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

第一篇: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

关键词:改革 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软件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行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增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增加数学建模和数学软件内容等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相比,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现行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知识,轻思想;重理论,轻应用。一般教材基本上是概念、定理、证明、例题四部曲,而对概念产生的背景,定理的科学意义,定理证明的思想讲得较少,例题也几乎千篇一律,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没有很好地反映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脱离实际。对于非数学类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不能脱离这一基本目的。传统教育往往把数学当成一种纯粹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等数学教材改革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认为,今后高等数学教材改革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写教材

虽然现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材也表明是供某一特定专业使用的,但在编写过程中其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该专业的特点,大都雷同,不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引入导数的概念的时候,讲到的实际背景大都是讲曲线的斜率如何求,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如何求,等等。而没有从所要面向专业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当的背景。讲到应用也大致如此。不同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内容应有所不同,以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要处理好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关系。在概念的引入、例题以及课后练习题等方面充分体现

专业特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对自己专业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到高等数学不是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同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专业的教师不可能对其他所有的专业都熟悉,所以今后在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过[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程中,数学工作者应和相应专业的专家一道,共同努力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适应本专业的高质量教材。这方面可做的工作很多,路还很长。

二、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对于非数学类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进行纯数学理论研究,而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事实上,随着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渗透,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飞速发展,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建模不仅在一般工程技术、高新技术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而且随着数学向诸如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非物理领域的渗透,产生了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等等交叉学科。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

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四项学科竞赛之一,目前这项竞赛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但是能有机会参加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应当适当地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今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在高等数学教材中适当介绍数学实验的内容

在计算机基本普及的今天,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常见数学软件的使用,应当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数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呈现以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主动地探索数学、应用数学,为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开辟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曹广福,叶瑞芬.谈谈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改革[J].大学数学,2008,24(1):1-3.[2]胡清林.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J].高等数学研究,2006,9(4):40-42.[3]郭东星,刘庆欧.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1):37-39.

第二篇: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论文

摘 要: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汉语言给学生以感染;要以教材为依托,发动学生多复述、多辩论、多造句、多讲故事,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多写,增强语言信息储备能力。

关键词:说话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 储备知识能量

学习语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从交际来看,说话显得尤为重要。说话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见,会不会说话的确很重要。

下面从三个方面着手,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

一、从教师着手,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是汉语言的传授者,想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自己首先得学好汉语言。

1.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只有普通话才能表现汉语的美。说者,要做到将语言文字的那种时而奔放、时而委婉、时而含蓄深沉、时而活泼明快的极富神韵的美表达出来,学生自然会沉醉其中,从而达到感染的目的。

2.熟练、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绝不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虽不能要求字字珠玑、扣人心弦,但也应该尽量做到生动、形象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惊羡不已的情况下竭力效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在授课时无法做到语言通顺、流畅,而是“这个”、“那么”之类的词语层出不穷,不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

二、从教材着手,训练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根据课本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说话训练的内容,变“教师教”为“学生说”。

1.复述。例如,我给学生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就是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课外在小黑板上设计好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课文边观察黑板上的平面图,初步受到感染,再让学生读,熟悉文章内容,最后由学生来当故宫博物馆的解说员。

2.辩论。如学习《心声》一文时,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有的同学认为他是为了寻求感情上的渲泄。

在这个时候,教者欣然地抓住契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这时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有针对性才可能抓住要点去击中要害,觉得饶有趣味,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情,取得了提高说话能力的成效。

3.造句。想到了雅词应该会运用,学到了佳句、美段应该会模仿。这里所说的造句,就是古代人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直接的阐释,是学生从运用知识发展到培养能力很关键的一步。教师此时要注重学生随机应变、即兴造句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做法说起,让学生用关键词语造句。或随便给几个词,让他们假设一种情境,把他们组织成一段话;或让他们模仿别人的文章说对称式的句子、说三列式的句子、说排比段……总之,只要是课文中有特点的地方,都应该让学生学着说,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4.讲故事。这是一个由收集到整理,最后口述出来的过程,它很适合那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又特强的文章。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遇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三、从学生着手,储备能量

1.多读。多读胸中才有本,培养说话能力就是要靠阅读。我们每上一节课,每学一篇文章,都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读的时间,读才是解决语文问题的根本。老师提问,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回答;雅词、佳句,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理解,才可能灵活记忆。除了读教材,还要以美文来助读。助读,既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自然会使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有话可说。

