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纯情最是少年时的美文摘抄
我不能不承认,不管我多么真心地留恋,多么认真地一读再读。少年青春还是像一本太薄太薄的书,早已被仓促地翻了过去。
当蹬过了道道江河,越过了重重山粱,走过了波浪起伏的长长·心路。万里山川被留在身后,终于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景色。这些景色有灿烂的、有多彩的、有动人的、有迷幻的,却不都是美丽的。
合上那本青春小书的时候,困惑很多,不知道该怎样问大人,故只能常常问自己,人生是由许多种色彩组成的吗?一定都要看到吗?都要遇到吗?当真正经历过了,慢慢地明白,人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虽然可以躲避,也有歧路可走,但那却是个倒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残缺的。
真惭愧,过了知天命之年,却仍不知什么是“天命”,甚至好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好在有个健全的大脑,思考也始终没有停止。
绵绵而漫漫的思想中,总有一块“绿地”。偶然到了那里,就会觉得身心踏实安全。甚至有一种心灵归宿之感。你看。弥漫的雾色褪去之后,出现一个斜背发白的军挎的孩子,眼睛是那样地纯洁明亮,走路也不左顾右盼;一会儿。又多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嬉笑打闹,尽管有时荒唐,却互不设防。他们清澈明净的眼底仿佛在说,这是无猜的年华、纯情的时代,我们的本性纯真而善良。
这样愉快地回首,有时会令我感叹不已。一时的幸福原来是如此简单。尽在个人的体验之中。
纯情最是少年时。当有一天回到成长的地方,就像岁月长河里的水手,经历了风风雨雨,转回了熟悉的河流,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停靠在温暖的港湾。看到分刺了三十多年的儿时伙伴、少年同窗,感慨岁月的刀刻斧凿,让许多人改变了曾经俊朗秀丽的容颜,甚至过家家做过“夫妻”的人,迎面而采却不能很快辨认。那一刻,就连古人创造出的无数形容人生苦短、时光飞逝的语句,都显得苍白无力了。青春少年,那真是个值得流连忘返的年代。翠绿的春天、金黄的秋景,都是人间的美景,但红红的枫叶怎样镶拼,也无法再恢复成春天的绿野。过去的美好,只能深深地保留在记忆里了。
人间自有真情在。虽然人“成熟”了,但却失去了纯真。不得不承认,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人被世故了,也意味着青春逝去,甚至比生理上的青春凋谢得更加无情。但是,看看那些发小、同窗的眼神里,真情的光芒不是没有熄灭吗?谁都怀念纯真,又都在追求“深沉”。但浮躁的社会里难有真正的深沉,长大了还能纯真到十分。也许才是真正的深沉。看看现实生活中。何尝没有真情的光芒呢!真情是神圣的,属于最高类型的情感,与物质完全不同。
当今什么人最富有?拥有了真情才是真正的富有。但真情永远不是轻而易举能得到的!想要享有真情,需要心底的阳光、不倦地寻找、认真地思考和精心地呵护……
第二篇:恰逢少年时演讲稿
恰逢少年时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领土,而反动政府无耻地采取不抵抗政策之时,我们的前辈们用鲜血和身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就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的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这次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又是一个热血急速澎湃,,心潮急速涌动,空气急速流转的日子。我们似乎又看到为反对投降和压迫掀起的学生运动:到处是挂满的标语,到处是飘舞的纸单,到处是舞动的小旗,到处是浴血沸腾的青年!他们以自己无畏的行动,铿锵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人民的呐喊:“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不可以被宰割!”这个声音响遏行云,振聋发聩!是很多利器都望尘莫及的力量!这一天,白云为之翻涌,大海为之咆哮,黄河长江为之怒吼,中华大地为之震颤!因为,一个蹂躏不屈的民族在苏醒,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抗争!
