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与假的杂文随笔
网易云音乐让我产生了一个习惯,不看评论的听歌,好像少了点什么。
听音乐看书,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变。
今日无复盘
周末重温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相比于另外的两本,更喜欢这一册。干法是有心法衍生,心法则源自于活法的提炼和总结。
工作中的破局和生活中的一样,只是工作是具体化,将困难具体的陈列。而生活则是虚拟化,需要拔丝抽茧,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对症下药,而且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效果,这对于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场考验。
茗茶一杯,静坐一下午,两年前特别讨厌鸡汤文。今天重读,发现讨厌的不是鸡汤,讨厌的是写鸡汤的那些年轻人。我觉得读书应该读老人写的书,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功名利禄不过半杯尘土,这样的人还来写书,肯定是希望衣钵能够传承下去。恰巧,稻盛和夫先生符合这个标准。文中提到的一个观点,用最基本的道理做人,利他既是利己。
我把稻盛和夫先生思想总结为一个字——真。儒家好多人强调真,真心,真诚。道家强调天人合一,也是返璞归真。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历尽千帆归来后仍是少年的执着,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呐喊,是德国读秒绝杀的倔强,总之,在逐梦中的每个发自内心的动作,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真。
那么,什么是假?清晨醒来,阳光洒满我脸庞,可依然感觉不到温热,这,是真是假?
所有不顺心的动作皆为假。但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而沉浸于其中,则相对而言,亦是真。佛家讲的真假虚妄是怜惜世人,可世人太假,佛祖太真,结局不明而喻。真作假时假亦真,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呢?容颜可以是假的,身份可以是假的,财富可以是假的,但气质是真的,气质是纯粹的。相同气场的人相互吸引,这大概就是真假之辩以后的相斥相吸了。
假象如此之多,但终究不过是少数真相的映射。无论怎么样,踏实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过好当下,把当下变成真,这样未来才不会有假。工作也是,恋爱也是。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破局之法。
共勉。
第二篇:假如我消失了杂文随笔
假如,这个世界再没有我
假如,我消失了,也不会有什么关系,太阳还是照常升起,雪花还是依旧落地,新生命还是会降临,一切都悄无声息。
假如,我消失了,谁会发现我?
是在青青的草地,还是古朴的小巷,其实,那并不让我在意。
假如我消失了,谁会掩面而泣,谁会欢声笑语,我被这个世界孤立,还是我把生活遗弃。
来来往往的人充满了恶意,肮脏和神圣生来就是天敌,玫瑰妖艳浑身是刺,白骨和泥土装作惺惺相惜。
鲜血掩盖了泥土的芬芳,我站在阴暗的森林里没有方向,伸出手是我触碰不到的希望,就好像身处在乱坟岗,我用鲜血浇灌那所谓的梦想,乌鸦飞过嘲笑我的懦弱和肮脏。
森林里我看不到一丝光亮,胸口起伏提醒我那里住着一个心脏,周围安静的没有一点声响,乌鸦的叫声也不敢声张。
暗绿色的藤蔓植物,三三两两的爬满了沉睡者的坟墓,这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荒芜。
森林里飘起了一场大雾,听不清谁在低诉,闭上双眼我将化为白骨,沉睡在这没有路的路。
第三篇:梦是假的杂文随笔
蕴哥哥和姐姐在狭窄的房间里,同每次一样,他偏着脸看向姐姐,好像要问妈妈什么。姐姐转过身双手扶住蕴哥哥的胳膊,温柔的说着什么。他们的对话,没有声音。
突然,门被敲动,很猛烈。姐姐搂着蕴哥哥,十分惊恐,她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门被撞开,一个男人,看不清样子,拉住姐姐往外走,姐姐只流泪没有反抗,她怕蕴哥哥受伤。
