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2:0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

第一篇: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

xx社区严格按照区统计局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优化调查方法,组织专业人员狠抓宣传发动、培训指导,摸清情况、选户定户,记账试记各个环节,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xx死翘翘新一轮城乡住户试记账20户正顺利开展,在这次样本轮换工作,我们着重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组织领导到位

成立一体化样本轮换办公室,对样本小区采取包点人员职责制,责任到人、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调查任务,我们及时召开会议,共同学习、探讨调查方案并认真研究布署样本轮换调查工作,充分提高队员重视度与配合度。

二、宣传发动到位

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上门向每个新调查家庭发放宣传单和纪念品。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住户调查工作的意义,提高调查对象支持配合度。

三、培训指导到位

社区统计员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调查点辅调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每一细节,包括样本的轮换范围、退出与进入的样本轮换组情况、轮换的步骤与方法、轮换工作时间安排以及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特别把培训住户记账本领作为工作的重点。统计员分头填写调查问卷、培训记账方法,调查做到深入细致,培训力求通俗易懂。并结合记账指南,详细讲解账本的封皮、收入、支出和实物帐如何填报,尤其是对一笔账既牵涉到收入又牵涉到支出,比如报销医疗费、工资中扣除社保、移动公司充话费送食用油等如何记账,均有详细讲解。

四、摸清情况到位

社区统计员直接入户调查。我们通过电话和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一线的形式,对轮换组样本住宅逐户进行核查,摸清、搞准住宅信息,确保住宅信息的真实性,做到样本代表性、调查质量和数据变化心中有数。

五、选户定户到位

对轮换组样本住宅户全面排查、摸清记账户是否愿意承担住户记账工作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把把不愿意户作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不愿意户采取主动上门,耐心做好宣传工作,打消顾虑,尽量争取这些户的配合,确保这些户接受记账工作。

目前,xx社区一体化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试记账10户正在有序开展。后期,我们在试记账过程中,要始终与新记账户保持紧密联系。记账户出现疑问时,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准备在十一月走访每个新记账户,以沟通感情,拉近距离,并督促记账,促使他们养成规范的记账习惯。月底,还将再次集中各网点人员,对试记账工作进行集中讲评,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夺取样本户轮换工作的最后胜利。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惠州市旅游行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重点建设的五大基地之一。我市旅游行业利用旅游产业的特殊性,通过促进乡村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通过旅游景区的整体开发,构建和谐旅游社区 我市的旅游景区大多位于乡村地区。通过旅游景区的整体开发,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旅游社区,使当地社区居民富裕起来,是我们旅游开发的一条基本思路。一是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如在南昆山、巽寮湾等重点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经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很多居民因此富裕起来,原来的乡村已经成为富有特色的旅游小镇。二是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商品,特别是土特产的生产和销售。现在我市的绝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由当地居民承担的。如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还为当地居民免费开辟了一条旅游商

品街,村民们从中获益非浅。三是积极开展旅游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管理和经营水平。我局多次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举办旅游管理学习班、旅游专业技能培训班等,使旅游社区的居民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事旅游经营的积极性更高。四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完善,当地居民也从中受益,原先偏僻闭塞的乡村变成了通途。同时,我局还鼓励和支持旅游开发公司为当地乡村专门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文化活动中心、排污设施等,作为旅游社区共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乡村的村容村貌。

(二)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村。我市有很多富有特色的传统古村落,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开发,古村落旅游正在逐渐成为我市旅游的一大特色。如香溪堡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皇思扬、吉水围、龙华五村、白官坳、松光英等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开发工作也在有序地进行中。二是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的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农家乐旅游点近千家,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农家乐旅游在我市居民的日常休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局推荐了14家发展较好的农家乐接待点,成为广东省的星级农家乐,并获得省里发展资金的支持。三是通过发展农业

观光旅游,大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附加值低的固有不足。我们通过把农业生产与旅游的结合,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开发农业观光和科普旅游,使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大大增加。如永记生态园,已经有单纯的农业市场实现了向农业生产与旅游结合的转变,并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我们还规划了惠州现代农业观光园——惠园,并大力支持航天育种基地的旅游开发。

