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行的散文

时间:2019-05-15 12: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乐山行的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乐山行的散文》。

第一篇:乐山行的散文

酝酿多日的登山计划终于实现了。我们一家三口连同侄儿,再加上红莲与她一双儿女,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一起向乐山进发。

车窗外迷蒙的云雾、起伏的远山、翠绿的丛林,如电影胶皮似的从眼前一一闪过。两个小时后,汽车稳稳地到达了目的地——老乐山。

沿着迂回的小路踯躅向前,抬眼凝望,垂柳拂堤。举目四望,天鹅湖微波粼粼如一方诺大的明镜,静静卧在景区中央。湖对面的堤岸,被修裁为层层梯架,其间花开正盛,这就是人皆称颂的花海梯田。

处处风景如画,让我目不暇接,不由地慨叹自然的杰作与人工的雕琢。行走在碧水涟涟的山脚,轻踩着光滑细腻的石板,被香暖浸染着、被秀美拥簇着,似乎忘却了人间烟火和尘世喧嚣。唯有潺潺水声伴着脉搏的跳动,将自己安放在自然的怀抱中,任青山为被,将碧水裁衣,忘情地沉醉一梦,不问凡尘苦恼。

待回过神来,看到他们已远远地走在了前方,三个贪玩的孩子一路小跑蹿到了码头甲板上,左顾右盼却迟迟不见船夫,于是先生就提议,趁大家兴致盎然先去登山,待精力疲乏后再来船上游玩。孩子们虽感不悦,也只好悻悻作罢,于是一路小跑冲到了入山口——重阳古道。

这里全然不像花海湖畔那般空旷辽阔,台阶两旁怪石嶙峋,树木葱茏苍翠,曲径绕峰,愈加幽深。为了登山安全,我们细心整理好行装,一步一步拾级而上。随着时间哒哒而逝,我们也在节节攀高,疲乏劳累渐次增加。登至楚长城已是气喘吁吁了,扑通一下坐到石阶上,便觉两眼直冒金花。考虑到红莲腿疾尚未康复,于是我就提议,让她就此歇息不再继续爬了,想不到她的勇气如此惊人,“陪孩子们,不许半途而废,一定登到山顶!”如此坚韧不屈的精神,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让我顿时振作了起来,我们迎风起步,向着前方的孩子一路奔去!

我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呼喊着,他们快乐地回应着“听到啦——”那得意的欢笑声,在空旷的山林间不绝入耳地回荡着……

行至玻璃栈道山腰处,看到一个亭台,正浑身疲软的我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无比惊喜,一屁股坐了上去,如释重负般畅快。一阵阵清凉的山风袭来,缓缓地吻过面庞、眉心,轻轻地撩动着裙角、发稍,我顿然感觉神清气爽,于是打开手机像头向着远处,只见朗空如洗,白云团团,青山黛黛,起伏绵延,再移动镜头微微向下,能清晰地捕捉到绵亘起伏的一座座丘陵,还有粼粼的湖泊,我不停地“咔嚓”,将一幅幅秀美壮丽的写意定格。

越往高处山势越挺拔,左右两旁除了嶙峋突兀的怪石外,便是杂乱丛生的荆棘,我腿脚酸痛,体力早已透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下,却难觅一平坦阴凉处。正焦躁着,看到对面走来一女子,右手抱了个年幼的孩子,左手被十多岁的男孩牵着,山路陡峭,她身子微倾举步维艰。她主动和我们搭茬两句后,慨叹道:“若不是为了孩子,谁会如此遭罪?”看她慢腾腾地挪动着笨重的身子,我百感交集,母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啊!

正沉吟时,抬眼又见一对父女从下山走过来,男人四十来岁,一身T恤牛仔干净利索,高高鼻梁上架着一幅墨色眼镜。他的女儿约十二三岁,面容清秀,右手握住竹杆一头,另一头被父亲的手紧紧攥着。原来这男子是个盲人,和之前抱孩子的女子是一对残疾夫妻!先生热情地掏出香烟并主动帮他点燃,袅袅烟雾中,男人取下了墨镜,那铜褐色的面庞棱角分明,他说登山不畏难,畏难莫登山,还说带孩子走万条路胜过读万卷书……滔滔不绝,极为善谈。待一支烟燃尽,才微笑着向我们道别。望着这一家五口慢慢消失的背影,我肃然起敬。看得出这是幸福的一家,因为他们身上自带着豁达与乐观,并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残疾人尚能如此坚强,脚下险峰何所惧?未来巉岩何所畏?想到这儿,心头的恐惧便荡然无存了。

