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谱的造句

时间:2019-05-15 12: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年谱的造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年谱的造句》。

第一篇:年谱的造句

年谱拼音

【注音】: nian pu

年谱解释

【意思】:用编年体裁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

年谱造句:

1、文章末尾附录完整的钱澄之年谱和家族世系传承表。

2、《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

3、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问世。

4、在《帝国反击战》里,里肯将军由演员布鲁斯·博阿饰演。他还参演了《少年印第安那·琼斯年谱》的一集。

5、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

6、本年谱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凡例:说明本年谱编排的体例和原则。

7、《朱屺瞻年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8、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9、《林则徐年谱新编》是一部非常富有学术与文献价值的著作,颇得学术界的好评。

10、像所有的大制作动漫一样,《魁拔》有自己的“魁拔年谱”、角色生平、种族起源,它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幻想世界。

11、为了对姚名达进行全面的了解,本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搜集资料,并写成两万多字的《姚名达先生年谱》,但限于篇幅问题,本文的附录部分不能全录。

12、本章对李弥逊的家世和生平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在正文后有其年谱简编的附录,对于今后对李弥逊的进一步研究会有帮助。

13、《沈祖棻年谱》中的纪事也需要作必要的补充。

14、谱主的家庭情况历来是年谱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年谱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15、最后,本文还附上桑原骘藏年谱和主要著作目录以及相关图片,以供有兴趣的专家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第二篇:当代文学年谱

1949年 【文学活动】 1、3月2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为筹委会委员。郭沫若任主任、周茅副主任,沙可夫秘书长。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者工作代表大会筹委会主办的《文艺报》周刊第一期出版。3、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后来通称“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及其所属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文协”)等协会。郭沫若担任文联主席,茅盾、周扬任副主席。郭沫若作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扬做解放区文艺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茅盾做国统区文艺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4、8月22日,上海《文汇报》“磁力”副刊开始以“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为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十月,冼群、陈白尘、张毕来、何其芳等撰写了文章,何其芳的《一个文艺创作问题的争论》具有总结性质。5、9月,全国文联机关刊物《文艺报》在北平创刊。6、9月5日、《文艺报》编辑部邀请平津部分作家谈章回小说的写作问题。座谈会记录以《争取小市民层的读者》为题,刊于《文艺报》。

7、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机关刊物《人民文学》(月刊)创刊。8、11月15日,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在北平成立,赵树理等十五人被推举为执行委员。次年,1月20日,通俗文艺月刊《说说唱唱》创刊。

【文学理论】

1、《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萧军问题的决议》

2、赵树理创作谈《也算经验》

【作品】

1、小说

孙犁《嘱咐》

孔厥、袁静长篇章回体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开始在《人民日报》连载。9月出单行本。

孙犁短篇小说、散文集《荷花淀》出版。马烽、西戎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出版。

2、诗歌

何其芳诗集《夜歌》出版。

1950年 【文学活动】

1、戴望舒逝世。2、2月,天津《文艺学习》创刊号发表阿垅论文《论倾向性》,在上海出版的《起点》发表阿垅的《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署名张怀瑞)。3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陈涌、史笃对阿垅这两篇文章的批评,继而《文艺报》转载这篇批评,并刊登《阿垅先生的自我批评》 3、3月29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郭沫若为理事长,老舍、钟敬文等为副理事长。4、4月,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编辑的《人民戏剧》在上海出版,田汉任主编。卷首刊印毛泽东1944年看了《逼上梁山》后写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件手迹。

5、北京文联编辑的《北京文艺》创刊,老舍任主编。创刊号刊登老舍话剧《龙须沟》

【作品】

1、小说

1月,萧也牧短篇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刊于《人民文学》

1月,朱定短篇小说《关连长》刊于《人民文学》 赵树理短篇《登记》在《说说常常》发表。孙犁《风云初记》开始连载。草明长篇《火车头》出版。

2、诗歌

胡风《时间开始了》出版。

1951年 【文学活动】

1月,文化部、全国文联主办的培养文学创作、评论人员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名文学讲习所)成立,丁玲任所长。

6月,《解放军文艺》创刊。

【理论文章】

陈企霞、张立云等在《文艺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文艺》发表文章,批评碧野的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周扬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做《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演讲,后发表于《光明日报》和《文艺报》。

毛泽东为文艺报修改、撰写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发表,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郭沫若、夏衍先后在《人民日报》写自我检查文章:《联系着武训批判的自我检查》《从<武训传>的批判,检查我在上海文学艺术界的工作》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发表于《人民日报》,批评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和趣味”。后《文艺报》看法“读者李定中(冯雪峰)来信《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8月,《文艺报》刊登丁玲批评《作为一种倾向来看——给萧也牧的一封信》

7月,茅盾主编“新文学选集”二辑共24种由凯鸣书店出版。

7月,《人民日报》连续刊载《武训历史调查记》 8月,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发表于《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10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编的“民间文艺丛书”开

始出版,第一批油《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陕北民歌选》《嘎达梅林》《东蒙民歌选》《阿细人的歌》等。

【作品】

1、小说

马烽短篇小说《结婚》发表于《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理论】

《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作”说》 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 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 【作品】 1 小说

郑义《枫》

加推荐按语转载。

柳青长篇小说《铜墙铁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诗歌

卞之琳《天安门四重奏》刊于《新观察》

3、散文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于《人民日报》

1977

刘心武《班主任》

1978 【刊物】

《文学评论》复刊 《钟山》创刊 《文艺报》复刊 《十月》创刊 《新文学史料》创刊 《今天》创刊 【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陈荒煤《<伤痕>也出动了文艺创作的伤痕》 【作品】 1 诗歌

艾青《鱼化石》 2 小说

卢新华《伤痕》 王蒙《最宝贵的》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魏巍《东方》 3 散文

巴金《随想录》(1978年底开始写作)4 戏剧

宗福先的话剧《于无声处》 5 其他

报告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1979年 【刊物】

《收货》复刊;《剧本》复刊

靳凡《公开的情书》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儿女们》 方之《内奸》 张弦《记忆》

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金河《重逢》

乔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张扬《第二次握手》出版 刘克《飞天》 王蒙《夜的眼》 李建彤《刘志丹》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冯骥才《啊!》 宗璞《我是谁》 竹林《生活的路》 2 诗歌

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叶文福《将军,不能这样做》 3 戏剧

白桦、彭宁电影剧本《苦恋》 王靖《在社会的档案里》 4 其他

刘宾雁特写《人妖之间》

1980年 【理论】

《福建文艺》开辟“新诗创作问题的讨论”专栏,就舒婷诗歌,讨论诗歌的自我表现问题。

全国诗歌讨论会在南宁召开。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刊》开辟“青春诗会”专栏 【作品】

1、诗歌:

顾城《抒情诗十首》发表于《星星》

流沙《归来》

艾青《归来者的歌》,公刘《离离原上草》《仙人掌》,邵燕翔诗集《献给历史的情歌》出版。

2、小说:

徐怀中《西线轶事》

勘容《人到中年》、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李国文《月食》

王蒙《春之声》《蝴蝶》

刘心武《如意》

宗璞《三生石》

刘绍棠《蒲柳人家》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张辛欣《我在哪里错过了你?》

张贤亮《灵与肉》

汪曾祺《受戒》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老舍长篇《正红旗下》及莫应丰长篇《将军吟》、钱钟书《围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厚英《人啊,人!》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其他:

遇罗锦报告文学《一个冬天的童话》

1981年 【理论】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 唐因、唐达成《论<苦恋>的错误倾向》

白桦《关于<苦恋>的通信——致<解放军报>、<文艺报>编辑部 【作品】

1、诗歌

江河《祖国啊,祖国》 舒婷《流水线》

牛汉《悼念一棵枫树》发表 食指《我的最后的北京》发表

梁南诗集《野百合》、曾卓诗集《悬崖边的树》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绿原、牛汉编选的“七月派”诗人作品《白色花》

江苏出版社出版《九叶集》(涉及辛迪、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几位诗人)

2、小说

赵振开《波动》发表 宗璞《蜗居》

古华《芙蓉镇》、《爬满青藤的小屋》 王蒙《杂色》 张抗抗《北极光》 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 张洁《沉重的翅膀》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

3、散文

张贤亮《土牢情话——一个苟活者的祈祷》 杨绛《干校六记》

1982年 【理论】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上海文学》刊载冯骥才、李陀、刘心武等关于高行健的书《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通信。【作品】 1 诗歌

牛汉《华南虎》

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发表。

出版:舒婷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蔡其矫诗集《生活的歌》,《流沙河诗集》 2 小说

汪曾祺《晚饭花》 韦君宜《洗礼》 张洁《方舟》 张承志《绿夜》 孔捷生《南方的岸》 邓友梅《那五》 路遥《人生》 铁凝《哦,香雪》

张辛欣《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王安忆《流逝》 张承志《黑骏马》 3 话剧

高行健、刘会远《绝对信号》

1983年 【理论】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化倾向》 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国作协、《诗刊》批判“近年来”有严重错误的诗和谢冕等的“崛起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挑战”。【作品】 1 诗歌

杨炼《诺日朗》 绿原诗集《人之诗》

陈敬容诗集《老去的是时间》 林希诗集《无名河》 2 小说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陆文夫《美食家》 张贤亮《河的子孙》 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李杭育《沙灶遗风》

