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12: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

摘要:

实验教学在高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开放式实验教学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封闭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对比及实验案例分析,通过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三层次”+“三阶段”+“四开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最后给出了适应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建设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实验室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告别精英教育,迅速步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行列。大学教育逐渐将从精英式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向以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多元化转变,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零距离结合[1-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正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大批处于“金字塔塔身”的地方高等院校之必然选择[4-6]。我国目前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投资建设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综合性土木工程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的代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7-8]。然而,目前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特色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深化应用科技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而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是改革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以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转型为背景,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的研究,最终提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合理化建议,为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一、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封闭实验教学

罗杰尔培根曾说过“没有实验,便没有科学”[9]。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即担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又是应用技术高校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地方高校的走访调查,发现传统的封闭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实验教学内容固定且单一,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②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多以灌输性教学为主,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③实验操作单调,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难激发学生对学科实验的兴趣[9]。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思维方式、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然而,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封闭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以“验证”为主,让学生们固定而单一地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完成,使学生失去了体验探索的乐趣,从而很难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验证性”实验作为传统封闭实验教学的主体,不仅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混凝土结构中简支梁实验为例,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实验准备过程,从简支梁试件的设计、选料、制作、养护、安装、粘贴应变片、接线、架设测试设备都是实验教师进行准备,学生并未参与其中。因此,实验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的仅仅是加载、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教师在主导地位,学生对钢筋的切割、绑扎、定位等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无法通过实验获得,而且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无法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无从产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也感到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当以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需求重新审视实验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实验教学已不能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土木工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面的不足日益凸现。如何增强实验中实践的趣味性,如何将实验、实践、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需要重视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模型逐渐向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是实验教学发展的需求。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将实验室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针对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然后根据课程安排选择时间开展实验[2]。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①教学内容丰富,为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项目;②教学对象多样,可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③教学方法灵活,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通过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实验资源的开放,以及实验教学类型、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的开放,全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创新实践平台[3]。因此,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以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实验为例,可增设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开放式实验。可提供一些如多层建筑、桥梁、高耸结构等的工程设计题目,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模型设计选型、分析计算、加工制作,然后进行加载实验。通过模型设计选型,使学生了解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合理的施工工艺对结构整体安全的重要性,体会建筑施工课程以外的专业知识;通过模型加载实验,观察模型在荷载下的响应和最终的极限承载力,让学生对“结构优化与设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模型加载过程实际是结构服役过程与破坏过程的展示,通过整个实验使学生认识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增强对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解。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将更好地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高校转型的意义不仅仅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也是给希望继续学习的社会人员提供一个通道,也能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储备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也希望转型能够改变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及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不良境况。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而对于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完全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1.基于专业课程特点实施传统实验设置改革。实验项目的设置结合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多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混凝土结构综合性实验,在学习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后开展的实验教学,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结构实验深入探索和理解结构构件破坏状态,而不再是课堂上抽象的讲解和传统实验教学中结构实验的演示,而是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体会构件破坏的状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设计、制作、加载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拓展实验教学平台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场地可以拓展到户外或者施工现场,可以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基础工程现场,可让学生制定相关检查方案以及确定相关的加载分级表,通过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审核批准后,让学生分组独立进行静载荷试验的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方法而且了解了实际操作的步骤,同时感受到实验结果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开设开放性实验教学,积极鼓励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使得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培养有兴趣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及实验时间,突破课程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搭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将大量仅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进行总体优化设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实验教学分解到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安排仍以教学年安排,但是学生可以在不同学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实验时间,知识结构上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基本规律设置,增加开设综合实验及设计性实验。为搭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可将实验教学分解为“三个层面”和“三个阶段”,即在第一阶段(大

一、大二阶段)设置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开放实验时间及实验场地;第二阶段(大

二、大三阶段)设置设计性综合实验,开放实验方案、实验时间、实验场地;第三阶段(大

三、大四阶段)设置研究性创新实验,开放实验项目、实验方案、实验时间、实验场地。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欧洲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实践及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实践来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需求,更是办好应用技术型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目前高校既有博士学位又有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微乎其微。因此,必须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兼职政策,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新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建立“三层次”+“三阶段”+“四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在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对已有土木工程实验进行精简和整合,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特点的实验项目,是土木工程传统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时间上即按照专业教学基本规律,将实验教学体系拆分为三个层面和三个阶段,同时要做到四个开放,真正做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因此,通过分析提出“三层次+三阶段+四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三层次”是指:基础性、设计性、开放性三个层次的实验;“三阶段”,是指:①基本阶段(大