我们一行七人众志成城,终于来到千层云梯之下。举目望去,两旁的石栏细腻光滑,像被白玉雕琢一样。中间三道粗大的铁链直至梯顶,望不到头。我双手小心翼翼地扶着铁链,往下看去,如坠千钧,虽然有恐惧感,但又抑制不住异常兴奋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向上攀去……

进过努力,终于登顶了。平生第一次登临巅峰,超越了极限,有着极大的自豪感。身凌绝顶,一览众山之小,顿感胸怀开阔、豪情激荡!我们在山顶佛像前合影留念,孩子们兴奋得大声放歌,欢快的歌声里充满着得意和自豪,久久回荡在九霄云层……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俯视向下,夕阳衔山,金光灿灿。我们走进了下山的缆车,因山势回旋,车子一路颠簸着,时而笔陡直下,时而峰回路转,我们的身子不停地随之摇摆晃动,如乘摩天轮一般刺激。往下看去,片片墨绿一闪而过,一闪再来,来去相叠着,幻成鳞浪相涌的绿海。突然间我想到,登山的慢镜头值得细细品味,下山的快节奏又何尝不是别样的风情?转瞬之间,缆车就带着我们回到了山脚。

再次回首,不由地感慨:好神奇的乐山啊,青山凌云,多像她坚实的臂膀;碧水清凌,宛如她柔软的胸膛。今天,我们以快乐的名义,亲近她的柔美壮阔,感知她的逶迤磅礴……

时辰已晚,离开的脚步缓缓启动了,带着满足的微笑,我们向着晚霞映照下的乐山频频挥手告别……

第二篇:风雪行散文

又回故乡了,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离开那里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还是要常常回去看望地下的父母的。去年冬天,当我再一次踏上这片故土的时候,呼啸的季风,时不时的扬起了往日的积雪。倍觉寒冷的冬季格外的揪心,回去的路,格外的冷清,这是否与我的心情有关。不得而知。晴朗的天气,暖阳高照,而我感受的是寒冷难挡;没有污染的空气,它新鲜清爽,而我却感受着它冷冷的,清清的。风很大,气温很低,呼啸的西北风嗖嗖入骨,只是感觉是那样的干冷干冷的,这与我穿的少有关。

故乡,与我在的时候相比,已经扩建的很好了。但是,由于外出打工的多,人很少。就显得还是那么的冷冷清清。远远望去千沟万壑,片片树海,片片田地,都是在一色银装素裹里。近处,虽然,沿着公路的人家几缕炊烟,没有意识的随风向倾斜着,缭绕着。虽然很美,但是,我太冷了,还是感觉是那样的冷清,是那样的孤寂;是那样的寒凉。

夕阳已经快下山了,我正带着纸钱,独自走在去父母的坟地的路上。路上没有一个人,极目远望,极其空旷,白雪皑皑,山连着山,地挨着地。看不见飞鸟,看不见走兽。没有遮挡的西北风显得更大更急促了,呼啸的响在我的耳边,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路边的小树不停的摇曳着,用她那婆娑的身姿;用她那急促的话语。似乎要告诉我前路的危险;似乎要告诉我前路的艰难。

走近父母坟地的时候,父母的坟地是在一片玉米地里。那片地是长长的垄,宽宽的,玉米收完了,玉米的桔没有割掉,直挺挺的立满了地。挡住我的视线,看不清我父母的坟埋在什么地方。以前,去的时候,都是没有障碍物的,远远的就会看见的。可是今天,太阳就要下山了,满地的雪,满地的玉米秸,我一时还找不到准确的位置。满山就我一个人,玉米秸很稠密,也很高。在里面行走还有一些困难,我是又着急,又紧张,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在长满玉米秸的雪地里,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一阵疾找。

从山上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夜幕已经徐徐降临了。前几次我回来的时候,我都没有进村。村里的人,能认识我的太少了。可是今天,天色已晚,我需要住在村子里。

夜幕下的小山村,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接着,又恢复了以往的寂静。几家灯火在风中闪烁着,几缕炊烟在风中摇曳着,都说:城市里的孩子,山沟里的狗——厉害。所以,我不敢贸然进谁家的院子,去打听或询问什么。我只好游历、踌躇、徘徊在风卷起的雪花中。不知道去哪里找我认识的,与认识我的故友。感觉太恐惧了,太迷茫了,太孤单了,太无助了。不知道去哪里找我的住处呢。

