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毛不拔文言文道理
他虽然很富有,但却一毛不拔,从不参加公益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毛不拔文言文道理,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孟子·尽心上》。
意思: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战国时期的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而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相反,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这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 读书笔记
杨朱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
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
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一毛不拔造句
1、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2、按说铁公鸡,应该是万事一毛不拔才对,我们家的言同学显然还不太够格,一毛不拔是对自己,对朋友是典型到处洒礼物的圣诞老人。
3、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4、看他整天攥着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5、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6、我问这位新来的人可否用一下他的梳子,可是他却一言不发。这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
7、面对处世和交友?智者急人之难,愚人一毛不拔;智者努力改变自己,愚人努力改变别人;智者肯为别人着想,愚人只替自己打算。
8、一个人要真是一毛不拔,有谁会喜欢他?
9、一毛不拔阴险冷血过桥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谓坏事做尽。
10、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一毛不拔,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
11、他很吝啬。她老板是个一毛不拔的人。她出手从不大方。
12、即使是世界上最贪婪最一毛不拔的守钱奴,处在我现在的地位,也会把贪得无厌的毛病治好,因为我现在太富有了,简直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13、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第二篇:一毛不拔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对于文言文,大家要多多加以练习翻译。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一毛不拔文言文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毛不拔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注释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胜:能忍受
苏轼《南方多没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注释
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
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
夫:发语词。
得:掌握。
道:道理,规律,技巧。
虽:即使。
求:寻找。
所以:……的原因。
没人:能潜水的人。
居:动词,生活。
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苟:随便,轻松。
畏:害怕。
以:用。
第三篇: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
文言文中都包含了一些道理,给人以启示。以下是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欢迎阅读。
农妇与鹜原文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全文翻译
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不经意间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呻吟声,认真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应该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似乎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这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
注释
1.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
2.于河边拾薪 薪:柴火;
3.熟视之 熟视:仔细看;
4.妇就之 就:靠近;
5.妇奉之归 奉:通“捧”,捧着;
6.治之旬日 旬日:十天左右,古代一旬为十天。.频频颔之 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8.妇不忍市之 市:卖;
9.得雏成群 雏: 雏(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
10.鹜:(wù)野鸭子。
11.盖:原来是
12.治:治疗。
13.临去:即将离开,临走
14.疑其受创也 创:伤口.15.熟:仔细。
16.乃:是。
17.于:在。
18.其:它的。
19.疑:猜疑。
20.临:到了......的时候。
21.月余:一个多月后。
22.创:受伤。
23.奉:通“捧”,捧着。
24.旬日:十天。
25.市:卖。
26.盖:大概。
27.鹜:鸭子。
28.以前日:用千来计算,即数千。
29.纵:放走。
30.比:等到。
道理
1.有付出就有回报!
2.只要我们有善心,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心中有爱,快乐无处不在!
3.人为善终有善报,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4.要有博爱的心去看待事物,不要去追求回报。
第四篇:赵襄主学御文言文道理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赵襄主学御文言文道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道理:
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襄主学御翻译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阅读答案: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五篇:庸医治驼文言文的道理范文
一个故事,会有他的到了,这个是时候,大家看看下面的庸医治驼文言文的道理哦!
庸医治驼文言文的道理
1、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对事物的本质负责任。
2、遇事要多分析,不能盲从。
一、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寓言中的庸医扬言他专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
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每个单位在年初时都会提一些目标,向员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许多单位都会说要改善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这本是个很好的愿望,也是受员工欢迎的愿望。但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那就成“庸医”了。这种例子不是少数。
如有的单位通过乱收费来增收,有的通过非法手段来增收。今天报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个私营业主向纪委缴40万元买一块纪委颁发的保护牌,不买的话就通过种种手段刁难,甚至把业主。这样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样不但没有为员工谋好利益,反而损害了员工的利益。
二、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
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现象,如员工上班不遵守纪律、工作积极性不高、违犯操作规程等等。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或有关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实施的后果,避免因为治理了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操作走样,或是因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须及时纠正,以免酿成恶果。假如寓言中的医生听到病人呼救时,能及时停下来,病人就不至于丧命了。
庸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