回眸历史,我们诣在祭奠与纪念,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应该将历史的精神升华为前进的力量。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谈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第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爱恋自己重于斯、大于斯的故乡和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感情。
在过去战争的年代慷慨就义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带出了地狱之苦,送入了幸福的大地;他们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祖**亲的凄凄眼泪,换来了朝霞般的微笑。同样是中华儿女,同样是中国的少年,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生活的年代。
今天,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吮吸着先进科技的精华,幸福安乐的生活着,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却自己肩上的使命:振兴中华!这条路坎坷又崎岖,但是我们应该只顾风雨兼程,因为我们要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今天,我是中国的脊梁!
最后,借用毛主席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化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去生活,用心去拼搏,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书写中华民族更加璀璨的篇章!
第三篇:记得纯真少年时
《记得纯真少年时》读后感
一本书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童年的芬芳,当时的我们,孩子的理想和信念,以一个天真的角度在打量着这个世界,童年就像秋千,荡过了我们的青春年少。
这是一本充满爱国情怀、少年友谊、热爱大自然、懂得感恩,让人有温暖和明亮的励志精神。作者用它的文字表达出清丽、雅洁、纯正、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的诗意和浓郁的书卷气息。让我看到了纯真的自己和美好的童年,一个和着故事的梦。睡在妈妈温暖的臂弯里,听甜美的声音描述的故事,羡慕森林中有着魔法的精灵,渴望着拥有无所不能的神灯,变出好多好多的玩具和零食。就在这些胡思乱想中进入了梦乡。童年,在妈妈的怀抱中安详地睡着,和着安徒生和格林的快乐。
是的,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当我每读一篇文章时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尤其是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一组里,每一个字眼都刺痛着我的心,令我如此震撼。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这一首歌一直在我脑海里出现,就像复读机一样。相信大家对这首歌已经耳熟能详了吧!据说。一个天生失语的一个女孩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生病的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工作回来都会带一块年糕给她。一天她妈妈在雨中死去了,妈妈的手里仍紧紧地握着一块年糕,小女孩用手语唱首《感恩的心》一直到妈妈的眼睛闭上……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看到这里,我的眼角也滴下了感动的泪水。啊!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艰辛和珍贵,而我们一生中不知要接受多少默默的关爱与恩惠。我们却不知如何回报父母们。即使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我相信他们也会很满足了。是他们让我们能看到这美丽的世界……
曾经,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使我感动不已的新闻:“在国外一次刚起飞不久的飞机上,发生了空难。失事飞机落地的一瞬间,一对青年夫妇高高举起了自己怀里不满一岁的婴儿,空难后,整架飞机上只有那个婴儿幸免遇难,活了下来。”在了解这则新闻后,我久久的被这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给震撼,难以忘却。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你的父母,对你的老师朋友表达你最真诚的感恩,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请一定不要忘记。
初三2班 张佳
第四篇:恰逢最美少年时
恰逢最美少年时 王 斌
倚在窗边,青静的品读夕阳低沉,岁月流逝,默忆校园时光。
——题记
在少年回忆中,留下最多足迹的便是校园时光,在回忆的足迹中校园时光用它厚实的脚掌,给下一个最美的掌痕。
