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拿掉让你变懒的小木块美文摘抄
懒惰的年轻人里奥,四处寻访能够克服他凡事提不起劲儿的良方,终于,他找到了聪明的海德尔。海德尔得知里奥的来意后。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便带里奥来到附近的铁路旁边。
一个老式的蒸汽火车头此时正停在铁轨上。里奥看到这个场景,也不明白海德尔的用意,只得安静地站在一旁。海德尔拿起一块约五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走到铁轨之间,用它紧紧地卡住了轮子。随后,海德尔朝着驾驶员挥了挥手,示意他开启火车头。只听得汽笛高声响起,浓浓的蒸汽也开始冒出,可是,火车头却怎么也不见移动。
这时,海德尔又走到铁轨旁,将那小木块取下后。示意司机再开:只见火车头立时动了起来,缓缓前进。
“当这辆蒸汽火车头在铁轨上全力加速之后,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00千米以上。再加上它本身的重量,连一堵5英尺厚的实心砖墙都能够穿得过去。”海德尔道。
扬了扬手中的小木块,他继续说:“可是,当火车停止在铁轨上时,却只要这样一小块木头,就能让它寸步难移。年轻人,你内心的蒸汽车头是不是也被什么东西所阻住了呢?如果有,就拿掉吧。”
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小木块”阻碍前进的脚步,阻碍内心“蒸汽车头”的前进。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舞者,当我们用所有的激情去做个舞者,演绎的就是“海阔凭鱼跃”的生命极致,而要收获这份精彩,就需要经常性地清理掉那个羁绊你或者让你变懒的“小木块”。
第二篇:懒让人失去光泽的美文摘抄
我乘小巴去医院探视病人。在社区门口,一位少妇招手上车,说:“到翠微超市。”乘务员一愣:“哪个翠微超市?”少妇说:“就前面那个。”乘务员的脸上露出蒙娜丽莎一样的微笑。少妇自我解嘲说:“懒得走。”
到医院时,正是探视高峰时间,电梯口人山人海,走了一拨儿,又来一拨儿。等了十分钟,我还站在外围。我要探视的病人在十一层,如果走步行梯上去,早就到了。可大家都在等电梯,我也等。后来终于等烦了,我决定走上去。出发之前,我想找个伴儿,便与旁边一位大腹便便的男士搭讪道:“您等多长时间啦?”他看看手表說:“快四十分钟了。”我说:“一块儿走上去怎么样?”他笑了笑,一脸无奈地说:“懒得走。”我问:“您去几层?”他说:“三层。”
回来时,在车站碰到一位老同学,他又发福了。我正要夸他几句,他问:“你现在有空吗?”我答:“有空。”他说:“走吧,喝两杯去。”我问:“去哪儿?”他说:“红磨房怎么样?”我知道红磨房,走过去最多十分钟。我正要迈步走,他却伸手拦住了一辆出租车。我问:“这么近还打车?”他一晃脑袋:“懒得走。”
懒得走,要腿脚干什么?不把腿脚派上用场的人,迟早会让担架派上用场。一个“懒”字,让人瞬间失去了光泽。
步行上班,途中有一段土路,走到那里总是很小心,但鞋还是会脏。所以到单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擦鞋。用干布擦去浮土后,鞋面上的水渍就露出来了,很丑陋的样子,就用纸巾再擦。后来为了省事,我干脆直接用湿布擦。同事看见后,说:“怎么能这样呢?鞋都擦坏了。”这才注意到,个别地方果然有了硬伤,露出了牛皮本色,而这还是一双新鞋,穿了不到两个月。我有点心疼,晚上回到家,找出鞋油,仔细涂抹一番。早晨穿着养护过的皮鞋出门,鞋面光鲜,脸面也光鲜。
其实,用液体鞋油养护一下皮鞋,只需要几分钟。几分钟时间,我没有吗?整晚的时间,我无非翻翻闲书,看看电视,并没做什么要紧事啊。不要说给一双鞋打鞋油,就是给十双鞋打油,时间也是宽裕的。只是,我懒得做。
这是唯一的原因,就像人生中的许多事,因为懒得行动,时间被轻飘飘地晃过去了。懒是心的旁边多了一个“赖”字,一旦心灵与这个字产生瓜葛,光泽与弹性就消失了,剩下的是麻木与无聊。把皮鞋养护好,朝着既定的方向迈步走,才是一种正确的姿态,因为路是走出来的,人生的路也一样。
第三篇:变美文摘抄
上帝为你创造了一张脸
你却为自己又做了一张面具
大自然善变。刚刚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转瞬间,已是“阴阴夏木啭黄鹂”,更不用说“沧海变桑田”,“白云变苍狗”。人世易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怎不令人怆怀?而“千门万户曈曈日,早把新桃换旧符”,又何其喜气洋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在不变的江山面前,人世的急变又令人多么茫然仓皇。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给人无限希望。
西哲有言:“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变,恰如江流滚滚,时刻不息。
变,几家欢乐几家愁。否极泰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然喜;而泰极否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又叫人黯然神伤。世上之人,能泰然处变者,又有几人?