贾平凹《商州初录》《小月前本》

1984年 【理论】

胡乔木在中央党校作题为“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讲话。

徐敬亚自我批评文章《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文艺新方向——关于<崛起的诗群>的自我批评》

刘再复论文《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作品】 1 诗歌

牛汉诗集《温泉》、曾卓诗集《老水手的歌》、周涛诗集《神山》出版 2 小说

丛维熙《雪落黄河静无声》 邓友梅《烟壶》 张承志《北方的河》 张贤亮《绿化树》 张洁《祖母绿》 冯骥才《神鞭》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阿城《棋王》

贾平凹《腊月·正月》 林斤澜《矮凳桥传奇》 孔捷生《大林莽》

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出版

1985年 【理论】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郑万隆《我的根》 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文《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刘再复论文《论文学的主体性》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人文论丛书”(收程德培、吴亮、黄子平、季红真、刘纳、蔡翔、王富仁、陈平原、蓝棣之、李黎、王晓明等人的论文选)【作品】 1 诗歌

杨炼《半坡》

林子诗集《给他》,傅天琳诗集《音乐岛》出版。2 小说

张辛欣、桑晔《北京人》(“系列口述实体录”)阿城《树王》、《孩子王》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史铁生《命若琴弦》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 王安忆《小鲍庄》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郑义《老井》

韩少功《爸爸爸》《归去来》 残雪《山上的小屋》

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刘心武纪实性小说《5·19长镜头》 陈建功《找乐》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3 戏剧

高行健话剧剧本《野人》

1986年 【理论】

《深圳青年报》安徽《诗歌报》发起“现代诗群体大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持“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北京)【作品】 1 诗歌

北岛《诗九首》 廖亦武《巨匠》 杨炼《自在者说》 韩东《有关大雁塔》 北岛长诗《白日梦》 翟永明《女人》 郑敏《心象组诗》 欧阳江河长诗《悬棺》

牛汉诗集《沉默的悬岩》、《蚯蚓与羽毛》出版;杨炼诗集《荒魂》、顾城诗集《黑眼睛》、江河诗集《从这里开始》、《五人诗选》(北岛、舒婷、杨炼、江河、顾城)、《昌耀抒情诗集》出版。2 小说

迟子建《北极村童话》 王蒙长篇《活动变人形》 莫言《红高粱》 冯骥才《三寸金莲》 残雪《苍老的浮云》

王安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 李晓《继续操练》 张洁《他有什么病》 陈村《死》 史铁生《毒药》 孙甘露《访问梦境》 铁凝《麦秸垛》

刘西鸿《你不可改变我》 刘恒《狗日的粮食》 残雪《黄泥街》 李锐短篇系列《厚土》

张炜长篇《古船》出版、路遥长篇《平凡的世界》发表。3 散文

巴金《随想录》(五卷)全部出齐。

1987年 【作品】 1 诗歌

灰娃《山鬼故家》

《胡风的诗》(《时间开始了》和《狱中诗草》)出版)

伊蕾诗集《独身女人的卧室》出版 2 小说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贾平凹长篇《浮躁》 马原《错误》

王安忆《锦绣谷之恋》

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张承志长篇《金牧场》 洪峰《瀚海》 池莉《烦恼人生》 孙甘露《信使之函》 苏童《1934年的逃亡》 格非《迷舟》 王朔《顽主》 余华《一九八六年》

老鬼长篇《血色黄昏》,莫言长篇《红高粱家族》出版 3 散文

杨绛《将饮茶》散文集出版

1988年 【理论】

王晓明、陈思和在《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延续到1989年第6期。【作品】 1 诗歌

杨炼《房间里的风景》 翟永明组诗《静安庄》 2 小说

余华《现实一种》 刘恒《白涡》《伏羲伏羲》 史铁生《原罪》

格非《褐色鸟群》《青黄》 叶兆言《枣树的故事》 铁凝长篇《玫瑰门》 余华《难逃劫数》 苏童《罂粟之家》

史铁生《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孙甘露《请女人猜谜》 马原《死亡的诗意》 潘军《南方的情绪》 杨绛长篇《洗澡》

霍达长篇《穆斯林的葬礼》 王朔长篇《玩的就是心跳》

1989年 【理论】

《钟山》杂志从第三期开始,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倡导“新写实小说”。

《新观察》《文汇月刊》等被要求停刊。【作品】 1 诗歌

于坚《感谢父亲》

欧阳江河自选诗四首发表于《作家》 2 小说

王安忆《岗上的世纪》《神圣祭坛》《弟兄们》 铁凝《棉花垛》 叶兆言《艳歌》 王蒙《坚硬的稀粥》 张承志《西省暗杀考》 北村《逃亡者说》

林白《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苏童《妻妾成群》 其他

丛维熙《走向混沌——反右回忆录》

1990年 【理论】 【作品】 2 小说

格非《敌人》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之一《半边营》 林白《子弹穿过苹果》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

1991年 【理论】 【作品】 1 诗歌

西川诗《幻象》4首、长诗《远游》 王寅《阳光》 韩东《工人新村》 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 郑敏诗集《心象》出版 2 小说

刘震云《一地鸡毛》 苏童《红粉》《米》

王朔《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 王安忆《乌托邦诗篇》 陈染《与往事干杯》

1992年 【理论】

《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作品】 1 诗歌

王家新《瓦雷金诺叙事曲》 韩东诗集《白色的石头》 2 小说

韩东《反标》《母狗》 唐浩明长篇《曾国藩》 刘心武长篇《风过耳》 叶兆言《挽歌》《去影》 余华长篇《呼喊与细语》 格非长篇《边缘》 余华中篇《活着》

苏童中篇《园艺》《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 孙甘露中篇《忆秦娥》 述评中篇《凸凹》 张承志《心灵史》 方方《行云流水》 陈染《嘴唇里的阳光》 陈村《屋顶上的脚步》 刘震云《官人》 刘恒《白涡》 3 散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 周涛《游牧长城》 金克木《金克木小品》

1993年 【理论】

《光明日报》刊发《文坛盛赞——陕军东征》,称陕西作家的四部长篇小说引起轰动,分别是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作家出版社1992;京夫《八里情仇》(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及《废都》《白鹿原》。

花城出版社退出“先锋长篇小说丛书”,收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又名《呼喊与细语》);苏童《我的帝王生涯》,格非《敌人》,孙甘露《呼吸》,吕新《抚摸》,北村《施洗的河》

王晓明等谈话录《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作品】 1 诗歌

于坚《事件与声音》 欧阳江河《茨维塔耶娃》

万夏、潇潇主编《后朦胧诗全集》出版 2 小说

何顿《生活无罪》

王安忆长篇《纪实与虚构——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香港的情与爱》

李锐《北京有个金太阳》,长篇《旧址》 王蒙长篇《恋爱的季节》 贾平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刘恒长篇《苍河白日梦》 顾城《英儿》 同年出版如下: 张炜长篇《九月寓言》

刘震云长篇《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 王蒙长篇《恋爱的季节》

莫言长篇《酒国》、小说集《金发婴儿》 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 吕新《夜晚的秩序》

孙甘露《访问梦境》 张承志《黑骏马》 杨争光《黑风景》 苏童《刺青时代》 王安忆《荒山之恋》 马原《虚构》 洪峰《重返家园》 3 散文

张承志《以笔为旗》

1994年 【刊物】

《大家》在昆明创刊,创刊号发表于坚长诗《0档案》 【理论】 【作品】 1 诗歌

郑敏长诗《诗人之死》 昌耀诗集《命运之书》出版。2 小说

迟子建《向着日月旅行》

张贤亮长篇《烦恼就是智慧》(上)发表于小说界,后作家出版社出版,改名《我的菩提树》

林白长篇《一个人的战争》 徐小斌长篇《敦煌遗梦》 韦君宜《露沙的路》 王蒙长篇《失态的季节》

张承志小说集《神示的诗篇》出版 徐坤《先锋》

同年出版小说:张炜长篇《柏慧》;二月河《雍正皇帝》;陈忠实小说集《蓝袍先生》;铁凝《无雨之城》 3 散文

同年出版散文:杨绛散文集《杂忆与杂写——杨绛散文》;汪曾祺《蒲桥集》;贾平凹《抱散集》;张承志《绿风土》;

1995年 【刊物】

陈思和、李辉主持的“火凤凰文库”开始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收入巴金《再思录》;贾植芳《狱里狱外》;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从文家书》等。【理论】 【作品】 2 小说

朱文《我爱美元》 何申《年前年后》

毕飞宇《是谁在深夜说话》 格非《欲望的城市》 莫言《丰乳肥臀》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王安忆《长恨歌》 张炜《家族》 陆天明《苍天在上》 3 其他

毕飞宇电影故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6年 【理论】

王晓明编选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论文集《人文精神寻思录》出版 【作品】 1 诗歌

昌耀《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 《胡宽诗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2 小说

史铁生《务虚笔记》 刘醒龙《分享艰难》 谈歌《大厂》 陈染《私人生活》 关仁山《大雪无乡》 韩少功《马桥词典》 关仁山《九月还乡》 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

叶兆言长篇《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林斤澜《门》

1997年 【作品】 1 诗歌

《海子诗全编》《骆一禾诗全编》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当代诗人精品大系》丛书由改革出版社出版,收入:欧阳江河《透过词语的玻璃》;翟永明《黑夜里的素歌》;西川《隐秘的汇合》;陈东东《海神的一夜》;萧开愚《动物园的狂喜》;孙文波《地图上的旅行》