一、大二),②提升阶段(大

三、大四),③跨越阶段(大

三、大四);“四开放”是指:开放实验教学时间、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教学方法、开放学生评价。“四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贯穿于“三层次”和“三阶段”的实验教学。首先,在基本阶段通过基础实验让低年级学生认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及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实验方法及实验处理分析方法;在提升阶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根据实验条件、专业知识及工程问题自行设计实验,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跨越阶段,通过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类试验,在研究型开放性实验中,实行全方位开放,完全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安排实验时间,重点培养部分优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式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勤于开拓的科学思想。

四、结论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封闭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对比及实验案例分析,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三层次”+“三阶段”+“四开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给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平台

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不断地优化实验课程体系,贯彻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实行全方位实验平台的开放,其次,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

搭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并保证开放时间多元化、开放内容多元化、开放模式多元化。

(三)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整合实验室资源,改革实验教学经费,制定设备共享制度等。

(四)建设和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提高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达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推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及教学安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76-78.[2]胡杰.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9,(1):190-191.[3]白文辉,梁超锋,孙斌祥,王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25-27.[4]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07-111.[5]黄发军,刘红飞,李嘉,熊厚仁.土木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6):131-135.[6]纪静.地方工科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的构筑——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7]孙文彬.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79-82.[8]杨大田,刘红.导师制在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47-49.[9]肖红霞.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0(8):326-328.[10]黄本笑,刘信信,邢俊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128-132.

第二篇:土木工程实验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土木工程实验论文,请参考。

土木工程实验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探索

摘要: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实验室开放的背景和相关策略,总结了地方高校中实验室教学应当如何去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探索;实验室实践

正文:

在地方高校中,建立起科学的实验教学体制,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并通过积极地探索和时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起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很好地推动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

1.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的背景

在我国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室通常都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并且在教室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使得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教学中,在设计时通常都围绕本课程来进行,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上面。而且验证和演示的性质居多,设计方面的实验比较少。尽管对知识点所具有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呈现,却没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改变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开放性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推动人才培养的进程。

2.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2.1推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机制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立起较为开放的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实践。实验室把实验项目和相关设备的信息进行公布,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获得实验机会。从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在该专业的教学实验大纲里面,涉及到的实验要求相对较少,负责实验的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开除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选择。当教学大纲上的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和特点特长,对选做实验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自己特点和需求的实验,在内容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2]同时,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和研究型的相关项目。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对试验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形式方面完成开放。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2.2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要让当前的实验教学独自成体系,就应当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要求,把以前分散开的、依附在各科课程的实验分离出来,对实验内容与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得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的体系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在体制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分割体制。从而,使得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从这个层面来看,开放性实验室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同时,将原有各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统筹安排。

2.3推动实验室教学方式改革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而言,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要求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内容方面,为学生预留出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配合当前的学分制教学,推动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一些需求和特点,确定相关的项目,并对实验的一些步骤进行设计。也可以按照自身的进度,对试验时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保证。而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应当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把现代教学中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呈现出来。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使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的策略

3.1合理调整实验室的结构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认真分析实验室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对实验方面的相关项目与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成为较为独立的一个实验教学体系。如此一来,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中也不会存在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会存在偏重于实践而忽视理论。两个部分既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共同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3.2加强对开放性实验室的认识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高校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这要求首先要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所谓的分割体制。并且需要各方面意识到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在一级学科内,要求跨部门和专业,加强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因此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模式,使学生自主和实验室自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实验室开放的多种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解决实验室因开放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仪器和设备容易损耗;老化折旧的速度较快;实验室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放性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实验室的弹性管理方面的体制进行探究,促进同校外一些项目工程之间的合作,加强校企资源的共享,使得产学研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方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3.4组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高水准的师资团队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相当重要,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实验室教师队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专业性比较高,要求教师的也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升机会,也可以为实验室教师创造一些到外面参访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比较优秀的实验室教师,并采取专职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对校内外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开放性试验是教学的教师水平能够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模式,建设专业的开放性实验室。对校内外的一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实验室方面的教学资源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盛,刘朝晖.高校土木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202-203.

