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顽童抒情散文
“咦,这不是老顽童吗!”
“没错,是他。”
初识韩兆明,也已是五十有八,这几近企业退休的年龄,可仍见他精神矍铄。不能说他在我们钢铁行业里的车钳铆电焊等等的十八般武艺(各种专业技术技能)样样精通,可他依旧习武(学习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势头)如痴。从看火到皮带看护,几经周折,进厂至今,虽然现在他仍只是个台车修理工,却能在企业四十多年的工作当中读懂了职工手册这本“九阴真经”,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领悟得如此透彻,武艺(技术技能的发挥)方面,韩兆明制作的台车压码、轮轴锁帽的异形扳手、吊用栏板的索套等等,从构思,选材,下料,到加工制造完成,无不符合他的天性和心灵,这些也均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实际当中,已令他的车钳铆电焊(泛指各种专业技术技能)武功(专业水平)与检修专业人员的水准不相伯仲,于多年彻悟职工手册这本“九阴真经”时不知不觉间习得。
韩兆明天生是个乐天派,他虽然喜欢无拘无束的玩味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研习专业技术的学习之道,但仍遵循企业持证作业之要旨。在如今的钢铁企业里,他的年纪显然已大,可他在专业理论的学习考试方面仍然像个学(顽)童一般。这不,公司组织的文化理论考试光电气焊专业他可是闭卷就打了96分,起重工专业也取得了80多分的好成绩(已向厂里的领导提出还要参加电工专业的考证愿望)。可那次电气焊实际操作的考试验收,他诚然是打底、焊接,一层一层,一步一步使来,就那么一位“好心”的监考居然与他这个老顽童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可以哒!”
没有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的老顽童戛然而止,却俨然成就一部国家顶级电气焊专业的技术权威艾爱国破例收徒的成年童话来。
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两部长篇小说中,金庸先生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朴实天真,风趣幽默活泼可爱的老顽童。香港着名影视明星秦煌也已在电视连续剧当中尽情展现,这似与不似之间,细细瞧来,韩兆明不也正是在演绎我们钢铁企业工作生活中的老顽童吗!
我不是大师金庸,却在这里讲起了老顽童的故事来。
在如今的老牌国有企业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顽童,他们宝刀未老,身怀绝技,仍然战斗在生产各条战线的舞台上,还在不断地施展他们的武艺和才华,共同打造自己人生的中国的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慢慢讲讲他们的感人故事吧!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老顽童》
老顽童——婆婆
人们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我的婆婆年逾古稀,两鬓斑白,却从不服老。你看她虽然住在城市里,但仍拿着锄头,找了些田地,自己种了一点菜。
婆婆还是个老顽童,爱和我嘻哈打闹。平时,她最爱的,就是和我玩“老鹰捉小鸡”了。
这不,我刚做完了作业,就开心地对婆婆说:“走吧,我们去玩‘老鹰捉小鸡’,你当老鹰,我当小鸡,OK?”“走呀!”婆婆爽快地答应了。
来到楼底,我和婆婆走向了小操坝。“蓝色的线和白色的线你都能走,我只能走蓝色的!”我兴致勃勃地大声嚷嚷。“快点哦!我在这儿!你来呀!”我在原地蹦来跳去,活泼极了!婆婆见我洋洋自得的样子,不服气地说:“走着瞧,我一定能抓到你的!”为了更有挑战性,我干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让婆婆来抓我。婆婆见了,也加快脚步,想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抓住我这只“小鸡”。
可就在婆婆要抓到我的那一刹那,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腰一弯,头一低,躲过了婆婆的“鹰爪”。婆婆正喜滋滋地准备向我“报告”她的“好成绩”,但定睛一看,却发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皱了皱眉头,跺了跺脚,心里又气又急。
我见了,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哼,别高兴得太早了,你迟早会被我抓住的!”婆婆瞪着眼珠子,气愤地说到,满脸的不依不饶。“有本事,你就冲着我来呀!”我沾沾自喜,毫不在意地哼着小调。“来来来,来来来,我不怕你!”我不停地冲着婆婆挤眉弄眼。本来就不认输的婆婆,被我这个调皮蛋一说,更是斗志昂扬。
“中场休息!”无可奈何的婆婆只得先退出。“哈哈,我赢了!”我欢呼雀跃,一蹦三尺高。“下半场,肯定又是我赢!”兴奋的我迫不及待地向婆婆发起进攻。
我这个婆婆,不止会玩“老鹰捉小鸡”,还会“拖拉机”、“连连看”、“乌龟王八蛋”„„还真是名副其实的老顽童!