最后,我走到我家的老房子的旧址,默默的看了许久。虽然,她早已易主了。但是,那里留有我太多的难忘和我太多情愫。让我眷恋了很久很久......让我激动了很久很久.....还好,终于看见一位路人,得以打听与询问。

第二天早上,当我离开村子的时候,频频回头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的时候,觉得她还是那么静悄悄,还是那么炊烟缭绕。只是多了几分详和,多了几分亲切,也多了我的几分情愫。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不知道是酸楚,还是眷恋。

第三篇:行走在雪原散文

如果看腻了南方的盛景,厌倦了温柔的晚风,那么,朋友,请在隆冬时节,来塞外的雪原走一走吧。

塞外的温度一降再降,雪下了一床又一床。这是寒风高度亢奋的地方,这是冰雪繁衍肆虐的温床。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地球似乎重返遥远的亘古,回归圣洁的最初。这里,没有满目的繁华让你眼花缭乱,没有怡人的暖风让你心生倦怠;只有极致的清冷,让你哆嗦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大脑始终保持清醒。

有位朋友说,行走是另一种飞翔。现在,就让我们顶着寒风,踏着冰雪出发吧。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行走,会让人兴奋而又紧张。周围一片静谧,举目望去,面前是厚厚的雪毯,一眼望不到边际。你如同婴孩学步,小心翼翼又满心欣喜地试探着前行。阳光照在雪地上,折射出碎银般的光芒。你的脚步清脆有声,落地成行。此时,你会莫名地感到一种安详,好像母亲正温柔地注视着你,鼓励你勇敢地一步步前行。

越走,越了无边际,你发觉自己正陷入无尽的荒凉。这样的天,是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被遮掩。有这样开阔的天,才会有这样舒展的地。一切似乎都凝滞了,草木沉睡,群山静默,清晰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历经磨难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而在我看来,北方的每一个冬天都是一次归零,都是一次终结与消亡;每棵树的年轮,每块岩石上的划痕,都是刻下的不朽文字。行走在这样的原野,寻觅那被风雪掩盖的故事,一个个名字被重新打捞起来:这是成吉思汗的疆场,这是昭君和亲的地方,这里流淌着嘎达梅林的热血,这里回荡着冯玉祥的铮铮誓言……脚下的土地,经历了多少生死与磨难,却从不曾绝望、枯竭。它一次次吞掉寒风,咽下冰雪,苦难的怀中又努出新的叶芽--那便是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在这样的雪原上行走,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行走在这样的天地间,你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天苍苍、野茫茫,你会感觉自己渺小而不凡。渺小,因为你知道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不凡,因为你可以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在茫茫雪原上闯出一条路、烙下深深脚印的人。在这里,你可以无畏地呐喊,尽情地撒野。这是冰与火的较量,这是人和天的呼应。走过这样的天和地,你便被赋予诗人的魂、歌者的胆,你便有了草原一样的胸怀、烈火一般的热情。你开始拒绝寡淡与矫情,吃就要大快朵颐,喝就要痛快淋漓,舞就舞得激情四射,唱就唱得荡气回肠。

来吧,朋友,踏上这样的土地,勇敢地走一遭吧!人生的路,从来都不只是和风细雨、艳阳高照,经历过凛冽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温暖,经历了荒凉才懂得繁华来之不易。如此,才能了无遗憾,又无所畏惧。就像我,此时虽行走在冰天雪地,心头依然能滋生出融融春意。

第四篇:静宁送亲行散文

朋友的女儿从兰州大学毕业,和兰州政法大学的男朋友相识相恋六年,婚期定在五月二日,而新郎的家则在甘肃的静宁,受朋友一再邀请,于是就有了这次静宁的送亲之行。

五一这天,我们一行人分别乘坐五辆从静宁接新娘的白色丰田越野车,十点四十离开县城,沿关中环线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大约两点多到平凉,稍做休息,吃了午餐。又继续西行,奇怪的是还要跨过宁夏的隆德和固原两个县城。穿过属于宁夏地界的六盘山隧道,大约五点左右才到静宁,后来和司机交谈,才知道这原本是甘肃的地域,由于回民多,为了便于管理,才不久归了宁夏。这一归不要紧,是我们在一不小心的瞬间跨越了两省的地界,是我的足迹有了进入宁夏的记录。