灰娃诗集《山鬼故家》出版

“20世纪末中国诗人自选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王家新《游动悬崖》;欧阳江河《谁去谁留》;西川《大意如此》;陈东东《明净的部分》 2 小说

东西长篇《耳光响亮》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第4届茅盾文学奖揭晓:王火《战争和人》;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玉民《骚动之秋》

陈染《说吧,房间》 曹文轩《草房子》

1998年 【理论】

林贤治思想随笔《胡风“集团”: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

《北京文学》第10期刊登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案》以及韩东的《备忘:有关“断裂”

行为的问题回答》 【作品】 1 诗歌

“90年代中国诗歌”丛书,收入:臧棣《燕园记事》;张曙光《小丑的花格外衣》;西渡《雪景中的柏拉图》;黄灿然《世界的隐喻》;孙文波《给小蓓的俪歌》;张枣《春秋来信》六种。

《顾城的诗》出版。2 小说

阿来《尘埃落定》 朱文《弟弟的演奏》 余华长篇《许三观卖血记》 刘震云长篇《故乡面和花朵》 阎连科《日光流连》 周大兴《第二十二幕》 张洁《无字》 徐小斌《羽蛇》

出版长篇:周梅森《中国制造》;曹文轩《红瓦》 3 散文

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出版。钟鸣散文随笔集《旁观者》出版 韦君宜散文集《思痛录》出版

1999年 【作品】 1 诗歌

《西川的诗》出版。2 小说

李洱《葬礼》 铁凝《永远有多远》 北村《周渔的喊叫》 潘军《独白与手势·白》 叶广岑《采桑子》 凌力《梦断关河》出版 李佩甫《羊的门》 3 散文

《天涯》第5期发表“刘亮程散文专辑” 苇岸散文《大地上的事情》 于坚散文集《人间笔记》

2000年 【理论】

由上海作协发起组织的“百名评论家评选90年代优秀作家作品”问卷调查揭晓:“最有影响的十名作家”是:王安忆、余华、韩少功、陈忠实、史铁生、贾平凹、张承志、莫言、余秋雨。“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是:《长恨歌》《白鹿原》《马桥词典》《许三观卖血记》《九月寓言》《心灵史》《文化苦旅》《活着》《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新华社报道,中国作协负责人就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获2000诺贝尔文学奖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其权威性”。【作品】 1 诗歌

多多诗集《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朱朱《枯草上的盐》 萧开愚《学习之甜》 吕德安《顽石》 《于坚的诗》 2 小说

铁凝《大浴女》 毕飞宇《青衣》 王安忆《富萍》

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第5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获奖名单为:张平《抉择》、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王旭峰《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

雪漠《大漠祭》 贾平凹《怀念狼》 林白《玻璃虫》

第三篇:陶渊明年谱

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一岁,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乐县义钧乡七里山安成 正月,皇后王氏卒。二月,哀帝崩于西堂,年二十五,无嗣,弟琅琊王奕嗣位,是为废帝海西公。二月,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假节。(《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六月十五,陶渊明出生在七里山安成(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安成自然村。《江西通志》云,因晋时陶渊明之父任安成太守,此地即取此名以示纪念。),字元亮,入宋更名潜。曾祖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陶茂,武昌太守。父陶敏,安成太守。母孟氏,长史孟嘉第四女。晋海西公太和元年丙寅(366)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十月,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晋书》卷八《海西公纪》)晋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368)四岁,居七里山安成

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诸侯王上。(《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庶母生程氏妹,名翠莲。《祭程氏妹文》“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可知其妹小于渊明三岁。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369)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四月,大司马桓温伐燕;九月,温大败,死三万余人。(《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桓玄生。(《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七岁,居七里山安成

五月,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是年,渊明随父任至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清康熙癸已黄宽《重修安福县志序》:“„„壬辰摄安成事,驱车至境,东望庐江奔淮。„„而其南为渊明读书台,五柳之芳躅在焉。北瞻华封,西顾武功石城,其胜迹所留,千古如新。”故陶澍曰“或幼随父任读书于此耶”?)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八岁,居七里山安成

正月,降司马奕为海西县公。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司马子曜即位。(《晋书.简文帝纪》、《孝武帝纪》)

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三)丧父。《祭从弟敬远文》:“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齿,并罹偏咎。”乃言同在八岁丧父。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十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春正月,改元。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三诸军事,寻阳在六郡内。(《晋书.孝武帝纪》)

庶母卒。《祭程氏妹文》:“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即指程氏妹的生母卒于渊明十二岁之时。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十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是年大旱,瘟疫流行。(《晋书.孝武帝纪》)

慧远与其弟慧持等到荆州上明寺。(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384)二十岁,居七里山安成

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造龙泉精舍。(《晋书》卷八十一《桓伊传》)

颜延之生。(《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渊明独游至幽州(今河北省东北部)、张掖(今甘肃省内)。(《拟古九首》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二十一岁,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八月,谢安卒,琅琊王司马道子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谢安执国政。十月论淝水之功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玄康乐公(今江西宜丰县东四十里)、谢琰望蔡公(今江西上高县)。(《晋书.孝武帝纪》)谢灵运生。(《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家遭不幸。渊明从张掖、幽州远游回宜丰故里,绕道父任宦地安成。所置园田为康乐县公谢玄侵夺。盖因渊明外祖父孟嘉尝依附桓温、温欲杀谢安。谢氏仇恨孟及孟婿陶敏,故藉皇封以并陶产。渊明从安成移居安成东北陶家园。《怨侍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则指此难。是年建书堂于崇贞观侧、建柳斋于宅左数武处。

晋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390)二十六岁,居南山

司马道子恃宠骄恣、帝不能平,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以潜制道子。(《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娶王氏、构庐南山。(《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渊明公„„性喜安闲,寻幽觅静。见夫南山之阳,林木森蔚。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乃构庐而居焉。„„始娶王氏。”)

是年,渊明远游东隅,即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饮酒》二十首其十云:“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又去过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二十七岁,居南山

江州刺史王凝之集中外僧徒八十八人,于浔阳精舍,翻译佛经。

是年冬,渊明建读书堂于浒溪山下延禧琳宇侧。《江西通志》、《瑞州府志》、《新昌县志》、《上高县志》对渊明读书堂均有记载。《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中载“晋太元庚寅冬,先生燕游于义钧乡十五都浒溪山下延禧琳宇,见溪流环抱,林木森蔚,辛卯冬遂构书堂于其侧。”遗址尚存。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二十八岁,居南山

十月荆州刺史王忱卒。十一月以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孝武帝纪》)是年春,渊明与禅师慧远在秀溪宅后龙山共建潜慧寺。(《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潜慧寺,晋太元壬辰春,靖节公与禅师慧远所建,故以潜慧名寺。徐应龙有碑铭,迄北宋末年遭兵乱,寺毁碑废,遗址尚存。”宋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有诗云:“秀水山青又一天,连名结社乐蹁跹。地盘龙势分庐宇,江吼龟声拥寺前。蒲座开函风满径,花池洗钵石流泉。至今遗址依然在,可并虎溪三笑传。”)冬,渊明又在桂林山建桂林山寺。(《江西通志》卷五一载:“桂林山在新昌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旧传晋陶渊明尝居此。”《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桂林山寺在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相传靖节公建于晋太元壬辰冬。宋治平中改额曰:彰贤寺。元至元中,寺僧清逸,游方至都,居白塔圣寿万安寺七年,领受仙经法旨,归寺开演不懈,戒律甚严。故《天隐疏》有丹成拔宅皆仙之语。元大德庚子,袁州路总管荣公赍奉朝命、护持讲席,其徒循习宗教焉。元季兵毁,遗址今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393)二十九岁,居南山

六月始兴、南康、庐陵大水,七月大旱。司马徽聚众于马头山反、刘牢之遣将讨平之。十月后秦姚苌死,其子姚兴继位。(《晋书孝武帝纪》)

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奉母(孟氏)、携妻(王氏)及子俨离开故里南山到江州赴任,理五斗米道科仪事,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主簿,主管文书。(《饮酒二十首》)其十九:“投耒去学仕„„是时向立年”。《杂诗十二首》其九:“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写斯篇”。《宋书.百官志》:“江州自晋成帝咸康中始置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陶任此职,何以多所耻而‘不堪吏职’,似不易理解。江州刺史王凝之乃五斗米道徒,《晋传》云:‘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可见陶确实不屑于事王凝之。”)

是年,长子俨生,小字舒。《颜诔》:“母老子弱,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至亲之议,近悟毛子棒檄之怀。”据此可知渊明出仕祭酒时已有一子。作为俨命名的《命子》诗。《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皆在表述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前半序述安雅,后半抒写淋漓,安雅为四古常格,其淋漓处笔腾墨飞,非汉、魏以来所能拟似”。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三十岁,居浔阳

七月,荆、徐二州大水,伤秋稼。《晋书孝武帝纪》

王氏卒。(《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说是的二十岁遭时乱,三十岁丧其妻。)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395)三十一岁,居浔阳

司马道子专权奢纵,帝擢王恭、郗恢、殷仲堪等使居内外要任,以防道子。道子亦引王国宝等为心腹。于是朋党竞起,朝政益乱。(《资治通鉴》卷一百八)继娶庐山隐士法赐之妹、寻阳翟氏,名玉英。(《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继娶寻阳翟氏,与公同志,克甘勤苦,留居寻阳祖宅,躬耕是任,朝夕忘劳。”(《与子俨等疏》:“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闲情赋》作于是年。此赋命意,实为爱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题<未定草六>》云:“被论客赞尝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显得摩登,‘原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三十二岁,居浔阳