第三篇:高校体操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

1审美教育在体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应将审美教育与动作技术教育放在等同的位置。首先,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体操是直接以美的形式来召唤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欲望,从而借助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参与体操学习,使得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这种兴趣逐渐发展成爱好,从而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其次,审美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动作美、节奏美、韵律美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展现美、追求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过程中,体操还有其特性所在,那就是“难”,为追求美就必须克服“难”,因此,在体操的审美过程中同样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再次,体操教学中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健美人格。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体操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在追求身体美的同时达到人格美。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并形成追求美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健康人格的目的。

2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忽视审美教育的原因

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审美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一环节往往被体操教育者们所忽视,从而使其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传统的体操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体操教学观念中,高校的体操教学主要以竞技体操为主,因此,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动作技术水平,而对于审美教育仅仅是作为辅助工具而存在的。传统的体操教学基本上是以经验教学为主,动作的美是为技术水平而服务的,因此,审美教育在这一观念之下根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学生对于审美过程也仅仅停留在动作美的层面。体操学习过程中,人们很容易曲解“美”与“难”的关系,认为难的动作就是美的,这种曲解同样影响着审美教育的发展。在体操学习中,学生为了追求“难”,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往往忽视了动作中“美”的存在,学生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却忽视了绷脚尖、抬头挺胸等细节上的美。然而一套体操动作不仅有难度分还有完成分与艺术分构成,而艺术分则是审美价值的体现。因此,传统的体操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阻碍着审美教育的发展。

2.2审美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

近几年对于体育中的审美教育的研究在逐步发展起来,可见体育中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真正切实可行的审美教育理论却还很少。由于审美相对动作技术而言比较抽象,因此审美教育在体操教学中操作性较差。虽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涉及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并没有具体的表达出来,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者也没能将较为全面体统的审美教育体系构建起来,使得审美教育在体操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2.3体操教师对审美教育缺乏重视

由于体操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对审美教育缺乏重视,仍然运用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并追求美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处于一种被动并消极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难以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也就丧失了体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3高校体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

3.1挖掘体操动作技术的内在审美因素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体操中的审美价值完全在为动作技术服务,因此我们应当深度挖掘体操动作中的审美因素,从思想上给予审美教育重要的位置。在体操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运动技能的审美不应仅重其有形的美,更应透过有形的动作美体会其本质的内在美,例如通过美的动作得出美的想象与美的创造等,奥运体操冠军刘璇等之所以成为我国的申奥形象大使,除了她们所获的声誉外,更在于她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朝气蓬勃的健康美,这种美的气质,美的精神是通过审美教育一点一滴从内向外积累而成的,这样才能从动作技术的复制者变为真正的审美者,使得这种审美意识不仅仅体现在体操学习上,还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滋养自身的身心并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美的精神境界。

3.2构建体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理论体系

虽然在体操的教学目标中有涉及到审美教育,但是却缺乏对学生形态美、审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并完善体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审美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出发,构建出一套适合体操教学的审美教育体系,使得审美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我们还可以开设体育美学课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审美的重要性以及审美的价值所在,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产生美的意识。

第二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论文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城市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海洋大学体操课及公选体操课学生和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抽样调查学生共计240人,教师2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相关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论文提供背景资料和充实论据。查阅文章20多篇,书籍11本,为本问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城市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和大连大学为对象,提出相关的问题,设计相关问卷。(1)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调查问卷的发放问卷24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93.75%。(2)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专家评价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很高的有效性。调查问卷效度检验,多名专家一致认为调查问卷有效度和信度较高。3.访谈法对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城市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海洋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体操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有效信息。4.逻辑法采用了演绎、比较、综合、归纳、分析等方法。

