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

时间:2019-05-15 1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

第一篇: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

现在的孩子连吃饭都是个问题,小学生了还需要喂饭的不在少数,妈妈喂饭孩子还满脸的不高兴,中国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确实有一些问题。

一、饭桌上的中国孩子和父母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甚至比服务员还好,不但盛饭上菜,还帮忙夹菜,送到孩子嘴里,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任何需求没有做不到的。

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

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二、饭桌上的韩国孩子和父母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

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

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三、饭桌上的美国孩子和父母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

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

在美国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总结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问题是说的过多,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不懂得如何教孩子,更不舍得对孩子严格要求。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是缺位的。我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的吃饭,而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韩国的家庭在饭桌上是在通过氛围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觉中懂得感恩;美国的家庭在饭桌也是通过习惯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第二篇:国外孩子的暑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外孩子的暑假

作者:

来源:《下一代英才》2011年第12期

美国:培育孩子公共精神

美国孩子没有暑假作业。最有美国特色的,就是对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的偏重。活动项目包括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清扫垃圾,从中培育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为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提前打好基础。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

法国:启发教育以人为本

学校和家长组织孩子们旅游度假往往注重教育目的。在漫长的假期里,法国孩子除随父母旅游消暑之外,许多学生还利用这样的自由时光,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在法国18岁以下的人是可以在这些馆所免费自由出入的。各地方的工厂企业经过一些技术准备,每年假期时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见习场所。譬如,法国葡萄酒享誉天下,因此不少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进行工业旅游,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进行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日本:寓教于乐培养情操

日本中小学暑期活动的目的偏重于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在升学同样激烈的日本,许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游玩,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门充当积极组织者,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进行发明创造比赛。学生自我组织也很流行,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自发性俱乐部,体育类有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类有舞蹈、乐器等。这类俱乐部活动,对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培育集体合作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链接:

国外小朋友的暑假有多长?欧盟各国中,英国孩子们的暑假最短,大部分学校的放假时间为6周。芬兰的学校从6月初就开始放假,为期11周。德国的暑假时间也为6周,但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10-12周。冰岛的在校学生暑假时间长达3个月,但必须在此期间参加社会活动,如铲除路边野草等。

“小鬼当家”另类计划:我们怎样设计自己的另类暑假呢?你可以读书,或者参加消防、防震知识培训;也可以到科技馆“体验科学”,到博物馆感受历史;农村的小朋友可以因地制宜,学习根雕、草编、剪纸等民间手工艺,一定会其乐无穷。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市民子弟的快乐暑假:放假了,他们的父母依旧早出晚归,家里没有多余的钱送他们去夏令营,他们要么被关在家里,要么去工地附近玩。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一些志愿者开始尝试自发为他们进行免费“假期充电”;或者安排他们与城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小型球类、棋牌等比赛,观看文艺节目表演,参加故事会、朗诵会和纳凉晚会,开设英语角之类的活动场所,相信暑期一定会丰富又多彩!

第三篇:孩子礼仪

建造孩子的生命从教孩子学礼仪开始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所学堂,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家长来说,究竟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社会交往方式:如何与小伙伴、同学、老师、家长、长辈打交道?铸造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带给孩子什么样的视野和未来观?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家庭教育是条深河,希望作者所拥有的专业、实践、视野、真诚和热情能给您指明航向。

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在家庭、学校、社区及特殊场合下举止得体的礼仪书,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礼仪。

相关的书籍将讨论的重点多放在如何培养孩子外在的礼仪、礼节上,作者认为礼仪、礼节如果缺少心灵的参与则都是空谈,只有我们帮孩子从内心深处去触摸做事的准线,将内心的位置摆正了,那孩子外在的表现才能与内心的世界相得益彰。

