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2:1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

第一篇:《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的特点,可以代替小方格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研讨体验测量工具的由来,在标记计数方法过程中感知不同的技数方法。

利用自制的纸带测量一些物体,包括圆形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准备

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方块,固体胶,记录笔

一、复习入课。

师:1.哪位同学来说说,用小方格来测量桌子的长度,怎样才能测得准确?

2.用小方格测量桌子的长度,先要找到起点,确定起点,(物体的起点,小方格的头和尾),量的时候要做到小方格首尾相接,接紧。测好后数出小方格的个数就是长度。

二、新授。活动一:制作纸带

1、测量腰围,感悟不同的物体需要的测量工具也不相同。

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用小方格来测测老师的腰围,看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个小方格长,请同学们来当裁判,看看测的方法是否正确,测出来的长度是否准确?(提醒两个起点,测量工具的起点,测量物体的起点)

测好后,追问:用小方格准确的测出老师的腰围容易吗?你认为那些地方不容易?

(小方格直的,没法弯曲,小方格太短了,接不好。)

2、那你有办法比较准确的测出老师的腰围吗?

1.用纸带

2.拿出纸带让学生来测腰围,首先要确定好起点,量好以后要做好记号。

3.展示长度。请同学来说,你说说看,老师的腰围要有多少长吗?

4.老师想知道腰围有多少方格长,怎么办?

5.用方格再去量纸带,怎么量,将小方格画在纸带上,然后数出来。

6.请同学上前演示画格子,老师帮忙。

7.表扬,将格子画在纸带上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条有格子的纸带,现在量好腰后展示给大家,你能马上读出老师的要有多少格长吗?

数格子。

(小结:用小方格组合体测量圆的物体,比较麻烦,而且还太短了,用纸带测量能更加方便测量)

8.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下子就读出多少方格长?

标数字,9.你认为标数字首先应做什么?

用彩笔画出起点,在按顺序标出数字。

活动二:讨论数字的标法。

选择三种表数字的方法测量两块物体

1.挑一位第一格是零的和第一格是一的同学比较,哪一种比较好,用纸包好两种个小方格进行测量。证明两种可以用。

2.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两格半长的物体,提出使用更加方便的一种。

3.出示尺子的标法,学生重新再标。

活动三:指导学生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长度,桌子的高度和桌脚的周长,回报数据。(注意起点和终点,注意首尾相接)

三、课堂总结:

1.问:纸带与小方格相比,你会选择哪种来测量。引出便于携带。

用纸带测出来的数据都是一样的,更加准确和方便了,统一了我们的标准,并且它的携带更加方便了。

第二篇:《做一个测量纸带》的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纸带不仅能够测量直线物体的长度,也可以测量柱形物体的周长。

2.测量纸带可代替小立方体测量,并且更加方便。

科学探究:

1.通过自制纸带的过程,了解制作测量纸带的一般方法。

2.利用自制的测量纸带,测量一些柱形物体的周长。

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针对制作和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制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测量纸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小立方体10块、空白及制作完成的测量纸带各1条、柱形桶一只、剪刀、课件PPT;

学生(每两生准备):小立方体1块、纸带一条、铅笔、柱形桶一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旧知

设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小方块来测量长度,谁来说一说测的时候怎样做才能测的准确?”

(第一个小方块和起点位置对齐;每个小方块之间要紧紧相连;能准确数出小方块的个数……)

(二)初次测量,发现问题。

1、教师出示柱形桶,谈话:“老师最近也用小方块测量物体的长度,遇到

了一个问题:我想测量这只桶的一圈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长度,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回答。

3、两位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4、设问:“用小方块测量桶一圈的长度容易吗?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桶是圆的,小方块很难放在桶上;小方块是直的,没办法弯曲;小方块之间接不紧密……)

(三)讨论方法,尝试制作

1、谈话:“看来要直接用小方块来测量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还带来一个工具。(出示一条纸带)”

设问:“这条纸带能不能帮助我们进行测量,你有什么方法?”(学生说明方法的同时,教师演示学生的方法。提醒绕一圈后起点和终点碰牢了,此时要在终点位置处做记号以记录一圈的纸带长度。)

2、展示长度,设问:“桶的一圈有多少个小方块长?”

(学生回答并说明方法)

3、设问:“如果只用一个小方块,怎么来测量它的长度?”

(用逐格移动方块做标记的方法来进行记录)

4、谈话:“画好标记后,为了能直接读数,我们可以在标记上写上数字。这样的纸带可以叫做测量纸带。”

5、出示课题——做一个测量纸带。(板书)

6、观看视频,学习制作测量纸带的方法。

交流: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7、PPT展示几种纸带上标注数字的方法,学生交流对错并说明原因。

8、学生活动,制作纸带:每两人一组,利用一个小方块、一个纸带及笔,相互配合完成一个测量纸带的制作,并在做好的纸带背后写上制作者的名字。

(四)展示纸带,比较差异

1、制作完成后,将部分小组的测量纸带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2、设问:“老师把其中几个小组制作的测量纸带贴上了,他们做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3、讨论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五)再次测量,感受便利

1、用做好的纸带来测量塑料桶一圈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记录单上。

2、交流小组的测量结果,讨论结果的差异性。(通过交流让孩子意识到测量时围绕的位置、拉纸带的松紧程度等因素会导致结果不一致。)

(六)课堂小结,布置活动

1、设问:“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制作了一个测量纸带,并用纸带测量了塑料桶一圈的长度。别的物体也可以用测量纸带测吗?小方块和测量纸带相比,你会选择哪种?说一说理由。”

2、课外任务布置:用测量纸带进行更多物体的测量。

谈话:“想不想把测量纸带带回去?你打算去测量哪些物体?如果纸带不够长,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剪下来,做一条新的测量纸带。”

下课!