(三)积极开展旅游扶贫

一是资金支持。利用旅游扶贫资金支持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是旅游行业的一贯做法,也是我们的特色。历年来,我局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三十多个,截止到2009年底,我局已累计向省旅游局申请旅游扶贫资金共计1070万元,市旅游发展基金1000万元,先后扶持了南昆山、惠东百坵田、罗浮山、巽寮湾、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惠阳崇林世居、皇思扬古围村、香溪堡、惠东县巽寮旅游项目、博罗县松光英、白官坳村农家乐项目配套建设建设,对山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通过旅游扶贫,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基本具备的旅游接待条件。其中有的项目已经成长壮大起来。今年,我局成功申请到生重点旅游扶贫资金300万元,支持龙门农民画创作体验基地的建设。二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

工作的要求,我局委派专人进驻南昆山乌坭村,开展旅游专项扶贫。2009年,总投资2.16亿元的南昆山乌坭社区特色乡村旅游整体开发建设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进入了前期的立项筹建阶段。相信通过该旅游合作项目的建设,乌坭社区会走出了一条旺区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好路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出一批特色旅游村

一是加快历史文化名村(镇)的旅游开发。重点支持秋长古镇、平海古城、香溪古堡、皇思扬古村的旅游开发,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政府投入相结合,打响我市名村古镇旅游品牌。二是把古村落旅游与乡村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香溪河两岸古村落群的旅游开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一些偏远落后,但生态良好的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规范和引导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壮大

一是制定标准,规范经营。制定《惠州市农家乐旅游点星级评定标准》,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乡村农家乐旅游的服务水平。二是重点支持一批有实力的农家乐旅游点尽快成长壮大起来。利用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的发展,培养我市农家乐旅游的增长点,形成典型示范,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劳动力双

转移工作,组织农家乐旅游培训班,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者的职业技能。

(三)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一是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二是推出几个我市的品牌旅游商品,建立品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这些品牌旅游商品,如罗浮三宝、南昆八珍、惠州梅菜、青梅酒、凉果等。三是鼓励旅游商品的自主创新,开发出富有惠州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四是扶持有潜力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向规模化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2010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2010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淮滨县环保局

按照县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要求,现将我局2010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根据县政府与县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划定了畜禽养殖区,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开展了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开展了水源地调查工作。

二、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

污水处理厂现已完成了设备单机调试和进水联动试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我县城县污水处理率将得到90%,COD去除率80%,年减少COD排放量约1812吨。

三、农村面源污染整治

一是划定了畜禽养殖区、禁养区和限养区;二是着力抓好农村面源、点源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是抓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计划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5处,投入资金84万元。四是按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抓好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四、认真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监测,加强出入境断面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

1、农村环境监测:

为确保我县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今年我站主要对全县5家农村自来水厂进行监测。监测频率每月一次,监测因子8个,现共获得有效数据880个。数据表明,我县5家自来水厂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淮河淮滨出境断面监测:

我站出境断面监测频率每月一次。数据表明,今年我县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五、积极加大引资力度,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上门服务、换位思考,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对于来崇投资的项目,主动做到上门服务,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从环保角度给予合理建议,不简单地说“不”。工作中认真听取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企业在环保审批中存在的困难,努力为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热情的服务。

六、进一步加快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步伐,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一)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成果

为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开展了生态县建设的前期工作。按照河南生态省建设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我县申报国家生态县达标时间定为2018年,目前正在开展申报工作。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门力量对保护区进行自查,经自查,在保护区内未发现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及有悖于保护区管理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严格加强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管理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我县新建的水电、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要求,作了环境影响评价。

七、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按时完成工作信息 全年按目标要求完成了工作信息和调研文章任务。认真落实成都县下达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继续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力争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达到Ⅱ类标准。

第四篇:六安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六安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快速、均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市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精神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率先试点,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我市总结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探索经验,以及加快六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中的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六安实际出发,坚持以工带农,加快城乡一体化。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按可比价算,增长13.8%,其中一产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5.5:36.1:38.4调整为2008年的24.2:38.6:37.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取得丰收,总产达437.4万吨,增产8.9%。

