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第一篇: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在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一瞬间,他们的生活轨迹和高中时代便大不一样了。在这里,同学拥有权利去选择听喜欢的课程,老师有时间和精力把每一节课讲得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快速吸收运用。

因此,理想的授课方式,是大学老师应该去思索的事情。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不同。例如,笔者所教授的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课来说,本门课程主要是给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解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和页面的设计等,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网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程序语言是复杂的,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条条框框。学生们希望自己很快学以致用,因此老师最好能够先把主体讲清楚,构造出一个对于知识大体认知的一个框架,再去填写其他的细节。老师也需要激发同学的趣味性,这样的激发趣味性的方法就有很多,例如,把原本运行出来的矩形改成心形,一定会激发很多女生的兴趣,把类似的程序转化成贪吃蛇这一类游戏,相信很多男生也会对于计算机语言情有独钟。

这或许是程序设计的另一种魅力。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也要做好交流沟通,在课下可以让学生试着编一下趣味的小程序,在获得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另外,对于老师来说也可以把考试题设计成以游戏为载体,来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这样不失趣味性,也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老师上课应该准备好思路,最好能用探讨的形式来替代枯燥的理论说教过程,让学生在感受网页设计魅力所在的同时还能够吸收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向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教师授课则起到类似向导的作用,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如果教师把什么问题都讲得“明明白白”,没有疑问,课堂上也从不提问,学生也没有问题可问,这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表面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问题可能还多着呢。因此,在授课时需要注意设置疑问并经常提问。通过提问和解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一些程序设计很有难度,在2个课时的听课时间内,学生很难做到完全不溜号,不走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板书就很关键,学生溜号之后看到刚才讲过的部分,中间还能衔接上。如果老师仅用PPT讲解,那么如果学生溜号之后不知道老师讲过多少页,这样根本谈不上思维的连续性。所以,老师要将程序运行过程写在板书上,板书一定要尽量写得工整,思维不要有跳跃,要连续一些,把重要的思维方法都体现在板书上,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另外,老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多例举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程序分析具体化,让学生知道程序的运行及应用,从而激发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信心与热情。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网页设计课在课堂上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听课效率和听课质量,预习阶段是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预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告诉学生提前看一下有关内容,也可以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思考题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以达到预习的效果。

课后的时候,老师最好把自己上课所讲的例题,整理好做成PPT的形式,并且发送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的及时复习。当今信息时代,我们使用的通讯工具日新月异,过去人们使用的手机只有打电话、发信息的功能,上网只能依靠PC机终端,但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与日俱增,几乎现在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移动互联网。与电脑这样的PC终端相比,手机携带更加方便,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功能,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基于智能手机的方便快捷,大学生越来越青睐于使用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可以说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手机上的必备应用,新媒体时代呼之欲出。在新媒体时代,应用新媒体加强教学建设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兴课题。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让所有的同学加入进来,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讨论,及时发布课后作业,以便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这些工作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都起着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大学的课堂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问的地方。老师要给学生创造的良好课堂,与学生共同作用,形成精彩丰富的大学课堂。综上,老师需要激发同学生的趣味性,在获得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上课时准备好思路,最好能用探讨的形式来替代枯燥的理论说教过程。老师要将程序运行过程写在板书上,把重要的思维方法都体现在板书上,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让所有的同学加入进来,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讨论,及时发布课后作业,以便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第二篇:成人函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范文

成人函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19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的主张被提出来后引起了当代教育观念的转变。终身教育的理论驱动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为众多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提供了第二次受教育的机会,为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国家实施终身教育创造先机。成人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授课方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面授为辅的教育。[1]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授课方式的改进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毕业论文设计是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计划中一个全面性、总结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培养成人函授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人函授教育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对圆满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成人函授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两种授课模式的特点,将两种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应用于成人函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该课程的具体要求,熟练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方法,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一、毕业论文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特别是对某一课题认识的深化,促进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任课教师常采用边讲解边结合黑板板书,口头举例子,学生记笔记等方式开展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课上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要求,例如: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选题的要求、开展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方法等,而对于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展示的有关内容,例如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查阅资料的路径、方法等内容学生却无法很好的掌握。教师授课时对以上内容滔滔不绝,但学生却不知所云,相当于纸上谈兵。通过几堂课的学习,学生仅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些要求,而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如论文格式要求、文献检索等信息却无法准确的把握。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师生近距离地接触、面对面地交流,但语言的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学生普遍受信息化的影响,对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已有所厌倦,而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有所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听课效果良莠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2]

