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5篇)

时间:2019-05-15 12: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

第一篇: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

摘要: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收购三峡工程的发电资产,逐步与控股母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形成了在战略上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电力关系纽带的充分体现,一方面,长江电力的成长依赖于中国三峡总公司大战略环境,另一方面,长江电力又是三峡总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工具——电力生产主体、资本融资平台、市场风险载体。这双方的有机联系,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水电事业在未来的20年内的黄金机遇期的到来,更加凸现了长江电力既适应母公司的战略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战略发展资本市场管理水电电网中国三峡总公司;长江电力

1长江电力成立概况

1.1公司沿革

2002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批复:原则同意三峡总公司的改制重组方案,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改制设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中国三峡总公司由单一工程(开发)目标向多目标转变;以投资、开发、经营水电为主,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向企业集团化方向发展。中国三峡总公司重组发电资产和业务,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长江电力承接原葛洲坝电厂的发电资产和业务,并受托管理三峡发电资产和业务,上市后逐步收购三峡工程投产发电机组。

1.2长江电力的运行业绩

葛洲坝电站已运行20多年,在精心维护下,正常运营,多年平均发电量超过155亿kW?h。三峡左岸电站机组不仅提前投产,而且运行稳定、高效。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2003年发电235亿kW?h,2004年将超过500亿kW?h。此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三峡电能在华东、华中地区各省市以及广东、重庆等十个省市之间分配,三峡电能消纳,按“以水定电”协议和以“产销见面”的方式由购、售、输电三方签订购售电及输电合同。

长江电力自成立以来,主要财务指标均保持良好水平。公司2002年至2004年三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21%、7.25%和11.16%,同时期内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8元、0.183元、0.30元,预计2004年度每股收益将超过年度预算的0.333元。

2003年11月5日,长江电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3.46亿股,每股价格4.3元,发行市盈率18.16倍,募集资金100.018亿人民币。11月18日,12.793亿社会公众股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上市价格6.23元。2004年5月18日,半年锁定期的一般法人股平稳上市流通。经过一年时间,大盘股指回到2003年的点位,而长江电力上涨了50%以上,并且保持稳定。

长江电力成立和上市以来,成功入选“上证50”指数,并先后获得2003年度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10家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2003年度(中国证券)中国百强上市企业(名列第八位)、首届中国十佳上市公司等荣誉。

2长江电力的经营环境

2.1长江电力所属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水电的优越性

①水电利用水能发电,分担电网负荷,减少火电装机或减少其发电量,以节省(煤、油、气等)燃料。三峡电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替代5000万t标准煤;

②在可预见期内,保证机组(发电)出力,向电网提供保障出力和可靠的电能;

③水电利用水库库容和水位变幅,保持一定的热备用,可承担电网事故应急支持,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④利用水库特性和水库蓄水,保持一定的冷(静止)备用,可作为电网其它机组检修备用;

⑤水电利用水电机组的调节优势,调节电网峰荷。三峡电站全部投产后按设计调峰的最大容量可达1200万kW,并可参与调频,提高电网电能质量。

2.2长江电力拥有的巨型电站和巨型机组无可比拟的优势

①葛洲坝电站,属径流式电站,安装低水头轴流转浆式机组21台,总容量2715万kW;三峡电站,属季调节电站,将安装高水头混流式机组26+6台,总容量1820+420万kW。它们在电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发电、备用、调节绝对主力作用。

②长江电力还有与电站配套外送的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的优势。1990年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线路(从葛洲坝至上海1038km)实现双极运行,将华中与华东两大电网直接相连;三峡工程配套的近1万公里500kV的交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了华中、华东、南方电网,成为当之无愧的电网中枢。

③长江电力所运营电站地处西电东送三大输电通道的中通道,并是其骨干工程。目前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全国电网格局。

2.3长江电力在电力市场中的运作

水电自身固有的特性与其电能质量,加之水力发电涉及到的水资源利用、河道航运等各方面问题,必然导致水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特殊位置。电力市场中的交易主体是要将传统的集总式垄断性的电力工业(公司)分解成为可以按市场要素和规则平等竞争并可获利的独立法人实体,并将发电、输电、配电和销售分离为独立实体。其中,发电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输电可能仍然是垄断性的、同时却是开放性的、透明的领域,终端销售在赋予选择权利的同时成为最具直接社会经济效益的、也将是开放和竞争的领域。目前,在发电领域作为市场中的售电主体已经或正逐步到位,输、配、终端销售仍为一体。

这里有必要谈一下电力体制中的关键问题——电价。我国“七五”、“八五”计划期间,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工业发展。如:对集资兴建的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实行“燃运加价”政策;“二分钱”电力建设基金政策等。“九五”以来,电价改革的重点是规范管理,提高电价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如:经营期电价政策;取缔电价外加收费用;“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城乡用电同价)。第三阶段电价改革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需要,近期实行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逐步实行厂网价格分离和两部制电价,并推行峰谷、丰枯(分时)电价,开展直供电试点。远期——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

