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建议论文
摘要:财务分析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财务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本文分析了传统财务指标及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现代企业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生产要素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及管理水平,对现有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及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缺陷;建议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商业模式及生产要素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企业仍以传统的财务指标及分析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就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如何改进企业财务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是我们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现有的财务分析存在的缺陷入手,试论述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完善。
一、现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
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单项指标分析法及综合指标分析法。单项指标包括净资产、营运资本、净利润等的绝对指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权益乘数等的相对指标。综合分析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财务分析法。现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一)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与从管理角度进行财务分析需要的财务信息存在差异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根据会计准则为依据,在一定的会计假设下,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及事项采用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形成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例如:企业存货发生了减值,根据会计准则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存货是计提跌价准备后的净值,但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可能需要的数据是存货不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所以双方存在差异。此外,以下原因还可能导致不实的财务信息:企业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需要使用判断和估计的专业手段,实务中一些财务人员可能乱用会计估计或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不当的专业判断导致错误的会计处理,形成错误的报表数据;企业因为业绩考核的需要或市场退出机制的压力等原因,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如果从上述财务报表直接取数进行财务分析,就无法满足财务分析的管理需要。
(二)缺少现金流量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使用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主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发展能力,缺少现金流量指标反映企业的现金获取能力。一个企业虽然创造了较高的利润,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那么利润仅是企业账面的数据,如果存在大量的应收款项,说明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不高,支付及偿债能力也存在问题。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不足,很容易引起企业现金流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当然,很多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目前,涉及现金流量的指标仅有“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及“现金流量比率”,而这两个指标更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现金流量指标还是很缺乏的。
(三)缺少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指标
财务报表是一个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发及创新能力等非财务信息却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更重在知识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发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这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但却难以在财务报表上确认及计量。如果仍以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很难体现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不能对一个企业做出客观的评价及正确的管理决策。
(四)传统的综合分析法更注重短期利润的指标,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
杜邦分析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综合分析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指标的乘积,利用相关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杜邦等式: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更注重企业的利润指标,指标体系无现金流量指标,也无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一方面,企业的利润很容易被人为调控,以利润指标作为综合分析的核心指标,很容易因报表数据的不实做出错误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以利润指标为目标,很容易引起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若立足于市场,更需要的是提升自身潜力及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创新与发展才能赢得未来。所以传统的综合分析法需要改进。
二、现有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及改进建议
(一)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管理的视角恰当使用报表数据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而财务报表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形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量化反映。财务分析如果直接从报表取数,分析的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真实情况,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所以需对财务报表进行恰当调整或甄选相关数据后,再纳入分析,结果更真实、合理。1.将财务报表调整为管理报表。管理资产负债表,将经营性流动负债作为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减项,经营性非流动负债作为经营性非流动资产的减项,调整后,报表左边为净经营性资产合计;将金融资产调至金融负债下作为金融负债的减项,报表右边为净金融负债和股东权益。管理利润表,先列示经营性收支及净经营利润,再列示利息费用、净利息费用,两者之和为净利润。以调整后的管理报表再计算各项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准确度更高。2.合理使用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应结合报表附注,合理使用报表数据。例如: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报表上存货是以净值(存货余额-跌价准备)填列,如果企业当期计提了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报表上的存货净值减少,如果直接从报表取数计算存货周转率指标,就会高估企业营运能力的判断,因为存货跌价准备减少了报表存货净值,并不是存货占用的减少引起的效率的提高。而报表提供的信息有限,必须结合报表附注等资料详细获取财务信息,恰当使用报表数据。
(二)重视现金流量指标
企业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容易被人为操控。但现金流量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及流出情况,财务分析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与以利润表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比较,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的质量,揭示被利润掩盖的潜在风险。企业应重视以下涉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反映现金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反映利息偿付能力);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质量。
(三)重视非财务数据的分析指标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及知识性人才储备、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的应用、顾客满意度、业务流程等非财务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未来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财务数据更多说明的是企业过去经营管理的结果,非财务指标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力,所以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评价指标体系,才使财务分析指标更加完善,更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财务分析中应重视以下非财务指标:研发投资、研发人才数量、技术性及知识性人才占比、专利权及专有技术数量、信息系统的应用、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员工培训支出、员工收入增长率、业务处理时间缩短率等等。
(四)完善综合分析方法,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分析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分析体系更适应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业界针对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存在的缺陷已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有一种做法是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分析过程如下: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留存收益率其中: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财务杠杆系数×权益乘数×(1-所得税税率);资产报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销售息税率+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边际贡献率×(1-所得税率)×安全边际率;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股东权益=经营活动净现流×权益负债比×债务总额/经营活动净现流经过逐层分解后,可持续增长率不仅与传统分析体系下的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相关,还与成本管理的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以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不仅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指标,还引入了成本控制、现金流量的相关指标,从新的财务分析视角,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也更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结论
传统的财务分析已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财务分析模式及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新的财务分析模式及方法应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核心,引入现金流量指标、非财务指标的新财务分析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也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庞锋利.论管理视角下企业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5(3).[2]赵砚,张洪霞.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杜邦财务系统发展新论〔J〕.中国商贸,2012(8).
