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梦令》教案反思
因为要上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所以花了将近3周的时间思考,可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直到在网上看到一则朗诵视频,反复的看,听,试读,渐渐的喜欢上李清照,虽然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1、教方法。教学时,我以3个板块为一条主线,连贯全文教学。先是通过注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后寻找词眼——读“廋”。同时也交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3步骤或者是3个方法。
2、教朗读。记得学校领导听推门课的时候,我正好在上《渔歌子》这首词,当时我仅仅是让学生说了词义,动笔写下来后,认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没什么好教的,直接让他们写作业。课后,学生的词义硬梆梆的,一点诗情画意都没有,完全失去了教材所安排学习词的意图。其实,朗读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词义,去推敲词义。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特别重视了这一环节,通过3个步骤,层层递进的指导朗读,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个环节是值得肯定的。
3、积累很重要。这一环节是借用名家的。在我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只是想着怎样能完成教学任务,把练习做完。很多时候忽略了积累。既然是古诗词的教学,那就应该是可以扩展开来的。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做到积累。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
4、多揣摩教材。集体备课时,叶老师就提醒了我:词中的字不一定只有一个意思,特别是“醉”字。于是我自己也寻思着还有没有别的字也是这样的呢?虽然教材分析中没有,但经过反复的思考,及名师的示范,我认为“惊”字也可以拿来“作文章”,一是惊吓,二是惊喜。所以在教学是我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也令人满意,得到的朗读效果也比较满意。教学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如:李煜的煜(yù)字,读成了yì;给学生考虑时间、讨论时间过短;写的环节遗漏了等等。
教学没有完美的,只有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得到完善。
第二篇:如梦令 教案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谁能来说一说词与诗的区别呢?这首词的词牌名就是如梦令,这么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你们肯定迫不及待的想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正确,板书读顺。
二、读顺、读懂、读透
1.谁来先读一读,不错,你把多音字也读正确了,在这里,兴是指:兴趣兴致读,第四声,2.谁再来读一读,你注意了停顿,能读出词的味道了,看来这首词读通顺,都正确没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来读。
3.学习词光读顺还不,还要能把它读懂,看看你们能不能在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老师在这儿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位喝酒诗性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也喜欢小酌几口?所以说这里的醉,不仅是陶醉,也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词读懂还不够,最重要的还要能读透,从这33个字中,我们读出了三个画面,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词读成一个字呢,看看从诗中找出一个字。
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来品位,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画面?让李清照里如此,陶醉?
你能说说看从溪亭日暮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呢?
落日的余晖倒映在湖里,会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呢?这么诗情画意,让我们,来寻找一段,能与他匹配的文字吧!谁来读一读。
三亚落日多美呀,溪亭日暮,也是格外迷人,再来读一读,相信此刻在读这两句诗,会有更深的感受。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李清照会在干些什么呢?古人有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啦,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让我们在一起读读这两句诗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藕花深处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美丽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诗句啊?还能想到什么样的文字?这是老舍先生,写的著名的荷花中的片段。可是老师觉得,他写的是白天赏荷,所以,这意境还差了一点,推荐你们看看这段,《荷塘月色》,谁来读一读。多美的荷叶荷花,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斑斓,幽静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自然肯定更醉了,再一起来读一读。
等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于是就赶紧,读这两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学词这像你们一样唤醒身体所有的感官,词语中,还有别的声响呢,古代的女子他们的言行都是很受约束的,这时候因为喝点酒,活泼的天性都显露出来了,大声的笑啊,叫啊,那场面多么的欢快热闹。这群鸥鹭,是慢慢的飞向天空中的吗?多不多呢?真是热闹而壮观的场面呀!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的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这就是大自然的奇观,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呀,看着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意外的美丽的意外中,再来读读这段话两句。
词人深深的醉了,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这样难忘的郊游经历他能忘得了吗?这样身心释放的快乐能忘得了吗?所以他牢牢的记得,经常的回忆呀,所以是常记溪亭日暮,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观赏烯烃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今起一滩鸥鹭,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情景交融的如梦令吧!
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觉得这个时候他喝的是什么酒?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他深深陶醉的原因吧,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开心?所谓言为心声。生活的无忧无虑让她写下了快乐的歌谣。但你们注意了么?这个常记溪亭日暮的常记,意味深长,他似乎隐隐约约地告诉我们什么?
老师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首他晚年写的声声慢,同样也写他的饮酒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他喝的还是乐酒,甜酒美酒吗?一连串的叠词表达了他什么?每一个字几乎都是词人内心深处吐出来的愁和苦,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原来丈夫去世了,国家也灭亡了,晚年的李清照无家可归,流亡在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借酒排遣,这种一醉解千愁,但排遣得了么吗?