毕业论文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知该如何着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自发展以来已得到众多教育人士的认可,它有其独特的特点:

1.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生动

多媒体教学可容纳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时直观、形象、生动,可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能将很多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将静态的教学信息动态化,复杂的教学过程形象化,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相比于传统教学增加了记忆的信息量,深受学生喜爱。[3]

2.多媒体教学课件可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函授学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复制带走,课后进行理解与自习。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课后学习,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多媒体课件可及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前沿和最新知识点及时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修正和补充,使有关知识点得到吐故纳新,丰富教学内容。

4.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幻灯片以及录影资料等其他媒体相结合,可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境界。其中,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结合的授课模式是迄今为止最适合成人函授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传统授课模式与多媒体教学优化结合使用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相对比于其他课程在授课时有较高的要求。

在毕业论文课程授课时,如果一味的采用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单一传统的授课模式,既不能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文献查阅路径等相关内容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又不能在有限课时内将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传达。但是教师优美的、富有个性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和审美,这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课堂中教师生动的讲解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富有启迪性的语音和体态语言的暗示,使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模仿力和亲和力,这是运用多媒体音像所无法收效的。

如果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些教师将上课的内容全部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即多媒体课件变成了黑板板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给予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仅点点鼠标,动动嘴巴,甚至整堂课一直坐在电脑前面,学生一堂课都没看到老师的脸,缺乏师生互动与交流,师生关系弱化,导致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体验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根据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将两者进行优化组合,应用于成人函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整合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模式应用于成人函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

首先,授课教师让学生先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针对目的和意义的授课,教师应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站在讲台中间讲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易于师生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4]教师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题。选择合适的题目,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若选择的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论文内容较空洞,难以结合实际;而选择的论文题目范围过窄,又难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授课教师指导学生选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研究方向查找文献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材料逐渐把毕业论文题目范围缩小,并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有代表性的往届论文题目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省去黑板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参考往届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一定程度上对选题有初步的认识,较好的杜绝了学生选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再次,由于毕业论文一般指的是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论文,所以,授课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并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的检索方法与技巧。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介绍必要的参考资料,并用鼠标点击、投影仪投影逐步给学生演示进入学校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方法、查询文献的详细步骤与路径,为学生总结检索文献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查阅中文期刊和博硕士毕业论文、会议论文相应的数据库路径,强调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围绕论文题目做文献检索,确保资料翔实。由于成人函授学生初次接触文献检索,听了课后未必会记住,授课教师可将上课课件让学生拷贝,方便学生课后进行复习,较好的掌握。

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粗略讲解,接着以多媒体辅助配合,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毕业论文格式,边讲边演示,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论文格式的要求。

最后,授课教师应给学生传授毕业论文答辩技巧与注意事项。教师应现场亲自示范毕业论文答辩时的各项工作,包括答辩前的准备工作,答辩回答问题的应变及答辩完毕应如何收尾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全面掌握毕业论文答辩的步骤及相关事宜。

总之,在毕业论文课程授课时,交叉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两种模式,授课教师不应只坐电脑前,应多与学生交流,运用恰当的手势、抑扬顿挫的声调,穿插幽默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及时进行黑板板书,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整堂课的脉络,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融合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技能,学会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分析论证、设计和计算、撰写论文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刻苦和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成人函授学生的最后一门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到从事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最初尝试,学校及任课教师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利用课程网站辅助理论教学的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地应用。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以笔者讲授的课程《新闻学概论》为例,对如何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增强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网站 新闻学概论 教学改革

近年来,很多高校教师开始尝试制作课程网站,整合相关课程的网络资源,利用其辅助课程教学。课程网站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主讲《新闻学概论》课程为契机,尝试建设课程网站,使其服务于理论课教学,就如何利用课程网站改善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传统新闻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闻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而新闻理论则必须“用概念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人人爱看,“用概念说话”的理论却显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①《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一般是大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学期,这个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从高中应试思维模式向大学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新闻理论教学,总是围绕着课堂上“概念+定义+案例”的模式展开,师生之间是“我讲你听”的交流范式,这样不利于培养大一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深奥的概念,难解的定义,繁杂的案例,单向的交流,这似乎成了新闻理论教学的固有模式。

