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当今社会下,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认为中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后,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就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 英语 思考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面试成功,就代表企业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要积极关注企业需要的员工类型,通过企业合作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需要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员工。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著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校企合作为中职英语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弊端
1.中职英语教师涌入企业
在校企合作中,许多英语教师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着重学习企业相关英语知识,企业恰恰急需这样的人才就提出暂时借用这些英语教师,英语教师的这种变动性,给中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不答应企业的要求,必然会对校企合作的进行造成影响,但是答应这种要求,又会造成中职英语教师的短缺。这种被企业留用的教师一般来说都是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这种现象使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很难进行。
2.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
在不少小型企业中,英语都是无关痛痒的,所以不需要职校的学生具备英语素养。因此,在职校与这些小型企业合作时,企业提出取缔英语课堂时间,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相关的能力。实则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必将接受外来优秀文化,这样才能让企业走向成功。企业的这种要求,对职校英语的进行带来了多方面弊端。
二、探究校企合作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案例,不难得出其对中职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点影响:一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给中职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生命力,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等;二是通过研究企业的各类知识,大大提升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的学生也一致得到企业的肯定;三是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成功率,许多企业纷纷参与到其中。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中职英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1.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向企业化发展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非常吃力。而企业方面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发言权,使学生毕业以后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以后,学校恳请企业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点评,对英语的教学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向企业化发展。
2.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向国际化发展
很多企业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不能跟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作用,组成英语教研小组,针对企业产品国际化的交易,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也可以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丰富职校英语教学内容
对职校英语进行充分的开发,使职校学生的学习与企业要求更为贴近,职校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必须伴随企业的改革改进,为了使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所要求的内容。职校应与企业进行沟通,制作与企业相关的英语教材,引导学生着重学习这类知识。在新课改实施以后,职校英语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将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改变为“交流式”教学,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理解,例如把原有学习英语知识的一整堂课,变为一小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其余时间进行企业英语口语锻炼以及模拟企业英语面试。在保证“企业化”融入到中职英语课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职校应了解企业的文化、研发、销售等资料,在企业的授意下将这些资料展开并融入到英语课堂中,在备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着重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后,让学生不再对企业充满未知感,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这样会较大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4.中职英语课外活动中的“企业问题式”特色 “企业问题式”在中职校园的英语课外活动中已存在了好几年,许多企业都间接地对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建议。例如,职校毕业生看不懂最简单的英语杂志、不认识简单的英语说明书、遇见外国客户不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等。中职学校应抱着“务实”的态度去教导学生,特别是英语教学团队利用各类课外活动解决企业反馈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外活动中逐渐向“企业式”发展。具体做法是:每星期举办一次“英语式”的求职演练;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搜集相关的素材着重对学生教导,如开展“职校英语大赛”、“企业专用词汇大比拼”、“企业英语式求职信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显著的促进教学的进行。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创新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中职学校应本着“务实”的态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在教师流动方面,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实现优质教学的目标。
第二篇:校企合作班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校企合作班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枣强职教中心 李卫民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对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旨在探讨在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中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做法,增强中职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校企结合中职教育英语教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此,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建教合作,能有效推进教育改革的步伐,形成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2008年8月,我们枣强职教中心与摩托罗拉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中的课程开发等问题进行交流,并签署协议,成立建教合作班。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定向培养摩托罗拉所需的机械电子方面的技能人才。为了探索新形势下职教发展模式,学校非常重视,成立建教合作项目组,由教务科长任项目组负责人,进行各科教学改革试点。其中英语教学工作由我担任。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年学生到摩托罗拉公司顶岗实习时,受到该公司的肯定。总结一年来的英语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我们中专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中专英语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本人认为中专英语教学模式,应注重突出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强中职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英语的兴趣,训练学生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下面本人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1.生源素质差,英语底子薄,中职学生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与过去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英语水平更是差:其成绩很少有60分的,大部分是介于10~50分之间,有的甚至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2.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目前的中职学生在中学时文化基础
