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2: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

第一篇: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

【摘 要】小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不拘泥于单一的估算策略,从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本文笔者就如何小学生培养他们估算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培募

当前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加强估算作为计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学生对它的作用和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经常出现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据调查生活中估算的应用比例远远高于精算的比例。因此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估算教学的目的。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用多样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感受估算的价值,让学生“想”估算

估算是指学生无须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结果方法。它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但长期的机械性的算式训练,让学生擅长于精确计算,他们往往会认为估算是多此一举,因此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先算后估”的反现象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自然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因此,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前提。

1、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估算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估算教学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交流、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自觉地感悟有时候并不需要精算,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结果就能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唯一的计算策略——精算中“走”出来,去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如:在教学《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我根据学校活动安排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校举行的“读好书”活动中,我班有29位同学获奖,每人奖励价值8元的书籍一本,250元钱够买这些书吗?学生思考后得出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20×8=160 9×8=72 160+72=232<250够了。

方法二:30×8=240<250够了。这两种方法都能说明250元钱够了,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异口同声都喜欢第二种。都认为方法二更简便。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240元一定够了之后,再次提问:如果是用方法一来解决,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很自然的理解什么时候该用估算,用估算更简便。估算的价值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体现。

2、在计算检验中体现估算的作用。新课程书本中出现了很多先估后算或算后用估算检验的类型。这些都意味着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更准确,二者是辨证的统一体。如比较42×49和31×58的大小,如果去算准确的结果十分麻烦,但如果采用估算就方便多了,42×49—20031×58—180所以42×49> 31×58又如:在教学完乘法估算后,教师出示62×8=400 59×7=600请学生不计算很快地判断一下这两题的对错。学生很自然的运用估算知识判断出这两题是错误的。62×8—480,把62看作60,少看了2个8是也有480,那准确数应该比480大,400肯定错了。59×7—420,把59看作60,多看了1个7,答案才420,所以59×7=600肯定错了。

二、掌握估算方法,让学生“会”估算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包含有猜测成分,但并不是凭空猜想,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从数学意义上来理解,估算是一种有根据的判断,因此教给学生估算方法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保障。

常见的估算方法有: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数估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通过数字运算来得到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如:教学68×8~口时,请学生先说一说估算方法,可能有学生会先把68看作70,再进行估算,大约560。教师对这种估算方法的指导并不能到此为止,还要继续追问学生,把68看作70,为什么?怎么不看作80或60,如果看作80或60,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明白要找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

2、参照估算法。随着克、千克、米、厘米等计量单位的出现,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答案。象黑板长4厘米,××同学身高135米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生活常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唠叨中,还是有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除了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参照估算法。即给学生一个既熟悉又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如手的一乍大约是10厘米,那么4厘米大约是多少呢?请学生用手势比一比,在学生的笑声中很容易就知道黑板不可能长4厘米。

三、加强估算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善”估算

提高估算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学生对估算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课内、课外都能自觉运用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加强了估算方法的指导,忽略了估算应用意识的培养。今天学估算,大家都用估算解决所有问题,明天学精算,就把估算扔在一边。学生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估算,完全忽视了彳古算的应用价值,表现出了教学的“狭窄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将估算教学贯穿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增强估算意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处处要求学生按部就班,不知不觉中淡化了估算应用意识。其次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就能成的,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累积的过程。教师要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应用习惯化、估算策略合理化,激发学生无限的创意和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沈海燕,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

[2] 唐鸣静,浅议小学估算教学[J]

第二篇:估算论文,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参考重点

估算论文范文,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参考范文

内容导读:策略教学论文有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和学生多种估算策略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估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估算策略教学论文有凑整法和找规律法,凑整法把运算“四舍五入“的策略教学论文将其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口算算出理由大致的结果。如29、97、988就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去计算。找规律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认为:21世纪是算法思维的时代,与此相对应,《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是“淡化笔算,强调估算,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而这种教学理念也已经成为各种课程标准教材的具体要求。笔者以事数学教学20多年,在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所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至少”就是估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小明要上学了,妈妈给他买一个书包需要38元和一个文具盒需要49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或者,小明想要一个38元的书包和一个49元的文具盒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呢?