(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镇建设亮点纷呈。近几年以来,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5.4%,比2007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2008年我市城镇人口达到215.6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0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1万人;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35.4%,比2000年的18.5%提高了16.9个百分点。重点镇建设亮点纷呈。全市50个重点镇在完成总体规划调整修编的前提下,建成区面积达1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4万,城镇化水平达40%,整体工作受到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在全省十佳村镇评选中,舒城县幸福村和裕安区苏埠镇榜上有名;全市涌现出全国重点镇苏埠、张店和诸佛庵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两个,霍邱县被列入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霍山县被推荐为全国村庄整治试点县。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一是突出重点工程。六安城区完成了60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7亿元,淠河综合整治中橡胶坝(中坝)建成蓄水,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点工程顺利完成;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六安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村村通投资4.45亿元,建成2077公里;治淮14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开发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全市6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开工。二是着力发展公共事业。全市创建“园林式单位”100多家,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小区7家;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524公顷,绿地率34.6%,绿化覆盖率39.2%,2008年我市被命名为“安徽省园林城市”;着力保证饮用水安全,城区加强管网建设与管理,加强供水管网监测,做好供水重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农村扎实开展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了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镇卫生发展,2008年改建乡镇卫生院45个、村卫生室290个。

(四)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民生工程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工程预算制度,资金总投入20.1亿元,惠及510多万城乡居民,在全省考评中荣获第一名;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新增就业3458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为4%,实现再就业1579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万余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连续四年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标准;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农民490万人,参合率达89.7%;做好被征地农民相关社会保障工作,2008年新增被征地农民9213人,符合保障条件的有9053人,参加社会保障的有9053人,参保率达100%;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最少的80元/月,最多的200元/月;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建设;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6.5%,电视综合覆盖率93.6%。

(五)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7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47元,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6.4个点,二者之比由2007年的1∶3.42下降到1∶3.2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1%,比2007年下降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二、主要做法

我市把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扎实推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一)规划先行。在市区,完成了《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评估、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认定专家论证和淠河景观带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规划,组织城北地块约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城区控规的全覆盖,完成《六安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六安市老城区三期路网规划》等5个专业规划的编制。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市,全市共有建制镇99个,乡政府所在地集镇54个,在加大中心镇和市重点镇规划编制调整力度的基础上,规范乡村规划,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进度,从2006年起,未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并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建设,并将乡村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二)坚持以工带农。努力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做大城市和工业两块“蛋糕”,以反哺农村,争取至十一五末,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初步构建起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和雏形。一是加快工业化发展。依托城镇化所构筑的平台,突出发展钢铁、汽车零部件、启动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力能源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步伐;培育规模企业,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开展“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工业发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百亿元产业,打造十亿元企业,壮大亿元企业,催生规模企业;截止目前,我市规模企业已达771家。二是推进产业化经营。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城乡协调推进,互补发展,以工业的办法发展农业,引领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我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80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500余家,2008年就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2家、市级77家;据农委测算,全市目前已有95.7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平均每户年增收1759元;目前我市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160个,认证面积200多万亩,居全省前列。

(三)发展现代农业。我市充分把握市场消费趋势,用信息技术和品牌意识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推进科技兴农。2008年选派科技特派员402名,创建专家大院41家,初步实现了城乡科技协调共进;加强耕地保护,促进适度规模经营,2008年通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面积达114万亩,全市种养业经营土地百亩以上大户816户、千亩以上37户。二是推广绿色农业。利用大别山区无污染的良好环境,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全市7个县区每个都在建设2-3个绿色食品规模生产基地,近期内全市将建立10-5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六安的绿色粮油、山野菜、高山蔬菜、食用菌正源源不断进入城市市场,部分产品还供不应求。三是坚持品牌战略。我市根据市场趋向和资源优势,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重点向市场推介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等品牌,帮助农民致富;三是推行“信息入乡”。农民增收要靠市场,先进的信息技术拉近了农民和市场之间的距离,使六安的农产品依靠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流向广阔的大市场;六安市在全市推行“信息入乡”工程,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向农民发布,并帮助农民上网交易;香菇种植大户方业龙通过乡镇的信息站上网发布了销售信息后,韩国驻武汉的一家公司很快找上门来签订了合同。