因此教孩子礼仪要从“心”开始。礼仪的“心”,它处处表明对方是个配受尊重的人;真正发自内心的礼仪,传递着生命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欣赏。可以说,作者将儿童礼仪提高到建造孩子生命的高度来讨论。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作为父母的您的参与。因为您才是这本书的实践者。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学礼仪

如今,“礼仪”是个时髦词,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有关礼仪的书。那么,本书的出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他书相比,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市面上的礼仪书多意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想帮助中国人改正某些不良的积习。究其动机,其实是担心客人来访时,看到自己的丑态。怕丢脸的心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动力。同样的行为,其心里的动机却不见得一致。被恐惧驱使的人,只会待在安全地带,免于受到惩罚;而被赞赏驱动的人,则会为了不负所望,有创意地超额完成任务。不过,在本书中,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更强有力的动机,它能让人心里无愧于某种理想,愿意为他人的福祉而努力。

世界发展经过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要以服务和设计取胜。因此,仅仅模仿西方,跟随西方,以西方为参照物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中华文化之中的精髓足以让我们为世界重树礼仪之标准,正如我们历史上曾有的辉煌那样。因此,要想获得世界的青睐,我们就得重新审视自身,找出独特之处,用以祝福各国的人民。

礼仪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有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会乐于助人。本书所倡导的教育方式与人们惯常的做法不大相同。打个比方,假如把孩子比做一个盛了水的杯子,杯里的水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那么,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断地去倒掉杯里的脏水。而我们倡导的教育方式则是不断注入新鲜的活水,让杯子里的水能自然流淌出来,使周遭的事物也能得其滋润。后者比前者要有效得多。本书要为读者呈现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得到他人的赞许,而不必不断地去纠正孩子身上让人生厌的坏毛病。

是我们独特的民族特质,使我们能在礼仪方面成为他国的祝福,使我们更能够体谅他人的需要,愿意为之付出。

本书是我多年教子经验的总结。在书中,清晰地阐释了我们的家庭价值观。我们待人不分贵贱,一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之相处。来中国之后,由于与西方环境有较大差异,一度大有受挫之感。可我们不愿让眼光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上,也不愿以批判的态度看待一切,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喜欢上这片土地,热爱他们的祖国。在孩子们清澈的双眸中,有的是对中华优良文化的赞许。我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家教子征程的起点,为培养中国下一代的“小君子”做些贡献,这些“小君子”可是要在未来用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来影响世界的。在进入各主题论述之前,我想给读者大略讲一下礼仪的概念。

礼仪首先是关于“我是谁”(being)的,而不是“我做了什么”(doing)。别忘了我们是“存在的人”(humanbeing),而不是“做事的人”(humandoing)。我相信一旦人们心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摆正了心态,他(她)的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因为人们心里的意愿决定了其态度和行为。礼仪的中心不是向人展示你多有文化,修养有多好,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方式向周围人表达你的尊敬、感激和关怀之情。我们甚至可以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尊重别人,要想做好这一点,我们首先就得弄清楚自身的情况,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儿。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长处,我们向他人表达的这份尊重就不会显得虚伪或做作,而是满有真诚。

现在不少人都有一种心理危机,我把它称为“难民心态”。究其成因,大致源于中国近代经历了不少战争和饥荒,物资常年匮乏,上辈便把一种“贫穷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处于如此心态的人,无论客观情况如何,主观上总会感到“匮乏”,生活似乎危机重重。实际上,物资匮乏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中国GDP也是大幅度地增长,大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普遍生活得富裕而舒适,其水平远是父辈们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尽管处境不同,人们的心态却没多大改变。一个朋友告诉我,以前在军队里要是吃饭慢,就要饿肚子,因此到现在,他虽然已经很富有了,但还是无法慢慢享用一桌好菜。另外,目前高考独木桥+独生子女+极端焦虑的家长=悲剧的秘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耐心地等待,而是要随时看到成效。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有大学读,根本不需要全都挤进清华北大。有“难民心态”的人时刻争抢,恐怕资源不够,所以飞机一落地,尽管还要等行李,还是莫名其妙的,习惯性的抢。有“难民心态”的员工因为怕不能获得升职机会,要勾心斗角的去争取奖励,结果又因此失去了同事对他的信任,最后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难民心态”的女孩子需要男友时时刻刻表达对她的爱与委身,但是却因为她时刻的需要安抚而让男友觉得被约束,不耐烦。有“难民心态”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眼前的分数愿意牺牲亲情与童年,为了争取孩子的分数而牺牲了亲子关系。