水平偏低,到职业学校学习无非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并且,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状态差的情况下,常把埋怨自己基础差挂在嘴边。实际上,他们是不愿下工夫,更谈不上吃苦,归根结底,厌学是主要问题。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就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教唱英文歌曲,看英文原版电影等,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学生往往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为此,我在开学的最初一个月里,分别找一些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因此同学们在每天的英语值日制里谈感想时,常谈到自己喜欢上了英语课。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在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上,我还利用小组活动或各种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检查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就感。常开展的课堂竞赛有背诵,朗诵比赛,听写抢答竞赛,两人结队对话比赛,单词拼读比赛等。我还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竞赛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搞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第二课堂建设对英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学生课上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英语课程还应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灵活多样性,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各种场合中去,建立英语活动中心,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特点鲜明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挖掘潜能,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我还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与个别学生利用QQ的闲聊,e—mail、甚至手机短信的方式广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英语学习。
三.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分层英语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坚持因材、因人施教原则,使教学工作真正面向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是适应近年来生源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出来的,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也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根据南亚班新生在入学时参加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编为A班,基础较差的学生编为B班,两级进行教学,使用相同的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树立各自的奋斗目标。经过近两学期的分层次教学实践,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 改革传统教材,重视专业学习
到目前为止,中职学校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应中职教学实际需要的英语教材。现行的教材不是过于老套,学生不感兴趣,就是内容太多,中职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没有完全适应于中职特点的基础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所以比较难找到非常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再加上老师又过分拘泥于教材,备课总是围绕着教材转,而没有真正地做到备学生,备学生的现状。
而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材的选择。因此我就选择一些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内容的教材,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英文招聘,广告,简历,求职信等,这些都极大地帮助学生借助教材掌握一定的实用性的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摩托公司是外资企业,他们的机器大都是美国进口的,所以我就把摩托公司带来的专业用书上的所有电器元件及线路的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打印出来,作为学生教材的补充。另外,我又结合专业学习,教学生怎样下载怎样安装英文版的CAD,EDA软件。对于一些较难的专业英语词汇,我把它们编入对话里让学生记忆。
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我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两学期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去年到摩托顶岗实习的学生到了公司发信息给我讲:他们现在可以看懂好多美国进口机器的说明书并能熟练地操作进口机器了。
五.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刚进校时,学生很少与他人合作学习,不能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解决自身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并非知识获得的唯一源泉,要逐渐克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鼓励学生要有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努力营造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为此我就划分学习小组:我首先考虑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的差异,而且力求平衡每个组成员的基础,以免学习小组成员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每个小组都有组长。对于组长的人选一般由成绩较好,平时积极发言,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另外,组长也是记录员,记录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的评价。实践表明,学生愿意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我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小品并推荐一位同学谈谈创作的过程及体会。结果有的小组表演的英语小品很精彩,并合理运用课文里的词汇、短语等,配合形象的动作、惟妙惟肖的模仿,大获成功,深受同学好评。又如:机电班49人,只有7个女生,41个男生,我把他们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组长是个女生,这样,男同学不好意思不听,而且每个女生学习工作都很
认真.我每周给组长下达学习任务,组长给每个组员下达学习任务卡。如:本周任务是背诵10个专业词汇;10个常用词汇,一个对话,一篇课文,一个语法点等。任务十分明确,而且有的组长还在小纸卡上加了一些鼓励的话语及图案,如: 加油!!努力!!谢谢合作!!争当小组第一!!每一小组的卡片都做得很精致。组员们也很珍惜组长的劳动成果,都很认真地执行每周的学习任务。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们不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六.改革学习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是沿用期中期末试卷定终身的做法。由于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缺失,也导致英语教学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改进考试与考核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性评价就是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它更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此,学生不必担心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心理,能把学习的注意力转向学习过程,更积极地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去。比如学生学习评定的范围,权重,方式。为此,我就采用以下考试与考核方法:考核内容: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由3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和上课发言,学习态度和课堂出勤率,单元小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本学期总成绩的60%(包括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出勤率、单元测验、听说);期中期末考试卷面占40%。考试考核改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平时多读、多看、多听、多练,也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教师平时教学的主动权和责任心。
七.培训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对学习策略了解的不多,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遵循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验证明,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大面积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地学习;可以促进老师改进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习策略的构成为:(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和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的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和意志管理)。其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从小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给学生的自由度可以从小到大,直到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做些什么。因此我就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
