老把话。说到人家痛处,揭了人家伤疤,让人误认为仇敌。或者说到自己痛处,泪水不由得止不住的流。而办事玲珑说话得体,则“挠到别人的痒处”让对方喜不自胜,引为知己,难事烦事都一口答应。
善说也好,善做也好,固然有技巧。但归根到底,是要本着一颗善心,多替对方着想,说话做事前思量一番,未必都能挠到别人的痒处,但大约也不至于说到对方的痛处,让自己难堪,两败俱伤。
人都疼惜自己,不愿身心受苦,喜欢不痛不痒,保持恒定。实在不行,选择易对付的痒而不愿意痛。但痛有痛的好处。痛过,或锥心刺骨,或痛苦欲裂,或阵痛钝痛,个中甘苦滋味,记忆深刻。除了个别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痛过的人更会珍惜不痛的日子,一帆风顺的境遇。主持人柴静说,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定然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淡然去面对挫折与不幸,并获得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方式,赋予自己更有价值的生活态度。
散文家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遗憾的。没有疼痛过的人生,何其轻飘;没有伤疤可以细数的人生,何其苍白。
相对于痛给人生带来的警醒,痒则轻浮多了。挠挠就好,谁都不会在意,因为不深入,它也就登不了人生修炼法门的大殿。
痛与痒,有时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痒也未必都不堪一挠,也有些痒,很顽固,抓成了痛才罢。
比方起来,痒,是生活中的怪味零食,炒菜时用的特殊味精,周末狂欢的小插曲。
痛,是生活中的大营养,厨房里不可缺少的盐巴,人生舞台的大慈悲。明白了痛处与痒处,不妨用轻松游戏的姿态迎接痒的洗礼,以感恩修炼的心接受痛的锤打。
这样,痛与痒,会是人生路上两个好伴侣;痛处与痒处,会显得微不足道。
第四篇:青春停留在风中散文
如果风是一首歌。
如果时间是一条东流的河。
我站在河的左岸,期待着未来,手中紧握着年少青涩的、微渺的、外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梦想,我一直不知道河的右岸,会有什么。
不由地想起泰戈尔,我不想称呼他大师,我想称呼他摆渡的文人。他的一篇《渡河》,在青春的墙上为我抹了最靓丽的色彩。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最美好的日子,我说是青春。
大雨淋湿的季节里走过,曾经干过的傻事,曾经和朋友疯到很晚才回家,曾经在青草地上一起述说梦想的时光,我的心被它们充满,然后一点一点的,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叫做怀念的种子,萌芽时生生地疼。
一边盼望着长大,一边回首着过去,彷徨而兴奋地挥霍着我们的年轻。初中毕业时都有些伤感,但却又信誓旦旦地说十年后再聚首。
然而很多人现在都联系不到了,不过短短的、和一百年相比实在太过可笑的两个月,一个暑假的时间那么长。
当雨落下了,当雨飞起来了,当雨歌唱了,当雨哭泣了。
我们说好不让泪流,说好记回忆远走。
说好十年后再聚首,说好去拉萨看最美的日出。
能够实现吗?这些渺茫的愿望。至少我无法忘掉你,忘掉曾经的年少。
日子在流水声中沙哑的唱着《同桌的你》。
我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地把初中同学的名单书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人,一颗火热的心,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着伤感或欢乐的故事。
我要求自己永远不要忘掉。可是,你还记得吗?
我为我自己祝福,为所有的同学祝福,为曾经相伴的时光祝福。
请允许我流泪再为你们背一遍席慕容的《青春》。
让所有的回忆尘封。让它们停留在记忆的风中。让时光把我们的韶华泡成一杯香醇的茶。有一天让我们轻轻再启封它。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不起眼的全能冠军
小学班主任,不起眼的全能冠军
未来小学前,传说中的小学教师是脸上带着纯真笑容的天使,工作是可爱而轻松的,至少没有压在老师心头沉甸甸的成绩大山。来了小学才发现,天使的笑容掩盖下诸多的无奈和坚持。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这里多了小孩子纯真的童心和真挚的感情,可同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小学教师一点都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相反的是永远跳不出的为小孩子操心受累的泥潭。也许这最令人头疼的也就是最让人动心的意义所在。
小学教师不轻松,小学班主任就更可想而知,简直就是全能冠军。
说不出小学班主任还有什么不会的,不需要负责的。
学校的管理工作最终是落实到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身上的,这时候无需多言,我们就是一个泱泱近50人的集体的全权管理者和负责人。大到德育思想的掌控引导,上级、学校、班级各项指示要求和各项活动的贯彻和运行都依赖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划和贯彻实施。若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不负责任”的恶名。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而小学班主任哪个不是身兼教学重任?他们要跟其它老师一样按计划圆满的完成教学及教研任务。教育改革也好,教学要求也罢,无一例外的要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去探索。说来这应该是身为教师的本分,但在小学活动满天飞的现状下,实在分身乏术。
除了上述两大职责外,小学班主任的其它角色可就杂了。
在日常的每一天里,小学班主任是保姆,有时候又是爹是妈,没血缘的;班里出现同学矛盾或是丢失损坏物品的情况时,小学班主任是侦查人员和法官,没证的;(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注射疫苗的时候,小学班主任是医护人员,临时的;各部门调查采集各种数据的时候,小学班主任是户籍警和调查员,编外的;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的时候,小学班主任是调解员和受气包,肯定的;学校建设需要劳力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小学班主任是理所当然的民工,无偿的……
其实现实生活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还不止这些。
虽然我们都知道,时代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它要求小学班主任要有多重角色意识。王晓春老师在他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将班主任的角色概括为: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指导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现实情况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繁重而又压抑,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也许只有像王晓春老师说的那样,“唯有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了。
我是感动的,感动于我眼前每一位小学班主任(包括我在内)那种对学校、对孩子们的热爱,感动于他们那种对工作付出的无私和无悔,即使不被理解遭受委屈仍然痴心不改的执着精神,感动于他们置个人私利于不顾顾全大局的高尚心灵,也感动于他们拖着病体常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
我也感动于小学班主任甘当不起眼的全能冠军的魄力和执着,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真实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