九月、帝嗜酒,为张贵人所弑。太子即位,是为安帝。安帝幼而痴,虽寒暑饥饱不能辨。会稽王司马道子以王国宝、王绪为心腹,参管朝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次子俟生,小字宣。袁行霈注:“阿舒已‘二八’,指十六岁,阿宣行志学,‘行志学’,行将满十五岁(当是十四岁),比长子阿舒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三十三岁,居浔阳

四月,荆州刺史王恭举兵讨王国宝。司马道子杀国宝,恭乃罢兵。荆刺史殷仲堪闻国宝死,亦抗表举兵,道子以书止之。(《晋书安帝纪》、《晋书王恭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三十四岁,居浔阳

七月,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同盟举兵讨司马道子。九月,王恭兵败被杀。十月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盟于浔阳,共推桓玄为盟主。朝廷诏桓玄为江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三子份(阿雍)、四子佚(阿端)生。(《责子》诗:“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由此可知雍端乃同岁,比阿宝小二岁。)晋安帝隆安三年已亥(399)三十五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五斗米道首领孙恩攻会稽,杀内史王凝之,旬日之间奄有八郡,众数十万。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发兵击之。十二月桓玄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自领荆、江二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渊明被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命为军府参军,与庞遵二人共同掌管军府的文书簿籍。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三十六岁,居浔阳,任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桓玄都督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兼荆州江州刺史、镇江陵。五月,孙恩陷会稽,内史谢琰战死。十一月诏镇北将军,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众未恩。(《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一百十一)。

渊明盖此年初奉桓玄命使都,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六月五子佟生。是年冬回寻阳,在祖居中过年。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于规林》诗二首。诗云:“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可见是因公入都。又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这是说先回寻阳家中探母,再赴荆州桓玄幕。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三十七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孙恩入陷吴国,杀内史袁山松。刘牢之遣刘裕击破之。桓玄闻孙恩逼进京师,复上疏请讨之,诏止之。(《晋书·刘牢之传》、《晋书·桓玄传》、《资治通鉴》一百一十二)

是年刘遗民为柴桑令。

渊明在寻阳家中迎新年,正月五日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不久即返荆州江陵桓玄幕。七月初,复回寻阳休假。七月末再返江陵。冬,母孟氏卒,渊明还浔阳居丧。据义熙三年所作《祭程氏妹文》曰:“昔在江陵,重罹天罚。„„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知渊明母孟氏之丧在其任职江陵期间,且是冬季无疑。

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诗文主要叙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通过对途中景象的描绘,显现出诗人那颗澄清静穆之心。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云:“篇中澹然恬退,不露怼激、较之楚骚,有静躁之分。”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三十八岁,居寻阳

春正月,下诏罪状桓玄,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军都督,率军讨桓玄。二月,桓玄东下过寻阳,至姑孰。三月,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玄入京师,杀司马元显、司马道子,总揽朝政,改元大亨。孙恩屡败,乃赴海死。余众数千人复推卢循为主。(《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刘遗民弃官隐居庐山,七月,与慧远等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建斋立誓,共斯西方,作《誓愿文》。

是年渊明在家居丧。

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此文《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作《嘉别传》文云:“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则孟嘉为渊明外祖父。征西大将军:指桓温。孟嘉是桓温属下的长史总理幕府。此传记述了孟嘉的生平事迹,并着重赞扬他身在官场而能坚守“行不苟合,言不夸矜”的清操美德。

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三十九岁,居寻阳

二月,桓玄自称大将军,八月自号相国、楚王。刘裕破卢循于永嘉。十一月,安帝禅位于楚。十二月,玄即皇帝位,改元永始,以安帝为平固王,迁于寻阳。(《晋书.安帝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渊明在家居丧。

始春察古田舍农事。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三:“题曰《怀古田舍》,故二首俱是怀古之论。前首荷蓧丈人,次首沮、溺,皆田舍之可怀者也。” 《和郭主簿》诗。诗云:“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弱子乃指幼子佟,未成音乃二三岁光景,则此诗作于是年。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敬远母与渊明母为姊妹,皆孟嘉女。陶注引《豫章书》云:“孟嘉以二女妻陶侃子茂之二子,一生渊明,一生敬远。丁注引程穆衡曰:“时先生居忧,敬远与先生同居,其母与先生母又姊妹也。敬远能甘贫遗世,读书躬耕,称先生同志。侍中所陈,盖两人共之,故作此诗以相贻美而慰之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卷四:“勤农词淡而意浓,此最是难学处。全集俱以是求之,乃是其高绝。”《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云:“秉耒欢时务,解颜勤农人。”此《勤农》诗当作于元兴二年癸卯。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404)四十岁,居浔阳,任刘裕镇军参军

二月,刘裕帅何无忌、刘毅等举兵讨伐桓玄。三月刘裕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四月桓玄挟安帝至江陵。刘裕诸将与玄军战于湓口,大破之,进据浔阳。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刘敬宣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五月刘毅与桓玄大战于峥嵘洲,桓玄兵败被杀。卢循陷广州,称平南将军(《晋书·安帝纪》、《资冶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渊明服丧而毕,作刘裕镇军参军,东下赴京口。

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停云》、《时运》、《荣木》、《连雨独饮》诗。据《晋书·安帝纪》、《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等记载,刘裕于元兴三年三月任镇军将军,确凿无疑,渊明入镇军将军刘裕幕府在元兴三年四、五月间。《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则作于是年。诗中所抒发的全是怀旧思乡之情。并决心“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最终返归宜丰故里的田园。

王瑶注:《停云》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二语,以为《停云》等三诗(《停云》、《时运》、《荣木》)都是四言四章,而且前冠小序,序文句法也完全相同;诗题又都是以首句命名,当为同年而作。乃系于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四0四),渊明时年四十岁。

从《连雨独饮》诗:“自我抱兹独,亻黾俛四十年”二句,可以看出此诗作于元兴三年(404)渊明四十岁。他在饮酒中论述人生的哲理,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仙。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独守“任真”的信念。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四十一岁,居浔阳,为刘敬宣建威参军,八月任彭泽县令。

正月,刘毅入江陵,桓振众溃。改元。三月晋安帝反正,自江陵,还京师。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刘毅使人言于裕曰,刘敬宣不豫建义,不宜为江州。敬宣不自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四月刘裕旋镇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三月、奉刘敬宣命至建康,又到叔夔族居地钱溪会见族人。是秋,八月经叔夔荐为彭泽令。(《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乙巳三月.敬 宣改宣城内史,公适使都还,经钱溪,复邦族,家甚贫。是秋八月,应辟为彭泽令。”)十一月“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印绶。程氏妹卒于武昌。

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归去来兮辞》并序。

据《资治通鉴》,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在元兴三年五月。义熙元年三月,敬宣欲上表解职,渊明既为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且此时“耕植不足以自给”,故敬宣特示以“惠爱”辟为参军,遣其奉表使都。渊明途经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时,写下这首抒发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念的《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刘祁《归潜志》卷八云:“渊明《归去来辞》前想象,后直述,不想侔。”据序云:“乙巳岁十一月”,则本文作于义熙元年乙巳(405)辞彭泽令之初。逯系年将序和辞分别系于两年即序写于义熙元年十一月,辞作于义熙二年春。当是。渊明这篇辞,是他饱尝了仕途的痛苦,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最终选择归隐的道路,并从此不再出仕的宣言。这篇辞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年(406)四十二岁,居浔阳

十月,尚书论建义功,封刘裕豫章郡公,刘毅南平郡公,何无忌安成郡公。十二月,以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谢灵运为纪室参军。(《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周续之被命为抚军将军刘毅参军,征太学博士,不就。(《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

是年春,写成《归去来兮辞》之辞,至此则成《归去来兮辞》并序。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欧阳修曰:“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己。”又引李格非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沸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知有斧凿痕”。

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407)四十三岁,居浔阳

刘裕诛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晋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骆球及桓胤,并夷其族。

五月六日,程氏妹服制再周。

作《祭程氏妹文》。这篇祭文,作于是年五月。这时距程氏妹卒已满十八个月,故曰服制再周。

晋安帝义熙四年戊申(408)四十四岁,居浔阳

正月,刘毅不欲刘裕入朝辅政,议以谢混为扬州刺史。裕用参军刘穆之计、至京师,遂为侍中,扬州刺史、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晋书、安帝纪》、《宋书》卷四十二《刘穆之传》)六月中,寻阳旧宅遇火,燔毁殆尽,举家寄栖舟中。

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戌申岁,指义熙四年(408)。此年柴桑城附近的上京居室焚烧殆尽,便只好住在门前的船中。至新秋之时,写下这首诗。钟秀编《靖节纪事诗品》卷二《宁静》曰:“靖节此诗当与挽歌三首同读,才晓靖节一生学识精力有大过人处。”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四十五岁,居浔阳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四月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步进至琅琊。六月,至东莞、下临朐,围广固。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九月加刘裕太尉,裕固辞。(《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修葺茅茨,徙居西庐。