1)做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在英语学习时的做法。
2)鼓励学生记录反省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定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写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并分析原因。定期让学生写学习总结和考试小结,包括谈学习上的收获和仍存在的困难,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以及对老师教学的建议。
3)每个星期,每个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包括打分数和写评语。每个学生都可看到自己一周,一个月以来的评价成绩单,包括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努力程度和出勤情况,以便对自己的表现实行不断地监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纪录帮助其分析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4)鼓励学生自己找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对教材进行评估,从而使教师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学习好或取得突出进步的学生向全班介绍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每个人针对自己的强项向大家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结束语
总之,校企合作下中专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更新思想,树立新的观念,锐意改革,勇于实践,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目标,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J.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TESL Journal.April.2002.2.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Pearson Educational Limited.2001.3.Brown,H_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d Research Press.
4.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ergamon Press.1981.5.O’Malley, J.M.& Chamot,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6.程晓堂, 郑敏: 语言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刘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05.
8.戴立黎,邱瑞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9.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三篇: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刘伟平
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由此可见,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让职业学校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懂得,职业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千方百计让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让他们好就业、就好业,那么学校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加强校企合作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搞好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专业建设,职业学校就能有好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形式的主要内涵
校企合作形式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让职业学校与市场化的企业形成“无缝对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二是改革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实习实训为主,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辅,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工学交替,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职业学校学生最后一年中必须有一年或者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的实训工作,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与此同时,企业要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职业学校始终围绕学生就业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市场的领引,离不开一线企业的积极参与。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发展建设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专业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不同,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校企合作在开始之初往往只是职业学校的“单相思”和“一头热”,由于学校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获得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因而比较热衷于和企业联系和订单培养,而大多数企业由于没有实际的利益可图,并不十分热心于校企合作,因此各个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服务,用真诚和具体的步骤,打动和感染相关企业,形成你追我恋的良好局面,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1、“校办工厂,模拟实训”模式
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积极开拓专业市场,大力开展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积极开办校办企业,建立集教学、培训、生产、实训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的教学实训基地。它一方面可以作为校办企业生产自己有专业特色的品牌产品,以专业品质立足于市场,同时又根据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学校相关专业的模拟实训基地,负责学生的专业模拟学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我校园艺专业利用武汉市职教名师陈咏祥老师发明的“食用菌金奖专利”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生产,获得了很好的效益,经过长期的发展创新,园艺专业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本地水土资源、农产品结构、地域气候条件密切结合,水乳交融。学校积极示范导向,大力扶持形成了新兴的产业,1995年,在学校带动下,武湖地区掀起一股“种植食用菌热”,很快,技术优势变成了产品优势,蔬果、花卉养植已成为武湖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此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实现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使他们迈上了小康道路,仅此一项就惠及黄陂十余万农民,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与此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学生成为养殖栽培专业大户,带动一批人走向农村富裕之路。同样我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团队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在黄陂区公安分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成立专业实体校办工厂,以机电组骨干教师胡友生、万传红研制的“耕牛防盗器”为主导产品,产品生产和专业教学与实训紧密联系,目前已投入生产5万余只推广到武汉周边和
河南等地,受到黄陂广大农民兄弟及养殖专业户的好评,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武汉电视台“江城警讯”节目和《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曾予以报道,并得到省市领导的关注;以校办工厂为依托,能让学生在模拟的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中,体验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实践过程的各种技术难题。
2、“前校后厂,岗位培养”模式