这种“难民心态”在社会的各处都能明显看到,而不只是在穷人中。我见过邻居有价值几百万的别墅,很明显不需要更多空间,但是却总是为了多占一点公共场地来堆杂物或晾衣服而得罪周围邻居,他们的孩子们也因此无法交朋友,学会合群。我们应该从“难民”心态里走出了。世界很大。我们不需要争抢!

关于礼仪,我想与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指责随地吐痰的路人素质差,还不如从我们自身做起,做个可以照亮别人的烛灯,让世人看到什么才是礼仪之邦。

具备良好的礼仪,并不是让你自觉高人一等,藐视那些不如你的人,而是让你有了正确的眼光来发现和欣赏他人的长处,你也能因此收获更多的友谊。总之,礼仪不是让人觉得面子光鲜,只为给人留个好印象,或者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又或者是为了拉近关系之类的,礼仪是为了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友谊。

我希望你能记住学习礼仪的最高境界,大家无论身处何处,在学校、在生意场上,在媒体或政府机构中,在娱乐场所,一旦你看世界的眼光发生了改变,你眼里的世界就会多了一份可爱,多了一份文明。

摘自本书P66-68

每周一次的约会

当我的长子凯文快到5岁的时候,我和丈夫开始每周与每个孩子单独出去,有个特殊的约会。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们留下一些特殊的回忆,也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些有意义的时光,而不总是令人厌烦的家庭琐事: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访问亲朋好友等等。那段时间,我们发现凯文需要学习一些用餐

第四篇: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

“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相信看完此文会刷新妈妈们的认知,值得深思。

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

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

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

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

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

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

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第五篇:国外孩子寒假怎么过

国外孩子寒假怎么过

一年一度的即将来临,中国家长早早就替孩子安排好寒假计划,认为假期是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的好时机。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内容丰富、心情舒畅、形式多样的假期呢?专家认为,在假期里,孩子应该更多的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通过各种活动来学得社会经验,交流和沟通技巧等。这些虽然不能直接增加孩子的考试分数,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一味地把孩子的学习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希望家长朋友能从各个国家孩子的假期生活中得到些启发,支持自己的孩子全面的发展。

美国:假期只要Relax(放松)就好

美国学生寒假的“任务”主要就是“玩好!”在美国,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他们一般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班的习惯。在美国家长看来,1到12岁的孩子可以少学些知识,但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而假期聚会就是一个好机会。在圣诞夜,有条件的家庭还会邀请无家可归的孩子到家里一同过圣诞节,孩子也可以借此深刻理解分享的精神。

他们的寒假主要有以下几类活动:首先是,去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玩。学校一般不会有官方组织的俱乐部,但是孩子们自己会组成一些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有棒球俱乐部、垒球俱乐部、橄榄球俱乐部等,他们会请来一些教练,成群结伴地出去游玩。第二,美国的各个社区会有社区图书馆。在寒假,他们会组织家长和孩子去进行一些亲子读书活动,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第三,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带孩子到各地去游玩。第四,美国的冬令营活动特别繁多,种类也很复杂,分得特别仔细。网球、游泳、野外求生、小记者、农场冬令营等等。