作《已酉岁九月九日》、《和刘柴桑》、《酬刘柴桑》、《责子》诗。已酉岁指义熙五年(四0九)。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此诗亦赋而兴也,以草木凋落,蝉去雁来,引起人生皆有没意,似说得甚可悲。末四句忽以素位不顾外意掉转,大有神力。章法之妙,与《咏贫士》次首同”。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酬和刘柴桑二诗,情真趣适。虽寄世中,却游人外。浔阳三隐,如遗民乃知己,非续之可比也。”王瑶注谓作于义熙五年。逯系年同王瑶注。

据《命子》诗,俨生时渊明二十九岁,佟生于隆安四年庚子渊明时三十六岁,又据本诗“阿舒已二八”句,其《责子》诗当作于义熙五年(409)。晋安帝义熙六年庚戌(410)四十六岁,居浔阳西庐

二月,刘裕下广固城,俘慕容超,送建康斩之(南燕亡)。三月,广州刺史卢循举兵反,进据寻阳,江州刺史何无忌战死。五月,卫将军刘毅迎击卢循,败绩。六月,庾悦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授刘裕太尉、中书监,加黄钺,裕受黄钺,余固辞。七月,卢循攻荆州败,自蔡州至寻阳。十二月,刘裕破卢循于豫章。渊明避战乱,至九月中乃获早稻。四体诚疲,幸无异患,隐心愈固。作《庚戌岁西田获早稻》、《悲从弟仲德》诗。

渊明自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归田后,经过多年的躬耕体验,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更深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强调的是劳动的重要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以及他在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悲从弟仲德》是诗人凭吊已故从弟仲德(苏写本作“敬德”)的旧宅有感而作。陈祚明《采菽堂古诗》卷十四:“其情颇真切,„„公诗真率,每嫌体弱。”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深切悼念。

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411)四十七岁,居浔阳南里

三月,刘裕始授太尉、中书监。四月,卢循败奔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之,循于龙编投水死。后将刘毅任江州都督兼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谢灵运“亦随刘毅至江州。入庐山,见慧远”。(《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十六、《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从西庐移居南里,与颜延之结邻,八月,从弟敬远卒。作《移居》二首、《祭从弟敬远文》。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两年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想往已久的愿望。此《移居》两首诗,就是他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移居》二首,只是一任清真,而吐属雅令,句法高秀”。

《祭从弟敬远文》:“岁在辛亥”,指晋安帝义熙七年(411)。这年的八月十九日,为堂弟敬远下棺安葬。渊明写下了这篇祭文,以表示对情同手足,“父则同父,母则从母”堂弟敬远的深切悼念之情。

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412)四十八岁,居浔阳南里

刘毅自谓复兴晋室、功业足与刘裕相抗,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九月裕以诏书罪状刘毅,并收毅弟刘藩、尚书仆射谢混,皆赐死。既而帅师讨刘毅于江陵,毅败自缢而死。是年孟怀玉为江州刺史,省浔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乃为郡治。殷景仁被命为太尉刘裕参军,自寻阳南里移家东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十六、《刘毅传》)

作《与殷晋安别并序》。此诗,乃渊明追述与殷晋安同游共处之乐,缅怀于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殷因调职太尉参军自浔阳移家东下,作此诗相赠。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系此诗系义熙八年(412),即陶渊明移居南村一年之后所作。”

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413)四十九岁,居浔阳南里

前将军诸葛长民及其弟辅国将军诸葛黎民贰於刘裕。刘裕自江陵还都,即并杀之。七月,朱龄石伐蜀克成都,斩蜀王谯纵。(《晋书.安帝纪》)刘遗民不应征辟,刘裕以高尚人相礼,遂其初心。九月,慧远作《万佛影铭》。(释元康《肇论疏》引慧远《刘公传》)

征著作佐郎,不就。刘遗民亦于本年辞昭命。渊明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称之为《寻阳三隐》。

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和《形影神并序》诗三首。

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以遇事达观视之,何必访仙祈求长生的观念,写成《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从诗的“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二句来看,此诗当作于丑年。因陶生平值丑年者,一为隆安五年辛丑,时年三十七岁,一为义熙九年癸丑,时年四十九岁;一为宋元嘉二年乙丑,时年六十一岁。陶与江州官员往来,率在义熙年间,故知星纪指癸丑年。

《形影神》三首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称《形影神》为“新自然说”;称渊明“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岂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为世所共知者而已哉”。晋宋时期社会**,宗教神学泛滥。庐山东林寺名僧惠远,大力宣传净土宗教义,在此之前撰有《形尽神不灭》及《万佛影铭》等,宣扬人死之后灵魂可以离开形影而独立存在,并通过轮回获得来生的幸福。陶渊明这首诗就是针对慧远而发的。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414)五十岁,居浔阳旧居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江、汉民心。三月休之子文思捶杀国吏,刘裕诛其党而执文思送休之,意欲休之杀之。休之但表废文思,裕不悦,以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以备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是年,渊明从南里归旧居。作《还旧居》诗。据诗中“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和“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四句,可知渊明四十四岁时旧居遭火灾,移居南里六年后再返归旧居,正是五十岁。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旧居,见物是人非,大有沦桑之悲。在感慨万千之中,尤觉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415)五十一岁,居浔阳旧居

正月,太尉刘裕率师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休之上表罪刘裕,举兵抗之、兵败。刘裕军于江陵,休之奔后秦。诏刘裕大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拜。四月,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被其参军司马道子小将猛子所杀。(《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

江州刺史孟怀玉卒于官。后将军刘柳由吴国内史转为江州刺史,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居寻阳。是年,刘遗民卒。渊明思归宜丰故里,病疾加剧而止。作《杂诗十二首》、《挽歌诗三首》。

《杂诗》中的前八首多感叹贫困年衰,应是渊明晚年之作。据第六首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则可论定前八首作于渊明已满五十岁而作。后四首内容与前八首不类,应属中年作品。第九首:“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这正是说他想念故乡,一定要回归寻阳之南的宜丰故里。但因路远迢迢,关山津梁难于通达。只好将对家乡思恋之情寄于笔下诗篇。

颜延之《陶征士诔》曰:“年在中身,疢惟痁疾,视化如归,临凶若吉。”《与子严等疏》云:“天地赋命,生必有死......吾年过五十。......疾患以来,渐就衰损。......自恐大分将有限也。”可知渊明五十一时疟疾病至重,以为不久于世,便与五子立下遗言,拟就挽辞。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416)五十二岁,居浔阳旧居

春、殷晋安为刘裕太尉参军,移家东下。正月,加太尉刘裕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凡都督二十二州。二月加刘裕中外大都督。六月,江州刺史刘柳卒,檀韶继为江州。颜延之离开江州返建康,任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八月,刘裕帅师发建康北伐后秦姚泓。十二月,诏以裕为相国、宋公。(《晋书·安帝纪》、《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渊明与颜延之结邻,过从甚密。八月,檀韶请周续之出州,与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八月中于下潠田刈稻。是年冬,与“翟氏携幼子佟回归宜丰故里,葺理南山旧宅而居,名旧宅“园田居”。

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酬刘柴桑》、《丙辰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

《萧传》:“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据《宋书·檀韶传》,韶于义熙十二年(416)为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则此诗当作于是年。《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云:“甲寅,有南山旧宅之思(诗云: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寻遇剧疾而止,(公恐不起,有与俨等疏,时年五十)。丙辰冬乃与翟氏携幼子佟还宜丰(诗云:命室携童弱,良日偕远游)。葺理南山旧宅而居之”。可见《酬刘柴桑》诗作于是年冬。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417)五十三岁,居南山“园田居”

八月,晋将王镇恶入长安,姚泓降,后秦亡。九月刘裕至长安,送姚泓于建康,弃市。十一月,刘裕以次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十二月,刘裕东还。(《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八月,释惠远卒。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甍。” 是年,在南山下之秀溪兴建“松菊园”、“菊轩”、“柳斋”等,在此种植菊花,栖憩休闲。

作《赠羊长史并序》、《归园田居》五首、《归鸟》、《饮酒》二十首诗。《归园田居》其一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说明此五首诗乃渊明五十二岁回归故里后之作。《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中载:“丙辰冬,与翟氏携幼子佟还宜丰„„时公去此垂三十矣。”渊明在二十九岁起为江州祭酒之前,“良以家弊,始东西游去,强颜漫仕”。“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先后五次离开故里,到过张掖、幽州、钱溪、东隅、寻阳等地“去学仕,复邦族”。加上他自出仕至五十二岁回归故里二十四个年头,乃“一去三十年”不为虚,且与诗其四曰“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句正相呼应。渊明回归故里之时,康乐公谢玄与子谢瑍均早已死去,由孙谢灵运嗣爵,而灵运不居此地,且被降为侯,后又被刘裕诛杀,爵地皆废除。诗人回到故里后复整田业。乡亲喜其远归送酒慰劳,“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于是他在故里南山“园田居”写下了《饮酒》诗二十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云:“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饮酒》诗其十九云:“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这说明渊明归田在义熙元年乙巳,十二年为一纪,则《饮酒》诗当作于义熙十三年。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此诗无论就内容还是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归鸟》诗云:“远之八表,近憩云岑。”“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岂思天路,欣反旧栖。”可知此诗皆比也,与《归去来兮辞》,与《饮酒》诗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与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意,都是老年回归故里之作。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418)五十四岁。居南山“园田居”

六月,刘裕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行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十一月关中复失。十二月,刘裕杀晋安帝司马德宗于东堂、立司马德文,是为恭帝。是年六月王弘为刘裕尚书仆射,同年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永初元年,加散骑常侍。三年入朝。(《晋书.安帝纪》)、《宋书》卷四十二《王弘传》)