第三篇: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

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二、探索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2.学生制作纸带。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因为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 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 1.观察数据。

2.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四、布置课外活动

1.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第四篇:“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教学设计

富锦市砚山镇中心小学

杨秋迪

《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中,通过具体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得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教学中注重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通过比身高,观察直尺,估测纸条长度,测量书的厚度,判断公共汽车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师:初次见面,老师为每一位新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就放在你们的书桌中,快找一找,拿出来看看吧!(生找出直尺)

师:(出示尺子卡通图)这是把什么样的尺子呢? 生:一把直尺。生:一把透明的格尺。

师:你们一定不知道,老师送给你们的可是一把神奇的尺子。生:为什么说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

二、观察尺子,认识毫米

师: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尺子,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和伙伴一起说一说。

生:尺子上有一些数字,还有一些线。

师:(指着展台上的尺)这些线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一些1厘米的格,格中还有一些小格。师:谁知道1厘米中的这些小格,叫什么名字吗? 生:毫米。

师:(板书: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书上说格尺上的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师:没错,书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有了问题可以直接向书请教。(指着黑板上的“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生齐读两遍毫米)

师:(指着尺子上的小格)格尺上1格小格是1毫米,2格小格呢?6 3 格小格呢?

生:2毫米、6毫米。

师:接着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的小格。

师:你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把这个发现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1厘米=10毫米

师:(生齐读两遍。师板书:1cm=10mm)

师:现在到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这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一分钱的硬币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这把尺子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猜一猜,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游戏需要一样道具,就是你们学具袋中的纸条,快拿出来吧!(生从学具袋中取出纸条)

师:不能用格尺测量,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生:我猜这张纸条大约长10厘米。生:我猜它是11厘米。

师:一诈的长、手指的宽都是我们熟悉的。估测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要请它们帮助,它们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师:纸条究竟多长呢? 生:(经过测量)10厘米。

师:(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是什么?

生: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感谢你们把新知识介绍给大家。它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dm)试着在本上写一写表示分米的字母。

(生在本上试写,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米尺)谁能在这把米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从10到20之间是1分米。生:从45到55之间是1分米。

师:你们找的明明不一样,你们怎么都说对呢? 生:因为他们找的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对,像这样10厘米的一段就是1分米。和同桌一起在你们的格尺上找一找1分米吧!(生互相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你身边有没有大约长1分米的物体吧。生:这个橡皮大约长1分米。生:我的这支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师:(出示一条彩带)猜一猜它多长? 生:我猜大概是1米吧!生:我猜可能是80厘米。

师:大家猜的不一样。请前后桌4个人为一个小组,一起想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好吗?

(生分组测量)

组1:我们把4把尺子接起来量,彩带长100厘米,就是1米。(师板 5 书:1米)

组2:我们用这个长1分米的小纸条一段一段地量,量出来正好是10分米。

师:(板书10分米)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他们动脑筋了,用纸条来量。

师:对,只要善于动脑筋,一张普通的小纸条,同样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师:你们在测量彩带长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米就是10分米,因为1米是100厘米,1分米是10厘米,100厘米就是10分米,1米也就是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这么快就把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了。

师:刚刚同学们就在动手做,在做中观察和思考、学习中认识了新朋友,获取了新知识。

四、情境练习,巩固新知

师:除了老师送给你的尺子以外,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米尺、皮尺、卷尺、三角尺。

(课件展示不同的尺子图片,学生认读名称)

师:生活中尺子的种类很多很多,这些形形色色的尺子能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劳动。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看一段淘气的故事(课件出示:淘气的故事)

(生边看边笑)师:你们笑什么?

生:淘气说错了,公共汽车不能是8厘米,应该是8米。

生:机灵狗也不能是5毫米,5毫米(比尺子)就这么点,太小了,应该是――

师:谁来帮助他?

生:机灵狗高大约是5分米。

生:一元硬币不能是2分米,那得是20厘米,不可能,应该是2毫米。生:淘气怎么能高138米呢?太高了,应该是138厘米。

师:说一说吧,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并改正了淘气的错误呢?有什么奥秘吗?

生:应该根据实际来看。师:你亲自量过它们吗? 生:没有。

师:看来奥秘还是它――神奇的尺子

师: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神奇的尺子,它在哪呢? 生:(举起格尺)这呢!

师:对,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还有呢? 生:(边比边说)一诈、一指、一臂。

师:对,生活中这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往往更加神奇。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神奇的尺子,只不过现在它们藏起来了,藏在小朋友的――(指)眼睛里,藏在我们的――脑子里,藏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 7 数学知识。

2、加强了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通过估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想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关注了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4、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能机智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8

第五篇:《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 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5、6、7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七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页例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五、六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二、巩固、运用

三、全课总结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

2、讲故事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第14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三、全课总结:

下载《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 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陈元凤 2014-4-15 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

    人教版 数学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2~3页教学目标: 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对毫米的感知;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定稿)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测量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大全]

    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向银兰 教材分析: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在学生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及功机械效率后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在此设计,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各个量的巩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