第三篇:老顽童作文300字
老顽童作文300字三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顽童作文3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顽童作文300字 篇1我的外婆今年有六十好几了,头发白了一半,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她的爱好有很多,比如说唱歌、跳舞、打麻将。
妈妈经常说外婆是个老顽童,我也这么认为,为什么呢?听我慢慢说来。
外婆特别喜欢唱歌,可以唱得忘乎所以。一次,妈妈带我回外婆家。我们进了门,客厅没人。我们到处找,最后发现外婆拿着手机在房间里唱歌,完全不知道有人来了。我叫了外婆好几声她也没听见,妈妈进了厨房做饭,我只好坐在客厅看电视。过了好一会,外婆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跑出来:“你们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看到外婆一脸惊诧,我和妈妈都笑了。我说:“外婆,您唱歌都入迷了,要是进来小偷您都不知道。”我们仨都哈哈大笑起来。
外婆还是个跳舞高手,你别看她胖,跳起舞来却很灵活。
夏天的时候,每到傍晚,外婆都会叫上我和她一起去广场跳广场舞。广场上人很多,但每次跳舞外婆都能脱颖而出。她的'音乐节奏最准,看她一扭一摆的,动作很标准。所以她的“徒弟”很多,跟着她跳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很喜欢这个老顽童外婆,希望她越来越健康,长命百岁!
老顽童作文300字 篇2外公今年已经63岁了,许多银发在头上安了家,但外公仍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那样,两腮红彤彤的,浑身充满了活力。外公很疼我和妹妹,从来不对我们发火。
记得有一次,妹妹不知怎么哭了。这下可不得了,妹妹一哭就是十几分钟,怎么劝也劝不住,外公在一旁也皱紧眉头,似乎在想什么法子,突然,外公发话了:“艳艳,你让开,我要施法了!”,只见外公嘴里叽哩呱啦地不知念着什么,并把手放在嘴里呼了口气,以雷电般的速度把手伸向妹妹的胳肢窝,“哈哈哈!”妹妹这才破涕为笑。
外公他还会向我们撒娇哩!一回,妹妹拉着外公的手,一边走一边说:“爷爷,我要买手镯啦!好不好吗?”外公也学着妹妹的样子,拉着妹妹的袖子,不停地用力摆动着,脸上还故意装出一副十分无辜的表情,回说:“哎呀,爷爷今天没钱啦,算了嘛!”妹妹一听这话,立刻大笑起来。我在一旁也笑得岔了气。外公呢,也跟我们一起开心地大笑着。
这就是我的“老顽童”外公。我爱我的外公!
老顽童作文300字 篇3我家有一个“老顽童”,那就是我的外公。
暑假的一个星期六,我正在外面和小伙伴们在油菜花地中玩捉迷藏。正好,“老顽童”买菜回来,看见我们在一起玩,连忙丢掉外婆要求他买的菜,跑过来说:“我也来玩,加我一个!”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地玩到了傍晚才依依不舍地分别了。我和“老顽童”一起回家。
回到家,外婆板着脸问“老顽童”:“我叫你买回的菜呢?”“老顽童”不知如何是好,结结巴巴地说:“跟……孩子……们玩,不……小……心弄……丢了!”“我说你呀,跟十岁小孩差不多……”外婆训斥起外公来。“老顽童”像学生一样,害羞地低下了头,听着“外婆老师”的训斥。
还有一次,我跟“老顽童”下象棋。等到我的“炮”可以吃他的“将”时,“老顽童”没发现,走了其它的棋。我不禁哼了一句“哈哈!我赢啦!”“老顽童”发现了,连忙重新走并说:“哈哈!赢不了喽!”“唉!”我唉声叹气地说。“老顽童”哈哈大笑,气得我火冒三丈,没想到外公这么大年纪了还悔棋。
这就是我外公——常常引我们发笑的“老顽童”。他给我们全家人生活中带来了不少乐趣!