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呢,并不是很多,四十多首,但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
第三篇:《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
卢龙镇中学 徐文宝
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我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的,当时,得知教学内容后就匆匆忙忙地的备课,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路子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整节课上学生读的不少,教师也说的不少,就这样热热闹闹下课了。今天我再次翻开《如梦令》准备上校级教研课,显得冷静多了。首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认真思考了如何体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模式,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以及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
二、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学习,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整首词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三、展开想象体悟意境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形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在古曲的萦绕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耳听、用嘴吟、用脑想、用心灵感受,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入了特定的词境中。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学生的脑海中增加了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条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时而倚亭而立,与朋友们把酒言欢;时而仰望着天,欣赏落日余晖;时而眺望河面,哼着小曲;„„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这一切则能不让学生沉醉?又怎能不让李清照沉醉呢?这时,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笔描述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美美地读一读。让语文能力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列举了“醉”、“误”、“深”、“惊”等词语,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而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肯定了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这首《如梦令》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这首词,而且能通过朗读、练写、背诵等形式扎扎实实学语文,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篇:《如梦令》教案(公开课)
《如梦令》教案
海口依兰中心学校 付成花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蔡琴独唱,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出示《清平乐.村居》,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五年级时学的这首什么?
2.师:你知道“清平乐”是什么吗? 词牌名
P
P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另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问生:你还学过哪些词牌名?
4.师:古代的词,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第一遍先听,第二遍跟着唱)
5.你找到作者了吗?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和朝代)(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PP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P
2.生字指导P
P
P 3.师:下面听课文范读(试着用斜线划分节奏)4.师:再听一遍,试着跟读,读出节奏美、并把音读准确。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
6.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指名读,正音。)生评
三、精读指导,学习《如梦令》
(一)整体感知: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兴尽晚回舟)
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夏季)
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二字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4、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日暮)
5、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溪亭:溪边的亭子)
过渡:(“常记溪亭日暮”)(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
P
P
师:词人好有生活的情调啊,你体会到早期时的李清照生活是怎样的? 过渡:生活很有情趣
你能读出她当时的的意境吗?指名读,师评
四、抓“醉”理解全词
1.师: 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首词也有词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板书:醉)
(2)“醉”表明词人心情如何?愉快,所以词人(引读)“沉醉不知归路”,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1.词人醉了;2.日暮;3.流连美景
(3)过渡: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接着(引读)“兴尽晚回舟”结果“误入藕花深处。”
(4)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清香四溢。红花绿叶,幽静神秘,多美呀!你能把画面的这种美读出来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5)此时,连用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的心情如何?(焦急)(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你能把她那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后两句)
(6),因此,她快速地划船,结果“惊起一滩鸥鹭”(指名读),把已经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
(7)此时,你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感情是欢乐的还是悲凉的,你能读出来吗?(齐读)
五、想画面,体会意境。
1..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2.看图,再读读词,请同学来解说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3.师开头:我常常回忆起,曾经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喝得太多,有些醉意,就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楚了。我游玩的兴致得到了满足,玩够了,很晚才划船回家,却不小心把船划进了无边无际的荷花丛中,我手忙脚乱,赶紧划船,我划呀,划呀,不小心,却惊起了许多的水鸟,成群地从水面飞起来了。
4.师:谁能背一下这首词呢?
六、拓展练习《同步》
P 3 1.《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2.《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七、板书设计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荷湖争渡 惊飞鸥鹭
八、作业布置P
1、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完成一篇习作。教学反思:
本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成,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作业反馈较好。可是,教师队伍评课如下:
1.文本没把握住,缺少人文性,缺少互动,上得太实,无想象的空间,没有解诗人的情感。(重点应放在读)
2.上课的顺序可以略作调整,介绍词的发展,作者,先去读,不去唱歌,找意象,想画面再读。
第五篇:新建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
金家河镇中心小学 杨秀琴
经典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词两首》也是刚刚编入新教材的新课文。对李清照的偏爱让我对《如梦令》是一见钟情,再加之还从未上过古诗词公开课,所以没有斟酌,没有犹豫,就定下了上这一课。
教学前我已让学生搜集了作者的有关资料及联系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夏日绝句》,对作者有了深入了解;课文预习已达到了背诵,自己能弄懂得词已弄懂,基本大意也略知一二。因此,读懂、读美就成为我整堂课的教学主线。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静心品读,推敲语言,想象画面,力求使文字鲜活起来,画面丰富起来,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与词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彼此沟通、融合,最终达到美的熏陶和修养的提升。
古人有“一首诗词一幅画”的说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赏析经典诗词的诀窍,也是教学经典诗词的妙法。于是,课堂伊始,我出现了词中的插图,让生说看到的画面内容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理解词的大意的目的。学习整首词,我也将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画面,体会感悟意境作为学习的重点。学生或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描述“溪亭日暮”之美景,或联系以往 的古诗词积累想像描述“藕花深处”的画面,或通过想象“争渡争渡”,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深感受到这首词所表达的那种如诗如画的美——美景,美酒,美丽的意外,美丽的生活。当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三幅画面统统归结于一个“醉”字,由那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得到了提高。一篇带多篇,几乎是教古诗词作为拓展延伸的共同做法。有的是同一主题,不同诗人的对比;有的是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对比;有的是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经过细致考虑,我选择同一词人(李清照)、同一词牌(如梦令)的组合,通过运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对词人、词牌加深了解。而对于两次“醉”所包含的情感体会,则让学生更深的走近李清照,了解她的词风。
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朗读上下的功夫还是有点少,整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是不是应该只让孩子在反复多读中去感悟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