渊明征著作佐郎不就。日游秀溪之境。是年张野卒。

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本诗云:“结发念善事、亻黾 俛六九年”。“六九”指五十四岁。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公年五十余作此诗,追念前此,饥寒坎坷,发为悲歌,惟庞、邓如钟期可与知已道也。„„” 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已未(419)五十五岁,居南山“园田居”

七月,宋公刘裕入朝受进爵为王之命,裕辞。八月,移镇寿阳。十二月,刘裕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郑一百十八)

在故里秀溪“环秀居”课耕论道。从此后人叫其地为“贤讲”。作《桃花源记并诗》,《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

清姚培谦,《陶谢诗集》引翁同和语:“义熙十四年,刘杀晋安帝立恭帝。逾年,晋室遂亡。史称义熙末。潜征著作佐郎不就。桃花源避秦之志,其在斯时?”据唐长儒先生所考,渊明与刘敬叔均在荆州时获悉桃花源故事。渊明仕于江陵,其时在晋安帝隆安,元兴之间(397-402)则《桃花源记》并诗当作于此后。洪迈:《容斋随笔三笔》认为渊明作记之意乃借秦以喻刘裕。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谓“盖以避宋之怀匹秦也”。这篇作品境意奇妙,寓意深刻,标志着作者的社会理想所达到的高度。他以虚构的方式,描述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反对剥削、压迫的心愿。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隐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余襟良已殚”。清代王夫之说此诗“笔端有留势”,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此诗是为周访之父和本人,还是为周访之后人而作,难以定论。

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420)五十六岁,居南山“园田居”

六月,刘裕篡晋,称宋,即皇帝位。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元永初。诏晋氏封爵,当随运改,独置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降爵为县公及县侯,以奉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渊明更名为“潜”。以示对刘裕篡晋的不满。

作《五柳先生传》:“五柳寓五子也”。《陶诗系年》:“逯按:此《五柳先生》传为晚年所作。”林云铭评注《古文析义》谓:“此传无怀,葛天。暗寓不仕宋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刘裕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

渊明有感于易代,又作《拟古》诗九首。诗人自抒怀抱,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暗指刘裕篡晋,故定于本年。

《读史述九章》。各章皆四言韵语,为诗人读《史记》时有感而作。《夷齐》章云:“天人革命,绝景穷居。”《箕子》:“去乡之感,犹有迟迟。知伊代谢,触物皆非。”明写对易代不满。

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421)五十七岁,居寻阳旧居

九月,刘裕以毒酒一瓮授前琅琊令张祎,使酖杀零陵王司马德文。祎自饮而卒。裕乃令兵人以被掩杀之。(《晋书.恭帝纪》、《张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

渊明是年春,离开宜丰故里往柴桑视其子俨等。

秋,渊明应江州刺史王弘之邀,参加在湓口为庾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所设的送别宴。作《于王抚军座送客》诗。《宋书.王弘传》:“王弘于义熙十四年刺江州,至永初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各传言王弘曾于庐山半道邀渊明则在是年之夏。秋在湓口即席作此“送客”诗。

同年又作《述酒》诗。这是为零陵王而逝作的哀诗。作者用隐晦曲折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同时也表现出他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五十八岁,居寻阳旧居

正月,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江州刺史王弘以抚军将军进号卫将军。五月,宋武帝刘裕卒,太子义符即帝位,是为少帝。(《宋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作《读山海经十三首》。王瑶注谓,第十一首“巨猾肆威暴”,显然是为刘裕弑逆而作。又据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句,谓本诗作于零陵王被害的次年,即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

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423)五十九岁,居寻阳旧居

正月,大赦,改元。四月檀道济北征。闰四月,魏拔宋虎牢,占领司、豫、兖郡县,十一月,魏攻许昌、汝阳,宋兵溃。(《宋书.少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是年,作《感士不遇赋》并序。这篇赋的主意,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他认为遵守信义、不忘忠孝,是人类的美好品德;胸怀淳朴,心地清静,是君子格守的素志。这些,都已消失了。于是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的操行在民间渐被谈忘,追逐高官厚禄的侥幸之心在官场上日益泛滥。人云亦云诽谤异已,憎恨别人在已之上;把聪明之人说成糊涂,将正直之士视为狂妄。坦诚公正无猜忌,最终受辱遭诽谤。最后渊明以“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之语,表示自己怀抱孤介之情安度此生,绝不出卖灵魂损我心志。从赋的内容来看,当为晋宋易代之后而作,王瑶亦注系之宋永初三年所作,故系于此年。

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424)六十岁,居浔阳旧居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等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灵运亦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悒。录尚书事徐羡之等以为灵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五月,王弘、檀道济入朝,与徐羡之等共谋废立。六月,废义符为营阳王,旋又杀之。八月,宜都王义隆入篡皇位,致景平二年为元嘉元年。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进号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宋书·少帝纪》、《文帝纪》、《资冶通鉴》卷一百四十)。

是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郡所在今桂林市),道出浔阳,以钱贻陶。宋·沈《传》:“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牧。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家稍就取酒”。

渊明久病。春.作五言《答庞参军》诗。冬作四言《答庞参军》诗。《宋书·文帝纪》云:“元嘉元年八月癸卯,抚军将军荆州刺史谢晦,进号卫将军,知庞氏此春仍以抚军参军赴江陵之任,渊明以五言诗送别。至冬,则以卫军参军衔命使都,渊明又有四言诗云赠遗也。”

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426)六十二岁。居浔阳旧居。

正月,帝下诏暴徐羡之、傅亮、谢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命有司诛之。羡之自经死,亮被收诛死。晦时为荆州刺史帝发兵讨晦。帝以王弘、檀道济始不预废弑之谋、弘弟昙首又为帝所亲委、遂征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二月,帝发建康。刘彦之、檀道济大破荆州刺史谢晦,晦被擒送京师斩首。三月,帝还建康,征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五月,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宋书·文帝纪》、《宋书》卷四十三《檀道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檀道济往候渊明馈以粱肉。渊明麾而去之。作《有会而作并序》、《乞食》、《咏贫士》诗。元嘉三年,天下大旱且蝗。《有会而作》序中:“颇为老农,而值年灾”。诗中又云:“当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沼空自遗”。逯系年椐《萧传》所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渊明梁阅事,谓此诗作于元嘉三年丙寅(426)。这与诗其七:“惠孙一晤叹,腆赠意莫酬。”二句相吻,又诗其二云:“凄厉岁云暮”,则此诗当作于元嘉三年冬日。

据《有会而作》诗,渊明于元嘉三年(426)时,备受饥饿之苦。《乞食》诗当与《有会而作》诗同时作。此诗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固穷守节,决不向权贵妥协的性格。《詠贫士》七首,首章总冒,次章自詠,下五章詠古代贫士,表达效法古贤,固穷守志的节操,以及不慕名利的情怀。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六十三岁,居浔阳旧居

九月,渊明自恐大分有限,作《自祭文》、《挽歌诗》三首。卒于浔阳某里。颜延之作《陶征士诔》谥曰请节。

《自祭文》曰:“岁惟丁卯,律中无射。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挽歌诗》:“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颜诔:“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渊明逝世后,归葬宜丰故里。《大元大一统志》九五新昌州古迹下载:“渊明读书堂在新昌州。按《舆地纪胜》:在州延禧观(崇真观)之七里山有洗墨池、藏书墩,在书堂前。其墓犹存观内。又有渊明祠。其故里在义钧乡、至今居民多陶姓。”

第四篇:李白年谱

李白年谱 〔日〕笕久美子(王辉斌译)

李白年谱,自宋迄今,国内已有六种,即宋人薛仲琶《李太白年潜》,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今人詹瑛《李白诗文系年》,王伯祥《增订李太白年谱》,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海外则仅见日本神户大学教授览久美子的《李白年谱》。是谱曾为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詹瑛先生所称道。余与览久美子教授相识于1991年7月的首届国际李白研究会期间,其归国末久,即不远万里寄所著《中国古典文学鉴赏•李白》一册于余,《李白年谱》乃附其中也。今特将其翻译发表,以供国内研治李白之同好参考。又原文中有错误的地方,为保持原貌,末作更改,如公元七三四年内,秦州地震死者“四千余人”,据两《唐书•玄宗纪》,实为四十余人。又如公元七三九年内将岳阳市作岳阳县,公元七四零年内将张九所任的荆州长史作荆州刺史,等等,亦不予注明。

7零一年(式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是年王维生(——762)。王昌龄十二岁(69零?-757)。孟浩然十三岁(689-74零)。

七零五年(中宗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七一零年(赛宗景云元年)六月,韦皇后毒杀中宗。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平定其乱,拥父相王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立为皇太子(二十五岁)。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七一二年(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玄宗即位。李白十二岁。是年杜甫生(-77零)。

七一三(玄宗开元元年)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以平定韦氏之乱有功,专权用事,阴谋废立,玄宗赐其死。高力士因参与平太平党有功,封为监门将军(宫廷护卫)。宦官之盛,盖由此始。李白十三岁。

七一四年(开元二年)宰相姚崇奏请玄宗“抑权幸(皇帝身边的权臣),纳谏净,却贡品,禁女乐(女性演奏的音乐)”,均被采纳。新置翰林院,诏选在文章、琴棋(音乐、围棋)、书画、数术(天文、历学、占算)、僧道(佛教、道教)等方面有造诣者,以为翰林待诏(又名翰林供奉)。李白十四岁。

