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一、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之意义
1.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汽车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汽车企业产销量也呈增长趋势。无论是从当下,还是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汽车生产、销售都呈扩大趋势。因此,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营销知识、方法,而且还要对汽车知识有所了解。此外,还应当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2.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真正地实现互惠互利,既降低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管理者进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费用,又让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观察,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挑选、聘用。如此一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效率。此外,企业还能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在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影响力,扩大了企业的客户群体。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观察、总结,对当前存在的几类问题作如下简述:
1.对校企合作模式认识不足
在一部分中职院校,许多汽车营销授课老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校企合作模式仅仅是帮助学校减少师资、实习等方面的压力与开支,未能真正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益处。
2.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
当前绝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大多停留在最表面阶段。主要是在课程、实训上以企业营销模式进行模拟,但实训场所功能并不齐全,学生缺乏系统性训练。
3.营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中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学需要依托教材开展,但绝大多数院校的教材内容与实际汽车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营销课上理论教学较多,实训课程较少,且并未专门正对汽车营销编写实训教材,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宣传,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
中职院校首先应当明确,校企合作模式是在互利共赢机制下产生。中职院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最终目的是实现理论加技能双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则是为了更便捷地获得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在明确这一点之后,中职院校应当以此为改革准则,切实考虑企业需求,思考如何通过影响教学改革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其次,中职院校还应当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教师、学生能够与企业员工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最后,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汽车营销活动,实现与企业的互动,让校企文化和谐交流,达到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的目标。
2.加强合作方式的探索,丰富校企合作方式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高,难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改进合作方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一,中职院校可以构建实训中心。尤其是对已经确定为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依照汽车4S 企业建立实训中心。将实训中心按照汽车展厅、维修接待中心、结算中心的区域进行划分,并且由4S 店提供实训所用车辆及展厅的布置。这样一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品牌、产品宣传;对学校而言,也节约了教学成本,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第二,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校选派已经学习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生面试、考核,或者直接推荐优秀学生去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将实训课堂放置到企业中去,实现校企合作营销教学。通过上述两种校企合作方式,对当前中职汽车影响教学进行改革。
3.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完善营销教学
其一,中职院校应当从根本上转变汽车营销教学观念,将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观念转变为仿真教学、实践教学观。例如,院校可以购买一些仿真教学软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直接感受、接触到汽车销售各个环节。其二,院校还可以对当前所使用的汽车营销教材进行改编、修缮,主要目的则是为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前往汽车制造工厂、销售店面进行观摩和学习,对汽车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熟悉,与其他专业人士一同,改编完善当前使用的教材。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需要对当前汽车营销企业所需人才类型、特质等方面有所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优势,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为市场输送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第二篇: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当今社会下,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认为中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后,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就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 英语 思考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面试成功,就代表企业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要积极关注企业需要的员工类型,通过企业合作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需要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员工。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著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校企合作为中职英语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弊端
1.中职英语教师涌入企业
在校企合作中,许多英语教师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着重学习企业相关英语知识,企业恰恰急需这样的人才就提出暂时借用这些英语教师,英语教师的这种变动性,给中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不答应企业的要求,必然会对校企合作的进行造成影响,但是答应这种要求,又会造成中职英语教师的短缺。这种被企业留用的教师一般来说都是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这种现象使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很难进行。
2.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
在不少小型企业中,英语都是无关痛痒的,所以不需要职校的学生具备英语素养。因此,在职校与这些小型企业合作时,企业提出取缔英语课堂时间,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相关的能力。实则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必将接受外来优秀文化,这样才能让企业走向成功。企业的这种要求,对职校英语的进行带来了多方面弊端。
二、探究校企合作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案例,不难得出其对中职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点影响:一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给中职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生命力,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等;二是通过研究企业的各类知识,大大提升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的学生也一致得到企业的肯定;三是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成功率,许多企业纷纷参与到其中。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1.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向企业化发展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非常吃力。而企业方面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发言权,使学生毕业以后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以后,学校恳请企业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点评,对英语的教学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向企业化发展。
2.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向国际化发展
很多企业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不能跟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作用,组成英语教研小组,针对企业产品国际化的交易,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也可以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丰富职校英语教学内容
对职校英语进行充分的开发,使职校学生的学习与企业要求更为贴近,职校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必须伴随企业的改革改进,为了使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所要求的内容。职校应与企业进行沟通,制作与企业相关的英语教材,引导学生着重学习这类知识。在新课改实施以后,职校英语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将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改变为“交流式”教学,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理解,例如把原有学习英语知识的一整堂课,变为一小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其余时间进行企业英语口语锻炼以及模拟企业英语面试。在保证“企业化”融入到中职英语课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职校应了解企业的文化、研发、销售等资料,在企业的授意下将这些资料展开并融入到英语课堂中,在备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着重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后,让学生不再对企业充满未知感,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这样会较大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4.中职英语课外活动中的“企业问题式”特色 “企业问题式”在中职校园的英语课外活动中已存在了好几年,许多企业都间接地对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建议。例如,职校毕业生看不懂最简单的英语杂志、不认识简单的英语说明书、遇见外国客户不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等。中职学校应抱着“务实”的态度去教导学生,特别是英语教学团队利用各类课外活动解决企业反馈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外活动中逐渐向“企业式”发展。具体做法是:每星期举办一次“英语式”的求职演练;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搜集相关的素材着重对学生教导,如开展“职校英语大赛”、“企业专用词汇大比拼”、“企业英语式求职信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显著的促进教学的进行。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创新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中职学校应本着“务实”的态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在教师流动方面,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实现优质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安雪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 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3] 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4月.