从电力市场的交易方式来看,电力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交易的特殊性。电力的基础性、公益型和电能产、供、销、用同时性,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都决定了电力交易中电力电量与电价按计划性(合同)约定与实时竞价相结合,或期限合同约定与即期竞价相结合的方式。而由单一主体统购包销到用户,发电侧和需求侧实质的无选择性,向发(售)电侧管理和终端用户需求侧管理按电力市场规律和规则并有选择性的确定量、价和时空过渡,实现这一过程的转变关键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交易环境。当前长江电力在三峡的购售电上,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并初步打造了崭新的“三峡电力市场的”的格局。具体内容是通过“以水定电、产销见面”的原则,由国家定向市场、定价配额,即上网电价+输电费=落地电价,同时要求落地电价不高于受电地区当地电厂平均上网电价,由此保证了三峡电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和竞价空间;按合同约定量、价和电费回收、考核电能质量和计划水平(上游水库群影响和预报水平、水量丰枯差对电力计划的影响)等。然而,由于未来跨区交易特点与区域电力市场的局限,长江电力应该通过合理的对策和方式来规避风险。如根据未来电力供需周期性变化“电力过剩”风险适时的签订长期电能消纳合同。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采取“直供电”,这种方式不仅促进电力体制改革,分散市场风险,而且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诸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宜昌(宜宾)应该是最具有条件的地区。

2.4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作用

证券市场对长江电力的影响是客观的、准确的、灵敏的、双向互动的,长江电力的适应能力亟待全面增强。从市场机制和制度完善等多方面,证券市场的形成早于电力市场,市场发育越来越成熟,市场规则越来越严谨,市场机制越来越理性,市场监督越来越严格,但市场政策面的风险依然不可预测。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有利于长江电力转换经营机制、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全面实现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最终促进实现长江电力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母子公司价值与机制需要有机联动。

3水电发展趋势与长江电力

3.1我国的电力需求

作为电力公司,长江电力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和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在过去的几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国装机已突破4亿kW,其中水电装机已突破1亿kW。我国总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电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5~1/10。全国日发电量最大已达68亿kW?h,用电高峰最大缺口却超过3000万kW,20多个省市不同程度的限电。预计到2010年,全国总装机将突破6亿kW,而到2020年,这一数值接近10亿kW。而与此相悖的是我国石化原料资源在人均上的短缺,因此国家提出了发展电源的基本方针: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当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发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效率。

3.2世界水电发展概况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水电作为优先发展的能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其全国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年经济可开发利用水资源为3760亿kW?h。到1998年底美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9573.1,年发电量为3229.64亿kW?h。

加拿大有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1999年加拿大水电装机容量为6720.3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60.6%,2000年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2.0%。

法国的核电在能源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到1987年,其经济可开发的水能源开发利用程度基本上已接近100%。随着核电比重不断增大,水电比重逐年缩小,1970年水电在总发电量中占40.1%,至1997年降为13.0%(装机约占20%)。目前,法国水电建设的方针是改造现有水电站,发展抽水蓄能电站,不断提高水电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挪威是一个水力、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占可开发量71.5%,其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9%,是水电比重最高的国家。

日本,1950~1965年是其水电开发的全盛时期,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70年代,随着大批核电厂投入运行,开始大力兴建抽水蓄能电站。近年来,开发重点转移到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以满足峰荷需求。虽然常规水电成本相对较高,但从尽可能使用本国能源的角度,日本仍继续开发常规水电。

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6.98亿kW,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4.02亿kW,均居世界第一位。水能资源分布是西多东少,大部分集中于西南,其中长江水系最丰富,超过2亿kW。但是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量仅为25%和16%。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仅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开发利用水平,而且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3水电与长江电力

水力发电是长江电力的主营业务,它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而且我国水能资源可开发空间还相当大。我国不仅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不富裕,而且运输矛盾也异常突出。从国家大力开发水电的角度来看,正在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使水电开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当前,在水电的发展上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利因素。同样是电能产品,水电增值税偏高。由于基本没有进项抵扣税,导致实际税赋相对较高,负担较重。由于水电建设一般是综合利用的,水电站在发电的同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承担着防洪(防凌、减淤)、航运、供水和灌溉等义务与支出,甚至会由此承担大量的电量损失,而政策对此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大型水电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虽然长期效益好,但短期效益差,资金回收慢,自然与社会风险大等,这些都有待政府政策与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支持。由于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不能客观、公正体现水电的价值和水电企业的利益。因此,在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开发上,特别是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必须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战略项目,遵循科学规律,采取市场机制,统一规划开发,减少成本,提高水能的利用率。

4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

4.1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电力——母子公司发展战略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是全民所有制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国家还授权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设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项目,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力资源。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全资拥有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和已收购的三峡电站首批投产的4台发电机组,同时受中国三峡总公司委托管理三峡工程已建成投产但暂未出售的发电资产,是中国三峡总公司内唯一从事电力生产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将持续收购三峡发电资产和其它发电资产。

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电力的母子公司联动模式,有利于拓宽三峡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步伐,促进流域滚动开发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经济办法建立起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西部建设资金、充分利用西部丰富水电资源支持东部经济发展的机制;长江电力通过收购中国三峡总公司的优质发电资产及其他合适的发电资产,发展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和业绩优良的蓝筹大盘上市公司,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有于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来运营管理电站。

中国三峡总公司突出主营业务,走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是提高其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集团公司在产权明晰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加强制度化管理,从战略、资产、人事、财务、审计、信息等方面,对母子公司责权利进行界定,以母子公司互动模式及机制,创造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

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主要涵盖下面4个方面的内容:规模发展战略,规模经济性和低成本与规模发展能力优势;协调发展战略,内部子公司共同发展,外部同行战略合作;科技领先战略,科技是生产力体现出高效能、高效率;人才开发战略,快速扩张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产业扩张对于母子公司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三峡总公司的水电发展战略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同步,并且未来15~20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机遇期。以投资水电为主,其它投资为辅,协同发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以开发长江为主,其它能源为辅,并为下一战略机遇期储备做大、做强集团公司。

