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中职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探索中职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浙江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315500毛建立
[摘要]面向市设臵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于社会和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长期来,我校服装专业通过寻找合作点、拓宽合作内容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
[关键词]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就是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我校地处红帮服装之乡,服装产业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加强服装专业建设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长期来,我校服装专业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校内外紧密结合、运行畅通的校企合作,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并使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寻找合作点,确立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企业是接收毕业生的最大客户。人才的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学校主动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场所、设备、新技术信息和兼职教师等教育资源,成为培养中职人才的必经之路。市场的供求法则决定了“技术和人才”成为校企合作的切合点。为此,我们确定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是校企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基地,制定双方校企合作计划,以协议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合作行为,从而促进校企合作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双方的“多赢”发展。
二、拓宽合作渠道,寻求多方合作内容
校企合作的内容有资源与技术合作、专业设臵与课程开发合作、岗位培训与实验实习合作、师资交流与科研合作以及文化育人与就业合作等。我们努力开拓合作空间,寻求多方位的合作内容。
第一,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通过社会和行业背景调查,依据服装企业现有岗位,确定服装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分析专业素质和能力结构,并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
第二,共建校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中,企业积极提供设备,学校
每年投入5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14个宽敞明亮的服装实习工场,600多台(套)设备、500多个实习工位,可满足1500名学员日常教学实习。有服装CAD设计实习室2只,购臵电脑120台,有面积500平方米的服装表演厅一只,还建有创作室、试样室、陈列室等。在加强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中,我们注重企业实训车间和生产车间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教学广泛性,建立师徒结对关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注重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加强师资合作培养。随着服装业的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界入服装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一方面学校每年选派2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师傅来校为教师和学生作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或讲解示范。目前我校的服装专业已有21名服装专业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96%专业教师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第四,注重合作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的内容涵盖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教材建设等。教学计划编制以分阶段目标为蓝本,根据各个阶段培养目标、培养特点的不同,确定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课程大纲制定、校本教材编写,确保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综合性。
此外,我们还定时和不定时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分析服装市场的走向,并共同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企双方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求与把握。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第一,成立合作指导委员会,出台相关合作文件。由学校领导、服装专业教师以及服装行业和著名服装企业老总组成合作指导委员会。在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结合合作内容与合作企业要求,相继研究和出台了“合作办学协议”、“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及考核办法”、“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以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完善合作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教育教学质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对教学全过程负责,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学校依据各项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基本环节的监控。同时,校企双方组成专门的评估小组,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理论、实践和品德等内容。最终的综合能力评估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实行考教分离,突出综合能力测试,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要求。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内学习期间,学校派驻专任老师,按照《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及考核办法》,扎实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及各项教学工作。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及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教师管理。
此外,还在合作活动中还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加大师德标兵选树力度,强化了激励机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督
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四、构建网络式德育,走“德育社会化”之路
校企合作推进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等教育形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空间、人际交往和角色身份等,从而使学校德育走向多元和开放和复杂。认识到这样的德育特点,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走德育社会化模式,以改变传统脱离实际的做法。所谓德育社会化就是指学校努力创建一种为社会认同并积极推行的德育价值目标,并通过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协作与同力,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德育效果的一种德育途径或模式。