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网络来改进这种传统模式,其中,建立课程网站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改良教学模式

新闻学概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闻基础知识,增强他们利用媒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着这一宗旨,并结合课程内容,我们开发了四川外语学院新闻学概论教学网站。教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等教学资源放到网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新闻传播类综合资源,同时也使教师和同学能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网上进行沟通,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由于接受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分层教学困难,也可以解决课程基础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单一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在新闻学概论课程中使用网站教学资源

建立本网站的目的是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希望能建立一种面向不同理论基础学习水平、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的新闻传播类教育网站,希望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本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发布。通过后台操作,教师可以随时发布和更新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教学课件、教案讲稿、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布置作业及相关考试要求等,便于学生预习或复习。对于那些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或因事缺课的同学,他们可以课后到网站去下载教师的教案或PPT,便于进一步揣摩理论、吃透知识点。另外,教师将教学内容传到网站上,也有利于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补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循环模式。学生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记教师讲授的大量理论知识,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理解与吸收理论知识,这为学生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

2.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丰富的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改善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的方式,除了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外,大量案例的引入与相关知识层面的拓展也至关重要。但是,这就造成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与无限的课外知识之间的矛盾。通过课程网站,这个矛盾可以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只播放某些视频的关键部分,课后学生自己到课程网站上继续观看。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例如,在11月8日记者节这天,笔者恰好讲到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搜集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制作的《记者的故事》,发现其中有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于是,课堂上笔者仅仅放映了其中一个故事,然后告知大家:如果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去收看。这样,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到网站上去继续看此节目,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从事新闻行业的艰辛与荣誉,这比课堂上一味地灌输要有用得多。

3.作业布置与习题测试。高校扩招后,很多教学班人数都增加了,这给老师批改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笔者尝试着将作业发布在网站上,学生直接在网上作答。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批改和点评,另一方面同学们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答案,然后他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他们还可以在网上互相提问,互相质疑,完全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新闻学理论的知识点庞杂多样,曾有学生反映学完一个章节后不知道到底要学懂什么。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除了将课堂教学目标挂在网上外,还将每章的习题测试也挂在网上,学生可选择章、节或按题型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留言板功能。在网站上建立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在网上直接回答,这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由于留言实行的是匿名制,所以这更利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与老师当面沟通的同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话语权,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经过测试,笔者发现,同学们不仅在这个板块探讨学业问题,也会表达对教师的期望或建议,还有学生直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每当看到类似的留言,笔者都会感谢留言者,并留下热情的鼓励与赞赏之词。这样,留言板变得活跃了起来,师生之间除了面对面交流外,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

四、利用课程网站进行理论教学的作用与经验总结

经过实践检验,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的确有利于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同时使师生受惠的教学方式。

1.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课程网站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与时间,从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拓宽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渠道,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理论性课程的积极性

理论课程的空洞与晦涩,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而借助课程网站上提供的大量网络资源,可弥补这一弱点,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体会理论课程的精深博大。如在我们的课程网站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的相关参考书籍与网址,大大解决了他们迷茫、不知道学什么看什么书的困惑与烦恼,指引着他们循序渐进适应大学学习节奏与习惯。

3.有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单单以课本、黑板和粉笔作为自己的武器进行传统的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经常要利用网络资源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会越来越多地感到自身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此,教师在课前,自己必须先用足网络资源、尽可能挖掘教材背景下的知识。

4.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过程总是与师生交流的过程相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学习活动。“没有师生交流关系的发展,许多学习活动将是低效的。无论是发展中的现代教育思想还是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都明白无疑地表明了这一点”。②

运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师生关系有较大改善。上文笔者已谈过,在留言板快同学们可以随时在线与老师交流这样,探讨学科相关问题,甚至聊天沟通,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但是,笔者也意识到,教师只能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而不能放弃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因此,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应当向学生说明本课程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及课程网站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研究过程。总之,教师不能把一切都交给电脑。毕竟,老师亲切、清晰、条理分明的讲解,生动的表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另外,师生交流也不能过度依靠网络,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更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改善教学效果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中的得失,及时加以补充、完善,使网络资源有利于实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原则要求,进一步促进新闻理论类课程的教学。

