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中微妙的少美文摘抄
省城一家媒体有一个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他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贪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他的一张摄影作品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因此风行全国,成了名人。
但是,有人却说,如果单位年年给我那么长的创作假。我也能拿回大奖。仔细推敲一下,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繁重的出版任务占据大家大量的时间时,他却可以“超脱”出来,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同事相比他显得“多”的创作时间的确帮了他的大忙。但是,如果把这个命题进行倒推理,又是荒唐的,给你一年甚至两年时间进行创作,你能拿到“荷赛”大奖吗?显然这种推理是行不通的。
“多”和“少”,真的极其微妙。但可以肯定,“多”并不能成为亮点,“少而精”才能脱颖而出。假如两个作家,一个写了一千万字,天天伏案创作,但终其老也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另一个只写了几百万字,但恰恰这几百万字成为经典。你说哪个成功,哪个失败?多的承担虚无,少的承担收获。
这就是“少”的微妙力量。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想“少”真的很难。但是,你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少”的理想,有些东西是否可以不要,有些工作是否不用事必躬亲,周而复始像复印机一样的生活是否应该有一个亮点?如果让忙碌持续下去,就会削弱你的精力和效率,你会淹没在工作之中,以至没有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统筹一下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像挖井。不能挖几锹就走人,而应集中精力挖下去,就有可能挖到甘泉。
人生需要亮点,就像树木需要水分一样,没有水分的树木,会干枯,会丧失生机。没有亮点的人生,乏善可陈。平平淡淡。但是,不要指望你的老板会让你轻松,会放你的假让你去干你喜欢的事情,如果遇上,那是上苍对你的恩赐。真正的现实是,当你脱颖而出时,老板才会觉得你与众不同,才会给你更加自由的时间。
我们要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当你集中心力,让你的工作或者生活有了亮点和精彩之后,那么亮点会带来亮点,精彩会带来精彩。
第二篇:生命中的先后顺序美文摘抄
一位年轻的海军少尉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海外试航,被获准独立指挥另一艘军舰的起航任务。少尉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随着一系列清脆的口令,他很快便指挥军舰起锚出港,整个动作完整、迅速,无可挑剔,甚至刷新了以前的最快起航纪录。但是,少尉非但没有得到表扬,反而遭到了船长的诟病。船长在发来的电报中表达了不满:“我个人对你根据《操作指南》标准、迅速地完成起航指挥任务表示祝贺,但下次,是否等船长上船后再出发?”
没有船长的船开得再快又有何用呢?少尉即使做对了所有的步骤,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确认船长是否上船。这是一个关于做事顺序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借此反省自己的生命。
之前,我总感觉自己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很多,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重复做这样的噩梦:有一天我去世了,妻子和孩子们完成了葬礼的各种礼数后,殡仪馆馆长将放着我生前遗物的盒子递给了还在哭泣的家人。盒子里放着我35年来的日历和日记。我在身后跟着一起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这些年令我忙碌不堪的日程和约会安排。然而仔细分析,在这些让我生前倍感充实的会议、约会上,真正完成的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却寥寥无几。当我回头看我的墓碑的时候,碑文上写着“爸爸又去参加另一次会议了”。我经常被这个梦惊醒。
于是,我反复问自己:“在我认为重要的关系、工作和闲暇时间,在我生活的各个领域,我正在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吗?这些事情是否对我真的很重要?”事实上我发现,我一直被一些琐碎的、看似紧迫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
我曾经向观众做过这样的演示:我向一个玻璃广口瓶里装咖啡豆,直到装到瓶口为止,并告诉他们咖啡豆代表我们一生所要完成的所有活动。然后,我拿出两个高尔夫球,告诉他们“这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两件事情”——这些重要的事情可能是和一个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打高尔夫球:自己的家人、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贵人”,抑或可以将搁置已久的项目重新上马的“能人”。我试图从上方将高尔夫球向瓶子中塞,’并盖上盖子,但由于瓶中的咖啡豆太多,根本无法做到。我问他们:“这是否提醒我们,每天我们都被太多的事情弄得忙碌缠身,根本挤不出时间做其他事?”
随即,我将瓶子里的咖啡豆倒空。然后先将高尔夫球放进去,再倒进咖啡豆。结果,咖啡豆正好填补了高尔夫球的空隙,我可以很顺利地把瓶盖盖好。“这是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将每天确实应该做的、重要的那一两件事情先做,那么,其他的事情其实也可以恰到好处地完成?如果每天都能如此,我们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我们不仅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要以最优的方式做事。这样,掌握了生命的先后顺序,我们也就不会有“爸爸又去参加另一次会议了”的尴尬评价。借用作家史蒂芬·柯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知道了生命中的先后顺序,我们的生命旅程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最好的。”
第三篇:生命中什么最重要美文摘抄
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你会发现金钱不重要,家人和身体最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身体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半年,估计你愿意放弃眼下一切的金钱和名利,去换回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包括你我!
所以,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更加坚定地知道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重在观念!
美国人:用100块钱养生,50块钱买保险,10块钱看病,1块钱抢救。
中国人:用1块钱养生,10块钱吃药,50块买保险,100块钱抢救。
大多数中国人,担心保健养生会有副作用,会有依赖性。
大多数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1-2年,花光一生的积蓄,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然后死去……
疾病如何应对?