4.2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

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是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的子战略,或业务战略,即以总(集团)公司战略发展为依据,确定相应的战略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等,换句话说,长江电力是三峡总公司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推动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战略的实现。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收购三峡工程的发电资产,逐步与控股母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形成了在战略上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电力关系纽带的充分体现,一方面,长江电力的成长依赖于中国三峡总公司大战略环境,另一方面,长江电力又是三峡总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工具——电力生产主体、资本融资平台、市场风险载体。这双方的有机联系,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水电事业在未来的20年内的黄金机遇期的到来,更加凸现了长江电力既适应母公司的战略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广阔前景。

具体来讲,长江电力在下面4个方面是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实施的工具:

①长江电力是中国三峡总公司电力生产的运营主体,是三峡总公司电力生产板块的运营和管理主体,通过统一优化电力生产体系和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②长江电力是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市场竞争主体,是三峡总公司在电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竞争主体,并以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机制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负责优化竞争战略和营销战略,培育市场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竞争;

③长江电力是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战略投资工具,在三峡总公司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投资并购成为总公司重要的战略投资工具,借此实现集团的扩张战略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平台和窗口优势积极开展战略资本运营;

④长江电力是中国三峡总公司的资本市场融资窗口,在三峡总公司的战略指导下进行资本市场融资运作,获得低成本资金,优化集团资本结构,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形象成为三峡总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窗口。

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应该紧紧依托三峡工程,服从中国三峡总公司发展战略,以并购发展为主,投资开发为辅,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以水力发电为主,其它能源为辅。改善电源结构,提升竞争力发展目标是以电力生产经营为主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努力成为最强、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和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公司。

目前,长江电力的发展正处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事业高速前进的机遇期。长江电力应该紧紧依托三峡总公司的开发建设实力和项目资源,形成公司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利用流域梯级统一开发和优化运营,不仅降低造价,并且,电力电量保障度和水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通过同步建设的输电系统,形成电网中枢,连接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较可靠保障电力外送和消纳;以水电为主的特色和巨型电站的规模效益,以及专业化、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形成长期低成本运营和较大价格提升空间,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能力和盈利能力;用稳定、巨大的现金流入,形成较强的业务规模扩展能力。

5长江电力的管理

母子公司的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控制体系是集团公司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公司制度,其治理模式、管理模式也会有不同,母子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有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5.1公司制度

公司的制度是为实现公司资产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设立的,包括法人产权制度、公司组织制度、公司管理制度等。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治理制度的安排,其中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相互制衡机制、结构和联系的制度体系等。这些给企业提供一种运行基础和责任体系。

长江电力从发起设立到上市,并运行一年来,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治理模式与治理结构逐步到位并规范,治理机制逐步优化,公司制度也是逐步建立和完善。

5.2公司管理

公司管理是长江电力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运行体系。其将公司战略目标转化为计划目标,并利用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实现公司目标。公司经营宗旨与战略思想,通过公司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体现和谐进步的公司文化,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实用高效的管理办法,公正合理的激励政策,以凝聚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的热情。

长江电力经营宗旨是按照“新企业、新形象、新机制、新作风”的要求,诚信经营,规范治理,在保障相关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高质量、高效率地从事电力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的能源,为股东创造合理投资回报,为员工提供最大发展空间。

长江电力的管理体系由决策层、执行层、监管层与专业委员会组成,其范围涉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党群管理;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生产经营、资本经营。而具有现代管理模式所要求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新三会”与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老三会”形成互动。按层级设置功能,公司有包含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通过分层、分级来控制目标的实现。

长江电力的管理模式是按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纵向一体化,横向专业化组织结构和组织分工,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机构;按责权利对应,适度集权和充分授权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层级积极性;按项目责任制,实行项目管理,加强横向协作,专业配合,发挥规模专业化和协同作用。

长江电力的管理机制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最优控制,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优化资源配置,统一生产管理、运行(调度)管理、检修管理、资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任期制、绩效考核制,逐渐打破“身份”,打破“终身制”,打破“平均主义”;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与“人才机制”,让员工的成就感、安全感、归宿感与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有机互动,员工与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谐发展。

在公司的管理上,企业文化会对公司产生巨大深远影响,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长江电力追求诚信经营、规范治理、信息透明、业绩优良。公司在从“企业人”到“社会人”、从“项目(法人)制”到“公司(法人)制”、从“(工厂)企业制”到“(上市)公司制”的转变过程中,其制度和机制不是“摇身一变”即可,也需要艰苦的转变,逐步适应、过渡,逐步树立“市场意识”、“危机意识”。通过传递市场压力,让公司和员工都身负“危机感”,培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服务和履责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全局性、长期性”,从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行为准则等,都体现出服务的理念和终生负责制。此外,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让每一位员工都是协同体中的一员,处理好竞争与和谐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出“1+1>2”的聚合效应。让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表现出有形(资产)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折射公司的建设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以共同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和“绩效文化(环境)”。公司在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上着眼于匹配的人才战略,这是实现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目标的保障。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紧迫性与开发和储备的必要性共存。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改善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以及年龄层次和技能层次,使全公司“一盘棋”并始终保持公司人员配置的合理性。运用培训体制来塑造员工,实施成才机制使每位员工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提供成长空间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施展身手”之地。

三峡工程的建设,圆了几代人的梦,同时也成就了长江电力这艘水电“航母”,在资本市场塑造了一个蓝筹“大盘”,金沙江水电的开发,又为年轻的一代勾勒出了远景蓝图,同时也为中国三峡总公司和长江电力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并鞭策着我们传承优秀文化,做大集团公司和做强长江电力。