第二篇: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我国市场体制在这个背景下不断发展并完善,规范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也随之提上日程。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中面临着诸多考验,对于企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金融行业的信贷管制而言,财务分析更具重要性和管理的现实性。对财务分析而言,其当前的定义为财务分析的主体运用资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的数据资料,以财务指标为衡量标准,采取相关的方式方法分析、测评公司的财务活动之中各项经济关系以及财务活动的结果,对财务进行诊断、情况咨询、风险评估、控制等,为公司企业提供所必须的信息。财务分析的实质可以解释为公司的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并进一步运作的过程。在财务分析进行的过程中,公司能够以满足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需求来达到财务分析所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分析;主体;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财务分析对于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有着重大的作用,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其管理工作和对财务进行决策并提供更为实效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是各企业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能够极大地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思维和观念。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目前,我国各企业现行的财务分析方法中,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已经相对的滞后,分析方法和手段都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致使严重地阻碍了当前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寻求财务分析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促发新的财务分析工具的运用和推广,以推动企业的财务工作不断发展。
一、从问题视角谈企业的财务分析
1.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应有的财务分析意识
近年来多方研究者不断地对企业财务分析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并分析后得出,普遍上讲,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认为,其只要自身能够对财务做好管理工作,对经营资金和财务的大型账目做到掌握和了解,就能够节省制作财务分析和编订分析报告所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长此以往,这种状况严重地削弱了企业领导层的财务分析意识,致使财务机构缺乏应有的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最终导致企业在运作中,其领导层无法掌控企业实施的财务形势和管理状况,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2.分析、对比相同行业企业财务分析状况
由于当前各行业中的企业在财务分析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措施和方式都有待改进,这一问题已经严重的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持续性以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很多企业存在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致使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受到企业局限性的极大阻碍,难以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准确的分析。其分析行为仅仅发挥了财务分析庞大体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片面,以点概面的现象很严重。加之分析人员素质不均,常脱离实际或凭空分析,没有宏观的财务认知了解。忽略自身财务的分析管理体系,致使同行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导致企业具有较差的资金流动性,较低的短期偿还贷款的能力。基于此,着眼于财务分析角度来看,诸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指标和同期指标不符,有局限性,无法有效、准确、全面地对同行业企业间的优劣势做出反映。
二、财务分析法的探讨和相关的改进策略
1.差额分析
差额分析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目的绝对值大小进行分析来对股票发行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进行掌控。以下是此分析方法的常用计算方式:
(1)NW=BV=SE=TA-NA
(2)OF=CA-CL
(3)CSD=DOD-PSD
企业投资者以此计算公司财务的实际状况和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但是该分析法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些列不足:计算数值的最佳状态不能得到精确;其大小阈值难以精确计算。因此投资者必须将此计算法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实现最大的效益。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即所说的比较分析,即通过广泛的精确的统计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了解,对经营成果进行优化。能够通过对财务趋势的分析,合理地对企业发展结果进行预测,其具体内容如下。
(1)综合分析。对财务分析能够进行体系化的总结,深入财务的本质特征进行全局的掌控,区分重点优化分析结构,有效把握财务中的各种关联。
(2)纵向分析。能够精确地计算出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比例,并判断其重要性。并结合预判对企业财务的趋向进行分析,有效观察其发展进程。
(3)横向分析。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和总结,并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财务计算值,为企业提供决策上的正确用具。
(4)标准分析。该方式有助于客观地体现企业财务的现状和收益,达到社会普遍认同的财务分析标准,使得财务分析更加专业化。
三、结束语
在企业不断地了解和提升自身财务状况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财务分析和评价工作及科学的分析工具应用是极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组成。有利于企业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借鉴先进的成果,吸取失败的教训,运用更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更具有适应性的财务分析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评析,从而在决策上促进企业发展进程。同时,有效的财务分析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解,以便适宜地投入资金,共同发展。总而言之,有效的、科学的财务分析工具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决策的核心作用,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决策发展和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王瑞红.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J].企业研究,2014,16:83-84.[2]唐冰.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183-179.[3]卢霞.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193-195.