2.多记。比如,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了《春》、《济南的冬天》、《桃花源记》等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其中有很多的妙言佳句。教师在教读这类课文时,应加强学生对它们的品析、欣赏、记忆,让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他们面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即兴描绘,提高说话的质量。

3.多写。学生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才能使大脑这部机器越转越灵活、越转越会说。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做摘抄笔记、每天坚持写日记,其要求是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话、两句话即可,天天坚持,天长日久笔下自然生花。

4.多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只要认为值得一说,学生有话可说,我们都应该让他们说。如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要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然而,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断探索,就一定会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胡燕《应重视中学语文课的听说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

3.吕永红莫洪湛卓尚栋《口语教学训练六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9期。

第三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三面入手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三面入手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标准,以及我阅读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篇文章。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原本活跃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如根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的内涵,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最后在课上同学们按计划大胆地发言,开展活动。如从各种广告中,搜集整理有益的广告语文表达作用,分析其妙处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从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兴趣盎然地走进口语交际情境。

二、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熟练地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本身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的基础上,描绘一下你眼中春天的美好景色。要求必须恰当运用几种修辞方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学生可以依照课文的结构方式,描绘春草、春风、春花、春雨及人的活动。

三、丰富口语交际素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必须拓宽学生实践的途径,丰富口语交际的素材。一是有计划地上好口语交际课,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二是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课前十分钟的故事会,演讲、诗歌朗诵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参观名胜古迹、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等。

第四篇: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教学论文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作者:唐蓉娜 电话:***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学校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拼音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用汉语拼音写日记。根据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观察能力差、认识问题单纯幼稚、语言不够丰富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做,但对身边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观察,怎么去写。为了让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条理地写成一段话,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日记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知道学生由说到写。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从别人那儿听到了什么,从电视和广播中都看到听到了什么。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是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一次,音节扫读测试后,我让学生讨论学会音节的感想,有的说:“我会读音节,感到很高兴。”有的说:“妈妈看到我能读故事了,很高兴,表扬了我,我也很高兴。”“我能看书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看更多更多的书。”……看到孩子们情绪高昂,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不把这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喜滋滋地写起来。从这以后,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先看再写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没见过的东西总要摸一摸、问一问;来到大街上也是东瞧瞧,西看看。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带领学生们来到操场上找春天。通过观察,学生孩子们发现:天气暖洋洋的,已长出嫩叶的杨树就像一把绿绒绒的大伞;迎春花开了,红得耀眼;路边的小草也绿得发亮。春天真美啊!教师的有意指导,学生的细心观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更多的还是收获。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我从讲桌下拿出一个瓶子,学生马上叫起来:“蝌蚪!”“对,今天老师请来这些小蝌蚪和你们交朋友,好吗?”“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对蝌蚪一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一步步地引导,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蝌蚪的颜色、形状、生活习性等。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已能下笔写出一篇生动的观察日记了。

通过指导和练习,学生学会了写景写小动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鸡、急速飞翔的燕子、淅淅沥沥的小雨、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写的事物。

3、先做后写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我常常带他们玩耍,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在开展“拔河”、“庆元旦”等活动中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同学写日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记的写法。

二、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感情朗读自己的日记。杨梦婷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梦婷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梦婷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

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还通过自批自改、小组评议、日记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了讲评的目的。

第五篇:从简单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从简单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 例 尺 的 意 义” 教 学 反 思

林碧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在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比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我们熟悉的教室,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把教室的8米画成了8厘米,6米画成了6厘米,另一种是8米画成了4厘米,6米画成了3厘米。然后进行了对比,说出了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无论怎么画,我们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二、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安排学生自学教材53页和54页上面的内容,自学后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在重点处加以点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知道了怎样求比例尺,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通过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好。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下载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

    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确保学生作业质量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我们发现......

    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开拓作文材路(共5则)

    从培养学生 能力入手开拓作文材路单位:安阳市永安东街小学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开拓作文材路安阳市永安东街小学摘要: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

    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做好入学教育(共5则)

    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做好入学教育 --------高2015届一班入学教育材料 怎样度过紧张而又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呢?入学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针对当前学生特点,应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

    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薄弱原因分析,数学课重新定位,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 应......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越来越多。学生不仅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将这些......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

    强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论文

    现代科技日益变化,进入新时代以后,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到教育过程当中,多媒体慢慢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时期下对教育起关键作用的是现代信息网......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代的知识、理论、规律都是人们从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得出来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