二、讨论与分析

(一)高校体操教学现状

1.各高校教学内容的设置如上图所示,大连市高校体操大致分为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运动、实用类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其中,基本体操25%;健美操60%;队列练习5%;自由体操5.5%;器械体操仅占4.5%。

2.师资队伍的情况师资队伍的合理性还有教师的年龄、性别是体育师资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体育队伍的发展状况。体育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对其而言,无论是体育教师的性别,还是其年龄结构都是制约教学水平和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直接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连高校的体操教师,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有5人,占26%,30-45岁的有12人,占63%,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1%。而教龄在5年以下的有4人,占21%,5-20年的有11人,占58%,20年以上的有4人,占21%。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大连近几年在培养优秀的年轻教师,但新教师在体操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与体操的老教师有一定差距;高校在引进体操教师工作中,无论从学历还是能力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导致20--30年龄段和少于10年教龄的教师相对很少,也从侧面说明此类人才的缺乏。此外,高校学生处于青春期,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安排男女老师的结构,进而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女教师过少,会影响到体操教学内容的完成,从而影响体操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大体操专长女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让更多的女性加入体操的教育事业中来。尤为急迫。

3.资金缺乏的因素体操项目所需的器材相对昂贵,而且还需要定期保养,因此出现了学校投入障碍。同时,有些高校对场地有一定的限制,学生上课缺少安全感,这也是阻碍体操运动在高校发展的一个关键。表2的调查显示,大连市高校有75.6%的受到资金影响,25.4不受资金影响,因此,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等课程资源,完善体育设施资金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4.自身素质和创新意识因素缺乏体操专项教师导致的体操教学素质较低,已成为阻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事多年体操教学的老教师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也会下降,这就会导致体操技能水平的进一步下滑,原有的技术逐渐退化,新鲜血液补充不足,有的年轻教师甚至不具备体操教学的示范能力和保护帮助能力等等,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体操内容中器械的教学,造成了一些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体操能力整体降低,也阻碍了体操教学开展和任务的完成,使创新体操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成为空谈,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了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使体操逐步失去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5.教学课时的因素。教育部曾明确规定:“一定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党中央也发表文件对此作出了指示,文件中强调指出了:“必须要确保学生在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上达到一定的量,不准挤占和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但是,很多高校没有实际落实,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减少,体操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严重不足,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滑。因此,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需要加深,高校应当真正落实“阳光体育”精神和要求。根据调查表明,在大连的这7所高校中,在体操教学的时间上都能够保证,在阳光体育工程实施以后,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学生达到了一定的活动保障。虽然多数高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真正做到阳光体育标准要求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连市高校普遍没制定具体的体操类教学内容、实施方案与考核标准,影响了体操类教学内容的正常实施和教育目标达成。

2.体操类教学内容及其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除健美操和基本体操教学开展的较好外,其它的体操类教学内容都没有正常实施,尤其是器械类体操已经是难觅踪影。

3.专业性较强的体操教师缺失严重。此外,专业性较强的男教师和女教师比例失衡,导致不合理,使体操类内容不能很好地实施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

4.各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经费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不足状况,也是导致在体操类课程教学中所需设施、场地、器材等建设滞后,阻碍了体操类内容的正常教学。

5.没有制定完善的体操类内容与课程评价体系,导致教师“教无目的”,学生“学无目标”,难以正常开展体操类内容的教学。

6.学校和教师都担心出现意外,不愿承担相应责任,所以选择了放弃,这也是影响体操类内容全面实施的原因之一。

(二)建议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以及考核标准。注重调节心理,使体操教学有良好的局面,不能只注重健美操和基本体操教学开展,其他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重视并且发展。器械体操现状非常不乐观,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2.体操类教学内容及其课程设置应具体设计,使课程更加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加大引进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并使男女老师比例平衡,使体操类内容很好地实施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

4.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体操教学的设施、场地、器材等建设,有了硬件条件,体操发展才有了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育学习分为必修和选修。

5.制定被学校、教师、学生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

6.教师教授体操是,应该注重保护方法的教育,这样学生才不会怕受伤,而且学生也会自主的处理紧急事件,出事故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教师承担的责任自然也小。

