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早》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早》教学设计》。

第一篇:《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就是一个个例子,教会我们写作。我从上学期开始也尝试着进行“跟着课文学写作”的研究,文本在写作上的重点是课文第三小节的方位描写,这个实用的技术值得我们好好的教给学生,但我不建议在亲近文本的时候做这件事情,最好是作为课后的练笔。

设计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绍房间的陈设。

3.凭借具体的语文材料,理解课文写梅花的用意,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重难点:

认真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绍房间的陈设。

教具准备:

课件

设计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早》。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指名说。(课文通过作者一行人访问三味书屋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梅花想到了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分开显示两个问题。问题1: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2:借梅花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这就是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两个最大特色。那,文章是怎样把三味书屋的陈设向我们介绍得清清楚楚的呢?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学文

1.学习“陈设”

出示学习要求:

找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

2、对照文中插图,边读边想书屋中的陈设分别在哪里,图上有的陈设就做上记号。(教师口述引导:如鲁迅的书桌在哪里呢?你找到了就在上面写一个“鲁”字。)

3、连起来读一读,在脑中想一想,你脑中是否对三味书屋的布局有了清晰的印象,能不看图说出来就更好了。

要求都明确了吧?同学自己去读去思考吧!

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时相机指导标出东南西北的方位,指导鲁迅书桌的具体位置。

全班交流:

巡视到一个标出鲁迅书桌的学生那,举起他的书,说:他在这个方位标了一个“西”字,我一看他的书就知道他读懂了。对不对啊?你们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书屋朝西。师:你非常会读书。我们来看。师画简笔画。

看着这幅图,你们的西在这儿,那,这儿指——东边,这儿是——北边,这儿是——南边。师相机标出“西东北南”。

(1)解决问题1、2刚才我们划了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呢?交流。

生:南墙。师:南墙在哪儿?师在板书上写“南墙”。师:那东面正中在哪儿呢?写“东面正中”。这里对不对?画前面也是一个方位。那东北角在哪儿呢?板书“东北角”。

那三味书屋的南墙上有什么呢?(圆洞门)师画:圆洞门。正东面有什么呢?师画一幅画。画前面有什么?师画书桌,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师用手指简笔画。那东北角上——就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师画书桌,写“鲁”字。

(2)解决问题

3你发现作者按方位顺序这样介绍了三味书屋,让我们一下子对三味书屋有了清晰的印象。试着看着这幅图,回想回想三味书屋的布局。同学们,你们轻声地说一说吧!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指说。教师提醒:三味书屋朝……,教师帮助拎出方位词。

评:多么清晰啊,你想学学这样的写作方法吗?我们来试试。

(3)仿写练习

出示仿写片段。

五(2)班教室东墙南边和北边各开了一扇窗。北墙正中(黑板),的前面(讲台),下。我的座位。

4.学习“早”

作者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这个特点我们已经学会了。我们来看这篇课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借助梅花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再度出示两个特点。隐藏第一个特点,突出第二个特点。

出示小册19页的第三题:画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吧!你喜欢梅花吗?喜欢它什么?

学生自读——指读:你画的是哪里?坐下,很美。

生读到“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句时问:你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吗?指说。师:你们可能没听懂,让老师来解释给你们听吧。古人认为花是按节气来开的,开得最早的是梅花。难怪有这么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谓红梅报春嘛!

那你喜欢梅花吗?喜欢它什么?交流。

预设:(1)一阵一阵的清香,师:你喜欢它的香味。板书:香味。

(2)像琥珀、玉石,师:你喜欢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3)白里透黄,黄里透绿,师:你喜欢它的颜色,这也算是梅花的外形。

(4)冰清玉洁的韵致,师:你喜欢它冰清玉洁是因为梅花在所有的花中是开得最早的吧!板书:早。

那鲁迅喜欢它什么呢?(早,开得早)从哪里看出来?读读课文的6、7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呢?生自读——简单交流

预设:

a:鲁迅严格要求自己

师:他严格要求自己什么?(时时早、事事早)

b:对这件事,同学们还有不同的体会吗?(鲁迅迟到原本是有理由的,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可是他却没有说,没有以此为借口,而是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c:如果在交流时学生提到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教师就相机改板书,擦去“香味、外形”。将黑板上的“早”字改成艺术字体“早”(梅花骨朵形状)。师:这就是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字,这也是鲁迅刻在他心里头的 “早”字。

5.学习第8自然段。

引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是啊,的确要早。我们也要学习鲁迅——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做最早的那一个。

三、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是一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行人访问三味书屋,可是作者却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梅花,你现在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打开小册至13页完成第4题吧!(写梅花是为了借梅花赞扬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这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写小册这一块面机动。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与其说介绍的是三味书屋,不如说是向我们介绍的鲁迅。关于鲁迅我们知道多少呢?出示作家卡片,指读。

