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17: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摘 要】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在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我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现实情况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施,效果明显,为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全面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类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网络安全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专业人才。我校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普通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总体而言,现行的网络安全教学主要采用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教学规划,以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导,没能凸显网络安全课程的特色,也与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形势变化不相适应。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作者开展了一项名为“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轴心的立体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为例”的校级课题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网络安全教学接轨时代,培养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于2005年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纳入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采用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教学规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沿用普通本科生的一套方法和标准,因此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内容多,范围广,学科前沿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但是目前课程设置只有32学时,学时过短,教师只能简化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学科发展迅速,教学内容难以紧跟专业前沿,教学过于注重原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2.在教学手段上,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而目前的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缺少实践机会,这种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它的优点,但却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在考核方式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消化理解运用,也不能全面反映其对所学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更起不到衡量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还容易出现抄袭、作弊等违纪现象,亟须予以改进。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本科院校基本都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核心内容来讲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引入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式的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依托项目引导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完成项目引导学生学习,进行全部课程教学与实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好了项目模块,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课程设置学时过短,教学内容大大删减,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一种项目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如:在安排实验课时,一定让学生知道这次实验达到什么目的,写工程需求,实现的详细步骤与配置,以及注意的地方。采用分组实验,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围绕“实现大项目中哪个子项目”这一核心问题,结合网络安全基本原理及最新发展趋势,又可将网络安全实验的知识点来进行分类与设置,分类为网络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平台安全问题、病毒和木马安全问题和综合安全问题,这些知识点分别解决大项目中的哪些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平台安全问题、病毒和木马安全问题和综合安全问题等项目,内容涵盖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技术和防护技术三个部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

《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践应用特性,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轴心,引入类比教学、角色互换教学和以赛促学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几个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融入一个完整的项目中,由学生以实施项目的方式去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支持和辅导。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实际任务为主,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为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类比教学法

类比教学法是将类比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难以理解掌握的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似现象进行比较,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掌握;同时,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讲授入侵检测时用人们熟悉的监控摄像头进行类比;讲授蜜罐技术时用猎人设陷阱捕捉猎物进行类比等,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3)“角色互换”教学法

“角色互换”教学法是学生与授课教师角色互换,学生上台进行讲解,授课教师台下听,学生可以以组或者个人为单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授课教师需提前两周提出学生要讲解的主题,学生就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兴趣上网查资料学习,学生讲解完成后,授课教师及学生均可以提问,最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讲解技术的深入情况给学生评价打分,此成绩纳入最后期末成绩评定中。

(4)“以赛促学”教学法

“以赛促学”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参加比赛形式来促进教学的方法,根据网络安全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以赛促学”,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也可以挑选优秀学生组队参加校内外网络安全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战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在比赛中得到促动和提升,进一步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而是采用演讲、平时作业、实践和期末笔试结合的多样化考试方式。演讲的主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攻击技术原理及应用探讨,可以是对网络安全某方面的深入思考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拟定演讲专题1~2个;平时作业除了布置课后习题,还可根据知识点设定不同形式的作业,比如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体会、某一协议的定义、操作中问题的讨论等小论文形式;实践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期末笔试是学生最后的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理论及技术原理的理解。这四个方面的成绩分数比例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该考核评价体系既可调动学生对课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水平。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与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还依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多种考核评价指标等,将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我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网络攻防大赛都能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网络攻防技能和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紧跟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常态,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素刚,谢晓燕,马睿翔.网络工程实用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8).[2]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2(05).

第二篇:“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报告)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企业对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但目前职业学校仍沿用常规的“学校制”教育模式。虽然学生

在校内实习车间参加实习,也具备了基础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远离生产第一线,所学知识总是无法有效的用于企业生产,学生从学校学成到企业工作后,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企业的产品,企业的设备,以及企业的生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吸取成功的职教院校的经验,积极开拓,大胆改革,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行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改进,通过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实行“课堂进企业”,由学校老师陪同学生进驻企业,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以达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和企业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真正做到双向选择,既有利于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又节约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寻找、培养员工的时间,降低了双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关键词】 双元制; 机械专业; “课堂进企业”模式;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目前常规的学校制教育模式,虽然也强调校内实习,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远离生产第一线,所学知识总是无法有效的用于

企业生产,学生从学校学成到企业工作后,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企业的产品,企业的设备,以及企业的生产。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课堂进企业”,由学校老师陪同学生进驻企业,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已达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和企业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真正做到双向选择,既有利于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又节约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寻找、培养员工的时间,降低了双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2、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它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国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校企合作形式,是立足本国资源,符合国情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职业教育必需与企业元素紧密结合,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动机、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教学原则。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报告:“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过程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习要以行动为导向”。