对于美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放假是最轻松的时候,没有什么负担,也没有什么顾忌,只要开开心心玩就行了,而这样恰恰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此外,教会也会组织一些俱乐部活动,组织小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对于美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放假是最轻松的时候,没有什么负担,也没有什么顾忌,只要在那开开心心玩就行了。美国的学生没有寒假作业,但是他们都注重阅读。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读书是他们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还特别举办有奖读书活动。假期初始,孩子们领一张读书计时表,要求每天读书半个小时,或者听大人读书半个小时。到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计时表填满了,这时就可以领到一份可爱的奖品。新西兰:寒假就是玩

新西兰的家长和学生压力都不大,到了寒假学生基本就是玩,家庭聚会。他们没有什么考学的压力。家长和孩子的业余学习意识都不是很强。在奥克兰基本都没有课外补习或者培训班级或者学校。新西兰有一些暑期学校,但是前去补习的都是些国际学生,本地学生去得很少。他们的小学和幼儿园也很轻松,一般来说,是上午上课,下午老师带着大家玩。比如高中学生,上午就2节课,上完课,下午1点半开始,老师带着大家自由活动,平时就根本没有人上课外辅导,但是下午你就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那些选修课有美术、摄影等艺术类的,甚至还有教做饭的,基本上想学习的知识都能在学校学到。

法国:假期神圣不可侵犯

在法国,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界都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堂教会学生,不能靠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法国学生、家长和老师来说,假期就是假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法国学校和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假期中的生活和玩耍,旅游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近来法国兴起了一种工业旅游的活动,即各地的工厂企业经过一些技术准备,每年假期接待学生去参观。比如,法国葡萄酒十分有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因此不少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进行工业旅游,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进行具体和形象地了解,并学习亲手酿制葡萄酒。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增

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那么法国是不是不存在为孩子升学而烦恼的父母呢?也不尽然,但是父母的原则是“该补习时才补习”。法国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很好,有进名校的决心或者孩子成绩太差,父母又不甘心孩子连普通大学都进不去的时候才会安排孩子补习功课。英国:打工积累社会经验

放假时间一般就是圣诞节的1周,以及2月份的1周假期,这两段时间都是英国人的传统国家节日,大家在一起庆祝新年。在寒假,学生们一般就是参加家庭聚会,出去游玩。2月份的时候很多英国人都出去滑雪。但是,课程类假期补习班在英国不是特别普遍,家长一般不会强迫学生去上补习班。并且,因为请家教价格昂贵,一般的家庭也不会给孩子请家教。而富有的家庭给孩子请的家教,多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只有一些课业特别困难、赶不上学校进度的学生,才会在寒假上补习班。也有的学生他们自己乐意的话,就去选择一些手工艺之类的艺术课程去学习。

英国的孩子在寒假也可能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家庭互换居住,到对方的家里去住,去当地旅游,也让孩子们融入当地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当地语言习俗。当地的语言学校几乎没有英国学生,都是外国的学生。平时英国学生的课业也很轻松,他们很少有家庭作业,课后可以参加很多诸如话剧队、体育队之类的团队活动。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去学校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更好的分数,而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能活得更快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学生通常会用假期的时间打工或者实习。这些假期工作既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收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毕业获得工作的几率。中小学生的假期工作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包括帮助父母擦汽车、为邻居剪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等等。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而在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学生忙碌的身影。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而且具体的工作使他们变得自信、老练。大学生在选择假期工作时则更有针对性。除一些常见的服务业岗位外,大学生更会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对口的公司实习。而一些大型企业和机构,如各大银行、媒体、商业企业、政府部门,通常都会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实习机会,并设有专人负责。实习期间不仅有专业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还有专门为大学生设计的工作内容和项目以迅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类实习中,大学生会被当作真正的雇员对待,他们会获得来自社会的认同感,但代价是要和真正的雇员承担同样的责任和压力。这些实习时间大约为3个月。由于这些实习岗位十分吸引人,立志进入这些大机构的大学生必须在前一年的寒假来临之前就要在该机构的网站上申请。在英国,人们普遍推崇团队精神。实习可以显现和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的意义早已不再是赚几个零花钱(有的实习也没有任何报酬),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学习岗位知识、为自己的简历增加筹码、甚至是为在毕业后进入实习的机构工作打基础才是头等大事。