第三篇

一、我国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盲目地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致使在体操教学中只在意学生掌握体操技术的情况,进而忽略了教授学生分析相关体操动作结构无法完成的原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知识的教授大都是在期末考试快要举行的时候,由此可见,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严重失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极其不当。在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依然沿用着以往的竞技体操教学内容,例如: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慢起肩部倒立等技术动作,而且大多数体育课上都在反复练习这些技术动作,让体操课变得更加枯燥单一,致使更多学生不得不为得到这门课程的学分而配合体操课程的进行,加之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存在危险性,而学生对意外出现的磕伤缺乏处理和包扎能力,对体操课就变得更加厌倦和恐惧。

2.传统的教学方法

迄今为止,大多数的体操教师都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讲解的方法对体操的动作进行分别介绍,然后通过示范各个环节来教授学生如何学习,再运用完整法或分解法进行不同难度动作的分别教学,同时对出现错误动作的同学进行纠正和巩固,进而提高其技术。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考虑的并不周全,像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个性以及技术掌握的不同程度等并未考虑在内,因此相对来看比较片面,没能很好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不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高校使用的体操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其主要内容大都是提高运动水平、身体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普及等。由此可见,这样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单一片面,与目前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思想理念有很多不符的地方。

4.不合理的教学评价

对教学目标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是教学评价的关键内容,但是现今的教学评价大都是评价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成绩等。这样的教学评价对于更好的改进教学很显然考虑的不周全,没有将学生教学和自学能力的考评内容放在重要位置,也没有把技术评定中的某些定量与定性评价有效的结合,教学评价体系明显不完善。

二、如何改革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及对策

要想有效的改革我国的高校体操教学,应该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几大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改革高校体操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其对体育内涵的认知与理解,还能改变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尽量做到有效性和明确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中要做到既以学生体质增强为目的,又要将鼓励和引导学生领悟体操教学的技能、技术和理论知识为重要目的,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素质。

2.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以往的体操教学,大多是比较单一乏味的,因此在设置体操教学的课程内容时,应该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逐渐掌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设置的适应程度和自身现状,避免学生因教学内容的呆板和单一而产生恐惧或厌学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体操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来做,切实做到体操教学的实用性,激励学生对于体操课程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动性。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为了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制定的,所以在构建体系过程中应该体现出人文性与科学性,比如可以通过评定来考核学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找出存在学生当中的普遍问题并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将学生的出勤次数和学习态度考虑在内,这样评价体系才更加完善,还能增加出勤率并使学生摆正学习态度。

4.改革教学方法

体操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作用,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改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培养体操教师的自身素质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例如开展科研活动和座谈会,定期的专业培训等,通过不断研究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不断改善高校体操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完善与建设,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体操教学课程中全面发展,提升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和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高校色彩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色彩基础教学暴露的问题,教师重新对色彩基础教学进行探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以使色彩基础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色彩基础教学 视觉思维 色彩表达 色彩训练

色彩在绘画艺术语言中它是最活跃、最富于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和其它因素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感染力。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基础教学中,不论是哪个专业,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培养,色彩基础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学生在色彩基础练习中的一些表现,让我们感到困惑不已:在色彩写生过程中,学生似乎并不重视观察与感受,根本不管描绘对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只顾自己画自己的,每张作业的效果千篇一律,仿佛在重复一张作业;在色彩构成的训练中,对色彩构成原理不会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在外出进行风景色彩写生时,缺乏概括、把握色彩关系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并寻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近年来很多高等艺术院校美术类专业连续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其二,应试教育一切向高考分数看齐的现状,使一些考前美术辅导班的教师和学生,急功近利,不按系统的基础训练规律进行教学,尤其是色彩基础训练,忽视写生,甚至用背画范图的方法来应对高考的试题,造成学生艺术感受力差,视觉思维混乱。

面对色彩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从基本练习入手,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强调和侧重。