第三篇:企业财务评估报表分析论文
企业价值评估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以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大部分评估师都知道,企业为评估所准备的财务报告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受到公允的会计准则的限制,也很少有两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手段完全一致。至于那些没有上市的封闭持股公司,他们的报告大多都没有经过审计,财务报表也经常是偏离会计准则的。所以评估师在收集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时候,需要作出判断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有如下的条款: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
无论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履行应有的专业判断程序。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所选择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等相关条件,在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协商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根据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以下分析调整事项:
(一)调整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二)调整不具有代表性的收入和支出,如非正常和偶然的收入和支出;
(三)调整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四)注册资产评估师认为需要调整的其他事项。
由于会计系统本身是一个人为的信息系统,所以处理方法上往往存在各种选择的余地。私人公司总是把自己的报表做得比较保守,以便尽量减少税务支出;而上市公司可能就会把自己的信息处理得比较张扬,报道公司的收益,以便博得股民的欢心。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可能会有意处理它们的盈利,以便减少公司盈利上的波动。即在年景好的时候做一些保守的会计处理,而在年景差的时候就采取积极的处理手段。总之,不同的企业的利益和目的会导致不同面孔的财务报表。当然这里不包括作假帐,即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可以出现一定的灵活性。由此而产生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专题。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但是我们在这里讲述的只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就是说把财务报表的信息调整到适合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水平上来。财务报表中主要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点又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货计价方法
在公允的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计划成本法等等其他方法。这些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价值评估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它首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计算,其次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某些科目的数值,第三还会影响企业税费支出。
所谓的先进先出法(FIFO)就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而后进先出法(LIFO)相反,是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以最近购货价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前利润。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存货量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当物价上涨时,这种方法会高估企业的当前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亦然。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本期发出的存货是按照最近收货的成本计算,所以使当前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当然他的计算也很复杂,工作量大。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导致的不同结果。
如果某公司期初的存货余额是30件,单价10元,结存金额300元。期中购入存货60件,单价15元;然后在期末之前又发出存货50件,到期末剩余存货40件,此时按FIFO 和LIFO两种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结余成本,见下表: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和成本。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末采用FIFO方法后企业利润为400元;而采用LIFO方法计价存货后,企业的利润只有250元。
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当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时,所有公司的盈利及资产的价值都必须是根据同样的存货计价方法推导出来的。如果这些公司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差异,而足以导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则评估师需要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或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在同一基础之上。
对于大部分采用FIFO方法的公司,评估师想要获得由FIFO转换为LIFO方法的信息不是那末容易得到;然而如果公司审计过的报表是采用LIFO方法计价的,那末在注解里面必定提供了用LIFO方法所准备的金额,评估师可以用来把公司的盈利及期末存货价值调整到FIFO方法的水平。即使报表没有被审计过,会计师也应该能够提供调整的数据。所以如果评估中我们把两家公司进行比较时,评估师一般是把LIFO方法调整到FIFO方法,而不是相反。
除了调整损益表之外,评估师还必须调整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表中存货的价值需要调整到FIFO的水平,其次是应缴所得税,第三就是待分配利润也要调整。如果还以上面的算例来演示,假设公司原来是采用LIFO方法,要调整的税率是30%,帐上为LIFO方法的预留金是150元,即LIFO和 FIFO 之间的差距是150元。那末评估师在存货价值上需要加上这150元,使原来的存货价值450元变成600元。然后,评估师在把应缴所得税再加上45元(150*30%=45元),之后再在可分配利润里加上105元(150-45=105元)。如下表所示:
当然,在有些行业里企业的存货采用平均成本法或其他的方法,此时调整是从LIFO调整到平均成本法或其他方法,具体调整的手法与上面一样。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程序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非现金的支出项目,但是它在核算总成本和利润的时候都参与核算,所以对成本费用和利润以及纳税的计算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无法比较。会计上折旧的方法很多,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等。我国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恰当地选用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这里重点介绍下面几种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个期限之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