第二篇: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论文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目: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学习中心:浙江开化电大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12年 春季 学 号: 121542309382 学 生: 徐旭初 指导教师: 陶 金 完成日期: 2014 年 2 月 7 日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将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电力时常的进一步开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透明的电力市场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

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简直增长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力企业及广大干部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改革竞争;营销管理

I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电力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2

1.1 电力市场的特点............................................................................................4 1.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5

1.2.1 电力产品策略....................................................................................2 1.2.2 价格策略............................................................................................3 1.2.3 分销和促销策略................................................................................3 县级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7

2.1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7 2.2 县级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7 2.3 影响县级电力市场营销的因素....................................................................5 3 开拓电力市场的对策和措施....................................................................................7

3.1 电力市场营销的概念....................................................................................7 3.2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7 3.3 电力营销全面优质服务理念......................................................................10 4 结

论....................................................................................................................12 参考文献........................................................................................................................1II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引 言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配电零售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电力企业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和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网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打破垄断,百姓呼声日急,政府决心已定。县级供电企业必须顺应改革,建立和完善新的营销管理机制和市场营销体系,增强企业的应变力和竞争力,赢得市场,提高效益。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电力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1 电力市场的特点

电力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电力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有:

1.发供电潜力巨大,促进需求增长成为关键。2.用户对供电服务质量要求高。

3.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价起了杠杆作用。4.高耗能企业成为宠儿。

另外,电力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定比值,即所谓电力弹性系数,说明电力消费量的增长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供给量增大也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因此电力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经济服务的方向。

1.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1.2.1 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1.2.2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的三大中心是:成本、需求和竞争。电力企业由于目前依然是独家经营,电网统一调度,因此,围绕用户需求降低成本,避免搭车收费和乱加价,是扩大电力营销的重要措施。1.2.3 分销和促销策略

分销就是使产品和服务以适当的数量和地域分布来适时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顾客需要。分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之一。它同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一样,是企业能否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市场,扩大销售,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分销渠道策略主要涉及分销渠道及其结构;分销渠道策略的选择与管理;批发商与零售商及实体分配等内容。

促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策略之一。促销策略是指企业如何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县级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电力企业是垄断性行业,其主体是大型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营销模式,随着改革开放下电力市场的改革,买方市场对于过去的卖方市场而言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电力市场营销也显现出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与现代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弊端。

2.2 县级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几年电力市场逐步建立的过程,加上县级电力市场受国家政策(尤其是电价政策)、电网建设、政府因素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延续及地方工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级电力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电力缺乏竞争力,造成客户流失

电力作为环保型能源,缺乏其他一次能源灵活的竞争手段。国家制定的过高电价,使客户选择了其他能源。不少客户自备柴油发电机组自用自发;部分客户将原有的电炉窑改为油、煤及煤气炉窑;高耗电产品和高耗电设备从沿海迁至内陆地区;农村流动式柴油机粮食加工设备的出现和盛行;煤气进入家庭的普及以及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都影响了电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2.目前县电力网络难以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客户对电能质量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县级电力市场配电网络不够完善,电网网架薄弱,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质量差。由于缺乏资金,电网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部分供电设施年久失修,造成供电瓶颈,有电送不出,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阻碍了县级电力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3.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

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县级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电价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供电贴费收取标准的过高,也制约了电力市场开拓的进程。

4.生产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

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欠费停电措施则造成两败俱伤。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难题。

5.行业作风问题依然存在

供电企业对客户服务的“电衙门”作风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不良的行业作风在工作中没有完全消失。拉闸限电的阴影很难在客户心理上消除,计划检修时间没有真正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生产与服务的关系没有理顺,在停电预告通知上,没有按照法定的规定时间和程序,影响了客户的正常生产。业扩过程手续繁琐,过于复杂,营业厅人员的服务态度给客户的心理造成压力。供电企业在客户工程的设计、安装及材料购置上的垄断服务,并未让客户真正受益,服务的内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

2.3 影响县级电力市场营销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供电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供应商(供电局),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供电范围供电。这一特殊现象造成电力职工工作作风飘浮,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供求规律一片空白,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大多数企业迟迟不能实现由生产管理为主向市场经营为主的转变,以及从以计划用电为主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转变,重发轻供不管用。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

2.管理体制僵化,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

目前的县级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责权利不明确。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经济管理模式,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供电企业机构改革迟缓,绩效不明显。农电体制改革也没完全到位,许多部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门还延续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营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按行政区划设置,造成营业站所数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劳动效率低下。电价执行不准确,随意性大。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甚至出现变相让利承包销售现象。欠费数字虚假,结零现象不实,呆账死账大量存在。面向电力市场的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或正在考虑之中,难以应付迅速变化的电力市场的发展。

3.管理方法陈旧

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一些计划经济年代制定的法规、政策长期未变,不是从鼓励用电出发,而是如何计划用电和拉闸限电。售电方法还停留在“坐等”上门,手续繁琐,负荷管理还未进入到市场预测、负荷预测。对内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考核集中于年终内部市场的综合考核上,只有总体目标,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缺乏超前控制和同步控制的战略意识。电价的形成机制一成不变,一些地方的二次综合加价使客户不堪重负,严重制约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4.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当前社会窃电成风,违章用电猖獗,拖欠电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因为行政干预太多,法律显得无能。在技术手段方面,一是电力市场的监测手段落后,没有建立起负荷管理系统,电力销售的抄、核、收全过程未能实现自动化;二是业扩报装手段落后,从客户申请到报装接电、用户档案和合同管理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同时由于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业扩报装一口对外;三是调度手段落后;四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报表分析、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主要靠人工完成,在销售环节人工干预过多,造成分析失真、估抄、错抄、漏抄等现象时有发生。