1.用色彩语言把生活素材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要遵循艺术规律。色彩的视知觉思维方式也要贯穿绘画观察和表达的始终。以理解认知规律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是先于“画”的,正确“观察”的思维方式,是艺术表达的先导。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让学生摆脱那种从他人的色彩造型经验中片面地、孤立地认识色彩规律,以及造成画面概念化、模式化得现状,强调从观察与思考出发去认识、理解、掌握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艺术家的眼睛应超乎常人,一个以色彩为语言表达事物的视觉艺术家自当有之常人更为敏锐的色彩洞察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训练成为既能正确认识理解客观色彩世界的变化规律,又具备个人灵感体验和自由探索综合能力的行家里手。

2.整体观察和相互比较是正确的观察方法的两个基本要点,整体观察即写生时把画面的景物尽量同时收入眼底,避免眼睛始终聚在一点上,只有在每个具体形模糊时,色彩才会鲜明的地突显出来,才可能感受到并牢牢抓住总体色调;相互比较即观察时要把几种色相、明度、纯度接近的颜色有意识的放在一起比较,并找出它们的区别。

3.色彩表达训练是色彩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延续和提高,为学生将来进行艺术设计及艺术创作打好技术基础。色彩基础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照正确的教学进程进行色彩专题练习,以便学生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感觉和表现复杂的色彩关系。

(1)色彩属性练习。使学生在对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色彩写生时比较几块颜色的不同时,要同时比较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不能只看一两个方面的区别。了解色彩三属性搭配的各种相异相同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色彩的三属性是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区别,是一种立体的三度空间关系,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2)小幅色调练习。利用小幅面进行大量而系统的色调训练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增强色彩能力的极端必要的措施。幅面要小,抓的问题却大,全力以赴把握大色调,无需顾及形,更不作任何细节刻画,幅面小敷色迅速,调整起来也快。所谓大量,是必须的,没有相当的量,不足以建立起迅速把握大色调的自觉习惯与相应能力。系统地训练学生对各种各类色调及冷暖、纯灰、对比、类似等因素的感受和主动表现能力。小幅色调训练可以分作三类:一是小幅写生或记忆色调训练,二是小色稿训练,三是小幅变调训练。

(3)补色关系练习。补色关系是色彩学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色彩语言中最奥秘、最有趣味、最有力量的因素正是补色关系。在写生中首先是用整体的比较的观察方法去辨析识别这种补色关系作为视觉现象的客观存在,写生时又不能流于对三对补色的概念化应用。在不同的色调中都存在着补色关系,它是区别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的关键。

(4)色彩构成练习。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主要培养学生对不同色彩的构成形式的敏锐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具备对色彩关系进行主动想像和组织的能力。色彩构成研究的是配色的方法,也就是怎么使色彩搭配得协调、好看。色彩的构成就是寻找色彩的差异,通过差异,显现出各种颜色自身的效果。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色块构成练习,决定色块之间关系的因素是性质、面积、布局、和分寸。

(5)色彩临摹练习。在不具备临摹原作的条件时,色彩印刷效果较好的名家大师的复制品亦可作为临摹对象,认真地临摹几幅,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要求学生在临摹优秀范画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感,探讨、研究作品中对自然色彩的概括与提炼的方法,重点领会不同绘画方式及色彩关系所形成的画面效果与情绪表达,提高自己的色彩审美和表现能力。

(6)色彩风景写生练习。面对复杂、多变的大自然景观,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慌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先画小幅作业,要求学生只画天、地、中间景物三块大的色彩关系,在学生能够掌握、控制画面大的色彩关系的情况下,画幅逐渐扩大,再加上细节刻画,最后要求学生对意境有所追求,将自己面对自然景色所调动起来的情绪和色彩感受较好的表现在画面之中。

通过以上措施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大力实施,学生首先在思想理念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画面有了色彩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在高校的教学中,对色彩基础教学的认知和理念存在着差异和分歧,但学生存在的问题却不尽相同。只要我们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坚持以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的教学,善于探索、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使色彩基础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今声.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开放式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研究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研究

摘 要 开放式教学理念作为对传统单向型、灌输式教学的突破,有助于让受教育者回归到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这一创新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高校教学实现优化具有极大的助益。高等教育应用开放式理念的范围可充分延伸到教学各环节,其核心正是为了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对素质教育改革战略方向的切实响应,也是高校通过改革提升教学品质与成效性的有益手段。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理念 高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05