第一,建立社会化的“德育网络”。在校内确立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内核的德育工作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自己的实施行动方案,从而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在企业实习中,成立企业德育实习工作小组,并加强厂纪厂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学校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资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同量,积极与劳动局、就业处、公检法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并运用传媒等工具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优越性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等。让全社会意识到,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的事情,而且是民族的重任,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每个企业都在做企业文化。其做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凝聚人的力量,比如事业心、责任感、诚信、道德等。至于制度、考核、规范等表层企业文化,都是靠每个职工的思想品德、诚信、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内要的素质去实施的。倘若没有这种品质,任何好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纸空文。因此,每个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甚至有些企业在做文化时就提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八个字。这就是说,校企合作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这方面,一是营造服装企业的“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企业文化的陶冶;二是编写《企业文化与入职指南》校本教材,讲解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企业文化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自身努力方向;三是把企业管理理念融合到学校管理之中,如班级管理实践“公司管理制”、新生开展军训活动、每班学生轮流管理校园安全、卫生、出勤等管理活动;四是企业共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在校园内举办服饰校园文化节活动,积极参加宁波国际服装节专场演出,把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服装展示在大会之中。此外,还组织学生开展服装企业文化的调研活动,以了解、适应企业文化。
此外,在校企合作中,还开展价格教育、竞争教育、法律规范教育、公德意识教育和创业教育活动。
五、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目标确定后,就要依据目标选择课程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对能否实现教育目标,极大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在当前形势下,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解决职业教育面临“就业应变能力培养与职业针对
性教育、市场急剧变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相对稳定”的两对矛盾。为此,我们通过学习、借鉴,研究本校服装专业的特点,将“宽基础、活模块”式课程模式成为探索我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方向。如选择相应的“模块”开设服装短期培训,增强学校活力,解决社会急需。
第一,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动态性。我们根据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确立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为需”和“够用”为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组合与综合。降低理论难度,增强直观教学,使课程的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重视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在使用上同步更新。
第二,教学方法上,突出示范性和体验性。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做到,凡是能到现场以边讲边练组织教学的,应不要在教室里黑板和挂图上讲解,要让学生在实训工场中经历“看、听、摸、讲和做”的过程。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制图工艺及样板课,就是以服装的各种类型、款式为模块,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在一个独立的教学时段内,轮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成该单元所要求的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训练,达到学习目的。这样不仅便于组织教学和安排考核,还能充分利用实训设施,提高教学效益。另外,学生听完讲授,看过示范,能够马上动手练习,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迅速掌握技术要领。这种做法也提高了理论教学的灵活性;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仅便于根据市场动向和实际需要对教学进度进行适时调整,也有利于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才面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第三,采用“1+0.5”的循环实习教学模式。1997年起,我校服装专业推出了“2.5+0.5”教学模式,即学生最后半年的学业在企业完成,通过针对性的实训,顶岗生产,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企业反映,毕业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为此,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改革,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推出了“1+0.5”循环教学的模式。即1年在学校学习、半年企业实训与生产的循环交替式教学。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带回学校再学习与提高。实践表明,许多服装企业欢迎这样的培养模式,许多学生也纷纷表示,推行的“1+0.5”循环教学模式,不但学会到了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而且懂得了怎样去适应企业的方法,有利于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总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实用性和产业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打破封闭单一办学模式,应寻找致力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中“校企合作”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焦丽芳等.用企业经营理念构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3)
[2]张世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2,(11):80.
[3]董平.论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德育背景和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76-78.[4]王怀学,潘会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54-55.[5]李新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6,(4):10-12.(该文获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研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二等奖,ylm录入)
第二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安雪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 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3] 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4月.
第三篇:“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题记:不改变做事的方法,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那是异想天开!
职业教育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幸福职业生涯奠基,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近几年,各职业院校试图突破陈规,大胆尝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中“一头热”、无实质进展、合作无法持续等问题一直困扰职业教育界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xx教育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强势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先后与龙门浩职业中学、渝北职教中心、荣昌职教中心等8所国家级中职学校、重庆信息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开创了校企合作4.0模式,暨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现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学校主要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为了便于记忆,本文将现存的校企合作模式用1.0版本、2.0版本、3.0版本呈现。
