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案例(推荐)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个概念。难点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
(3)、,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自主探究
(1)、请你画一条长为4cm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2)、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a.若AP= AB,则P是AB的中点。()
b.若AB=2AP,则P是AB的中点。()
c.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
d.若AP=PB= AB,则P是AB的中点。()
(三)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7)、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BC AB;AB BC+AC;
AB+BC AC.(填、=或).(8)、如图,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CB的中点.①如果AC=5cm,BC=3cm,那么MN=.②如果AM=2cm,NB=3cm,那么AB=.第9题图
(9)、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选择题
(1)在直线AB上有一点C,已知CB=2cm,AB=4cm,则AC等于().(A)6cm(B)2cm(C)6cm或2cm(D)无法确定
(2)如图,一根10cm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A)7个(B)6个(C)5个(D)4个
2.填空题
(1)如图,从A地到B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2)如图,比较线段DE和BC的大小,有DE BC.(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B、C、D,则AC= +BC=AD-;AC+BD-BC=.((4)如图,已知BC=4cm,D是AC的中点,且DC=3cm,则AB=,AC=
(5)把线段AB延长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AD=2AB.那么:
①BC= AB AC;②BD= AB= CD.(6)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填,或=).①AD BC;②AB CD;③AC BD;④AO CO.3.如图,已知AB=20cm,CD=8cm,E、F分别为AC、BD的中点,求EF的长.五.归纳总结,共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典型习题
1.在直线l上取A、B两点,已知P为线段AB的中点,点M在AP上,MB=6,MA=4.求MP的长度.2.已知,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的长.七.课下延伸。
探索与思考
量一量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相对两个顶点的连线(线段AC、BD)的长度,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篇: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 案]
淅川厚坡一中 王功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2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由同学比身高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
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几种?你是怎样比较的? 2).怎样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观察下列步骤,并回答问题(1)拿出一张白纸(2)对折这张白纸
(3)把白纸展开铺平,发现在边AB上有个折痕点C,请问AC和BC相等吗?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合作
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依据导纲不会的知识点,小组长并把不会的记下来。
2、展示评价
乙类生展示,甲类生评价(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3、教师精讲
学生展示导纲1后,教师总结并结合图形讲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出示有关训练题进行训练。同样的方法精讲导纲2,3 三,导学归纳
(一)、学习了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
1、度量法:
2、叠合法:起点对齐,看终点。
(二)、尺规作图
用尺规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知道线段中点的定义,会用几何符号表示线段的中点。
四、拓展训练
1、拓展应用
1、如图 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 CB的中点,则AD=____cm
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A、AC=CB B、AB=2AC C、AC+CB=AB D、CB= AB
2、编题自练
五、作业 习题4、5 4
第三篇: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别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
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与老师各准备两条相等的硬纸皮。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讨论与自我动手为主。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应是一节学生的操作课,也就是说,在本课的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动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主,在教学在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另外在中点的知识点上应着于简单的几何语言叙述方法。
二、新课分析:
1、知识设疑:
(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
解决方法:在以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
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
解决方法:想法量出两个人跑过的距离(线段的长度)。
(3)如何比较你们两个同桌手上的两条线段(硬纸皮)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2、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
如图有线段AB与线段CD,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
如果通过比较,知:线段AB比线段CD短,则表示为:
AB
3、知识拓展:
(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
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 ABCD
ACB
1AB,AC+CB=AB 2(2)引导学生利用圆规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忆已知线段的长度,并可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
4、例题讲解:
例
1、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D有多长?
AC=CB=
D
例
2、已知线段a、b(a>b),试画出(作出)如下线段:
(1)AB=a+b
(2)CD=a-b ACB
三、巩固训练: P149
练习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线段大小方法的引入,应充分理解线段比较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几何语言的运用及解题,并掌握有关中点的概念,并能在实例中进行运用。
五、作业:
P150 习题3、4、5 ab§4.6
角
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角的美感及角的有关知识;
2、掌握有关角的单位的换算;
3、掌握有关方向角的初步知识。重点:角的单位的换算及角的表示法;
难点:角的定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每位同学各准备一个变换度数的角,量角器
教学设想: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实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在学习本节时,主要设想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来直观形式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对于两种角的定义不要求学生能记住。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到一部分在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如:角的表示法、角的分类等。在教学中必须让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有必要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应当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为了生活中的运用。
二、新课分析:
1、知识设疑:
首先启发学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角”的形象的物体进行举例,然后提出我们对它的思考,并以此复习有关小学学过的有关角的定度及有关知识(角的分类,角的种类、角的度量等)。从而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一个新的印象,对本节课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形成:
从生活在“角”的形象,结合小学时的知识,我们有: 概括:(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定义2)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射线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1)角的表示:
AO
AOB
O
1aOB
注:
1、类似于AOB的表示时,必须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
2、类似于O的表示时,必须满足,以O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2)角的简单分类:
从小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180内的角,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锐角、直角、纯角,另外有平角、周角。
如果为锐角,则090;如果为钝角,则90180;如果为直角,则90;
如果为平角,则180;如果为周角,则360;(3)角的有关计算:认识角的有关单位:160'3600'',1'60''(4)方向角的认识:
如果位置在东、南、西、北方向上时,表示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如果位置在东、南、西、北的两个方向的夹角平分线时,表示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如果位置在其他情况时,表示为南(北)偏东(西)***度。
西北北北A
东北
O O西东 西东西南南东南南
3、例题讲解:
例、把1815'化为用度表示的角。
例、在右上图中,OA是表示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
仿照这条射线,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
(1)南偏东25;
(2)北偏西60。
三、巩固训练:
P153
练习1、2、3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这几个方面来掌握知识点,首先是有关的定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还有重点的知识就放在角的有关计算以及角的表示法,方向角的表示等方面。
五、作业:P159 习题1、2、4、6
第四篇:“线段的比较”教学设计
学习
要求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两条线段之间可以比较大小,线段的长度可以用一个正数表示,掌握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会通过线段的度量进行线段的和、差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家具摆放的讨论和小组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
学习困难 研究
线段的长短度量,线段的和、差的计算.