又一次,蕴哥哥和姐姐在狭窄的房间里,他们对话,没有声音。有人敲门,一个男人想要带他们逃离。又一次,门被撞开,之前的男人拉住姐姐往外走,姐姐回头,想保护他的男人变得越来越模糊。
整个梦都没有声音,醒来,房间已经黑了,没有一丝光亮。
试着做点努力,为姐姐和蕴哥哥打算一下。今年会不会变得好一点?似乎会的……
4月到8月都不错呢
今天遇到一家不错的小餐厅,《你的心跳》,店很动人,鱼很好吃。
想起蕴哥哥小时候,像金刚葫芦娃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Logo是两条自由自在又心意相通的鱼,简单的生活总会快乐。
第四篇:假如你独自旅行杂文随笔
当我停止说话时,我就开始写作。写作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当文字从笔尖脱离到信签纸上时,所有的汉字就像分离出来的细胞一样,与母体失去了一切的联系。我一向不记得曾经写过的只言片语,我不知道那是谁所写的,又或者是否是我的第二重甚至是第三重人格所作,与我又有什么联系。而我却从未停止写作。当我愉悦的时候,我喜欢跟室友还有同事开一些没有价值的玩笑,当我的抑郁症爆发的时候,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始去叙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时候会沉寂好几天而无法开口。我的心里有山洪,它把我的感受和记忆冲遍了我的全身,我试着将它们都写了下来。就像是放血的功效一样,当我的大脑里充斥着太多东西,我必须要把它们都释放掉。
这本书是关于旅行的,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别人旅行的故事,或者你也去过很多地方,见过这个世界上的美景。这本书是关于一个18岁之前并没有去过任何地方,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而18岁之后依靠自己的能力走遍大半个欧洲的女青年的故事。
第一次旅行是在我7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北海。出行前的一夜因为要赶第二天一大早的火车早早睡下,我却怎么都睡不着。那会儿我以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像我的老家柳州一样,是被一条大河划分为两半的格局,但是妈妈告诉我北海有海。那个城市会不会建在海平面之上,出门要乘坐飞艇呢?那真是一次美妙的旅行。
18岁之前我想象了很多种关于旅行的可能性。我幻想着其他的城市是不是也像我的故乡一样四周被湖水包围着,文明建造在湖中的岛屿上。梦中我想象了无数次坐飞机的感觉,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一样,在城市之中颠簸起伏却有隐隐的快感。在之后连续坐了26小时的国际长途之后,我还是未能忘掉那种感受。
旅行之前我总是满心期待着一路的冒险和陌生的城市会给我带来的快感。踏上旅途之后的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以及陌生的语言环境给我带来的孤独感。现在一想,虽然我会说几种外语,却从未去过一个能与我语言相通的国家。当英语不足以和当地人交流的时候,运用肢体语言也能让我最后安然无恙地完成旅行。如果你不过度挥霍,且精心做好计划,也不需要准备太多钱来完成旅行,更不用说你在旅行中得到的生活经验和新的感受用多少金钱都换不来。
我和我的两个室友经常去旅行,但都是在不同的时候去了相同的地点,他们常常感叹如果我们能一起出行多好。我何尝不希望当我在维也纳街头聆听头戴白色花环的少男少女们一边转圈跳舞一边唱《蓝色多瑙河》时,能有人站在我身旁。但对于我来说,这些愉悦都不能与独自旅行相比。豆瓣上曾经有一篇热门文章叫《我们这些性格不好的人要怎么和别人一起旅行》。像我这样性格不好的人,又不爱看游记攻略、不爱写旅行计划、看不懂地图更不喜欢在旅行中留下自己的相片,如果别人跟我一起旅行,想想都为他们心疼。