这些理由不但与学生的理由密切相关,还为学生估算提供了可能。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精算而用估算,又将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培养了学生估算的灵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启发并鼓励估算策略教学论文多样化

估算的策略教学论文有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估算策略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估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估算策略教学论文有凑整法和找规律法,凑整法就是把运算中的对象通过“四舍五入“的策略教学论文将其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利用口算算出理由大致的结果。如29、97、988就可以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去计算。找规律就是利用运算规律和性质。如,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或比较大小的规律来进行估算。如385×25,可将385看成400,利用25×4=100得到结果大约在10000左右。当然,呈现多种策略教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比较和交流,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得到提升,解题策略教学论文也可以得到拓展,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合理性,还可以设计取近值的估算法、去尾法、位数法等,找出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加强估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意识并和教学内容进行估算能力训练,把估算教学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当中,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估算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通过经历估算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理由的能力,才能提高估算能力,养成自我发现并运用多种策略教学论文进行估算的良好习惯,以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第三篇:写日记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写日记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宝应县泾河镇曹坝小学房永花2258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的能力。从三年级起应当训练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大纲的理解,下面就以写日记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话题谈一谈。

培养意志力写日记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就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就是通过坚持写日记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的。许多小学生很厌倦写日记,很难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因此,我们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坚持写日记,就是磨练意志力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台湾的苏意涵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的妈妈只做一件事:每天陪女儿写30个字的日记。女儿写,她也写。不要求多,但要有内容,要写得精练。写得不好,擦掉,重写。如此多年,苏意涵的意志力训练得特别好。苏意涵最终靠意志力获得了成功,她成为第一个得到英特尔科展最大奖“青年科学家奖”的中学生。苏意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把写日记变成一个好的习惯,有利于孩子们意志力的培养。

锻炼观察力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良好的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教师教会小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大都是无目的观察,如果对生活不了解,头脑空空,思想混乱,就谈不上表达,更谈不上表达清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使其学会观察。当然,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观察目标;

二、观察时要认真有序;

三、观察时要多思考。

增强表达力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多练多写。写日记正是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之一。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下来,想要描写的可以描写一下,需要说明的说明一下,也可发表点感想,也可抒发点感情。在日记里,孩子们也可以写下自己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拓展了思维和想象力。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会发现,自己在不自觉之中就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进来了,也许不久,就会因为坚持写日记而成为一个作文小能手!因此我们坚信,通过坚持写日记完全可以提高小学生写话的表达能力。

丰富情感力作文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关键是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情感的体会,发现不了美之所在。在一次整理房间时,我让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打扫她的房间。在打扫过程中,她感悟到:我觉得抹布很了不起,看起来很脏,抹出的桌子却很干净。真是脏了自己,干净了他人。打扫完后,她把抹布用肥皂洗干净挂了起来。事后,我让她用日记形式写下来。在以后的日记中,我就鼓励她多感悟,多体会,积累情感。这个做法在我的日记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例如,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再让学生以《我与买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篇日记,让学生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再如,我要求学生就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种种感人的事迹为话题作一篇日记。结果,同学们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并纷纷表示要向灾区的同学捐款、捐物,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在这里,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因此通过写日记可以教会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感恩,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会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写日记的好处很多,本文就日记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着重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再次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日记教学的重视。

第四篇:论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教育方针颁布的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能力是指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包括对撼文章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阅读能力有以下要素: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2、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3、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5、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6、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活用能力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各年级段的认读都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 1800 个左右会写。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学段对识字能力的要求是螺旋上升,相互联系的。不同的,第一段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学习独立识字,认识1600个字左右。第二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意识累计识字2500个字左右。第三段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累计识字3000个字左右。对识字要求的不断提高,识字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为了解决在阅读中识字的难题,为理解阅读做准备。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掌握两种识字的方法:

1、汉语拼音识字

中国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它与表音文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只看到字形读不出音。中国文化又是汉字文化,所以学生必须先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去识记生字,由字组词,由词连句,由句成篇。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就先从汉语拼音的教学开始。在学习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巩固:随文认读,生活认读,游戏认读等等。以至于形成一种能力:看到音节,读出汉字,然后与自己的思维词库形成对应,达到理解字、词、意,才能为正确深刻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2、查字典识字。

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只要能掌握3000个左右的汉字,就能阅读《毛泽东选集》。可事实上人们的阅读和生活总会遇到读不了音、明不了意的字,这就要培养学生另一种认读能力:查字典识字。《新课标》要求小学一年级学习并掌握音序查字法,二年级学生学习并掌握部首查字法,让学生尽早接触识记汉字的各种方法,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扫清障碍。针对学生对新事物兴趣浓厚而教材又全部注音的特点,老师鼓励学生在接触课外读物时遇到陌生的字使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顺利的阅读。第二、三学段学生查字典的目的不仅是读准音更注重明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查字典的习惯,更应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字的多种意项。这下语言文字的点滴积累,为阅读理解和体验做了准备。