作家卡片内容:

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他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这两本书是合订本。

读作家卡片本块面处理机动,如时间来不及了,这样说:同学们课后去读读作家卡片,建议同学们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

五、完成作业

第二篇:【早】教学设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早》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和当年书塾里学习的情景。然后介绍了腊梅花,引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勤奋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共 6 页 第 1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五、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七、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鲁迅与三味书屋的图片。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

共 6 页 第 2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我们来看一下图片。(播放“鲁迅的图片”)2.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早”字为题吗?(师介绍:因为鲁迅有一次迟到,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回到作为就在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用早字命题,给人以警策,印象深刻。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来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早》(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动画图片导入新课,易于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也易于调动学生迫切的想了解鲁迅与三味书屋的愿望,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导说游“书屋”师: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三味书屋,大家想进去看看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鲁迅与三味书屋充满好奇,从而对这篇课文充满兴趣。旨在让学生充分的云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部分

共 6 页 第 3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1.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写梅花与三味书屋陈设的地方。2.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3.汇报学习成果。

(1)师: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方位)介绍了哪些陈设?(板书: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2)作者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3)师:画出第五自然段描写梅花的句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蜡梅花的4个特点。(展示梅花图片欣赏。多、美、香、开得早是梅花的4个特点。)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讨论结束,发表意见。(教师指导)

(5)介绍承上启下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脑,而且还能与他人互相交流。]

(四)学习结尾部分

1.鲁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大家想说些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2.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

3.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仅仅是梅花吗?

4.听课文录音,感受“早”的深意。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疲倦,提高

共 6 页 第 4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教学实效。同时,在课文学习一段之后,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美感。]

(五)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学到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语气词;学会了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2.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时时早,事事早精神,珍惜时间,要做“东风第一枝”的梅花。)

师总结:是啊,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凡事都要时时早,时时早,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最后,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朗读一次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课堂做必要的小结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梳理,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从认知训练到情感培养,这是语文教学中必然要实现的目标。]

十、作业布置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品读课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3.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活房间。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又一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尊重,旨在让学生学会表达,并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共 6 页 第 5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十一、板书设计

3.早

梅花

早 鲁迅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15页

共 6 页 第 6 页

第三篇:早教学设计

《早》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二、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屏示:鲁迅图像、课文描写顺序)

三、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读后评价。(4)赛读。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3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

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1)、“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

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2、)

“鲁迅听了没说什么……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

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第四篇:《早》教学设计

第四课 早

文本细读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参观“三味书屋”的经过及引发的感想。但文章又决非仅向读者介绍“三味书屋”这一游览去处,其极力渗透的是对鲁迅先生高尚品格的褒扬与赞叹,以“早”字为题便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佐证。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不光是—位文学巨匠,其身上还蕴藏着深邃的精神内涵,彰显着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作者吴伯箫恬淡的文字把一间朴素的书塾、一段熟知的佳话、一种伟大的精神轻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足以激起他们去认识这位伟人的欲望。

景中有“神”

文章虽以写景为实,但景中有“人”,景中有“神”。喻此物而言他,在朦胧中力透神韵,作者可谓匠心独运。循着游览的行踪,未见“三味书屋”之全貌,却已由“一阵清香”埋下写梅花伏笔,之后又用了不少笔墨渲染梅花,虽是所见所闻的如实描写,但却是作者的“醉翁之意”。梅是二十四花之首,岁值小寒,已傲雪开放,这不正是鲁迅“早”字精神的写照吗?以“梅”喻“早”,以物喻人,这才是作者的深刻用意。此外,梅花的“清香纯净疏淡”,梅花的“花瓣润泽透明”,梅花的“韵致冰清玉洁”,也是对鲁迅高贵品格的赞誉。文后的作家卡片上这样介绍:“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是啊,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用文学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唤醒愚钝国民的觉醒,用呐喊来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他果断地站进了无产阶级的队伍,成为左翼文学的英勇旗手。在他死后的棺木上盖着的“民族魂”三个大字,便是人们对他的深深爱戴,是他的形象在人民心中的高位定格。是啊,“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淡泊而高雅,坚强而孤傲,其高尚的情操和精神,仅冠以几个“家”的名号是涵概不了的。