《红楼梦》写宝玉,喜聚不喜散;写黛玉,则与之相反,喜散不喜聚。取向不同,本质相同,都害怕聚散无常,害怕变,怎一个怯字了得。所以我说,能处变不惊者,方是上哲,方是英豪。
东坡居士的《赤壁赋》,能在“变”中看到“常”,故能宠辱皆忘。而人们在吊唁场合,对逝者家人常说的一句“节哀顺变”,若能做到,实属不易。道家对“变”持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看似冷漠,却能做到随物宛转,聚散随缘,也要有一副大胸襟。
事实上,并非“变”外面另有一个“常”,而是“变”即“常”,“常”即“变”。认清这点,应事即会有圆机。人对“变”保持一份开放的心态,也就可以活得豁达从容,哀乐无动于衷。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也就是看清了“变”乃万物的本质。能顺变,就能自我更新;不能顺变,也就自然被淘汰。所以《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适应变化的格局,时时革故鼎新,人生自然节节高。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无源头活水注入,再清的渠水,最终也会变成闻一多笔下的那潭死水。
怕变,就会故步自封、坐井观天,就会丧失对新生事物的那份敏感和好奇;顺变,就能推陈出新,圆转如珠,时时敞开怀抱,吸纳源头活水。要记住,人生虽然变幻莫测,但也恰因其变幻莫测而多姿多彩,这正如一场球赛,正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比赛的魅力才充分凸显出来了。
坦然接纳人生的“变”,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都应看成人生的财富。和风丽日,雨润烟浓,固然美好,黑云翻墨,疾雷破山,也是人生一景,怕它作甚?
第四篇:十招让你平心静气美文摘抄
怒气是最具破坏力的情绪之一,能够在心理、身体和感情上伤害我们。然而怒气虽然负面,却也可以起到展示作用,向他人表明我们真正是谁,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逆境和郁闷情绪,向怒气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战胜它还有我们自己。下面是十招可以帮助我们克制怒气的实用方法。
办法1。想想你在过去如何有效克制了怒气,怎样做到的?当局者迷,每个人都曾在生气过后明白甚至后悔怒气伤害的是自己,浪费了时间实在不值。把曾经的自我克制情况做个记录,每当成功处理了一个困难局面就把它记下来,写下过去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今后提醒自己,发火时该怎样做,又能做到什么。
办法2。聪明人从不拒绝向他人学习,向那些能够在感到愤怒时保持镇静的人学习,向那些善于发泄怒气的人学习,请教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什么使你保持如此冷静?”“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你怎样把事情处理得如此之好?”“你感到什么办法或技巧很有帮助?”大多数人都会乐于与你分享他们感到很有帮助的制怒策略。
办法3。平息怒气的传统办法是从一数到十,有的人数到二十甚至五十,而且在每个数字后面反复说“再放松些”,可能更加有效;每个数字之间默念“耐心坚持”,会更增加镇静效果。几乎可以保证数完这些数,你就可以冷静下来更加理性地采取行动,这是度过危机的最佳选择,头脑越清醒,你就越有更好的机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办法4。缓慢深呼吸可以使你保持冷静、释放压力和怒气。一旦注意到自己要发怒就缓慢深呼吸,慢慢吐气,你会感到怒气、压抑和郁闷也随之被吐了出去。缓慢深呼吸时,清新的氧气能使你充满活力,感到平静。如果情绪走神,注意把自己拉回来,全神贯注呼吸动作,只要尝试一次就可以证明这个办法多么有效。要耐心,有的人只呼吸三四次就声称没什么效果,怒气很多时,要准备这样呼吸二十分钟,不断练习,你会发现这个办法很有效。
办法5。如果遇到很容易生气的场合,想象自己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可以在精神上分散注意力,浏览全景会使你更容易冷静下来,有的人甚至能够想象自己挤在观众里看自己在台上表演。如果能超越自己,观察一个火药味很浓的场景,你就能更加冷静理性地思考。很多专业谈判人员,在困难场合常常运用这个技巧保持客观和理性。以旁观者身份观察,你甚至会对自己常常感到生气的某个情形哑然失笑,这是自身成熟的一个标志。