三、“课堂进企业”模式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设想

第一阶段:“学校打基础”第一、二学年,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技能训练,实行宽基础教学使学生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础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必需的知识平台;我们学校机械专业有在校生230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56人,实习指导教师68人。普车车间有车床64台,数车车间有数控车床34台,数控铣床2台,加工中心20台,钳工工位126个,足以满足教授理论课、技能课的需求。学生在校每学期理论实习的课时比例1:2,两学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学期结束有学校、劳动部门企业考核成绩占60%。

第二阶段:“课堂进企业”

在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企业需求等要素,分配到企业不同的岗位,在企业设置理论课教室,每周抽出固定时间有学校老师讲授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这些知识在学校是已经过系统学习,所以只需针对该企业的生产案例进行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企业的产品、工艺、设备,又要对专业课程的综合能力。同时有车间师傅在工作中以带徒弟的方式一对一的教授操作技能。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时已经成为企业的熟练操作工。

第三阶段:毕业前,有劳动部门,学校,企业组成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这一年的学习进行考核,成绩占40%,综合两次考试成绩,合 3

格者有学校报请上级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书,报请劳动部门颁发技术资格证书。

四、“课堂进企业”模式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择班级;2010级机械班,学员40名,是2010年秋季入学,在校两年,理论课已修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职业道德等文化课以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实训课已学完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等模块。具备了必须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

2、与企业签署协议,获取支持,配置理论教室。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协调下,与同翔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验班40名学员,有一名理论课教师,一名生活教师带队进驻企业。有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教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以满足教学需要。

3、整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由理论课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整合所有理论课内容,制定理论课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由企业培训机构制定实训内容和计划,分配岗位,选派师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教学。

4、与企业、劳动部门沟通,成立考核委员会,制定考核办法。在学校领导的协调下,成立了有劳动部门、企业代表、学校三方组成的考核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实施办法。

5、所有各项准备工作就绪,2012年9月,实验班40名学员,两名教师进驻诸城市同翔机械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训。

6、一年的实训结束,按考核委员会制定的考核实施办法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由学校报请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技术资格证。

五、广泛实行 “课堂进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策层面的保障机制。德国的双元制是国家立法支持的教育机制,我们暂时无法追求校企合作办学上升到法律保障的地位,但是基于这是一种校企双赢,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努力争取本地政府的统筹和推动,通过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整套的经验做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从而通过利益驱动使校企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如果这种合作不再是校企“一对一”,而是校企“一对多”合作,那么它也将克服对单一企业依赖过大的问题。

2、整合、重编专业教材体系切合企业生产实际。教学内容应讲究实用、实效。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第一、二学年所开设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要精而广,以求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课、技能操作课程要整合、重编以适应不同企业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

3、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课堂进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必然要求教师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改革,从而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标准。教师不但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理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产品、工艺、设备条件等有详细的了解,而且还必须有企业所需工种的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的操作技能水平。而目前专业教师虽然都是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有较好的理论水平,但操作技能水平普遍较低,而实习指导教师又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困扰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问题。

5、构建起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立有政府劳动部门、企业、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劳动技能考评委员会,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学生在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其中第一次是在学校学习完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训练的两年后,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第二次就是学习结束时的结业考试,主要考与企业有关的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这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分数的40%和60%。同时,这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考试组成,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由此,产生两类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总结:

1、本次教学改革收到的成效:

(1)、通过这次“课堂进企业“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校企合作的内容,在计划、组织、实践、评价等各个环节引入企业元素,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缩短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充足的选择和锻炼,为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学校专业的建设问题,研究规范相关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企业岗位要求整合或开发专业课程资源,明确“教什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通过教师下企业或参与企业研发,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进而实现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3)教学相长:通过一个周期的时间,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整体把握,教学方法的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下图形象的反映了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

(4)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进企业”这种双元制模式普遍反映较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老师针对车间的零件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容易听懂,学习兴趣浓厚。第二,由于授课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有很大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第三,有效地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作息时间与企业职工一致,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规律和环境。第五,有利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他们充分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5)企业反馈

企业反馈的情况主要有一下方面:

第一,学生工作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生活环境。新分配来学生因无法适应企业的纪律和劳动强度而辞职的情况没有出现。第二,学生做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中都得到充分应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求知欲很强,能主动学习。在同翔机械每月一次的技术考核中经过“课堂进企业”这种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平均成绩居全公司前列。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给企业技术革新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企业对这种联合办学的模式非常欢迎。希望社会、政府、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广泛开展这种办学模式,为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课堂进企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本课改的创新之外主要在于:

(1)立足地方企业,结合中专机械专业特点,研究的重点不是理论,而是提炼、验证、推广实际经验,可操作性强;

(2)进驻企业的学生已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础的操作技能实习,具有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3)实行“课堂进企业”,讲授与企业相关的理论和操作知识。(4)企业参与学生管理、课程教授、大纲制定等多个方面,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明显加强

3、双元制“课堂进企业”的特点

(1)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一是学校,学校设有理论课堂和和实习车间,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完成文化基础课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课,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基本要求。并在实习车间学会基本的实训操作。

其余一年的时间进驻工厂实习,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分配工种,实施管理。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理论教室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学校配专职教师上理论课,每周安排两个半天上理论课(包括工艺课),理论课教学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为素材,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其余时间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有企业安排师傅手把手的教操作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觉的质量意识。

(2)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学生进驻企业以后,企业的师傅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师资在 “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是非常关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傅由企业提供。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工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技师证的“双师性”的职教人才。

(3)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了充分体现了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的宗旨,学生在企业期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以企业生产实际为依据,以在学校期间学过的理论教材为基础,由任课教师编写符合企业实际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等教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实训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计划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不断变换的生产需要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4)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学生经过在校两年和进企业一年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最后参加由劳动技能考核委员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

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人事劳动部门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工业机械工结业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时间长达6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3个小时。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除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技术等级证书外,还可获得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5)经费的两条渠道——企业与国家

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企业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企业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结论:本次“课堂进企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仅仅是我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始,以后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培训的机制 职教通讯 99年11月

2、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30期

3、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及其启示 《职业教育研究》2005.09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逐步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是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忽视信息技术,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必将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落伍!国际调研的结果显示,各国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

1.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1.1教学模式的特点。

如果说赫尔巴特的“四段法”是最早(1806年)的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发展为上百种模式,但这些模式都遵循了共同的特点。

(1)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或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2)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特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的程序,同时包含了以某种教学策略为主导的多种教学策略。

(3)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教学模式中,教学中的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4)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1.2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美国著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Joyce)在与他人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分成四大类。

(1)社会相互作用模式(2)信息处理模式

(3)个人发展模式(4)行为主义模式

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一书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1)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2)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

(3)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 这些分类方法反映了不同的分类思想。乔伊斯的分类倾向于以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依据,而叶澜的分类是以个体发展为依据。不同的分类对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指导作用,但任何教学模式都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特定的教学目的(2)特定的教学程序(3)特定的作用方式

(4)特定的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它的处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

2.1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而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

教学方法既包括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二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就必然包含了教法、学法、教与学的方法。2.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方法,没有方法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种特殊的综合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3.各种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3.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3.2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练习,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3.3探索—发现教学模式

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习者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主角。3.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要给学生一个任务,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掌握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4.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4.1以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为依据的教学方法分类的应用

4.1.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都伴之以讲授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种方法主要作为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如介绍某工具软件或讲解网络知识。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很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信息与信息社会》这一节,教师就可以提出“什么是信息?”,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信息的意义,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习者的意见和想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4.1.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给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处理过程,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对作品或演示过程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给学生演示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性。

4.1.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也就是实践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常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4.2其它教学方法的应用

4.2.1任务驱动法

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小组学习又称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在任务驱动下,小组讨论、小组竞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能使小组成员间和组与组之间的思想融合贯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能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

4.2.2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例如采用一些健康益智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巩固练习学过的内容。提出切近生活情境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4.2.3 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完全可以举一反三。

利用已学过的Word的界面设置,可以映射Excel等软件的界面,这样就可以用形象比拟的方法轻松的学习其它软件。4.2.4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5.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5.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两者相比,教学方法更注重于具体的途径和程序,也就是教师课上所使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

5.2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每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与短处,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能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来说,只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是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的。

选用教学方法必须与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并综合运用。而且信息技术课不能只考虑自己单方面的教学,还应积极与其它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中。通过这种应用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5.3建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强调以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协商、会话等活动自主建构知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灵活运用这种教育思想。如果教学只是呆板地讲授软件使用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5.4发展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想象力丰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设计应考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激活并扩展学生的想象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判断、推理、想象等一系列思考过程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5.5在教学中坚持“主导---主体”模式