文章还巧妙地援引了鲁迅刻“早”字的一段故事,叙述虽平实简短,却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可见,面对困窘的家庭,年幼的鲁迅已经用稚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肩扛重负的他非但没有废辍学业,反而用功刻苦,很少迟到。那天早晨的偶尔迟到,其背后也一定有足以令人同情和谅解的缘由,但面对先生的严厉批评,鲁迅却没有一句自我开脱的辩解,只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此时的鲁迅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刻在书桌上的“早”字虽是“轻轻”的,但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虽是“小小的”,但却充满了他的整个人生。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这样做。鲁迅就做到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确如此,纵观鲁迅一生,他时时刻刻都在以“早”字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是他较早发现国民的愚弱,从而“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来唤醒民众的觉醒;是他以一篇《狂人日记》掀起了白话小说的开篇;是他较早地以犀利的杂文作投枪和匕首,在思想战线上不懈地战斗„„勤奋与执著成就了鲁迅的一生,使他短暂的生命留下了光辉的历程,为中国文学史树起了一面永不倒伏的旗帜。

景中有“情”

课文开篇写到:“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是什么吸引作者一行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来游览这样一处景点呢?是三味书屋别致的美景吗?不,三味书屋只不过是一间平常的古代私塾,倘若不是因为鲁迅,这个园子也许已经剩不了几片破碎的瓦砾了。作者的专程造访自然也是因为鲁迅,他们是虔诚地带着一颗景仰和倾慕之心走进这所园子的。园中的景致虽不能悦目,但足以赏心了。在这里睹物思人,作者仿佛看到了这位文学大师的身影。看到年少的鲁迅在“读书、习字、对课、描绣像”。面对书桌上的“早”字,想起了鲁迅当年迟到时的情景。“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作者身在三味书屋,思绪却徜徉在百年之前,没有听到导游流利的介绍,也没有和同伴高声谈论。如果不偏爱文学,不深爱鲁迅,是不会迥别于一般的参观者而达到这样的境界的。

“早哇!”一个发自内心的深情感叹,绝不仅是在赞叹梅花,而是触景生情,由梅花想到了鲁迅,想到了鲁迅勤奋的一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更是作者对这位伟人中肯的评价,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去体察他原始的创作心态,就会感觉到这简短的评价里却饱含着一种赞赏,一种向往,一种浓浓的情思。

此外,作者情感细腻,但并不张扬,他没有振臂高喊出向鲁迅学习的口号,但文章末尾的感叹却是饱含深情而又意味深长的。“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此语自然可以警醒读者,但作者又何尝不是在勉励自己呢?他要以鲁迅为镜,以鲁迅的精神鞭策自己,这便是作者的真正心境和由衷之情。

景中有“法”

我们认识吴伯箫,多是从中学时的两篇课文《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开始的,后来再读他的散文集《北极星》《忘年》等,就能感知到这位作家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质朴、味厚”是批评家们对他文章的高度赞誉。《早》这则游记虽然篇幅短小,却足以管窥其大家风范,作为五年级学生参悟语言表达的范本,是再实用不过了。

1.以题聚“神”。

散文因形散而求神聚,以“早”字为题,便是聚神之纲,三味书屋及后园尚有许多景致,作者在文字中只写到梅花和书屋陈设,且穿插一段故事,无不是围绕“早”字而选材和生发的,直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2.移步见景。

游记追求把所见之景见诸文字,使读者也似有所见。作者虽为散文大家,但仍循章守法,严格按照游览顺序进行朴素的描写,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使读者似与之同游,身临其境。尤其是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更值得学生模仿和借鉴。由外及里,由中间到四周,最后由面到点,将目光聚焦在鲁迅的桌子上。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目光的游离,描写自然而有序。

3.联想穿插。

常见的游记多以铺陈的文字展现目睹之景,耳闻之声。而《早》这篇短文中作者不光记述了游览的行踪,而且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不吝笔墨地展现了思维和意识的流动。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赏景不光用耳、鼻、眼,更要用心。正是这些游走于现实之外的联想之笔使文章更加有声有色,顿添几分生气。由书屋想到“子曰、诗云、咿咿呀呀”的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想到其当年读书学习的身影,看见三味书屋的空无一人,耳旁似乎又响起了书塾先生的叫喊。作者的联想使得原本寂寥的书屋仿佛有了生气,跳动的思维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那些人和事仿佛又鲜活如新,历历在目。静物刹那间灵动起来,文章也就有了深度,意境顿觉旷远。

4.语言清丽。

评论家这样评论吴伯箫的语言:“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词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像一位身穿土布衣裤、家做布鞋的村姑,她脸上没有脂粉,但那种自然的美,那种天然的健康,比艳丽的浓妆不知要胜过多少倍。”的确如此,《早》一文,语言朴素至极,既无蓄意雕琢,且文字简洁明快,不多一字。如“深冬,酿雪的天气”,只七个字便交待了时令天气。对书屋的描绘虽工笔细致,但语言仍是毫无冗余。这种炉火纯青的语言表达功夫,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品评和模仿。