5.购电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许多地方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甚至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开拓电力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3.1 电力市场营销的概念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销售环节,是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渠道。因此,必须确立电力营销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中心地位,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引导客户消费为手段,以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电力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3.2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应该刻不容缓地从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确立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服务围绕客户转的全新观念,赢得客户信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效益。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面对巨额电费欠款,如何维护好自身利益,如何更快、更多地推销自己的商品--电力,应成为供电企业职工思考的热点。要调整营销战略,把解决用电“卡脖子”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中之重来抓,生产调度部门应采取调度经济运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和故障抢修时间,采用带电作业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电能。

树立竞争观念。目前煤炭、燃气、燃油、太阳能制品等与电力之间的竞争已拉开序幕。电力企业只有依靠价格、质量、信誉和服务赢得市场。因此,应加强营销意识,建立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改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建立主动热情向客户营销电能的机制。

树立服务观念。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要采用快速化、保障化、简便化、多样化、情趣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向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十分方便的服务,尽可能做到“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注重服务实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办事时间。

2.合理利用价格策略,扩大电力销售市场

县级供电企业虽然无权进行电价调整,但可通过对不同用户电价的分析,对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现供电营业辖区的供电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制定必要的内部经营策略,确保供电企业利益最大化。

比如,设备检修等工作尽量在企业获利少的时段内安排;对不同性质的用电客户应进行单独的计量计费;对工业生产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和办公用电,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三种用电间的分别供电、分别计量收费。

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尽快建立以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查询、监督为一体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抓紧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全力推广“一户一表”工程,大力推进自动远程抄表建设,完善自动化抄表系统,实现用电计量现代化;改革收费方式,逐步完善银行自动划拨,建立负荷监控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和用电查询系统,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营销机制。应把现在的用电部门改为“营销中心”,将“用户”改为“客户”,将管制用电改为推广用电,将“用电管理”改为“客户服务”,把“电力供应”转变为“电力营销”,把“坐等客户上门申请用电”转变为“上门推销开拓电力市场”。同时,逐步把“先用电后收钱”转变为“先收钱后卖电”,将“窗口”服务转变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整体行为”,树立起“优质服务+优质产品=必胜”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机制。要建立用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及时分析用电负荷结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力。全面推广高效、低耗用电装置及技术,并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进行用电咨询与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

4.实施用电促销策略

电力销售量由人们的用电需求决定,用电需求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用电的欲望,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也就是想不想买以及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能否买得到、向谁买的问题。电价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起”的问题,两网改造的效果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到”,促销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用电的欲望,在买得起买得到的基础上产生多买的欲望。注重买方需要,要以实现客户过渡价值、满足客户精神需要为导向,在企业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上投本钱下功夫,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与享受服务时有所增值。同时,努力降低客户在电力消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费时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享受服务时保持“简单”,愿意花钱买“简单”。要重点把诸如煤、油、液化气、管道煤气等一次能源供应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根据国家产业、环保政策,深入持久地宣传电与一次能源的比价效能,提高电力市场的占有率。

5.深化改革,优化效益,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把减人增效作为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一是实行体制性减人,将企业承担的辅助性部门和社会性职能进行分离,与主业脱钩“断奶”;二是实行发展性减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控制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数量,不招聘中专、技校毕业生等。另外要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吸收安置主业分流人员;三是实行科技性减人,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变电站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四是实行政策性减人,对农网改造完毕、乡站改革到位的供电区域,逐步清退原有村电工、乡电管员,理顺农电管理秩序。机关科室则实行定岗减人,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方式,择优录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要实现由行政管理机构向市场营销管理职能部门转变。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强化市场营销功能和客户服务功能。要把过去的用电行政管理机构改造改组为市场营销管理的职能部门,要以市场营销管理为中心设置经营机构。生产、财务、安监等部门要围着营销转,而营销又围绕市场转,营销人员围绕客户需要转。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进而使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和效益意识得到增强。

6.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开拓电力市场培植人力资源

针对人员素质现状,企业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一方面在选拔营销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并提高营销岗位的待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7.加快电网改造,强化电价管理

县级电网薄弱是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农网进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行改造,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对于开拓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县级供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农网改造中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进度。同时,要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农村电价机制,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逐步实现“四到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取消中间管理环节,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营销管理秩序,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广阔农村用电市场。

8、实施降价促销

实施峰谷丰枯分时电价促销,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营销策略实现最低成本能源服务所进行的运营管理活动,推进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用户在电网高峰时段对电力的需求,以提高电网的负荷率及其运行的经济性,这样既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又有利于能源的优化利用。其次,能减少电网建设的投入,使电力最大需求相对降低,因而为满足电力最大需求而投入的电源和电网建设费用可以相对减少,从而为供电企业节约了成本;再者,可以降低电力客户的用电成本,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减少电能消费,通过选择合理的用电方式,可使电能消费更为经济,使电力客户直接从需求侧管理活动中获得效益。