办法6。照照镜子或听听自言自语,防止生气的一个办法是,生气时像别人看你那样看自己,像别人听你讲话那样听自己说,在镜子中照照自己,就会发现生气时的样子很难看,特别是与微笑相比更是如此。还可以请家人或办公室同事,把自己生气的样子录制下来,事先就告诉他们,不必有任何顾忌,尽管录下你的咆哮,平静下来后好好听一听,这样做会强有力地促使你想办法克制自己的怒气。
办法7。写封怒气冲冲的信但不要寄出去,收信人就是惹你生气的那个人,因为你不会把信寄出去,所以你可以在信中畅所欲言。事后要保证把信撕成碎片,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写了些什么。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怒气,可以无害发泄内心的郁闷,事后自己也会感到后悔甚至害怕的话,提示作用可见一斑。
办法8。如果有人做了使你生气的事,多想想他的好,这个人过去也可能帮助过你或拥有你尊重的德行,尽管不喜欢他与你互动的方式,你仍然应该因为他做过的好事敬重他。生气时,你的情绪重点会聚焦在惹你生气的话或事情上,多想想对方的好,你的看法就会全面些,更容易说些能够化解当前问题的话并做相应的事。
办法9。你会怎样劝说气头上的他人?生气时问自己:“同样情况下,我会如何劝说他人?”告诉他人不必生气的理由很容易,把生气的情况当作劝说他人的场合,有助于你找到缓解怒气的更好办法,“高人此刻会告诉我做些什么,怎样做?”你不妨想象一个具体的你认识或读过的高人,这会帮助你提取头脑中已经储存但还未曾想到、利用的知识。
办法10。如果你对某人生气,想象一个很大的人群在为你的自我克制喝彩欢呼,你就会冷静下来。有的人为增强这种想象的效果,用录音带播放人群的热情欢呼声,同时在脑海中想象他们高喊鼓励的口号,就好像他们在为自己的克制颁发奖杯。感到生气时自问:“这件事在我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类似的问题还有:
——我不生气会损失什么?
——发生的事有那么糟糕吗?
——为什么不能等一周再来处理这件事?
——最后的问题:在整个宇宙框架内,这有多重要?
第五篇:时间让你与众不同美文摘抄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以及足够的耐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张爱玲说过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少年人。
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我身边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至少在世俗的意义上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中。
在我熟悉的中国经济学家中,张五常大概是天赋最高的一位,他在40多岁的时候就差点儿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早年为了写《佃农理论》,他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份工作大概是很多博士所不屑于去做的。到今天,他已经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了,可是每周还要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
在我了解的当代西方学者中,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是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三界之间,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一百人”。
可是他的勤奋又是非常人能比的,为了写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他和助理们翻阅了罗氏家族百年以来的上万封家信及成吨的原始资料。
所以,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能与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而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的问世,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