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正确的认读汉字,更重要的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读准字音,不多字、不漏字。培养学生读准字音,一字不漏朗读是得花大气力的。开始时,来不得半点马虎。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册课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得流利。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这样读书,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朗读的习惯,首先要学生做到正确地读。读“准”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第一学期开学初,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边读边想,逐字逐字地认清、读准。训练一阶段后,就不要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而是要他们“眼看口读心想”了。这样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理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有旧时说,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除了靠挖掘教材本身的感染力,还应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力和教师设问、启发性语言的诱惑力来实现。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现身说法激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有的放矢调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还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优秀人勤奋读书的事例,有计划性组织读书交流,读书分享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和阅读深入的积极性和好胜心,从而精进行有深度的阅读。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窗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

1、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课题中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②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1)力求理解

2、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主要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一中心句深入读书。先从二、三、四、六自然段中找到描写声音的句子,抓住哗哗、喧嚣、大合奏、雷声轰鸣等词语领略瀑布声音的壮美;再从二、四、六自然段中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等词语来感受瀑布的雄壮气势和诗意美。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3、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恩科西身世遭遇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恩科西说了哪些话?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③读了课文,小恩科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少年形象。

4、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5/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

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跟思考、提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时,必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现了问题,自己不认真思考,就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别人帮忙解决。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必须自己要先想办法解决。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的。有的问题经过努力仍旧解决不了,或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时,还是应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别人发言时,要问问自己,他的意思自己同意吗?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如何修改自己的意见。

三、辅导学生拓展阅读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有课内、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继续、是扩大。在课内应该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指导。

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

2、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还是不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四种学习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和熟读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注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在课文里做上一些记号(如:用横线画出新生字词,用曲线画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别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并在一些不懂的词语旁边注释)。细读是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按段进行自学,归纳出各段的段意。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了学生课文的理解,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把手,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通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活用能力和阅读技巧。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有时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学生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做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扩大其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丰厚其语感图式。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创建语感桥梁。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2、指导学生学会用心去默读、理解。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默读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则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一般说来,经过第一学年的严格训练以后,学生就能初步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了。在这个基础上,便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训练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教师要随时提醒,随时纠正。

默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默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内在联系。例如,初读课文时就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文里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义,想一想课文讲的什么事,有哪些疑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和想。开始是在课堂里进行训练,随着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用心读书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版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 ○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有图书室和相当数量的藏书。学校教师要利用好这一阵地,组织读书活动和出版墙报、读后感专栏,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可以定期张贴读书心得,优美句段的摘录;也可以组织作文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向广播站和报刊投稿,组织开展读书办报活动。如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联手组织手抄报活动,鼓励参加报刊杂志组织的各种比赛,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与喜悦。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第五篇: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范文

内容导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至少”就是估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小明要上学了,妈妈给他买一个书包需要38元和一个文具盒需要49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或者,小明想要一个38元的书包和一个49元的文具盒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呢?

这些理由不但与学生的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认为:21世纪是算法思维的时代,与此相对应,《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是“淡化笔算,强调估算,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而这种教学理念也已经成为各种课程标准教材的具体要求。笔者以事数学教学20多年,在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所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至少”就是估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小明要上学了,妈妈给他买一个书包需要38元和一个文具盒需要49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或者,小明想要一个38元的书包和一个49元的文具盒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呢?

这些理由不但与学生的理由密切相关,还为学生估算提供了可能。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精算而用估算,又将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培养了学生估算的灵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启发并鼓励估算策略教学论文多样化

估算的策略教学论文有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估算策略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估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估算策略教学论文有凑整法和找规律法,凑整法就是把运算中的对象通过“四舍五入“的策略教学论文将其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利用口算算出理由大致的结果。如29、97、988就可以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去计算。找规律就是利用运算规律和性质。如,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或比较大小的规律来进行估算。如385×25,可将385看成400,利用25×4=100得到结果大约在10000左右。当然,呈现多种策略教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比较和交流,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得到提升,解题策略教学论文也可以得到拓展,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合理性,还可以设计取近值的估算法、去尾法、位数法等,找出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加强估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意识并和教学内容进行估算能力训练,把估算教学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当中,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估算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通过经历估算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理由的能力,才能提高估算能力,养成自我发现并运用多种策略教学论文进行估算的良好习惯,以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下载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认识

    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董志勇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论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工作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作者姓名:吴玲玲邮 编: 联系方式: 330047 ***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

    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提问能力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掌握数学......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张永红 小学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