进入了静宁,仔细打量这个离我们四百多公里的要结为秦晋之好的陌生县城,第一印象还相当不错,这个虽则偏僻的县城,改革的步伐已经超过了我们这个关中的白菜心,一座座高层云起密集,而居民的住宅更是高高在上,是人望而却步。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吃了晚饭,街道顺便溜了一圈,发现街道的繁华和热闹,一点也不逊色我们那人口稠密的关中。

这里的民风淳朴,对客人盛情款待。我们刚到静宁县宾馆,就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在宾馆门口夹道欢迎。我以为是什么会议散了,正让我们赶上,原来是新郎的家族朋友在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宾客,那气场之大,无不令人感动。住进宾馆最好的房间,吃着这里最好的晚餐,听着亲家热情洋溢的问候,看着人们真诚实在的笑脸,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听朋友讲,她的亲家是农民企业家。和当地人闲聊时,知道他们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但创造的财富之多,可以在静宁名列前矛,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农民企业家,从没拿自己当回事,仍然低调做人。从不张扬,对自己工薪阶层的亲家也一视同仁,仍是那么谦和,那么笑容可掬,那么有礼有节,并丝毫没有财大气粗耀武扬威之势。比起那些很将自己当回事的靓女帅男和自命不凡的大款并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官,这样的亲家,是否令人刮目相看呢。

虽然富甲一方,但却始终奉行穷养儿子的教育理念,儿子上大学期间,每月的生活费仅五百元,一分也从不多给,是儿子学业有成的同时又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知书达礼,干练豁达而丝毫没有富二代骄横无理坐享其成的新郎。而现在我们指责八零后九零后大手大脚花父母钱毫不手软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治家原则呢?呵呵,我们那美丽的新娘眼光真的不错。我做为送亲队伍的一员,我骄傲。

第二天的婚礼,气势庞大而别致,新娘父亲把姑娘交给新郎时的一句话打动来宾,“我把姑娘交给你,你必须给我一个承诺”。而机灵的新郎,马上向丈人爸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叫新娘终生幸福”。这样感人的场面将婚礼推向高潮。

婚礼结束,我们开始返程。这次静宁之行收益非浅不虚此行。

第五篇:尼山行散文

仲夏,在曲阜游走,仰三孔景貌。挥扇观景之余,我忽想起“圣人诞生地”,于是,向接待者询问。爽快的鲁南人闻之大笑,立即叫来车,陪同我直奔尼山。

中国很多名山。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倘若“有圣”,其名也大,尼山便是如此。

在华夏诸多名山之间,尼山,只能算作一座小山,并不延绵的山,主峰只有340米,高度不及五岳一方巨岩。然而,我刚一踏入尼山脚下的碎石小径,一旦仰望五老峰,便有巍峨宏伟之感。因为,那是“幼圣”降临世间的天然屏障。

这座小山,早已被列为入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拓展项目名单。散落其内的孔庙、尼山书院,被敬仰者修葺一新。“尼山听讲”已成为“曲阜修学游”重要项目。仲夏日的尼山,林木葱郁、石径幽深、蝉鸣悠长、静如丹青……古柏掩映的青砖小院,隐隐传来诵读声。

尼山夫子洞,自然是必读之处。洞口对面有一座小山,名颜母山。我走向山西侧一段草坡,见片片青草像被染上一层暗红色,与之相伴的山石层面,也呈现斑斑红点。

这时,一位赶集归来的飘须长者,见我痴痴望着红草坡疑惑,走向前来,笑着讲述了一段流传至今的传说——当年孔子母亲颜征行路到此,忽觉有临产感。通过这片草坡时,已然“见红”,淋洒的血迹染红了这片草坡与几块倚靠的山石。

胸前飘着银髯的老人远去了。我仍望着阳光下色调凝重的“红草、红石”出神。我自然明白,现代地质学研究者与植物学研究者,面对此情此景,会依据专业教材的定义解释这一现象。但我宁肯相信这一段传闻。让抽象的思维形成穿越,让冰冷的解说幻化为传奇,一方水土,更突显灵气。

我绕过这片草坡,跨河前行,怀崇敬心态走向尼山夫子洞。首映眼帘的,是洞口的石碑。碑刻的“夫子”二字,在我心头重如千斤。这个称谓,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百代兴亡,虽然有多种变化,但“品学兼优、教导有方的师长”之含义,最为深入人心。扼腕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心浮气躁,在教育领域,真正当得起“夫子”的,为数几何?