“前校后厂(场),岗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办厂,引进企业生产流水线或者企业进驻学校开办企校合作的企业,形成前边是学校、后方是工厂的办学格局。这种办学形式的优势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场房和设备,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与资金支持,学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了实质性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在企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方面有许多共同利益,企业对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将会有更大的支持。“前校后厂(场),岗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是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下来的,相关专业建设或者在学校办的企业生产流水线,更能适应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方便了各专业学生就近到企业实训,能切身感受企业的管理和熟悉生产一线的工作流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学校也有精力来抓好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经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必然思想品质端正,作风优良,技术熟练,操作规范,一定能成为市场的枪手货,他们中最优秀的学生往往被合作的企业优先选用,企业也因为和学校合作不愁没有好的生源,而职业学校也将强强联合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专业实习实训的难题,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获得长足的发展。
3、“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形式
“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和企业签定了人才培养协议,企业根据生产一线的人员要求,给学校下达了人才培养订单,职业学校按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和实训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师傅共同组
织专业教学和实训操作,经过1—2年的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将通过相关途径加强联系,企业将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训,也将及时把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传递给学校,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相关要求,这样的培养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两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培养的学生能尽快上岗,成为一个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工人。
4、“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模式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指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中,必须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形成了“学——工——学”的交替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采取的是第一年打好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第二、第三学年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如电子电器专业在第一年主要是加强文化和电工、电子的基础课学习,包括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为到企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年根据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一段时间,又到企业去实训一段时间,用企业的实训来验证和熟练专业技能,然后返校带着在企业中发现的专业问题去学习,通过这样的“学——工——学”交替学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很快。这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定位很强,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校学习的安排,都是按照专业的整体发展要求来进行的,学生的实习实训是按计划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下进行的。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与学生形成专业能力,“学——工——学”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不再呆板单调,学生学习就积极主动。三是让学生较早了解企业,熟悉专业实训的特点,能更好地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在“学——工——学”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企业的管理和工作环境,结合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给自己
一个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双赢
校企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实战型的实习实训模式,它能让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实现双赢。但实际运作过程中会面临居多困难,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的管理。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树立学校为企业、企业为学校服务意识。要加强学校、企业的组织与协调,树立服务意识,多为对方考虑,角色换位,实现校企双赢目标。校企合作最关键的是校企双方做到目标一致,团结合作,有自己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双方在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实训计划的制定,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上能协调一致,能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统一管理,特别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学校与企业按照共同制定的实训计划和实训管理方案,共同组成管理团队,对实习学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管理能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实现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中的理想目标。
三、共同组织考核,企业主考、学校助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专业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指导下,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为考核学生成绩,必须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方案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内容和方式和考官由企业安排,企业主考,学校给与配合,最后由企业对每一个实习的学生写出实习实训鉴定。
四、校企共同总结和评价实习实训工作。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实习过程和效果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学校根据总结的经验及时调整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改进专业教学目标,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调整实习内容和训练项目,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优先实习生,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确定需要优先录用的实习生,学校将做好学生的跟踪服务,共同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00八年十一月
第四篇: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陈祥明 院长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各个不同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缺乏各自特色,社会需求已近饱和的专业如计算机、财经、管理、外语类等办的很多、招生规模也大,而企业所急需的工科类、技术应用类专业办的却较少、招生规模也小。这种专业设置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很大难度。二是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不同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都差异甚微,缺乏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自己或学校聘请的专家学者。这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很难为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所认同。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化。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这既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差距,也反映了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五是办学模式形式化。“以就业为导向” 已成为高职学院的共识,不少院校都进行了“订单教育”、“ 2+1 ”模式、“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毕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改革,但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没有明显改观。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个性化特色与创新不够明显。
要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校企合作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对校企合作存在认识误区。就高职院校层面而言,不少院校把校企合作视作权宜之计,简单地把所合作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暂时补充,偶尔聘请企业人员上上课,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他们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看成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就企业层面而言,大多数企业把高职院校视作人才制造工厂和人才招聘场所,偶尔来校开个人才招聘会或选聘几名员工。他们甚至认为校企合作是额外负担。就政府层面而言,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自己的事情,不便多管,不愿多管,没必要也不能进行调控。因此只是在舆论上予以肯定支持,没有在政策上予以强有力支持。