我大部分的旅行都是独自完成。贴满了飞行行李标签的28寸的行李箱在陪伴我走过十几个国家以后已经严重破损近乎报废。吹过世界最西端的海风,在圣诞市场里因为喝了太多的热红酒吐在了陌生人身上,在北极圈周围钓鱼采蘑菇来抵御饥饿……也曾经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每天吃泡面度日,因为不了解陌生国家的生存规则被人鄙视过,被种族歧视者谩骂过,但更多得到的是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以及途中认识的朋友们的热心相助。在旅行之中才会忘记曾经属于自己的生活而走入电影的场景之中。在不停地转换时差时,我无法与大部分国内的朋友自由地聊天,当我起床时他们已经与我说晚安,在这一刻感到似乎与故土失去了一切联系,在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其实与我关系不大。只有在梦中,我走过那条通向我的小学的无比熟悉的大街,在校门口买了煎饼果子之后,穿过校舍里半墙刷上绿油漆的楼梯来到教室开始早读。这个梦境也与自己在吃着麻辣烫和螺蛳粉的梦境交叉着。梦醒后对着的还是异国房间里的天花板,食物的香气随着梦境一起消失。此时离自己最接近的朋友只有香烟和香水,不管在哪儿都是一样熟悉的味道,成为自己的结界。
而当我完成写作回到上海,拥挤的交通和浑浊的空气会让我怀疑我是否真的去旅行了。也许一切只是一场梦境,我疲惫的面容与周围刚下班的白领行人无差。在与老朋友们谈论了一两次旅途中发生的趣事之后,那些故事变得寡然无味,都不过是黄粱一梦。就算是最亲近的人,都难以与你分享旅行中的感受。之后留下来的旅行照片和寄出去的明信片是你曾经旅行过的证据,而你的感受随着时间慢慢变淡。可是也许有一天你会忽然醒悟,你的人生或性情发生的改变,很可能就是从那段旅行开始的。我身边的朋友劝我把这些旅行的故事写下来,即使我觉得这些无聊的事情没有什么叙说的必要。他们告诉我,虽然我觉得这些旅行很平淡,可对于他们都是宝贵的经验。很多人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他们都没有写作的精力和能力。我开始在豆瓣上写我的游记和故事,收到了不少的评论。有些人说他们开头以为这只是一篇游记,可最后看到里面关于爱情的故事居然看哭了。有些人因为我的文章去到了我曾经路过的一片湖泊。他们都是激励我继续写作下去的动力。
曾有人告诉我,他们有一颗向往旅行的心,但由于囊中羞涩,难以负担海外旅行。我没有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也没有有钱的男朋友支援我的旅行费用,但还是在几年之内游览了一些国家。在我看来,即使支付不出旅游团的费用,穷游的办法也还是有的。前提是旅行之前做好攻略,如果在旅行的目的地能找到朋友就更好了,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在沙发客网站上找一些可以提供免费住宿的房东。
至于工作方面,确实是太影响旅行了。如果在法定假期内出行,不但假期时间较短,而且机票也略微昂贵。我的建议是用年假加上法定假期出行,如果这项行不通,又刚好想换工作的话,或许可以试试在工作的时候存一点钱,之后辞职去旅行。如果要去到物价昂贵的国家,可以考虑出行前准备一点泡面或压缩饼干之类的干粮,也可以在当地找找有没有中国超市,那里一般都会有便宜的中国食物。旅行的前提是要保证留下足够的钱在旅行之后生活的。
至于签证方面,确实是个难题,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单身大龄女青年,办签证的时候使馆经常会担忧我出国之后就不回来了。东南亚的签证确实好办,发达国家的签证办理起来难度大多了。我也听过先去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旅行,存够一定签证之后办发达国家签证会容易一些的说法。我运气比较好,第一次出国就是商务签,所以也没有试过这条路。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国外的朋友给自己发邀请函或担保函,这样申请签证时对银行存款的要求会比较低,在其他方面也多多少少能放松一些。
年少时听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我猜她写这首歌时去的地方应该是巴黎,起码是像西塘那样的文艺青年旅游聚集地。如果我能背着一个帆布背包和一个小行李箱去到这些地方,我现在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位民谣歌手或者游吟诗人。又或者如果我能像国外的背包客一样把被子和帐篷都背上,流连在不同城市的青年旅馆之中,我也会写出“硬汉”一般的旅行记录。
