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2: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第一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懂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云雾之美、之奇,领略大自然的绮丽。

3.激发学生爱自然,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

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唱的是谁?(阿里山的姑娘、小伙)。那美如水的姑娘,壮如山的小伙——美丽的阿里山人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阿里山在哪?(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你们向往那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摄像机的镜头去那儿看看。

二、画面渲染,导入情景

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阿里山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有人把云海、日出、樱花和神木称为“阿里山四大盛景”。目前,在阿里山建有森林公园,公园最下方的铁路旁,有棵树龄超过300年,高50多米,15人才能合抱的巨大红桧树,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日出”也是阿里山的奇观,黎明时分,登临山顶的观日楼,可以看到远远的玉山轮廓在微弱的晨曦中逐渐升起的胜景。阿里山不仅林木茂盛、苍翠欲滴,而且野草鲜花布满山谷,盛开之时,馥郁绚烂。游人在花丛中往来,呈现一派“春到高山樱似海,满山都是赏樱人”的景象。山上有个樱花公园,在这里赏樱花更是美丽壮观。云海是阿里山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美丽奇观。“阿里云海”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在阿里山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姊妹潭以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游地。

美吗?这么美的景物,都会深深印在每一个去过阿里山的游客的脑海里。这不,本文的作者华莎就把这种美诉诸于文字,奉献给了我们,与我们共享。

第二课时

一、生本再次对话,获得快感

(一)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受云雾的情态美。

1.播放录像。(“无风时”云雾的静态美)

师:你们看,大雨刚过,美丽的阿里山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

自由读整段,体会整体的画面美。

2.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画。

出示老师画的一幅云雾图(“浓雾把一切都遮住了”)

a.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

b.从哪儿看出来的?(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c.给老师的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好吗?

“云天雾海”“白雾茫茫”“不识阿里山真面目”等。

师:滚滚的白云,就像汪洋大海,真是虚无缥缈,身居广寒之感。

d.用朗读来描绘这一幅“云天雾海”的美景。(阿里山的秀丽山川,全都笼罩在了浓雾之中。)

e.学生读文、作画,领悟云雾的静态美。

f.大雨初歇,当我们漫步阿里山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几处景物?

g.你也想做一回小画家吗?选一处景,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把它画下来。

h.学生读课文,并分组合作完成一幅画,最好配上题目或诗句。

i.反馈:

画面1: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顺势理解“影影绰绰”)

画面2: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

画面3:有些地方山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j.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1)描述画面(顺势理解新词:影影绰绰、遮蔽、汇成、黛绿、翠峦、直插云雾)(2)吟诗(3)绘画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k.看媒体,师描述:站在慈云寺,阿里山宾馆等处观赏,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满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如果把这时的云雾比作人的话,那她就是一个“温文沉静的姑娘”。你们喜欢这个姑娘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

3.师生合作读好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总起句、总结句,学生读中间几句。

二、进入情景,多元感悟,感受云雾的动态美

师: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1.同学们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秘莫测、千变万化、出乎意料、神奇)

2.亲眼目睹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我”是感到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吗?那就让我们读书吧!

3.自由选择句子读。

a.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指生读,老师采访读者的心情: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惊愕?为什么喜悦?引导读出不同的心情。)师:云雾真是变化万千啊。

b.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藏匿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采访,说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师:云雾变化真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4.自由朗读整段话。

5.自选音乐,配乐读。(提供几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重视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师生合作朗读全段。

三、生本第三次对话,获得收获感

导游介绍阿里山云雾。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的第三次对话,引导学生超乎其外,审视、鉴赏文本,并把语言“占为己有”,内化语言,获得收获感。)

师: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好吗?

1.发课外辅助阅读材料。(阿里山多云雾的原因)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放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

2.小导游任选一段练说导游词。

3.反馈:导游分别介绍无风时和起风时阿里山的云雾。

4.采访游客:去过庐山、黄山吗?那里的云雾也很美,在阿里山看云雾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5.采访导游:你是哪里人?祖籍?当导游几年了?想向大陆游客说些什么?台湾还有哪些旅游景点?

四、总结全文

听了你的介绍,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成了我们每个大陆同胞向往的地方,但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还没有回到祖**亲的怀抱,真想深情地向她呼唤:回来吧,宝岛台湾。

第二篇:阿里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三、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台湾的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第三篇:《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在自主的环境中阅读与感悟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富民县永定小学 丁建芳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情实感,拿出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阅读课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课文主要描写了阿里山云雾静态和动态的美,让人感觉到神奇、变幻莫测,领略到大自然的绮丽。本案例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按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配乐朗读、制作旅游小报等形式,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姊、诡、匿、愕”四个生字。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里山云雾景观的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拟订目标。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那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今天,咱们一起随作者华莎去台湾省游赏这四大奇观之一-一—云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评: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儿?