(一)校企合作1.0版本:用人合作。
以用人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中国60%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操作方法非常简单,职业院校主动联系一些企业,签订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普通劳动者。这是最初级的校企合作模式。
此种合作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学校可以批量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可以批量获得大量的廉价拉动力。
(二)校企合作2.0版本: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又称“课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学校大量开设“企业冠名班”,招生大肆宣传,企业每年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几次讲座,上一部分专业课程。学生毕业时从中录取部分优秀的学生作为冠名企业的员工,其余学生由学校自行消化。
订单模式可以让部分学生对口就业,合作企业可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基层劳动者。并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校企合作3.0版本:生产线引入式
拥有大量实习实训设备的学校,缺乏专业市场运作人才和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后盾,无力承担高昂的耗材费用,加上商业竞争异常惨烈,因此引入相关企业的生产线到学校,给予进入企业的极大的优惠条件。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同时,给学生一些观摩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生产引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能让部分学生深切感受企业环境,并获得一些操作技能。
二、校企合作合作的作用和瓶颈
校企合作1.0-3.0模式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目的可以归结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客观上能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解决部分企业部分的岗位人才需求难题,但由于其目的单一,合作层次太浅导致无法取得校企双方真正期待的结果,会出现下列瓶颈:
(一)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对外普遍宣传学生就业率普遍达到甚至高于99%,但内行只要稍加追问,就会发现诸多问题:虽然学生就业率为99%,但学生对口就业率不足50%,学生就业1个月就失业高达40%,学生就业3个月就失业高达60%,学生能在企业1年的稳定率通常不足20%。
(二)校企合作停留在理念层面的多,进入落地操作的方法甚少。
学校做校企合作总结和汇报时通篇都是雷人的理念,但缺乏可执行的操作方法,其效果可想而知。校长对校企合作重要性认识深刻,但老师各唱各调的学校大量存在。加上学生无法对口就业,老师缺乏执教积极性,课堂缺乏吸引力,“普教化”的职教课堂让基础本来就较差的学生觉得如履薄冰,困难重重。
(三)校企合作无法体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精神,实际上只能让少数学生受益,大量学生缺乏“职场竞争力”。
学校的设备和双师型教师总是有限的,1.0-3.0版本的校企合作模式只能少数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技能,多数学生离行业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进入职场后明显发现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获得幸福的职业生涯。
(四)合作企业频繁更换,校企合作寿命一般不超过2年。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价值观无法统一,学校为企业提供的学生都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半成品”,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过高,因此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年。学校不断的签订新的校企合作企业,企业不断地寻找职业院校,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大量学生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企业却抱怨人才匮乏。
三、校企合作4.0(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的xx探索实践。
xx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研发、制造、销售、维修、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业。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数控机床设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训练有素的“xx技工”。2007年12月与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开展深度校合作,专门组建了专业培训团队—xx教育(一级法人机构)。全国拥有5500家客户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巧妙的将客户网络变为学生的就业网络,3年累计为3000余名数控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职业化”训练和高品质的对口就业。同时为1000余名大中专院校教师提供了数控专业实践培训和企业理念培训,与xx合作的学校均把xx作为校企合作标杆企业,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专业团队—xx教育,配合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职场竞争力”训练。
xx教育高管团队由“既精通企业管理又熟悉职业教育”的“跨界人士”组成,xx教育执教团队由行业技术专家、工程师、以及人力资源工作者整合而成,均为专职人员。
xx教育的愿景是“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60年的教育训练机构,始终保持实用特色”。xx教育全体员工把“让学员带着竞争力走上岗位”作为职业使命,并致力于打造“追求卓越、激情、坚韧、用心、合作”的运营团队,企业文化浓郁。这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企业氛围。
(二)公司投入巨资,打造浓郁的“职场环境”。
xx公司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成才与环境、导师、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密切相关。2007年以来,重庆xx科技累计投入训练场地5000余平方、训练设备1000万元,打造“职场环境”,让学生感受浓郁的企业氛围,真正做到了产教结合。
(三)根据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行业训练计划,创新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职业化”训练。
xx教育根据5500家客户的要求,将行业需求准确解码为训练计划,并响亮的提出“职场竞争力”理论,暨“强壮的体魄、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
改变以单一的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评价模式,xx不仅为学生提供职场训练,还为学生解决高质量的就业。学生就业的标准是1)18分钟内完成3000米长跑;2)人文素养积分达标;3)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可行,并具备职业操守;4)职业技能达到岗位标准。
xx的教练把学生当客户,学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可以要求公司更换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等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以及训练的效果。
(四)xx与学校的合作站到战略的高度,与学校打造无障碍的沟通体系。
xx教育与学校的合作有着非常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模式,xx教育和学校共同编写训练教材,为学校提供教师企业素养和行业发展知识培训,和学校科学分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还参与学校教师的考核和评估。xx为所有参加xx培训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体系。
为了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xx定期开展高层对接、中层对接、基层定期研究具体问题的立体沟通体系,很好的解决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误解,有效的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xx客户的人才问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第四篇: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1、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 “
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的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