第四篇:校企合作论文
南溪职校开展与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
合作的探索
米运波张平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从分析当前我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政府主导,由宜宾市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服务中心、南溪区就业局、南溪职业技术学校三家单位共同参与做好学校与园区合作、解决规模化以上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等困难,形成“政府制度保障、市场利益驱动、校企优势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努力达成共识,互惠共赢,把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长效机制
本着职业教育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开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模式,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三大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具有自身专业的局限性,除了与校内企业联合外,更应该着眼于本土的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是全市唯一市区共建集中区,是目前全市发展最快、最好、最具规模的工业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截止到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49户,投产81户,随着后续企业的建成投产,企业在招工、用工、一线技术人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已有一部分企业向罗龙工业集中区领导强烈反应技术人才的短缺,区委领导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已安排相应部门着手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有政府搭建平台并直接参与,学校与工业园区直接对接,对于帮助我校毕业生找到实现理想的就业岗位,企业用工招到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随着“国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校几个大的专业都与企业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中有外地的,也有当地的,但从实践表明,这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相当的肤浅。首先是对园区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我校举行宜宾市机电职教集团年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各种活动时合作企业也参加,但是他们一部分不是自愿参与,很多企业认为是在给他们增加负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会使企业效益受损。其次是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很
多企业缺少长远发展眼光,对员工的人文关爱,福利待遇等制度不完善,花较高成本招进员工,待到员工积累有一定的技术经验时往往留不住,出现跳槽现象,在生产旺季招不到员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时就向相关部门反映招工困难问题。再次就是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认为从高等院校引进的才是人才,对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了解,不注重一线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培养。校企合作正如校企双方的联姻,需要双方在认识、情感等方面达成共识。
2、校企合作的机制监管不到位
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成功的主要模式。在他们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创设了重要的校企合作环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并有相应的机制常态监管,从而保证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在我校现有校企合作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只是停留在粗放、宏观的层面上,可操作性不够强,其中倡导成分较多,刚性的制度则很少。目前基本没有一个对校企双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能构成有力监控的主管机构,以致已有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无法落实。
二、政府部门参与,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
随着区委区政府强势推进“一区四园”的布局完善,规模以上企业投产后面临的瓶颈之一就是各类人才的引进问题,这一类企业领导多次向区领导、企业服务中心领导反应人力资源紧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困难,区领导到罗龙工业集中区调研时指出,应综合利用好各种人才资源优势,务必为企业解决难题,为企业服好务。同时要求应联合多方,多措并举建立常态化机制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南溪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区内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培养为园区企业输送合格、优秀的技术人才,应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工作。要做好与工业园区的对接,我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与工业园区对接真正走向模式化、制度化。
1、成立领导工作组。由学校、企业两方构成的工作组,很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无法落实到实处,使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无法深入开展工作。有政府部门作为参与者,才能高效推进工作的开展,为对接工作的深入推进,多措并举,多方合作的方式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解决企业用工、人才引进等困难。目前由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服务中心牵头,已成立了以南溪职业技术学、企业服务中心、南溪区就业局三家单位组成的工作组。
2、共建信息平台。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让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职教人责任使命。这就要求作为人才输出的学校与人才需要的企业建立常态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把握企业脉搏,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动态,为输送学生实习或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企业也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难题。当前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与企业服务中心已经建立“政企信息平台”,企业通过平台定期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学校通过企业服务中心获取企业岗位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设置等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能起到双赢的效果。
三、互惠互利原则,建立对接机制
1、选择规模化以上企业。截止今年八月底统计,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149户,每一户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理念、劳动保障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应当制定相应标准,筛选目标企业,把知名度比较高、管理比较规范、工资水平适当的企业首先纳入目标企业,学校要主动与之联系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合作质量才有保证。校企合作办学应以《职业教育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和处理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
2、坚持诚信合作。校企双方都要通过订单培养、员工培训、优先择生、技术服务、顶岗实习等方式合作,以诚信的态度建立起紧密合作的机制。任何合作都存在诚信问题,学校和企业都应讲诚信。学校要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企业商谈合作项目,一旦决定合作,就不能随意变动。学校应该自始自终坚守诚信的原则处理合作中的问题,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沟通,杜绝违约的现象发生。
3、明确合作约束条款。要充分利用协议、合同或办学章程等规范形式确立学校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并体现各合作方的平等性和责权利的高度统一。双方合作协议的条款越明确,合作才越顺利。长期合作的单位,除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外,应在企业悬挂“校企合作单位”牌匾,并设立联络员,双方及时沟通合作信息。每一个合作项目开展前,双方应就具体的合作内容、时间、权利义务等签订合同,共同遵守。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学员或教师、项目负责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协议。如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制订相关协议书,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条款,由企业、学校、家长三方签署后各执一份,共同确保学生正常实习。如若发生事故,按协议约束条款执行,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4、加强合作管理。合作项目开展后的管理非常重要。双方应本着“谋求双赢”的目标,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工作。例如:学生到企业实习,除了派出本校教师跟踪指导、聘请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等措施外,还应按企业成立实训小组,选定一名优秀学生当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做好上班时间和业余时间两个时段的管理,及时与校方、企业方沟通联络。特别是对顶岗工作的学生,更要严格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其他形式的合作,同样要有联络、汇报制度。