答案:重在预防,然后保健,最后治疗!所谓三道防线。改变观念!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关心自己,从此刻开始!
第四篇:生命中永不消失的自信美文摘抄
在美国,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今年38岁的科尔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童年时代的她不仅长得俏丽可人,而且聪明伶俐。刚升入中学的她就已懂得勾画自己的未来,她的志向是做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这年暑期的一天,科尔随全家到海边度假。她穿上新买的泳衣,开心地在更衣镜前照个不停。突然,她发现下巴上有几个很小的圆形白斑。她疑惑地用手揉了揉,并没有感觉异样。
一个星期后,科尔下巴上的白斑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连成了片。医生的诊断是:皮肤白斑病。科尔遵医嘱每天涂抹药膏。一个月过去了,白斑非但没有消除,面积反而越来越大。她的身上也不断出现奇怪的症状:原本金黄色的长发变成了灰白色并不停地脱落,右眼向下倾斜,鼻子向右扭曲,右侧嘴角向上翻起。
最终,科尔被诊断患上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这类病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加重,患者的五官会渐渐地萎缩直至完全消失,甚至整张脸萎缩成为一个洞。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对这种病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病虽然可怕,但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这个信息在科尔的心头重新燃起一团希望的火焰。她想,既然自己享有和他人同等的生命权,就一定要通过努力和奋斗证明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从此,科尔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有空便钻进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她的学习成绩比从前更加优异,几乎包揽了年级所有学科的第一名。
但是,科尔这种默默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并没有获得同学们的理解。一些男孩子会经常突然挡住科尔的去路模仿她扭曲的脸,有些同学还给她起了“歪鼻子”、“白头翁”的绰号;没有一名同学愿意和她坐同桌,更没有人愿意和她共用一张餐桌吃午餐。科尔被无情地隔离至人群之外。
17岁时的一天,科尔正在学校上课,她突然感到右眼视线一片黑暗。科尔心头一沉,知道自己的右眼将从此失明。
有时候,当科尔从镜子里看到面目全非的自己,也会难过得偷偷流泪。但哭过之后,她会一遍又一遍地对镜子中的自己说:“你一定要坚强,只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证明自己。”
果然,凭借不断努力,科尔以优异的成绩被当地一所知名大学法律学专业录取。科尔为即将迎来的新生活兴奋不已。然而,她的境况却并没有改变,她依旧是同学们眼中的“怪物”,没有人愿意主动接近她。
一天,在社会心理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神采飞扬地讨论着,只有科尔独自沉默地坐在位子上。接着,老师让同学们一一发言。轮到科尔时,没等她开口,一名男生就抢先喊道:“整容,她的理想只有整容。”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一片哄笑声。
老师严肃地遏制住笑声,并请科尔继续发言。科尔转过头,表情认真地看着那名男生说:“我的理想并不是整容。整容也改变不了我脸上的残疾和缺陷。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教室里再次爆出哄堂大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这时,科尔表情严肃并语气坚定地说:“我要当律师,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受害者以及遭到他人歧视的身患残疾的不幸的人。”教室里瞬时安静下来,每个人都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着面前这个面容怪异却有着坚强和善良心灵的女孩。
4年后,科尔大学毕业并考取了职业律师资格证。
现在,女律师科尔时常出现在法庭上,她特殊的容貌依然会招来少数人的嘲讽甚至轻视。她的病情依然不断地恶化着,医生断言,她的右脸颊即将萎缩消失。
科尔说:“有一天,我的脸可能会消失。但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会继续证明,容貌的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中的自信和坚强。”
第五篇:幸福感受挺微妙美文摘抄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到,他曾有100块叮当作响的银洋,沉甸甸地装在口袋里。有人建议,何不到银行兑换成纸币,使用起来轻快方便。鲁迅先生觉得言之有理,便去银行兑换。谁知没几天,银行倒闭了,本来白花花的银洋变成废纸,实在令人痛惜。
又过了些日子,有人传出风声,说是走后门托熟人,可以打折扣兑出些银洋。鲁迅先生几番托人,终于兑换出一部分银洋,心下好大欢喜。但细细一想,明明是100块大洋,却只能兑换成几十块,怎么会皆大欢喜呢?鲁讯先生感到不解。
就这事情本身,你会感到生活的微妙。我过去的一个工友丢了一千元钱,后来意外地找到了。他兴高采烈,拿出二百元钱买糖果发给大家吃,并连连喊道:吃喜糖。本来是一千元,结果剩八百元,主人却视为喜事降临,像结婚似地发喜糖。为什么呢?这其中的微妙就在丢失的波折上,没这个波折,也就没有后来的欢喜。欢乐和幸福大概必须在痛苦和波折之后。倘若你身体很健壮,你大概不会为你的健壮而备感幸福,但突然你患了濒临死亡的大病,经过医生开刀手术紧急抢救之后,你终于活过来,这时,尽管你的身体远不如以前,但是,你大感幸福幸运。
我在采访中,观察各色人等,发现一个现象,挣钱挣得像捡来的那样轻巧,会使人产生畸形心理,无法寻找到真正的享受,只好拼命挥霍直至醉生梦死。靠力气靠智慧挣得钱财的人,哪怕成了百万富翁,也会严肃对待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只有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感。从艰难到艰难不一定再是艰难,从幸福到幸福却不会真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