注释赫雨:《新闻理论教学如何超越“概念+定义”模式》,《今传媒》,2007年第1期。李艺:《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关系的建构》,《教育科学》,2000年第3期。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逐步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是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忽视信息技术,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必将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落伍!国际调研的结果显示,各国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

1.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1.1教学模式的特点。

如果说赫尔巴特的“四段法”是最早(1806年)的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发展为上百种模式,但这些模式都遵循了共同的特点。

(1)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或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2)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特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的程序,同时包含了以某种教学策略为主导的多种教学策略。

(3)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教学模式中,教学中的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4)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1.2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美国著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Joyce)在与他人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分成四大类。

(1)社会相互作用模式(2)信息处理模式

(3)个人发展模式(4)行为主义模式

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一书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1)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2)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

(3)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 这些分类方法反映了不同的分类思想。乔伊斯的分类倾向于以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依据,而叶澜的分类是以个体发展为依据。不同的分类对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指导作用,但任何教学模式都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特定的教学目的(2)特定的教学程序(3)特定的作用方式

(4)特定的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它的处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

2.1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而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

教学方法既包括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二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就必然包含了教法、学法、教与学的方法。2.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方法,没有方法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种特殊的综合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3.各种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3.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3.2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练习,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3.3探索—发现教学模式

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习者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主角。3.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要给学生一个任务,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掌握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4.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4.1以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为依据的教学方法分类的应用

4.1.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都伴之以讲授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种方法主要作为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如介绍某工具软件或讲解网络知识。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很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信息与信息社会》这一节,教师就可以提出“什么是信息?”,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信息的意义,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习者的意见和想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4.1.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给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处理过程,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对作品或演示过程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给学生演示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性。

4.1.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也就是实践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常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4.2其它教学方法的应用

4.2.1任务驱动法

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小组学习又称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在任务驱动下,小组讨论、小组竞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能使小组成员间和组与组之间的思想融合贯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能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

4.2.2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例如采用一些健康益智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巩固练习学过的内容。提出切近生活情境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4.2.3 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完全可以举一反三。

利用已学过的Word的界面设置,可以映射Excel等软件的界面,这样就可以用形象比拟的方法轻松的学习其它软件。4.2.4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5.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5.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两者相比,教学方法更注重于具体的途径和程序,也就是教师课上所使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

5.2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每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与短处,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能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来说,只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是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的。

选用教学方法必须与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并综合运用。而且信息技术课不能只考虑自己单方面的教学,还应积极与其它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中。通过这种应用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5.3建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强调以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协商、会话等活动自主建构知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灵活运用这种教育思想。如果教学只是呆板地讲授软件使用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5.4发展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想象力丰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设计应考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激活并扩展学生的想象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判断、推理、想象等一系列思考过程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5.5在教学中坚持“主导---主体”模式

学习控制分为两种: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外部控制就是学生受到来自外部的因素对自己学习的约束,表现为来自家庭、教师或长者的计划要求、任务、期望、鼓励、批评、督促、关注等,与学习的外部动机相联系;而内部控制也叫自我控制,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计划、要求、反思和调节的过程,与学习的内部动机相联系。学习过程往往同时存在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既要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又要结合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轻视。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当前社会即信息时代对计算机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把社会意识和他人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这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

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而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这样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科中,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信息技术就应该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第五篇: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加密切。国家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以及良好涉外能力的法律人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以英语语言为媒介,向学生讲解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规、规范和案例,对于学生提高处理涉外商事法律关系的能力,最终成为国际化法律人才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中英文语言比例问题以及法律知识和英语知识比重问题,形成有效的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比例问题;比重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诞生,国际商事贸易日趋频繁,商法协调的需求不断增强。国际商法,作为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法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日渐重要。国际商事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双语教学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对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商法作为一门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交叉学科,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商事当事人为调整主体,将调整对象在空间上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国界。国际商法旨在调节国际市场中商事主体在市场中和商事交易中的各种关系,规范其行为,解决可能产生的纠纷。国际商事惯例规范、国际法规范以及国内法规范被认为是国际商法的三大法律渊源。国际商法的国际性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内容多为外文的条约,学习案例多具有国际性和涉外性。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规则,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涉外能力和处理商事纠纷的能力,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不可或缺。