(四)着力加快城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做好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建设。近几年,我市结合战备公路建设和灾后重建,重点建设了独分路、六徐路等快速通道,从2002年一2007年五年间我市共投入了15亿元,新改建公路里程达509公里,截止2008年年底全市公路里程数达17500公里,路网密度达96.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连接县区及中心乡镇的道路等级,并对过境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做好维护工作,做到路行物畅,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线为骨架、以省县道线为网络的公路交通大格局。二是做好村村通公路建设。2008年,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区”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新建村村通2077公里;三是完善其他基础设施。抓好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加快淠史航道的利用等。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鼓励农村二、三产业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进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二是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推进“阳光工程”,实施“3+1”农业中专教育计划,发挥各职业学校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作用,年培训8万人次以上;三是建立服务平台。继续为农民工搞好免费服务,及时提供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园区一律向农民工开放,使他们求职有信息,就业有门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共举办了27场招聘会,提供了4万多个岗位,有5万多人进场应聘,28000多人找到了就业岗位;四是继续实施“凤还巢”工程。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场地、收费、信贷、税收等方面给农民工创业以政策扶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广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其走创业之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坚定返乡农民工创业信心,鼓励实现自主创业,发挥创业成功后的连带效应,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2009年春节前后,舒城县返乡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达5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4000多个,霍邱县有20多名创业人士办厂10个,使2000多人走上“工厂+农户”就地就近就业之路;五是抓创业园建设。建好农民工创业园,在已建13个创业园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给农民工创业提供平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钮带,更是农民增收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基础设施不均衡、不协调地发展将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目前从市情况看,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在农村,诸如村村通建设、重大农林水利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因我市财力紧张,基本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受计划分配、配套资金等限制,阻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延伸;二是管理困难。特别是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和村级财力大大减弱,镇村管理措施弱化,村村通公路养护、水利沟渠清淤管养等基础设施管理措施很难贯彻执行,路基被占、沟渠不畅等事件偶有发生,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二)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近年来,我市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是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生源大量流失。二是大量借读生增加了农民教育负担。为使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农民子女大量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同时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

(三)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急需金融支持。从目前农村现状看,有两大趋势,一是农业产业化愈演愈烈,众多农头企业齐头并进,二是很多企业家和农村本土有为青年扎根农村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型发展的趋势已经呈现,并逐步完善,二者都是从小到大,稳步经营,但同时也都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实现快速增长,规模经济。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退出了农村;农行业务范围十分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改变了过去只存不贷“抽水机”的现状,但在针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上明显滞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但运行存在诸多困难,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完善;农村非正规融资渠道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与监管。

(四)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有待改善。城区已经基本建立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因资金等条件限制,公共卫生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农村生活垃圾随意抛扔,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路旁杂草丛生,有一些乡镇企业的村庄还要受到企业污水和生产垃圾的污染;农村大量发展养殖、塑料大棚,大量建房,产生了不少白色污染和建筑垃圾,但垃圾处理方法却仍停留在原始状态,不是随处堆放,就是烧掉或倒入河塘;恶劣的环境卫生破坏了农村的循环系统、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滋生有害生物,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自税费体制改革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等优秀人才不断流失,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保证。教育、卫生等关系到农民利益的相关社会事业机构,由于农村与城镇的收入等差距较大,造成骨干人才流失,影响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粮食连续丰收主要得益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较薄弱,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仍不稳固,需要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粮食“双百亿”工程,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把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三是继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尽快搭建适宜农村市场的金融平台。针对目前城乡统筹所面临的金融瓶颈,一是加快大银行农村业务拓展。建议国家开发银行积极运用城市建设开发经验和平台,支持农村建设,加大对重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遵循“面向三农”的改制原则,努力把农业银行办成服务“三农”的骨干和支柱;改革再造农村信用社,扭转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出现的“非农化”倾向;加快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建立符合“三农”特点的零售业务体系,探索扩大涉农小额信贷服务。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担保机构,缓解农村贷款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建立持续有效的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三)加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措施和目标。一是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制订城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统筹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加强对农村乡镇教育的经费投入;统筹教师资源,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二是从制度上、政策上、经费上保障学区内所有学校都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办法;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改善农村就业形势。一是加大就业转移力度。加大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力度,同时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逐渐增多,要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及技能培训教育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等规定;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部分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三是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扶持政策。把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城乡就业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一致、相协调,把扩大城镇劳动力就业同失地农民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

(五)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人与自然生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六安有着非常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有优势,也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长期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进程。继续实施六安绿化工程,形成城市、乡村和农田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生态环境体系,使截止 “十一五”末整个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二是建立垃圾处理制度。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制度,减少垃圾和废弃物对农村的污染;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探索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和无害化处理办法;积极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的循环经济,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开展民间清洁环境卫生活动。可调动民间力量,通过非行政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鼓励农村居民家庭根据当地情况建设适用于家庭的卫生保护设施,建立新式的厕所;建设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沼气池、沼气罐,减少污染,补充能源;鼓励创新民间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并予以奖励等。