总之,《早》这篇游记虽短小,却旗帜鲜明地在倡导一种精神,在流露作者的一种深情,在彰显着语言的魅力。面对这样的教材,教者能否深读,学生又该读到些什么?如何取舍,如何引领,是着实要下一番功夫的。

细读心语

要使文本醒来,就要把捉文本中最传情的文字,找到三味书屋、梅花和鲁迅之间的“交汇点”,在这些“触点”“接口”上下功夫,在“连接”“沟通”“激活”上下功夫,经营尽可能多的语言机会、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语言的活性”本能地得到滋养,得到培植,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学生思维的活性、心灵的活性、言语创造的活性。

教学设计

一、参观书屋

1.深冬,在这酿雪的天气,我们跟随吴伯箫先生来到绍兴,过一道石桥踏进黑油竹门,来到三味书屋,游览这样一处景点。看着书上的图,看看三味书屋里有什么?

2.生看图后交流,教师随机按学生的发言顺序板书:

八仙桌 椅子 匾牌 一幅画 先生的座位 学生书桌 鲁迅书桌

3.设问:假如现在你要把三味书屋介绍给别人,按照黑板上的顺序介绍,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很乱,没顺序)

4.指导:介绍一个处所的摆设或陈设首先要有条理,有顺序,有重点,要让别人听明白室内都有哪些东西,分别摆在什么地方的,哪样陈设特别能引起你的注意(文中重点写的部分),读读课文后试试看,你能做到吗?

生自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同桌同学互相演示一下。

5.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重点介绍了鲁迅的书桌及因此而引起的联想)

②教师引读:书屋朝西„„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6.过渡: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作者闻到的和想到的)

二、欣赏梅花

1.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

2.赏读:

师:根据同学们所画的句子可以看出课文有两处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同时思考这两处可以调换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片断一:

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

片断二: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3.交流:

①品味作者的表达智慧。(学生抓住“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像琥珀、冰清玉洁”等关键词句品味。)

②思考两处写梅花的句子可不可以调换,揣摩课文表达顺序:第一处由花香引出书香,第二处由梅花引出“早”的故事,不可调换。

三、将书屋、梅花和鲁迅“早”的故事协同起来

1.同学们,吴伯箫此次游览三味书屋的最大感受都集中在一个字,那就是“早”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哪几段写了“早”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说鲁迅“早”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话题: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读到这可能会有一种感觉,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学生交流话题: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

4.同学们,“早”字是鲁迅学习的精神所在,一个小小的“早”字,代表的是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生的奋斗目标。

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讨论话题:这句话的文字背后好像话中有话,吴伯箫先生好像在表达着什么?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会读书的人就能感悟到其中的弦外之音,你能吗?试试看,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交流:

(l)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2)吴伯箫先生好像在表达着什么?暗示着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3)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大家自由谈)

5.小结: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四、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课题?(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为什么以“早”为题目呢?

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作业(任选一题作答)

1.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

2.你能从梅花、荷花、粉笔、小草等事物中选择一个描写来赞美一个人吗?

第五篇:早教学设计

《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会分段概括段意。【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读读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寿镜吾

笔墨纸砚

哪里

默默

花瓣

冰清玉洁

注意加粗的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再写一遍。

()()

()

()

()

(2.合作学习

(1)小组长领读上面词语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主学习(1)所画的词语。3.展示(读课文、理解了文中哪些词语)活动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种“早”?课文用哪些自然节来写“早”的?(2)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自主学习(1)(2),并写到小黑板上。

(2)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大意,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推选一人汇报 3.展示 4.完善

活动三:学习第一段,理解作者的心情。1.自主学习

轻读第1节,想想“深冬”“酿雪”的含义。2.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从这两个词中,我读出了作者()。3.展示

汇报交流上述两个问题。4完善(朗读)【检测反馈】 抄写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笔墨纸砚

冰清玉洁

寿镜吾

哪里

三味书屋

润泽透明

默默

花瓣

珍惜时间

珍惜春天)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2.收集鲁迅的名言。

下载《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早教学设计

    早教学设计 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

    《早》教学设计(五篇)

    《早》教学设计 3 《早》第一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会分段概括段意。 【学习重点】......

    4《早》教学设计

    4《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

    《你早》教学设计

    你早(儿歌)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现代小学语文》第一册儿歌单元的第5课。这首儿歌内容浅显,情趣盎然,孩子们比较喜欢。 天亮了,世间万物苏醒了,互道:“你早!”课文中的“石头对蚂蚁......

    《早》教学设计(合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

    4.早教学设计

    4.早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

    《早》教学设计之二

    《早》教学设计 辛兴小学 王金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