5、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办学既要将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观念上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否则很容易导致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短期行为。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讲信用、守合同,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专业技能人才为目的,对合作方和培养对象负责,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与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合作”不仅是我校“国示”建设、学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南溪区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本土化和永久性技能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也是为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设置、专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服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南溪职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手册.内部资料,2012,5
【2】安杰山.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28).【3】对中职学校推行深层次校企合作的思考2012(14)
第五篇:校企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新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加强专业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新模式下,对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校企合作 企业心态 顶岗实习教育管理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但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在学生身上,开展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但实际上,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教育管理还不够成熟,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的心态、学生顶岗实习两方面来探讨学生的教育管理。
1、企业心态
各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有如下心态:
(1)选优心态: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从实习生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以期今后可以留下来为企业服务,甚至有的企业会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设定试用期,试用期间,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的学生,最终也会面临被企业淘汰的结局;
(2)培养心态:有些企业是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心态来接受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中,即便实习生出现不尽如意的失误的时候,企业也会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实习生的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所以这样的用人心态就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这样的企业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企业是整个社会良好运作的一个环节,接受实习生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作为企业,应本着培养人的心态来对待实习生,不仅可以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2、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
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未报考本专业,因此对于本专业兴趣不大,甚至一开始就抱有拿到文凭就转行的想法,因此,这类学生在实习阶段,基本上就是走过场,怀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还有的学生,虽然对本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大多抱有过于美好的想法。但在经历了实习后,感觉到与自己理想中的差距后,这部分同学就会放弃当初美好的愿望,转而比较低迷和悲观。
针对上述两种心态,来探讨校企合作学生的教育管理。
1、学校对于不同心态企业的对策
学校根据掌握的各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资料,对于抱有培养人才的心态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增强与其的合作;对于选优心理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与其沟通,强调其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要把好“学生上岗关”
企业要加大对学生岗前的培训力度。通过企业的岗前培训和教育,让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管理规定。
3、学校要加强管理
(1)学生在下企业前
学生在下企业前要进行培训。很多实习生下企业前大多抱着美好的期待和从学校解放的心情,未曾想过学校的生活与社会、工作生活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方面以及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故而在下企业后的前几个月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会经常产生离开单位的想法。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下企业后出现的若干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得学生做好下企业后的思想准备,勇敢的应对下企业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使得学生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避免学生产生“学校不管我们了”等消极思想。其次,使得学生明确校企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意义,并结合他们的工作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再次,学生离校实习前,要求严格签订好相关的“协议书”和“保证书”,加强学生对实习期间安全、法制等方面的重视。
(2)学生下企业后
A.辅导员要转变好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辅导员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辅导员按照学校的常规方法、规则来管理学生,如:开班会了解学生的相关需求;定时检查上课出勤率;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各种知识技能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巩固他们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既有“学生身份”,又有“员工角色”,双重角色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些变化,学生既为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感到激动,又为离开熟悉的学校感到忐忑不安,在这全新的环境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学校的管理和指导,造成他们不遵守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因此,辅导员则需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由学校的管理规章下转变为按照企业的运作要求和文化内涵来管理学生。
B.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交替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这个时候,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很容易产生波动。社会上一些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学生自身要加强对自我的管理
学生在实习上岗后,要继续加大自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观的修养。明确实习对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的意义,并努力做好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处理好学习、工作、人际关系。
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习工作对学生踏入社会、平稳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和管理者,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总结、改进、创新,更好的探索,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健全、更完美。
参考文献:
(1)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就业,2009.(2)刘海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六零”模式---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的研
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10.3.(4)王利红,贾宇明.西部大开发----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A].2001中国电
子教育研究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