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照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月固定资产折旧率,按月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基本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约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实际上也是直线法,只不过它不是按时间,而是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每期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该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合。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以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上面四种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前两种等于都是直线法,而后两种都属于快速折旧法。采用快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而在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其目的就是要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估计耐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目前我国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封闭持股的非上市公司多数是采用快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以便尽量减少应纳税的所得额。
当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要进行企业之间的比较时,须对被评估公司的折旧方法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恰当。这一方面是从企业本身来看,另一方面是看与其比较的参考上市公司。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设备是按照8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但是这个行业里的大部分公司的同样设备是按照6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其理由是这种设备的技术性贬值较厉害,6年时间基本上已经被技术淘汰。那末评估师在评估这个被评估公司的时候,认为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折旧更加合理,就要将其折旧额进行调整,以便把这个公司不太合理的折旧额调整过来。再来看另一种情况:如果评估师采用盈利乘数法(市场法)来评估一个封闭持股公司。已知资本市场上参考上市公司的盈利乘数为10,但是这个参考上市公司为了公开披露财务报表的缘故而是采用直线法折旧,封闭持股公司是采用快速折旧法折旧。此时,评估师要把被评估的封闭持股公司的盈利进行调整,即调整到采用直线法折旧的水平上来。当然同时也要调整相关的所得税。这样最后用来进行资本化的盈利才适合上市公司正确比较得出来的结果。
(三)无形资产的处理
各个公司无形资产的处理办法不尽相同,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有必要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调整那些不相同的无形资产处理办法。比如说,有的公司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自己公司内部开发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然而这些价值往往没有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而另外一些公司可能都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均显示出来,并且在使用期内作为费用按期摊销。这就是同样的无形资产却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如果这个无形资产确有价值,它就会反映在公司的盈利增长上来。评估师在比较不同会计处理的公司时,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无形资产均从资产负债表上拿下来,同时把所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损益表中拿下来。这样统一处理才好比较。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大部分公司的无形资产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资产加和法评估基本上没有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全拿下来的方法不失为一个统一处理的好办法。
此外,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的很多无形资产需要评估师去分析和发现,以便在评估中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的价值。下面我们就以房屋租赁权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公司拥有某项房屋租赁权,其租赁价格要低于市场的租金价。则公司等于拥有一项优惠租赁权的无形资产。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只能反映其以合同价格支付的费用而未能反映市场价与合同价差额的这部分无形资产。此时评估师应该资本化这部分差额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那末评估师在分析此项无形资产并计算出价值之后,就要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加上租赁权的价值33035元。
(四)各种成本是作费用摊销还是资本化处理
在企业的帐目和财务报表中,有很多成本类的科目都是处于一个灰色的区域。把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费用还是作为资本化有时候是很主观的。比如说,设备的维修支出可以划分为维修费用作为当期费用支出,但也可以作为资本性资产的改良及资本化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在季节性生产的企业里面,如糖厂在收甘蔗的季节工人都干榨糖的工作,而在生产淡季工人便干设备维修等其他工作。由于这些熟练工人都市常年雇用,所以他们的工资和奖金都作为人工费用而计入当期的成本。然而,设备维修或其他固定资产改良性的同样工作如果是聘用外面的工人或承包给别的单位,则这些支出都应该是资本性的支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公司如果想要把利润报告的高一些,那末就把这个在灰色地带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而不是作为一次性费用记在当期损益。如果公司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那末它可能就把它记作费用而不是资本化处理。评估师在判断企业的盈利的质量,并审查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是否存在这样的科目可以进行两种选择的机会。并要向管理层了解公司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最后根据评估项目的目的和性质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
这种灰色区域的费用科目还有很多,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以及某些企业的租赁费用等。本书在评估中具体应用问题与方法技巧一章里详细地讨论了关于研发费用和租赁费用的处理方法。总之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分析中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五)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问题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许多相对复杂的收入和费用确认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会计界的重视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时肯定要加以注意和分析。