七一五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渴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77零)。

七一六年(开元四年)十二月,姚崇辞相位,荐宋碧自代。碧为相,以提拔贤才为已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于直谏,为唐代四个名宰相之一者,即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李白十六岁。

七一八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七二零年(开元八年)苏颋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州次官)。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七二一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是年王维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七二三年(开元十一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中书令(宰相)。玄宗造温泉宫于骊山。李白二十三岁。

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媚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二月,玄宗自选京师诸司长有声望的十一人,为诸州刺史(地方长官)。四月,改集仙殿为集贤殿。十一月,玄宗在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时连年丰收,各种米价颇贫贱。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时李邕,为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刺史。

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七二八年(开元十六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七二九年(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已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十二月,宰相张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渴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渴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七三一年(开元十九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七三三年(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七三四年(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五月,以裴耀卿为门下省侍中(协助宰相诏救审议)、张九龄为中书令(宰相)、李林甫为尚书省(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礼部(主管礼、祭祀等)尚书(长官)。李林甫初为吏部侍郎(尚书省主管人事的次官),为人阴险狡猾,深结宫中宦官与妃家,伺候玄宗动静,多为玄宗所喜悦。玄宗在位年久,政事怠慢,张九龄对于李林甫之所为,事无巨细皆直言力争,李林甫又在玄宗面前专言张九龄之短,玄宗由是开始疏远张九龄。关中(今陕西省一带)大风拔木,其中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附近)受害尤甚。李白三十四岁。春,游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希求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今湖北省松滋县至石首一带的长江流域)长史韩朝宗荐引,无果,与在韩朝宗属下任县尉(县的警察署长)的李皓结识,复求其授助。暮春,至江夏(今武汉市),滞留,漫游至秋。冬返安陆。

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在洛阳耕藉田(专供祭祀皇帝祖先之用的田地),大赦天下。下令三百里以内的刺史、县令,率各所属乐队至洛阳竞演。又令天下士人(有学识教养的读书人),其才有霸王—领导能力,天人—对哲学有造诣者,以及能胜任将帅牧宰者,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地方刺史荐举一人。十二月,册杨玉环为寿王(玄宗的儿子)妃。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七三六年(开元二十四年)唐代旧制,考功(考核官吏政绩的官职)员外郎(郎官副职)知贡举(负责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有人批评员外郎地位卑下,难以服众,从是年开始改为礼部侍郎(主管礼仪、祭祀、官吏考核的副官)掌管之。十一月,兵部尚书(负责军事行政的长官)李林甫提升为中书令(宰相)。张九龄为左宰相,裴耀卿为右宰相,二人分理政事。以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幽州节度使张守挂部将安禄山(父康国人,母突厥人),在征讨奚、契丹之战中大败,当斩,玄宗赦之。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是年杜甫二十五岁。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七三七年(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负责处理官吏违法事件的官)周子谅,上书弹幼牛仙客不具备宰相的才干,玄宗怒,严加制裁,以流放罪处之。是年周子谅死于流放途中。张九龄以推荐周子凉而被问罪,左迁荆州长史。张九龄左迁离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敢直言者。李林甫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牛仙客对李林甫唯意是从。十二月,玄宗的第一宠妃武惠妃去世。李白三十七岁。在安陆。是年韦应物生(——79零)。

七三八年(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制令天下诸州县,每乡须置一所学校。中央到地方八品以下,及民间有博学文辞之士,各可委托其所在地的长官以推荐。二月,李林甫领陇右节度使副大使,五月,又兼河西节度使。六月,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立为太子,贺知章为太子宾客。九月,益州长史王显率兵攻吐蕃安城,官军大败。冬,在长安至洛阳的道中,建造行宫千余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七三九年(开元二十七年)玄宗加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天下。八月,迫赠孔子为文宣王,弟子为公、候、伯。四月,牛仙客以兵部尚书侍中,李林甫以史部尚书摧升为中书令。二人同掌当时的政治、军事大权。十二月,以剑南道团练(地方守备队)副使章仇兼琼为剑南节度使。李白三十九岁。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滴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冬,自巴陵归安陆。

七四零年(开元二十八年)_二月荆州刺史张九龄因扫墓还乡,死于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私第,时龄六于八岁。五月,太子少保韩休去世。十月,寿王妃杨玉环为道士,号太真。玄宗日幸,宠爱无比,宫中以娘子称之,所受礼仪与皇后等同。是年天下户数为八百四十一万二干八百七十一,人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四海富瞻,长安、洛阳二大都市斗米值二百钱。外出旅行,一切干粮食品酒类等项,途中店皆可提供,社会安定,无须带随身武器。李白四十岁。其妻许氏夫人去世。五月,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夏秋,游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各地。求人汲引无果,逐有不遇之感。冬,结识韩准、裴政、孔巢父。

七四一年(开元二十九年)正月,诏令长安、洛阳及天下诸州各置玄元皇帝(老子)庙,并崇玄学(道教与老庄之学),令学生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明经(以经书内容出题的考试科目)例准考试。安禄山派使者行赌朝廷使者,获得好评,玄宗对其信任日高。八月,安禄山为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都督(总司令官),充平卢(今辽宁省一带)军使。十月,吐蕃陷石堡城。开元末天宝初唐朝的版图,东至安东(今辽宁省东南部),西至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西),南至日南(今越南清化东北),北至单于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祖徕山(在今山东省州市北部),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今浙江省)地。是年杜甫三十岁,在洛阳。

七四二年(玄宗天宝元年)正月,改元,大赦。诏令“前资官及白身有儒学博通、文辞英秀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县以名荐京。”二月,群臣上玄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改侍中、中书令为左右承相,仆射为尚书省左右承相;改东都为东京,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镖骑大将军。是时,天下有州三百三十一,隶属之州八百,以十人为节度使与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以守备边防、时镇护总兵力为四十九万人,军马八万余匹,边境军事费自此逐年增多,民始困苦。李白四十二岁。四月,游泰山。夏,与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县),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长安。与太子宾客相遇,贺以“滴仙人”称之,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是年杜甫三十一岁,在洛阳。

七四三年(天宝二年)正月,安禄山入朝,玄宗宠待甚厚,许渴见无时。三月,改长安玄元庙为太清宫,洛阳的庙为太徽宫,诸州地方庙为紫极宫。七月,武昭王(出身于皇族的李白的先祖)的孙子准隶于宗正寺(登记具有皇族身份的机关)编入皇族户籍管理。时李林甫专政,公卿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斥之。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宝三载)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中。三月,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任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八月,突厥内乱,册立回绝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君主),回纥尽得突厥土地,日渐强盛。玄宗以天下太平无事,欲高居而无为,将一切政事委李林甫处理。李白四十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还归任城。是年贺知章去世,时龄八十六岁。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八月,杨太真册封为贵妃。贵妃三姊都赐第宅于京师,从兄(铦,锜)与从祖兄钊,皆被封为高官。安禄山以边功得宠,数次侵击东方的种族奚、契丹。九月,奚、契丹各杀唐公主(以皇族女性所作的一种人质)以叛。李白四十五岁。春在任城。杜甫来东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与高适、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济南。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今山东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鲁郡别杜甫,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四月,门下侍郎陈希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中书省、门下省的次官侍郎兼任宰相之职的职官)。陈希烈以讲老庄之学得进,是一个为玄宗所赏悦的人物,李林甫见其为玄宗所爱,遂推荐之。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到扬州。是年杜甫三十五岁,由鲁郡返洛阳后,即赴长安。

七四七年(天宝六载)正月。李林甫命人杖杀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玄宗欲广求天下士,命“通一艺以上者皆诣京师”。李林甫主掌锉选,皆使落第,上表称贺为“野无遗贤”。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玄宗命王忠嗣攻吐蕃石城堡。王忠嗣认为以数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得一城,并不能消弱对方的军事力量,遂上书谏阻,被贬为汉阳太守。以哥舒翰(突厥人)为河西陇右节度使,高仙芝(高丽人)为安西四镇节度使。李白四十七岁。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是年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应试落第。七四八年(天宝七载)四月。以高力士为骡骑大将军,其权力与地位日渐显赫,太子称之为兄,诸王公称之为翁,附马(公主的丈夫)则直呼为爷。李林甫、安禄山同时因附其而被摧升为将军与大臣。杨贵妃三姊皆被封为国夫人,地位既高,势倾天下,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后来的杨国忠),善窥玄宗之意而迎逢之,恩幸日隆。李白四十八岁。春在金陵,夏至杨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渴见江太守昊王李抵。

七四九年(天宝八载)二月,玄宗引百官观左藏(国家贮财赋的仓库),以国用丰殷,故视金帛如粪土,赏赐贵宠无极限。尝以天下岁贡物品,尽赐李林甫。六月,玄宗命哥舒翰攻取石城堡,唐军死者数万人,果如王忠嗣所言。哥舒翰为吏大夫(御史台—处理官吏犯的检查厅长官),王忠嗣郁而死。改当时兵役制度的志愿兵制度为府兵制度(壮丁为三年义务兵役,主要充当京师的禁卫军与边境的防备军,于农闲时受训,征兵最多时为年六十万人),但日渐崩坏。应府兵者逃匿有增无减,有司所属多有官无兵。京师卫队应征者皆为市井无赖之徒,末受训练,而武勇精兵皆聚集于边睡,且多为藩镇私有,遂使藩镇割据日渐滋生。李白四十九岁。春还金陵。王昌龄远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诗送之。在金陵怀念子女之情甚,“立功”无望,乃始以“立言”为己务。是年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岑参在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