3.3 电力营销全面优质服务理念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策略。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是打造电力品牌的根本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对电力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电能服务是消费与生产同时进行的。电力企业不仅要向市场与消费者提供电能传输的服务,还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功能、新业务为市场与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的终身服务,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牢固树立“以发展为主线,优质服务为宗旨”的管理理念以崭新的服务面貌,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进而去赢得市场,促进发展。必须认识到“服务是电能的无形资产”,管理能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面貌的改善等,都具体体现在服务之中,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开拓市场不仅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1、优质服务理念 真诚服务 共谋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服务至上,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积极推进优质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人性化,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和真诚规范的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把公司自身发展置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与各方平等合作,互利互惠,谋求与发电企业、客户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利益、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

确保客户用电安全可靠,努力实现供电服务规范高效,积极推动供电服务智能互动,铸造一流的供电服务品质。

2、优质服务岗位要求

①真诚热情 以真诚的服务态度,主动热情与客户沟通,清楚了解客户需求,也让客户了解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相关信息。

②承担责任 迅速及时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不推诿,不拖延,主动承担相关责任。

③专业服务 从专业角度对客户的需求、所面临的问题给与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准确信息,协助客户采取行动。

④增值服务 实实在在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除专业性服务外的延伸服务。⑤个性服务 从细分化角度提供贴心服务,从智能化角度提供高效服务,从人性化角度提供人文服务。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结 论

通过查询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资料,本论文详细表述了电力市场营销的概念,同时分析了我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并且制定了开拓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涵盖内容丰富,实用且有效。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简直增长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力企业及广大干部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胡建东,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探讨.中国电力,2001,34(10):62-65.[2] 冯秀庆.上海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其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3] 杨晗.新时期电力营销探讨.广西电业.2002.[4]罗国亮.中华电力公司是这样搞好电力营销的.华北电业,2001.[5] 吴大明.电力营销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国电业,2000.13

第三篇:电力营销公司论文

浅谈对企业领导干部及涉钱涉物

岗位人员的约束与监督

红岗营业所 杨振党

电力集团党委书记李仁同志在集团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及涉钱涉物岗位人员大会明确指出:要围绕关爱干部,构建和谐和治理环境推进企业发展这个主题,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涉钱涉物岗位人员的党风党纪教育,弘扬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防线。他的讲话结合实际,有理有据,是一篇廉洁教育的好教材。

为什么在我们企业内部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呢?为什么我们的廉政教育年年讲、月月月讲,可是,就是有一些人敢顶风作业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监督这个环节出了故障。那么如何做好教育?如何抓好管理?如何实施监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涉钱涉物岗位人员的监督

所谓监督,就是察看并监督。监督可分为国家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团体的监督;按照监督所依照的根据和维护的目标不同,可有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我们企业的监督,主要是依照党章准则对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活动予以督察、依照企业法来约束、控制企业和企业人员的经营行为。监督的核心和实质是对权力加以制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及涉钱涉物人员的监督,使之不滥用权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是监督者的责任。

一是加强监督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党的性质决定它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人员的监督,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执政地位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新的考验。因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比以前增大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各方面处与统治、支配地位,这种状态使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权力,在权力使用面前看,我们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经不起考验,使得掌握的权力变为以权谋私的工具。有的人买官卖官,使权使威;有的人把权力当成资本,搞权钱交易;有的人虽然不是党员干部,但是,站在管钱管物岗位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监督。

二是加强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当今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外部的腐朽生活方式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一些人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坏了党的形象,贻误了党的事业。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人员的教育,完善企业内部监控,是防止各种不良倾向,维护党的形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二、要发展,就要监督,要监督就要把好决策关和用人关

(一)把好决策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监督方面创造和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从整体上看,对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人员监督的效果是不错的。但是还应该看到它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如:监督机构相应的监督独立权不够;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监督依据抽象、笼统;各种监督力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上存在着相互脱节、相互削弱的现象;监督法规缺乏、监督者的合法权力得不到保证等。这些问题给监督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以加强对领导干部及涉钱涉物人员的监督。

1、抓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前和任期内的教育,定期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重点是党风党纪的教育。要注意于民主集中制、群众观点、政治纪律教育与学习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相结合,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通过学习,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两个观念,四种意识和一个提倡”。即树立群众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决策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做出一个决策、解决一个问题、办好一件事情”;树立全局观念,应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养成服从大局、顾全大局的好习惯,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自觉地、主动地服从大局,但要注意服从大局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政策,而是要在服从大局的基础上创造性决策,既要把握和领会好上级意图、又要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结合点”的文章,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的辨证关系,保证上级有关指示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增强务实意识。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与发展,着眼与群众需要和满意,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多做些打基础、增后劲特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增强监督意识,主要包括自我监督,接受监督意识,摆正位置,把自己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视野之内,在决策问题上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增强民主意识,教育领导干部带头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决策是正确行使领导权的核心,任何决策都必须合法,只有合法的决策才有执行力,而违法的决策必然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要按照法定权限,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来行使决策权,保证决策事项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合法性。一个提倡是:即提倡“阳光行为”。就是把我们干部的所作所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下,自觉形成办事公开、公正、公平,深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2、加强民主集中制

首先界定集体研究范围,明确内容。凡属于方针性,政策性,全局性的大事,新上项目,大额资金运作,人事变动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都属于重大决策的范围,在界定重大决策时,要注意区别类别,层次,根据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切合实际做出具体规定。要注意不要搞“一刀切”。要注意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防止事无巨细、大小全部由研究决定的现象发生,保证集体决策的质量。

其次,要健全集体研究制度,规范程序。必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前准备。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做好准备;二是充分酝酿。会上允许不同意见之间碰撞、允许争议,对多个方案进行取舍;三是公开表决。必须按照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当场进行公布表决结果,最后形成决定。