(二)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浸润式”教学。该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法语区英国裔的孩子尽快掌握法语。通过模拟自然语言环境的方式促使他们在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形式主要为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从内容上看,国际商法中关于商事组织法、合伙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等涉外性与国际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第二语言(通常是英语)进行教学。国际商法中,一些国际条约、规范以及案例原文多为英文,学习英文原文与学习译文相比,虽然难度增加,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精通法律以及英语的复合能力效果显著。

(三)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条件

上海师范大学钱源伟教授在《双语教学有效性初探》一文中提到实施双语教学所具备的条件:“开放的社会与教育环境;教师具备相应扎实的外语教学能力;学生有相应的自我需求。”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为法学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自由转换。同时,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其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了解中西方法律语言规则以及特征,熟悉国际商事条约、规范以及经典案例。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接受水平和认知结果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效。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度的提高,学生对国际商法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条约和规范,对双语教学的需求明显增大。综上所述,目前,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条件成熟,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比例分配

谈及任何一门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必然要考虑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的比例分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斌华在《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一文中提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比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渗透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次;第二,混合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第三,全英语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次,或全部采用英语授课。”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的实践中,通常以混合型为主,即汉语与主语互为主体。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语言的比例分配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涉外性或者国际性。二是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效果。国际商法从调整关系上看是国际市场上的商事主体,内容上涵盖跨国公司、国际合同、国际贸易协定、国际贸易公约、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方式等方面。国际商法渊源既有国内法,又有国外商事条约和国外商事惯例。根据教学内容,在介绍国内法时,可以适当加重母语的比例,即采用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以加深学生对于本国法律的理解和记忆。在讲授国外商事条约和国外商事惯例时,宜采用混合型甚至全英语型教学模式,将国外商事条约和国外商事惯例的原文还原,提高学生在涉外商事活动中的语言应用水平。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和接受相比对于纯母语难度更大。双语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熟悉法律英语专业词汇以及法律英语固定句型。然而,在实际的国际商法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加之专业的法律术语,学生的掌握程度表现出高低不一的态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而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输出情况。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课堂上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特别是在实施混合型和全英型双语教学时,如果大部分学生感觉接受效果不理想,应当适时减少英语使用比例,循序渐进增加英语使用比例。

(二)国际商法教学中法学知识和英语知识比重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钱源伟教授在《双语教学有效性初探》一文中提到,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当首先是学科教师。也就是说,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法学专业教师为主。由此可见,双语教学并不是外语教学,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英语只是讲授专业的一种语言媒介,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传统英语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以专业知识为主,避免将双语课变成英语课。教师可以解释固定法律文本、国际条约中相关英语句型,但应该注意法学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融合问题以及比重问题。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输入重点是法学知识,借助英语语言的媒介,讲授相关内容,从而在讲授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日益空前,对于国际商法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法条的记忆以及案例的分析。社会更需要的是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在这样的契机下,对培养一批语言功底与法律功底同样深厚的涉外法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效果,早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实现教学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美]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80.

[2]高然.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探析[J].文化教育,2011.11.

[3]何勤华.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4]王斌华.双语教学的十项策略[EB/OL].中国双语教育网,2011-6-30.


下载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科类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教学环节多元化(1)量身定制的项目教学项目化教学一般采用虚拟项目或真实项目。对于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而言,产品考虑的现实因素非常多,虚拟项目无法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产品......

    语言类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语言类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一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分类乔伊斯(Bruce Joyce)等学者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的经典定义就是设计环境。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需要与课程本身的特点相符合。论文通过对......

    机械设计学课程教学探究论文(5篇)

    1功能原理设计之教学实践“功能”是机器的灵魂。功能原理设计的重点在于提出有创新的构思,是对后续的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使机器的品质发生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变化。......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涵义出发,探讨高中物理探究式......

    金融特色课程教育模式探究

    我校的财商教育,起源于2003年学校举行的第一届模拟商品交易会,并开始探索校本的金融特色课程,该课程2012年通过广州市高中特色课程次重点立项。十多年来,学校由最初只有几个摊位......

    小班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农村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 我校根据周至县教育局《周至县教育局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的教学模式研究 教研室 张邦杰 注:本教学模式是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以数学学科的研究为模板。 一、教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