(六)优化整合城乡社会事业资源。以居民健康为目标,今后新增的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倾向用于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性,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五、经验总结

通过我市在近几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经总结有以下几点经验,供领导及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是保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涉及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障碍,另一方面一体化工作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政府机关牵头实施,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好规划,严格执行,尽快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合理化。政府主导既是起点,也是根本保证。

(二)因地制宜先行规划是前提。一体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地制宜的开展科学详细的建设规划就是一体化工作的必要前提。我市从2006年开始就把乡村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先行启动。坚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原则,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生活功能区及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首先完成了示范乡(镇)、村规划编制任务,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

(三)产业发展是基础。加快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的经济基础,只有走集中、集群、集约和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极大的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粮油、茶叶、毛竹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日益加大,农户增收明显。据农委测算,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95.7万户,带动农户户均产业化收入达1759元。

(四)转移就业是途径。转移就业是减少农民的有效途径,农民的减少将加快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最终推进一体化进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我市实践,通过转移就业,减少农民,加快了一体化进程。

第五篇: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市东部,隶属于****,下辖12个居民小组,526户,1998人,耕地面积2178亩。**社区整体上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朝天椒、烟叶、中药材,以及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运输等项目。

二、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社区位于**。规划总占地面积39885.86平方米(约合59.8亩),其中城市道路占地5615.61平方米(约合8.4亩),项目建设净用地34270.25平方米(约合51.4亩)。

规划建设居民住宅楼16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征地59.8亩,2.8万/亩,共计167.04万元。可安置居民508户。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一栋17层两栋6层住宅楼,可安置180户、720余人居住,住房分90㎡/户、100㎡/户两种户型;拟建设停车位120个,附带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142.5平方米,配套商业超市建筑面积4416.08平方米。二期规划建设6层一梯两户住宅13栋,总建筑面积41198.68平方米,可安置418户居民。附带社-1-

区幼儿园,群众游园等公共活动场地。

三、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1、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繁杂且时间长,费用高。按照上级要求必须在工地开工以前完成各项手续办理。但在具体办理手续和行政审批事项上非常繁杂,有时一个部门一个审批文件甚至一个证明材料就需要几天到一个星期时间才能完成。前期主要是发改,建设规划设计,国土,环保,电力,文化等部门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所有手续全部办齐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有些审批事项审批时还必须有相关资质单位编制的文本,社区就必须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而编制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比如电力部门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迁移时费用很高,而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最终增加了群众的负担。

建议政府统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具体办事流程,编印成册,方便社区对照办理,还要尽量简化事项,规定审批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或者答复,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减少建设成本,最终降低房价,减轻农民负担。

2、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人均负担过重。石佛社区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平均到居民购房价格上每平方近200元,按一般户型三室两

厅100平方米计算,每户均摊费用将近2万元。

建议社区内道路,广场,绿化,环卫等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公开招标,统一建设,切实减轻群众购房成本。水、电、暖、气、通讯等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统一安装,各级财政投入一部分,群众承担一部分。

3、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立足村情,一村一策,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一些距离城市乡镇较近的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完,社区群众和城市居民无论从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上都已基本相同。但一些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又没有什么工业项目,大部分群众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两种不同的社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区别对待,距城镇较近的社区老村拆迁后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大的尽量拆迁入住新区。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拆迁后土地利用价值不大的可分步拆迁,也可搞一个社区两种模式,愿意来新区居住的一部分人入住新区,旧房拆迁,土地综合利用,另外一部分不愿意来新区居住的,由政府在原社区内选址统一设计规划户型结构,居民自建,政府财政补贴,统一新型社区道路,绿化,环卫,配套水电等,建成后,群众不离开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再引入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群众土地,集中土地使用,提高土地使用价值,或者搞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城里人周末到农村社区休闲旅游,或者建设青少年劳动体验基地,让城里的孩子到乡下

种一天地,干一天活,与社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孩子接受教育,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社区居委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下载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探讨

    探讨城乡一体化下的社区教育作者姓名:李文龙作者单位: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完成日期:2014年6月探讨城乡一体化下的社区教育 内容提要: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经济社......

    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

    城乡一体化

    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文海 户籍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客......

    城乡一体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89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快速城镇化道路,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

    城乡一体化

    摘要:本文首先探究了城乡一体化概念以及城乡一体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其次,用社会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陈芝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

    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