Study 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Open Teaching

JIA 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0)

Abstract The open teaching concept as a breakthrough to the traditional one-way and indoctrination teaching helps to return the educated to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of the learning subject.This innovative educational idea has great benefit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in the new era.The scope of the open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applications can be fully extended 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and its core is precisely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awareness and abilit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ls.This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but also a useful too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rough reform.Keywords open teaching; concept; college; teaching

?_放式教学理念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其创始者包括提出了“开放课堂模型”的R.C.Cohn与“通达随机教学”的Spiro。这一创新教学思想旨在突出“学生主动、自愿架构心理内部表征才是学习的真谛,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引导者与推动者”。因此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本质乃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定位所在,教师的角色是从旁协助的主导者。这一教育思想显然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战略方向发展间形成了良好契合,对高等教育优化与创新教学形式具有相当的助益。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内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英国公开大学就开放式教学理念提出了自己的四个界定,即开放针对的目标包括人、地点、方法与思想。对人的开放显然就是指让学生回归到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不再是被动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容器”。对地点的开放则是将教学场所拓展到教室以外的广阔空间,包括社会实践、技能实训甚至社会岗位等。教学方法的开放无疑是对传统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外加教师讲解的超越,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教学方法有益的丰富与延伸。至于思想的开放当属教学理念、意识等的突破,教育者不要被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教育“权威”的思维惯性所束缚,而是应当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原则不断尝试一切教学模式,先在头脑中打破曾经固守的陈旧教学框架,继而将更多创意思维、创新手段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学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的传统模式下,高等教育早已形成了“老师教、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处于接收知识的客体位置,而教师则是当仁不让的教育主体。于是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让不少学生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学习惰性,越来越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求知、求索,而是坐等教师将知识、理论等送上门。同时,学生积极性的缺失也易让教师在兢兢业业的传道授业中感到挫折,无法体验到学生热切参与的互动激情,教学过程只见教师一方的倾情付出,学生却更显怠惰和萧索。

不仅如此,对理论知识的侧重教学在众多高校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关起教室大门的封闭式教学几乎无法让实践教育得以体现,学生在形式上掌握了充分的知识,却很难有效应用到现实工作岗位中,不得不经由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才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艰难磨合。而这几乎已经成为近年来大量高校毕业生不断面临“最难就业季”和用人单位“招聘难”问题并存的主要根源。开放式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学的积极意义

在教育改革转向素质教育战略方向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最积极的意义莫过于对创新创造意识和手段的凸显。教师不再被束缚在教室、教材、教案的有形框架内,而是有了更加大胆想象和更多尝试的机会与条件。教育者意识、思想的放开与活跃直接体现在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无论是任务教学还是情景设置,无论是学生分组合作还是在实际操作中的教学都能让曾经怠惰的教育氛围转为活跃、积极。教师从教育主体的角色改为主导者,学生则在回归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后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自然,过去的“教师要学生学”便转为了“学生自己要学”。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会考虑从相对机械单一的灌输改为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让教学从外化走向内化。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旁敲侧击与答疑解惑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摸索出一套最个性、最自愿的学习规律,不仅可使理论学习提升品质,更可在理论联系实践层面实现高效与优质。同时,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中必然少不了独创的自主学习模式,于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行为也应运而生。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创新策略

4.1 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教育者教学理念的开放带来的首先是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不断丰富,这也是近年来诸如情景设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创新高等教育手段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综合运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在调动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教师来说,采取何种教学优化措施并不存在固定套路,而是随专业形式或教育目标的不同而灵活选择。比如对会计类专业教学来说,同类业务往往由于所在环境或核算目标不同而需采取不同会计核算手段。例如“存货计价”,按照2006年出台的新版会计准则就有至少五种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移动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教学过程中不妨预设企业规模大小、操作频率、经济大背景变化情况等诸多模拟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计价方式进行对比式学习,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在差异中提升学习效能。