学习控制分为两种: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外部控制就是学生受到来自外部的因素对自己学习的约束,表现为来自家庭、教师或长者的计划要求、任务、期望、鼓励、批评、督促、关注等,与学习的外部动机相联系;而内部控制也叫自我控制,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计划、要求、反思和调节的过程,与学习的内部动机相联系。学习过程往往同时存在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既要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又要结合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轻视。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当前社会即信息时代对计算机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把社会意识和他人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这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

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而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这样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科中,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信息技术就应该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学号******姓名 ** .1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事件也随之增加。网络已经无所不在的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针对重要信息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入侵行为和企图入侵行为的数量仍在持续不断增加,网络攻击与入侵行为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诸如此类的事件已给政府及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的安全。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当今共同关注的焦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漏洞的了解及防范也相对重要起来。在我的这篇论文里,将综合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来源,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以及应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网络安全的来源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护技术

.2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人们对因特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

组织和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黑客组织能攻破组织及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系统,他就有访问成千上万计算机的可能性。据统计,近年来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已为各国政府与机构所认识,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立与防护得到各国的极度关注。建立安全的全球性安全网络是件迫不及待的任务,各国人们都在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3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3.1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

3.1.1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资源共享”。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有网络,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资源共享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也提供了机会。

3.1.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技术缺陷。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的缺陷和漏洞。

3.1.3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3.1.4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

3.1.5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DOS 攻击还是DDOS 攻击,简单的看,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具体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造大流量无用数据,造成通往被攻击主机的网络拥塞,使被攻击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2)利用被攻击主机提供服务或传输协议上处理重复连接的缺陷,反复高频的发出攻击性的重复服务请求,使被攻击主机无法及时处理其它正常的请求。(3)利用被攻击主机所提供服务程序或传输协议的本身实现缺陷,反复发送畸形的攻击数据引发系统错误而分配大量系统资源,使主机处于挂起状态甚至死机。

DOS 攻击几乎是从互联网络的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一直存在也不断发展和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要找DOS 的工具一点不难,黑客网络社区都有共享黑客软件的传统,并会在一起交流攻击的心得经验,你可以很轻松的从Internet 上获得这些工具。所以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能构成网络安全的潜在威胁。DOS 攻击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然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D0S 攻击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从技术上目前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3.2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如安全意识、防范意思等网络安全 4.1.防火墙技术

目前,防火墙有两个关键技术,一是包过滤技术,二是代理服务技术。1)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技术主要是基于路由的技术,即依据静态或动态的过滤逻辑,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前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及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包过滤不能对数据包中的用户信息和文件信息进行识别,只能对整个网络提供保护。一般说来,包过滤必须使用两块网卡,即一块网卡连到公网,一块网卡连到内网,以实现对网上通信进行实时和双向的控制。

包过滤技术具有运行速度快和基本不依赖于应用的优点,但包过滤只能依据现有数据包过滤的安全规则进行操作,而无法对用户在某些协议上进行各种不同要求服务的内容分别处理,即只是机械地允许或拒绝某种类型的服务,而不能对服务中的某个具体操作进行控制。因此,对于有些来自不安全的服务器的服务,仅依靠包过滤就不能起到保护内部网的作用了。2)代理服务技术

代理服务又称为应用级防火墙、代理防火墙或应用网关,一般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来使用特定的代理模块。代理服务由用户端的代理客户和防火墙端的代理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其不仅能理解数据包头的信息,还能理解应用信息本身的内容。当一个远程用户连接到某个运行代理服务的网络时,防火墙端的代理服务器即进行连接,IP报文即不再向前转发而进入内网。

代理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因为代理服务有能力支持可靠的用户认证并提供详细的注册信息。

代理服务的代理工作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具有完全控制会话和提供详细日志、安全审计的功能,而且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可以隐藏内网的IP地址,保护内部主机免受外部的攻击。此外,代理服务还可以过滤协议,如过滤FTP连接,拒绝使用PUT命令等,以保证用户不将文件写到匿名的服务器上去。

代理服务在转发网络数据包的方式与包过滤防火墙也不同,包过滤防火墙是在网络层转发网络数据包,而代理服务则在应用层转发网络访问。

以上介绍了两种防火墙技术。由于此项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最近十多年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有四类防火墙在流行,即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和第四代防火墙。4.2.防病毒技术