比如说对于现在日益增多的软件公司,以前的会计处理多半是在收到客户付款时就将其确认为收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1年就发布过状况说明书(SOp91-1)也是支持这种处理。但这种会计处理的后果显然进一步加大了这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风险,在会计界的争议很大。于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在SOp97-2“软件的收入确认”中对原来的收入确认方法作了重大变更。SOp97-2规定,软件销售与服务收入应根据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在产品开发完毕并在应收账款回收、客户接受产品等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方可确认。这样就为那些一揽子软件开发协议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收入的确认提供了一个准则:即只有所有的产品服务完成后,才能再确认为收入。虽然SOp97-2针对的是软件的收入确认,但美国会计界普遍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被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他诸多问题如:流通企业的分期付款销售的问题;对于以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在成立初期提供许多免费或低价服务项目以争取客户占领市场,导致巨额营销支出问题;互联网公司广告“互换”收入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问题;以及企业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费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制度或准则加以规范,在会计实务中也很不统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上的有关信息多作些了解和研究,以便把它应用于对我国的会计处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实务。
(六)非正常性项目,偶然性项目的调整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我们往往根据企业的历史盈利数据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基础或起点,此时评估师肯定要分清哪些是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反映真正盈利能力的数字,而哪些是非正常、偶然的数据。以免影响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
所谓的这类项目主要有两个特点,即首先是性质上不正常:这种事件或交易具有高度的不正常,与企业的典型活动或正常活动完全没有关系,或只是偶然一次有点关系;其次就是发生很偶然:即这种事件或交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完全不可能再次出现。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或历史数据中有这样的事件或交易符合这两个条件,那末肯定不能作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代表数据。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把它忽略不计,因为这种事情实际上也代表了企业未来的风险。
其实上面的定义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而财务报表上还有许多项目达不到非正常的程度,然而也是属于以后很难发生的项目。比如:企业在不可能连续出卖资产的情况下,销售资产的所得或亏损;核心领导人的人寿保险支出;由于罢工或胶或延期而导致的关键原料供应不上的损失;企业兼并收购所产生的费用或冲销等等。评估师要分析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在以后的评估预测中考虑他们是否可能出现或不出现。
比如说,历史数据的亏损就多半是非正常的项目。对于大部分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都可能出现历史数据是负盈利的问题。此时评估师可以采用盈利正常化、预测收入与利润率以及降低财务杠杆等几种办法来处理。处理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对被评估公司的具体分析。
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弄清楚企业是为什麽亏损的。下面将处理办法简述如下:
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麽,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如何来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且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历史的平均盈利水平可以作为正常化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如果待估公司的亏损是由于长期的经营问题而不是全行业的问题,那末我们就采用预测收入(收入不可能为负数)然后把经营利润率调节到可持续的水平,并与收入的增长率一致。这样的修正方案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结果。至于调节的幅度取决于行业的利润率在这段时期是否有所变化,如有,则调到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为佳
如果亏损是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过多的债务或是公司因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利时期:如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借贷来进行投资。即使在这些初期投资付出以后,公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财务费用很高,甚至高过营业的收入。此时,公司的亏损不能归结于利润率太低或资本回报率太少,而是由于公司负债太重。评估这类公司时,我们应调节其财务杠杆比率。首先就是要确定公司的最佳负债水平,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资本成本分析来做到,或是看一看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后可以调节到行业的平均水平。至于如何调节,根据情况也可以有许多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来的现金用于支付债务,不过这个方法会对公司的未来增长有影响。另一个方法就是预测公司的收入增长来推动公司价值上升,而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下来了。最后一种选择就是出让股权收回借贷。这种方法对亏损公司似乎没有什麽吸引力,可能只是那些已被超重债务压至风雨飘摇状况的准破产公司的唯一选择。
(七)其他
其他需要分析和调整的项目还包括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以前的损益结算、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以及或有资产与负债等等。在此不作一一分析。
第四篇:企业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着重于全面、系统地讲述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书中阐述财务报表分析、本量利分析、杠杆分析、资本分析和EVA分析,涵盖了财务分析学科的各个重要领域,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财务分析站在财务与会计学的高端,拥有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企业财务分析》讲授的分析方法用于企业内部基于真实的财务数据制作财务分析报告,这是读者首先应当明了的。财务学理论的著作文献汗牛充栋,在这浩繁的理论中,作者倾力搭建一道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更紧密联系的桥梁,力图使之能够让读者在实践中轻车熟路地应用。《企业财务分析》的价值,取决于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少领悟、启迪。现代企业经营是围绕着企业价值增值——股东财富增值这一理财目标展开的,通过企业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及物资资源的高效配置及其盈利性的制造、服务、市场交易活动,以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而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财务分析则是财务决策的基础,只有在透彻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财务管理的最优决策,财务分析便显得尤其重要。财务分析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吸收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是财务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有机结