3、完善网络监督体系,保证科学化、民主化落到实处。

首先建立决策报告制度,明确决策情况。决策形成后,要将决策情况向上级报告,报告含包括以下材料:一是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后果分析等;二是集体研究;三是落实决策,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法和有关时现,明确具体负责人。

其次建立决策失误制度追究,落实决策责任。要完善领导干部及涉钱涉物岗位人员的考核,把重大问题决策情况列入人员考核内容,尤其把人员的表现情况结合起来,认真检查在原单位时决策落实情况及执行效果,防止人走留“窟窿”现象发生。

再次建立决策督查制度,形成网络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安排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决策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修正。作为上级部门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决策的执行情况,帮助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决策的落实。既要检查决策形成过程情况,又要检查决策前的调研情况和决策后的落实情况,保证决策前后一致,切合实际;既要检查现任领导和管钱管物人员决策的执行情况,又要检查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情况,防止全盘否定和推卸责任;既要检查决策的经济效益、法律法规,又要防止个别人为个人谋取私利的现象发生。

(二)把握好用人关。无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是对管钱管物人员的监督,应是监督者行使权力的全过程。但相比之下,用人问题最为关键,因为,选拔干部是执行党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最后决定意义的全过程。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人干的,人选不好,不禁什么事情都不好干,而且因用坏一个人,会导致出现一连串的问题,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无尽的损失。由于封建社会“一人当官,鸡犬上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残余思想的影响,这些年,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群众对用人不公的问题反映比较大,并把用人上的腐败说成是最大的腐败。

买官卖官是用人上最严重的腐败行为。今日的买官卖官不同于市场上的其它权钱交易行为,它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也走了规程,但就是形似神不似,在“集体研究”的名义下,用了特定范围内的非优秀人,德才素质一般化的人,一些上级组织总是难于发现和查处问题,这是当前社会用人上的要害问题。组织人事部门本身有监督选用干部的权力,但是有时存在监督职能难于发挥的问题。如何选好人才,笔者认为:一是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要以德行为首要的原则。反对单纯的年龄、能力、文凭用人的错误的做法。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来考评干部实绩的原则。反对单纯的以经济指标提拔干部的做法。三是坚持重在社会公论的原则,反对凭少数意志用干部的倾向。四是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特别在推荐和考察环节上,一定要落实责任制,让考察组负实际责任,让推荐者负实绩责任。反对借口“集体研究”而实际没人负责的行为。要动真格的,对违反《条列》的人追究责任,做出处理。要动真格的,对一些反面典型,要根据情况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首先要规定监督领导干部职能的目标、任务具体工作和范围。其次,上级部门应经常下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下级干部监督进行悉心指导,共同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帮助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次,上级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的干部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对管钱管物岗位人员同样监督检查,也要定期轮换,对发现有问题的人员要查清,该批评的批评,该撤换的撤换,该给党纪处分的给处分,该法办的法办。在企业范围内大力弘扬正气,压倒邪气。如果这样监督的话,企业一定能长足发展。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发展战略论文.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战略论文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07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除了政策指导,我国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我国曾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第一次是在奥运会期间。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投入了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郑明桥,2009)。另一次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

除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盛会之外,近年举办的盛会如全国两会、中博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都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这些由政府推动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广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提供给新能源汽车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成为众多新能源车企推广宣传及自我提升的机遇。

2.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

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由于拥有国际上领先的电池技术,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做到了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等要求,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22项专利。2008年12月15日,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这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比亚

迪的这款电动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可以使车辆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在纯电动的模式下,F3DM双模电动车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续航里程1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小时,一次充满油和电,总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考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事关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也是决定我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期目标和任务。然而,这些政策都没有足够的战略高度,缺少一个整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发展重点,没有发展路线,“遍撒胡椒面儿”,这样势必会分散有限资源,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找不到方向。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也需要完善。目前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做了基本的规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电池的寿命应该如何考核评定,是推广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集体的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潘建亮,2010)。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别领域,比如锂电池开发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还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①传统汽车技术差距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目前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做改动,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研究不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仍有很多基础技术来源于传统汽车技术,比如整车电控系统和内燃机动力系统,而国内汽车工业在传统技术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20年的差距。

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等,国内的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指出,通用一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就高达十几亿美元,而我国企业实力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虽然新能源汽车每年由国家大量经费投入,但是这种每人分一点的模式,让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盲目申请科研项目,拿到审批后却消极地研发,造成了相关项目的重复和延误。这样的研发模式,让真正需要经费进行研究的单位投入不足,很难与外国厂商竞争。另一个原因是现有政策体制激励方向不明确。在现有政策体制下,有的企业为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迫不及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曰“系统集成”。这是当前来得最快、短期成本最低、没有更多技术含量的装车方式(陈清泰,2009)。2008年北美车展上,美国江森自控副总裁兼总经

理玛丽·安·莱特告诉媒体,公司将分别向奇瑞和上汽的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她说:“这些中国企业希望快速进入市场,但本身又不具备所需的技术”(杨海霞,2009)。中国没有资助国外关键部件验证的责任,如果任由“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③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严重依赖于消费市场,没有消费就没有成产,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计划在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电动车,他说,“我们正在降低电动车和电池的成本„„我们需要做到规模化,但是如果没有消费者需求,我们就不能做到规模化(卡洛斯·戈恩,2010)”。然而,中国和欧美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上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远不如欧美日的消费者。全球首个实现量产且销量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自1997年上市以来,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100万辆,2008年普锐斯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量为7.3万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558辆。2009年,由于日本政府出台的减税及补助金制度使环保车受青睐,普锐斯在日本国内的销量相当于前一年的4倍,高达27.7万辆(刘浩远,2010);而在中国,据丰田方面透露,月均销售50辆左右(沈欣,2009)。