Internet在为人类传播和交换信息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针对网络的病毒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更具破坏性、更加隐蔽、感染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更多种类、适应平台更广泛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对计算机网络性能影响最小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

4.3.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4.3.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对工作人员结合机房、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等各个方面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和责任心;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教育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保密规定,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保护传输线路安全。对于传输线路,应有露天保护措施或埋于地下,并要求远离各种辐射源,以减少各种辐__射引起的数据错误;线缆铺设应当尽可能使用光纤,以减少各种辐射引起的电磁泄漏和对发送线路的干扰。要定期检查连接情况,以检测是否有搭线窃听、非法外连或破坏行为。

4.3.2 运用网络加密技术

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加密数据传输主要有三种:①链接加密。在网络节点间加密,在节点间传输加密的信息,传送到节点后解密,不同节点间用不同的密码。②节点加密。与链接加密类似,不同的只是当数据在节点间传送时,不用明码格式传送,而是用特殊的加密硬件进行解密和重加密,这种专用硬件通常放置在安全保险箱中。③首尾加密。对进入网络的数据加密,然后待数据从网络传送出后再进行解密。网络的加密技术很多,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根据各种加密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网络的完全性。网络加密技术也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既可以对付恶意软件攻击,又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

4.3.3 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正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根据网络安全的等级、网络空间的环境不同,可灵活地设置访问控制的种类和数量。

4.3.4 使用防火墙技术:

采用防火墙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具备检查、阻止信息流通过和允许信息流通过两种管理机制,并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限制器和分析器,可以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 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它可以起着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防止内部信息泄漏、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信、授权、认证等重要作用。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因此,只有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保密政策和明晰的安全策略,才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

05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5.4.1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物理安全策略还包括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

5.4.2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5.2.1 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加密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加密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加密方式。

如果按照收发双方的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 或者IDEA 来加密信息,而采用RSA 来传递会话密钥。如果按照每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来分类,可以将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前者每次只加密一个比特。

5.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对今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尤为重要。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状态监测型。

5.2.3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分成了D1、C1、C2、B1、B2、B3、A 级,其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是C2 级,其特征包括:①用户必须通过用户注册名和口令让系统识别;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注册名决定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③系统可以对系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进行审核和记录;④可以创建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

5.2.5 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人们常把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从加密算法上来讲,其身份验证是建立在对称加密的基础上的。

5.2.6 网络防病毒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CIH 病毒及爱虫病毒就足以证明如果不重视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那可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防病毒必须从网络整体考虑,从方便管理人员的能,在夜间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网络上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病毒侵入时,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从而从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06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强化,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上我们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钰锋,刘泉,李方敏.网络安全中的密码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2004.[2]杨义先.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李学诗.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推荐]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课程改革经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工程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构建了“教师讲授+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汇报”的教学模式, 即正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挑选合适的教材、压缩教师课堂讲授课时、教师课下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学生讲台上讲述和交流实践心得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真正实现高校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讲授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在房地产这个特殊商品、特殊市场中的应用的一门交叉学科[1]。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密切关注行业特点和行业现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去,才能深刻理解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内容。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中国高校中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的课堂讲授方式[2], 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理论的认知进行课堂讲授, 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内容的生动程度被动的选择性接受。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过程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高校教师面对的基本都是成年学生,他们需要的不再是说教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彼此的尊重,平等的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实践性的尝试,独立的思考和勇敢的表达。以《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到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的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调查的能力,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的能力,实施4P营销策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除了需要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外,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包括独立思考的素质,团结协作的素质,与人沟通的素质及表达自己见解的素质等等。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

“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研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经验表明,即便非常精彩的课堂讲授,学生听了大都会在几天后遗忘,直到考试之前才会重新翻开书本,照着教师讲课中划出的重点内容,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而一旦应付完考试,便又全部忘掉。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回忆起上一学年学过的课程的重点内容,而毕业班的学生经常流露出大学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失落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找工作和面试时的自信心。

3、高校师生交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对教师都怀有敬畏心理,与教师在一起感到拘束,加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获取知识渠道日趋多元化,他们缺乏与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难得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过多交流。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通常没有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中, 影响了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理念

结合《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经验,现提出新的突破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即“学生为主导,教师来引导”的教学模式:

1、构建师生双向信息传递的平台

把讲台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倾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创造更多的价值。《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在讲台上表达清楚一个观点,一个思路,一个工作心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在课下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看书、思考、组织语言、尝试表达,这样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才足够深入,才能学会运用。