七五零年(天元九载)三月,关内(今陕西省之地,东至函谷关,西至散关,南至武关,北至萧关的广大区域)大旱。五月,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唐代将帅封王自此始。杨钊赐名为国忠。十二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石国(今蒙古共和国的连领一带)讲和,袭之,老弱尽为所杀,所得珍宝据为己有。李白五十岁。春在金陵。五月,往庐山。元丹丘自篙山来信相邀,举家前往。时李白已与宗氏夫人再婚。秋,至寻阳(九江)。旋北还,途经憔郡(今安徽省毫县)访友人元演。至任城。是年杜甫三十九岁,贫穷不遇,无以为主,寄食亲友(亲戚与友人)。七五一年(天宝十载)正月,玄宗命有司为安禄山营建一座壮丽的邸宅于亲仁坊(在长安城的东市,与唐玄宗的居处兴庆宫举目可望)。二月,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既领三镇(平庐、范阳、河东三个军区),拥兵二十余万,为当时天下兵力之半。四月,杨国忠使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今四川省南部与云南省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国家),大败。五月,令大募长安、洛阳及河南、河北之兵以击南诏。杨国忠派遣御史(检查官)到各地征兵以送军所。高仙芝攻大食国,深入七百里,大败,士卒死亡殆尽。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城。秋滞留在高凤(后汉的隐士)石门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元丹丘居处。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死,居宰相之位凡十九年。以不学无术,独断专行的杨国忠继其任。十二月,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突厥人)兼北平太守、卢龙(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的地区)军使。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是年,杜甫时在长安。

七五三年(天宝十二载)正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使人为杨国忠立碑于省门。九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并封为西平郡王。李白五十三岁。早春,自范阳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县东),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继续沿汾水南下,入潼关(关所在今陕西省,为洛阳与长安之问的要地),登西岳华山。至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横江浦渡长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句溪、敬亭山等地。是年。丹阳进士殷(王番)编选《河岳英灵集》竣,起甲寅,收有李白的诗歌。

七五四年(天宝十三载)安禄山反兆日愈明显,朝中有言其反者,玄宗不信,反而将其人缚送安禄山处置。太子言安禄山必反,玄宗亦不信,自是无人敢言其反者。三月,太常卿(负责宫中仪式典礼)张垍因人事问题向安禄山泄密,左迁龙溪郡(今江西省萍乡县东)司马(州次官)。六月,剑南留候李亦率兵七万击讨南诏,至西洱河(今云南省昆明市南),全军复没,李宓被擒。杨国忠隐其败况,复兵讨伐,前后死者约二十万人。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自去年秋天以来,水旱灾相继发生,物价暴涨,民苦不堪言,诏太仓米一百万石贱售放赈以济贫民。是年,全国户数为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为唐代有史以来最高记录。李白五十四岁。春游金陵。五月至杨州,与王屋山人魏万相遇,二人同游金陵,分别时,李自托其为之编诗集。闻日本国人晃衡(即阿倍仲麻吕)遇难。继游南陵、秋浦、清溪、青阳、径县(以上均在今安徽省境内)等地。是年杜甫四十三岁,因京师长安人多食乏,移家于奉先(今陕西省同州一带)

七五五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积极进行着谋反前的准备。二月,请以蕃将代替汉将。四月,又请将洛阳的兵调增蓟门(今北京市一带),玄宗皆准许之。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大军十五万自范阳南下,河北诸地尽陷。先前,杨国忠曾向玄宗进言安禄山必反,由是与安禄山成为对立面。十二月,以荣王李碗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大败,安禄山陷洛阳及河南诸郡,战败的责任全由高仙芝担当,杀之。以哥舒翰为副元帅,把守潼关,郭子仪为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节度使。贼军继续进犯,郭子仪、李光弼破之。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在今河北省境内)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河北诸郡皆相呼应。李白五十五岁。夏游当涂。秋游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冬返宣城。旋至金陵,获安禄山乱。门人武谔许去鲁中(今山东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别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是年,王昌龄被杀。

七五六年(肃宗至德元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生擒哥舒翰。玄宗自长安逃亡蜀中(今四川省),途经马鬼坡,杀杨国忠,赐杨贵妃死。长安陷落。张垍降安禄山被封为宰相。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今甘肃省灵武县),是为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至汉中郡(在今陕西省南部),听从房琯建议,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永王李璘节度使赴江陵。七月二十八日,玄宗到达成都。九月,永王领四道节度使,镇江陵。时江淮租赋又山积于江陵,产生以金陵为根据地,掌握长江沿岸支配权之企图。肃宗闻知,令其归还于蜀(时玄宗在今成都市),永王不从。肃宗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率兵讨伐永王。十一月,崔涣为江南宣慰使(慰问的使者)。十二月,永王引兵东巡,沿长江而下。李白五十六岁。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是年,杜甫在长安陷落后,携家至 州避难,后又一人北往延州,途中落入贼手,被送回长安。王维五十六岁,亦为贼军所获,初送到洛阳。

七五七年(至德二载)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庆绪自立为帝。二月,永王与淮南节度使高适战于丹阳,兵败。九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又收复洛阳。十月,肃宗还长安。十二月,玄宗自蜀返长安。安庆绪与史思明发生内江,史思明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人降唐,封为范阳节度使。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搏入寻阳狱中。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七五八年(肃宗乾元元年)四月。史思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七五九年(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自称大圣燕王。四月,史思命杀安庆绪,五月,改称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陷洛阳。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于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

八、九月,襄州、荆州(均在令湖北省)宁将据州作乱,十一月聚众万余人,十二月乱平。李白五十九岁。春三月,至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遇赦,色返江陡。初夏,至江夏,冷留到冬。复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荐引,终以失败告终。其间曾游洞庭、零陵(均在今湖南省)等地。

七六零年(肃宗上元元年)正月,以李光弼为太尉兼中书令(宰相)。党项(即西羌族)入侵,郭子仪以邠宁、鄜坊(均在今陕西省)两道节度使镇之。六月,田神功败史思明于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七月,移上皇玄宗于西内苑甘露殿(皇城最北端的宫殿)幽居。高力士流巫州(在长安之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处)。九月,高适为蜀郡刺史。十一月,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反。是年岁荒,物价高涨,斗米千钱,人相食。李白六十岁。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岁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是年杜甫四十九岁,初至成都寓居,后于洗花溪畔建草堂。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正月,温州刺史季广深为宣城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二月,李光弼与贼战于北邝山(洛阳之北),大败,贼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即皇帝位。饥懂相继。四月。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刺史段子璋反。陷绵州,自称梁王。高适等平定之。五月,李光弼充河南副元帅,为全国十五道行营中的八道行营(节度使所在地的驻所)总司令,出镇临淮(在今安徽省淮水下流)。为保全扬州,先赴徐州(今江苏省彭城县)镇之,败史朝义。旋赴浙东〔今浙江省东部),镇压袁晃领导的农民起义。九月,江淮(今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的一带)大饥懂。十二月,合剑南、东川、西川(俱在今四川省)为一道。以严武为成都尹(长官)镇蜀。李白六十一岁。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娠济为生,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卧病于斯。是年王维卒,时龄六十一岁。

七六二年(代宗宝应元年)四月,玄宗(七十八岁)、肃宗(五十二岁)相断死去。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改元宝应。七月,严武召还,以高适为成都尹镇蜀。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旋被高适派兵镇压。十月,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集各地节度使及回绝兵于陕州,进讨史朝义,再复洛阳及河北诸郡。李白六十二岁。早春,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十一月,卒于当涂,有绝笔《临终歌》一首。

第五篇:诸葛亮年谱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6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郃。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下载年谱的造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谱的造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 苏轼年谱(五篇材料)

    定**1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最终定稿)

    《郭沫若年谱长编》读后感原创: 侯桂新因为想完成一篇去年中途夭折的有关《蔡文姬》的小文章,从同事肖少宋兄处借得《郭沫若年谱长编》(林甘泉、蔡震主编)一阅。这部皇皇巨著共......

    “年谱”书写钱学森文理兼修的一生

    “年谱”书写钱学森文理兼修的一生 “感谢这本书告诉人们,中国也有能同时驰骋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大学者”,在谈到刚刚面世的《钱学森年谱》时,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如是说。 钱永......

    造句

    造句(例句):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在认真点......

    造句

    是........也是...... 1、我们今天努力读书,是为了将来幸福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 2、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改正错误,也是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

    重起炉灶造句

    重起炉灶造句1、千年古法造纸重起炉灶,从采集原料,到浸泡、切割、晾晒,造出一张纸过程需要72道工序。2、入秋以来,我市一些餐馆大排档又重起炉灶,经营起蛇肉火锅。3、有时候,匆匆......

    包罗万象造句

    包罗万象造句包罗万象造句100句包罗万象造句(一):1、我们学写文章不能包罗万象,选材要精。2、包罗万象的大自然蕴藏着无数的秘密。3、大街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真是包罗万象。4......

    队旗造句

    队旗造句1、他的棺材披上了博塔弗戈的队旗,运回波格兰德永世长眠。2、报道称,裁缝店卖出“成千上万的国旗、队旗和仿制队服”,赚得钵盆满盈。3、这一家人都是埃弗顿的球迷,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