其次,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性质类别不同,资产隶属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追求目标不同,因此他们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同、态度不同、运作方式不同。这集中表现为体制机制障碍。一是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障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企业人才与院校人才不能双向流动,院校想从企业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非常困难,按现行事业单位管理规定,不能解决从企业引进人才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二是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障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不同,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就非常困难,共建教学、培训、实训、研发基地也受到极大制约。即便国有企业支持公办院校也受到政策限制。三是投资体制方面的障碍。因为国家资产管理与投资管理制度的限制,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没有积极性,不愿意投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四是企业重组、院校重组造成的影响。近几年,企业改制与重组力度很大,这对行业企业所举办的高职院校影响很大;院校改制与重组力度也大,这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格局影响也大,旧的办学壁垒被打破,新的办学藩篱因运而生。如国有企业所投入的办学资源尤其土地、房产等,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往往移作它用。
就总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起步比较晚,层次比较低,形式比较单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新的办学机制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就宏观层面看,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就微观层面看,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学校制度,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础与前提,将产学研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好高职学院,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明确政府、企业、院校各自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各自都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型”路子,政府要依法领导、指导、协调、服务,要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从而形成“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的环境氛围。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企业一方面可使自身获得技术进步与更好效益,另一方面又有效支持了高职院校,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试岗、就业机会等。高职院校要自觉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效益、持续发展服务,以服务求得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以服务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其次,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校企合作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已经多元化,有的高职院校是地方政府举办,有的是行业举办,有的是国有企业举办,有的是民营企业举办,还有的是不同所有制单位联合举办。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校企合作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事业单位与企业人事管理体制不同,彼此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流动非常困难;事业单位与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不同,彼此资产、设施共享互用非常困难;事业单位与企业经济—技术管理方式也不同,产学研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成果、经济效益等要彼此共享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消除校企合作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这种制度创新,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主导和协调,在微观层面需要企业、院校的积极参与配合。
第三,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形式单
一、层次较低,不能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形式、多层次,比如建立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培训基地,建立与企业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建立与企业共享互动的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建立技术—经济成果与企业共享的研发基地,以及建立为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产品销售服务的工厂或公司等。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宗旨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与企业的追求目标是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有很大差异,如何做到共建共赢,各得其所,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第四,围绕“三个符合度”,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紧紧围绕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提出的“三个符合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要真正体现重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听取和吸收企业专家意见,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主要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实训课程,以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手段等。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围绕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要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形成核心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保证学生学会必备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还要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开发新课程或拓新老课程,努力将职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纳入教学过程,保证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
二是重新构建质量标准,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如电力、冶金、煤炭、交通、电信行业等)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构建新的质量标准体系。参照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共同的成功的经验,这种新的质量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质量标准体系。与此相适应,要创新考核评价方法,要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水平的做法。新的考核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评定。要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现场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工作,以保证考核评定的权威性。三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少高职院校都开展了“订单式”教育、“ 2+1 模式”教育、学分制、工读结合等改革试点。但这些只是形式,关键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和企业技能标准引入高职课程,这就要求改革我们原有的所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种知识讲授加上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两张皮”,实训与生产现场实际严重脱节,实习往往形式化甚至走过场的做法必须彻底改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手段落后的局面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都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一目的。我们当然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但这还不够,还要把对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