2、教师的职能从“讲授”向“讲授+指导”转变

高校教育绝不是从教师到学生简单的递减的信息传递行为,而是一种非常伟大的通过激发学生大脑“核裂变”的爆炸式信息增长的行为。在“班级分组,任务驱动,教师引导,适时点拨”的授课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不断的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用更高的标准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构建友谊型的师生关系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3],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 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 自身身心发展以及与社会基本规范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师生向上向下的对视,拉开了师生的距离。而缩短这个距离的方法就是教师走到学生身边,平等的跟学生们交流,尤其是一对一的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课下随时可以进行的师生的沟通,有利于推进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教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实践的进展情况,保证后续学生汇报阶段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更加懂得彼此尊重,而且能够转化为学生很强的学习动力。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材的选用

选用理论体系清晰,紧密结合实践的教材,教材需设置有理论篇,适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设置有实训篇,适合学生在领到实训任务以后,有目的、有参考、有秩序的开展实训工作。

2、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组课下独立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论文、讲稿、课件,并且条理清楚的在讲台上汇报出实训过程、结果和心得。

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过程建议分四个环节:

(1)绪论

绪论环节,教师向学生陈述本学期的课程设计和对学生理论和实训的要求,强化学生认知新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对班级进行分组,并选组长。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由组长根据老师对汇报时间的安排,写出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书,包括:目标、分工、进度、要求等内容,交与教师审查。

(2)教师理论讲授,指导学生课下实训

教师有重点的讲授每一章节重点内容,主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环节对正在开展实训任务的学生在理论上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课下指导负责学生着手实训,指导各小组确定研究对象,合理分工,收集信息,设计实训课堂;对完成实训任务的小组,检查课件、讲稿,听试讲并给每个学生打出平时分。

(3)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训活动

根据老师在学期初的安排,各小组设计自己的实训课堂;其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训小组每位学生打分。

(4)总结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布置课程论文。

四、考核机制的改革

良好的教学考评机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改革后的配套考核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考核、学生互评、成果评价等3个因素决定其综合成绩,从态度、过程和结果几方面综合考核的方式更具有公平性。

具体办法为:

1、教师对课下学生分组实训的工作监督检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分别打出平时分;

2、根据实训小组实训课堂的设计和效果,其他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做汇报的小组各成员打分;

3、教师根据学期末学生撰写的课程论文,给每位学生打分;

4、以上3个分数各占1/3进行综合计算形成每个学生的最终分数。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1、积极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增加学生校外调研的机会

学生的实训工作如果仅限于书本和网络中查阅数据,学生对所作的研究并没有一个感性和真实的认识。因此,深入行业中参观调研意义重大。如果学校支持各系部根据教师的需要,积极寻找企业伙伴,跟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话,既可以增加学生校外调研的机会,又能够让教师参与到企业需要的科研工作中去,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而反过来教师跟企业合作的经历又能使之后教

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2、对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实训的工作量应当予以量化,通过课酬给予补偿 “被认可才更有动力”。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加富有成效,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必须认可教师牺牲课余时间,课下给予学生实训的指导工作。最有效的认可方式有两种:一方面,对教师付出的时间进行量化计算,在课酬支出时予以补偿,这需要出台有关政策,探讨具体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改革的效果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予以考核,对效果好的改革项目要给予资助和奖励。

总之,依据《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训中去,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完成课题论文,并通过制作课件、讲稿、试讲等环节的准备,最终在课堂上汇报出来,这样的学习经历,对每一个深入其中的学生来讲,都将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协作、写作、语言表达、沟通等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春玲,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6):56-58。

【2】温妮妮 姜志遥 栾波妹 寿金宝,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7(6):24-26。

【3】薛敏,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736。

下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探讨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http://www.xiex......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 作者:某某君 日期:2010年6月 摘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而使其容易遭受黑客攻击、病毒侵犯,针对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总结提出......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授课内容: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授课时间:90分钟 授课人:张文兵 授课目的:通过授课,使同志们能够了......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 》期末习题一、选择题 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 C)。 A.网络中设备设置环境的安全 B.网络使用者的安全 C.网络中信息的安全 D.网络的财产安全 2. 以......

    “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探讨高中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用“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实施“向心力”教学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问......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8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邳州市宿山初级中学 王耀 执笔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高初中分离后20年来,学校全体教......

    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下面是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的内容,欢迎阅读!【摘 要】对中职学校旅游旅游服务......

    探究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论文

    探究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在网络广泛发展的今天,网络提供的业务不断丰富其给人类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基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