俄罗斯:寒假就是要让孩子彻底放松

在俄罗斯寒假期间,所有的中小学校全部休息,学校也不搞补习班之类的课程。在俄罗斯人的印象中,寒假就是要让孩子彻底放松。大部分俄罗斯孩子在寒假期间基本都处在放松的状态中,孩子都随父母一起到郊外的别墅,在那里孩子可以充分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父母还经常和孩子一起从事各种冬季运动。孩子穿上小冰鞋,坐上小冰雪橇,随父母一同溜冰滑雪,甚至是打冰球。在寒假期间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孩子在公园滑雪。和国内的孩子相比,俄罗斯的孩子们不仅胆子大还不怎么娇气。摔倒了,磕了碰了,都自己爬起来,接着和大家玩。因此很多俄罗斯孩子敢做一些很危险的动作,比如从陡峭的坡上滑下来。由于速度很快,十有八九要摔个大跟头。这时孩子的父母即使离得很近也基本不会管,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学会了勇敢、独立和坚强。

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

参加“制服团体”是马来西亚学生度过假期的常见方式。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男生和女生可以自愿参加,主要学习爬山、野外生存、急救等技能。“制服团体”在马来西亚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因为他能影响马来西亚学生升学和就业,如果你的成绩不是很好,可以通过完成“制服团体”规定的技能考试来给自己加分,如果在“制服团体”中表现优秀,很多大学都会抢着要。所以,在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的学生数量众多,但它不是让你短时间内完成所有考核,而是从升入初中开始,一直持续好几年,每个假期考核一到两项。所以,马来西亚学生的急救知识储备、自理能力、野外生存能力都比较强。另外马来西亚的家长为了保持住孩子的童真,很少让孩子在假期参加补习班或者特长班。

日本: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最为重要

日本学生的冬天有两个假期。一个是元旦前后的冬假,因为日本不过春节,元旦就是过年,所以元旦前后日本学生有两个星期的假期。然后就是从2月到3月底的春假。因为春假比较长,所以每年的春假都是日本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佳时节。日本的大学虽然并不难进,但能进入名牌大学也是对将来的极大保证。对于在一般公立学校读书的学生或希望进入国立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假期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而有幸进入名校附属中小学的学生们只要平时的考试成绩还可以,即可保送进入名牌大学,所以假期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游玩时间。日本人认为,人的素质分为三个层次,最上面的层次是知识,中间的是情操,最下面的是意志。没有好的情操和意志,仅有知识,学生很可能走上邪路,成为社会的废物;有了好的情操和意志,学生才能不断掌握知识,最终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日本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的目标偏重于陶冶和锻炼学生的情操和意志。

从小学到大学,日本的学校里都有很多的俱乐部活动。每到放长假的时候,也就是这些俱乐部活动最繁盛的时期。俱乐部的种类多样,有各种运动的俱乐部,如棒球、田径、网球、爬山、滑雪等,还有与学习相关的如文学、物理研究、天文等,还有音乐、美术、舞蹈等俱乐部。因为日本的学生一般都是住在家里或在外面租公寓,很少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所以放假以后负责各个俱乐部活动的老师和学长多半会安排俱乐部成员“合宿”,就是大家一起到郊外的小旅馆一起住,一起参加练习。很多体育俱乐部成员在合宿期间,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一起吃早饭,一起进行锻炼。住宿的饭店一般是大房间,有两三个人一个房间的,也有十几个人一个房间的。搬运集体活动使用的器材、活动后打扫卫生等工作也由学生们分工负责。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集体精神,更能让他们从小培养刻苦品质,懂得不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还要主动承担公共工作。