华夏大国的“圣诞洞”其实并不大,进深约有3米,一侧有长石如床,床头凸现一条青石如枕。流传的多版本史料,对此洞各有解说——其一,当年,赶路的颜征分娩在即,只能跑到这处山洞,产下孔丘;其二,孔子降生后,由于相貌奇丑,被父亲扔于野外,被一只猛虎衔入洞里喂养……所记所述,尽管有些离奇,但这段过往,被当地人世代相传,一如夫子洞前,自古至今潺潺作歌的溪流。谁也不知“歌词”叙述的陈年旧事,是否真切。

这条溪水,因依傍“圣诞洞”,故有“智慧之源”之称,也被称作“智源溪”。遥想当年,“幼圣”在哺乳时,舒缓有节的溪韵,是否伴随他悠然入梦?是否把颜母的祝福声悄然承载、流入齐鲁大地,继而汇入了华夏江河?

我沿着溪流游走,见静谧山林间,出现了一片苍郁的柏林。细看株株古柏,树干竟然无横生枝杈,每株柏树,树冠皆枝叶凝碧,如一排排毛笔在天幕上书写千古史诗。我从“双肩背”中,取出景区领导赠与的相关书籍,走进山林深处的一座山亭,针对眼前之景,任随心神在字海中遨游……

孔子降生后,这里便生出类似巨笔的“神柏”。当地人用“笔柏”的枝杈燃烟,可制成名墨。此种墨汁,落纸清香四溢、经年不变。曾有贪心人,把几株“笔柏”移向自家山田,结果枯萎而死。自金代始,此景,被称作文德林……

看罢“笔柏”的记述,我又翻开“壑砚”的解说……

在尼山书院北侧,有一条被称为“中和壑”的深沟,寓意“中庸和谐”。唐宋时期,天然生成一种不需人工打磨、不需工艺造型的尼山砚。可是,千百年来,只有正直君子才能捡拾得到。那些躲在历史暗角损人利己的小人,即便天天搜寻,也无缘得见……明万历年《兖州府志》中,叙述尼山砚的文字是:“尼山之石,而为砚。纹理精腻,亦佳品也。”清乾隆年间《曲阜县志》记述为:“尼山之石,纹理精腻,质坚色黄,求之不易。”

我走下山亭,正要直奔尼山书院时,一队旅游团由远而近。形态干练的导游,正在解说尼山砚的前世今生。我听到,近年,一位鲁砚名家在五老峰下发现新“砚源”。尼山砚,终于成为中外游人爱不释手的“曲阜三宝”之一……

我默默祈祷,但愿“笔柏”与尼山砚,能与君子共婵娟。

下载乐山行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乐山行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雪域行的散文

    前往雪域高原的西藏探秘,是我多年来渴望的梦想,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策划终于成行。7月17日我和专程从深圳上海赶来的两位朋友以及司机师傅驾驶越野车从兰州穿越青海向西藏驶去。......

    情感散文:太极拳故乡行

    它是黄河北岸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与中原大地上的千百万村庄没有两样;它又是极不平凡的村庄,它名扬华夏,驰名世界——它就是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的故乡,海内外太极拳弟子心目中的......

    烟台行昆嵛山游记散文

    在山东半岛东端,耸峙着一座雄伟奇峻的高山---它位于烟台、威海两地交界处,面积48平方公里。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为胶东半岛最高的山脉、全真教的发源圣地、古人称为“海上仙山......

    乐山导游词

    关于乐山导游词关于乐山导游词 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姓何,大家可以叫我何导或者小何。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世界每一大佛——乐山大佛。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满......

    关爱留守儿童 邦泰暖冬乐山行(活动当天)

    关爱留守儿童 邦泰暖冬乐山行 ——雪天送去防寒服 温暖两所彝区小学学生 导读:在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买不起新衣、他们不敢奢望有游玩的假期、他们与......

    且行且珍惜散文350字[精选]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它的每一张照片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按下快门,记录那最美好的瞬间。当你与家人翻看那泛黄模糊的照片时,仿佛回到了那场景,笑声、哭声、吵闹声在耳边回荡。如今的......

    且行且珍惜之亲情散文

    人人皆云:爱情曾可贵,友情价更高,若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是我想说若为亲情故,一切皆可抛。小的时候,亲情是依靠,是家,是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是下学后飞奔回的小窝,又是我们一遍遍被妈妈......

    渐行渐远的亲情散文

    晚上回家,吃过饭、看会儿电视,我总觉着屋里有些冷清。是啊,女儿今年上高一,学校全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即便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和我说不上几句话,离开时更是如脱笼的小鸟,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