生3: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读,通过反复读课文,试着解决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这里,老师还给你们一个自学要求,希望你们自学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又有哪些变化?

2、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试着背诵。

3、作者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评: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梳理,共同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各自的学习成果。[评: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成果,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先进的学习主体观的体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在班上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了课文,并且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交流,下面,谁来汇报自学情况?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1:无风时,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蒙蒙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

生2:我觉得他说得不完整,无风时,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一半,令人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感觉。这是云雾静态的美。

师:是啊!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生齐答:美!)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一幅云雾图)猜猜图上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能给这幅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吗?

生:这幅图上画的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这句话所描写的情景。我取的题目是“云天雾海”。

生2:我取的题目是“白雾茫茫”。

生3:我给这幅画题句诗“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

[评: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面对阿里山这么美的云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融入其中,并把已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这篇课文中。] 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无风时的阿里山这么美,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有哪些变化呢?谁学习了这一部分?

生1: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生2:云雾令原来图画般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给人留下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师:大家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魔术师表演神秘莫测。

生2:我觉得魔术师的表 演千百万化、出乎预料、非常神奇。

师:是啊,阿里山的云雾就像魔术师一样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

生1: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生2: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变幻莫测、非常神奇。

生3:我觉得云雾千变万化,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让人觉得就像在仙境中一样。师:亲眼目睹了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老师也感到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喜悦吗?让我们来读书吧!

[评: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使学生读懂、读活课文,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真情的教学构思。]

四、配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请你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生1:配上舒缓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2:配上沉重的音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3:配上激越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进行配乐朗读)

[评:通过配乐朗读,使文中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师:同学门朗读得真有感情。是啊,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同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生:想)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吧!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内容,练说导游词,可以用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同桌互相练说导游词)

生1: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阿里山,这里的云雾可美了,无风的时候,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你们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美吗?

生2: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哦!今天正好起风了,温文沉静的云雾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变化万千,忽而从匿藏的山谷滚滚而来,忽而又拂袖而去,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大家觉得像不像走进了仙境?

生3: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我们今天欣赏的是阿里山的云雾。无风时,阿里山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给人一种“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的感觉;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像一位诡秘的魔术师,变化万千,神秘莫测。大家觉得阿里山云雾能让人陶醉吗?

(许多学生争着介绍)

[评: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将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积累了文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想成为小画家吗?想成为作家、诗人吗?请选择以下几项作业中的一项来完成。

A、选择文中你喜欢的景物,画一幅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题写一首诗。B、制作一份旅游简报。

C、学习文中作者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评:自主型作业的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第四篇:《庐山云雾》教案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苏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搜集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庐山的云雾是庐山风光的精华之一,因而作者没有写庐山的峰奇与山秀,而是将视角锁定在庐山的云雾上。阅读课文,不难发现神奇的庐山云雾既浓又多,变幻莫测,姿态万千,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到第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省略号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云雾的资料或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投影)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你们知道庐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

结合谈话看投影片(庐山瀑布、五老峰等)。

教师提示:其实,庐山最神奇的精致要算云雾了。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2、掲题: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后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

2、结合自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2)作者为什么只写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5)庐山的云雾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3)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课文用四个自然段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写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写庐山云雾的特点之“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感受: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作者对庐山云雾的情是真挚的、热烈的,本文真不愧为一篇景美情真的优秀散文。

(三)指导书写

1、自由读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2、交流心得。

3、范写。重点指导写“瀑、幻”两个字,以免学生增减笔画。

4、学生描红、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描写了我国江西九江的著名景点庐山的美景。课文融情于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的云雾掩映下的庐山秀色,恰好是作者游览时愉悦心境的写照。庐山云雾的美景与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交融在一起,浓而不俗,含而不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庐山云雾的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读多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庐山的文字,图中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庐山的向往。引导学生找出描绘庐山云雾美景的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在品读中似乎与作者一起去领略那秀丽、迷人的庐山云雾。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小学 马小艳

第五篇:庐山云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关于朗读:(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1)将学习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习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下载《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的云雾》的教案设计

    教学理念: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

    庐山的云雾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初步......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阿里山纪行》教案设计(精选多篇)

    教学设想:《阿里山纪行》这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它最突出的特色是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和讨论法,探讨语言的一些写法,如节奏(包括语句的整散、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合集5篇)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石家镇中心校 陈克华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难点:体会......

    《庐山的云雾》 教案设计(5篇范例)

    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淮阴区南陈集镇南陈集中心小学 凌燕 【设计理念】 紧紧抓住本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情、读出方法、读出心得。领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案设计 庐山云雾第3课(推荐五篇)

    15、庐山云雾 3 第3课 1.复习检查背诵情况。 2.了解庐山云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检查背诵情况。 了解庐山云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1.检查背诵情况: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2.教学第三段。......

    阿里山教案

    阿里山纪行 太谷三中 庞彬 教学目标: 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 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