第四篇:我的老顽童姥爷随笔
我的姥爷年过七旬,很瘦,削瘦的臉上满是岁月的沧桑,眼睛有些散光,戴着一副眼镜。但他身体很好,走起路来像脚下生了风,我得小跑才跟得上。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顽童”,“顽皮”起来,一身孩子气。他喜欢自娱自乐,没事时唱唱没调的小曲,高兴时耍耍花拳绣腿,常常令人爆笑不已。他还经常逗我玩,把我的东西给藏起来,让我给他当小“办事员”,让我哭笑不得。
记得有一次,我玩平板电脑时,突然要上厕所,就扔下平板电脑上厕所去了。可回来一看,平板电脑不见了。咦?它到哪里去了呢?我看向姥爷,他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不对,家里就我们两个人,肯定是姥爷藏起来了。
我问他是不是把平板电脑藏起来了,他摇头。我求他把平板电脑还给我,他还是摇头。我只好不情愿地问他:“姥爷,你要我如何做,才能把平板电脑给我?”听到这话,姥爷有些散光的眼睛突然聚起了光:“帮我剥两个蒜头,姥爷指甲太短,剥不了。”
唉,谁让姥爷抓住了我的死穴呢,我只好乖乖就范。剥完蒜后,我去姥爷那拿平板电脑,谁知却扑了个空。原来,姥爷经常把东西给藏来藏去,还总换着地方藏,等到找东西时,自己都犯糊涂了,找不到藏的地方。
我们一老一小翻箱倒柜地找,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我们都要放弃了,这时,妈妈在米袋里找到了平板电脑。姥爷一拍脑袋:“哎呀!我怎么就忘了放在这了呢……”我真是对他无语了。
更令我无语的是,姥爷是个电视迷,什么类型的节目都看。前不久,他竟跟我一起迷上了《熊出没》。有一天早上,姥爷睡过头了,错过了《熊出没》,想拿我的平板电脑看,我不给他,他马上板着脸,不客气地说道:“你不给我,等下我就把它藏起来!”听了这话,我赶紧把平板电脑给他了。姥爷脸上立马乐开了花,变脸比藏电脑还快呢。
哈哈!这就是我的“老顽童”姥爷。虽然童心未泯,但他伴随我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笑。
第五篇:抒情散文
抒情:《文心雕龙》说过:“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意思是说,当人们眼前出现熟识的事物或似曾相识的事物形象时,就会勾起形象记忆,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并同外物发生感应、共鸣,这时人们就“情动心摇”起来。这种现象归结为一句话:形象激发情感。散文中的抒情手段有两种,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叫直接抒情,在形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抒情是间接抒情。散文是抒情文学,“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适用于散文。
① 调配景语的形象色彩
形象有色调。亮色暖调引起快感,暗色冷调引起不快感。语言的形象色彩可以暗示作者的情绪,诱发读者的情感。
人类的三个心灵家园。现实世界造成了人类心灵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所谓“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思量堕地一声哭,领取为人万种难”。作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现实世界造成了内心的苦闷、烦恼。作者想摆脱掉这种苦闷、烦恼,就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家”,去追寻另一片宁静的天地。但现实世界又是人类心灵无法逃避超脱的。逃避只能是暂时的(也许只有生命的终结才是永久的逃避),现实终须面对。《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终回“家”是必然的结果。理想世界则是人类心灵之梦想家园,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栖居而无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们人类的心灵就不会在现实的苦难中沉沦、堕落(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其实就是作者的理想世界)。而处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那个心灵家园(有的资料把这在文中的体现概括为“荷月世界”),她常能使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得到暂时的排解(比较明显的反映在中学教材中的古有柳宗元、苏轼等)。清净、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进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一世界的美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心灵上的一切烦恼、疲惫,在进入荷月世界的刹那,似乎都烟消云散了,作者几乎为这种心灵的自由轻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荷月世界”,它只能给予人类心灵暂时的超脱与自由,它与现实世界相邻,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与苦闷,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随风而起,乘隙而入。文章结尾,作者在怀古思乡中背手踱步、踯躅徘徊,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之中,“轻轻地推门进去”“ “轻轻”这一叠词,似乎还有“难得后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轻松感,推门进屋回到家中,却“什么声息也没有”,作者从美好自由的追求中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1927年;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
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的向往本身,即已说明了他在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与历史位置。而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就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一封信》与《那里走》所表露的正是这选择的困惑。他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一封信》)。但朱自清(以及与他同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如另外一些激进知识分子那样,因此而走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以“以暴易暴”的武装斗争为中心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道路。面对这样一条道路,他陷入极大的困惑之中。正像他在《那里走》里所说,他和他的朋友明确地意识到,发现与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在社会政治革命中,“一切的价值都归于实际的行动”与“理智的权威”,而“党便是这种理智的权威之具体化。党所要求于个人的是牺牲,是无条件的牺牲,一个人得按照党的方式而生活,想出自心裁,是不行的”。由此而产生了朱自清所说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一方面,他看到这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趋向,“是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必要的历程”,不仅势所必至,而且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他却要固守知识分子的“自我”追求(即本文所说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不愿“革自己的命”,即改变(改造)自己,因而产生了被毁灭的恐惧,“那些人都是暴徒,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作为无可选择中的选择,朱自清“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就是将来轮着灭亡,也总算有过称心的日子,不白活了一生”。这就是说,他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但对于五四启蒙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脱离(超然于)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朱自清自己在《荷塘月色》中所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尽管他现在被动地选择了“冷静”“独处”的学者生涯,但他仍不能摆脱处于时代中心的“热闹”的“群居”生活的蛊惑。在《一封信》里一开头他就表达了对于“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的生活的不安:“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种“战栗”既包含了对放弃了社会“责任”的负罪感,又来自过于狭窄的个人天地将导致生命的枯竭的危机感。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