这些我都不能做到,所以注定这本书只能是属于一个人的游记。不敢期望你能在书中找到太多有用的旅行信息,只愿你能在孤独的旅行途中从书里找到一丝丝的慰藉,在夜班大巴里面沉沉睡去。
而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的故事告诉你。
第五篇:夜雨真美的杂文随笔
诅咒着这天气,我加快了脚步。
虽然因为看了天气预报特地准备了雨伞,但是这场雨仿佛在存心与我作对。风时而轻,时而缓,风向似乎每一秒钟都在变化——这样的话,有没有伞都会被淋湿的吧。
瞬息万变,可能不只是人。
看来想平安回家是不可能了,我转身钻进了熟悉的小巷,这里的人家有一点点遮阳遮雨用的棚子,能让我得以喘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对吧。无奈的自问自答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抬起头,向小巷外看去。
雨天丝毫没有影响这座城市的运转。诚然夜晚已经来临,形形色色的汽车来来往往,单调的鸣笛声在雨天愈发刺耳。一座座高耸的大厦在风雨中怡然不动,透过它们的窗子,我可以看到里面亮着金色灯光的大厅和白色灯光的办公室。它们的光线在雨水的掩映下愈发迷人,与此交织的是大厦外面的霓虹灯,这些发光二极管的亮丽光线混入水汽之中,让我眼前一阵迷蒙。
夜晚已经被撕裂。
我有些疲惫地走出小巷,看着街上的人们,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为着什么而匆匆着,没有伞的人咒骂着天气或是别的什么,有伞在手中的人不知道在想什么,只管前行,或有几人夹杂在里面,喃喃自语。
我感觉人群变成了一股暗色的海浪,将我吞没。一时间,我的眼前漂浮过无数人的脸孔,有年轻得意的女子,颓唐的老妇人,也有刚刚诞生的孩子,有穿着制服的学生,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气凛然的领导人……刚刚那喃喃自语的声音此刻竟然变成了可怕的巨大呼啸,充满我的耳膜。
谁也逃不掉。
如果再不离开这里,那呼啸会把我撕碎。
狼狈不堪的我,顺身就闪进了一旁的一间酒吧。
大口喘息着的我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是一间大概有年头的酒吧,精致的装潢在向我这样阶层的人炫耀着什么。我看到墙上挂着的不知是哪家画师的作品,一旁吧台上摆着的蓝色妖姬和金发的酒保身后那些我根本未曾见过的五颜六色的酒瓶。角落里,有一个在弹着爵士钢琴的人,那家伙的表情就和这里的空气一样,做作至极。客人们或单人或数人在一起,或谨慎或悠然或贪婪地喝着杯中的液体。
反正今晚,什么都做不成。
我想,索性就在这里买醉吧,价格低廉的酒,我可以负担。虽然很少来酒吧这种地方,但是vodka的调制酒我也略知一二。
我坐在吧台的尽头,告诉酒保给我一杯飞天蚱蜢。片刻后,看上去十分诱人的液体装在精致的玻璃杯中,摆在我面前。我把杯子拿在手中,在温暖的灯光下看着那液体光鲜的色泽,然后一饮而尽。
有些燥热的感觉蔓延全身。
可能是喝得太快吧,我的头稍微有一点昏,我感觉眼前的灯光是那么柔和,那么美丽。我开心地笑了,告诉酒保再来一杯。
再来一杯。
再来一杯。
不记得我究竟喝了多少,我只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笑。他们笑得那样亲切,那样和蔼,仿佛世界明天就会和平这种好事会到来。我也笑得异常开心,似乎所有的劳累都已经离我而去,生活是那样美好,我们都是这个美好世界的一员……
我听见他们说着什么,在我耳边嗡嗡作响。
我看见他们说着什么,无数嘴巴一张一合。
我感到世界在旋转,空前地热闹也空前地寂静。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模糊地视觉捕捉到了这光景残余的美丽,窗子上的雾气无法遮住的是外面这个繁华的城市。
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我们就这样快乐地生老病死,一言不发。
我们就这样来来往往,无所谓方向。
我们就这样在绚丽夜色中买醉,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所有的美丽都已经成为了雕像,永远不会腐烂,和我口中这加了防腐剂的酒精饮料一样。
人们的笑容在我眼中变得如此悲哀,我知道,我们都是这高耸围墙之中的一员,我们都是这资本洪流中的座座孤岛,我们已经失去了质问的能力,也失去了疑问的资本。
啊,这城市的夜雨,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