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 双模电动车与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 000元,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这对于目前没有开放补贴试点城市内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普锐斯的价格则在25万~30万之间。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普遍通过减免各种税收或直接补贴等方式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由于对消费者购买方面的激励不足,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仍将低于2%,而同时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主要因为政府强制执行降低CO2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曾鹏,2009)。

2.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建议。(下转第82页)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政府政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第二,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科研体制,防止少数企业的“拼装”车骗取国家补助和科研经费。在明确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把钱分配给真正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

第三,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四,合理规划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强外部性,是适用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更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

五、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补贴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更接近于普通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最多占总销售的15%,剩下85%仍然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本论文转载于易起论文网:

第五篇:发展战略论文.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发展战略论文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07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除了政策指导,我国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我国曾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第一次是在奥运会期间。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投入了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郑明桥,2009)。另一次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

除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盛会之外,近年举办的盛会如全国两会、中博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都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这些由政府推动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广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提供给新能源汽车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成为众多新能源车企推广宣传及自我提升的机遇。

2.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

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由于拥有国际上领先的电池技术,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做到了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等要求,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22项专利。2008年12月15日,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这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比亚迪的这款电动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可以使车辆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在纯电动的模式下,F3DM双模电动车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续航里程1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小时,一次充满油和电,总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考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事关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也是决定我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期目标和任务。然而,这些政策都没有足够的战略高度,缺少一个整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发展重点,没有发展路线,“遍撒胡椒面儿”,这样势必会分散有限资源,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找不到方向。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也需要完善。目前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做了基本的规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电池的寿命应该如何考核评定,是推广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集体的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潘建亮,2010)。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别领域,比如锂电池开发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还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①传统汽车技术差距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目前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做改动,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研究不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仍有很多基础技术来源于传统汽车技术,比如整车电控系统和内燃机动力系统,而国内汽车工业在传统技术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20年的差距。

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等,国内的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指出,通用一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就高达十几亿美元,而我国企业实力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虽然新能源汽车每年由国家大量经费投入,但是这种每人分一点的模式,让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盲目申请科研项目,拿到审批后却消极地研发,造成了相关项目的重复和延误。这样的研发模式,让真正需要经费进行研究的单位投入不足,很难与外国厂商竞争。

另一个原因是现有政策体制激励方向不明确。在现有政策体制下,有的企业为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迫不及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曰“系统集成”。这是当前来得最快、短期成本最低、没有更多技术含量的装车方式(陈清泰,2009)。2008年北美车展上,美国江森自控副总裁兼总经理玛丽·安·莱特告诉媒体,公司将分别向奇瑞和上汽的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她说:“这些中国企业希望快速进入市场,但本身又不具备所需的技术”(杨海霞,2009)。中国没有资助国外关键部件验证的责任,如果任由“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

③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严重依赖于消费市场,没有消费就没有成产,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计划在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电动车,他说,“我们正在降低电动车和电池的成本„„我们需要做到规模化,但是如果没有消费者需求,我们就不能做到规模化(卡洛斯·戈恩,2010)”。然而,中国和欧美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上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远不如欧美日的消费者。全球首个实现量产且销量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自1997年上市以来,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100万辆,2008年普锐斯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量为7.3万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558辆。2009年,由于日本政府出台的减税及补助金制度使环保车受青睐,普锐斯在日本国内的销量相当于前一年的4倍,高达27.7万辆(刘浩远,2010);而在中国,据丰田方面透露,月均销售50辆左右(沈欣,2009)。

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 双模电动车与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 000元,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这对于目前没有开放补贴试点城市内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普锐斯的价格则在25万~30万之间。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普遍通过减免各种税收或直接补贴等方式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由于对消费者购买方面的激励不足,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仍将低于2%,而同时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主要因为政府强制执行降低CO2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曾鹏,2009)。

2.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建议。(下转第82页)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政府政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第二,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科研体制,防止少数企业的“拼装”车骗取国家补助和科研经费。在明确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把钱分配给真正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

第三,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四,合理规划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强外部性,是适用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更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

五、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补贴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更接近于普通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最多占总销售的15%,剩下85%仍然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本论文转载于易起论文网:http://www.17net.net/Article/601/17205_2.html

下载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与公司管理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发展战略

    专家团队、技术水平我公司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滨州金汇建筑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实验室,本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研究以及新材料开发和......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工作简报 第6期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09年4月22日 【长江电力启动学习实践......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班级:0903学号:2008302540196姓名:陈宋伟项目管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电力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工程项目的管......

    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很好)【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处于行业保护之下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即将进入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的发展战略尤其重要。文章详尽地探......

    长江电力重大资产重组案例

    长江电力重大资产重组 2009年5月15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与其控股上市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签订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协议,中......

    长江电力发布《2011年安全与环保工作计划》

    本网讯(董琳报道)为切实做好今年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长江电力于3月24日正式下发了《2011年安全与环保工作计划》,对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等工作进......

    电力管理和研究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 维修电工技师技能 职业技能鉴定论文 电力管理和研究 单位全称: 学员姓名: 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 摘 要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承担社会责任,服务......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论文大全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论文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摘要: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