第五篇: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话题是眼下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所探讨热点。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型企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文章从当前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通过梳理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特点,从业绩管理、财务核算、财务控制、财务分配的角度明确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一、引言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中小型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研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效用。从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上来看,还存在有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务决策性不高、负债规模性严重、风险预警体系健全等问题。故而本文就当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为题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
(一)财务管理多样化
当前,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内企业加快了战略升级的速度,此种战略升级以准确定位企业战略核心为主导,在这其中也涵盖了财务管理多样化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小型企业参与多元产业竞争的激烈性,同时打破了其利润垄断的市场局面,另外,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分散相当的经营风险。据此也加快了中小型企业愈加靠近“股份制企业”,其财务管理模式日趋发展成并购重建及投资融资的模式。
(二)对接市场紧密化
从总的来讲,以往中小型企业处在自我发展的态势之中,且还具有封闭性。现下,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企业开放力度加大、财务管理透明性加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一是,一批中小型企业的主要业务开始实现了境外化经营,国内中小企业上市速度整体加快;二是,除了一些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国内中小企业也进行直接负债融资,即便是不上市的企业,也发行企业相关及融资票券等,这是由于在资本化市场下中小型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得以提高,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关联性交易、市场竞争、负债融资、信息管理等行为都会受到资本市场影响,所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与市场紧密对接。
(三)利益掌控全局化
现阶段,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为自主化,且是以营利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主体,但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落实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小型企业此类多重属性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发展成为新型化市场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实体性企业,其主要目标在于维护企业利润最大化,但同时其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经济型实体,较之于其他的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还需要注重利益发展的全局性,与社会协调发展、繁荣共进。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
(一)业绩评估模式创新
现阶段,我国已经把经济稳步增长界定成,协调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估模式,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全面价值管理的主导要素。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评估模式本质上来讲,就是从多角度去诠释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导向:首先,经济增加值是在资本成本理念下确立的。经济增加值是扣除全部资本成本之后所剩的利润净值,企业的利润净值需要超过资本成本才可以带来一定的企业利润;其次,经济增加值可以转换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避免重复性投资的弊端,建构出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价值;再次,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业绩评估,还需要以主营业务为业绩评估的立足点;第四,在评价中小型企业的绩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企业牢守战略主业的能力;二是,企业管理财务结构的能力。
(二)财务预算模式创新
全方位预算的财务预算模式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对后期的生产运营活动实施整体性的策划,并把预期目标与现实情形进行比照,严格管控实施进程,及时管理生产运营活动。其即是一种财务管控机理,也是一个企业资源配置状况的反射器。在企业财务核算系统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双向化互动沟通交流。就中小型企业来说,因为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独特性,所以其需要同时注重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的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预算过程中的摩擦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核算能力。全方位预算模式可以借助于预算编制,来实现中小企业内部间的互动性,帮助子企业理解和认可其财务核算决策与整体发展目标。
(三)风险预警模式创新
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持续化经营,其经营环境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运转范围之中,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离不开平衡化企业风险预警模式的创新,进而才能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财务结构的管理就是确保企业财务结构一直居于安全范围之中,降低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从内在上来讲,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凭借科学的价格连续不断的获取资金流,进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工作。
(四)财务分配模式创新
本文就对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特点,把财务附加值指标要素融入到中小型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之中,一方面是能够站在利益相关者角度上来评定企业的财务绩效,此外还需要协调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财务核算原理的角度上提出了财务分配理论,基于价值创造的角度上准确量化企业新增型价值利益,接着从价值分配的维度上将企业的各类利润与耗损进行系统化安排。基于此,从利润创造的维度上来讲,财务增加值是企业现期的营业收入额扣除全部外购资本所余下的净利润,是所有要素资本共同作用下建构的新增化价值总值;从价值分配的理论上来说,财务增加值能够界定成企业各类生产资本获取补偿收益具体来源,所以说可以从财务增加值的角度来创新中小型企业财务分配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晓辉.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简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23:158.[2]金婧.基于风险防范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2016,08:75-76.[3]庄严.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企业导报,2016,18:33.[4]吕诚伦.浅析国有混合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5,2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