教学 方式
探究式学习、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
媒体 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1.线段的度量.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用途. 做一做.
想一想.
做一做.
观察与思考
小结:
看一看:下列三组图形,分别比较线段a、b的长短.
图1
图2 图3
(学生回答)引出线段的度量的问题.
学生看屏幕.
请两位同学上来比较个子的高矮(引出线段的两种比较法).
同学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 AB=______ CD=______ AD=______ BC=______ AC=______ BD=______ AO=______ OC=______ BO=______ OD=______
1.相等的线段有几对?
图4
2.在△ABC中 AB+BC=________,AC=_______,BC-AB=_______. 结论:AB+BC_____AC,BC-AB_____AC.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作品
学生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线段的长短比较?
研究更复杂的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进行线段的长短比较? 用重合比较法及度量比较法.
3、什么叫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请同学看屏幕思考问题.
古埃及最初测量线段的工具: 1 腕尺= 7 掌尺 1 掌尺= 4 指尺 今天测量线段的工具: 直尺和圆规 想一想:如何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叠合比较法: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加以比较. ★度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加以比较.
1.研究更复杂的几何图形
请量出图4中各条线段长短并比较大小.
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如:点O是线段AC的中点,也是线段BD的中点.
2.线段的长短比较与音乐.
3.线段的长短比较与日常生活.(1)(1)飞机航线图
(2)小明搬新家了.
新房子长4.1米、宽3.2米,门宽0.9米、窗宽1.6米.
父母给他买了许多家具:
床长1.9米、宽1米,书桌长1.2米、宽0.8米,电脑桌长1米、宽0.8米,床头柜长0.5米、宽0.5米,衣柜长1.2米、宽0.6米,书柜长1米、宽0.45米.请你为小明设计一下家具的摆放位置.
4.教室里的灯是什么样的?线段型的灯管有多长?教室需要几个灯管?为什么?怎样排布能使每个地方受到均匀光照?
设计意图
这节课是学生在几何图形研究过程中,从对图形的直观认识过渡到对数量关系研究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比较线段的方法,学会用工具来度量线段,通过线段的度量作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计算.最后,通过设计房间摆放家具的讨论和小组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要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
第五篇: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
——前进路小学 常佳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初步几何空间观念,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难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过指定的点按要求画射线、直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线,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直。师:这条线可以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 生:线段。二.新课讲解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1.学习线段
师:线段都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汇报说出线段的特征。
教师请学生上黑板画一条线段,课件出示线段并在端点处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师:你们在生活中找得到线段吗?举例说明并指出各条线段的端点。
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线段的例子。2.认识射线
教师出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到墙壁上的图片
师:墙壁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的看成什么?为什么?
生:线段。因为激光灯光源与墙上的光点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段。师:假设墙壁不存在,光线会怎样? 生:会延长。
师: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没有损耗,那么光线还会继续延长吗? 生:会延长。
师:可以再延长吗?你还能找到这束光线的另一个端点吗?
师: 你能说出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用语言描述光线的特点。
课件出示射线的定义: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就是射线。
师:你能画出一条射线吗?
学生动手画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射线,有的射线画的长,有的短,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都是射线。教师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总结总结: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EF。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3.认识直线
课件演示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
师:你能说出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直线定义: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
师:你能画出一条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同学们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师:你准备如何表示这条直线?
总结: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CD或 直线l.4.比较线段、直线和射线
根据三线特征,小组讨论,请学生总结出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二)画射线、直线,感悟极限思想
(1)过一点画线,分别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学生动手画,汇报展示
教师总结: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两点画线,分别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学生动手画,汇报展示
教师进一步总结:1.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2.经过两点可以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选取教材上部分练习四.我的收获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