运动场上,一个个矫健的少奔跑在赛道,他们用汗水洒播梦想,用信念加快脚下步伐,尽管它们早已累的气喘吁吁,但他们依旧不会放弃自己选择的路,哪怕是爬着也要 着也要完整个赛道,这不仅仅是比赛的跑道,更是青春的跑道,年少轻狂,不达目的不置休是我们的执行追求。
这就是我们少年时代——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用汗水和青春,铸就年少可爱的梦想,用信念与个性成就不一样的年少辉煌。
教室内,书页被窗外吹进的清风翻过,书页上历史正在倒退。倒退一页,戛然而止,难道清风喜欢这一页,随着清风的视野望去,迷离的烛光,屋外斑驳的雨声秦始皇面色阴沉铁血而无情,命吕不韦劝涑张唐入燕为相。
吕不韦面露难色,但只能去办,只因秦始皇早已不早以前的秦王,他变得凶暴,残忍、铁血、无情。
书旁的少年愤愤的骂了起来,一同的少年也应如着,敢说敢想,厌恶一切非正义的事物便是清纯的校园少年。
中考将至,教室中一排排整齐的背影如此可爱,埋头苦读,笔与纸的磨擦格外清晰,资料书已高过头顶,白色的试卷与风共舞,宛若一片片大大的雪花;拼命于题海之中,忘记吃饭,忘记时间。甚至忘记自我。一个个鲜红的分数,有人欢喜有人悲,日子虽然过得紧张,但却充实满足,早已忘记恩怨,只是不肯认输地苦读,课上双眼早已布满血丝,却毫无睡意。
这是我们的信念,不要忘记别人在奔跑,不要让自己投降。月上中天,台灯下依然是我们昂扬的背影,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用微笑挥别过去,用勇气面对未来这便是我们最美的青春时光,最美的校园生活。
第五篇:最是那一低头的冷漠美文摘抄
生活在江南小城的我曾亲历如下场景:在公共浴池里,有小伙子边泡澡边低头玩手机。而在餐桌上时不时掏出手机玩,已成为年轻人的习惯性动作。一个朋友,在酒桌上忍不住对“花酒搭子”说:“你这孩子,再玩手机,下次吃饭就不叫你了。”他还将徐志摩的名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篡改为“最是那一低头的冷漠,像一团仙人掌不解大哥的美意”。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自嘲:“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我用手机拍菜的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江河日下。”在“微时代”,很多人把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处理碎片信息,或沉湎电子娱乐而不能自拔,生活呈现碎片化,内心也越来越空洞。看到一丛明艳的向日葵,就急于拍下来“微”而“博”之,整天埋头于手机,心中的葵花还能向日而开吗?
“手机控”是当下年轻人最普遍的流行症状。一位老友发牢骚:“如今村里的小年轻都不懂礼貌了。在路上跟你走个对头,也不知道叫声伯伯、叔叔,只顾拿着手机一边走一边傻乐。”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低头族”。“低头”看似只是身姿,其实意味着对现实人际交流的冷漠,至少是对周围人的冷淡。如今,很多人的生活正在被手机“绑架”。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独处时更是如此。有西方人在中国乘地铁,见车厢里很多人低头看手机,还以为是在读袖珍版《圣经》,大喜。仔细一瞧,原来都在玩手机。
两个恋人对话,问:“睡前最后一件事,醒来第一件事分别是什么?”答:“放下手机和拿起手机!”所谓“放不下的手机,阅不尽的江湖”乎?整天做低头看屏幕状的低头族如过江之鲫。开国大典上伟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在这手机为王的时代,年轻一代好像头颅不“低”下来也难。
湖北一个17岁女孩因为边走边看手机,过桥时一脚踩空,跌入溪坑而亡;某80后男子因喜欢玩手机,没时间陪00后的儿子,干脆给小孩买一个手机玩游戏。一周下来,小家伙右手食指磨出一个白色大水泡,刷屏刷的。长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不良习惯无疑是健康杀手,除造成眼疲劳、视力下降,颈部、手臂肌肉疲劳等,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骨灰级的“低头族”“手机控”“游戏迷”,平时在神情、体态上几乎难以自掩。网友们借诗词名句描写低头族之众生相:“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玩手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完没了玩手机!”调侃中不乏无奈和自嘲。
人类固然不能拒绝科技进步,网络通信也注定越来越发达,但一切还需要人自己去把握和掌控。低头还是抬头,莫非像哈姆雷特的“tobeornottobe”一样难?微博上曾有一张被热传的图片,画面上某咖啡馆用一块小黑板敬告:“我们没有WiFi,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人有时不妨逆潮流而行,人性和生活不能任由时代急流和科技漩涡所裹挟。
泰戈尔有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网上疯传改写此诗的流行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而你却在低头看手机。”不过,哪怕如牛皮癣般顽固性的低头pose,让你挺拔的身姿变成驼背,明澈的眼睛变得昏花,孩子,我依然爱你!“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父辈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