又如现代企业会计岗位越来越需要超越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范畴向管理会计的更高层次发展,尤其是会计人员需要具有相当水平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判断能力,才能从更高角度、更远广度为企业战略决策与规划提供卓有成效的参考建议。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此类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不妨采取学生分组结合情景设置与任务驱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进行。比如各学习小组可以轮流扮演包括采购、会计、销售、经理等在内的众多角色,再针对特定会计业务从各自角色职能与任务出发进行会计数据的收集、归纳、分析处理。这些会计业务数据可以从各上市公司企业年报或网络上各大企业定期披露的会计信息中获取,是最真实可靠的真实案例资源,学生使用时可以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学生可以从不同场景和任务模拟训练中不断提升对会计数据和内在信息特征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并利用实践操作提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则可重点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数据间的关联与规律。

4.2 增加在实践中教学的比重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相较于课堂上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走出教室的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让学生将书本教材上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增加在实践中教学的比重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不仅可以从实用理论和技巧方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可进一步延伸到包括职业道德培养的更大范围。

利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大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借助传统业务的创新模式在校园内打造大学生教学与创业平台是值得尝试的策略之一。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传统业务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各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的新型业务种类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类行业的实务操作过程中,网络“众包”就是其中的典型。所谓网络众包就是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彼此依靠网络实现服务和付费,其中一项核心众包业务就是会计众包。也就是企业或有需求的单位在网络上发布会计核算需求信息,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响应信息并提供服务。

高校计专业不妨借助这一新型业务模式大胆创新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在校园内打造会计专业大学生教学和创业平台。该平台可以分为教学和创业两部分。教学部分可以针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对粗浅的新进学生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上企业已经发布并已完成服务的现实案例开展教学。学生根据企业真实财务数据完成包括会计核算账务记录、信息分析等在内的业务操作项目,再将其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会计服务结果进行比对。教师针对其中出现的缺失或错漏进行分析评判,学生再据此进行修正和完善。

而创业部分则需待学生具有足够理论知识且掌握了相当程度的会计业务实操水平后再在教师监督指导下进行。由于网络上的会计众包业务需要有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士方能进行,故进入创业部分的学生需事先考取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性地在网络上接单,完成业务后再经教师审核确认无误后完成服务。考虑到会计众包业务极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此部分监督指导教学最好由具备会计师资格的专业教师辅助进行。

4.3 校企联手、工学结合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如果说走出教室的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那么,走出校园的教育应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创造毕业即就业的可能。校企联手、工学结合正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最高效的举措之一。

这类策略适用于和社会企业有一定关联或合作关系的高校进行。院校与企业共同搭建起实训基地进行初期的理论和实践业务短期培训,之后便可让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习教学可以采用实训基地到企业间的穿插实习进行,随着学生业务熟悉程度的加深,在企业内的工作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待到学生毕业后,则可基本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结束语

高等教育教学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实质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内、教材中、理论上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让高校管理者、教育者尝试打开思路、开放眼界,以更加灵活机动、丰富多彩且不拘一格的教育思维和手段提升高校教学成效与品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内涵既包括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扩展,也涉及教学时间与场地的延伸。高校教学运用开放式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形式、内容、时间、地点的超越,不断提升学生主动、自愿学习意识和创新、创造思想与能力,从而让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对综合性、实用型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让受教育者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也是对高等教育模式的完善和优化,使高校教学更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庆,杨玉宝.基于校园网的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1):26.[2] 胡钦太,林晓凡.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4:5-10.[3] 王培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5(1):152-153.[4] 刘刚,李强治.创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5(4):45-50.

下载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物理实验对比教学研究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应该是分层次教学模式,按照先开设基础性实验,再开设综合性实验,最后开设......

    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研究

    《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实施以来,科研活动已向纵深阶段推进。作文教学的研究,也有不少教师付出了心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六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策略摘要:追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要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因此,关于......

    地方高校VI设计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因市场发展需要,当前国内高校针对VI设计课程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教学体系,但部分地方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从而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文章着......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5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当然了,不可缺少的还有论文的主题,也就是题目。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我们来看看。大学高校土......

    物理实验层次化教学研究论文

    1实验层次设置既有提升又互为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已实现了向基础、综合和设计性实验这一层次化教学模式转变。有的将大学物理实验明确划分为基础性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创造一个趣味实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丛生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我国的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