德国:去农庄亲近自然

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称得上休假的“冠军”。学生的假期更多,一般来说,德国学生每年享受的各类假日加起来约有150天(包括寒假)。主要活动就是去农庄亲近自然以“旅游”为主。再德国,旅游几乎成了全社会的爱好。许多大学生利用假期到英国、美国等国家旅游,这种旅游主要以学习语言为目的。他们住在当地人家,为了少花钱,大都承担起为主人做家务的工作。德国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及很多大学,甚至一些旅行社也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协助学生与其他国家的有关机构联系。一日游性质的外出旅行是德国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旅行活动。这些活动大都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地点一般选择在自然公园、牧场、农庄或风景区。组织这类活动时,学校出动的老师很多,除了班级负责老师及有关学科的专业老师外,大都要增加几名辅导员并配有专门的医生,以保障安全。

泰国:假期活动多

每年有两次共约3个月的假期,暑假时间长,大约两个半月;寒假时间则很短。为了让学生的假期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泰国有关政府部门设有长期性的学生假期活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每年都吸引很多各年龄段学生踊跃参加。例如泰国文化委员会在国家文化中心设立的“泰国青少年乐队”计划,每年在放假期间组织学生交响乐队和管弦乐队等进行音乐演奏培

训。据了解,泰国不少社会团体组织学生们利用假期前往海滨、国家森林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地参观学习;或者组织学生们进行歌舞、烹饪、游泳及其他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英语、中文等语言培训班也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

学生放假期间,往往成为泰国民众出游的一个高峰期。这是因为泰国的旅游业比较发达,家长们普遍重视让孩子们通过外出旅游增长见识。家境条件一般的家庭在国内旅游,而家境殷实的则往往会选择出国旅游。在其他年级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较为轻松愉快假期生活的时候,泰国的高中生却基本与之无缘。因为按照当地习惯,学生们从高一开始就要为迎接几年之后的高考而进行补习了。而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集中补习一直是多年来泰国高中生们的普遍现象。

巴基斯坦:学习学习再学习

由于巴基斯坦夏季天气酷热,大多数学校会从每年6月到8月之间给学生们放两个半月的暑假。而在冬季,学生们通常只会在最冷的十几天里休息。假期开始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的炎热或寒冷的程度。可以说,学校的放假时间并不十分固定。和我国学校一样,巴基斯坦大多数的学校会在假期布置大量家庭作业。除了在假期休整以外,不少巴基斯坦学生会利用假期的机会继续“充电”。

巴基斯坦的学生学期内的课程比较重,不少学生因而会选择在假期预习下一个学期的课程,或根据自身的需要参加各类的学习辅导班。英语辅导班便是不少学生的选择,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英语水平的好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载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的饭桌礼仪差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假:国外孩子的假日

    法国法国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公立图书馆系统完备,巴黎的各类博物馆更是多如牛毛,在暑期里,许多学生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增长知识。18岁以下的人可......

    孩子春节餐桌礼仪

    孩子春节餐桌礼仪取菜时要注意: 1、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飞象过河”;2、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吃,记住留点给别人吃;3、看准哪块就夹哪块,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挑拣拣。取带汤汁的菜肴......

    国外孩子远离近视(五篇范例)

    国外孩子远离近视 在德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尚不足15%。这主要是得力于学校和家长对近视预防及近视治疗的重视。德国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视力保健操。学校还会定期组织......

    把孩子送国外上大学好吗

    把孩子送国外上大学好吗? 2010-12-19 10:48:1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博主注解:经常有读者问我,把孩子送国外上大学好吗?今天我又收到另外一封读者来信。巧......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 摘要: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

    妈妈和孩子

    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的: 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

    礼仪给孩子优雅一生

    礼仪给孩子优雅一生,魅力一生 ---------------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石 浙江不亦乐乎礼仪文化有限公司黄山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就个人而言,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你知道如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