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诗歌
小时候,你怕及了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因为这里,总是有爸妈无尽的争吵。
多少次,你在心里默默企盼,快点逃离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后来,你总算如愿以偿,你到外地读书,然后又到了外地工作。
可是你又开始疯狂地想念,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
那红薯干,那豆腐酿,那山楂片,那油甘果,那酸菜汤,……
所有这些,代表家的味道,这些只有爸妈,才可以做出来的味道。
还有,你是那么地想念,那门前的小溪,屋后的山,是它们,曾亲切地一路伴你成长。
今年,你失恋了,然后你回到了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默默舔舐着你的情殇。
第一次,你用心留意着爸妈的一举一动。
然后你终是读懂了,什么是守候,什么是陪伴。
你终是知道,哪里是心一生的停靠,哪里是情一世的安放。
一切,都在这称之为家的地方。
爱情,原是争吵置气后长情的陪伴。
你诧异地发现,父亲竟然会拉二胡,然后你顿时明白了几分生活的真谛。
在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父亲别致的情趣也曾给冗繁的责任让路,三十年来不曾有一声埋怨,一丝不甘。
第二篇:曾经我在这个地方的爱情诗歌
曾经,我在这个地方,用泪水作为礼赞
曾经,我在这个地方,用蓝色回忆美好
曾经,我在这个地方,用微笑祝福你的离去
曾经,我留守在这个地方,未曾想过远方的路有多么的坎坷
曾经,你说让我随你去飞翔
我说,没有翅膀,怎样翱翔
当梦想撞遇现实,你独自背起行囊
向世界宣布,你的未来已经花开
忘记了,故土的单调,还有曾经说相爱的姑娘
我放弃了对远方的幻想,只简单的微笑
看你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
翌日,收拾简单,再次追随你的步伐
当步履匆匆,你的背影再夕阳中不断变化着色彩
汗水留下,浇灌了沿途的景色
终于,你迷失在远方的路上
我在你消失的地方,搭建了一个小屋
取了名字叫“家”,在它的周围,洒满了红豆
静坐在梦的天空,等待你的到来
慢慢地,在这儿,留下了这个不老的传奇
慢慢地,我将在这儿老去
对世界,留一堆赤骨
这个地方叫:曾经
第三篇:这个地方让我难忘
有人喜欢千年古都西安;有人喜欢繁华都市上海;还有人喜欢东方之珠香港;而我却喜欢美丽如画的云南。
记得去年“五一”,我们全家坐飞机去了美丽的云南。一下飞机,我问妈妈:“这里是哪?”妈妈笑笑说:“这里是云南省会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这一天,我们游览了石林和云南茶庄。晚上,我们坐车去了大理。
在大理,我们游览了三塔。三塔后面有一片湖,湖中倒映着三塔,使三塔变成了六塔。下午,我们就去了丽江。在那里,我们游览了古城,品了普洱茶。最后我们又乘飞机来到了西双版纳。
早上,我们来到了西双版纳的野象谷游玩。走进公园大门,首先观看了民族舞表演,有白族的对歌;有傣族的孔雀舞;有纳西族的古乐。他们穿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好看极了。
接着,我们坐上空中观览车,俯视野象谷全貌。缆车往山上行进,我隔窗而望,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远处群山叠翠,脚下丛林茂密。一片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我想:那里一定是野象栖息的地方。
下了缆车,我们走在野象谷的石板上,涓涓的溪流从山间流过,树林中鸟儿欢快的鸣叫,真像一首动听的乐曲。伴随着乐曲,我们来到了大象表演的地方。
我看到,有两只大象把鼻子绕在一起,工作人员坐在大象鼻子上。大象把鼻子上下摆动,他们就像在荡秋千。有一只大象表演走独木桥。只见笨重的大象小心翼翼的 迈开柱子一样的粗腿,颤颤巍巍地走上独木桥。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大象一不小心摔下去。大象慢慢地走过独木桥,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大象还作了 许多精彩的表演,结束时,它把长长的鼻子高高地扬起,嘴里发出阵阵的叫声,好像在说:“怎么样?我很棒吧。”
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野象谷,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大象们!再见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再见了,云南昆明!我会永远记住这美丽的地方。
第四篇:《家》诗歌
中班语言活动《家》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开展了“春姑娘来了“的主题活动,通过老师预设的一系列活动,幼儿感受到了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也融化了;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里钻了出来;柳树姑娘梳起了长长的辫子„„
在这前提下,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想通过本次活动,通过老师有意识地提取和创设一些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优美的画面和语言的抒情。在活动中我又根据我们“全语言”分享策略的研究,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画面的内容(想说),又让互相讨论“美丽的春天还会是谁的家”的仿编(多说)。多创设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平台,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尝试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活动重点:学习朗诵诗歌并能仿编诗歌。活动难点:培养幼儿能大胆表达创编的诗歌。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小图片每人一张。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出示:白云、小鱼、小鸟、花儿、蝴蝶、小羊图
2、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家,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小客人们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议论)
3、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这首好听的诗。
二、出示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小朋友你听见儿歌里说了什么,要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回答。(幼儿回答一句,其他幼儿跟学一句)
2、你们知道小羊为什么喜欢住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喜欢清清的河里?„„
3、集体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4、分角色朗诵诗歌。
5、请个别幼儿朗诵。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师:蓝蓝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儿用诗歌中的话来告诉大家,说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类推仿编诗歌
3、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新编的诗歌。
4、请能力强的幼儿朗诵自编的诗歌.四、游戏:送它们回家。
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图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图片仿编一句诗歌,再把它送到家里。课后反思: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以欢迎小客人来做客,并让幼儿帮助小客人找家来引出诗歌,这个环节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许多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也纷纷发言,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让孩子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叠词方面,有些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才会运用叠词。在仿编诗歌这一环节,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绿绿的草地是是小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阳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动中表达得并没有这么完整,甚至只会说“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红色的”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自己还不会总结诗句,孩子还不习惯句式的转变,还需老师的提醒。游戏《送图片回家》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十分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行动,大多数孩子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能贴到相应的家里去,但就是没有把话说完整就去贴,以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本活动我把创编环节放在重点,时间占了很多,听了其他老师的反馈,我也觉得对中班幼儿来讲创编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来做可能更合适。
第五篇:这个秋天爱情诗歌
秋风带走了温馨
甜蜜就会荡然无存
曾经许下的诺言
如同一枚飘落的叶子
风将它吹得很远
无法再去寻觅
这个秋天
如同雾里看花
无法看清內心世界
唯有眼泪最真切
那是酸楚的记忆
从內心流露至眼底
这个秋天
所有的语言
都变得很苍白
所有的往事
都是刻骨的铭记
秋夜冷风萧瑟
仿佛在听忧伤的曲子
诉说的都是寒意
这个秋天
眼泪都化作了秋雨
辗转在痛苦的失意中
让浪漫没有了情趣
寒冷降到了极点
出现了雪花在飘逸
我不敢再缠绵爱情
爱情就是一场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